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搜索文档
中金:投资于人:供需发力,需求为上
中金点睛· 2025-03-17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该举措可提升未来供给能力和当下消费需求,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中国投资于人的空间大,各地已发布不同措施,未来需加力,且政策组合在需求端加力的必要性更大 [2][4][5] 投资于人政策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面临“关税壁垒增多”“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等问题,财政支出重点由基建投资向民生和消费转变有助于财政提质增效,“宽财政”紧迫性提升,财政政策可通过与家庭部门直接交易支持消费需求 [5] 投资于人空间分析 横向与纵向对比 - 横向对比部分发达国家和人均收入与中国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纵向参考美国和韩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时期情况,中国在“投资于人”方面有提升空间 [10] 具体支出差距 - 中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量与GDP之比、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儿童和生育福利覆盖率有提升空间;在人均教育、卫生支出和养老保险人均年收入上,与美、韩人均收入2.5万美元(2015年价格)时水平有差距,初步估算教育、卫生和养老支出空间分别相当于2023年GDP的4.5%、1.6%和4.3%,若2025 - 2035年渐进追赶,每年需新增民生支出约相当于2023年GDP的1.1%;以“跨国拟合线”为参照,2023年民生支出空间相当于2023年GDP的4.1%,其中教育、卫生、养老支出空间分别为1.4%、1.5%、1.2% [11][12] 投资于人具体领域及政策 生育领域 - 实施育儿补贴,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截至2024年,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多聚焦二孩和三孩家庭,补贴金额从3000元到7万元不等,发放方式多样;国际经验显示生育补助力度与生育率正相关,赶上OECD国家平均水平约需2023年GDP的1.3% [20][22][24] 托育领域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减轻养育成本;多地积极探索,如深圳光明区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支持;OECD国家托育服务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混合模式,家庭投入占比约17%,中国家庭投入占比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与OECD国家在0 - 5岁儿童教育财政支出差距相当于2023年GDP的1%左右 [26][27] 教育领域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2024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60万个,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去年扩招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高校扩招主要针对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教育支出有空间,基础教育入学率高、师生比低有优势,高等教育入学率和高学历人口占比有差距 [31][32] 医疗领域 - 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截至2024年为每人每年670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国基本医保覆盖率约为95%,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相比有差距 [34][36] 养老领域 - 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月;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2019 - 2024年全国财政用于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支出超5600亿元,年均增长11%,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与OECD国家相比,中国养老保险支出与GDP之比有提升空间 [39] 社会保障领域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约57%;指导各地因城施策完善城市落户政策,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转移人口市民化可增加劳动力供给、提振消费与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8%的差距,预计每年需财政支出约万亿元 [42][43][44] 就业领域 - 通过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促进就业,2024年稳岗专项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2025年提高额度,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700亿元,2025年加大力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5 - 2027年计划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45][46] 政策效果分析 对供需的影响 - 育儿补贴和普惠幼育短期提振需求,长期改善供给;中学与大学教育提升人的“质”,改善经济供给;医保补贴提振需求,医疗公平改善供给;提升养老金支持需求;给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市民提供保障、稳岗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提振需求,部分政策也可能改善供给 [20][21][30] 需求端加力的必要性 - 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叠加外部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理想的“投资于人”政策组合有必要往需求端倾斜 [4][21]
冲高回落!605100,尾盘“天地板”!
证券时报· 2025-03-03 17:3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走势分化,沪指尾盘回落跌0.12%报3316.93点,深证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1.2%,北证50指数涨2.27%,沪深北三市成交额合计16645亿元,较前一日减少逾2400亿元 [2] - 超3200股上涨,固态电池、超导概念、AI医疗、有色板块表现强势,白酒、石油、金融等权重板块走弱 [3] - 港股午后走低,恒生科技指数小幅下挫,蜜雪集团首日上市涨约43%,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2] 有色板块 - 有色板块强势拉升,远航精密涨超10%,永杉锂业、国城矿业、鼎胜新材涨停,腾远钴业、赣锋锂业涨超6%,天齐锂业涨超5% [5][6] - 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旨在遏制国际市场钴供应过剩,预计全球钴市场减少近5万吨供应,国内电解钴价格上周上涨11% [7] - 银河证券指出,刚果(金)政府首次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钴市场平衡,若政策延续,钴价中枢有望长期抬升 [7] 固态电池概念 - 固态电池概念大幅走高,武汉蓝电、力王股份、力佳科技30%涨停,长虹能源涨超25%,德尔股份、领湃科技涨停 [9][10] -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比亚迪计划2027年批量示范应用全固态电池,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 [11] - 中信证券表示,2027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小批量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建议关注电池、材料、设备、资源等产业链投资机会 [11] AI医疗概念 - AI医疗概念活跃,启迪药业、贝瑞基因、恒为科技等涨停,安必平涨10%,金域医学涨超7% [13][14]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华为发布叮呗健康大模型与数智超声大模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布全国首个AI心脏大模型"观心" [15] - 平安证券指出,AI医疗模型商业化落地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医疗设备、数据服务等细分市场有望快速发展 [16]
“技术平权带来投资平权”!公募科技基金经理畅谈AI机遇
券商中国· 2025-03-03 16:38
AI技术变革与投资机遇沙龙核心观点 - 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探讨AI技术变革带来的投资机遇与挑战,聚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下的定价方法和选股策略 [1] - 四大公募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建信基金、大成基金)科技赛道明星基金经理分享AI领域投资逻辑 [1] 中国AI本土化逻辑重塑 - DeepSeek的出现重塑中国AI本土化逻辑,打破过去跟随北美市场的股票逻辑 [3] - DeepSeek被视为"中国的iPhone时刻",将弱应用升级为强AI应用(如创新药研发、辅助驾驶),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 [3] - AI技术赋能传统互联网公司,可能带来10倍市值增量 [3] - 投资策略集中于两大逻辑:AI+X(AI赋能千行百业,尤其看好SaaS软件服务商)和X+AI(智能硬件升级如AI手机、智能驾驶等) [4] AI医疗与制药领域机会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实现"技术平权",降低AI技术使用门槛,传统软件公司可布局AI产品服务 [5] - AI医疗和AI制药领域出现新商业模式,重点关注能帮助药企节约研发经费、缩短药物研发周期的公司 [5] - AI应用端(如AI医疗、AI智能硬件)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可能进入非线性增长期 [6] - AI芯片国产化和智能驾驶已进入产业快速渗透阶段 [6] 投资平权与AI应用端机会 - DeepSeek等AI大模型发展带来"投资平权",普通投资者可使用大模型进行股票分析和资产配置 [8] - AI应用端机会广泛,包括金融、营销、教育、医疗等领域,AI+营销广告是海外市场表现最好的应用之一 [8] - 数字政务软件企业在DeepSeek模型带动下订单爆发式增长 [8] AI推理时代与投资节奏 - 当前处于AI推理时代早期,投资者需关注资产质量与价格的匹配关系 [9] - AI投资将从主题投资阶段过渡到以基本面为线索的主线投资 [9] - 主线投资阶段将经历产业逻辑兑现和当期盈利兑现两轮行情,需警惕估值达到极限状态时的风险 [10] - 中国科技资产迎来重估,顺序可能是"先港股、后A股",需把握AI行情演绎节奏和龙头特征 [10]
黄仁勋,买下一个团队
投资界· 2024-12-07 15:14
英伟达收购VinBrain的战略布局 - 英伟达收购越南AI医疗初创公司VinBrain,进一步押注AI医疗赛道[4] - VinBrain专注于将AI、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开发了300多个处理医疗影像数据的AI模型[11] - 公司核心产品DrAid™已被越南和美国100多家医院使用[11] - VinBrain长期使用英伟达DGX SuperPOD进行AI训练,并采用NVIDIA GPU提高运行效率[11] - 此次收购被黄仁勋称为"未来主要设计中心的起点"[11] VinBrain的背景与技术实力 - 创始人Steven Truong拥有26年人工智能和软件行业经验,曾是微软AI产品平台关键发起人[8] - 公司由18位合伙人共同创立,旨在通过AI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公平性[10] - 获得越南最大私企Vingroup集团支持,截至去年底已获1266亿越南盾(约3600万人民币)投资[11] - Vingroup持有VinBrain 49.74%股份,使其成为集团附属公司[11] 英伟达在AI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 - 2024年GTC大会推出20多款AI驱动的医疗保健工具[13] - 医疗保健副总裁表示该业务可能成为"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级业务"[13] - 投资部门NVentures已投资至少13家AI医疗企业,包括Recursion、Genesis Therapeutics等[13] - 与国内英矽智能合作开发大型语言模型Nach0,提供生化问题解决方案[13] - 开发了Clara Discovery、BioNeMo等平台,聚集100多家生物制药和AI药物研发公司[13] AI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 黄仁勋认为"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生命科学是下一个黄金赛道[6][14] - AI能将药物发现时间缩短40%,临床新药研发成功率从12%提高到14%[15] - 2024年上半年全球AI制药融资达69起,总额33.36亿美元[15] - 海外AI制药公司Xaira Therapeutics获得10亿美元融资,创今年医疗行业最大融资之一[15] - 百度李彦宏早在2017年就预言"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医疗行业"[15] 行业技术应用现状 - VinBrain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医疗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11] - AI可帮助放射科医生快速识别肺癌、脑肿瘤等严重疾病,提高早期诊断可能性[11] - 生成式AI技术、医疗影像AI技术、制药AI技术构成AI医疗主要方向[15] - 新的计算机系统有望帮助生物学家理解和处理极端复杂的生命系统[15]
知道是谁在卖了
猫笔刀· 2024-07-23 22:13
市场表现 - 当日A股成交额达6600亿元 中位数跌幅2.23% 外资净抛售60亿元 近三个月呈现持续净流出态势 若剔除大陆券商席位 纯外资流出规模更为显著 [1] - 国家队暂停ETF购买导致尾盘抛压加剧 2900点关键位面临考验 当日A股跌幅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市场 反映内部流动性问题突出 [2] 资金动向 - 二季度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发行232亿元 但同期赎回达2634亿元 净赎回规模2401亿元 月均流出800亿元 显示基民大规模离场 [5] - 巴菲特持续减持比亚迪股份 持股比例已跌破5% 减持行为可能包含政治避险考量 尽管比亚迪基本面相对稳健 [5] 房地产与信贷 - 北京上海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4% 二套利率3.6% 较前几年购房者利息负担减轻20-30% 提前还贷成为高收益理财选择 [5] - 广州首套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至3.1% 反映区域信贷政策持续宽松 [7] 行业动态 - ST蓝天因连续19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 成为首只因市值不达标退市的股票 该公司前身为深天地A 上市31年 [5] - 医保局推出DRG/DIP 2.0支付改革 医疗板块当日仍下跌3% 中证医疗近四年年均跌幅22% 中证医药年均跌17% [5] 区域经济 - 广东上半年GDP增速3.9% 二季度或低于3.5% 第二产业增5.7% 第三产业仅增2.7% 浙江同期增速5.6% 长三角经济表现相对强劲 [6] 加密货币 - 以太坊ETF获准在美股交易 恰逢其ICO十周年 以比特币计价十年间上涨100倍 美元计价涨幅超万倍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