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伯舒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1801.HK):内生收入高增利润表现亮眼 全球化战略高效推进
格隆汇· 2025-10-10 09:3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59.5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产品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37.3%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EBITDA为14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EBITDA -1.6亿元和净利润 -1.6亿元,盈利持续攀升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86.8%,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销售及管理费率为44.2%,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2] - 公司在手现金为146亿元(约合20亿美元),财务情况稳健 [1][2]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公司现有16款商业化品种,形成肿瘤和综合管线双轮驱动格局 [1] - 肿瘤管线中,达伯舒在中国PD-(L)1市场市占率第一,并有2项新药上市申请及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三期研究提供未来增长动力 [1] - 公司三款靶向药(ROS1、EGFR TKI、BTK抑制剂)已上市,凸显协同效应 [1] - 综合管线商业化顺利,PCSK9单抗为国内首个进入医保的同类药物,IGF-1R和GCG/GLP-1为国内同类首个成功上市/获批的药物 [1] 研发进展与全球化 - 全球首创双特异性融合蛋白IBI363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将开展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关键三期临床,计划招募约600名患者 [3] - IBI363的开发策略清晰,优先瞄准免疫疗法经治的空白市场,计划于2025年在肺癌、黑色素瘤和三线肠癌开展注册临床,2026年读出一线肺癌、肠癌的概念验证研究数据 [3] - 综合管线矩阵丰富,覆盖心血管代谢、内分泌、眼科、皮肤科及风湿科等领域,多款产品具备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 [3] - 公司通过全球授权合作和产品在多地区上市,加速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出海模式 [3]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5.8亿元和32.5亿元 [4]
信达生物(01801):内生收入高增利润表现亮眼,全球化战略高效推进
中邮证券· 2025-10-09 22: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信达生物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首次覆盖”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信达生物凭借内生收入高增和亮眼的利润表现,其全球化战略正高效推进 [4] - 公司通过肿瘤管线与综合管线的双轮驱动实现收入高增长,运营效率优化带动盈利持续攀升,展现了健康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强执行力 [5] - 在研产品IBI363获批开展全球三期临床,逐步验证其作为新一代IO基石的潜力,同时综合管线矩阵丰富,多元化出海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 [6][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5.8亿元、32.5亿元,对应市盈率逐步下降至162倍、100倍、49倍 [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104.70港元,总股本及流通股本均为17.14亿股,总市值及流通市值均为1794亿港元 [3] - 52周内最高价为109.10港元,最低价为28.65港元,资产负债率为38.88%,市盈率为144.43,第一大股东为俞德超 [3] 业绩表现与财务亮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59.5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产品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37.3% [4] - 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14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在手现金为146亿元 [4] - 公司盈利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的EBITDA分别为-1.6亿元、5.7亿元、1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12.1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6.8%,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销售及管理费率为44.2%,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 [5] - 公司在手现金折合约20亿美元,预计2025年研发支出为3至4亿美元 [5] 产品管线与业务驱动 - 公司现有16款商业化品种,肿瘤和综合管线双轮驱动 [5] - 肿瘤管线方面,达伯舒在中国PD-(L)1市场市占率第一,并有2项新药申请及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三期研究提供未来增长动力,三款靶向药(ROS1、EGFR TKI、BTK抑制剂)上市凸显协同效应 [5] - 综合管线方面,PCSK9单抗为国内首个进入医保的同类药物,IGF-1R和GCG/GLP-1成功上市或获批,均为国内同类首个药物 [5] - 在研产品IBI363为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其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将开展针对约600名患者的全球关键三期临床研究 [6] - 综合管线覆盖心血管代谢及内分泌科、眼科、皮肤科及风湿科等领域,多款产品具备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 [6][7]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120.87亿元,2026年为158.47亿元,2027年为211.6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8%、31%、34% [10] - 预计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79亿元,2026年为15.80亿元,2027年为32.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35%、61%、106% [10]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57元,2026年为0.92元,2027年为1.90元 [10] - 预计2025年市盈率为161.76倍,2026年降至100.25倍,2027年进一步降至48.70倍 [10]
特朗普对专利药征收100%关税:全球医药市场震荡,中国药企影响有限
搜狐财经· 2025-09-26 21:17
政策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进口征收100%关税 [1] - 政策豁免条件为相关企业必须正在美国建设制药工厂且建设已开始 [5] - 关税征收范围具有高度针对性,仅适用于品牌或专利药品,仿制药、生物类似药、药物中间体和原料药均不在征收范围内 [5] 全球市场即时反应 - 全球医药股出现显著震荡,欧洲制药巨头诺和诺德股价下跌3.1%,葛兰素史克下跌1.1%,阿斯利康下跌1.6% [3] - 亚太市场医药板块普遍走低,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开盘跌近2%,日韩股市医药股全线下跌 [3] - 日本住友制药大跌超4%,第一三共跌超3%,韩国三星生物制剂大跌超3% [5] - 美国本土制药企业如辉瑞、默沙东、强生股价表现相对坚挺,有望从政策中获益 [5] 全球药企应对策略 - 强生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向美国投资550亿美元,用于加强本土生产能力和研发投入 [6] - 葛兰素史克承诺未来五年向美国投资300亿美元,以确保重要药品在美国市场的稳定供应 [6] - 礼来制药宣布将斥资27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四个大型制药基地,其重磅减肥药Mounjaro的生产将转移至美国 [6] - 诺和诺德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一座占地140万平方英尺的大型制药工厂,以供应Ozempic和Wegovy等产品 [7] - 部分企业选择通过收购美国本土制药企业来快速获得生产能力 [8] 美国本土化生产的挑战 - 在美国生产药品的综合成本比在爱尔兰、新加坡等地高出20-30% [8] - 美国制药行业面临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大量新工厂建设将加剧人才竞争,推高用工成本 [8] - 美国FDA对新建生产线的审批流程严格,从工厂建设到获得生产许可通常需要2-3年时间 [8] - 建立完整的本土化供应链涉及巨额投资和较长时间 [8] 中国药企的独特优势 - 中国对美医药出口以仿制药为主占比超过60%,原料药及中间体占比约25%,专利药出口占比不足15%,大部分出口产品不在关税征收范围内 [9] - 华海药业在美销售的制剂产品全部为仿制药,完全不受新关税政策影响 [9] - 海正药业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仿制药制剂和原料药,现阶段没有专利药在售 [9] - 中国创新药企主流出海模式为授权许可,超过80%已进入或申请中的中国创新药采用此模式,规避了直接出口的关税风险 [10] - 亿帆医药对美出口的创新药F-627计划将质量放行和发货环节转移至美国本土 [10] -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的生产已外包给本土CMO企业Catalent,不涉及直接商业化出口 [10] - 中国CXO企业如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向美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原料药、中间体等,不在关税征收范围内 [11] 潜在行业影响与机遇 - 100%关税意味着进口药品成本直接翻倍,以一款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进口专利药为例,关税将增加约1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可能推高美国医疗费用 [5] - 欧美药企因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在其他市场竞争力下降,为中国药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份额创造空间 [11] - 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为中国CXO企业带来新机遇,跨国药企加速本土化生产可能增加外包服务需求 [11]
信达生物(1801.HK)中报点评:双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
格隆汇· 2025-09-05 09: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产品收入52.3亿元 同比增长37.3% 净利润12.1亿元 [1] - 毛利率86.8%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销售和行政开支比率44.2% 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 [1] - 截至6月末在手现金达20亿美元 [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20.74亿元/150.46亿元/205.84亿元 增速分别为28.15%/24.61%/36.8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16.65亿元/30.72亿元 [3] 肿瘤管线进展 - 达伯舒肾癌二线及MSI-H/dMMR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入NDA审评阶段 [1] - 新上市三款肿瘤产品:达伯乐(ROS1抑制剂)、奥壹新(EGFR TKI)、捷帕力(非共价BTK抑制剂) [1] - IBI363(PD-1/IL-2双抗)在ASCO有三项口头报告 疗效显著 三项注册临床研究陆续启动:全球首个注册III期临床在中美启动针对IO耐药肺鳞癌 首个黑色素瘤关键II期临床已启动 后线肠癌注册III期临床即将启动 [1] ADC管线突破 - IBI343(CLDN18.2 ADC)成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胰腺癌治疗的ADC药物 [2] - IBI3009(DLL3 ADC)授权罗氏 IBI3001(EGFR/B7H3 ADC)、IBI3005(EGFR/HER3 ADC)、IBI3014(PDL1/TROP2 ADC)、IBI3020(CEACAM5dp ADC)等陆续步入全球开发 [2] 综合管线商业化 - 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纳入国家医保 是中国原研PCSK-9抑制剂 [2] - 替妥尤单抗是首个获批治疗甲状腺眼病的突破性创新药 [2] - 玛仕度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获批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 2型糖尿病NDA正在审评中 [2] - 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三项三期临床进行中 [2] - 新一代自免和CVM产品包括IBI356(OX40L)、IBI3002(TSLP/IL-4Rα)、IBI3016(AGT siRNA)、IBI3032(口服小分子GLP-1)正在开发中 [2] 战略定位 - 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药龙头 拥有7500名员工遍布全球 [3] - 肿瘤领域正经历从中国领先到全球创新的关键跃迁 新一代IO+ADC格局已成 [1] -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公司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3]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902
中泰国际· 2025-09-02 14:05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1日恒生指数上涨539点或2.2%收报25,617点 恒生科指上升2.2%收报5,798点 大市成交金额达3,802亿港元 港股通净流入119.4亿港元 [1] - 资金集中于科技、生物医药及有色金属板块 阿里巴巴单日大涨18.5% 成交549.2亿港元创上市新高 中芯国际上升4.9% [1] - 紫金矿业、招金矿业、洛阳钼业分别上升6.7%至8.9% 中银香港业绩后上升6.7%创新高 新世界发展股价异动上升6.8% [1] 市场结构与流动性 - 港股交投活跃呈现结构性行情 8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小幅回升但仍处收缩区间 非制造业PMI内部分化建筑业走弱服务业反弹 [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流动性 港股日均成交显著放量 恒指估值大幅修复但企业盈利修正动能偏弱 [2] - 半导体、高端制造及出海板块盈利增长强劲 可选消费、公用事业及电讯板块盈利预期下修 [2] 房地产与城市分化 - 上周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达180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6% 环比上升11.6% [3] - 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变化率分别为-5.1%、+17.7%、-14.8% 二线城市表现突出 [3] 汽车行业动态 - 比亚迪二季度净利润64亿元同比-30%环比-31% 毛利率16.3%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 单车利润4,900元低于预期 [4] - 研发开支同比+71%拉低利润 行业折扣率收窄预计三季度利润反弹 海外产能建设提前推进 [4] 医疗保健行业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涨4.9% 创新药与CXO板块领涨 创新药龙头企业业绩靓丽 CXO板块回暖 [4] - 传统制药与医疗器械受集采影响 医疗服务板块受医保控费影响 海吉亚业绩逐步改善 [4] 新能源与公用事业分化 - 光伏、火电及香港公用事业板块上升 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协鑫科技分别上升0.9%、1.3%、2.4% [5] - 光伏玻璃价格持平 硅料价格小幅上涨 大唐发电首次分派中期股息提振板块情绪 [5] 信达生物业绩超预期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50.6%至59.5亿元 毛利同比+56.3%至51.2亿元 扭亏实现净利润8.3亿元 [6] - 达伯舒销售收入同比+16%至2.7亿美元 其他产品收入同比+54.5%至32.6亿元 毛利率提升3.9个百分点 [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0% 销售与管理费用占比下降3.9个百分点 [6] 信达生物增长前景 - 2025-27E销售收入将快速增长 达伯舒适应症拓展 信必敏和玛仕度肽快速上量 [7] - 信必敏治疗甲状腺眼病临床数据优异 玛仕度肽减重效果显著 [7] - 2025年研发投入超3亿美元 下半年净利润预计低于上半年但仍超预期 [7] 信达生物研发管线 - 21项在研产品涵盖肿瘤免疫疗法与ADC IBI363延长难治癌症无进展生存期 IBI343在晚期胰腺癌治疗表现较好 [8] 国贸食品市场地位 - 零售门店数量达10,150家 领先近4,000亿元市场 市占率3% 乡镇市场约2,000家门店 [10] - 供应链规模驱动采购 自产比例25% 产品从火锅扩展至烧烤及中西式菜品 [10] 国贸食品渠道战略 - 门店数量稳定超过10,000家 2025年净增780家 重点拓展低线市场 [11] - 线上渠道包括自有APP、微信小程序、抖音及外卖平台合作 [11] 国贸食品供应链优势 - 自建工厂采用"单品单厂"供应链模式 结合全国物流网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 [12] - 持有7家工厂权益 2025年计划进一步投资上游供应链 [12]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902
中泰国际· 2025-09-02 13: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信达生物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升至 113.75 港元 [9] - GUOQUAN FOOD 首次覆盖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5.17 港元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股大概率延续高位震荡,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高的科技龙头、产业与政策共振的半导体、AI 与算力基础设施,以及受益全球流动性预期的有色金属等顺周期板块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每日大市点评 - 9 月 1 日,港股大盘开局良好,恒生指数涨 539 点或 2.2%,收报 25,617 点;恒生科指升 2.2%,收报 5,798 点;大市成交 3,802 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 119.4 亿港元 [1] - 港股市宽调整,资金集中于科技、生物医药及有色金属股份;阿里巴巴升 18.5%,成交 549.2 亿港元创上市以来最多;中芯国际升 4.9%;生物医药及有色金属股强势,中银香港、新世界发展股价异动 [1]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大盘情绪稳定,交投活跃,呈现结构性行情 [2] - 基本面:8 月中国官方制造业 PMI 小幅回升但仍处收缩区间,非制造业 PMI 微升但内部结构分化 [2] - 政策面:“反内卷”等结构性政策发力,拉动企业盈利尚需时间 [2] - 资金面:港股短期受 Hibor 上升扰动,但南向资金流入、人民币走强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流动性,整体资金环境偏宽松 [2] - 盈利与估值:恒指估值大幅修复,企业中期业绩结构分化,整体盈利修正动能偏弱 [2] 宏观动态 - 上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达 180 万平方米,同比升 3.6%,环比升 11.6%;不同类别城市同比表现分化 [3] 行业动态 - 汽车板块:比亚迪二季度净利润低于预期,毛利率下降,研发开支增加;预计三季度利润反弹,当前市场关注海外扩张进度 [4] - 医疗保健行业: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涨 4.9%,创新药与 CXO 板块领涨;创新药龙头企业业绩多数靓丽,CXO 板块龙头回暖,传统制药与医疗器械板块受集采影响,医疗服务板块龙头受医保控费影响 [4]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光伏、火电、香港公用事业板块上升,核电、燃气、环保板块下跌 [5]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信达生物 - 2025 年上半年盈利大超预期,收入同比增 50.6%至 59.5 亿元,毛利同比增 56.3%至 51.2 亿元,成功扭亏 [6] - 预计 2025 - 27E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利润超预期;下半年加大研发投入和销售推广,预计下半年股东净利润低于上半年但仍超预期 [7] - 长远看 IBI363 与 IBI343 等在研产品有望注入新亮点 [8] GUOQUAN FOOD - 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家庭用餐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 年底零售店达 10,150 家,占近 4000 亿市场 3%份额 [10] - 线下门店稳定在 1 万家以上,2024 年末开始增长,预计 2025 年净增 780 家;未来优先拓展低线市场;线上通过多种渠道触达消费者 [11] - 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护城河,采用“单一产品,单一工厂”的上游供应链合作模式,计划 2025 年进一步投资上游供应链 [12] - 预计 2025 - 2027E 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 22.2%,净利润增长将超过收入增长 [13]
9家创新药企挤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36氪· 2025-09-02 12:45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行业重燃行情 市值超千亿的创新药企达9家 包括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翰森制药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中国生物制药 石药集团 科伦博泰和百利天恒 [1][2][3] - 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活跃 上半年交易总额60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9% 对外授权交易占比超90% 典型案例包括三生国健与辉瑞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 恒瑞医药与GSK 120亿美元合作等 [2] - 创新药企业绩显著改善 A股和港股创新药企一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超20%和15% 上半年超20款1类新药获批 数量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4] 千亿市值药企业绩分化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 同比增长15.88% 归母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增长29.67% 创新药收入占比首次突破60%达95.61亿元 [5] - 百济神州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盈利 营收175.18亿元 归母净利润4.5亿元 核心产品百悦泽在美国市场收入89.58亿元 同比增长51.7% [7] -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 同比增长10.7% 创新产品收入78亿元 同比增长27.2% 占比44.4% [6] - 石药集团上半年收入132.73亿元 同比减少18.5% 股东应占溢利25.5亿元 同比减少15.6% [6] - 科伦博泰上半年营收9.51亿元 同比增长12.3% 净亏损1.45亿元 同比收窄28.7% [7] - 百利天恒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 [8] CRO行业分化 - 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 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566.9亿元 同比增长37.2% [9] - 康龙化成上半年营收64.4亿元 同比增长14.9% 扣非归母净利润6.37亿元 同比增长36.7% 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10% [9] - 泰格医药一季度营收15.64亿元 同比下降5.79% 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下降66.23% [9] - 行业分化源于头部企业在ADC GLP-1 TIDES等高壁垒赛道的提前布局 形成技术与产能护城河 [10][11] 消费医疗行业困境 - 智飞生物上半年营收49.19亿元 同比下降73.06% 归母净利润-5.97亿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HPV疫苗销售大幅下滑 [12] - 万泰生物上半年营收8.44亿元 同比下降38.25% 归母净利润-1.44亿元 二价HPV疫苗价格战白热化 [12] - 欧普康视上半年营收8.71亿元 同比下降1.42% 归母净利润2.5亿元 同比下降22.93% [13] - 安科生物上半年营收12.92亿元 同比下降0.51%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下降11.92% 生长激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10% [13]
信达生物(01801):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公司实现持续盈利,双轮驱动战略顺利起航
开源证券· 2025-08-28 22: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总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净利润8.34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2024H1为亏损3.93亿元 Non-IFRS净利润12.13亿元 2024H1为亏损1.60亿元 [6] - 产品销售收入52.34亿元 同比增长37.3% 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 [6] - 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净利润分别为9.88/14.95亿元 原预计为1.62/11.29亿元 下调2027年盈利预测至19.16亿元 原预计为27.21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0.9/1.2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7.8/91.1/71.1X [6] 业务战略进展 - "双轮驱动"战略成果显著 期内及期后成功商业化上市五款新药 [7] - 玛仕度肽(GLP-1/GCG双靶点激动剂)于2025年6月获批用于成人超重或肥胖的长期体重管理 [7] - 替妥尤单抗获批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 填补国内该领域70年治疗空白 [7] - 从肿瘤领域向CVM领域拓展取得实质性成功 [7] 研发管线突破 - IBI363 (PD-1/IL-2α-bias)作为下一代IO疗法基石产品 在ASCO年会公布突破性临床数据 其针对IO经治鳞状NSCLC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已获FDA批准 [8] - IBI343 (CLDN18.2 ADC)启动针对三线胰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 成为全球首款在该难治癌种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ADC药物 [8] - IBI3009 (DLL3 ADC)与罗氏达成全球独家合作 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达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8]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15.50/160.00/189.11亿元 同比增长22.6%/38.5%/18.2% [9]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83.5%-85.0%水平 净利率从8.6%提升至10.1% [9] - ROE从7.4%逐步提升至12.7% [9] - 总资产从245.67亿元增长至286.56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45.4%升至47.3% [11]
和黄医药(0001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静待更多管线价值兑现
开源证券· 2025-08-13 11:45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H1公司总收入为2 78亿美元(同比-9 16%),肿瘤/免疫业务综合收入1 44亿美元(同比-15%)[6] - 核心产品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5%至1 63亿美元[6]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3 67/5 01/6 82亿元(原预计为23 83/7 97/9 61亿元)[6]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8 1/38 1/28 0倍[6] 产品管线进展 - 呋喹替尼联合达伯舒用于肾细胞癌的FRUSICA-2中国III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6月获CDE受理[7] - 索凡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II/III期研究有望于2025H2读出II期数据[7] - 首款血液肿瘤药物他泽司他已在中国内地商业化上市[7] - 新一代ATTC平台首款候选药物计划2025年底启动中全球临床试验,2026年提交更多全球IND申请[8] 财务数据 - 2025H1现金及短期投资达13 6亿美元[8]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4274百万元(同比-5 5%),2026E/2027E增速分别为9 4%/15 5%[10] - 2025E归母净利润2367百万元(同比+774 2%),净利率58 3%[10] - 2025E毛利率39 0%,较2024A下降5 6个百分点[10] - 2025E ROE达32 0%,显著高于2024A的13 8%[10]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209 83亿港元,流通市值与总市值一致[1] - 近3个月换手率77 29%[1] - 2025E P/E 8 1倍,P/B 2 4倍[10]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610
中泰国际· 2025-06-10 10: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翰森制药评级为增持,目标价 29.30 港元 [6][8] - 环保新能源及公共事业行业策略提议吸纳火电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 月 9 日中美经贸磋商,港股大盘高开高走,恒生指数上升 389 点或 1.6%,收报 24,181 点,恒生科指上升 2.8%,收报 5,433 点,大市成交 2,458 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 7.2 亿港元,非银金融等板块升幅突出,“新消费”股表现分化,短期或因纳入港股通获增量资金,但估值不便宜且将迎解禁,建议谨慎不追高 [1] - 上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 142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18.1%,环比下跌 33.3%,不同类别城市均同比下跌 [2] - 消费板块新消费个股受“调入港股通”效应加持,AI 概念板块第四范式受业绩和利好消息影响股价上升,市场认为其盈利模型清晰营收将高速增长 [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昨日上涨 4.8%跑赢恒指,信达生物等多股上涨,信达生物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在研产品临床数据受关注,部分投资者期待 2028 年左右获批上市 [4] - 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光伏股获趁低吸纳支持,电力设备股普遍上升,市场憧憬核能板块,铀矿企业可长远得益于铀价上涨 [5] - 翰森制药与美国药企缔结海外授权协议,肿瘤业务核心产品阿美乐在英国获批,综合情况上调目标价至 29.30 港元并给予增持评级 [6][7][8] - 截至 5 月 30 日,环保、核电港股相对大市领先,其余火电等港股落后,提议吸纳火电港股,政府推动绿电直连发展,美国推动本土核能发展利好铀矿股,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关注华能国际等个股 [10][11][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每日大市点评 - 6 月 9 日港股大盘高开高走,恒生指数上升 389 点或 1.6%,收报 24,181 点,下一个重要关口是 24,874 点,恒生科指上升 2.8%,收报 5,433 点,大市成交 2,458 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 7.2 亿港元 [1] - 盘面上非银金融等板块升幅突出,港交所股价上升 3.3%创三年新高,“新消费”股首天获纳入港股通表现分化,布鲁可大升 22.3%创上市新高,古茗及蜜雪冲高回落,这类股份估值不便宜且将迎解禁,建议谨慎不追高 [1] 宏观动态 - 上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 142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18.1%,环比下跌 33.3%,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为 -9.7%、-21.7%、-19.9% [2] 行业动态 - 消费板块新消费个股布鲁可等获“调入港股通”效应加持,股价表现突出,布鲁可股价创上市新高 [3] - AI 概念板块第四范式受业绩和利好消息影响,周一上升 9.7%,近五个交易日上涨 8.9%,市场认为其盈利模型清晰营收将高速增长 [3] 医疗保健行业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昨日上涨 4.8%跑赢恒指,信达生物等多股上涨,信达生物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在研产品临床数据受关注,部分投资者期待 2028 年左右获批上市 [4]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行业 - 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光伏股获趁低吸纳支持,信义光能等上涨 4.1%-6.1%,电力设备股普遍上升,哈尔滨电气等上升 2.2%-6.4% [5] - 市场憧憬核能板块,美国宣布加快核电发展,中国设备制造商可直接受惠可能性不大,铀矿企业如中广核矿业可长远得益于铀价上涨 [5] 翰森制药研报 - 公司与美国药企再生元订立许可协议,授予其开发等权利,将获 8000 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 19.3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产品上市后还将获特许权使用费,表明产品质量较好且研发实力获认可 [6] - 肿瘤业务核心产品阿美乐在英国获批,短期内对其在英国销售作谨慎预测,但英国批准表明质量很高,后续将推进在欧盟上市 [7] - 综合情况将 2025 - 27E 产品销售收入调升 0.2%-0.6%,总收入预测调升 1.2%-3.7%,股东净利润预测上调 1.3%-4.9%,上调 2028 年后授权费收入预测,目标价从 25.00 港元上调至 29.30 港元,评级调整为增持 [8] 环保新能源及公共事业行业研报 - 截至 5 月 30 日,环保、核电港股相对大市分别领先 0.4、6.6 个百分点,其余火电等港股落后 [10] - 煤价弱势,秦皇岛 5500 大卡动力煤 FOB 现货价同比下跌 30.3%,较 2024 年底下跌 19.6%,夏天用电旺季,提议吸纳火电港股 [11] - 5 月底政府印发通知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 [12] - 5 月 23 日美国推动本土核能发展,中国企业可直接受惠可能性不大,铀矿商可间接受惠 [13] - 2025 年 4 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上升 2.0%,海外天然气供应价格稳定,天然气工业需求短期前景平稳 [14] - 关注华能国际、中广核矿业、新奥能源,华能国际可受惠于煤价弱势及夏季用电需求,中广核矿业可受惠于铀价上涨,新奥能源私有化可能性增加且现价有折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