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市场观察-20250716
财达证券· 2025-07-16 13:02
市场行情 - 7月15 - 16日沪指跌0.42%,深成指涨0.56%,创业板指涨1.73%[1][3] - 7月16日上涨股票1287只,下跌股票3872只,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超1.61万亿[1] 资金流向 - 7月15日上证净流出135.05亿元,深证净流入187.33亿元[4] - 7月15日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通信设备、元件、IT服务,流出前三为电力、白酒、证券[4] 宏观经济 - 2025年上半年GDP为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5] - 国家统计局称下半年价格会低位温和回升[7][8] 行业动态 - 第十一批国采或启动在即[9] - 内蒙古以呼和浩特等四市为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10] 基金情况 - 截至7月11日,今年ETF成立数量及首发募集规模超2024年全年,股票型、债券型首发募集规模分别超900亿、500亿元[12] - 截至7月11日,14只商品型黄金ETF近一个月回报率全为负,市场对金价走势分歧大[14]
新能源“巨无霸”来了!华电新能上市首日高开72.96%
新华财经· 2025-07-16 12:37
公司上市概况 - 华电新能正式登陆沪市主板 成为年内第三家成功上市的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 [1] - 股票发行价3 18元/股 上市首日高开72 96% 报5 5元/股 总市值2253亿元 [1] - 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股数57 14亿股 最高募集资金总额181 71亿元 为今年以来A股最大IPO项目 [1] 公司业务与财务数据 - 华电新能为华电集团风、光新能源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 主营业务为风电和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与运营 [1]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控股装机容量68 62GW 其中风电32 02GW 光伏36 59GW 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6 15%和4 13% [1]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40亿元 净利润率27 91% 净资产收益率10 16% 盈利指标领先同业 [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和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 [2] - 公司将以募投项目为牵引 充分发挥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的核心优势 将募集资金高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 - 公司计划将13200万千瓦备案储备项目优选精建 形成"开发更加有序、建设更加高效、运营更加稳健"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2]
“反内卷”暂未将光伏企业拖出亏损泥潭,但部分企业二季度已减亏或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7-16 11:30
行业整体表现 - 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仍陷亏损泥潭 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或盈利 [1]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内卷竞争 主管部门多次会议研究引导提升产品品质和淘汰落后产能 [3] -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 主要产品价格跌破成本线 导致企业增量不增收 [3] 企业亏损情况 - 通威股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9-52亿元 同比扩大 [3] - TCL中环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0-45亿元 同比扩大 [3] - 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5-30亿元 同比扩大 [3] - 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4-28亿元 [5] 二季度业绩分化 - TCL中环二季度亏损20.94-25.94亿元 较一季度扩大 [5] - 通威股份二季度亏损23.07-26.07亿元 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5] - 晶澳科技二季度净亏损8.62-13.62亿元 较一季度16.38亿元减亏 [5] - 隆基绿能二季度净亏损9.64-13.64亿元 较一季度14.36亿元减亏 [5] - 爱旭股份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归母净利润0.2-1.3亿元 [5] 业绩变动原因 - 通威股份表示行业供需失衡未改善 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4] - TCL中环指出5-6月需求降温 叠加产能供需失衡和库存压力 [4] - 晶澳科技认为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 叠加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影响 [4] - 隆基绿能通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 降低成本和费用 实现减亏 [5] - 爱旭股份因海外市场占比提升 ABC组件产销两旺 毛利率向好 [6] 行业展望 - 晶澳科技预计行业将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出现好转 [7] - 通威股份表示产业各方正共同推动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7]
光伏大厂,又“卷”死一家!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48
欧洲光伏产业链现状 - GMB作为欧洲最后一家规模化太阳能玻璃制造商破产,产能350吨/天,客户包括Meyer Burger等组件厂商[1][3] - 欧洲光伏玻璃环节彻底空心化,此前Schott Solar、Sain-Gobain等企业已退出,AGC、Guardian无专用产线[3] - 多晶硅环节Wacker Chemie转向电子级产品,REC Silicon关闭挪威工厂,Norwegian Crystals破产重组[4][5] - 硅片环节NorSun关闭挪威工厂转战美国,NexWafe技术领先但依赖资金支持[6][7] - Meyer Burger德国和美国子公司破产,电池片环节仅剩实验室和小规模公司[7] - 欧洲125家光伏厂商中多晶硅企业全灭,硅片剩6家,电池片剩17家[7][9] 欧洲光伏产业困境原因 - 德国工业电价为中国2-4倍,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52%,核电已退出[10][11][12] - 政策支持滞后,勃兰登堡州"韧性奖金"等提案未落地,欧盟拒绝运营支出补贴[13] - 中国光伏凭借规模优势(如隆基单项目100GW硅片+50GW电池)压缩成本[14] 中国光伏行业动态 - 2024年A股68家光伏企业合计亏损257亿元,2023年盈利993亿元[15] - 工信部召开高规格会议,要求终结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15] - 行业行动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光伏玻璃巨头联合减产30%[16] - 目标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预计带来价格修复和技术溢价[16]
A股“反内卷”主题行情火了 机构布局路线图调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9:54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庞华玮 广州报道 最近一个月,A股"反内卷"主题行情火了,钢铁、光伏、建材等板块全面爆发。 Wind数据显示,最近18个交易日(6月20日至7月15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的钢铁、建筑材料、电 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均超过8%。 机构认为,反内卷成为当前热议的主题,十年前供给收缩带来超额利润的场景有望再一次重演。随 着"反内卷"扩散至各行各业,"反内卷"主题有望持续演绎,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线。其中,光伏、 汽车、钢铁等行业备受关注。 但机构指出,"反内卷"行情可能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政策催化下的预期阶段,第二阶段定价资源品价 格上涨,第三阶段定价资源品高价横住的时间。综合来看,目前"反内卷"行情尚在第一阶段的预期阶 段,后续仍需观察政策落地和产能出清情况,如果没有真实的出清,行情可能不会有后续两个阶段。 行情启动 最近一个月,"反内卷"成为市场焦点。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于7月1日召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 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 后产能有序退出。 "反内卷"行情启动。最具代表性的是,时隔4年,光伏产业链重新站到市场C位 ...
工业硅:仓单开始累库,关注上方空间,多晶硅:关注现货成交情况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16 09: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关注工业硅仓单累库情况及上方空间、多晶硅现货成交情况 相关目录总结 基本面跟踪 - 工业硅Si2509收盘价8785元/吨、成交量1416898手、持仓量396653手;多晶硅PS2508收盘价42470元/吨、成交量565746手、持仓量69821手[1] - 工业硅不同对标现货升贴水有差异,多晶硅现货升贴水对标N型复投为+3030元/吨[1] - 华东通氧Si5530价格9150元/吨、云南Si4210价格9900元/吨、多晶硅 - N型复投料价格45500元/吨[1] - 硅厂利润方面,新疆新标553为 - 2297元/吨、云南新标553为 - 4233元/吨;多晶硅企业利润为 - 1.9元/千克[1] - 工业硅社会库存55.1万吨、企业库存17.4万吨、行业库存72.5万吨、期货仓单库存25.1万吨;多晶硅厂家库存27.6万吨[1] - 多晶硅产业链中,三氯氢硅价格3350元/吨、硅粉99硅价格9400元/吨、硅片N型 - 182mm价格1元/片等[1] - 有机硅DMC价格10800元/吨、利润 - 1238元/吨;铝合金ADC12价格20000元/吨、再生铝企业利润 - 510元/吨[1]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投资的汉源永利乡、轿顶山光伏发电项目投产,永利乡项目装机130MW,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1.67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0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5万吨[2] 趋势强度 - 工业硅和多晶硅趋势强度均为0,取值范围【 - 2,2】, - 2最看空,2最看多[3]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716
中泰国际· 2025-07-16 09:49
核心观点 报告对 7 月 15 日港股大盘表现、宏观经济动态、行业动态及部分公司研报进行分析 ,指出港股大盘上升、宏观经济有喜有忧、各行业表现分化,部分公司业绩超预期[1][2][7] 每日大市点评 - 7 月 15 日港股大盘在权重科技股带动下上升,恒生指数升 386 点或 1.6%,收报 24,590 点创四个月新高,恒生科指升 2.8%,收报 5,431 点,成交金额增至 2,884 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 38.2 亿港元[1] - 英伟达获批 H20 芯片出口中国,港股 AI 等科技股造好,消费电子等股表现突出,前期领涨的内银等股回吐,稳定币概念股冲高回落[1] 宏观动态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二季度实际 GDP 同比增长 5.2%,上半年同比增长 5.3%,超预期增长或使政策聚焦结构性托举,但二季度名义 GDP 增速仅 3.9%,物价压力未消[2] - 二季度投资贡献率跃升至 24.7%,消费贡献率微升 0.6 个百分点至 52.3%,净出口贡献 23.0%[2] - 6 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 4.8%,“以旧换新”品种增长 28.8%,其他品类增速降至 4.1%,下半年有压力;6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加速至 6.8%,高技术产业增长 9.7%领先;1 - 6 月固投累计同比 2.8%,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至 -11.2%,制造业和基建增速放缓[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及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6 月房屋新开工及竣工面积降幅少于 5 月,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扩大,房价同比跌幅延续改善,环比跌幅扩大[4] 行业动态 - 周二新能源汽车板块领涨,政策强监管为价格战“降温”,利好新势力车企和国产智驾芯片龙头企业[5]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 2.9%,国家医保局启动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创新药板块投资情绪高涨[5] - 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光伏板块跌幅较大,美国对进口多晶硅展开调查,但新增实际影响料不大[6] 中泰国际 - 药明康德研报 -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预计收入同比增 20.6%至 207.9 亿元,Non - IFRS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 44.4%至 63.1 亿元,股东净利润同比增 101.9%至 85.6 亿元[7] - 上调 2025 - 27E 收入与盈利预测,分别上调 1.5%、0.4%、0.6%,Non - IFRS 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 9.5%、5.1%、4.2%,2025E 股东净利润预测上调 20.0%,2026 - 27E 分别上调 5.1%、4.1%[8] - 目标价上调至 98.20 港元,给予“增持”评级[9] 中泰国际 - 中国房地产周报 - 上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同比下跌 26.5%,环比下跌 37.3%,不同类别城市皆同比下跌[10] - 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同比涨幅收窄,北京同比跌 0.2%,上海升 2.9%,广州升 14.9%,深圳升 20.4%[11]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 71.0,高于去年同期和前周[12] - 上周 100 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跌 44.9%,环比下跌 60.9%[13] - 6 月房屋新开工及竣工面积降幅少于 5 月,但新开工/竣工面积比例低于去年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扩大,70 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收窄[15] - 上周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上升 3.1%,领先恒生指数 2.2 个百分点[16] - 维持选取优质央企及地方国企开发商,关注华润置地、越秀地产[17][18]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6日
新华财经· 2025-07-16 09:35
新能源领域央企资本运作 - 华电新能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华润新能源上市稳步推进,一批新能源领域央企正加速挺进资本市场 [1] - 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组整合正密集展开,将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重塑竞争格局 [1] - 未来央企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亟须精细化运营与价值链深耕,资本运作将聚焦战略整合,向头部集聚趋势明显 [1] 光伏行业动态 - 光伏板块得益于"反内卷"风口迎来修复上涨行情,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近三周累积涨幅达20%以上 [2]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能源政策调整等挑战,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2] - 推动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实现"反内卷"的有效措施,需严控落后产能复产以改善供需关系 [2] A股市场表现 - 两融余额持续回升至18853.90亿元,创3个月新高,占A股流通市值的2.25% [3] - 6月A股新开户数达165万户,同比增长53%,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上半年增加近800亿元 [3] - 私募机构对A股短期走势出现分歧,资金跑步进场但机构判断分化 [2] 汽车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8万辆,同比增长10.4% [4] - 行业"反内卷"成效显现,主流企业强化自律意识维护供应链稳定 [4] - 出海提质与品牌建设并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转折点 [4] 上市公司业绩 - 7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19家归母净利润预增上限超100% [5] - 电力装备、船舶制造、稀土等行业景气度高企,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不俗 [5] - 钢铁和交通运输行业业绩迎来拐点,预喜比例均超五成,亏损显著收窄或扭亏为盈 [6] 科创板投资机遇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 [7] - 头部券商将充分受益于变革,中小券商发展红利相对有限 [7] - 券商期望与头部创投机构强强联合,拓展业务范围 [7] 宏观经济数据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 [8]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同比增长5.2%,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8] 金融产品创新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多维度升级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增强吸引力 [9] - 通过收益优化、渠道拓展、持仓限制调整等方式抢占稳健理财市场份额 [9]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开通301条无人机物流航线,东莞明确37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10] - 沈阳低空观光旅游场景应用试飞成功,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推进 [10] - 应用场景"上新"有助于产业从"小众试点"向"大众消费"跨越 [10] 房地产政策 - 多地优化住房"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补贴等方式提升置换成效 [11] - 政策有利于打通新房、二手房交易链条,带动楼市活跃度 [11]
通威被迫内卷
虎嗅APP· 2025-07-16 08:05
光伏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602GW,中国光伏各环节名义产能均超过1000GW,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3] - 名义产能虚高体现在企业高报产能、技术迭代导致P型硅料等落后产能加速退出、无效成本竞争力产能[3] - 行业需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并解决光伏/风电消纳及储能瓶颈[4] 通威股份业务发展 - 2015年通过收购永祥股份进入硅料产业,2016年收购光伏电池业务,2017年光伏业务营收83.8亿(硅料32.3亿、电池64.3亿)[6] - 2022年以低价中标组件集采引发行业价格战,组件毛利润率从20%以上跌至个位数[8] - 2024年电池/组件收入占比提升至69.3%(414.2亿),硅料收入占比降至33.3%(199亿)[8] 高纯硅业务表现 - 2022年销量25.7万吨,收入619亿,单价24.1万元/吨,毛利润率75.1%;2024年销量46.76万吨,收入199亿,单价跌至4.3万元/吨,毛利润率仅2%[14][15][17] - 2024年通威高纯硅市占率约30%,N型产品占比超90%,内蒙基地成本降至2.7万元/吨以下[19][20] 电池/组件业务特点 - 2024年组件销量占比提升至34.3%(46GW),较2021年增长1777%[23][25] - 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2年90%降至2024年78%,单位人工成本较2019年降低56%(2024年指数44)[27][28] - 价格呈现"抗涨不抗跌"特性:2024年电池/组件售价比2019年低68%,跌幅超过高纯硅[31][32] 一体化战略影响 - 2024年电池/组件收入占总营收45%,高纯硅占21.6%,增强经营韧性[35] - 高纯硅价格波动时,电池/组件业务可平衡利润:低价时毛利润贡献超50%(2019-2020年),高价时仍保持10%以上[36] - 对比TCL中环,通威2024年亏损率7.7%(70.4亿)低于后者34.5%(98.2亿),验证一体化优势[38]
单周涨超16%,多晶硅大反转?期货资深人士:弱现实强预期,后市波动或较大
36氪· 2025-07-16 07:48
多晶硅价格走势 - 多晶硅价格自6月25日30400元/吨上涨至7月11日42265元/吨,14个交易日涨幅达39%,单周涨幅16.39% [1][3] - 7月11日主力合约盘中触及42265元/吨,创近三个月新高,成交量87.8万手为历史次高 [3] - 价格上涨主要受"反内卷"政策预期刺激,此前行业普遍亏损,市场情绪被点燃 [3] 行业供需与市场反应 - 当前行情存在回调风险,盘面已计入成本线上调及下游首轮提价预期,需关注实际落地情况 [4] - 部分订单成交价格传闻加剧市场分歧,下游对高价硅料接受度低,新增装机容量或受抑制 [4] - 7月头部企业增产叠加个别检修,供过于求格局持续,下游硅片企业持观望态度导致库存压力犹存 [5] 行业整合计划进展 - 6家头部企业拟成立700亿元专项基金并购整合产能,协鑫与通威已达成一致并接触小厂 [7][8] - 最新方案拟成立平台型公司承债式收购过剩产能,统一协调生产销售以平衡供需 [8] - 头部企业占据行业60%-70%产能,金融机构支持但方案执行主体尚未明确 [8] 行业自律与政策影响 - 去年业内曾呼吁联手挺价但未成功,当前价格上涨后收储计划推进难度增大 [3][6] - 协鑫科技联席CEO表示价格战无意义,行业整合需主管部门指导及数百亿资金支持 [7] - 下游企业希望硅料端控产以稳定全产业链供给,方案落地仍需细化各方诉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