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纺织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结构性修复延续——中国经济数据点评(2025年三季度及9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10-20 18:47
总览:供需结构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 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下行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5.2%[1] - 经济呈现供强于需格局,外需超预期韧性与内需持续放缓导致内外需增速差扩大[3] - 名义GDP同比增速为3.7%,与实际GDP增速差收窄0.2个百分点至1.1个百分点,PPI通胀中枢上行至-2.9%,CPI通胀中枢下行至-0.23%[6] - 9月多数经济数据增速已连续4个月放缓,生产持续加速,投资及各分项增速下行幅度大于消费[9] 消费:国补效果减弱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3%,连续第四个月放缓,餐饮消费增速下行1.2个百分点至0.9%,限额以上餐饮消费增速转负至-1.6%[12] - 商品消费增速微降0.3个百分点至3.3%,其中国补品类增速大幅下行4.9个百分点至2.3%,非国补品类增速降至1.7%[12] - 除餐饮外的其他服务消费增速保持稳定,服务零售累计增长5.2%,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6%,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12] 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拖累大于地产 - 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0.5%,较上月大幅下行1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下行2.1、0.9和1个百分点[17] -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下行2个百分点至-21.3%,创2023年以来单月最低值,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扩大,企业融资下降12.8%[17] - 全口径和狭义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8.0%和-4.6%,连续3个月收缩,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1.9%,连续三个月陷入收缩[19][22] 进出口:增速提升,表现亮眼 - 9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为8.3%,较前值4.3%明显提升,对非美地区出口增速上升至14.9%,对美出口收缩幅度收窄至-27%[25] - 进口量价均有支持,增速明显提升至7.4%,铁矿砂、铜等生产原料和飞机、集成电路等机电类产品进口增速较快[25] - 贸易顺差继续扩张,当月值为904.5亿美元[25] 供给:增长加快,质效提升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5.2%,季调环比增速提高0.26个百分点至0.64%[27] - 工业品出口明显改善,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转正至3.8%,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药品等产品高速增长[27]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供需衔接有所改善,产销率小幅提升至96.7%[28] 通胀:同步改善 - CPI通胀跌幅收敛0.1个百分点至-0.3%,核心CPI通胀继续上行至1.0%,创近19个月新高[29] - PPI同比跌幅收窄0.6个百分点至2.3%,上游采掘业价格环比上涨1.2%,中下游加工业与生活资料价格仍在下跌[29] - “反内卷”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部分高端制造、品质化、升级类消费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9]
广东将率先完成约2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互认机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0 15:58
10月16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 案》)的有关情况。《方案》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立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完成200个左右产品 碳足迹核算评价。 将率先核算评估省重点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碳足迹核算的 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等,其中产品碳足迹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量,此 次《方案》便主要聚焦产品碳足迹。其中明确,将率先对广东的重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评估,到2027 年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关绣娟介绍,这一目标主要基于广东产业特点和外贸需求 确定,优势特色产品包括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纺织等,"这些产品产量 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在金融政策方面,将产品碳足迹列入贷款和融资主体绿色低碳水平评价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合理采信企 业碳足迹披露信息,并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将产品碳 足迹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10月第2周):部分区域出口运价回升-20251020
平安证券· 2025-10-20 14:55
工业生产 - 中下游生产活动恢复,纺织聚酯开工率和织造业开工率边际回升,汽车全钢胎和半钢胎开工率均有反弹[1] - 原材料生产表现分化,日均铁水产量和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边际回落,但石油沥青开工率和浮法玻璃开工率提升[1] - 钢材表观需求本周提升,显示需求端有所改善[1] 房地产 - 本周30大中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20.4%,较上周增速提升10.8个百分点,但10月以来累计同比-25.4%,较上月回落[1] - 截至10月6日,近四周二手房出售挂牌价指数环比-0.85%,房价继续承压[1] 国内需求 - 10月1-1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8%,相比9月同比增长6%出现回落[1] - 截至10月10日,近四周主要家电零售额同比-3.6%,但边际有所回升[1] - 假期后线下出行热度回落,本周国内执行航班同比增长2.4%,百度迁徙指数同比增长13.4%,增速均较上周回落[1] - 截至10月12日,近四周邮政快递揽收量同比增长8.5%,较上周回落2.5个百分点[1] 外部需求 - 10月前10个工作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3.2%,增速较9月提升,显示外需短期强劲[1] -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4.1%,但领先的上海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较快提升[1] - 截至10月12日,近四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9%,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3%,增速均较上周和9月末回落[1] 价格表现 - 本周工业品期货价格调整,南华工业品指数下跌3.0%,南华黑色原材料指数下跌1.4%,南华有色金属指数下跌1.1%[1] - 具体品种中,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下跌2.1%,现货价格下跌1.0%;焦煤期货收盘价上涨1.6%,山西焦煤现货上涨0.3%[1]
塞纳河与钱塘江碰撞!法国经济对阵浙江产业,旧欧底盘与新兴强省谁更胜一筹?
搜狐财经· 2025-10-20 07:34
黄昏的塞纳河边人潮涌动,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在灯光下像一块冷峻的水晶;钱塘江岸则是另一番热烈——园区夜里还亮着灯,电商仓库的传送带没有停 下。两端的人口规模相近:法国约6800万人,浙江到2024年底达6670万人。但经济产出却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法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16万亿 美元,浙江按人民币9.01万亿折算,按7.1的汇率约1.27万亿美元。数字来自世界银行与欧盟的统计,争议不大。为何两地人头数接近,产出却差出两倍多? 答案埋在几百年不同的路徑与制度里,也藏在今天工厂车间和政策会议的细枝末节之中。 浙江的开端则是另一种节奏。真正的路径拐点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它没有把赌注押在一两个龙头城市上,而是选择较为均衡的推进,让更多县市同步受 益。八九十年代,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温州、宁波的小商品市场噼里啪啦地冒火,省内经济增速常年在9%左右。加入世贸后,外向型制造迅速铺开; 2010年以后,数字经济从萌芽到成林,园区、孵化器与创业咖啡馆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起点。 法国在七十年代后把更多筹码压在服务业。旅游、金融、零售逐步成为"底盘",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制造业的新增投资却相对减少。福利高、税负重、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经济协会代表团陕西行活动举行
陕西日报· 2025-10-20 07:00
10月13日,由陕西省贸促会、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经济协会主办,榆林市贸促会和咸阳市贸促会支持 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经济协会代表团陕西行活动举行。活动旨在推介陕西纺织产业,打通供需对接渠 道,挖掘合作潜力。 当日下午,省贸促会组织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经济协会代表团前往陕西雅兰寝饰用品有限公司、咸阳 纺织集团、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交流。 省贸促会会长贾正兰表示,此次活动为持续深化拓展陕西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领域,提升合作 水平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记者:孙丹) 当日上午,纺织业交流暨产业对接会在西安市举办。省贸促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经济协会代表团 签署合作备忘录。乌兹别克斯坦米兰国际物流公司、榆林羊老大品牌服饰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 发言并交流合作意向。10家乌兹别克斯坦企业代表与25家陕西参会企业代表围绕陕西优势纺织商品和设 备采购及建立经贸合作等展开交流。 ...
如何认识最新的出口数据和出口形势|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9 16:50
9月出口表现与韧性分析 - 9月出口同比增长8.3%,维持高位,部分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影响 [2][3] - 9月出口环比增长2.1%,与过去5年及20年9月的环比季节性均值(分别为2.2%和2.1%)基本持平 [2][3] - 出口韧性表现与高频数据吻合,9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较高,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行 [2][3] 2024年及未来出口增速展望 - 2024-2025年被定义为出口增长的新阶段,整体增速偏高 [2][6] - 2024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为5.8%,预计2025年全年同比增速为5.5% [5][8] - 2024年中国出口增速快于全球1倍以上,全球出口同比增速为2.3% [6][8] 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 欧美“财政扩张+货币降息”政策支撑增量需求 [6] - 关税风险导致微观上出现加快备货和“抢出口”现象 [6] - 汽车、船舶、锂电池、集成电路等新产业相关产品全球需求增长较快,中国制造优势明显 [6] - 东南亚等新兴制造业基地的上游产业链需求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需求上升构成支撑 [6][10] 出口国别/地区结构变化 - 9月对美出口同比负增长约-27%,但对欧盟、东盟、拉美、非洲出口增速均为双位数,其中对非洲出口同比高达56.4% [10] - 今年前9个月,对东盟和非洲出口的累计同比分别为14.7%和28.3%,合并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3.4%,高于2018年底的18.1% [10] - 对非洲出口成为结构性亮点,前8个月累计占比达5.7%,8月同比增速为25.9% [10] 出口产品结构变化与产业升级 - 传统产品出口疲软:9月四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合并出口同比-5.8%,电子产品合并出口同比-1.0%,家电出口同比-9.7% [11] - 高端装备出口高速增长:9月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增长24.9%,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32.7%,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9%,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2.7% [11] - 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前三季度高技术产品出口额3.75万亿元,增长11.9%,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超30%,其中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59.5% [11] 历史出口增速阶段回顾 - 2000-2011年(全球化加速阶段):中国出口年均增速21.8%,全球出口年均增速11.0%,中国增速高于全球近1倍 [6] - 2012-2019年(“双低”阶段):中国出口年均增速3.7%,全球出口年均增速0.7%,其中2016-2018年中国增速慢于全球 [6][7] - 2020-2023年(高波动阶段):受特殊贸易环境影响,中国与全球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例如2021年全球出口增26.3%,中国出口增29.6% [7] 进口增速变化及潜在含义 - 9月进口同比增速显著提升至7.4%,高于前值1.3% [12] - 主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进口同比13.4%,铜进口同比8.3%,集成电路进口同比14.1%,增速均较前值加快 [12] - 进口加速可能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及“两重”项目开工带动有关,若持续可能预示四季度投资好转 [12]
证监会四天点名3家退市公司,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47
监管趋势与核心观点 - 四天内三家已退市公司(中国中期、江苏阳光、富通信息)接连被监管部门立案或处罚,释放“退市不免责”的明确信号 [1][3] - 监管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链条正不断延伸与压实,退市并非监管终点,“以退促治”是制度深化的核心目标 [1][7] - 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全链条追责体系正加速构建,成为处置严重违法违规公司的新常态 [1][8] 退市公司处罚案例详情 - 江苏阳光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被合计罚款33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200万元,时任董事长被罚50万元 [1][5] - 江苏阳光资金占用具体包括:向控股股东支付1.7亿元土地转让款因交易未完成形成占用,以及控股股东子公司逾期未支付2.61亿元应收账款 [4][5] - 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均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1][5] 富通信息具体违规问题 - 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未及时披露累计金额达1.56亿元的诉讼仲裁、5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4家重要子公司停工停产等情况 [6] - 财报数据失实:2023年多期报告存在会计差错,业绩预告净利润与审计结果差异幅度达98%且未及时修正 [6] - 关联交易与内控缺陷:形成大额预付款项交易真实性存疑,2023年内部控制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6] 退市制度深化与市场影响 - 退市制度持续深化,2021年至2025年9月间A股强制退市公司已达178家,超过改革前退市公司总数的两倍 [1][7] - 在“占用必偿还”原则下,已有约8家公司完成实质性整改,合计清收被占用资金80亿元 [7] - 自2024年初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已对67家退市公司启动违法调查,对其中46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总计12.46亿元 [8] 民事与刑事追责进展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的退市公司超过30家 [9] - 民事赔偿机制同步完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投资者维权 [9] - 在深市主板退市公司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通过代位诉讼实现全额追偿,占用方共支付本息5.72亿元 [9]
四天罚三家,退市公司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0:17
监管动态与案例 - 四天内三家已退市公司被监管部门点名,包括中国中期、江苏阳光和富通信息 [1][3] - 江苏阳光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30万元 [1][3] - 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仍在进行中 [1][3] 具体违规行为分析 - 江苏阳光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涉及两项:支付的土地转让款1.7亿元因交易未完成形成占用,以及控股股东子公司逾期未支付的应收账款2.61亿元形成占用 [4][5] - 江苏阳光信息披露违规,未及时披露重大资金占用问题导致虚假陈述,实控人个人情况重大变化未告知公司导致定期报告出现重大遗漏 [5] - 富通信息被指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未及时披露累计1.56亿元的诉讼仲裁、5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及4家重要子公司停工停产情况 [6] - 富通信息披露数据不实,2023年多份财报存在会计差错,业绩预告净利润与审计结果差异幅度达98%且未及时修正 [6] - 富通信息关联交易与内控存在缺陷,形成大额预付款项交易真实性存疑,审计机构对其2023年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否定意见 [6] 退市制度与追责趋势 - 退市制度持续深化,2021年至2025年9月间A股市场强制退市公司达178家,超过退市改革前退市公司总数的两倍 [1][7] - 监管对退市公司追责力度加大,自2024年初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对67家退市公司启动违法调查,对46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总计12.46亿元 [8] - 追责延伸至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关键少数”,目前仍有21家已退市公司处于调查程序中 [8] - 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追责体系加速构建,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的退市公司超过30家 [8][9] - 民事赔偿机制完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投资者维权,例如在深市主板退市公司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实现全额追偿本息5.72亿元 [9]
退市不是“安全区”!四天罚三家,退市公司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0:07
监管动态与案例 - 四天内三家已退市公司(中国中期、江苏阳光、富通信息)接连被监管部门立案或处罚,释放“退市不免责”的明确信号 [1][4] - 江苏阳光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被合计罚款33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200万元,时任董事长被罚50万元 [1][4][7] - 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均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1][4] 具体违规行为分析 - 江苏阳光核心问题为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包括支付1.7亿元土地转让款因交易未完成形成占用,以及控股股东子公司逾期未支付2.61亿元应收账款 [5][6] - 江苏阳光另一问题是信息披露违规,未及时披露重大资金占用问题导致虚假陈述,实控人个人情况重大变化未告知导致定期报告出现重大遗漏 [6] - 富通信息被指存在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未及时披露累计1.56亿元诉讼、5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4家重要子公司停工停产)、财报数据失实(2023年多期报告会计差错,业绩预告净利润差异幅度达98%)、关联交易与内控缺陷等问题 [7][8] 退市制度与追责趋势 - 退市制度持续深化,市场出清速度加快,2021年至2025年9月强制退市公司达178家,超过改革前退市公司总数的两倍 [1][9] - 监管追责力度同步加大,自2024年初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已对67家退市公司启动违法调查,对其中46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总计12.46亿元 [10] - 追责链条正从行政处罚向“三罚联动”体系延伸,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的退市公司超过30家,民事赔偿机制亦在完善 [10][11] 资金占用整改成效 - 在“占用必偿还”原则推动下,已有约8家因资金占用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完成实质性整改,合计清收被占用资金80亿元 [9] - 江苏阳光在退市后已在监管督促下全额归还控股股东占用的1.7亿元资金及利息 [5][9]
青海发布首张3H高原认证证书
新华网· 2025-10-17 19:56
3H高原认证体系 -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首个基于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自愿性认证,并向首个获得3H高原认证的羽绒被生产企业颁发证书[1] - 3H高原认证体系基于高海拔、强紫外线、极寒等恶劣自然环境构建,涵盖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的高端品质产品自愿性认证[1] - 认证体系划分为2000米、3000米、4000米及以上不同海拔梯度,并针对汽车、光伏、家电、纺织品、低空装备等不同产业制定差异化技术指标[1] 具体产业技术考核重点 - 对新能源汽车重点考核电池系统在低温低气压下的充放电效率与热管理能力[1] - 对户外纺织品重点考核其在千小时级全光谱紫外线照射后的色牢度与力学性能保持率[1] - 检测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家电、汽车、电子消费品等在青藏高原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适应性缺陷[1] 认证意义与影响 - 创新构建3H高原认证体系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意义重大[1] - 认证聚焦验证纺织产品在高原极端环境下的质量性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