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
搜索文档
寒武纪Q3营收同比暴增13倍,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华尔街见闻· 2025-10-18 07:46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达到17.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32% [1][2]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 [2]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5.67亿元,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1][2][3]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达到16.05亿元,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 [2]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19亿元,表明盈利由主营业务驱动 [2][3] 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21%,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38.69个百分点 [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3.85元,去年同期为-1.74元 [2][4]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0.29亿元,较去年同期18.1亿元的净流出大幅收窄 [2][7] - 销售回款情况显著改善 [2] 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程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7.15亿元,同比增长8.45% [2][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55.65%大幅下降至15.51%,降幅超过340个百分点,反映商业化进程加速 [2][5] - 第三季度单季研发投入为2.58亿元,同比增长22.05%,表明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投入 [5] 资产负债表与资产状况 - 总资产达到125.92亿元,同比增长87%,主要源于定向增发募资39.85亿元 [2][9] - 货币资金从年初的19.86亿元增加至51.78亿元 [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2.64亿元,公司现金类资产总计超过64亿元,财务安全边际提升 [10] 运营资产与订单情况 - 存货从年初的17.74亿元增加至37.29亿元,增幅超过110%,可能为应对旺盛需求而提前备货 [2][6][7] - 应收账款从年初的3.05亿元增至5.67亿元,增幅为86% [7] - 合同负债从年初的89万元激增至7960万元,表明在手订单充裕,预收款项大幅增加 [8] - 预付款项高达6.9亿元,显示为保障供应链稳定性进行了大规模预付 [8] - 应付票据从零增加至3.51亿元,反映公司在供应链中更多使用票据结算 [8]
3000万变3亿!这家传统企业押注88天闪电IPO项目,翻了10倍还不够
搜狐财经· 2025-10-18 00:51
公司核心投资与战略转型 - 2020年底,和而泰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于AI芯片初创公司摩尔线程,至2025年上半年,该投资账面价值已增至3.06亿元人民币,增值10倍 [1][3] - 摩尔线程采用自研MUSA架构,其MTT S80显卡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并成功在A股市场以88天完成IPO过会 [1][5] - 对摩尔线程的投资兼具财务投资与战略布局性质,旨在布局智能设备产业链上游的计算能力“发动机” [5] 关键收购与高毛利业务拓展 - 2018年,和而泰以6.24亿元人民币收购铖昌科技46.37%的控股权,进入微波毫米波射频T/R芯片领域 [6] - 铖昌科技的核心产品相控阵T/R芯片是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技术壁垒高,全球能做的企业屈指可数,毛利率达68% [8] - 作为对比,和而泰原有的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约为15%,竞争激烈 [8][11] 新业务财务贡献与业绩拉动 - 2025年上半年,铖昌科技的芯片业务贡献营收2.01亿元人民币,占和而泰总营收的3.69%,但贡献了13.14%的利润 [9] - 铖昌科技芯片销量2024年达109万颗,同比增长53%,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0% [9] - 在高毛利业务拉动下,和而泰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9.13%,净利润达3.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65% [9] 未来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开发出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方向盘离手检测控制产品,并布局智能座舱、能量管理、域控制及无人驾驶技术 [13] - 2025年9月,和而泰联合乐聚智能、东方精工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控股60%,瞄准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掌握双目识别、机械臂控制等技术 [13] - 公司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13] - 为支持转型,和而泰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05%,达到3.09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为5.67% [13]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传统制造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的困境,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常年维持在15%左右,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11] - 公司转型动因在于跳出红海竞争,通过投资和收购布局更高附加值的领域,以改善利润结构和提升资本市场竞争力 [11][12] - 公司战略并非放弃主业,而是通过“提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高价值领域,实现从“卷价格”到“拼技术”的转变 [12][15]
寒武纪Q3营收同比暴增13倍,净利润5.7亿元,为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 财报见闻
搜狐财经· 2025-10-17 20:20
在国产算力需求全面爆发、AI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寒王"再度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寒武纪周五晚间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单季度营收突破17亿元,同比暴增逾13倍,净利润达5.7亿元,实现从连续亏损到稳定盈利的历 史性跨越。 核心要点如下: | | | | | 甲位: 元 | | --- | --- | --- | --- | --- | | 项目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至报告期 末比上年同期 | | | | 减变动幅度 | | 增减变动幅度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1,726,780,892.57 | 1.332.52 | 4,607,424,363.66 | 2,386.38 | | 利润总额 | 566,110,844.05 | 不适用 | 1,603,865,411.18 | 不适用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 566,563,175.54 | 不适用 | 1,604,645,744.11 | 不适用 | | 浄利润 | | |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 506,3 ...
寒武纪,营收大增1332.52%
第一财经· 2025-10-17 20:18
10月17日,寒武纪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7.27亿元,同比 增长133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7亿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34 | 不适用 | 3.81 | 不适用 | | --- | --- | --- | --- | ---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8.03 | 增加 11.77 | 25.21 | 增加 38.69 个 | | (%) | | 个百分点 | | 百分点 | | 研发投入合计 | 258.226.217.64 | 22.05 | 714.716.429.23 | 8.45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 14.95 | 减少 160.57 | 15.51 | 减少 340.14 个 | | 比例(%) | | 个百分点 | | 百分点 本报告期末比 | | | 本报告期末 | | 上年度末 | 上年度末增减 | | | | | | 变动幅度(%) | | 总资产 | 12.592.153.353.85 | | 6,717,812,509.70 | 87.44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 ...
收购方独立IPO,借壳梦碎!“15连板王”天普股份再跌停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12:37
10月17日早盘,天普股份(605255.SH)再度封死跌停,报收100.15元/股。这已是公司10月16日复牌后 的第二个一字跌停,两日累计蒸发市值超25亿元。而就在一个月前,其股价还凭借15个连续涨停,疯涨 317.72%,公司市盈率一度飙升至482.85倍。 | 天普股份 | | | | --- | --- | --- | | 605255 L2 | | | | 90.14 市值 120.86亿 90.14 | 量比 | 0.35 | | 90.14 流通 120.86亿 | 换 | 0.31% | | -10.01 -10.00% 开 90.14 市盈™ 391.12 | 额 3723.7万 | | | 异动解读:复牌+中昊芯英启动独立上市+ ... 同样膜 | | | | 標 論 | | | | 分时 日K 周K 月K 五日 | 申多▼ | | | 均价:90.14 最新:90.14 -10.01 -10.00% | | | | 110.16 +10.00% | 全景500档 | | | 工信部:开展城域 | | | | -100.15 - | 21091.49 91.14 | | | 91.00 ...
茅台跌下神坛!先输给寒武纪又败北宁德,白酒行业为啥失宠了?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29
行业表现与市场地位变化 - 2025年A股市值格局重塑,AI芯片龙头寒武纪和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市值先后超越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以1.83万亿元市值超过茅台的1.8万亿元[5] - 白酒板块在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板块轮番上涨的行情中表现落后,成为牛市"局外人"[4] - 作为行业风向标,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从年初的1845元跌至1760元左右,创下历史新低[5] 龙头企业财务与运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收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几大指标增速均降至个位数[5] - 贵州茅台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仅5.25%,创下近年同期新低[5] - 茅台通过"i茅台"等数字化渠道收割市场份额[13] 行业面临的深层危机 - 消费接盘侠断层成为首要难题,商务与大众消费难以为继,Z世代在白酒消费中占比不足9%[9] - 73%的年轻人因健康考量选择少喝或不喝白酒,年轻群体更偏爱啤酒、果酒等轻饮品[9] - 2025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高达900天,意味着全行业停产两年半仍能满足市场需求[9] 渠道与价格压力 - 58.1%的经销商反映库存持续增加,超四成面临现金流压力[7] - 西北、华中地区区域名酒的大客户订单出现70%以上的断崖式下滑[7] - 高库存引发价格倒挂,800-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严重,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艰难,经销商为回笼资金被迫降价抛售[11] 宏观与商务消费环境变化 - 商务宴请用酒占比首次跌破50%,国企带头缩减用酒预算,民企纷纷跟进[11] - 导致占比40%的商务消费市场需求萎缩10%-20%,直接冲击高端白酒基本盘[11] - 高端白酒的顺周期属性在2025年成为"负资产",房地产调整与居民收入预期减弱压制了消费需求[11] 行业整体盈利与分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白酒规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93%,剔除茅台、五粮液后,行业净利润下滑达27.7%[11] - 行业未来将呈现明显"K型分化",头部酒企如五粮液、山西汾酒仍保持正向增长,而中小酒企加速出清[13] - 2025年上半年规上白酒企业减少100多家,二、三线企业业绩下滑超五成的不在少数[13] 行业调整预期与未来展望 - 业内预计本轮调整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今年末或现初步触底信号,行业不会重现2012年后的V型反转[13] - 酒企发力低度化、年轻化转型,但效果仍待检验,短期难以扭转颓势[15] - 当白酒从"权力符号"回归消费品本质,行业生态正更依赖品质、性价比与真实需求[18]
我的阶段性投资理念和思考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0-16 15:26
投资表现与市场回顾 - 2025年美股投资盈利近40%,A股投资盈利超过25%,近期市场波动导致整体回撤约5-6% [1] - 当前市场呈现上蹿下跳的态势,对投资者心理素质构成考验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许多投资者属于激情型,倾向于基于简单粗暴的逻辑追涨杀跌,通常难以长期持有 [3] - 普通兼职型投资者难以同时深入研究多个复杂行业,如银行保险券商、白酒食品饮料、AI芯片、医疗、光伏固态电池等 [3] - 部分投资者持仓时无法清晰阐述所持股票的核心逻辑和业绩变化,但投资行为却充满自信 [3] 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框架 - 投资风险从低到高排序大致为: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 债券/固收基金/理财型保险 < 偏股/指数基金 < 大盘个股 < 小微盘股 < 山寨币 [5] - 指数投资风险低于个股投资,后者又低于加杠杆的各类衍生品 [5] - 二级市场投资风险低于PE投资,后者低于VC投资,风险最高级别为种子天使投资 [5] - 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全球配置,例如将约三分之一资产配置于海外市场 [7] - 建议保留10-20%的资产用于高风险投资,这部分资金需能承受可能高达80%的损失 [7] - 其他资产应投向更有把握的标的,目标实现10%年化收益的长期均值,在A股市场可能需要数年的周期来实现此目标 [7] 宏观趋势判断 - 未来几年最主要的宏观趋势矛盾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的货币量和流动性 [7] - 疫情后的大放水叠加美元加息的大起大落是过去几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7] - 美联储暗示缩表接近尾声,货币政策可能从紧缩转向中性 [7] - 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双宽松阶段已成定局,未来2-3年流动性有望改善 [7] - 当前几年被视为可能有收获的时间,适合从红利类资产转向更有进攻型的资产 [7] 行业轮动与投资主线 - 最近1-2年是明显的科技大年,其他行业除非与科技牛逻辑沾边或业绩特别过硬,否则趋势不明显 [9] - 当前投资主线是"AI+算力+芯片+机器人+能源+国产替代",这条主线在AI业绩兑现的泡沫破掉前将持续存在 [9] - 科技成长行业特征为节奏快、轮动频繁,概念和估值兑现时间远早于业绩 [9] - 科技领域适合通过指数ETF进行布局,需提前梳理逻辑并随时观察基本面和资金趋势变化 [9] - 科技ETF、信息ETF、恒科等指数产品目前收益表现不错 [9] 投资策略与心态管理 - 金融本质是拿时间换空间,按逻辑布局而非死守消息股,因此在市场低谷时不必过分害怕 [11] - 资本市场作为资金配置中枢和经济映射,其重要性会受到重视 [11] - 人性的非理性和盲目乐观会推动市场浪潮走向高点,但需保持观测和理性 [11] - 投资需要耐心,管住手不频繁操作,才能对得起在市场低谷时期的苦熬 [11] - 当前时候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11]
15连板大牛股熄火!天普股份复牌一字跌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0:41
股价表现与交易动态 - 10月16日公司开盘跌停,报100.15元/股,封板资金达2.75亿元 [1] - 公司股价在8月22日至9月23日期间连续拉出15个一字涨停板 [1] - 截至此次复牌前,公司年度涨幅达到794.5%,位居所有浙江上市公司首位 [1] 控制权变更与收购事项 - 公司控股股东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合计向中昊芯英转让公司10.75%股份 [1] - 若股份转让完成,中昊芯英和海南芯繁将合计持有天普控股50.01%股权,杨龚轶凡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 - 收购方中昊芯英已启动独立自主的IPO相关工作,现已进入股改阶段,其自身资本证券化路径与本次收购无关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是宁波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用高分子流体管路系统及密封系统零件,主要应用于传统油车整车制造 [3]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1亿元,同比下降3.44% [3] - 今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29.80万元,同比下降16.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49.52万元,同比下降14.70% [3] 收购方背景与相关风险提示 - 收购方中昊芯英是AI芯片领域企业,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芯片量产,估值超40亿元 [2] - 公司强调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 [2] - 公司公告称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特定期间存在买卖公司股票行为,但相关交易均发生在外幕信息形成或知悉之前,相关收益已上缴公司 [2]
美股异动|Arista Networks股价遭遇重挫AI芯片市场风云再起
新浪财经· 2025-10-15 08:01
公司股价表现 - 股价自10月14日起连续三天走低,累计下跌超过12% [1] - 当天交易时段创下数年低点 [1] 行业动态与影响 - 英伟达和AMD与OpenAI达成重要算力合作协议,推动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 [1] - AI芯片市场需求上升带动整个供应链重新配置 [1] - 公司作为网络设备供应商,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受益,尤其是向更高带宽以太网设备升级时设备需求激增 [1] 市场观点与前景 - AI行业内的高额投资引发对泡沫的担忧,循环投资可能导致需求虚增,对企业财务稳健性构成挑战 [1] - 有观点认为科技巨头的合作能加速行业发展并提供快速回报 [1] - 随着AI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公司有望在长期内受益于行业整体增长 [2]
谁说中国出不了马斯克?90后天才学霸造火箭,立志超越SpaceX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27
公司核心发展历程 - 创始人姚颂在26岁时其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被赛灵思以约3亿美元收购 [2] - 收购后加入创投机构经纬中国担任风险合伙人,最终选择进入商业航天领域 [4] - 2021年与清华同学联合创立东方空间,29岁的姚颂担任联席CEO并提出研发"一箭三十星"大运力火箭的目标 [8] 公司技术战略与突破 - 选择全球首创的"全固体捆绑式构型"技术路径,与马斯克重型猎鹰火箭的液体燃料路径存在本质区别 [12] - 团队计划实现"海上发射",对火箭抗盐雾、抗颠簸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12] - 引力一号的4型7枚固体发动机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体现政企技术协同 [12] - 团队进行23项大型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技术迭代 [14] - 2024年1月引力一号发射成功,创下全球最大固体火箭等六项世界纪录,单位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14]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星网集团GW星座计划明确十年内发射12992颗卫星,平均每天需发射3.5颗 [10] - 近地轨道资源遵循"先占先得"规则,关系全球通信、导航、遥感等数字基础设施主导权 [16] - 2022年SpaceX发射2000颗商业卫星,中国同期送入太空的纯商业卫星数量约为80-90颗 [16] -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需从"举国体制"转向"举国+民营"双轮驱动格局 [18] 行业商业逻辑与发展路径 - 大运力火箭是满足卫星规模化部署刚需的关键,通过"一箭多星"降低单颗卫星发射成本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10] - 一批在互联网行业完成财富积累的企业家正集体转向硬核科技领域 [16] - 硬核科技的竞争是长期的坚持与沉淀,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证明具备熬到底的韧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