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首份AI汽车产品报告:智能辅助驾驶五星标准来了
36氪· 2025-05-07 16:01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仍是车企必争之地 是当前竞争最激烈 变化最剧烈 用户感知最强烈的模块 [1] - 行业进入产品体验为核心的新阶段 采用星级标准衡量AI汽车产品能力 [3] - 呈现"一纵一横"两大现状:纵向体验触及天花板 横向基础功能加速普及至全车型 [5] 技术发展动态 - 头部玩家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 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范式成为行业共识 [5] - 软件算法演化出WEWA VLA 众包建图 强化学习端到端等方向 但受算力更新换代限制 [5] - 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 舱驾一体化趋势明显 整车全域OS和VLA模型推动分域AI向全域AI发展 [20] 市场产品分级 - 提出五星智能辅助驾驶标准 五星代表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能力 [7][8] - 一季度新品中7万元以上车型基本标配高速NOA 三星产品密集上新 [11] - 比亚迪海鸥以7万元起售价配高速NOA 成为三星代表 [12] - 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主要落地城区NOA 部分玩家通过取消激光雷达实现成本优化 [14] 商业模式演变 - 智能辅助驾驶成本计入整车售价 行业从硬件制造转向软硬结合模式 [6] - 城区NOA存在三种收费模式:全系免费 高价版本免费 软件订阅(3000-64000元) [15][18] - 小鹏G6实现同价位罕见的五星标配 问界M9和Model Y焕新版采用订阅制 [15][18] 行业未来趋势 - 燃油车加速"油电同智"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覆盖率持续提升 [5] - 五星标准将动态升级 现有预埋硬件车型未来可解锁更高阶能力 [10] - 可能出现"全五星汽车"概念 整合智能辅助驾驶 安全 环保等多项标准 [10]
长江证券王鹤涛: 中国资产吸引力不减 科技突破重构定价逻辑
证券时报· 2025-05-07 01:53
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 - 本轮资产重估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突破、产业升级与宏观预期改善的再定价,其持续性和广度取决于技术落地、业绩验证与政策协同的深度共振 [1] - 市场主导逻辑正从"预期驱动"转向"业绩驱动",能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和现金流的企业将成为重估浪潮的最终赢家 [1] - 重估核心是中国科技力量崛起驱动的估值提升过程,体现市场对科技股未来增长潜力与内在价值的更高预期 [2] AI产业驱动的重估 - AI技术从"故事"到"验证"的质变是关键,国产AI技术进步推动科技股从"价值股"向"成长股"叙事转变 [2] - DeepSeek等AI技术突破被视为中国在全球AI应用层具备竞争力的力证,重塑投资者对科技公司长期增长预期 [4] - AI相关产业链(硬件、软件、算法、应用)估值提升,港股大型互联网平台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转变 [4] 市场结构与估值变化 - 重估主要体现在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AI软硬件、半导体、智能汽车、传媒等领域 [3] - 港股市场逻辑从偏好稳定现金流的"红利牛"转向科技创新引领的"AI牛" [2] - 万得全A估值18倍(近10年中等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低于2020-2021年峰值 [9] 能源金属领域的投资机会 - 能源金属(锂、镍、钴、稀土)是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基础,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7] - 稀土供给端受政策催化(出口管制、开采限制),价格低位叠加人形机器人需求提振,板块修复可期 [8] - 钴镍供给集中度高,刚果(金)暂停出口4个月或引发钴价二次上行,印尼政策推动镍价中枢上行 [8] - 碳酸锂因低盈利致供给收缩,动力及储能需求共振,锂盐直采需求有望大增 [8] 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 MSCI中国指数相对MSCI新兴市场指数估值折价已显著收窄,港股科技龙头PE/PS仍低于美国科技巨头 [9] - 结构性机会体现在科技驱动的成长预期和部分板块相对国际同行的估值优势 [9] - 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盈利兑现、宏观经济复苏及外部风险变化对吸引力的影响 [9] 投资者策略建议 - 参考2018年关税落地时的市场表现,关注自主可控、扩内需、稳定红利及反制行业(军工、零售、农业) [10] - A股、港股短期情绪低位或现反弹,风险偏好提升有待政策变化 [10] -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是长期主线,需把握宏观扰动下的布局窗口期 [10]
2025上海车展:AI定义汽车时代已至
新浪财经· 2025-05-06 11:57
AI定义汽车时代的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标志着汽车行业从"软件定义"迈向"AI定义"新纪元,AI成为驱动整车智能的核心引擎 [1] - AI技术已从概念转变为实际应用,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舱驾融合等领域,推动汽车成为"智慧伙伴" [3][5][6] - 中国车企通过场景创新与成本优势,正在引领全球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范式 [9] 智能座舱的变革 - 商汤绝影推出"New Member"智能助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情绪识别与主动服务,座舱从工具升级为"有灵魂的伙伴" [5] - 腾讯云"混元+DeepSeek"双引擎方案将企业知识库融入座舱,可独立解决84%的客服问题,并推荐个性化服务 [5] - 座舱功能从功能堆砌转向情感交互,未来可能成为"移动办公室"或"生活管家" [5] 自动驾驶的技术突破 - 华为乾崑ADS 4.0系统通过极端场景仿真训练,端到端决策时延降低50%,重刹率减少30%,支持无高精地图城区领航 [6] - Nullmax采用生成对抗式学习技术,在复杂路口实现类人类驾驶决策,验证数据驱动算法迭代的可行性 [6] - 端到端大模型有望解决L4级自动驾驶的泛化性难题,推动无图化智驾普及 [6] 舱驾融合与成本优化 - 卓驭科技舱驾一体方案通过高通SA8775P芯片实现算力共享,硬件成本降低30%,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40% [6] - 国产线控技术取得突破,利氪科技线控转向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成本比外资低30%,明年将覆盖10万级车型 [6] - 虚拟化与大模型协同成为AI定义汽车的核心优势,推动算力高效利用 [6] AI定义与软件定义的本质差异 - 软件定义汽车聚焦功能升级,AI定义汽车实现认知革命,通过大模型实时学习环境并做出类人类决策 [7] - 宝马"驾控超级大脑"能根据驾驶习惯自动切换模式,体现AI"更懂用户"的特性,而非单纯增加功能 [7] - 端侧大模型需平衡隐私与性能,面壁智能通过端云协同与联邦学习实现安全数据迭代 [7] 行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 上海AI Lab构建千万级仿真场景库,模拟极端场景使算法验证效率提升5倍 [8] - 北汽与华为合作开发5G自动驾驶车型,分工协作使研发周期缩短40% [8] - 长城汽车ASL智能体通过算法优化用户体验,强调用户需求导向而非盲目追求算力 [8] 中国方案的全球影响 - 中国车企在情感化座舱、无图化智驾、国产线控等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新范式 [9] - 未来三年AI定义汽车将经历技术爆发、生态整合、用户体验升华三阶段,开放协同成为关键 [9]
1Q25预览关注AI、汽车等新动能
华泰证券· 2025-05-06 09: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71.2 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小米 1Q25 收入同比增长 44%,毛利率环比提升 0.9p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7%;原有主业收入同比增长 20%,汽车业务收入 182 亿,环比增长 9% [1] - 后续关注汽车宣传、关税应对、AI 模型能力对业务的影响;看好 SUV 推动收入增长,手机毛利率回升、汽车减亏和大家电业务扩张或推动全年 Non - GAAP 利润 52%增长 [1] 各部分总结 汽车业务 - 1Q25 预计交付 7.6 万台,收入 182 亿,环比增长 9%;近期订单受事故影响,处于宣传真空期 [2] - 建议关注事故报告和 YU7 于 6 - 7 月上市后的消费者反馈,后续周度订单量或企稳 [2] AI 业务 - 4/30 小米开源 7B 参数大模型 Xiaomi MiMo,在公开测评集表现超越 OpenAI o1 - mini 和阿里 Qwen QwQ - 32B - Preview [3] - 看好其赋能手机、IoT、车等产品系列,增厚“人车家”生态协同效应和消费者粘性 [3] 关税影响 - 2024 年小米在美国无智能手机出货,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有限 [4] - 需关注苹果关税应对措施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以及宏观因素变化对手机需求的影响 [4]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EPS(人民币,最新摊薄)|ROE(%)|PE(倍)|PB(倍)|EV EBITDA(倍)| | ---- | ---- | ---- | ---- | ---- | ---- | ---- | ---- | |2023|270,970|17,475|0.69|11.36|58.19|6.20|47.45| |2024|365,906|27,314|1.09|15.49|42.25|6.11|43.84| |2025E|483,631|40,524|1.61|19.88|28.48|5.27|29.31| |2026E|599,472|54,594|2.17|22.82|21.14|4.44|20.75| |2027E|704,596|66,598|2.65|23.37|17.33|3.72|15.98|[7] 估值方法 - 基于 SOTP 估值法,目标价 71.2 港币,对应 40 倍 2025 年预测 PE [5][17] - 维持现有业务 25 倍 2025 年预测 PE,对应每股 44 港币;维持智能汽车业务 2.5 倍 2027 年预测 PS,对应每股 27.2 港币 [19]
十大机构看后市:交易事实而非预期 以我为主、以内为主
新浪证券· 2025-05-05 20:45
市场展望 - 5月A股预计呈现风险偏好回暖、主题轮动特征,以低机构持仓的主题型交易机会为主 [2] - 市场进入窄幅震荡区间,建议采用低买高卖波段策略,情绪指数50以上且全A指数在年线和半年线上方时应保持半仓以上配置 [3] - 5月市场进入政策观察期,"稳预期"思路下调整空间有限,内需主线地位强化 [4] - 人民币升值提振中国资产,AI+有望成为5月重要配置主线 [5] - 维持二季度震荡市判断,消费和科技均为景气方向,现阶段更看好科技布局机会 [6] - 5月市场或存在政策"定力"被认识、贸易争端缓和、安全类资产调整等预期差 [7] - 5-6月看好科技股机会,中期板块可能以轮动和主题投资为主 [9] - 5月市场预计延续震荡格局,需兼顾产业趋势与政策期待 [10] 投资主线 - 聚焦三大趋势: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欧洲重建自主防务、中国"双循环"战略加速 [2] - 建议关注国产科技自主可控(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国防军工)和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4] - AI科技革命与自主可控逻辑不变,政策呵护和内需韧性支撑市场向上空间 [4] - 推荐国内AI算力,机器人是短期主题弹性更高方向,港股好于A股格局不变 [6] - 偏防御组合:债市和红利类资产、恒生科技龙头、黄金/核电/军工等安全类资产 [7] - 优先关注具备独立产业趋势方向如国产AI、智能汽车、机器人,其次关注内需消费和地产 [10] - 红利资产仍是应对不确定性优选,维持中期底仓推荐 [10] 行业观察 - 五一假期消费呈现集中释放特征,外籍友人拉动作用明显,电影票房降温显示创新消费供给不足 [10] - 地产有待进一步修复,增量政策对冲进入观察期 [10] - AI领域资本开支维持高增,国内科技产业处于向上突破关键节点,5月事件催化较多 [5] - 海外厂商在大模型、算力芯片、端侧、AI应用方面进展不断 [9]
雷军,职务变动!
搜狐财经· 2025-05-05 17:47
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工商变更 - 雷军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孙波,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 原经营范围包括通讯设备销售、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等 [1] 执行董事与董事的区别 - 执行董事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在公司违法或出现经营风险时承担更直接的法律责任 [3] - 董事主要在决策失误等方面承担责任,责任程度相对不如执行董事 [3] 雷军职务调整分析 - 雷军从执行董事转为董事可能意味着其从日常运营转向战略把控 [5] - 2023年雷军宣布退出小米智能科技公司,不再担任CEO职务 [5] - 自2022年开始,雷军已从至少12家企业的高管名单中抽身 [7] 小米SU7智能驾驶相关调整 - 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8] - 小米官网及App订购页面将"智驾"字样替换为"辅助驾驶" [10] - 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系统改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原为"小米智驾Pro" [10] - 小米SU7 Pro/Max搭载系统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原为"小米智驾Max" [10] 智能驾驶概念澄清 - 智驾全称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关键词是"辅助" [12] - 智驾≠无人自动驾驶,现阶段是辅助人来开车而非代替人开车 [12]
哪吒汽车App被曝断网!官网已无法访问;马斯克更改网名;小米汽车定购页智驾更名辅助驾驶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5-05 09:12
哪吒汽车App断网事件 - 哪吒汽车App自5月2日起出现断网问题,导致车主无法使用App控车、蓝牙钥匙失效及车机系统联网异常 [3] - 此次断网为4月后再次发生同类故障,官方未正式回应,仅通过微信群通知称后台维护中 [3] 马斯克相关动态 - SpaceX总部周边1.45平方英里区域通过投票成立新城市"星际基地",由3名SpaceX员工组成委员会管理分区和建设项目 [3] - 马斯克更改X平台昵称为"groklon rust"并更新头像,配合旗下AI产品Grok的语音模式上线 [3][12] 电商与物流数据 - 淘宝闪购全量上线48小时内带动饿了么物流订单激增,南宁等13座城市单日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 [3] 小米汽车产品调整 - 小米SU7定购页面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三款车型起售价分别为21.59万、24.59万和29.99万元 [5] - SU7 Max版本百公里加速2.78秒,续航800km,搭载Xiaomi HAD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 [5] 科技公司动态 - 微软上调Xbox Series S/X售价,涨幅分别达26%(至379.99美元)和20%(至599.99美元) [7] - Epic Games宣布2025年6月起开发者年收入前100万美元免分成,并允许开发者托管自有商店 [7] - 微软必应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从2020年6.14%升至2025年3月12.21%,谷歌同期从87%降至79.10% [7] 融资与产品发布 - 跟单交易平台Dub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4700万美元 [10] - 壹金新能源获数亿元C轮融资,资金用于扩大硅碳负极产能 [10] - 特斯拉发布512GB专用U盘,售价599元,适配哨兵模式和行车记录仪 [12] 行业政策与市场数据 - 工信部强调加强通用和行业大模型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流程应用 [14][15] - 2025年五一档票房破6亿,《水饺皇后》以1.5亿票房占比25%领跑 [15][18] - 五一假期第三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8亿人次,铁路客运量1800万人次 [15]
中金:维持小米集团-W(01810)“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2 09:27
文章核心观点 中金考虑小米集团-W IoT及汽车业务表现亮眼,上调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4.6%/3.8%至401.97亿元/547.43亿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70元港币不变,较当前股价有40.1%的上行空间 [1] 业绩预测 - 预计小米集团1Q25收入同比增长44.85%至1,093.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53.03%至99.33亿元(含3.4亿元汽车及创新业务亏损) [2]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至4,180万台,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至1,330万台,中国市场排名跃居第一,主因国补政策对中端产品需求的拉动 [3] - 预计1Q25手机ASP同比提升5.2%至1,204元,手机收入同比增长8.3%至503.27亿元 [3] - 预计1Q25手机毛利率环比增长0.3ppt至12.3% [3] IoT及互联网业务 - 预计1Q25 IoT收入同比增长52%至309.68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3.68ppt至23.5%,因高毛利单品占比提升带动 [4] - 预计1Q25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90.94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26ppt至76.5%,维持在健康水平 [4] 汽车业务 - 预计1Q25小米SU7交付量达7.6万台,对应收入181.8亿元,毛利率环比提升0.76ppt至21.2% [5] - 预计2025年小米汽车出货量同比增长192%至40万台,随着SU7 Ultra开始销售及YU7计划于6/7月正式上市,看好公司汽车订单及交付量持续增长 [5] - 看好小米凭借“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模式,在端侧AI蓬勃发展的未来发挥平台+硬件+软件生态+用户的生态价值和入口地位 [5]
从利率1时代看港股净流入:全民“哑铃”时代开启
金融界· 2025-04-30 13:42
被高盛的最新数据惊到了—— 其最新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在3月27日至4月23日的一个月内,全球股票基金获得680.79亿美 元净流入,新兴市场基金获得271.4亿美元净流入,其中90%都流入了中国市场。 相当于中国股票基金获得246.86亿美元净流入,资金流入额远超韩国、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 并且从外资加仓的核心标的来看,主要聚焦于腾讯、阿里等盈利能力强劲的港股科技龙头,相关场内 ETF也获得资金大幅加仓,$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份额增长超300%。 不仅如此,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也透露自己正通过投资iShares中国大盘ETF押注A股,并直言中国 被超卖太久。 这种极致分化的行情,让越来越多人盯上了"科技+红利"的哑铃策略——左手握住科技成长的β,右手锁 定红利分红的α,港股"哑铃策略"已经是资金共识。 在外资长线押注与内资避险需求共振下,港股科技50ETF与港股红利低波ETF的组合,或将定义2025年 的投资胜负手。 港股科技50ETF(159750)权重股涵盖了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汽车三大黄金赛道,腾讯、阿里、小米占 了近35%权重,既能吃到AI大模型的红利,又能 ...
科技变革驱动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智能汽车ETF(159889)涨超1.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2:40
科技变革驱动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智能汽车ETF(159889)涨超1.6% 国信证券指出,智能汽车行业正迎来科技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电动化围绕 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等方向升级;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2025年预计更多搭载 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L3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元年。增量零部件围绕数据流(传 感器、域控制器等)和能源流(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两条主线展开。上海车展多款智能新车亮 相,多部门推动智能驾驶规范化,行业处于新旧动能切换关键期。 智能汽车ETF(159889)跟踪的是CS智汽车指数(930721),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 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智能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自动驾驶技术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以反映智能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CS智汽车指数聚焦新能源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成分 股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成长性。 注: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 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 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