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与产业共振,科技突破迎来“加速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09:29
美联储降息缓解全球美元流动性压力,低利率环境降低折现率,推动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修复。外资回流 新兴市场趋势增强,港股科技股作为高成长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流动性宽松支撑板块反弹动能。 【港股科技相关ETF】 覆盖科技全产业链——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 聚焦互联网龙头——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近两年,资本市场政策对科技领域的倾斜力度持续加码。从顶层设计到资源配置,政策始终围绕"支持 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核心,推动大模型、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突破。 中美科技博弈的升级,反而成为国产创新的"催化剂"——华为昇腾芯片性能逼近国际领先水平,国产人 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比亚迪(002594)电动平台技术反向输出国际巨头……中国科技正 从"跟随者"加速向"引领者"蜕变。 这种"压力——响应——突破"的创新范式,不断结出丰硕果实:科大讯飞(002230)大模型核心能力超 越国际同类产品,智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政策的持续浇灌,让产业资源不断向科技领域集聚,形成"政策利好→技术突破→市场扩张"的正向循 环。 可以预见,随着算力国产化、AI应用落地、机器人场景渗透,中国科 ...
算力狂飙带飞光模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08
行业宏观趋势 - 2025年国产算力产业迎来供需共振爆发期,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与企业创新驱动自主可控产业链加速成型[1] - 国家算力战略正从规模扩张的第一阶段迈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价值的第二阶段,政策密集加持与技术路径创新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1] - 到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通信网络连接对象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3]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 EFLOPS,2023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而通用算力同期仅增长18.8%[3] - 2025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38%,其中智能驾驶、工业AI、医疗影像三大场景贡献62%的算力消耗[3] 政策与资本支持 - 科技部表示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1]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明确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及智能体在重点制造场景落地[1] - 2025年海外四家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2026年投资将进一步扩大[8] - 美国科技巨头表达口头投资意愿,Meta计划到2028年投资6000亿美元,苹果投资6000亿美元,谷歌投资2500亿美元,微软每年投资750亿至800亿美元[8] 光模块市场机遇 - 光模块赛道有望成为算力革命中的受益者,在芯片支撑短期难以提升的背景下,华为、阿里等国产厂商正通过大集群方案提升算力[2] - 随着视频多模态、深度研究、智能体工作流上线,用户量增长和单任务运算量增长双重因素催化推理token继续爆发,推理算力需求是驱动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的关键[7] - 由于英伟达GPU和自研ASIC快速迭代,每代芯片Scaleout带宽或保持翻倍提升,带动光模块使用飙升,Scaleup网络带宽数量级提升和超节点规模扩大使光模块有望接替铜连接[8] - 硅光光模块渗透率增长、数据中心内部连接方案进步,1.6T光模块需求量提升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对公司业绩有进一步赋能[7] 头部公司表现 - 中际旭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毛利率提升至39.96%[4] - 中际旭创核心竞争力来自1.6T光模块批量交付及泰国工厂产能释放,通过斥资5.86亿元研发投入重点突破CPO技术,全球市占率稳固在25%至30%区间[4]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业绩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4] - 新易盛LPO技术实现功耗降低30%,海外收入占比94.4%,高速率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光模块毛利率达47.48%[4] - 中国光模块厂商已主导全球中游市场,中际旭创、新易盛市占率跻身全球前三[6] 技术发展与竞争壁垒 - 高质量交付能力是强大护城河,光模块定制化难度增加,供应链能力在光芯片供给紧张下只能完全满足头部厂商大客户需求[9] - 高度标准化和独家Knowhow的扩产能力,公司在苏州、铜陵、泰国保持多地高标准低成本交付[9] - 硅光龙头地位凸显,在1.6T、3.2T 8通道光模块中随着EML芯片成本增加,硅光方案BOM成本优势更明显[9] - 伴随机柜功率提升,电源、液冷方案升级[2]
数字经济ETF(560800)盘中涨超1%,英伟达千亿合作催化算力国产化浪潮
新浪财经· 2025-09-24 10:40
指数与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4日09:51,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931582)上涨1.11% [1] - 指数成分股盛美上海上涨8.32%,中控技术上涨6.46%,沪硅产业上涨4.33%,北方华创、柏楚电子等个股跟涨 [1] - 数字经济ETF(560800)上涨1.26%,盘中换手率为1.15%,成交805.42万元 [1] - 截至9月23日,数字经济ETF近1月日均成交3694.08万元,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1] 行业重大合作与投资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合作,计划为OpenAI的下一代AI基础架构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 [1]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00亿元),合作第一阶段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 [1] 中国智能算力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 [2]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 EFLOPS,较2024年增长43% [2] - 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将带动GPU等芯片产业需求,2025年国内算力需求预计高速增长,市场容量有望翻番 [2] - 在美国限制芯片出口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有望占据更多份额,成就千亿级市场 [2]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选取涉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36% [3]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东方财富(权重10.51%)、中芯国际(权重6.34%)、北方华创(权重5.12%) [3][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光信息、寒武纪、汇川技术、科大讯飞、豪威集团、中科曙光、海康威视 [3][5]
牛市急刹车?寒武纪领跌超13%,后市怎么看?科创人工智能ETF重挫5%,资金积极抢筹589520!
新浪基金· 2025-09-04 13:51
科创人工智能ETF市场表现 - 9月4日场内价格下跌近5% 实时成交额超4800万元 交投活跃 [1] - 近5日资金净流入7378万元 近60日净流入2.86亿元 呈现逆市吸金态势 [1] - 成份股中寒武纪和凌云光单日跌幅超13% 澜起科技和复旦微电跌逾7% 仅奇安信与新点软件逆市上涨 [1] 指数中长期表现对比 - 自4月8日低点以来 标的指数累计上涨58.60% 显著超越科创50指数(41.37%)和科创综指(50.51%) [3][4] - 同期表现优于科创芯片指数(53.32%) 显示人工智能板块在科创板中领涨 [3][4] - 指数2023年涨12.68% 2024年涨32.36% 历史业绩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4] 寒武纪权重调整与市场影响 - 寒武纪在科创50指数中权重超15% 超出编制规则10%上限 可能引发约百亿元被动资金卖出 [5] - 中泰证券认为寒武纪流动性充足 被动资金流出对个股冲击有限 [5] - 寒武纪被视为中国AI芯片代表企业 股价爆发受AI产业红利 经济转型政策 资本加持与产业升级共同推动 [5]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基金经理曹旭辰预计半导体行情为对海外算力补涨 真正机会在年底至明年 美联储降息后板块将转向估值切换 [5] - 第一上海证券预测2025年国内算力需求高速增长 市场容量有望翻番 国产芯片份额将提升 [6] - 申港证券认为国产算力在模型侧和芯片端将持续突破 中期增长弹性或领先海外算力 [6] 产品结构与投资亮点 -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67.36% 半导体行业权重达47.8% 集中度高且进攻性强 [7][8] - 寒武纪为第一大重仓股 占比9.76% 澜起科技(9.74%)和金山办公(9.49%)紧随其后 [8] - 产品聚焦国产AI产业链 具备政策支持 国产替代和高弹性三大亮点 覆盖端侧芯片/软件AI化全环节 [7]
海光信息(688041):业绩持续高增,构建算力全产业链布局
太平洋证券· 2025-09-03 23:2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海光信息业绩持续高增长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4] - 公司构建算力全产业链布局 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形成"芯片设计-服务器制造-云计算服务"的全栈式能力 [6] - 受益于国产替代和AI算力需求爆发双重机遇 据IDC预测 到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781.9 EFLOPS 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 [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30.64亿元 同比增长41.15% 归母净利润6.96亿元 同比增长23.14% [5] - Q2毛利率59.33% 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主要因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占比增加 [5] - 期末存货60.13亿元 合同负债30.91亿元 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5]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25H1达21.77亿元 上年同期为-1.13亿元 [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49亿元/199.06亿元/269.38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52.25%/42.70%/35.33% [6][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8亿元/45.09亿元/63.24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56.83%/48.88%/40.26% [6][8] - 预计2025-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1.30元/1.94元/2.72元 [10] 估值指标 - 总市值4,692.61亿元 总股本23.24亿股 [3] - 12个月内最高价217.66元 最低价73.8元 [3] - 2025年预测市盈率154.96倍 2027年预测市盈率74.20倍 [10] 行业前景 - 算力国产化趋势明确 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常态化 [6] - AI技术快速发展引发全球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 [6] -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CPU和DCU双重布局的企业 将受益于行业双重机遇 [6]
盛科通信(688702):2025年半年报点评:Q2毛利率继续提升,看好公司深度受益于算力国产化
东吴证券· 2025-08-29 10:04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Q2业绩大幅改善 营收2.8亿元 同比+2.5% 环比+27.8% 归母净利润-0.1亿元 同比减亏83.3% 环比减亏44.1% [7] - 毛利率持续提升 25H1毛利率46.7% 同比+9.2个百分点 25Q2毛利率达48.8% 环比+4.7个百分点 主要系供应链及产品结构优化 [7] - 高端芯片客户导入进展顺利 800G/12.8T/25.6T高端旗舰芯片已在客户处进入市场推广和逐步应用阶段 [7]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5H1研发费用2.4亿元 同比+6.8% 研发费用率达47.1% 同比+5.0个百分点 [7] - 盈利预测上调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由-0.28/0.07/1.02亿元上调至-0.17/0.31/1.38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1亿元 同比-4.6% 归母净利润-0.2亿元 同比减亏58.4% [7] - 盈利预测显示收入增长加速 2025E/2026E/2027E营收预期12.45/17.33/23.60亿元 同比增长15.04%/39.23%/36.18% [1] - 毛利率持续改善 预测2025E/2026E/2027E毛利率分别为47.57%/48.43%/48.01% [8] - 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 归母净利润3.13亿元 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13.84亿元 [1] 产品与技术 - 产品覆盖中高端产品线 交换容量100Gbps~25.6Tbps 端口速率100M~800G [7] - 具备12.8Tbps/25.6Tbps及更高性能架构设计能力 可支撑不同工艺下快速迁移 [7] - 产品全面覆盖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等应用领域 [7] 市场与行业 - 公司深度受益于算力国产化浪潮和算力互联需求快速增长 [7] - 当前总市值496.10亿元 流通市值243.81亿元 [5] - 市净率21.28倍 每股净资产5.69元 [5][6]
ETF盘中资讯|科创人工智能为何遭遇调整?589520盘中跌近2%?AI亟需自主可控!资金迎来逢跌布局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38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8月26日场内价格下跌1.96% [1] - 成份股中芯原股份领跌超8% 寒武纪、天准科技、云天励飞跌逾3% [1] - 航天宏图逆市涨超13% 复旦微电、澜起科技涨逾2% [1] - 该ETF 8月25日单日吸金4562万元 近60日累计净流入1.5亿元 [1] 调整原因分析 - 权重股寒武纪经历连续大涨后回调超3% [3] - 芯原股份股东大额折价减持导致股价跌超8% [3] - 减持行为系股东自身资金需求驱动 与公司基本面无直接关联 [3] 国产算力芯片技术路线 - GPGPU路线以天数智芯、沐曦、海光为代表 追求与英伟达CUDA兼容 [4] - 自主生态路线以华为、寒武纪为代表 试图建立独立生态圈 [5] - 国产算力产品与英伟达差距缩小 生态不断完善 [5] 国产替代市场前景 - 2024年英伟达算卡在中国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 市占率70-80% [5] - 2025年国内算力需求预计高速增长 市场容量有望翻番 [5] - 国产算力芯片份额2025年有望升至40% [5] - DeepSeek R1模型推动国产算力芯片适配与生态协同 [5] 产品特征与布局价值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聚焦国产AI产业链 具强国产替代特性 [6] -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67% 半导体行业权重近50% [6] - 成份股为各细分环节收入最大或卡位最优公司 [6] - 端云融合趋势下有望受益端侧芯片/软件AI化进程 [6]
科创人工智能为何遭遇调整?589520盘中跌近2%?AI亟需自主可控!资金迎来逢跌布局机会?
新浪基金· 2025-08-26 10:24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8月26日场内价格下跌1.96%,成份股中芯原股份领跌超8%,寒武纪、天准科技、云天励飞跌逾3%,航天宏图逆市涨超13%,复旦微电、澜起科技涨逾2% [1] - 该ETF 8月25日单日吸金4562万元,近60日累计资金净流入1.5亿元,反映资金积极布局AI国产替代领域 [1] 调整原因与个股动态 - 权重股寒武纪经历连续大涨后随市回调跌超3%,芯原股份因股东大额折价减持股价跌超8%,但减持行为与公司基本面无关,其AI芯片领域技术实力和订单储备仍具竞争力 [3] - 国产算力芯片发展存在两大技术路线:GPGPU路线(天数智芯、沐曦、海光等)追求与英伟达CUDA兼容,自主生态路线(华为、寒武纪等)试图建立独立生态圈与英伟达竞争 [3]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测 - 2024年英伟达算卡在中国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占据70-80%市场份额,2025年国内算力需求预计高速增长,市场容量有望翻番,国产算力芯片在美国出口限制背景下份额有望提升 [4] - 推理与训练算力需求爆发拉动AI芯片市场规模扩张,本土品牌国产替代全面提速,预计2025年国产份额有望升至40% [4] 产品特征与投资价值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聚焦国产AI产业链,具备高弹性特征(涨跌幅限制20%),截至7月底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67%,第一大权重行业半导体占比近50% [4] - 成份股为细分环节收入最大或卡位最优公司,端云融合趋势下有望受益于端侧芯片/软件AI化进程提速 [4]
688256,逼近“千元股”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13:1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午盘涨0.20% [2] - 沪深北三市半日成交额达14313亿元,较上日放量1030亿元 [2] - 深证成指跌0.15%,创业板指跌0.23%,北证50指数跌0.98% [2]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股全线走强,龙图光罩涨17.22%,海光信息涨9.97%,寒武纪-U涨9.89% [4][5] - 寒武纪-U盘中涨超14%至985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寒武纪近3个交易日加速上涨,8月12日"20cm"涨停,8月13日续涨1.31% [8][9] - 公司澄清网上流传的订单和客户信息为不实消息 [8] - 浙商证券指出国产大模型兴起推高算力需求,AI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11] 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 - 脑机接口概念股普涨,创新医疗8天5板,博拓生物涨超12%,三博脑科涨超9% [12][13] - 政策层面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目标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2030年形成国际竞争力 [13] - 创新医疗参股博灵脑机40%股权,该公司专注医疗康复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14] - 博灵脑机2023-2024年分别亏损660.17万元和866.41万元,产品尚未正式上市 [14] 保险板块表现 - 保险板块领涨申万二级行业,整体涨幅2.74% [16] - 中国太保涨4.66%,新华保险涨3.53%,中国平安涨2.49% [16]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耗资5583.89万港元,持股比例达5.04% [17] - 机构看好保险股双面红利属性,预计全年业绩增长,估值具备吸引力 [18][19][20]
助力算力国产化 愿意做上下游的“连接器”——专访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润安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1:49
AI产业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发展推动芯片、网络传输、软件、服务器整机等环节变革,产业充满机遇 [2] - 行业从"跟随Intel/AMD/英伟达"转向全栈创新业态,所有创新都值得努力实现 [2] - 智算中心从粗放"堆算力"转向精细"挤效率",异构多元算力和效率提升成趋势 [3] 算力需求变化 - 用户需求从"买得到"转向"用得好",更关注AI在具体场景落地 [3] - 多元异构算力下,智算中心向集中式训练+边缘化推理架构演进,服务器已适配超80种AI加速卡 [3] - 30万元预算以下客户采用DeepSeek一体机快速接入AI,几万元的端侧AI盒子支持200B参数模型推理 [4] 网络技术变革 - 网络从"算力附属"变为"算力倍增器",以太网崛起成主流选择,满足高密度集群通信需求 [5] - "云-边-端"算力协同推动网络重构,PCIe联接重要性随边缘节点增多而凸显 [5] - 开放网络实现跨厂商技术优势整合,支持PCIe标准化互联和以太协议创新 [6] 公司战略与产品 - 立足"算力×联接"战略,提供全栈智能化ICT基础设施和行业解决方案 [2] - 推出UniPoD超节点服务器,支持16/32/64卡灵活拓扑,覆盖不同规模模型训练需求 [7] - 当前算力超三分之一为国产,与本土芯片厂商全面合作,构建"适配-验证-落地"闭环生态 [7][8] 国产化进程 - 全链条尝试算力国产化,服务器适配所有主流国产AI芯片 [2] - 通过图灵小镇整合算力厂商、整机厂商、行业ISV,加速国产GPU行业场景对接 [8] - 强调开放协作而非闭门造车,定位为上下游"连接器"推动高效本土化算力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