Workflow
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十大热股:步步高首板热度为10,消费板块逆势活跃;太平洋业绩大幅改善领涨券商,胜利精密技术突破获大单-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9:0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成交2.54万亿元 上证指数跌1.25% 深证成指跌2.83% 创业板指跌4.25% 大盘连续三日回调[1] - 2297只个股上涨 43只涨停 科技股重挫拖累指数 消费板块逆势活跃[1] 人气热股排名及热度特征 - 步步高热度值10 位列榜首 标签为首板涨停 属免税店及预制菜概念[2] - 太平洋热度值8.5 排名第二 标签首板涨停 属互联网金融及西部大开发概念[2] - 胜利精密热度值8 排名第三 标签首板涨停 属智能穿戴及消费电子概念[2] - 岩山科技热度值7.75 属脑机接口及AI PC概念 持续上榜[2] - 岭南控股热度值7 排名第五 标签首板涨停 属预制菜及免税店概念[2] 个股基本面与概念驱动因素 - 步步高因司法重整完成 2025年半年报营收同比增长24.45% 归母净利润2.01亿元扭亏为盈 资产负债率从86.76%降至62.86% 胖东来指导门店调改后销售与客流大幅增长[3] - 太平洋证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大增76.65% 投行业务收入增长37%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超14亿元[3] - 胜利精密复合铜箔技术突破并获头部企业订单 消费电子行业受苹果华为新品刺激回暖 新能源汽车业务中车载显示及镁合金结构件成为新增长点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7.79亿元[3] - 岩山科技2025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大增81%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游戏操控 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4] - 岭南控股2025年中报营收同比增长8.5% 净利润增长24.4% 出境游恢复至2019年85% 欧洲线增长120% 主力资金净流入1.15亿元[4] - 三维通信受卫星通信政策利好 子公司海卫通作为国内领先海事卫星运营商直接受益 深股通连续大额净买入[4] - 欧亚集团2025年半年报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增39.06% 通过子公司控股新增6家经营单位实现山东区域扩张[5] - 先导智能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 成为全球唯一能提供柔性适配多种电解质体系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19%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31%[5]
中金 | 固态电池系列报告一:锂电皇冠上的明珠,产业化浪潮将至
中金点睛· 2025-09-05 07:42
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方向,在新能源车、低空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2][4] -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三重驱动下,产业化进程明确提速,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808GWh,其中全固态电池需求量超150GWh [4][10]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在动力、eVTOL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渗透率分别达3%、40%和15% [4][10] 材料端技术路线 - 电解质以硫化物路线为主(如LiPSCl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10⁻² S/cm),卤化物路线因成本低(如氧氯锆锂原材料成本11.60美元/kg)和离子电导率高(超2mS/cm)具备潜力 [5][16][18][22] - 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体系,中长期迭代至高电压、高比容正极如富锂锰基(比容量超250mAh/g) [5][23][25] - 负极短期采用硅碳负极,中长期聚焦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工艺以压延法为主,蒸镀法和液相法处于量产验证阶段 [5][26][27] - 集流体需适配硫化物体系,多孔铜箔提升界面接触,耐腐蚀方案包括镀镍集流体和镍铁集流体(镍铁合金含镍8%-12%) [28] 设备端升级需求 - 全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显著提升,前段需适配干法电极工艺(取消涂布/烘干环节,增加干法混料/纤维化/辊压设备),中段采用叠片替代卷绕并新增胶框印刷和等静压设备(压力要求500-600MPa),后段取消注液、升级高压化成设备(压力要求60-80吨) [6][30][31][37][39] - 干法电极技术可提升能量密度和生产效率,核心环节辊压成膜对设备精度要求高,纳科诺尔、先惠技术、赢合科技等厂商已布局相关设备 [32][33][36] - 半固态电池与现有产线兼容性高,核心变化为新增固态电解质涂布、辊压设备升级和高压化成设备 [30] 市场空间测算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空间达443亿元,其中全固态设备313亿元,半固态增量设备130亿元 [43][44] - 材料端市场空间:硫化锂50亿元(单价降至25万元/吨)、四氯化锆24亿元(单价6万元/吨)、锂金属负极38亿元(单价80万元/吨)、硅碳负极34亿元(单价5万元/吨)、富锂锰基正极27亿元(单价4.8万元/吨) [44] - 硫化物电解质成本中硫化锂占比达82%,当前价格200-300万元/吨,规模放量后降本空间较大 [17][18]
天能股份控股子公司8000万元项目环评获原则同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0:06
公司业务与项目动态 - 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kVAh高性能动力电池绿色低碳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获原则同意 总投资额达8000万元[1] - 该项目审批信息于2025年8月8日被相关监管机构披露[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池行业 2024年占营收比例93.98%[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50.42亿元 较2023年477.48亿元下降5.7%[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5.55亿元 较2023年23.05亿元下降32.5%[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9.17亿元 归母净利润8.69亿元[4] - 2024年毛利率15.10% 较2023年17.55%下降2.45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5.02%[4] -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9.93% 较2023年15.84%下降5.91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5.39%[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5.63亿元 较2023年25.34亿元增长159%[4] 资本结构 - 公司市值294.35亿元[4] - 北向资金持股比例1.73%(截至9月4日)[4] - 2024年末应收账款14.23亿元 较2023年19.83亿元下降28.2%[4]
下一个投资风口?固态电池核心材料解析与标的梳理(附报告下载与解读)
材料汇· 2025-09-05 00:01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关键阶段,氧化物路线在中短期内具备确定性,硫化物路线被视为长期终极解决方案 [7][16] - 复合铝箔等新型集流体材料成为解决固态电池核心瓶颈的关键,市场空间巨大 [7][65] - 2027年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国内外主要厂商均已明确量产时间表 [4][16] 技术路线分析 - 氧化物电解质技术成熟度高,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能量密度达350Wh/kg,兼容现有产线且改造成本较低 [3][9] - 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超高离子电导率(超10mS/cm),被誉为终极解决方案,但面临成本高(硫化锂原材料300-500万元/吨)、工艺复杂和界面稳定性三大挑战 [3][9] - 聚合物电解质已商业化但性能有限,主要应用于半固态电池,需加热至60℃工作且电化学窗口窄 [48][52] 市场预测 - 预计2027年氧化物半固态电池需求达45GWh,对应市场规模约54亿元;2030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需求达143GWh,对应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9][14] - 到2030年,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1784亿元、复合铝箔485亿元、氧化物固态电解质99亿元 [14] - 2040年固态电池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占比将提升至60% [12] 关键材料创新 - 复合铝箔采用"金属-高分子-金属"三层结构,有效缓解负极膨胀问题(300-400%膨胀率),提升能量密度4.2%,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80亿元 [3][69][81] - 铁基集流体和镀镍铜箔成功解决硫化物腐蚀难题,铁基材料表面天然氧化层能有效抑制硫化反应 [10][83][93] - 新型集流体产业化加速推进,预计2030年铁基集流体和镀镍铜箔市场空间合计将超96亿元 [90][93] 企业进展 - 宁德时代目标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能量密度瞄准500Wh/kg,同时推出凝聚态电池技术 [3][97]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约1000台),2030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60][101] - 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国内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并计划2028年推出全固态电池 [54][104] 应用场景拓展 - 消费电子领域将率先落地固态电池应用,因对体积、安全、重量极端敏感,且技术验证周期比汽车短 [68][70] - 低空经济、机器人、储能等多场景需求爆发在即,政策端60亿元专项补贴助推研发 [5][36] - 固态电池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宁德时代产品在-40℃极端环境测试中保持零衰减 [27]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推出约60亿元专项补贴,支持6家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吉利)的全固态电池研发 [36] - 新国标GB 38031-2025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推动安全性要求提升 [19] - 车企、电池厂将量产时间表从2030年提前至2026-2027年,产业推进速度超预期 [36]
中国电力:如果电力是人工智能(AI)的瓶颈,中国是否在胜出-Electric China_ If power is the bottleneck to AI, is China winning_
2025-09-04 23:08
1 September 2025 Global Energy Storage Electric China: If power is the bottleneck to AI, is China winning? Neil Beveridge, Ph.D. +852 2123 2648 neil.beveridge@bernsteinsg.com Brian Ho, CFA +852 2123 2615 brian.ho@bernsteinsg.com Hengliang Zhang +852 2123 2629 hengliang.zhang@bernsteinsg.com China's power demand surpassed 1,000TWh last month with growth likely to be far stronger than many expect. Annual demand reached c. 10,000TWh last year (2.5x US) and will reach 13,500TWh by 2030 and 25,000TWh by 2050, dr ...
AI硬件方向集体调整,关注科创板50ETF(588080)、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等产品后续动向
搜狐财经· 2025-09-04 21:36
今日科创板延续调整,盘面上,CPO、半导体、PCB等AI硬件方向集体下挫,创新药械题材表现弱势,电池、光伏设备等新能源方向逆势活跃,截至收 科创100指数下跌5.1%,科创综指下跌5.2%,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6.1%,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下跌7.9%。 科创板系列指 科创板50ETF 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该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 好的50只股票组成,"硬科技"龙 头特征显著,半导体占比超60%, 与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 行业合计占比超75% 令日 该指数污 科创100ETF易方达 科创成长50ETF 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该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中等且流动 性较好的100只股票组成,聚焦中 .1. TV Ail A .11. 令日 该指数污 小科创企业,电于、医约王彻、电 力设备、计算机行业合计占比超 80%,其中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占 比较高 科创综指ETF易方达 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该指数由科创板全市场证券组成, 全面覆盖大、中、小盘风格,聚焦 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创新 药等核心前沿产业,覆盖科创板上 市的全部17个一级行业,兼具高成 长性与风险分散特征 今日 该指数消 ...
固态电池的“爆发前夜”
财富FORTUNE· 2025-09-04 21:10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技术起源于19世纪 但受限于技术瓶颈发展缓慢 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型固态电解质出现后重回视野 21世纪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迎来研发与投资热潮[2] - 近期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亿纬锂能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且良品率达90%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建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交付60Ah第一代产品[2] 固态电池类型与产业化进程 - 根据液体含量分为半固态(5-10wt%) 准固态(0-5wt%) 全固态(0wt%)三种类型 全固态电池可将电动车续航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并彻底解决燃爆风险[3]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 2030年迈入规模量产阶段:孚能科技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 2030年大规模量产 国轩高科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设计 奇瑞联合中科院/宁德时代攻关三大核心领域 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3] 成本挑战与设备需求 - 固态电池2026年成本预计达5700元/kWh 100kWh电池成本接近60万元 导致整车价格可能超过百万 欣旺达计划2026年将成本控制在2000元/kWh以内 但100度电电池成本仍达20万元级别[4] - 成本高企源于新材料研发成本及生产工艺差异 特别是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复合/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 设备需求激增: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70% 海目星新增订单44.21亿元同比增长117.5% 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4] 材料体系与应用场景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凭借更优秀性能有望成为主流选择 硫化锂作为核心原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其制备路线分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三类[5] - 应用层面梯度渗透:最初应用于eVTOL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 随后渗透至高端电动车市场 最后进入30万元以下大众消费市场[5] 商业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明确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高端装备领域 中金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808GWh 全固态电池需求量超150GWh 动力/EVTOL/消费电子分别对应93/40/23GWh装机需求 渗透率分别为3%/40%/15%[6] - 国家层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召开10项团体标准审查会及5项标准启动会 解决安全性评估问题并规范材料评测/电池装配方法[6] 行业发展趋势 - 固态电池成为长期黄金赛道 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将经历淘汰赛 过度依赖融资缺乏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面临出清 在材料体系/工艺设备/商业模式实现突破的企业将崭露头角[7]
为求变“重仓”押注中国市场 松下控股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看好AI、能源领域,将强化现地化研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0:5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财年松下集团全球营收8458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74亿元 纯利润36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 [3] - 中国市场收入占全球营收24.4% 利润贡献达全球总额30% [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在华销售额同比增长3%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 [7] 业务结构分析 - 家电和住宅设备业务约占在华收入三分之一 电子元器件、自动化设备、电池及汽车零部件业务合计占比三分之二 [4] - 松下机电2024财年销售额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 占集团总收入13% [11] - 中国市场对松下机电至关重要 中国大陆设有12个基地占全球77个基地的15.6% [11] 战略投资方向 - 未来3-5年将重点投资能源与AI两大板块业务 [4] - 能源领域投资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钙钛矿电池及氢能技术 [8] - AI服务器电容器2024财年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 电子材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33% [12] 中国市场运营策略 - 过去6年累计落地20个投资项目 新工厂即将在奉贤区动工建设 [1][11] - 推行"中国成本""中国速度""中国模式"工作准则 覆盖5万名在华员工 [7] - 计划将部分产品全球运营中心从日本转移至中国 [7] 研发体系布局 - 在华研发人员规模达1万人 较6年前软件开发人员数量从1000人增至2000人 [13] - 实施"全员AI"战略 所有员工使用AI技术 [12] - 中国研发团队从支持本地销售扩展至为欧洲市场提供研发支持 [13] 行业机遇把握 - 生成式AI服务器需求扩大带动电子元器件业务增长 [7][12]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造船业需求保持强劲态势 [7] - 经营资源重点投入车载CASE、情报通信基础设施及智能制造三大领域 [12]
龙头企业加码布局 固态电池产业密集催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20:49
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 - 9月4日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活跃 多只概念股大幅上涨 [1] 龙头企业技术进展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能量密度达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技术路线为硫化物路线 [2] -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 形成全链路布局 覆盖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 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和硫化物体系 [2]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正式贯通 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2] 产业化进程与市场预测 -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1]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低空、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1] - 固态电池有望在eVTOL等领域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 通过量产带动成本下降 2027年前为小规模量产阶段 2030年后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3] - 固态电池产业具有可市场化条件 但核心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2] 产业链上游布局 - 厦钨新能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 硫化物路线正极材料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保持技术研发合作 [4] - 紫金矿业跨界投资固态电池 参与屹锂新能A+轮融资 屹锂新能为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及一线整车厂商的核心固态电解质材料供应商 [4] - 固态电解质是替代传统液体电解液的关键材料 包括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 [4] 技术优势与发展挑战 - 固态电池对比半固态或液态电池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一旦技术成熟且成本下降 将迅速提升市场渗透率 [3] - 当前固态电池仍处于技术持续积累过程 存在技术难点和成本劣势 [3] - 应用场景包括高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消费电子等 [3]
天华新能(300390.SZ):公司研制的离子交换膜已通过国内多家知名液流电池企业单电池验证测试
格隆汇· 2025-09-04 20:2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面向国家能源和双碳需求深入布局液流储能电池领域离子交换膜的核心技术 [1]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研制的离子交换膜已通过国内多家知名液流电池企业单电池验证测试 [1] - 该膜技术未来可延伸至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 [1] 行业应用前景 - 离子交换膜技术覆盖液流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及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