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铁建多地密集补仓 北京项目直面竞争红海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3:51
中铁建地产高溢价拿地 - 公司以7.7552亿元、溢价率21.94%竞得通州梨园地块,综合楼面价3.58万元/平方米,创通州土拍楼面价、举牌次数及溢价率3项纪录 [2] - 地块面积1.2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容积率1.7,限高45米,被评价为"小而美"且相对方正 [4] - 项目规划6栋4-16层住宅楼,总户数202户,定位"刚需+改善",目标客群为朝阳通勤及通州本地人群 [3][5] 通州区域市场竞争格局 - 相邻项目招商云璟揽阅去化率55%,网签价5.85-6万元/平方米;金隅花溪云锦去化率21%,成交均价54789元/平方米 [6] - 3个项目合计供应近千套住宅,目标客群重叠,且花语璟云拿地成本比竞品每平方米高出7300-1万元 [7][8] - 中建玖合以74.91亿元拿下通州副中心"巨无霸"地块,双轨交优势明显,将与现有项目形成直接竞争 [9] 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销售额951.45亿元同比下降21.6%,但行业排名提升至第13位;总建筑面积8579万平方米,已开发7329万平方米 [11] - 2024年营收466.46亿元同比减少26.3%,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减少7.7%,归母净利润539.59万元同比减少95.42% [11] - 2024年在13个城市获取22个项目,权益土地价款147.32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96%;西南和长三角区域贡献销售额占比68% [12] 核心城市布局动向 - 时隔3年重回北京市场,此前最近拿地为2022年昌平北七家地块 [13] - 2024年5月以24.71亿元、溢价率20.42%竞得上海松江地块;6月在成都连拿两地块,其中武侯区地块溢价率16.9% [13] - 公司战略明确"稳住规模,做优做精",重点围绕高能级、深耕城市拓展项目 [12][13]
派斯林“退房”路漫漫 转让款回收再遇阻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3:49
股权转让款逾期情况 - 长春经开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控集团)无法于2025年6月30日前支付派斯林第三期股权转让款项1.82亿元,承诺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前支付 [1] - 2024年第二期股权转让款1.72亿元也曾逾期,最终于2024年12月31日支付本金及利息合计1.74亿元 [1][5] - 剩余未支付款项合计7.28亿元,占整体10.68亿元转让款的68% [2] 交易背景与协议安排 - 派斯林2023年出售六合房产100%股权和经开物业100%股权,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交易对价10.68亿元 [2] - 付款安排为首期支付15%(1.6亿元),剩余分五期(2024-2028年)每年支付17%(1.82亿元) [2] - 首期10%款项支付后即完成股权交割,未设置额外担保措施,因国控集团为支持公司转型而协商特殊安排 [2][3] 国控集团履约能力与资金筹措 - 国控集团计划通过运营资金、地产项目开发收益、资产变现等方式支付款项,但经营业绩和融资不及预期导致逾期 [4] - 交易所曾质疑付款安排合理性,公司回复称国控集团股东背景和资信情况可靠,但需分期缓解资金压力 [3] - 国控集团2024年四季度大幅减持派斯林股份,持股比例从5.54%降至0.63%,但公司称减持与股权转让款无关 [7][8] 对公司业务影响 - 派斯林表示智能制造业务已形成内循环,即使款项无法收回也不会对主业产生重大影响 [6][7] - 原控股股东经开创投2018年已将控制权转让给万丰锦源,国控集团当前仅为财务投资者 [9]
拿下土拍收入、新房涨幅双料第一 杭州楼市年中交卷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3:31
杭州土地市场表现 - 杭州市2025年上半年土拍收官战中6宗地块均溢价20%以上成交,其中滨江集团摘得的蜀山单元地块溢价率高达67.60% [3] - 上半年杭州市土拍共揽金约116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3] - 中小型房企如杰立、西房、兴耀、建杭等积极参与外围地块竞拍,例如建杭拿下东部湾新城地块、兴耀摘得萧山市北地块 [8] 杭州楼市整体情况 - 5月杭州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0.8%,位居全国第一 [6] -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约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成交金额约1207亿元,同比下降17% [10] - 新开盘项目整体去化率约62%,比2024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10] 豪宅市场表现 - 锦上万象府首开价格65600元/平方米(突破板块限价46500元/平方米),首开中签率仅13% [6] - 杭序府开盘均价59098元/平方米,比周边项目高约13%,中签率34.67% [6] - 岸芷丁香三次开盘均涨价销售但"三开三罄",中签率分别为10.29%、12.17%、19.72% [6] - 望云润玺项目三次开盘均热销,第三次开盘180平方米户型总价650万-750万元 [5] 非核心区域市场表现 - 钱塘区下沙板块沐兰台项目价格从33999元/平方米降至30699元/平方米 [7] - 余杭良渚、钱塘下沙等区域部分项目售价出现调整 [7] - 富阳、临平等区域存在去化较难的项目 [11] 房企表现 - 滨江集团、绿城中国、建发房产位居上半年销售额前三,分别为396.6亿元、258.6亿元、176.7亿元 [6] - 中小型房企倾向于开发外围地块,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8][9] 市场分化原因 - 核心区域受益于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及企业总部入驻 [4] - 2024年10月全面放开新房限价政策提升市场预期 [4] - 非核心区域受地理位置、周边配套等因素影响 [8]
公募“中考”:医药、北交所主题基金霸榜前十 银河君荣I份额垫底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3:12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A份额上半年收益分别为86.68%和86.48%,位居冠亚军 [1]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名中,医药主题基金占六席,北交所主题基金占三席 [1]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上半年下跌37.89%,业绩最差 [1][5]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份额/C份额收益涨幅分别为75.18%和74.73%,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67.70%,覆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创新药核心赛道 [2] - 基金经理重点关注颠覆性创新研发和商业化放量的创新药个股 [2]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业绩涨幅超过80%,收益最高 [2]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收益71.92%,位居第五 [2] - 北交所市场30%涨跌幅带来高波动和波段投资机会 [3] 北交所市场分析 - 北交所作为中小盘风格的极致代表,与市场风格相吻合 [4] - 人工智能、机器人、深海经济等主题带动北交所企业股价走强 [4] - 公募重仓北交所股票市值大幅增加,机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4] 银河君荣基金分析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最近两年收益-36.24%,最近三年收益-43.97%,最近五年收益-24.24% [5] - 基金重仓消费板块、资源板块和金融板块,2022年占比分别为34.11%、30.51%和20.13% [7] - 2025年3月遭遇机构巨额赎回,规模从5566万元骤降至299万元,降幅94.6% [8] 财通基金表现 - 财通基金多只产品排名倒数,包括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基金C份额、财通多策略福鑫基金等 [9] - 基金经理金梓才减持海外算力板块,增配国内算力 [9] - 金梓才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为99.68%,行业集中度高 [10] 基金经理金梓才投资策略 - 2021年重点布局基础化工产业,带来超20%正收益 [11] - 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转向农林牧渔和公用事业,导致亏损 [11] - 2023年二季度起切换至科技板块,2024年实现约40%收益 [11]
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 18家中介机构被罚没2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2:59
监管处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共有25家次(18家)证券中介机构、66名中介人员被证监部门行政处罚,罚没总金额2.08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27%、175%、106% [1][2] - 被罚中介机构中会计师事务所有21家次占比84%,罚没金额合计17264万元,其中大信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5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罚没金额最高达4964.43万元 [1][6] - 2024年证监会查办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95件连续3年增加,全年罚没6.73亿元,对4家会计师事务所和1家证券公司暂停业务6个月 [3][4] 行业问题分析 - 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占比较高源于法定职责、业务性质及风险敞口等多重因素叠加,包括审计业务全流程覆盖、程序复杂性与滞后性、独立性缺陷等问题 [6][7] - 中介机构问题主要源于生存压力与行业恶性竞争、专业能力滞后于财务造假复杂度升级、违法成本偏低威慑不足等因素 [4] - 证券中介执业主要风险点包括委托机制与公众期待冲突、将特殊使命当做一般商品交易、审计资源配置能力与实际需求背离等 [5] 质量提升建议 - 保持独立性是行业灵魂,需通过体制建设平衡审计质量与效率,在敏感决策中强调准则遵守和公众利益保护 [8][9] - 建议探索审计委托制度改革,对有造假前科公司由交易所直接委托审计,对有重大审计失败事务所限制审计家数 [9] - 推动智能审计工具落地如动态风险评估模型、AI异常测试和区块链函证技术,实施精准追责+技术赋能+生态共建组合策略 [10]
300亿科创债ETF发行倒计时填补主题债基空白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2:56
首批科创债ETF获批发行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基金正式获批,募集规模合计达300亿元,每只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均为30亿元 [1] - 产品锚定中证、上证、深证三大AAA科创债指数,底层标的集中在交易所高等级国企债 [1] - 6只产品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锚定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1] 政策推动与市场意义 - 从上报到获批不足10个工作日,政策层强力推动 [2]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证监会主席明确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2] - 上交所强调产品兼具战略与市场双重价值,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资金引导 [2] - 天风证券指出科创债ETF丰富了信用债ETF品类 [2] 市场规模与投资机会 - 科创债年内发行额已近一万亿元,市场规模突破2.22万亿元 [3] - 华创证券预计下半年科创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推动指数成份券扩容 [3] - 科创债ETF拓展个人投资者参与渠道,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 [3] - 富国基金表示产品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低门槛参与国家科技战略的机遇 [3] 产品特点与优势 - 天风证券指出科创债ETF市场容量更大,主题指向性更强 [4] - 博时基金认为产品填补科技金融主题在债基领域的空白 [4] - 华福证券分析科创债ETF在流动性、交易便利性、费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6] 市场反应与配置偏好 - 机构投资者提前埋伏科创公司债等待ETF建仓 [5] - 兴业证券指出银行间与交易所科创债信用利差处于压缩行情中 [5] - 机构倾向通过高等级长久期券种实现资产多元化,个人投资者关注流动性强、收益稳健的品种 [6] - 兴业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存续规模15亿元以上且剩余期限3-5年的非做市非永续科创债 [6] 收益表现与风险特征 - 沪AAA科创债指数近一年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6%,中证3.94%,深3.73% [7] - 自2022年基日以来,沪AAA科创债指数累计回报率达14.20% [7] - 三类指数近三年年化波动率控制在0.90%-1.08%,展示良好稳定性 [7] - 华福证券认为底层资产信用风险可控,适合作为稳健型组合的底仓配置 [7] 市场前景与流动性 - 科创公司债成交活跃度和流动性显著提升 [8] - 上交所表示科创债供给将持续增加,指数空间有望继续扩容 [8] - 博时基金张磊认为利率中长期趋势或仍处于下行通道,中高等级信用债迎来配置良机 [8] - 债券指数基金具有管理费率低、工具属性强等优势,科创债ETF配置吸引力将持续上升 [8] 投资价值与定位 - 科创债有望成为"政策红利+资产荒"双驱动下的优质资产 [9] - 普通投资者通过配置科创债ETF可分享创新红利,规避初创企业高波动风险 [9]
争抢香港虚拟资产牌照 内资券商谋求新业绩增长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2:53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动态 - 香港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7月2日获批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机构已达42家 其中内资券商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全覆盖虚拟资产交易、咨询及产品分销的持牌机构 [1] - 虚拟资产相关活动涉及5类牌照 包括交易平台运营、投资组合管理、综合账户交易服务、咨询服务及介绍代理 目前42家持牌机构中已有多家内资背景券商通过存量牌照升级方式布局 [2][4] - 国泰君安国际自2024年启动布局 逐步集齐全牌照 包括现货ETF经纪业务、场外衍生品发行分销、代币化证券咨询及数码债券发行等 形成完整服务生态链 [3]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当天股价单日暴涨198% 带动香港内资券商指数涨11.75% A股券商板块整体上涨5.52% [1] - 香港2025年发布虚拟资产市场"A-S-P-I-Re"路线图及《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 明确打造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目标 [6] - 全球虚拟资产市场价值已超3万亿美元 年交易规模超70万亿美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积极把握相关发展机遇 [7] 内资券商战略布局 - 国泰君安国际全牌照布局形成示范效应 预计将推动更多内资券商国际子公司申请牌照升级 目前已有数家A股上市券商递交申请 [4][6] - 持牌内资券商包括哈富证券(前东方财富国际)、天风国际证券等 通过香港子公司深度参与国际虚拟资产活动 [7] - 牌照升级可为券商带来高附加值业绩增长点 但短期内可能因软硬件投入产生成本压力 业务规模与收入增长仍需观察 [8]
全球唯一“路易号”巨轮停泊上海 南京西路锚定“全球顶级零售目的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0:40
核心观点 - 路易威登全球唯一"巨轮"装置"路易号"亮相上海南京西路商圈 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并带动周边商业客流激增 [1] - 兴业太古汇与LV深度共创该项目 标志着南京西路商圈向"全球顶级零售目的地"迈进的关键一步 [1] - 太古地产将持续升级南京西路商圈零售生态 通过连通地下三条地铁线等基建提升区域能级 [2] 零售目的地打造 - "路易号"船型建筑融合品牌历史与上海港口文化 集展览/餐厅/商店多功能于一体 截至6月29日7月展览预约已全部满额 [1] - 装置带动周边商业如星巴克出现排队现象 门店证实客流显著增长与"路易号"直接相关 [1] - 太古地产将此视为零售体验升级里程碑 强调与静安区政府/品牌方协同推进商圈价值提升 [1][2] 商圈升级规划 - 张园项目目前仅开放三分之一面积 剩余部分将于2024年年中分阶段开放 预计年底实现与三条地铁线地下连通 [2] - 太古地产计划将国际零售理念与本地文化基因深度融合 持续创新消费场景和顾客体验 [2] - 公司预测南京西路将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入驻 巩固其全球消费热点地位 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
城市更新项目成新增供应主力 北京零售物业逻辑重塑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0:13
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政策导向 - 中央层面将消费视作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二字出现32次 [1] - 城市更新成为区域商业复兴、激活存量价值的核心路径,在新增供应稀缺背景下存量项目精准定位与主动调改至关重要 [1] - 北京市政府推出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科技潮品、时尚名品、健康新品、创意精品四大领域 [6] 零售物业市场动态 - 二季度城市更新项目成为零售物业新增供应绝对主角,典型案例包括北京中海大吉巷(四合院式古典商业设计)和昌平超极合生汇西区(与东区形成43万平方米完整布局) [2] - 二季度餐饮业态占新开店48%,地方特色菜系品牌扩张强劲,而茶饮果汁类拓店步伐明显放缓 [2] - 珠宝首饰业态表现亮眼,泡泡玛特旗下POPOP珠宝产品线和周六福·吉文创形象店在国贸商城开出首店 [2] 租金与空置率表现 - 二季度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同比下跌0.7%至每天每平方米30.8元,次级商圈租金下调更明显 [3] - 上半年北京全市净吸纳量16.2万平方米,但空置率仍微升0.2个百分点至7.5% [3] - 业主策略转向更具弹性的租金策略以优先保障出租率 [3] 商业逻辑创新趋势 - 商业从功能消费转向场景消费,呈现三大特征:文化基因当代活化(如白塔寺街区)、内容为王的次元革命(如王府井喜悦商场)、共生运维的生命体转变(如隆福寺二期) [5] - 沉浸式场景与情感连接成为破局利器,朝外大街等项目通过策展型商业、剧情动线设计提升参与度 [6] - 社区商业突破"低端"刻板印象,如中海大吉巷植入设计师集合店、文化茶馆等高端业态 [6] 未来市场展望 - 下半年北京次级商圈将有超过39万平方米零售物业开业,包括中关村大融城及隆福寺二期等项目 [6] - 老牌项目因经营理念落后或品牌定位老旧可能面临闭店调改 [6] - 场景营造、品牌组合、活动创新将成为项目竞争制胜关键 [7]
又有利好!第二批11只新模式浮动费率产品集中申报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21:46
基金产品申报 - 第二批11只创新浮动费率产品于7月4日上报,包括2只股票型基金和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1] - 申报机构包括易方达、东方红资产管理、华泰柏瑞、中欧、平安、建信、国泰、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汇添富基金等多家管理人 [1] 费率机制设计 - 设置三档费率水平: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 [1] - 持有一年后赎回的费率安排:符合基准适用1.2%,显著跑输基准适用0.6%,显著超越基准适用1.5% [1] - 一年内赎回统一按基准档1.2%收取管理费 [1] 政策背景与产品导向 - 证监会5月7日《行动方案》要求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推动主动权益类基金采用新模式 [1] - 国泰基金指出新模式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通过费率差异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 [2] - 产品设计细化《行动方案》要求,突出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获得感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