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洲策略组合_人工智能与政策催化下的阿尔法机会-Asia Strategy Baskets_ Alpha Opportunities Around AI and Policy Catalysts
2025-09-15 09:49
12 September 2025 | 10:29PM HKT Asia Strategy Baskets Alpha Opportunities Around AI and Policy Catalysts Our strategy baskets provide investors with a unique investment platform to generate ideas and track Asian equities through macro slices, geographic exposure, styles/factors, positioning, and thematic lenses. In this update, we rebalance 46 strategy baskets, which can be tracked in real time on Bloomberg and GS Marquee. After a 34% rebound from April's low without any 4%+ pullbacks for MXAPJ, we recommen ...
兆易创新20250912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存储芯片(Norflash、DRAM、SLC NAND Flash)、MCU(微控制器)及定制化存储领域[2][7][8] - 公司为兆易创新(GigaDevice),国内存储与模拟、MCU龙头企业[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存储业务增长动力** - Norflash全球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 公司市占率全球第二 远期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 受益于可穿戴设备、AI PC、工业及服务器需求增长及国产化趋势[7] - 利基型DRAM占全球DRAM千亿美元市场约10%(百亿美元) 三大原厂(三星、美光、海力士)逐步退出 公司凭借制程节点优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及DDR4/LPDDR4产品认可度 预计两到三年内高速增长 中长期收入有望超10亿美金 毛利率修复至20%-30%[8][9][15] - 定制化存储产品(形态类似HBM)通过叠层提升容量与带宽 适配端侧AI及大数据传输场景 公司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领先台系对手至少一个代际 拥有3-4年研发先发优势[13][15] **2 技术研发与产能保障** - 研发人员数量持续扩张 专利数量增长 为业务开拓提供专利护城河[6] - 与长鑫存储通过股权投资及合同绑定代工合作 专注利基型与定制化存储(长鑫专注主流DRAM) 确保产能落地[10] - SLC NAND Flash制程达24纳米(向19纳米推进) 重点发力车规级市场以满足汽车高可靠性需求[11][12] **3 产品线与市场拓展** - MCU产品线覆盖61大类(含车规级) 价格触底 受益工业及汽车需求增长 为公司提供稳定收入 并依托MCU平台扩展模拟IC设计(通过收购)[14] - 高管团队稳定 持续股权激励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5] - 2024年起收入与利润恢复增长 反映需求回暖及市占率提升[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青云科技持有78%股权并进行员工股权激励 彰显对定制化存储产品线长期信心[4] - 定制化存储产品功耗低于HBM 更适配电池供电设备(如PC、手机)[13] - 利基型DRAM与定制化存储两条产品线远期均有望实现超10亿美金收入[15] **数据与单位换算** - Norflash市场规模:30亿美元 → 远期50亿美元[7] - DRAM市场规模:千亿美元(利基型占10% 约百亿美元)[8] - 利基型DRAM收入目标:超10亿美金[9][15] - 股权占比:青云科技78%[4]
人工智能 GPU 与 ASIC 之争再次引发讨论-Taiwan monthly tracker and what‘s new in AI – Debate on AI GPUs vs. ASIC emerges again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纪要涉及台湾电子与半导体行业 重点关注AI GPU与ASIC的辩论 AI供应链公司包括台积电(TSMC) 日月光投控(ASEH) 京元电子(KYEC) 鸿海(Hon Hai) 台达电(Delta) 纬创(Wistron) 欣兴(Unimicron) 以及服务器厂商纬颖(Wiwynn) 智邦(Accton)等[1][2][9] 苹果供应链公司包括大立光(Largan) 玉晶光(Genius)等[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需求强劲 尤其AWS供应链 纬颖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74% 智邦同比增长172% 主要受AWS ASIC服务器需求驱动[9] * AI GPU与ASIC均呈现增长 但英伟达因基础设施开发更完善 包括全机架系统 电源与热管理解决方案等 在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预计其机架出货量到2026年将翻倍 达到5万或更多[2] * AWS供应链模型转换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开始 Trainium 3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末或下半年更大规模量产 智原(Alchip)将成为主要受益者[3] * 谷歌TPU领域 台积电和京元电子将受益于先进制程晶圆需求和最终测试需求增长 但2025年和2026年对两者的收入贡献仍仅为个位数百分比 预计2026/2027年会有更多增长[4] * 联发科的TPU开发进度似乎慢于预期 但其与谷歌的业务合作和关系保持不变 预计2027/2028年会有更多增长潜力[5] **其他重要内容** * 半导体制造与封测:台积电7月+8月销售额超出市场预期 很可能超过其第三季度美元计销售额环比增长8%的指引中点 联电(UMC)表现符合预期 世界先进(VIS)因DDIC需求疲软而落后 日月光投控和京元电子在强劲AI需求支持下表现符合预期[7] * 服务器与ODM:服务器厂商8月销售额保持强劲(环比增长12% 同比增长174%) 纬颖的GB200机架出货量增长有助于缓解通用服务器势头放缓 智邦看到800G交换机的增长势头 信骅(Aspeed)销售额受到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对GPU ASIC和通用服务器的需求支持[9] * PCB/ABF载板:非AI产品需求略显疲软 因部分订单在2025年第二季度被提前拉货 导致非AI公司如臻鼎(ZDT)(8月销售额大幅低于预期)或健鼎(Tripod)的月度销售运行率大幅下滑 对于AI ASIC公司 如金像电(GCE)(8月销售额超预期)或台光电(EMC)在8月仍看到强劲的销售势头 略超市场预期[10] * 个人电脑(PC):对近期行业保持谨慎 但看好商用和游戏厂商 预计在Win10生命周期结束带来的商用替换需求 AI PC渗透率提高以及英伟达RTX 50系列GPU供应增加的推动下 势头将有所改善[9] * 财务数据摘要:台积电8月销售额3357.72亿新台币 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4%[13] 鸿海8月销售额6065.12亿新台币 同比增长11% 环比下降1%[17] 纬颖8月销售额959.79亿新台币 同比增长198% 环比增长14%[17] 智邦8月销售额256.38亿新台币 同比增长172% 环比增长12%[19]
碳化硅高速渗透,新需求打开新空间
2025-09-15 09:49
碳化硅高速渗透,新需求打开新空间 20250912 摘要 碳化硅功率器件产业链中,制造端占据主要价值,占比达 60%,晶圆端 占 48%,封装占 12%。衬底和外延环节相较于传统硅基器件体现出更 高的价值量,碳化硅 MOSFET 约 40%的成本集中在衬底,15%-20% 在外延。 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约为 250 亿元,新能源车是主要应用领域,占比 70%(约 200 亿元),主要使用碳化硅 MOSFET。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快速上升和技术升级(如 6 英寸向 8 英寸过渡)推动行业发展,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 50%。 自 2021 年以来,碳化硅价格因产能扩张和良率提升而下降,6 英寸衬 底价格已降至 2000 多元。中国国内厂商如天岳、天科等市占率大幅提 升,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数据中心升级(AIGC 相关)和 AR 眼镜等新兴需求推动碳化硅市场发展。 数据中心电源方案转向 HVDC 直流电体系,使得 5.5 千瓦以上 PSU 解 决方案中采用碳化镓加氮化镓成为必选项。 Q&A 目前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约为 250 亿元,其中新能源车占据 70%,即约 200 亿元。新能源车主要 ...
新光光电20250912
2025-09-15 09:49
**新光光电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 归母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3]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00%[2][3] * 应收账款催收效果显著 回款情况较好[3] * 过去几年收入稳定在1.5亿至1.8亿元 但利润端持续亏损[18] * 研发投入每年约3000万元 占营收20%至25%[18] * 应收账款每年底约为两个多亿[18] * 新建"光机电一体化升级改造项目"满产运行预计年收入可达4亿至5亿元[4][20] **二 订单与产能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1.62亿元[2]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1.5亿元[2] * 当前在手订单总额达3.12亿元 已交付确认收入约2000万元[2] * 预计全年收入将较去年1.7亿元有显著增长[2][5] * 产能目前能满足现有订单水平[20] * 合同负债截至2024年底约为7300万至7400万元[22] * 存货约为1亿元 较2024年底的8000多万元有所增加[24] **三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在中波红外制导组件领域完成小批量交付并通过军方实验验证[2][6] * 获得新阶段小批量订货合同[2][6] * 完成低成本收光镜头的底测工作 有望进入批量供货阶段[2][6] * 激光对抗领域深耕多年 掌握多项关键技术[2][7] * 已研制出十多套系统样机 包括轻小型激光防御系统[2][8] * 激光防御系统已实现全部国产化[4][16] * 正与总体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品沟通和市场开拓[2][8] **四 合资公司与业务布局** * 与中国酒院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高能激光研发 公司持股38.5%[2][9] * 合资公司无实控人故不并表 投资收益以投资收益形式反映[2][9] * 激光对抗业务分为高能激光和低能激光两部分[10] * 母公司侧重低能激光(1000瓦至2万瓦以下)[10] * 合资公司专注于5万瓦以上高能激光ATP系统[10] **五 产品价值与市场空间** * 高能激光ATP单价约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 10万瓦以上可能达2000万元左右[11] * 便携式 轻小型系统价格约为几十万元到100万元不等[11] * 车载轻量型防御系统约300万元[11] * 激光防御系统市场规模可能达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14] * 国内竞争格局以国有科研院所为主[12] **六 未来规划与展望** * 考虑继续进行股权激励 计划使用回购的80多万库存股[4][17] * 预计2026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17][28] * 期望在"十五五"期间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取得更好表现[18][19] * 将继续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以提升市值表现[26][27] * 大部分产品交付集中在四季度 收入确认具有季节性特征[25]
威力传动20250912
2025-09-15 09:49
威力传动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风电齿轮箱行业及风电减速器行业[2][3][13] * 上市公司威力传动(微力传动)[1][10][11] 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前景 * 风电主齿轮箱全球年需求约2.6万套,对应市场规模约400亿元[2][3] * 预计到2026年全球风电装机需求同比增长14%,主齿轮箱市场空间达415亿元,同比增长约22%[2][18] * 增长驱动力来自风机功率增大带来的单台价值量提升(每提高一兆瓦功率价格增加10~20万元)以及海上风电占比提高[2][16][18] 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壁垒高,主要体现在设计、精密加工、装配能力等方面[4][19] * 全球主齿轮箱市场CR4超过70%,其中南高齿占34%,威能17%,德力佳与财富各占10%左右[19] * 国内市场南高齿市占率约50%,德力佳占16%,行业集中度高[19] * 主要玩家盈利能力稳定,如德力佳毛利率约为25%[2][5][19] 技术路线与应用 * 风电主齿轮箱成本占比约为风机总成本的18%~21%[16] * 陆上风电以双馈机型为主,海上风电中直驱机型更受青睐,半直驱机型未来占比将显著提升[17] * 主齿轮箱主要结构形式包括一级行星+两级平行、两级行星+一级平行以及复合行星齿轮结构[16] 公司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最初专注于工业减速器,2006年起涉足风电减速器,2023年宣布建设风电增速器(主齿轮箱)生产项目[10][11][13] * 主要产品包括偏航减速器和变桨减速器,已覆盖1~18兆瓦功率范围,并开始进入增速器、主齿轮箱领域,同时拓展非风电领域[13] * 公司背靠金风科技支持,已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签署全面战略协议[6][21] 产能建设与出货预期 * 增速器一期投资20亿元,产能1,500-2,000台,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排产;二期投资30亿元,产能2,500台,将于2027-2028年逐步投产[4][20] * 截至2025年8月,公司日均产量达2台,每月60台左右[20] * 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小批量出货(300-400台),2026-2027年销量分别达到1,500台和2,500台左右[4][21] * 未来两到三年出货量预计达3,000套左右,每套价格约150-160万元[2][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0年至2023年毛利率从20%~30%下降至7%,主因销售规模下滑、费用摊薄及价格竞争[1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已恢复至11%左右,但仍存在亏损[14][15]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11亿、27亿及4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0万、2.7亿及5亿左右[4][22] * 增速器业务毛利率将从初期低水平逐步提升至20%以上[21] * 原有偏航变桨减速器业务预计贡献大几千万至1亿左右的经营业绩[7] 投资价值与催化因素 * 推荐投资原因包括风电板块结构性机会以及公司作为新进入者的产品与产能爬坡周期[2][6] * 投资者应关注与大客户(如金风科技)合作深度、与其他主机厂商合作进展、新产品投放及产能扩展进度[2][8] * 需关注德力佳IPO进展及其二级市场表现,以作为评估参考[2][8][9] * 公司目前市值仅40亿出头,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市值数百亿的企业[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实际控制人李亚波和李想父子合计持有约70%股份,李亚波在精密传动领域有40多年经验[12] * 公司已完成金风5-10兆瓦机型设计,其中5-7兆瓦进入生产阶段,8兆瓦和10兆瓦正在进行测试[21] * 减速器业务因行业竞争影响,2024年销售规模下降至2万台左右,但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稳定增长至4-6万台区间[22]
顺周期招聘专家交流
2025-09-15 09:49
顺周期招聘专家交流 20250912 摘要 2025 年 7 月职位发布量同比增长,预计 8 月继续增长,但大学生就业 形势依然严峻,应届毕业生失业率约为 20%,虽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 仍有提升空间。企业校招需求增加主要得益于政府保就业政策、企业招 聘需求增加以及平台职位发布数增多。 应届生群体活跃度下降并非人数减少,而是求职效率提高所致。互联网 行业招聘在二季度显著增长 3.4%,汽车行业增长 4.3%,而金融业同比 下降超 6%,服务业下降约 3%。 社会招聘改善源于企业发布职位数增加和新注册企业数量显著增长。 2025 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数达 170 多万,去年同期仅 130 多万。企业 发布职位数从 2024 年的 4.7 增至 2025 年的 5.2,表明招聘需求提升。 招聘需求自 2024 年 7 月开始缓慢改善,2025 年 3 月企业平均发布职 位数回升至 5 以上,5-6 月达峰值。小微企业恢复速度快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表明其对市场需求反应更迅速。 预计 9-11 月企业平均发布职位数可能接近 5.5,虽低于疫情前水平,但 已显示复苏迹象。主要招聘平台中,猎聘表现不佳,5 ...
中国:股市上涨之际,8 月通缩持续-China_ Deflation persists in August amid stock market rally
2025-09-15 09:49
Asia Insights Global Markets Research Economics - Asia ex-Japan China: Deflation persists in August amid stock market rally CPI and PPI deflation are likely to persist in September We expect CPI to remain negative at -0.2% y-o-y in September, with some support from food prices ahead of the combined Mid-Autumn Festival (6 October) and National Day golden week holiday (1-8 October). High-frequency data from the MARA show food price inflation picked up sequentially to 2.6% m-o-m in month-to-date September from ...
同惠电子20250912
2025-09-15 09:49
**同惠电子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概况与行业定位** - 同惠电子是一家专注于电子测量仪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总部位于常州 产品涵盖元件参数测试仪器 安规线材测试仪器 微弱信号检测仪等六大类 广泛应用于半导体 新能源 消费电子等领域[3][15] - 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48亿美元增至2025年66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6.54% 高于全球同期增速4.6%[3][16][25] - 高端市场由国际企业(如德科技 罗德与施瓦茨)主导 国内企业通过研发逐步实现国产替代[16][29] **二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16.8%) 净利润同比增长55.4% 创同期新高[2][3][19] - 2024年营收接近2亿元 毛利率57.69% 净利率29.14% 负债率仅11%[3][11][12] - 业务结构分为五大板块: - 元件参数测试仪器(占比45%) 2024年营收8847万元(+14.8%) 毛利率63.75%[3][18] - 安规线材测试仪器(增长22%) 2024年营收4421万元(+15.71%) 毛利率44%[8][18] - 微弱信号检测仪器(战略重点) 上半年营收1996万元(+37.59%) 毛利率提升至57%[2][6][18] - 电力电子产品(占比6%) 上半年营收602万元(+14.65%) 毛利率40%[8][18] - 系统集成测试设备(占比1.28%) 增速快 体现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型[3][8] **三 产品创新与核心技术** - 推出TH521系列半导体参数分析仪(单台定价约百万元) 对标世德科技高端型号 已获20-30家潜在客户反馈[2][4][5] - TH300系列半导体试验平台 电池包电芯内阻测试系统等新品实现高增速[2][5] - 关键器件(MCU FPGA 电源管理芯片)实现国产化 降低进口依赖[3][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64万元(+15.18%) 拥有83项授权专利(56项发明专利)[22] **四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仅21.16%(2024年) 客户集中度低[2][33] - 终端客户包括华为系(海思 数字能源) 比亚迪 新凯莱 立讯精密 TDK等[9][10][32] - 设立德国子公司(投资10万欧元) 拓展欧洲市场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8.29%[4][5][20] - 华南(占比25.13%)和华东(占比28.32%)为主要销售区域 受消费电子复苏驱动[20] **五 产能与未来增长点** - 募投项目结项后形成65000台年产能 预计达产后年收入3.85亿元 年税前利润1.03亿元[3][17][31] - 增长驱动包括半导体检测需求(如TH521系列) 新能源领域测试方案 系统集成设备[5][7][3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 0.81亿元 0.97亿元 对应PE分别为64.3倍 51.6倍 43倍[34] **六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细分市场增速:数字示波器(中国CAGR 8%) 射频类设备(中国CAGR 6.84%) 波形发生器(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达8.6亿元)[26][27][28]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优利德 普源精电 鼎阳科技(市盈率均值30-50倍) 同惠电子当前PE约50多倍[13][14] **七 其他关键信息** - 公司坚持高比例分红 2024年分红占当期利润80%[3][12] - 系统集成测试设备上半年营收128.95万元(+154.88%) 仪表附件营收451万元(+51.7%)[20] - 与江苏理工学院合作研发高电压/大电流测试模块[30]
半导体库存追踪:高库存水平正在下降-Semiconductor Inventory Tracker_ Elevated Levels Coming Down
2025-09-15 09:49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为北美半导体行业 涵盖半导体制造商 分销商和终端客户[1][6] * 报告由摩根士丹利发布 其行业观点为半导体行业具有吸引力 半导体资本设备行业为中性[6] * 具体提及的半导体公司包括英伟达 亚德诺 恩智浦 桑迪斯克 美光[4][11][15][131] * 具体提及的分销商包括艾睿电子 安富利 文晔科技[11][19] 核心观点和论据 **整体库存水平与趋势** * 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天数较历史中位数高出46天 但第二季度环比减少了5天 远低于季节性增加的1天[3][9][26] * 库存绝对金额在第二季度对客户 分销商和生产商均出现环比增长 其中生产商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供应链其他环节[3] * 持续的宏观不确定性继续扰乱正常的库存水平 生产商计划持有更多库存 而客户则进行频繁的短期订购[3][8] **生产商库存动态** * 半导体生产商库存天数较10年中位数高出26天 但第二季度环比变化符合季节性趋势 增加了5天[4][22][24] * 内存库存天数环比下降幅度最大 达22.3% 这主要由销售成本大幅增长27.2%和库存绝对值小幅下降1.2%驱动[4][59] * 模拟 MCU库存天数环比下降1.7% 这是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该子领域的首次下降[4][9] **分销商库存动态** * 分销商库存天数环比下降7天 降幅超过季节性持平的趋势 目前较历史中位数高出13天[11][19][55] * 这是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的环比降幅 艾睿 安富利和文晔科技的库存天数分别下降了8天 7天和7天[11][19] * 半导体公司注意到渠道库存销售有所增加 但在渠道补货方面保持克制[11] **终端客户库存动态** * 终端客户库存天数环比下降3天 低于季节性增加2天的预期 目前较历史中位数高出5天[3][12][16] * 消费电子和通信是仅有的两个库存天数环比增长的终端市场 分别增长12.3%和3.2%[12] * 除存储下降1.9%外 所有终端市场的库存绝对金额均环比增长 计算 移动设备基本持平0.2%[12] *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存储客户的库存天数现已处于10年中位数水平 所有其他客户仍高于中位数[16] **库存策略的结构性转变** * 生产商强调谨慎持有更高水平的库存以预期需求回升 并在渠道补货方面保持纪律[8][13] * 客户对关税的回应似乎是采用即时订购模式 而非持有更多库存 这导致整体库存水平降低[15] * 鉴于库存策略的这种结构性转变 很难确定一个明确的稳定点[13] 其他重要内容 **对股票观点的影响与潜在机会** * 模拟 MCU在第二季度取得进展 但仍有部分库存消化[15] * 随着分销商库存变得精简 未来几个季度进行补货的可能性很大 这对亚德诺和恩智浦等公司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积极因素[11][15] * 人工智能的长期顺风继续利好覆盖范围内的内存公司 如桑迪斯克和美光[15] **各细分领域详细数据** *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库存天数环比减少2天 与历史中位数一致[16][34] * 工业库存天数环比减少2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23天[36] * 通信库存天数环比增加3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24天[38] * 机械库存天数环比大幅减少11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18天[42] * 计算 移动设备库存天数环比减少4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7天[44] * 存储库存天数环比减少10天 与历史中位数一致[47] * 消费电子库存天数环比增加8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19天[51] * 合约制造商库存天数环比减少7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8天[49] * 代工库存天数环比减少1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11天[72] * 半导体设备库存天数环比增加7天 较历史中位数高出51天[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