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10月14日早餐 | 金银齐创历史新高;苹果iPhone Air国行版将发售
选股宝· 2025-10-14 08:10
海外市场表现 - 科技股引领美股大幅反弹,纳斯达克指数收涨超2%,标准普尔指数涨超1%,均创四个半月最大单日涨幅 [1] - 芯片板块表现强劲,费城半导体指数涨近5%,博通因与OpenAI达成重磅协议股价涨近10% [1] - 中概股指数收涨超3%,个股表现突出,智能充电股价涨超103%,安林财经印刷涨约45%,FOFO涨超38% [1] - 贵金属价格创历史新高,黄金史上首次突破4100美元,期货盘中涨超3%,白银自1980年来首次突破50美元关口,期货盘中涨超7% [1] - 加密货币反弹,比特币盘中涨近2%重上11.6万美元,以太坊一度涨超5%,原油和期铜也告别低位反弹 [1] 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 - OpenAI计划未来四年与博通合作部署10GW定制化芯片和网络设备 [2] - 卡莱特公司与陈子忠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建立AI基础设施和超智融合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 [12] 国内政策与科技进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3] - 杭州市政府研究《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及降低企业成本措施 [3] -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台架已投入运行 [3] - 我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项目偏滤器原型部件通过验收,稳态热负荷能力达20兆瓦/平方米 [7] 消费电子与智能设备 - 苹果智能眼镜可能搭载Vision Pro的visionOS系统,兼容iPhone和Mac,公司正加速研发进度 [5] - eSIM技术商用推进,苹果iPhone Air定于10月22日发售,三大运营商均支持,工信部已批复开展eSIM商用试验 [8] - 亿航智能发布新一代长程无人驾驶产品VT35,预计售价650万元 [8] 存储芯片行业动态 - 存储模组大厂威刚董事长表示存储产业行情"好到让我们头痛",DDR4因原厂停产出现供应缺口,价格预计大幅上涨 [6] - 华兴证券看好兆易创新全球DDR4和LPDDR4X市占率提升趋势,预计DDR4合约价2025年同比提升75% [6] - 存储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DDR4合约价2025年上半年上涨40% [6] 充电设施与新能源 -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充电设施网络,截至2025年8月底充电设施数量达1734.8万个,高速公路充电设施是五年前的5倍 [7] - 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达3.7万台,慢充智能化技术广泛推广 [7]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 盐湖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43亿元-47亿元,同比增长36.89%-49.62%,氯化钾产量约326.62万吨 [13] - 三美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5.24亿元-16.46亿元,同比增长171.73%-193.46%,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大幅上涨 [13] - 领益智造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8.9亿元-21.2亿元,同比增长34.10%-50.42%,AI终端产品开始量产交付 [13] - 楚江新材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3.5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2057.62%-2242.56% [16]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299.86亿元-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65% [17] 医药与生物技术 - 勃林格殷格翰启动明星降糖药本地化生产计划,未来五年计划在华研发投入超50亿元 [8] - 禾元生物新股申购,公司利用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实现药用蛋白规模化生产 [10] 市场创新高个股 - 同惠电子涨幅29.99%,核心概念为国产芯片 [18] - 银河磁体涨幅20.01%,核心概念为稀土磁材 [18] - 利和兴涨幅20.01%,核心概念为光刻机 [18] - 合锻智能涨幅10.01%,核心概念为核聚变 [19]
11只核聚变概念股年内翻倍,龙头股4连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3:45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 [1] - 研究机构IgnitionResearch预计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万亿级美元的市场,对应超导磁体空间超千亿美元 [10] - 聚变工业协会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97亿美元 [10]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预计2027年建成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平台 [7]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的世界纪录 [7] - BEST项目总价值超1亿元的偏滤器靶板等核心部件已启动招标,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7] 资本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3日,核聚变指数逆势上涨3.44%,41家成分股中39家涨幅为正 [3] - 年初至今已有11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指数累计涨幅为66.14% [3] - 概念股龙头合锻智能实现4连板,报收26.16元/股,近10个交易日内有6个涨停板 [3][5] 重点公司业务进展 - 中洲特材高温合金材料独家中标BEST核聚变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1.8亿元,BEST项目订单占公司核电收入的四成 [5] - 中洲特材给BEST堆供的第一壁材料耐温突破2000℃,公司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 [5] - 合锻智能完成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 [5] 政策支持与行业活动 -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将核聚变列为重点领域,要求打造全链条装备体系 [9] - 2025年4月生态环境部首次将聚变装置纳入统一辐射安全监管体系,9月《原子能法》明确鼓励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开发 [9]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将AI助力等离子体预测控制纳入技术路径,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在成都举办 [9]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机构建议关注设备端核心部件制造商及稀缺性低温系统设备商,包括合锻智能、联创光电、杭氧股份等 [7]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西部超导、英杰电气等标的被纳入推荐名单 [7] - 超导材料、精密制造等细分赛道或成为率先兑现业绩的核心领域 [10]
11只核聚变概念股年内翻倍,龙头股4连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3:33
行业前景与市场潜力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理想终极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 [1]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 [1] - 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万亿级美元的市场,其中超导磁体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 [10] 近期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3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龙头合锻智能实现4连板,报收26.16元/股 [2] - 核聚变指数逆势上涨3.44%,从10月9号至今,41家成分股中39家涨幅为正,年初至今已有11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指数累计涨幅为66.14% [2] - 中洲特材以13.84%的涨幅领涨,合锻智能近10个交易日内有6个涨停板 [4][4] 产业链与投资主线 - 产业链初步成型,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与工程建设、下游核电站运营的结构 [1] - 机构建议关注设备端核心部件制造商及稀缺性低温系统设备商,如合锻智能、联创光电、杭氧股份 [7] - 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如西部超导、英杰电气 [7]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主体工程进入新阶段,预计2027年建成 [7]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的世界纪录 [7] - BEST项目总价值超1亿元的偏滤器靶板等核心部件已启动招标 [7] 公司业务与订单情况 - 中洲特材高温合金材料独家中标BEST核聚变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1.8亿元,BEST项目订单占其核电收入的四成 [4] - 中洲特材给BEST堆供的第一壁材料耐温突破2000℃,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 [4] - 合锻智能完成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并参与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工作 [5] 政策支持与行业环境 -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将核聚变列为重点领域,要求打造全链条装备体系 [9]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正式通过,明确鼓励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10]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在成都举办,进一步释放板块情绪 [10]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合锻智能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上升8.23%,但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呈现增收不增利 [5] - 此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源于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研究正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跨越 [6] - 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明确订单的企业将持续获得估值溢价,超导材料、精密制造等细分赛道或率先兑现业绩 [11]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龙头4连板,年内11家企业股价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44
行业前景与市场潜力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理想终极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 [1]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 [1] - 若完全商业化,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万亿美元的市场,其中超导磁体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 [8] - 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97亿美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8] 近期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3日,核聚变指数逆势上涨3.44%,自10月9日起41家成分股中39家涨幅为正 [2] - 核聚变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66.14%,已有11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 [2] - 概念股龙头合锻智能实现4连板,报收26.16元/股,近10个交易日内有6个涨停板 [2][4] - 中洲特材以13.84%的涨幅领涨,因其高温合金材料独家中标BEST核聚变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1.8亿元 [4]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我国聚变能源研究正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跨越,技术突破是此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 [5]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的世界纪录 [6]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主体工程进入新阶段,预计2027年建成 [6] - BEST项目总价值超1亿元的偏滤器靶板等核心部件已于10月11日启动招标 [6] 产业链与公司业务进展 - 产业链初步成型,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与工程建设、下游核电站运营 [1] - 中洲特材给BEST堆供的第一壁材料耐温突破2000℃,BEST项目订单占其核电收入的四成 [4] - 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 [4] - 合锻智能完成"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 [4] - 合锻智能参与BEST真空室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工作,对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度开发 [4] - 合锻智能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上升8.23%,但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4] 政策支持与行业环境 -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实施意见,明确将核聚变列为重点领域,要求打造全链条装备体系 [7] - 2025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首次将聚变装置纳入统一辐射安全监管体系 [7] - 202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正式通过,明确鼓励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7]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人工智能+能源"实施意见将AI助力等离子体预测控制纳入技术路径 [7]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于10月14日至18日在成都举办,进一步释放板块情绪 [7] 机构观点与投资主线 - 机构指出设备端将充分受益产业化加速,建议关注核心部件制造商及稀缺性低温系统设备商 [6] - 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明确订单的企业将持续获得估值溢价,超导材料、精密制造等细分赛道或率先兑现业绩 [8]
10月13日主题复盘 | 指数低开高走,稀土再度爆发,半导体、核聚变延续强势
选股宝· 2025-10-13 16:28
市场行情回顾 - 市场全天低开回升,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深京三市约3700只个股下跌,成交额为2.37万亿 [1] - 稀土概念股集体爆发,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等十余只股票涨停 [1] - 黄金股午后走强,西部黄金、白银有色等封板,可控核聚变板块反复活跃,半导体产业链低开高走 [1] - 机器人概念股调整,首开股份跌停 [1] 稀土磁材板块 - 板块大涨,华宏科技、北方稀土、新莱福、包钢股份等多股涨停,北方稀土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环比上涨37.13% [4] - 核心催化因素为商务部发布公告,对部分中重稀土及其相关物、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4] - 北方稀土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5.7亿元,同比增加272.54%到287.34%,扣非净利润13.3亿元至13.9亿元,同比增加399.90%到422.46% [4] - 此次出口管制被解读为对4月初政策的全面补充,拓宽了管制稀土种类范围,并新增对稀土设备、原辅料及全产业链技术的管制 [6] - 2023年中国稀土回收量达到约3.05万吨,2020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10%,严控回收技术出口将有效抑制海外稀土回收供给激增 [6] - 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坚定外国建立稀土冶炼分离生产线的决心,外国政府对稀土价格的保底价格有望提升,国内稀土价格有望同步上行 [6] 国产芯片板块 - 板块表现强势,至纯科技一字板,新莱应材2连板,冠石科技、华虹公司等多股涨停 [7] - 主要催化为2025湾芯展将于10月15日在深圳开幕,深圳市官员表示新凯来等公司将在展会带来惊喜 [7] - 新凯来在3月28日的半导体设备展上推出6大类31款半导体设备 [7] - 半导体精密零部件是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卡脖子”环节之一,年产值达上百亿美元,支撑下游产业指数级增长 [8] - 除了先进设备与制程扩产带来的需求增长,先进工艺的推进与配套或将带来半导体零部件价值量的全面提升,行业进入全新增长周期 [8] 核聚变板块 - 板块继续走强,合锻智能4连板,安泰科技3连板,永鼎股份、旭光电子等反包 [9] - 催化上,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将于10月13至18日在成都举办 [9] - 随着BEST项目重要部件交付进展加速并开启新部件大规模招标,叠加中美博弈背景,板块行情有望持续 [12] - 聚变行业催化密集,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进展公布,国内BEST项目在第四季度有望再次开启高价值量产品招标 [13] 其他热点板块 - 光刻机、固态电池、国产软件、军工等板块均有表现 [13] - 固态电池板块方面,六氟磷酸锂节后迎来涨价潮 [15] - 黄金板块因现货黄金突破4070美元/盎司再创新高而走强 [15] - 国产软件板块受到特朗普威胁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的消息影响 [16]
A股收盘:科创50指数低开高走,稀土永磁板块掀涨停潮
第一财经· 2025-10-13 15:51
市场指数表现 - 10月13日A股主要指数表现分化,沪指收盘3889.50点,下跌0.19%,深成指收盘13231.47点,下跌0.93%,创业板指收盘3078.76点,下跌1.11% [1][2] - 科创50指数逆势上涨,收盘1473.02点,涨幅1.40% [1][2] - 全市场个股普跌,超过3600只个股下跌 [4] 板块与概念表现 - 自主可控产业链全线爆发,稀土永磁板块掀涨停潮,银河磁体、新莱福等10余股涨停 [2] - 光刻机、锂电、稀有金属、操作系统板块集体走强,核聚变、固态电池概念保持活跃 [2] - 可控核聚变概念反复活跃,合锻智能、永鼎股份等8股涨停 [3] - 机器人、消费电子、汽配、CRO概念普遍下挫 [2] 市场资金面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609亿元 [4]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钢铁、银行、有色金属板块 [6] - 主力资金净流出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电池等板块 [6] - 包钢股份、中国软件、北方稀土分别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7.58亿元、9.59亿元、7.24亿元 [6] - 比亚迪、立讯精密、赛力斯分别遭主力资金净流出14.24亿元、11.03亿元、10.98亿元 [6] 机构观点 - 机构认为近期市场波动为短期调整,不改变股市长期向好态势,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下跌是增持良机 [7] - 与4月冲击不同,当前贸易风险边界相对清晰,国内金融稳定条件更明朗,外部冲击是扰动而非趋势终结 [7] - 短期调整和结构性机会并存,继续看好科技成长、金融与部分周期行业 [7] - 稀土行业呈现短期轮动,中期受价值重估带动震荡上行 [8]
10月13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
新浪财经· 2025-10-13 15:27
稀土与资源回收 - 惠城环保通过技术将废催化剂分解为硅产品、铝产品、稀土产品、镍产品等资源化产品[2] - 中国稀土是中国五矿集团唯一的稀土上市平台[2] - 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商,股价3天出现2次涨停[2] - 广晟有色拥有广东省全部3本稀土采矿证,稀土资源储量12.44万吨,具备稀土元素全分离能力及14,000吨/年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重稀土分离能力[2] 黄金与贵金属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070美元/盎司,创下新高[2] - 中国瑞林参股的北部矿业在阿尔及利亚拥有金矿项目,股价3天2板[2] - 西部黄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采选冶企业,股价3天2板[2] - 豫光金铝主营有色金属冶炼,主要产品包括电解铅、白银、黄金[2] - 白银有色具备年产白银500吨、黄金15吨的生产能力,股价3天3板[2] 半导体与光刻技术 - “湾芯展”即将召开,新凯来等公司将亮相[2][6] - 新莱应材部分产品应用于洁净、清洗及光刻机真空系统领域,公司正努力与ASML接触,股价2天2板[2] - 奥普光电生产的光栅尺是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可用于半导体加工领域多种设备[2] - 冠石科技首台电子束掩膜版光刻机已于2024年7月交付,预计2025年实现45nm光掩膜版量产,2028年实现28nm量产[6] - 路维光电主营掩膜版研发销售,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9.21%[6] - 华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嵌入式闪存技术在智能卡与车规级MCU领域领先,全系列车规级芯片已量产供货[6] 特种气体与材料 - 凯美特气子公司凯美特电子特种气体公司的光刻气产品获得ASML子公司Cymer的合格供应商认证[4] - 利和兴是国内纳米压印龙头,新凯来为其客户[4] 核聚变与先进制造 -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全面开建[4] - 安泰科技研发的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项目,股价3天3板[4] - 合锻智能已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的研制工作,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合作,股价10天6板[4] - 王子新材子公司宁波新容的电容器产品应用于可控核聚变磁体电源项目[4] - 永鼎股份的高温超导带材应用于超导感应加热、可控核聚变磁体及电力装备等领域,股价3天2板[4] - 联创光电旗下联创超导是国内唯一能设计制造高磁场大口径高温超导磁体企业,为核聚变装置提供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4] - 旭光电子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是可控核聚变射频电源装置关键部件,填补国内兆瓦级四极管领域技术空白,股价3天2板[4] 软件与信息安全 - 特朗普威胁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5] - 图建科的BIM设计软件和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5] - 榕基软件是国内数字政务和协同管理细分领域领先服务商,是华为优选级ISV伙伴[5] - 中国软件拥有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参股的麒麟软件在政务内网份额高[5] 固态电池与电解质材料 - 石大胜华的硅基负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客户认证已达B样阶段,与多家头部企业合作,股价5天3板[6] - 天际股份六氟磷酸锂产能行业领先,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股价6天5板[7] - 有研新材参与动力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产品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预计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3076%到16370%,股价因靶材产销量增长及毛利增加而上涨[7] - 多氟多是全球六氟磷酸锂龙头之一,关注固态电池并具备部分材料产业化能力,拥有完整产业链[7] - 宏源药业固态硫化物电解质已完成公斤级实验,样品效果达预期,正进行工艺优化[7] 消费与零售 - 电商双十一大促开启[7] - 国光连锁是江西省商贸流通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主营连锁超市、百货商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5%[7] - 合肥百货是安徽区域零售龙头,拥有现代百货、超市、电器三大连锁业务[7] 有色金属与石墨材料 -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9] - 宝泰隆是黑龙江省煤化工行业龙头,国内石墨烯行业领先企业,具备针状焦产能,股价2天2板[9] - 澄星股份是国内磷酸龙头,全固态电池关键原料五硫化二磷需由超纯黄磷合成,1GWh电池需450吨黄磷,公司黄磷产能18万吨/年,股价3天3板[9] 其他 - 长城军工是老牌弹药供应商,股价2天2板[7] - 深纺织A主营液晶显示用偏光片,二股东深重投旗下有新凯来公司,或存在资产注入预期[9] - 中持股份24.73%的股份拟由长江环保集团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协议转让[9] - 华立股份子公司应用鸿蒙智联技术开发智能家居产品[10] - 梅雁吉祥子公司拥有嵩溪锑银矿矿山及选矿厂,公司拟以1.5亿至2亿元回购股份[10] - 麒盛科技对外投资睡眠产业相关技术与平台,包括双向脑机交互技术,该技术能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10]
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 带动产业链需求增长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13 08:55
板块行情表现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整体下跌2.52% [1][3] - 核电板块表现突出,上涨6.90% [1][3] - 发电设备板块上涨5.77%,风电板块上涨3.54% [1][3] - 工控自动化下跌1.94%,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28%,锂电池指数下跌3.04%,光伏板块下跌3.33% [1][3] 新能源汽车 - 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新车型发布和销售旺季将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2]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亮眼:吉利销量27.31万台同比增长35%,比亚迪销量39.63万台,小鹏销量4.16万台同比增长95% [3] - 2025年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6%;1-9月累计批发1044.6万辆,同比增长32% [3]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 [3] 电池技术 - 中国科研人员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问题上取得突破,有望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 [2][3] -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3] 光伏行业 - 维持“反内卷”为光伏投资主线判断,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强化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2][4] - 光伏产业链仍存在涨价动力,组件价格传导取决于终端装机需求和电站收益率 [2] - 《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发布,有望从经济性角度疏导矛盾 [2] - 建议关注行业格局较好的胶膜、硅料、电池组件、BC、贱金属降本方向 [2] 储能行业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2] - 储能需求维持高景气度,2025年9月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为0.641元/Wh,环比上涨31% [2][4] - 建议关注大储集成厂商 [2] 核聚变与核电 - 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落位装配,大型项目有序推进,核聚变产业化加速 [2][4] - 等离子体所、聚变新能发布采购项目,BEST偏滤器靶板及集成招标金额合计约1.36亿元 [4] - 建议关注核聚变电源等环节核心供应商 [2] 氢能产业 - 国家能源局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绿电-绿氢-绿色燃料产业关系逐步理顺 [2] - 产业发展初期绿色燃料有望享受溢价,建议关注氢能设备、绿色燃料运营环节 [2] - 内蒙古赤峰新核准60亿元投资“制氢-储运-甲醇合成”全产业链项目 [4] 风电与其他政策 - 宁夏发改委印发关于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绿电直连发展的实施意见》 [4] 公司动态 - 中伟股份香港联交所上市申请获审议,并与厦钨新能源材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 - 华友钴业子公司与LGES签订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及三元正极材料基本采购合同 [4] - 先导智能和爱科赛博分别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10月第2周周报:固态电池技术获重要突破,核聚变产业化推进-20251013
中银国际· 2025-10-13 08: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随着新车型发布带来的产品力提升以及销售旺季到来,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将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1] - 固态电池技术获得重要突破,我国科研人员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问题上取得进展,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落地 [1] - 光伏行业维持“反内卷”为投资主线的判断,政策强化力度,产业链仍存在涨价动力,建议关注行业格局较好的环节 [1] - 储能需求维持高景气度,政策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9月储能系统招标价环比上涨31% [1][16] - 核聚变产业化加速,BEST装置关键部件落位装配,大型项目有序推进 [1] - 氢能及绿色燃料产业关系逐步理顺,产业发展初期绿色燃料有望享受溢价 [1]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整体下跌2.52%,表现弱于上证综指(上涨0.37%)[10] - 子板块表现分化显著:核电板块上涨6.90%,发电设备板块上涨5.77%,风电板块上涨3.54%;而光伏板块下跌3.33%,锂电池指数下跌3.04%,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28% [13] 国内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主要锂电池材料价格呈现不同走势:NCM523正极材料价格环比上涨10.26%至12.90万元/吨;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7.80%至6.95万元/吨;隔膜(基膜9μm湿法)价格环比上涨3.51%至0.7375元/平方米 [14] - 部分材料价格保持稳定:三元动力电池价格维持在0.415元/Wh,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维持在3.43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7.35万元/吨 [14]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2025年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150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6%;1-9月累计批发销量为1,044.6万辆,同比增长32% [16] - **动力电池**:相关部门对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16] - **光伏风电**: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旨在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16] - **储能**:2025年9月,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为0.641元/Wh,环比上涨31% [16] - **核聚变**: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落位装配,相关采购项目招标金额合计约1.36亿元 [16] - **氢能**:内蒙古赤峰新核准投资60亿元的“制氢-储运-甲醇合成”全产业链项目 [16] 公司动态 - **华友钴业**:其子公司与LGES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前驱体合计约7.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合计约8.8万吨 [18] - **中伟股份**: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2025年10月2日举行上市聆讯;公司与厦门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8] - **博迁新材**:与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预计自2025年8月起至2029年底销售镍粉产品5420-6495吨,协议销售金额约43-50亿元 [18] - **先导智能**与**爱科赛博**:均发布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18] 上市公司估值 - **华友钴业 (603799.SH)**:评级为增持,股价64.85元,市值1231.68亿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21.33倍 [19] - **中伟股份 (300919.SZ)**:未有评级,股价47.78元,市值448.19亿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25.03倍 [19] - **先导智能 (300450.SZ)**:未有评级,股价54.79元,市值858.10亿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53.13倍 [19] - **爱科赛博 (688719.SH)**:评级为增持,股价42.38元,市值48.90亿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63.25倍 [19]
可控核聚变催生万亿级新赛道 商业化前夜基金提前“卡位”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7
项目进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 - BEST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首盏灯,迈出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1] 资本市场表现 - 核聚变指数于10月10日创下自200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的历史新高 [1] -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核聚变指数累计大涨116.67%,今年年内涨幅达到81.61% [1] - 10月开局,可控核聚变主题在二级市场升温,多只聚焦该主题的公募基金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均上涨超7% [7]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态,市场空间高达千万亿元 [1][7]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万亿美元 [4] - 如果商业化跑通,可控核聚变有可能替代全球水电以外的其他能源形态 [7] -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协成环球团队分析,如果成功实现商业化,聚变发电的成本可能会低于任何其他电力来源 [3] 投资与研发投入 - 最近5年是可控核聚变试验堆集中建设阶段,每年投入额超过百亿元,增长非常快 [3] - 乐观估计国内主要核聚变项目已投入约1455亿元,未来3-5年资本开支有望每年接近百亿元 [5] - 2024年全球核聚变公司数量已从2022年的33家增长至45家,核聚变产业吸引了71亿美元投资,比2023年高出近10亿美元 [4] 技术挑战 - 在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运行、耐辐照材料、氚自持循环等科学和工程难题上仍需持续攻坚 [5] - 需实现比太阳核心还热10倍的1.5亿度高温,以及点火后的自持燃烧,使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5] - 聚变装置的材料需抵抗中子冲击,并实现工程化落地,例如在稳定超导条件下实现Q值大于10等 [5] - 首堆研发成本很高,必须大幅降低成本方能扩大聚变发电规模 [6]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从上游的高温超导材料、中游的真空室与磁体系统,到下游的聚变电站应用,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正初现雏形 [6] - 二级市场可控核聚变板块或仍处于较底部阶段,产业的未来进展尚未充分反映到股价里 [7] - 产业链最具价值量的环节在材料环节,如磁体和第一壁,电源在直线型聚变装置中的价值量也较大 [8] - 投资操作中需关注相关标的的竞争壁垒、价值量、重要性、合作项目等指标,聚焦核心高价值的环节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