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瑞泽8
icon
搜索文档
燃油车回春:短期效应还是逆风翻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09:24
风水轮流转,燃油车又支棱起来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增长 高达13.5%。这并非偶然的月度波动,而是燃油车市场销量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增长。另一边,保时捷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部分电动车将推迟推出,更 多燃油车型或将问世。这看似并无相关的两则消息,其实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一众车企在燃油车领域试图打一场"翻身仗"的决心,而销量的增长则是它 们不懈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不过,这个阶段性的成果意义究竟有多大,它是市场变换中的短期效应,还是历经调整后的逆风翻盘,或许还需要打个问号。 燃油车销量下滑"踩刹车" 合资分化 自主崛起 事实上,燃油车的"回暖"早已有迹可循。若将时间线拉长,传统燃料汽车的销量已经在悄然释放积极信号。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 内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滑17.3%。而今年1~8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在近日举办的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指出,燃油车今年出现了一个积极变化,即其对整体增长的负贡献明显缩小。2024年,从国内销 ...
奇瑞终扬眉!上市首日港股沸腾,近2000亿市值狂欢盛宴
搜狐财经· 2025-10-01 11:01
港股IPO表现 - 公司于港交所上市,开盘股价飙涨11.22%,市值达到1840亿港元,为2025年港股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1] - 此次上市是公司时隔21年后再次冲击资本市场成功 [1][1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从芜湖起步,业务已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并连续21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1][8] - 公司发展路径强调技术自研、出口突围和品牌重塑,未依赖资本故事或流量炒作 [11] - 本次港股上市募资额的20%将用于海外市场投资,强化全球化布局 [8] 产品设计转型 - 公司产品外观设计实现显著提升,从过往被诟病转变为具备“国际范儿”,例如星途瑶光、艾瑞泽8、风云A8等车型 [1] - 新车型设计语言流畅、前脸霸气,风阻系数较低,市场回头率高 [1] - 相较于竞争对手吉利设计偏稳重、长安UNI系列稳定性口碑略逊,公司设计转型获得积极市场反响 [1] 内饰与座舱智能化 - 公司新车内饰摆脱过往塑料感,配备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皮质包裹及氛围灯 [3] - 车型如星途揽月后排空间宽敞,适合长途家用 [3] - 搭载的雄狮智云系统语音识别反应快,支持连续对话和OTA升级,优于部分需到店升级的竞品系统 [3] 动力系统与技术 - 公司1.6T发动机获“中国心”十佳称号,热效率高且油耗控制良好,艾瑞泽8车型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 [4] - 风云T10插混版纯电续航超200公里,综合油耗约5L/100km,燃油经济性突出 [4] - 公司三电技术已跟进,混动系统调校更注重驾驶质感 [4] 智能化与安全配置 - 公司成立智能化中心,L2级辅助驾驶已成为全系标配,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和自动泊车 [5] - 风云系列已搭载高阶智驾功能,支持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 [5] - 公司策略为资源整合优先量产,注重功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而非虚夸功能 [7] 市场竞争与产品迭代 - 公司产品迭代速度快,技术更新迅猛,导致部分老款车型二手车市场价格下跌较快,反映出技术进步的行业通病 [8] - 公司在海外市场如俄罗斯、巴西、中东表现强劲,被视为“国民神车”,其全球化拓展不依赖低价倾销,而是产品力与服务 [8]
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成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巨潮资讯· 2025-09-25 17:57
| 今开 | 34.200 | | 最高 | 34.980 | | 成交量 | 7827万股 | | --- | --- | --- | --- | --- | --- | --- | --- | | 昨收 | 30.750 | | 最低 | 31.720 | | 成交额 | 26.00亿 | | 换手率 | 3.38% | | 市盈(TTM) | 10.57 | | 总市值 | 1841亿 | | 分时 | 五日 | 日K | 間K | 月K | 季K | 年K | 更多v |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73.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每股30.75港元的 招股价上限定价,全球发售约2.97亿股H股,募集资金总额约91.45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截至收盘,奇瑞汽车 股价为31.9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8%,总市值为1841亿港元。 奇瑞汽车拥有五大品牌: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每个主要品牌都有独特的定位、出行风格和审美认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 求,并覆盖各具显著增长潜力的细分赛道。在往绩记录期间,来自这五大品牌的收入分 ...
今年最大造车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9-25 11:51
IPO基本情况 - 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30.75港元/股,开盘涨超11%,市值近2000亿港元,缔造今年最大造车IPO [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约合45.73亿港元)[5]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7]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7.4%,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29.2%,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6%,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7.4% [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7.1%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期内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8]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2025年前3个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收入为107亿元,上年同期为25.84亿元,同比激增314%,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7.5% [8] - 2025年前3个月,纯电动汽车收入为79.56亿元,上年同期为20.12亿元,同比大增295%,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2.8% [8]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7.4%,iCAR品牌2024年销量达64500辆,智界R7上市两个月拿下大定4.2万台 [17] 研发与技术实力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14400名专业研发人员,占非生产员工数量逾50% [10]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对应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5.9%和53.9%,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27.61亿元 [10] - 公司高性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拥有领先业界的热效率;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油电转换效率达到3.7度/升;电混DHT在纯电模式下的最高机械效率位列全球前列 [9]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市场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 [21] - 2022年到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03.87亿元、770.6亿元和1008.9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2.8%、47.2%、37.4% [21]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营收达到262.8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一季度的37.1%增长到38.5% [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海外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地区 [23] - 2024年11月,公司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工厂正式启动首款车型生产,这是中国车企首次在欧洲实现本地化量产 [23] 行业背景与展望 - 2024年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7430万辆,预计2030年总销量将达到9010万辆,2035年将达到1亿辆 [20]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由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8.9% [20] - 2023年及202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将达到696万辆 [20]
奇瑞架构大变,成立四大事业部!今年已多次“动刀”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00:09
奇瑞汽车架构调整 - 公司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部 [1][2] - 星途品牌作为高端品牌定位不变,其国内业务事业部的组织和职能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1][2] -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兼任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2] 四大事业部定位 - 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品牌星途 [2] - 艾虎事业部聚焦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 [2] - 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 [2] - QQ事业部聚焦小车产品 [2] 燃油车业务表现 - 瑞虎8近一年销量达20.21万辆,艾瑞泽8销量达14.58万辆 [2] - 艾瑞泽轿车和瑞虎SUV产品系列覆盖5万元到20万元以下的小型、紧凑型、中型车等细分市场 [2] 新能源业务表现 - 风云T10、T8近一年销量在5000-6000辆之间 [3] - 风云A8平均每月销量2000多台 [3] - 风云T9一年订单近7万辆 [3] QQ事业部战略意义 - QQ冰淇淋、小蚂蚁两款微型电动车去年底保持月销5000-6000台 [4] - 行业专家认为低速电动车领域仍有增长空间 [4] 其他品牌调整 - 捷途因品牌特殊性不适合强行整合 [5] - iCAR品牌产品线重新划分,iCAR 03、03T将划入奇瑞品牌 [5] - 大卓智能解散,与雄狮科技、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 [5] 公司战略方向 - 调整整合成为公司今年关键词 [5] - 智能化业务变革标志着公司智能化战略提速 [5]
从拼实用到拼性能,奇瑞艾瑞泽破局的新打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3:44
销量表现 - 6月奇瑞集团共销售汽车233607辆 同比增长16_6% [1] - 奇瑞品牌6月销售138077辆 1-6月累计销售737170辆 同比增长3_15% [1] - 艾瑞泽8在5月销量达10683辆 位居国产10-15万元价位燃油紧凑型车销量榜第二 今年平均月销量均过万 [1] 产品策略演变 - 艾瑞泽系列从2010年代中期的实用性定位转向性能导向 2022年推出的艾瑞泽8以"10万级价格 30万级体验"实现突破 2024年销售14_76万辆 [2] - 艾瑞泽8 Pro延续性能路线 目标群体为追求驾驶乐趣但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者 通过赛道发布会强化性能形象 [2] - 初期艾瑞泽7因定价较高市场表现不佳 2016年艾瑞泽5凭借5_99-8_58万元定价和全系标配ESP等配置取得成功 [2] 市场竞争环境 - 奇瑞品牌仍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签 性能车品牌溢价不足 竞品如吉利CMA架构和长安UNI系列已在性能车市场取得突破 [3] - 智能化成为重要竞争维度 比亚迪"智驾平权"和小鹏Mona M03(11_48万元起 算力700Tops+)凸显该趋势 [3] - 艾瑞泽系列需持续强化性能形象 同时提升智能化水平以应对行业趋势 [3] 历史发展里程碑 - 2016年艾瑞泽5上市8个月销量破10万辆 17个月达20万台 成为奇瑞品牌转型关键产品 [1] - 艾瑞泽系列诞生于奇瑞产品结构调整期 当时瑞虎系列表现平平 风云2已显老态 [1]
汽车行业内卷有多严重?一线销售聊聊真实情况
车fans· 2025-06-10 08:29
行业现状 - 2025重庆汽车论坛聚焦"反内卷"议题 价格战和无序竞争受关注 [1] - 一线城市汽车销售人员收入普遍下降 降幅最高达40% 新能源从业人员转行现象增多 [3] - 行业整体成交价格同比下降1万元 但优惠力度保持稳定 [3] 长城汽车 - 魏牌蓝山将1万元选装屏幕改为标配 产品质量稳定无减配 故障投诉较少 [4] - 魏牌高山MPV订单火爆 等车周期3周 无库存压力 [4] - 销售提成改为阶梯式 多数销售无法达到最高阶梯 工作压力导致团队氛围压抑 [4] - 客户购车专业性提升 销售需精通竞品参数 电池品牌等细节成为客户关注重点 [4] 比亚迪 - 海洋网车型多次降价 宋plus非智驾版降3万 海豹06降2万 海豹07降3万 [5] - 库存压力大 积压200多台海鸥及旧款车型 销售政策调整滞后 [5] - 竞品对标激烈 每周与王朝网/吉利银河进行政策对比 输方需述职 [5] - 销售人员工资大幅下降 加班时间增加 需频繁更新智驾和服务话术 [6] 吉利汽车 - 促销政策效果有限 如29900元帝豪/59800元银河L6引发客户不满 [8] - 竞品对标比亚迪 消费者对其品牌效应认可度下降 沃尔沃技术成为宣传重点 [8] - 新款帝豪减配明显 包括固定后排头枕等 但故障率未增加 [8] - 库存健康 但销售人员收入下降 考核加重 自愿加班现象普遍 [9] 奇瑞汽车 - 瑞虎8/艾瑞泽8系列销量同比下降30% 价格下调2000-4000元 [11] - 品控问题突出 如瑞虎5X高能版盖板暴晒后易卡住 [12] - 销售人员收入下降33% 加班至晚上9点成为常态 考核压力大 [13] 零跑汽车 - 24款C系列车型最高降价2万元 26款将升级800V平台和电池续航 [15] - 采用订单式生产 库存系数控制在0.5-1 无压库现象 [15] - 销售人员收入结构为店端绩效+厂家奖励 工作强度适中 [15]
领益智造收购江苏科达 配套“鸿蒙智行”切入“飞行汽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0:19
收购交易核心条款 - 领益智造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 交易价格3.32亿元 对应江苏科达100%股权估值5.05亿元 [1]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金额不超过2.07亿元 [1] 标的公司业务属性 - 江苏科达为汽车饰件总成研发制造企业 拥有65项专利 是奇瑞、上汽、比亚迪、理想、江淮等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 [2] - 主要配套车型包括鸿蒙智行智界S7、艾瑞泽8、星纪元ES、理想L7/L8/L9、比亚迪海豹/夏、腾势D9等 [2] - 2024年11月与小鹏汇天达成合作 共同攻关飞行汽车技术 [2] 协同效应与战略转型 - 收购后公司汽车业务将从Tier2转型为Tier1 切入汽车饰件行业 获得内外饰件系统及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3] - 可共享江苏科达客户资源 拓宽应用领域 并利用海外运营经验助力下游客户出海建厂 [3] - 公司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21.17亿元 同比增长52.90% 已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及精密结构件产品 [3] 财务绩效与承诺 - 江苏科达2023年归母净利润2531.99万元 2024年增长至4097.88万元 [4] - 业绩承诺方保证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00万元、5600万元和6500万元 [4] - 江苏科达2024年营收8.99亿元 收购后将快速扩张公司汽车业务规模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推动下高速增长 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提升对轻量化结构件、车载屏幕、车规芯片等产品需求 [5] - 公司可通过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