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看待本轮科技行情的持续性?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行业(涵盖泛AI、半导体、新能源、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 **公司**:字节跳动、小米、三星、苹果、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科技行情表现 - 自去年9月24号以来,科技股引领A股和港股市场行情,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49%,科创芯片指数涨幅超90%,科创信息软件涨幅超50%;2025年开年以来,恒生科技涨幅超20%,科创芯片和软件业开发涨幅超10% [1] - 上周泛科技板块大幅调整,恒生科技指数连续5个交易日累积跌幅达9.3%左右,科创芯片指数同期下跌5%-7% [2] 科技行情驱动因素 - 宏观政策以及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转向,提升了投资者风险偏好,推动AI产业趋势加速落地 [1] 科技行情历史回顾 - 2013年移动互联网科技行情由多种技术驱动,智能手机渗透率从30%左右突破到70%,形成基本面支撑,虽年中出现20%左右技术性调整,但全年推动指数创新高 [4][5] - 2015年科技行情是流动性驱动,杠杆资金推动流动性扩张,初期由估值抬升驱动,部分企业后期实现盈利增长 [6][7] - 2023年一季度AI行情由ChatGPT模型推出引领,美债利率回落辅助,外生性特征强,覆盖面窄,缺乏本土化基本面支撑,行情快速退潮,持续约四个月 [8][9][10] 2025年科技行业现状与展望 - 中国科技正从技术孵化向商业化应用加速转化,不同细分领域产业周期位置不同:泛AI产业链处于应用渗透期,半导体处于国产替代攻坚期,新能源进入成熟期 [12] - 半导体领域设备瓶颈待突破,光模块2024年800G出货量突破300万只,2025年进入技术迭代期;大模型领域DeepSeek技术突破缩小与海外差距 [13][14] - 新能源领域光伏和电能成熟,电池板块下一代技术在形成中;智能驾驶领域价值重构,小鹏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覆盖52个城市,华为无图方案智能驾驶成本降低70% [14][15] - 机器人产业从机械臂向具身智能进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成本从五十万美元降至两万美元,预计2025年迎来爆发拐点 [15] 流动性情况 - 2025年1月末货币发行量环比增长,同比增速保持9.2%中高位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从2月底的1.9左右回落到3月3号的1.8;A股市场成交量和两融交易活跃度高,风险偏好高;2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无风险利率下行预期改善科技公司融资环境,流动性中性偏宽松 [17][18] 盈利支撑情况 - A股电子、半导体、通信科技等板块2024年营收增速较高,龙头港股科技企业和AI相关企业因技术突破和资本开支指引提升盈利预期;半导体设备和光模块等硬科技领域盈利增长确定性高,新能源、疫苗、半导体设计等领域受技术迭代风险影响盈利相对较差 [19] - AI眼镜、AIPC、AI手机等有望驱动产品升级迭代,拉动消费电子增长 [20] 投资建议 - 中长期看好科技板块,其已形成技术突破、政策护航和资本共振的盈利驱动框架 [21] - 投资关注方向:AI算力和芯片领域,如GPU、HBM、光模块等核心半导体领域;AI应用端,如医疗、金融、智能驾驶等行业与AI结合的龙头企业;消费电子领域,如AI眼镜、手机等端测产品 [22][23][24] - 3月份建议均衡配置,以宽基指数(如A500)为基本盘,卫星资产考虑科技催化相关板块 [25] - 2025年全年关注科技、消费和红利三个赛道,可重点关注科创芯片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26][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判科技行情持续性、波动特征和高度需关注业绩落地、可预见项目及流动性大环境 [11] - 不同科技细分领域所处阶段不同,决定其盈利短期效果,投资时需关注所选板块细分领域周期及盈利对应情况 [21]
从政策风向到市场主线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消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科技、金融、房地产、传统基建、制造业、服务业、航空航天、小型计算机、互联网软硬件、电子设备、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设备、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绿色经济等;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 - **扩内需提升消费**:中国经济转型使供给能力上升、需求相对不足,政府重视需求和消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延续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首位;有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如创造消费场景、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强化消费权益保护、改善消费环境等供给端政策,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健全社保体系、提升财政补助标准、发放育儿补贴等需求端政策;3月16日政府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政方案[2][4][5][6] - **投资于人**:首次提出,意义深远,可从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理解;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灵活就业和新市民保障等政策既涉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又关联供给和需求,如育儿补贴有助于提高生育增加人口数量、提升需求,高校扩招提升人口质量、属于供给端政策,医疗补贴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基础养老金偏向需求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改善人口质量、助力城镇化提速;投资于人是应对经济挑战的良方,是中长期投资主线,短期政策已开始实施,会映射到股市板块[2][26][27][28][29][30] - **新智生产力**: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支出向科技领域倾斜,科技、教育领域支出增速目标分别为8.3%和6.1%,高于总体支出水平目标的4.4%;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三大领域支持发展,如首次将巨声智能、6G纳入国家战略,开展新技术等大规模应用示范,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智能装备发展,扩大设备更新范围等;中国发展新生产力有制造业强国、市场大、经济规模和范围经济规模大、品种多等优势,政府通过强化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2][32][33][34] 2. **消费相关**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适时而生,契合经济发展要求,与以往方案不同在于强调供给的同时向需求倾斜,将居民增收和加强社保等偏需求政策放靠前位置,体现对需求端重视;回应市场关切问题,如多措并举稳住股市作为拓宽财产性收益渠道的重要方式,将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列入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可改善企业现金流、提升需求和消费[12][13][14] - **以旧换新政策**:2024年财政支持力度1700亿元,拉动社零增速1个百分点,乘数约2.8;通常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效果可能递减,单价更贵商品当期乘数越高,如汽车乘数通常比家电高;今年3000亿以旧换新政策值得期待,但因去年四季度力度大基数高,今年四季度乘数可能下降[15][16][17] - **中国消费空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近年在55%-56%,横向比较偏低,消费空间大;经济越发达或越不发达的经济体消费占GDP比例越高,中国处于中间阶段,消费提升空间大;研究表明消费金额占比低并非因价格低,中国绝对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吻合,部分领域考虑民生价格偏低;消费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商品消费空间主要在提质升级,服务消费如医疗、教育、文娱等领域提升空间大[18][19][20][21][22][23][24][25] 3. **货币政策** - 今年货币政策主基调宽松且灵活,随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当前风险溢价仍偏高,可关注降低风险溢价,如盘活存量土地和房产收储,对稳房价、改善企业现金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意义,该政策已在操作且有更多空间;清理企业欠款账款可阻断对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财政和货币在这方面有较多协同空间[35][36][37][38][39] 4. **资产重估** - 有深厚宏观基础,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三个阶段,2000 - 2008年出口起飞带动投资,2008 - 2009年起因外围危机和劳动力增速放缓,加速发展房地产和传统基建,之后金融周期见顶,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人口质量;经济增长模式变化,新经济传动上升,传统经济传动下降,导致资产定价变化,股市板块定价改变,投资者对新经济板块信心更强[40][41][42][43][44][45] 5. **宏观眼中的科技股** -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二战后二十年和二十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的两轮科技创新中,科技股涨幅高于非科技股,第二轮创新中科技股表现更优,新公司相对老公司表现更好;从理论上,新古典学派用现金流切割模型,科技股高风险高收益,第二轮科技创新速度可能更快、降成本更快、相对估值更高,还受全球化影响;凯恩斯学派讲究不确定性和动物精神,科技创新和科技股想象空间大,易影响投资者情绪,如科网泡沫破裂时股市调整;中国加强金融监管,可规避金融风险,让科技股市场更健康发展[47][48][49][50][51][52][53][54][55] 6. **美国经济政策** - 美国政府政策复杂,如削减政府支出、打压油价、对内减税、对外与贸易伙伴产生摩擦等,目的可能是让制造业回流和优化财政支出,但实现目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变化、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带来负面效应;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担忧,风险偏好下降,体现为股市、汇率等市场波动[56][57][58][59][60] 7. **大财政重启** - 2021年上半年提出相关报告,疫情后西方主要经济体财政加速,美国财政债务可持续性受质疑;从历史经验看,美国财政理念经历平衡财政、功能财政、新古典强调的平衡财政等阶段,2020年疫情后财政扩张带来通胀上升;财政创造货币更基于实体,易推升通胀,大财政重启后低通胀可能消失,目前美国通胀未回到2%;财政对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有影响,通胀预期波动加大,对股市影响偏利好,对债市影响偏利空[61][62][63][64][65][66][67][68][6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金典金公众号有资产重估合集至少六篇报告,还有货币变局等相关报告,以及宏观眼中的科技股报告,可进一步关注[40][46][47] - 关于美国红馆写了一系列报告,可进一步关注[56]
复星医药20250326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 - **公司**:复兴医药、格兰德、富宏汉宁、和睦家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与研发 - **产品增长预期**:费金、奥康泽、费文、尼西兰等产品今年增长态势更明显,2025年希腊帕洛、1594、371、赖达奇等产品会有更新 [1] - **研发策略聚焦**:研发聚焦肿瘤、自免免疫和慢病领域,加速现有产品研发,引进外部管线,虽投入有浮动但不影响总体力度,同时砍掉低差异化仿制药项目 [32][33][35] - **重点项目优势**:非肿瘤方面,鼓起B因子已进入临床二期,相比诺华对标产品有活性、用药频率、安全性等优势;HLX43为自研产品,开展二期临床,在全球处于领先阶段,临床疗效优越 [33][46][47] 业务合作与引进 - **澳语合作信息**:澳语业务今年有重要信息待公布,吴主管提出不少于三个创新产品引进,团队在国际谈判中 [2] - **BD策略作用**:BD作为研发策略一部分,加强现有管线不足,增加创新性和价值,补足年份缺口,采用国内与海外数据互补、共同开展MRCT的方式提升全球开发能力 [3][4] 现金流与财务 - **现金流改善**:2024年经济先进流57.7亿,同比增长31%,各业务单元现金流改善,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控制资本支出,自由现金流大幅改善 [8][9] - **财务费用优化**:持续优化销售、管理等费用,调整债务结构,中美降息周期下财务费用预期稳定下降 [35][36] 业务板块情况 - **医疗服务板块**:亏损减少1.2亿,聚焦非核心业务减少亏损,2025年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有初步分拆上市计划,约七年时间,但需做好资产聚焦和业绩提升 [23][24] - **医疗器械板块**:2024年剔除检测业务影响后实现收入增长,英美产品在北美市场因高利率销售略有下降,2025年美国降息或带来恢复 [22] 市场与政策影响 - **商宝与产品销售**:商宝落地有望带动伊凯达等产品销售增长,2025年患者回收人数预计从不到370人上升到500人左右 [10][11] - **关税政策影响**:复兴医药海外业务约15.7亿美金,美国业务约6.5亿美金,可能受影响的是生物类食药、原料药和氨基酸销售,但药品有刚性需求,影响有限 [27][29] - **生物类似物集采**:今年安徽牵头全国生物类似物集采,预计年内落地,具体方案和纳入品种未知,公司建议考虑行业回报周期和生产风险 [51][52] 国际化业务 - **区域布局拓展**:从区域上全面拓展,在东南亚成立东盟公司,扩大印度业务,在非洲扩大产品注册范围 [38][39][40] - **产品销售预期**:2025 - 2026年主要靠海伦生物类食药、PTY等产品体现销售收入,希望2025年国际收入有两位数增长 [39][41] 2025年展望 - **收入增长期望**:期望2025年收入在2024年411亿基础上增长,尤其在抗性病药方面寻求突破,保持成熟药品销售规模稳定,医疗服务稳定增长 [42][43] - **经营目标实现**:通过结构调整、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等措施,实现经营利润增速优于收入增速,加强现金流管理,降低负债规模 [44][4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高校基金合作**:建立高校基金与高校合作,提升backing class和working class产品,属于中长期BD,投入低、风险高但价值高 [6] - **HLX22联用决策**:HLX22单抗联用主要考虑针对儿童,是否与其他核酷ADC联用待二期结果出来后决策 [49][50] - **富宏汉宁H股全流通**:股东大会未通过自由化方案,但股价超要约价格,体现投资者认可;董事会已批准H股全流通议案,待证监会和联交所程序完成,全流通后有望补充H股流动性 [16][17][18] - **资产剥离情况**:出售和睦家股权获约6.5亿出售收益,医疗服务板块计划分拆上市,战略重点集中在大湾区并推进意识化运营 [13][14]
下一代减重药物梳理,关注潜在出海机会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减重药物行业 - **公司**:礼来、诺和诺德、强生、阿斯利康、辉瑞、罗氏、默沙东、安进、众生、东宝、信达、联邦制药、KBioScience、BioNTech、Solar Rock、Beryl、吉利德、韩瑞、瑞博、ZLAN、Audi牛、莱凯、纳斯达克上市企业、Viking、Turn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减重药物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与增长**:2023年全球GLP - 1药物销售额超500亿美金,预计到2030年达1300亿美金,减重适应症未来五六年有近30%的复合增速,需求旺盛[2][3] - **市场份额**:主要份额被礼来和诺和诺德占据,司美格鲁肽和另一分子贡献主要份额,且更多赋能由糖尿病治疗产品贡献,但减重产品上市晚,2023年增速超50% [3] - **市场供需**:过去一两年美国市场供应不足,是供给驱动市场,不过需求端仍旺盛,礼来的替尔泊肽技术营收虽受库存波动影响,但后续恢复较快环比增速;因药品短缺,美国可根据503A 503B法案使用相关药品 [4]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根据诺和诺德估算,2023年国内GLP - 1市场约95亿 - 100亿人民币,大部分产品由糖尿病产品贡献 [5] - **市场格局**:目前两款产品减容效果较好、需求旺盛,未来一两年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长期两到五年减容业务有迭代升级空间 [6] 减重药物未来需求与升级方向 - **减重效果**:目前减重药物将肥胖且无并发症人群相对减重从节食的5 - 10个点提升到15% - 20%出头,但不同人群响应不同,糖尿病患者效果相对较差 [6][7] - **依从性**: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用药一两个月就停药,依从性有提升空间 [7] - **体重长期管理**:大部分患者用药一两年停药后约一年有近三分之二体重反弹,需要长效产品及停药后通过口服等方式长期管理体重 [8] - **保存肌肉**:节食等减肥方式会掉肌肉,保存肌肉对消费者是好概念 [8] 减重药物研发方向及进展 - **超长效**:目前有抗体化或增加FC线段、在CMET构型基础上修饰侧链脂肪酸等三个路径;安进的Maritime在2024年底公布的PHASE - 2B数据中,52周减重20%左右,但不良反应导致的减药率达11%,高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6% - 7%;美股新上市企业候选分子12周减重11%,高于司美格鲁肽前12周爬坡期数据;众生和东宝双靶两周给药数据达或超司美格鲁肽相应时间点减重幅度;海外仅安进在该赛道有布局 [9][10][11][12] - **口服**:分为多肽口服和小分子口服两个技术平台。多肽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产能稀缺,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去年约30亿美金,占整体10%;礼来小分子口服Q1在2024年Q3有减重三线临床数据读出,36和45毫克在36周减容达14% - 15%,但爬坡激进,部分组因不良反应停药比例高;阿斯利康公布的MAD数据中,四周加强组糖尿病患者减重5.8%,后续会优化爬坡流程;吉利德ASC30四周平均体重下降超6%,安全性好,将推进美国Phase2a临床;辉瑞产品胃肠道副反应高,超50%患者停药,第二代产品因副反应终止临床,目前一代产品在做临床一期研究;罗氏收购的卡莫斯GLP - 1双靶小分子口服临床一期高级量组减重7%,但临床二期进展慢 [12][13][14][15][16][17][18][19] - **多靶点**:TripleTi减重数据好,有商业化潜力;玛仕度肽在中国临床9毫克组对15毫克替尔泊肽有减重优势,对肝脏相关代谢疾病有临床获益,但有不良反应和停药问题;礼来认为零售三期下半年数据显示大量减重维持在22% - 24%;诺和诺德卡格列肽与司美格鲁肽复方制剂68周减重22.7%,部分未给满剂量人群达25%;罗氏与ZLAN合作开发M0,机制与肠促胰素互补,可提升受体敏感度、避免减重平台期;GLP1 + GCGR赛道海外药企布局方向更多是肝相关代谢疾病 [21][22][23][24][25][28] - **减脂不减肌**:是较好消费概念和特定人群临床获益方向。短期关注口服和多靶点联用管线落地、临床数据读出和商业化;长期关注三到五年后布局。靶点布局主要有靶向受体和靶向因子两个方向。礼来2023年7月收购的比马在Face2临床中48周绝对减重6%左右,但整体脂肪减少超20%,肌肉增加3 - 4个点;阿斯利康参与6P企业靶点合作,有优先购买权;terra用受体trap,regeneral有两个抗体分别靶向Myostatin和Activin A,今年下半年有数据读出;Bioquagin用工程化改造的adnectin类抗体;Solar Rock选择性靶向Myostatin前提,联用替尔泊肽PC2A数据二季度读出,第二代抗体今年三级推进临床;Beryl开发口服的瓶脊素受体调节剂,联用司美格鲁肽数据表现一般 [30][31][33][34][35][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众多大药企肿瘤药大品种未来几年专利到期,海外药企焦虑,围绕肿瘤ADC布局,同时重视代谢领域特别是减重市场 [2] - 替尔泊肽去年在海外市场无营收,中国市场去年下半年获批 [5] - 阿斯利康双靶还有一个Amylin靶点,部分管线因数据等原因从联邦制药做BD交易,约20亿美金 [28][29] - 罗氏计划2024年启动联用GLP1的非速临床,其生产因子抗体每4周给药一次 [38]
科兴制药20250317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名称,但从内容可知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的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研发进展 1. **某药项目**:在肌肉功能上与昏迷药有明显差异化,中国的NEP已提报处理,美国的AID已举报,等待FDA回复,预计在军营局左右正式提告诺贝职的美国AID [1] 2. **AI01项目**:针对贼性疲劳的眼症和搔痒症状,将加速4和加速31双控,发挥各自优点并压制缺点;构建重链的三个CDR,组建约十万个分子的AI心理库,经多种筛选最终选择17 - 50进行实验,在炎症和瘙痒模型中表现不比标杆差,项目正进行分子优化 [2][3][4][5] 3. **GPS(IBD)项目**:筛选TL1A抗体,细胞活性与参考分子有差异;在IPV模型中表现良好,溃疡大部分消失,相关参数好于提瓦,分子已进入工艺开发,年底或明年初宣布ID;加了针对D细胞、G细胞和全身细胞的法典做成双卡,拿到苗头分子,活性表现好 [5][6][7][8] 4. **GDP项目**:设计靶点为抗体融合弹腿,有两种分支设计;经筛选否定单元,审定开发妨面处处;体外活性方面,安提圖活性远好于法拉西美,在多个实验中表现优于对比分子;分子能开发成200毫克每毫升,具有成高浓度秩序的优势;与FastLab相比,结构、法典、活性等方面有优势 [9][10][11][15] 药物作用机制及市场分析 1. **GDF15**:与受体经络结合可改善语气功能,激活通路用于减肥,阻断通路可提升体重和回升;不同公司的GDF15药物结合表位有差异,作用机制和应用方向不同 [17][18] 2. **药物选择考量**:选择白金四和白金三十一组合,是因为二者已成功上市,利于开发成功和风险控制,且能解决单一药物不能解决的问题;强生收购多种药物是为降低风险和减少竞争对手;自然免疫疾病领域机会大,因肿瘤药市场变化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20][21][22] 公司经营与出海进展 1. **海外商业化**:从2021年将海外商业化设为战略后进展显著,去年百战马战场在乌鲁迈起来,欧盟持续有产品引进和销售,新衣市场今年至少有五个新产品拿到几十个批件;与大企业合作使产品增多,预计五到十年有三百个大单体产品,可合作产品上千个;今年海外商业化收入六千万到五千万美金,实现翻倍增长 [25][26][27][28] 2. **国内经营**:去年实现稳定增长,今年努力保持稳定增长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密切关注东盟集采问题,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产品在当地销售二十多年,市场占有率在核心国家超50%;东南亚药品注册地位较高,目前通过集采平台向东盟出口药品仍需每个国家分别做准入 [29][30]
二季度地产链的交易机会如何?聚焦品种:玻璃 I 纯碱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纯碱行业、浮法玻璃行业、光伏玻璃行业、日用玻璃行业、味精行业、小苏打行业、洗涤剂行业、氧化铝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纯碱行业 - **产能周期与供应增长**:2023 - 2026年纯碱行业处于产能扩张阶段,新增产能约310万吨,成本曲线右移下移,即便假设2024年综合产能利用率下降4%至82%,2025年供应仍小幅增长约50万吨[1][2][3] - **联合自律减产难度高**:纯碱企业是盈利驱动型,3月部分企业减产,周度产能耗用率降至77.85%,周产量降至65.23万吨,但部分企业结束检修恢复生产,减产对供应约束持续性不明显,因行业盈利未恶化到倒逼联合减产程度,截至上周五,氨碱法小亏52.21元/吨,联碱法盈利211.65元/吨,天然碱法利润更高,且3月盈利情况有改善[4][5][6] - **供需失衡与过剩扩大**:需求端,2025年浮法玻璃行业景气度差,若运行产能维持16万吨,纯碱消费减量60万吨,需求更弱则减量扩大;光伏玻璃对纯碱需求或持平或小幅减量;轻碱需求全年或小幅增长1.2%,难以对冲重点消费减量,供增需减使2025年纯碱过剩幅度扩大[7][8][10][11] - **定价与策略建议**:长周期纯碱遵循边际成本定价,需触及限定成本,估值和驱动向下,建议做远月逢高做空,目标边际成本,目前成本曲线右移下移趋势未结束,远兴能源大规模低成本天然碱法产能2025年底投产影响2026年[12] 玻璃行业 - **需求预期弱**:2025年玻璃需求预期弱,房地产及建筑业竣工周期下行,建筑相关浮法玻璃需求占比87%,竣工端影响占85%,二手房加装需求占比15%,其成交增量对总需求改善有限,1 - 2月加装主材线上销售量同比减量;城中村改造量小,老旧小区改造增量有限;汽车玻璃需求占比6%,2025年汽车销量增速或回落至2%;家电和电子需求占比10%,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或减弱,且外需不确定性大[13][14][15][16] - **供需平衡与复产风险**:预计全年玻璃供需平衡对应的日容量均值约16万吨,中性偏乐观,若地产更弱、外需冲击放大,需求可能更弱,日容量平衡点或下移,2025年浮法玻璃行业难以大规模复产,否则会过剩[17][18] - **库存压力与策略建议**:玻璃库存压力大,上周五厂库670万重箱,绝对值处于较高水平,库存去化依赖供应端低预期产能约束,后续需求升幅慢则去库速度不快,地区和产业链上下游库存不平衡,玻璃大概率维持低预期产能实现供需相对平衡,市场预期和卖保压力大,建议做远月逢高卖出交易[19][20][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冬天碱业30万吨装置3月下旬出产品,日产300吨,负荷三成,有提产空间;苏德邦60万吨装置2月出产品,截至3月24日,日产1400吨,负荷7 - 8成,有增长空间;联邦碱业4月试车,湖北双环和印成新都分别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末投产[2] - 3月纯碱行业盈利改善原因:一是煤炭等燃料价格下跌让利;二是联碱法副产品价格上涨[6] - 我国纯碱出口有上限规模,约20万吨[11]
百亚股份20250321
2025-04-15 22:30
好的,谢谢主持人我是百亚股份董秘桑尼各位投资人和行业分析师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百亚股份24年的年报交流会因为我看到网上我们的年报还没有挂出来可能会影响大家对整个24年的数据做一些分析整体来说其实我们的数据和快报的数据基本上差不多 我相信那个应该我们的那个报告应该会快应该会很快就会就会挂网就是我们就可以先先简单聊一下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关于这边的财务数据我也想和大家做一个通报因为整体来说呢我们的年报的数据其实和那个快报是差不多我们先可以先就整个投资人呃比如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做交流等到那个年报出来吧 在这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20年的整体的公司的业绩情况下面我们再来进行问答交流我们的一月份是披露了20年的快报整体来说数据差别不大一月份也和大家做了一个交流从产品端来看我们只有点24年的收入是30.4亿元 其实益生菌增速是更快的就是24年就是24年整体就是益生菌占我们整个卫生精的权重有大概有40亿左右就单个季度单次季度会到了46.6其实我们24年24年的新品那个益生菌Pro尽管是从八九月份才开始推的就是在全年来看就是整个益生菌Pro占卫生精的比重也到了5.6左右因为我们差不多金额上有1.70亿左右差不多三季度 已 ...
新能源行业观点分享
2025-04-15 22:30
本次电话会议仅服务于国泰海通证券正式签约客户会议音频及文字记录的内容仅供国泰海通证券客户内部学习使用不得外发并且必须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审核后方可留存国泰海通证券未授权任何媒体转发此次电话会议相关内容 好的 感谢会议秘书咱们今天的电话会议开始也是欢迎各位大佬各位投资人参加我们这周中的电话会议 呃这次呢我们主要是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就是在关税风暴这个在关税风暴之下被唾杀的这些这个重点方向以及我们认为能够能够这个这个后续能够抄底的这些这个这些个股那我是国泰海通的这个环保和电信首席徐强那今天呢跟我一块做汇报的还有我们徐首席庞首席以及现在牟俊宇周妙顺朱潘马明宏孙向浩任远威啊这个几位同事一起来汇报 今天呢主要是汇报三个大的方向第一个呢就主要是内需的超预期的方向这里边包括像电力设备海风理电这个三个方向第二个大的板块呢是进口替代的这个加速的环节啊包括像AIDC国产化科学仪器国产化还有工控啊第三个大板块呢是这个出口线的一个错杀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像欧洲的户主然后还有大厨这些方向 那首先呢由我来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这个国产化替代的这个就是自主可控的这个大的一个方向那首先呢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这个这个科学仪器的这个逻辑因为周一的时候我们的 ...
存储超预期涨价解读
2025-04-15 22:30
虽然说比较不分CPUCPU的工作站的话本身也比较贵能买这个的话本身也没那么多人买的话就说他就说unit就说CPU就CPU的PC的unit不会大幅增长但是的话生活的unit可能是大幅增长 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然后我们4月份是涨价10到15个点这个是整个二季度是整个就是说有这个东西的话你首先的话要区分一下就是说有合约上和那个单次购买的这种 谈涨价的话基本上的话你要看那个contract的contract的话大家能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不接受明白明白明白所以我们谈涨价说的这个现在这个阶段如果对现在这个阶段如果说涨10%大家的话可能有个谈判空间但是的话就是说我认为不会大幅偏离因为的话现在看不到什么降价看不到什么降价了就是说其实 因为就拿国内来说我们先聊啊就是说就拿国内来说的话你消费期的话去年的话就是不肯备货还有个原因去年不肯备货还有个原因的话就是不知道的话就是那个国补会不会持续但是国补不也持续了吗而且有些地方可能补的还更多就是说至少在国内的消耗端没减少吗 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明白 ...
Manus开启AI“数字代理”新时代_
2025-04-15 22:30
本次电话会议仅服务于国泰金安证券正式签约客户会议音频及文字记录的内容仅供国泰金安证券客户内部学习使用不得外发并且必须经国泰金安证券研究所审核后方可留存国泰金安证券未授权任何媒体转发此次电话会议相关内容未经允许和授权 转载转发均属侵权国泰金安证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国泰金安证券不承担因转载转发引起的任何损失及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提醒广大投资者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大家好欢迎参加国军电子双周谈Manus开启AN数据代理新时代会议目前所有的参会者均处于静音状态现在有请主持人开始发言谢谢好的谢谢各位同志参加国军电子双周谈我是国泰军的电子首席书迪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黄总给我们去更新分享一下关于Manus的一些相关的情况在上周Manus的发布会之后整个 业绩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这么一个关注和讨论然后整个邀请码也是一码难求像一些二手的一些码上面的一些价格也是被讨论比较高关于Manus的这些评价的话基本上刀扁不一有比较好的一些评价就认为Manus是在AI Agent这个领域里面像DeepShift一样引起了华为内很大的这么一个变革和 7到8个嘉宾然后呢线上可能会有十几个人算是第一批深度参与到他们整个产品发布的能源总共就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