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7月):市场进入上涨波段,企业回购增持意愿下降-2025080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5 14:12
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24日,央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3000亿)[4] - 2025年5月7日,国务院宣布将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合并使用,优化申请细节,提升便利性和灵活性[4] - 截至2025年7月底,回购增持再贷款累计申请金额1421.5亿,其中回购占比63%,增持占比37%[4] - 7月A股回购实施金额209.4亿,环比上升24%,但回购预案金额38.7亿,环比下降11%[6] - 7月A股控股股东增持实施金额10.1亿,环比下降84%,增持预案金额7.9亿,环比下降53.8%[13] - 7月港股回购金额100.3亿港币,环比下降52%,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为回购金额前三公司[18] 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使用情况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本月无变化,此前两次操作金额分别为500亿和550亿[4] - 7月回购增持再贷款申请金额75.8亿,环比下降21%,其中回购申请金额下降65%,增持申请金额增加182%[5] - 回购增持再贷款累计申请704笔,回购502笔(893.1亿),增持202笔(528.3亿)[4] A股回购情况 - 7月A股实施回购143笔,金额209.4亿,环比上升24%[6] - 回购资金来源中,自有/筹资金占比83%,专项贷款占比17%[6] - 回购目的主要为注销(6家)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9家)[6] - 拟回购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柳药集团(10-20亿)、能特科技(3-5亿)、神马电力(3-4亿)[6] A股增持情况 - 7月A股控股股东增持实施8笔,金额10.1亿,环比下降84%[13] - 增持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筹资金[13] - 拟增持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苏州银行(不少于4亿)、华侨城A(1.1-2.2亿)、太原重工(0.8-1.6亿)[13] 港股回购情况 - 7月港股回购金额100.3亿港币,环比下降52%[18] - 回购金额前三公司:腾讯控股(35.0亿港币)、友邦保险(27.0亿港币)、汇丰控股(22.2亿港币)[18] 值得关注的回购增持组合 - 筛选标准结合基本面、估值、回购/增持金额占比等因素[18] - A股重点关注:神马电力(3-4亿)、能特科技(3-5亿)、柳药集团(10-20亿)[19] - 港股重点关注:首程控股、维他奶国际等[23]
两家“国有资本”宣布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资金,利好谁?
搜狐财经· 2025-05-16 20:52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贷款政策 - 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宣布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资金加大对所投上市公司的增持力度 [1] - 央行在2024年10月创设两项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 [1] - 央行在5月7日宣布将两项工具合并使用,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以支持资本市场增强内在稳定性 [1]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市场反应 -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产品受到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广泛欢迎,早前的3000亿元额度或已告急 [1] - 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约为2 25%,注重股东回报且潜在回报率偏高的上市公司使用意愿更高 [2] 投资标的分析 - 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所投上市公司多为"中字头"企业 [2] - 投资者应关注现金流较优、估值合理、重视股东回报的标的,尤其是"中字头"企业 [2] -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近12个月)达8 06%,显著高于10年期中国中债到期收益率1 68%,差值6 38%凸显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 [2] 投资工具建议 - 业内人士建议关注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等指数化投资工具,因港股较A股存在折价且指数化投资可分散风险 [2]
目前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约2% 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14:55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各类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降至1.5% [1] - 金融机构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基本在2%左右,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 [1] - 央行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2]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工具 - 央行在2024年10月牵头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 [1] - 截至2025年4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1100亿元 [1] - 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签订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约2000亿元 [1] -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拟使用18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资金 [1]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情况 - 今年4月份以来,超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超1000亿元 [1] - 参与公司包括三一重工、美的集团、荣盛石化等民营企业,以及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远海发等央国企 [1] 政策效果与市场影响 - 当前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使用贷款回购增持的积极性 [2] - 两项工具额度合并使用有助于提升工具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需求 [2] - 政策调整将进一步推动提高政策资金利用效率 [2]
社论丨央行政策工具创新与A股市场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03:12
政策工具优化 - 央行宣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 [1]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调至10% [3] - 支持范围扩展至中国诚通控股和中国国新控股等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两家平台已宣布拟使用1800亿元工具资金增持股票 [4] 政策效果 - 两项工具推出后上证指数一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30%,A股成交量显著回升 [2]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1000亿元,470家上市公司披露496单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969.78亿元 [2] - 政策通过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和非银金融机构互换便利双渠道注入流动性,增强市场配置能力 [2] 经济联动效应 - 上市公司股价稳定后股权质押风险下降,融资能力提升促进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 [3] - 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金融行业景气回升,推动第三产业GDP增速回暖 [3] - 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财富效应,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并稳定国内有效需求 [3] 政策灵活性提升 - 合并额度后统一管理解决原工具独立运行时额度分配不灵活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 自有资金比例下调刺激现金流紧张但低估的优质企业回购意愿 [4] - 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纳入支持范围显著扩大政策覆盖面 [4] 市场前景展望 - 8000亿元政策工具池建立与国有资本深度参与完善流动性供给机制 [5] - 上市公司估值修复与投资者信心增强形成正向循环 [5] - 新"国九条"监管改革与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夯实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基础 [5]
(经济观察)中国打出政策“组合拳”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6:27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中国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涉及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流动性支持等多方面部署[1] - 证监会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研判,动态完善外部风险应对预案,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1] - 央行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总额度合并使用,扩大参与机构范围并降低收费标准[1] 货币政策工具优化 - 互换便利质押品范围扩大,业务收费标准降低,回购增持再贷款最长期限延长,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下降[1] - 两项工具合并使用提升便利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需求,增强逆周期调节属性[2] - 优化措施有利于激发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需求,发挥托底作用[2]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 - 证监会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 - 改革有利于通过并购重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科技创新[2] -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2] 长期资金入市安排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3]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吸引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形成中长期向好动能[3] - 政策组合拳通过流动性工具对冲短期波动,以制度性改革重塑长期发展逻辑,实现稳预期与激活动能双重目标[3] 市场影响与表现 - 政策发布后A股连续两日上涨,三大股指累计涨幅均超1%[3] - 短期流动性支持与增量资金入市修复市场情绪,低市盈率下估值有望修复[4] - 中期险资等"长钱"占比提升或降低波动性,长期并购重组改革加速优质资产证券化[4]
金融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5-08 07:11
货币政策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3类10项政策,包括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 数量型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4] - 价格型政策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 - 结构型政策包括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 [4]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4]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总额度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5]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5]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总额度8000亿元 [5]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5] 金融监管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包括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 [6][7]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8] - 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9] - 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9] - 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10] - 扩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10]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分担和补偿保障 [11] 资本市场政策 - 证监会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 [12] - 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 [12] - 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将投资者盈亏情况纳入考核体系 [12]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升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1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80%,深证成指涨0.22%,创业板指涨0.51% [14] - 上涨股票数量接近3300只,近百股涨停,航天航空、船舶制造、化肥行业等板块涨幅居前 [15] - 军工板块大涨,20股涨停,化工股午后拉升,多股涨停,粮食种植板块持续拉升 [15] 公积金贷款影响 - 公积金利率下调后,以80万元等额本息贷款30年计算,月供减少105.74元,利息总额减少约3.8万元 [15]
看一揽子金融政策如何稳市场稳预期(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1
货币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为0% [2]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2]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 [3]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3]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 [4] - 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1600多万套住宅建设和交付 [4]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4] - 以100万元、30年期公积金贷款为例,月供减少133元至4003元,总利息支出减少约4.76万元 [5][6] - 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 [6] 资本市场稳定与活跃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合并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总额度8000亿元 [7] - 互换便利已开展2次操作、总金额1050亿元,超500家上市公司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近3000亿元 [7]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出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展科技创新债券 [8]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8]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9]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9] - 推动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机制,支持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10] - 加快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保险产品 [10] - 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支持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10]
人民银行推出十项货币政策措施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5:33
货币政策措施 - 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 [1] - 数量型政策:降准0 5个百分点,预计提供流动性约1万亿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 [1] - 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0 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利率从1 5%降至1 4%,LPR预计同步下行0 1个百分点 [1] - 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工具并创设新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1] 利率调整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 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 75%降至1 5%,PSL利率从2 25%降至2% [2]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 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 85%降至2 6% [2] 再贷款额度调整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2]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 [2] 资本市场支持工具 - 优化两项资本市场工具,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总额度8000亿元 [2] - 互换便利参与机构从20家扩大至40家,质押品范围纳入港股和限售股 [4] - 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从1年延至3年,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调至10%,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拟使用1800亿元增持股票 [4] - 支持汇金公司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提供充足再贷款 [4] 债券市场创新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4] - 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5]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发行8年期、10年期债券 [5]
金融政策组合拳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烈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00:09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同时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 [2] - 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是继2024年后再次对公积金贷款利率进行定向调整 [3] - 增加再贷款额度 优化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 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密集落地 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 但复苏势头仍不稳固 [2] - 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增加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方面的政策支持 [3] - 公积金贷款利率定向调整凸显政策分层设计 有利于发挥公积金贷款的惠民和支持消费功能 [3] 资本市场稳定措施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3][4] - 两项工具政策要素不断完善 对资本市场的托底作用将持续发挥 [4] 政策特点与预期效果 - 政策呈现全面性、精准性和协同性特点 覆盖经济运行多个重要领域 针对不同领域制定有针对性措施 [4] - 预计将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投资意愿 释放消费潜力 [4] - 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效应持续释放 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4]
央行,最新!全力推进一揽子金融政策加快落地!
券商中国· 2025-05-07 21:26
央行一揽子金融政策要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强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用好存量政策 加力增量政策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 - 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政策措施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包括数量型 价格型和结构性政策 [2] 数量型政策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3] - 阶段性调降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 从5%降至0% [3] 价格型政策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 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 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2.25%降至2% [4]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 [4] 结构性政策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5]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 [6]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并调降再贷款利率 [6]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合并为8000亿元额度 [6]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通过共同担保等措施分担违约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