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进入“在中国 为全球”阶段 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解码汽车产业全球合作新路径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9:0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强劲创新实力,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跃升 [1] - 跨国车企在华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在中国为全球",涉及产业链共建、决策本土化及全球辐射 [1] -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加速,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国际贸易复杂性增加了供应链格局的不确定性 [1] 全球合作与产业转型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合作,可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摆脱零和博弈、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转折点 [1] - 跨国车企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支点,积极寻求在华新路径与合作机遇 [1] - 强化中国与全球汽车产业链接,探索"双向奔赴、深度融合"模式对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1] 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 - 论坛主题为"汽车产业全球合作新路径",涵盖主论坛、专题论坛及闭门圆桌会 [2] - 主论坛上午场探讨中国车企国际化机遇,包括东南亚、欧洲等区域市场的本土化实践及合规挑战 [2] - 下午场聚焦跨国车企在华新路径,分为"本土化"和"为全球"两大主题,涉及研发体系、合作模式重塑及全球出口中心建设 [3] 专题论坛与圆桌会议 - 专题论坛聚焦金融支持出海,讨论出口信贷、绿色金融产品及海外消费金融服务创新 [4] - 闭门圆桌会以"双向奔赴"为主题,探讨全球产业转型挑战、创新实践及稳固合作关系的构建策略 [4] - 论坛将发布"全球汽车伙伴行动倡议"并启动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协同与绿色转型 [3]
黄金震荡 铂金狂涨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9:01
铂金市场现状 - 现货铂金价格在2025年6月13日一度站上1300美元/盎司,创下近十年新高 [1] - 2025年全球铂金市场预计连续第三年出现供应短缺,全年供应赤字达30吨 [1] - 中国铂金投资市场需求强劲,铂金首饰市场强势复苏,成为价格上行的重要推力 [1] 价格驱动因素 - 首饰与投资等场外需求显著上升,铂金价格低于黄金,性价比优势明显,带动需求持续攀升 [2]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铂金条和铂金币需求同比翻倍增长,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铂金零售投资市场 [2] -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及欧洲制造业PMI回升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对工业金属构成支撑 [2] - 黄金连续上涨后,金铂比、金银比拉大,铂金作为替代性品种迎来价值回补窗口 [2] 资金流向与市场热度 - 自5月中旬以来,全球铂金ETF持仓量增长超过3%,资金大量流入铂金相关资产 [3] - 美国铂金ETF PPLT规模从约10亿美元增长至14亿美元,反映资金有组织地配置铂金资产 [3] - 亚洲市场活跃,日本有投资铂金条传统,中国深圳水贝新增10家铂金首饰展厅 [3] 工业需求与供应端压力 - 汽车行业铂金总需求同比降幅收窄至2%,总量达95吨,较五年均值高出11% [4] - 氢能相关领域对铂金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有望达3吨,2030年占比或超10% [4] - 南非2024年铂金产量同比下降4%,未来五年预计减少15%,全球矿产铂金供应2025年预计仅为171吨,同比减少4% [4]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铂金市场流动性远小于黄金,资金进出可能引发剧烈波动,当前价格若能稳住1200美元/盎司高位,技术上有望挑战更高目标 [5] - 铂金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但短期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产品 [5] - 铂金虽具备"价值洼地"特征,但需关注供需基本面、资金面与宏观环境的联动,重视投资节奏与仓位控制 [5]
饱受争议的抗AD药物停产 附条件批准并非“护身符”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9
甘露特钠胶囊停产事件 - 网络流传国产抗AD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停产 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关闭信息 [1] - 绿谷制药表示临时性调整仅限于甘露特钠产品线相关岗位 停工员工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 [1] - 国家药监局数据库已无法查询到甘露特钠胶囊信息 企业名称和国药准字号查询均无结果 [2] 附条件批准制度 - 甘露特钠胶囊于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属于"先批准后验证"加快临床急需药品上市 [1] - 附条件批准药品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临床试验 补充申请常规批准 逾期未完成或无法证明获益大于风险将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1] - 国家药监局要求绿谷制药继续药理机制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完善寡糖分析方法 [2] 同类药品案例 - 2023年1月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获附条件批准 2024年4月因Ⅲ期临床试验未达主要终点主动退市 [2] - 琥珀酸莫博赛替尼曾基于1/2期试验获美国FDA加速批准 成为全球首款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靶向药 [3] - 甘露特钠胶囊自上市以来有效性多次受到质疑 [3]
关联交易收购亏损标的 迈普医学豪赌神经介入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2
公司收购交易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向实际控制人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 - 易介医疗2023年营收1194.19万元,净亏损2951.42万元;2024年营收2441.36万元,净亏损2615.8万元[3] - 交易对手方中泽新医疗、易创享为袁玉宇控制企业,福恒投资由迈普医学董事袁美福控制,构成关联交易[4] 标的公司情况 - 易介医疗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神经血管导丝等[3] - 易介医疗拥有11项上市产品(8个Ⅲ类器械+3个Ⅱ类器械)和2项FDA注册证,但2024年一批血栓抽吸导管被检出紫外吸光度不符合标准[8] - 收购前易介医疗股东结构发生调整,泽新医疗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8.64%),两位自然人股东突击增资303.93万元[8] 市场与行业背景 - 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4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6.5%[9]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净利润7885.42万元(同比增长92.9%);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416万元(同比增长61.68%)[10] - 迈普医学人工硬脑膜补片收入占比55.88%,产品结构高度集中于神经外科领域[10] 交易动机与风险 - 收购旨在拓展神经内外科室产品品类,整合渠道资源,并向介入领域延伸技术平台[3] - 董事会审议通过交易预案时未完成审计及评估工作,易介医疗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4] - 市场担忧关联交易公平性,迈普医学复牌当日股价一度下跌近12%,收盘跌9.29%[6] 技术协同与竞争 - 收购后拟布局可降解密网支架、弹簧圈等基于创新型材料的治疗耗材,抢占高端市场[7] - 神经介入领域已有微创医疗、赛诺医疗等先发优势企业,技术协同愿景面临挑战[10]
重要人物杜嘉祺回归友邦保险 背后有何深意?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1
高管变动 - 友邦保险宣布独立非执行主席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谢仕荣将于2025年9月30日退任 谢仕荣已为公司效力超60年 其中担任董事会主席14年 [2] - 杜嘉祺将回归友邦保险 担任独立非执行主席及独立非执行董事 自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 其现任汇丰集团主席 拟于2025年年底前退任该职位 [2] - 杜嘉祺曾于2010-2017年担任友邦保险CEO兼总裁 期间带领公司完成香港上市并实现快速增长 [2] 杜嘉祺的背景与影响 - 杜嘉祺在金融行业拥有逾40年经验 曾担任英国保诚集团CEO 2010年7月出任友邦保险CEO [3] - 2010年10月 杜嘉祺带领友邦保险在香港上市 筹资178亿美元 创下全球保险业最大规模IPO等三项纪录 [4] - 杜嘉祺推行"最优秀代理"策略 该策略被后续三任CEO延续执行 [4] - 杜嘉祺将担任董事会主席 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对CEO选定 高管薪酬等有决定性作用 [4] 中国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6963亿元 同比增长11.15% 其中人身险42633亿元 增长13.27% [7] - 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执行扩张战略 子公司友邦人寿经营范围已扩展到14个省级区域 覆盖70%寿险市场 [7] - 2024年第四季度 友邦人寿获批在安徽 山东 重庆 浙江筹建分公司 将带来约1亿名潜在客户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18%至47.12亿美元 年化新保费增加14%至86.06亿美元 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增加1.9个百分点至54.5% [7] - 公司股价从2022年3月11日的77.25港元/股降至2025年6月10日的69.7港元/股 尽管实施了100亿美元回购计划 [8] 产品结构变化 - 中国内地长期储蓄产品需求上升 分红产品在2025年前两个月占长期储蓄主张新业务量的大部分 [9] - 长期储蓄保险占比提高对新业务价值利润率造成影响 这将是杜嘉祺带领董事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9]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银行探索“体育+金融”新路径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1
金融机构布局体育产业 - 江苏银行冠名"苏超"赛事,通过App专区提供门票免费申领、赛事转播、球员积分榜等定制化服务,并设立金融反诈、反洗钱活动区 [1][2] - 江苏银行在南京半程马拉松期间发放开卡微信立减金,南通马拉松期间发放50万元消费券 [2] - 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升级、产品创新、模式革新等维度切入体育产业赛道 [1] 政策与市场潜力 - 2025年4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多层次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3] - 2014至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0 64%升至1 09%,预计2025年总规模达5万亿元,较2023年接近翻番 [3] - 体育消费市场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银行通过布局可拓展客户资源并优化业务结构 [3] 体育产业痛点 - 体育俱乐部营利模式单一,依赖门票、赞助与补贴,品牌开发薄弱,亏损普遍 [4] - 马拉松赛事产业化不完善,热度持续时间短,配套文化活动不足 [4] - 体育产业链上游研发创新能力弱,中游协同性不足,下游销售渠道落后,部分高端市场被海外品牌垄断 [5] 银行破局措施 - 广发银行总行强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消费等五大领域的金融支持,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 [6] - 哈尔滨银行推出马拉松主题银行卡、纪念章等定制化产品,开发小程序提供报名优惠、支付立减等服务 [7] - 银行建议联合市场主体培育居民体育消费习惯,创新消费类金融产品,并加强对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的服务覆盖 [6][7] 行业协同与创新 - 哈尔滨银行与政府、马拉松组委会联动,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马拉松相关产业 [6] - 广发银行探索股权融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多元化融资支持,提供"银行+保险+投资"全金融服务 [7]
中国海油增储上产 渤海油田冲击4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1
渤海油田发展现状 - 渤海油田力争实现年产4000万吨油气当量的目标 [2] - 渤海油田已建成约60个在生产油气田和200余座生产设施 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 [2] - 自2019年以来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 占全国原油产量近六分之一 [2] - 2024年一季度油气产量历史性单季度突破1000万吨 [2] - 垦利10-2油田3座生产平台正在进行海上调试 计划年内投产 [2] 渤海油田重点项目进展 - 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是全球最大变质岩潜山油田 [2] - 旅大5-2北油田Ⅱ期开发项目是中国海上首个特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 [2] - 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等多个重点产能建设项目陆续投产 [2]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现状 - 全球70%油气资源蕴藏于海洋 44%分布在300米以上深水及超深水区域 [3] - 2025年4月数据显示 全球油气2P可采储量达9051亿桶油当量 石油占比517% 天然气占比483% [3] - 近10年深水石油和天然气年均新增探明储量全球占比分别达45%和38% [3] - 深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全球占比分别达8%和20% [3] 中国海油深水勘探成果 - 公司突破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关键技术体系 [3] - 近10年取得"深海一号"大气田等规模深水油气发现 [3] - "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 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 [3]
张冠梓:研究阐释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37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24年6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标志着其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重大进展 [3] - 研究院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聚焦出成果、出人才、出机制、出影响力,成立一年内已开展多项创新性工作 [3] - 研究院的成立是响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需求,具有重要政治和学术意义 [4]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优势 -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 [6] - 独特优势体现为:卓越的党的领导能力、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越的政治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至上的发展逻辑、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6] - 与其他国家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避免了"两极分化",强调共同富裕,并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发展 [6] 研究院的重点研究项目与成果 - 已组织撰写两份核心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和《世界现代化发展报告》,计划适时发布 [8] - 承担多项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等,预计2025年6月发布成果 [8]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计划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减贫经验》等系列著作 [9] 跨学科研究与团队协作机制 - 研究院设置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部门 [10] - 采用"开门办院"原则,科研人员作为组织者灵活邀请院内外专家组建团队,例如每2-3周集中讨论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脉络研究进展 [10]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重点推进科研创新试验点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开放用人方式、优化岗位管理、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11] - 研究方向调整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综合性战略性研究、协调国内外科研力量集体攻关 [12] - 长远目标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近期在学科建设、学术期刊、科教融合等领域积极行动 [12] 国际交流与知识共享 - 已与40余国300余名高级官员和学者开展交流,出版多语种著作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观》(英文、西班牙文版) [14] - 主办或承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与发展智慧"研讨会等国际会议,通过学术话语传播中国经验 [14] - 计划在海外设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推动人员互访、合作研究和成果出版,扩大国际影响力 [15]
*ST宝实重组方案生变 置入新能源资产能否“保壳”?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34
资产重组方案调整 - 公司调整重组方案,将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支付方式由发行股份购买变更为现金支付,差价达3.41亿元(置入资产8.09亿元,置出资产4.68亿元)[2][3][4] - 调整原因在于电投新能源部分项目补贴回收及实施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太阳山风电场三、四期项目补贴资金回收不确定,盐池惠安堡750MW风光同场项目和高沙窝28万千瓦风电项目用地范围未确定、偿债压力大[3][4] - 电投新能源已将上述三个项目无偿划转至宁夏电投,以加快推进重组进程[4] 置入资产情况 - 电投新能源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目前光伏及风力发电合计并网规模约680MW,储能电站合计并网规模约300MW/600MWh[5] - 已并网光伏电站规模430MW,风电场规模248.5MW,另有约2.3GW新能源增量指标在建[5] - 电投新能源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85.51万元、7879.31万元和7850.91万元[5] - 2024年电投新能源光伏项目发电收入1.19亿元,风电项目发电收入1.88亿元,储能项目总收入8269.88万元[5] 置入资产财务状况 - 电投新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呈下行趋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分别为51.63%、39.03%和41.61%,2024年较2023年下滑明显[6] - 资产负债率较高,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分别为78.42%、77.67%和83.07%[6] - 财务费用压力较大,2023年、2024年分别为7191.52万元、8628.41万元,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6] 公司现状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下滑20.46%,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同比下滑3.02%[9] - 轴承业务营收1.84亿元,占总营收77.62%,但毛利率为-4.73%[9] - 自2008年以来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客户结构不合理,小需求量客户较多[9] - 公司希望通过此次资产重组实现主营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4][10] 重组影响 - 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变更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的投资开发和运营,以及船舶电器的生产与销售[4] - 公司预计重组后归母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将有所提升,盈利能力显著优化[10] - 此次重组构成关联交易,因公司与电投新能源实控人均为宁夏国资[4]
卧龙新能腾挪资产谋转型 关联交易被问询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29
交易问询 - 卧龙新能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卧龙矿业业务模式、最新经营数据及合同订单情况,并说明未来毛利率和净利润预测低于目前水平的原因及合理性 [2] - 公司计划以现金方式向关联方浙江卧龙舜禹投资出售卧龙矿业90%股权,交易评估值为22690万元,增值率22.49%,90%股权交易金额为22050万元 [2][3] - 2022~2024年卧龙矿业毛利率分别为2.89%、1.55%、4.66%,净利润分别为1919.48万元、2285.12万元、5518.52万元 [3] - 公司回应称预测期毛利率基于2023年水平,预测毛利率1.96%~2.12%,净利率0.74%~0.79%,与历史数据差异较小 [4] 业务转型 - 卧龙新能前身为卧龙地产,2022年收购卧龙矿业100%股权形成"房地产+矿业"双主业,2024年矿产贸易收入24.77亿元,占总营收68.6%,但同比减少28.62% [2][3] - 公司已收购龙能电力、卧龙储能、卧龙氢能、舜丰电力等新能源企业,完成风能、光伏、储能和氢能四大板块布局,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卧龙新能源集团" [5] - 2024年1~11月卧龙储能亏损366.89万元,卧龙氢能亏损580.71万元,舜丰电力亏损66.03万元,仅龙能电力盈利 [5] - 2025年Q1新能源业务营收1.19亿元,净利润185.27万元,远低于矿产贸易业务850.77万元的净利润 [5][8] 业绩表现 - 2019~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负增长,从5.11亿元下滑至4086.29万元,2024年营收36.11亿元同比下降24.0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15% [7] - 房地产业务持续萎缩,2022~2024年房产销售营收分别为16.27亿元、12.57亿元和10.64亿元 [7] - 参股企业君海网络业绩下滑导致连续3年计提减值超2.5亿元,2023~2024年分别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25亿元与1.75亿元 [7] - 2025年Q1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97.53%,但净利润下降22.22%至0.36亿元,矿产贸易贡献8.35亿元收入 [8] 行业背景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下市场潜力巨大,但光伏、储能等行业当前处于去产能周期,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 [6]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板块估值虽处低位,但产能出清尚未完成,卧龙新能作为跨界企业面临业务整合和协同效应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