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

搜索文档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27 10:11
政策窗口期与市场展望 - 6月下旬政策窗口期即将打开 A股可能重回震荡盘升轨道 国家发改委5月下旬提及的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大部分将在6月底前落地 [1] - 增量政策若及时推出 6月下旬可能成为市场打破盘整格局的时间窗口 [1] - 银行和创新药等热门板块短期略显拥挤 已积累较大涨幅 可能出现震荡 TMT和科技成长板块调整较充分 有望迎来超跌反弹 [1] 热点板块与行业趋势 - 7月A股可能仍是事件驱动的主题性行情 但板块间将出现高低切换 6月末创新药和银行回调 TMT和先进制造开始超跌反弹 [2] - 2025年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重点任务 乳制品 IP消费 休闲旅游 医美等基本面景气度较高板块值得关注 [2] - 机器人国产化趋势明确 产品将从人形机器人向四足机器人 功能型机器人扩展 传感器 控制器 灵巧手等板块将反复出现机会 [2] - 半导体国产化趋势持续 关注半导体设备 晶圆制造 半导体材料 IC设计等细分领域 [2] - 军工板块2025年订单回升预期增强 地面装备 航空装备 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已现触底迹象 [2] - 创新药经历近4年调整后逐步迎来收获期 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 2025年或迎基本面拐点 [2] - AI方向迎来新催化剂 MiniMax-M1多项基准测试比肩DeepSeek-R1 Qwen3等开源模型 接近海外领先模型 [2] 盘面回顾与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三连阳突破3月高点后进入小幅震荡 震荡幅度有限 可视为突破后的蓄势 [3] - 成交量小幅萎缩 未现恐慌性抛售 市场信心增强 [3] - 领涨板块包括银行 通信 军工 社会服务 石油石化等 跌幅靠前板块包括汽车 非银金融 医药 美容护理 钢铁等 [3]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6.27)-20250627
渤海证券· 2025-06-27 09:5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经济运行虽有结构性压力,但整体韧性仍存,回稳向好趋势延续,A股市场将延续下有底特征,有较强结构性空间,指数具备震荡上行条件;2025年上半年市场呈现指数区间震荡、结构性分化、热点轮动快特征,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指数,下半年看好科技、红利主线;上周A股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涨,两融余额小幅下降;轻工制造与纺织服饰行业维持“中性”评级,部分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2][7][8][13] 宏观及策略研究 - 宏观方面,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有韧性,下半年出口、消费端有压力,政策端增量部署呵护消费,投资端基建托底、制造业有望高速增长 [2] - 宏观流动性方面,海外年内大概率有50BP降息空间,下半年海外流动性将宽松;国内下半年货币政策首要任务是稳增长和抗通缩,宏观流动性延续宽松,降息降准有望落地 [2] - A股流动性方面,上半年在政策要求下A股市场交投稳定,市场信心重建,流动性环境缓步扩张,投融资平衡下有望在并购重组和科创板成长层建设取得成效 [3] - A股市场方面,预计业绩端难推动市场,当前估值适中,流动性增量预期强支撑估值,下半年市场下有底,有结构性空间,指数具备震荡上行条件 [3] - 行业方面,下半年可关注出海逻辑催化下的医药生物、国防军工行业,AI高景气叠加交易拥挤度回落的TMT板块,管理层推动险资入市叠加低利率环境下的银行行业投资机会 [3] 基金研究 - 市场回顾方面,截至2025年6月18日,上半年沪深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不一,行业轮动频繁,科技与红利主题交替占优,医药、消费、有色等板块有阶段性行情 [4][5] - 市场风格轮动方面,2025年上半年价值与成长风格交替轮动,小盘风格表现优于大盘风格指数 [5] - 基金收益方面,2025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债券类基金涨幅放缓,FOF基金和QDII基金表现较好,主动权益类基金相对收益震荡向上修复,小盘成长型基金指数表现最好,大盘价值型基金指数表现最差 [5] - 基金持仓方面,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均上升,灵活配置型基金算数平均仓位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市值加权平均仓位上升最多,截至2025Q1超配比例最高行业为电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 [6] - ETF方面,截至2025年6月18日,ETF基金数目达1350只,上半年债券型ETF净流入居前,本期整体ETF市场日均成交额、成交量和换手率可观 [6] - 总结方面,2025年上半年市场指数区间震荡、结构性分化、热点轮动快,科技成长板块主导,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指数,债券类基金一季度承压、5月改善,下半年看好科技、红利主线,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有不同投资建议 [7] 金融工程研究 - 市场概况方面,上周(6月18日 - 6月24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涨,科创50涨幅最大,中证500涨幅最小,6月24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较上周减少,每日平均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数量减少,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建筑材料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较多,非银金融、银行和通信行业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较高,银行、非银金融和医药生物行业融券净卖出额较多 [8][9] - 标的券情况方面,6月24日市场ETF融资、融券余额较上周减少,融资净买入额排名前五的ETF有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等,上周个股融资净买入额前五名有国轩高科等,融券净卖出额前五名有中国平安等 [9][10] 行业研究 - 行情与业绩回顾方面,截至今年6月24日,轻工与纺服跑赢沪深300指数,今年一季度轻工制造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纺织服饰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1] - 以旧换新政策方面,今年前5月住宅销售与竣工面积下降,房地产行业承压,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家具类同比增长,家居用品行业合同负债同比增长,电动两轮车行业承压,2025年前5月电动自行车累计置换规模为全年销量向好奠定基础 [11] - 新消费视角方面,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超3000亿元,Z世代推动谷子经济发展;2024年城镇宠物市场规模3002亿元,预计2027年达4042亿元,2025年电商“618”国产宠物食品品牌表现亮眼;2024年国内女性卫生用品规模超850亿元,电商渠道下非头部国产品牌有弯道超车可能 [12] - 投资策略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居用品业绩改善、夯实电动两轮车销售基础,谷子经济、宠物食品行业发展好,卫生巾行业非头部品牌有机会,维持轻工制造与纺织服饰行业“中性”评级,部分公司“增持”评级 [13]
上半年广州甲级办公楼租赁市场净吸纳量约8万平方米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8:26
广州甲级办公楼租赁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甲级办公楼租赁市场净吸纳量约8万平方米,需求结构因企业品牌升级与出海服务需求而优化 [1] - TMT行业占全市新租赁面积约30%,其中企业管理软件商、数据分析软件商及MCN机构等贡献超半数新租赁面积 [1] - 琶洲和广州国际金融城两大新兴商务区因商业氛围成熟、租金门槛低,持续吸引TMT行业及成长型企业专业服务业集聚 [1] 需求驱动因素 - 品牌出海产业链(含营销投流、跨境支付、法律税务咨询等环节)推动办公楼需求结构升级 [1] -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三类企业带动新兴需求:完成品牌化布局的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如生鲜平台、美妆集团、MCN机构)、本地游戏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资本化阶段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追求标志性办公场所) [2] 市场供应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广州甲级办公楼市场新增六个项目,集中于琶洲及广州国际金融城子市场 [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新增供应将超过40万平方米 [2]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25 09:29
市场走势 - 中东局势紧张对A股短期影响已消化 上证指数创近一个月新高 [1] - 6月下旬政策窗口期临近 增量政策落地或打破盘整格局 市场预计维持震荡盘升 [1] - 银行和创新药板块短期涨幅较大可能出现震荡 TMT及科技成长板块调整充分有望超跌反弹 [1] 热点板块展望 - 7月行情仍以事件驱动为主 板块将呈现高低切换特征 [2] - 大消费方向关注乳制品/IP消费/休闲旅游/医美等景气板块 政策对冲预期为2025年重点 [2] - 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趋势明确 人形/四足/功能型机器人将带动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环节机会 [2] - 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材料/IC设计等国产化主线持续 [2] - 军工板块订单回升预期增强 地面装备/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已现触底迹象 [2] - 创新药经历4年调整后迎拐点 2024Q3起连续三季净利润正增长 2025年基本面改善可期 [2] - AI领域获新催化剂 MiniMax-M1模型性能比肩主流开源模型 Deepseek版本更新临近或引发密集催化 [2] 盘面表现 - 上证指数结束一个月横盘震荡 成交量温和放大 4700只个股普涨 [3] - 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商贸零售/汽车/机械设备领涨 仅石油石化和煤炭板块受油价拖累下跌 [3]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23 10:20
市场影响因素 - 中东地缘事件成为扰动市场神经的重要边际变量 以色列和伊朗的军事冲突影响全球股市 [1] - 国内市场主要不确定性来自原油价格波动和航运市场运转情况 [1] - A股市场呈现箱体波动特征 上方有压力下方有支撑 [1] - 中报预披露和国内政策动向是投资者短期关注焦点 [1] 市场表现 - 上周两市震荡调整 沪指周中高点被五天均线压制 周五收盘跌破30天均线 [1] - 深圳成指围绕60天均线争夺后破位下行 周五跌破所有中短期均线 [1] - 两市日均量能不到12000亿 较上周明显下降 [1] - 市场热点集中在TMT和银行等行业 [1] - 投资风格方面 中小盘和科技风格跌幅更大 大盘蓝筹相对抗跌 [1] 技术分析 - 沪指在5月中旬高点附近再次遇阻回落 关注60天均线支撑力度 [2] - 5月初和6月初两波上攻行情均在年内高点附近遇阻 [2] - 去年四季度成交密集区和今年一季度市场高点附近仍有较强技术阻力 [2]
廖市无双:4月以来的反弹结束了吗?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新消费、创新药、券商、银行、综合金融、通信与电子、美股、军工、电子、石化、非银传媒、计算机、有色金属、保险、多元金融、电信运营、稀有金属、文化娱乐、煤炭化工等 公司:英伟达、老凤祥、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茅台酒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新消费板块**:存在调整压力,已形成五浪结构,需ABC结构整理,目前C浪未结束,龙头企业位置高,港股相关标的回调,不建议介入[14][15] 2. **创新药板块**:呈现大ABC结构,中证创新药指数顶背离,至少需四浪整理,港股创新药走完三浪和四浪,五浪大概率新高后回调,不宜盲目追高[16][21] 3. **券商板块**:有直接调整或上涨两种走势,若上涨带动上证指数挑战3417点,若下跌大盘或直接调整,配置券商可把握大盘节奏且风险收益比好[4][26] 4. **银行板块**:表现强劲,处于月线大五浪主升浪阶段,受益于OCI账户资金流入,涨幅仍有空间,可继续持有[1][23] 5. **市场整体情况**:处于关键节点,近期强势但窄幅震荡,赚钱效应集中,市场钝化,受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调整,均线多头排列,下方支撑强,下跌不深[3][7][8] 6. **美股走势**:偏空,纳斯达克指数和英伟达呈三浪结构,上行动能衰减,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行动或降低全球风险偏好,影响A股[1][8][9] 7. **投资策略**:哑铃型策略有效,高股息率和小微盘表现强,行业轮动差,关注政策支持领域,可在板块内高低切换,调整持仓结构,关注券商[2][22][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市场影响因素**: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使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影响市场表现;4月7号以来反弹有内生性调整需求[7][8] 2. **资金流向**:资金从医药、新消费等高位板块流出,流入光模块、机器人、算力硬件等领域[10] 3. **技术分析关键点**:市场均线多头排列,下方支撑强;纳斯达克指数和英伟达MACD顶背离,走势偏空[11][13] 4. **行业轮动情况**:行业轮动速度加快,持续性差,主题投资成重要方向,哑铃型结构或成长期趋势[2][28][33] 5. **主题投资表现**:主题投资有显著动量特征,银行相关主题在高贝塔领域表现强劲,动量策略在市场上行时有效[31][32]
A股重磅新规,明日实施!
证券时报· 2025-06-22 23:15
宏观•要闻 - 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 同比下降0.3% 其中税收收入79156亿元 同比下降1.6% 非税收入17467亿元 同比增长6.2%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86亿元 同比下降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5137亿元 同比增长1.9% [2] - 中方愿继续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 为尽快恢复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3] - 美军轰炸伊朗3处核设施 特朗普警告伊朗若不能实现和平 美国将会继续攻击 [4] A股新规 - 上交所指定交易业务指南6月23日正式实施 新规要求券商当日办结投资者撤销指定交易申请 不得故意拖延或拒绝 [5] - 证监会拟优化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制度 修订草案突出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 整合优化业务发展指标 引导行业聚焦高质量发展 支持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6] 跨境支付 - 跨境支付通6月22日正式上线 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支持两地居民实时跨境汇款 首笔业务落地深圳 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7] 产业•公司 - *ST锦港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7月18日 退市整理期15个交易日 [8] - 国家药监局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将出台新措施 涵盖优化审批程序 完善分类命名 健全标准体系等十方面内容 重点支持医用机器人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 [9][11]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将对164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包括儿童学生用品 充电宝 电动自行车 燃气用具 动力电池 无人机 光伏组件等 网售产品抽查批次较2024年增长70% [12] - 欧盟中国商会反对欧委会排除中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认为此举是单边保护主义和歧视性措施 [13] 金融•证券 - 本周59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53.64亿股 解禁总市值583.21亿元 解禁市值前三为铁建重工152.29亿元 龙芯中科146.55亿元 亨迪药业36.27亿元 解禁占比前三为亨迪药业75% 拓山重工75% 铁建重工72.29% [16][17][18] 机构策略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A股将震荡向上 建议关注AI算力 AI应用 具身智能 创新药等方向 同时关注红利板块防御属性 [20] - 中信证券看好国货品牌在美妆个护行业崛起 建议关注本土企业高端市场拓展及大众赛道性价比占位企业 [21]
国泰海通 · 晨报0623|宏观、策略、海外策略、有色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22 22:46
宏观:稳定币六大误区 - 稳定币价值并非绝对稳定,存在技术性脱锚风险和锚定资产波动影响[1] - 并非所有法币都能大量发行稳定币,最终发展取决于法定货币接受度,呈现"赢家通吃"格局[1] - 美元稳定币不会弱化美元信用,反而强化美元地位并冲击汇率波动大的经济体货币[1] - 美元稳定币对美债市场影响有限,仅轻微缓解短债压力且无法解决长债问题[1] - 美元稳定币不会大幅增加货币供给,美联储仍主导流动性调控[2] - 稳定币对RWA市场支持限于交易层面,其发展取决于底层资产质量,当前呈现"信用优先"和"流动性优先"特征[2] 策略:市场趋势与行业比较 - 中国股市调整主因交易结构优化而非外部扰动,核心矛盾在内需回升/无风险利率下降/政策改革三大驱动[4] - 美元趋势贬值可能性增大,催化因素包括联储降息预期/财政赤字担忧,港股将优先受益于资金回流与流动性改善[5] - 行业配置聚焦三方向:AI硬件(通信/电子/军工)/供给收缩的顺周期(有色/建材/钢铁)/防御性高分红(银行/券商)[6] - 主题投资推荐数字货币(区块链/清算系统)/AI智能体(互联网龙头)/并购重组(科技制造)/内需消费(育儿/养老)[6] 海外策略:AH溢价趋势 - AH溢价长期存在源于制度差异/流动性折价/金融周期行业集中三大因素,历史中枢在120-140区间[8] - 24年AH溢价收敛呈现新股发行折价收窄(宁德时代港股溢价)和个股倒挂(药明康德港股反超A股)新特征[8] - 未来AH溢价中枢下行空间大,驱动因素包括南向资金流入/优质资产累积(中概股回流)/新兴产业占比提升[9] 有色:锂钴市场动态 - 锂价弱势震荡,碳酸锂周均价跌0.41%至5.98-6.10万元/吨,氢氧化锂跌2.12%,主因需求疲软与奥迪撤回电动车计划影响预期[12] - 钴价阴跌,电解钴价格持平于22.10-24.60万元/吨,刚果金政策若延续出口管制或推动钴价上行[13] - 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价格周降幅分别为0.41%和0.45%,反映下游采购情绪低迷[13]
2025年Alpha半年度行情展望:Alpha策略半年度回顾及展望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22 20:09
Alpha 策略半年度回顾及展望 ---2025 年 Alpha 半年度行情展望 投资展望: 2025 年 6 月 22 日 | 瞿新荣 |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8524 | quxinrong@gtht.com | | --- | --- | --- | | 杨新雨 |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21625 | yangxinyu@gtht.com | | 张品(联系人) | 从业资格号:F3063187 | zhangpin@gtht.com | 报告导读: 安 期 货 研 究 上半年的 A 股市场,以反弹为主线,虽然经历了中期的关税冲击,但无论是波动和成交还是热点的分布都为股票量化策略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小市值风格的回归为今年的量化策略表现奠定了基调,无论是基本面还是量价,虽然单个风格的赚钱效应 并没有特别亮眼,但总体风格收益比较温和分散。因此,显著的波动和万亿以上的成交对于高频策略等寻求交易性质收益的 策略提供了条件,而分布足够广的热点主题和有赚钱效应的风格又为获取选股收益提供了空间。ALPHA 市场呈现以下特征: 上半年微盘股凭借显著超额收益与极端交易热度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从交易拥挤度和估值 ...
大力发展科创债,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05:46
科创债政策与市场发展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科创债 2025年5月科创债发行规模达3483亿元 创2022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1]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全面升级科创债政策框架 拓宽发行主体范围 优化债券品种结构 完善增信机制 [1] - 科创债逐步形成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支持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科创债市场特点 - 资金用途和发行主体精准化 交易所科创债要求募集资金70%以上用于科技创新领域 银行间科创债对股权投资机构要求50%以上用于投资科技型企业 [3] - 发行主体多元化 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展至科创企业类 科创升级类 科创投资类 科创孵化类 金融机构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投机构 [3] - 多层次市场协同发力 交易所市场推出双创债和科创债 银行间市场推出高成长债 科创票据 混合型科创票据 2025年5月银行间市场将科创票据统一升级为科创债 [4][5] 科创债市场规模与参与主体 - 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井喷趋势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778亿元 7783亿元和12178亿元 [6] - 截至2025年5月底 16家银行发行科创债规模达1985亿元 109家非银机构发行规模达1445亿元 [6] - 债券投资者通过投资产投平台 创投基金平台 证券公司等非银机构间接分散风险 引导资金流向科创类实体 [6] 科创债市场挑战与改进方向 - 科创企业"轻资产 高成长 高风险 长周期"特点与信用债"刚性兑付 短周期"属性存在天然错配 [7] - 发行端需创新产品结构 引入外部增信工具和信用保护机制 推动可转债 浮息债 收益分成等创新型条款 推广科创ABS REITs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8] - 投资端需通过专项税收激励提升参与积极性 完善风控和定价体系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 动态披露研发进展 知识产权动态等关键指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