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三桶油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棋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09:22
行业转型与布局 - 中国石化与比亚迪合作建成国内首座兆瓦闪充站,后续计划建设4000座同类站点 [2][3] - 中国石油采用华为超充技术在上海投运首座超级充电站,配备600/720千瓦全液冷超充主机和56个充电车位 [4]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2024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万座 [2] - 中海油与蔚来合作共建换电站,计划打造"油+光伏+超充+换电"综合能源零碳示范服务区 [4] 技术合作与网络建设 - 中国石化深圳龙珠源加能站集成油品销售、加氢、充电、光伏发电等9种服务功能 [3] - 中国石油通过收购普天新能源获得2.1万台充电桩,计划完成全国充电桩战略布局 [6][7] - 中国石化已建成8400座充换电站覆盖370个城市,2024年自营充电量突破10亿度 [7] - 广汽能源与中国石油合作规划2025年在农村地区建成超100万个充电终端 [5] 战略规划与目标 - 中国石油2021年将新能源提升至与油气同级业务板块,成立多家新能源子公司 [6] - 中国石化计划2025年前建设5000座充换电站,完成5000座综合加能站改造 [7] - 三桶油探索"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在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5] - 中国石油联合多家企业投资40亿元成立捷能智电公司,切入电池租赁和换电领域 [6] 市场趋势与竞争 -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推动农村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企业加速布局充换电网络 [5] - 加油站面临燃油车销量下滑风险,转型充换电成为巩固市场地位的战略选择 [8] - 行业面临充电效率(快充15分钟vs加油5分钟)和家充低价电价的竞争挑战 [9] - 政策环境推动充换电市场发展,但技术路线选择和土地成本仍是关键变量 [9]
能源“国家队”布局甲醇与氢燃料加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09:22
甲醇燃料行业发展 - 中国石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介绍甲醇加注站最新布局及绿色甲醇燃料发展前景 [1] - 甲醇在能源转型中具备诸多优势,成为汽车领域应用的重要选择 [1] -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甲醇等行业的应用 [1] - 绿色甲醇产业迎来发展机遇,电力、交通、化工及新能源等多领域企业竞相布局 [1] 中国石油甲醇业务进展 - 2024年9月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投产,产出国内首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 [2] - 2024年10月该项目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获得国内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 [2] - 2024年3月中国石油内蒙古阿拉善赛汉桃来甲醇加注站投入运营,首日销售甲醇2.6吨 [2] - 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改造两座加油站为甲醇加注站,每日提枪约260次,2024年共加注甲醇2055吨 [2] - 中国石油"贵州销售"贵阳分公司黄山冲加油站配备M100高比例甲醇燃料设备,日均销量24吨,单日峰值突破30吨 [2] - 中国石油山西晋中开发区北六堡加油站投运两年累计加注M100甲醇燃料270余吨,服务车辆超1.4万车次 [2] 其他能源公司甲醇布局 - 2024年3月中石化湘潭石油分公司与湖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签署甲醇加注站点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3] - 2024年10月中石化沧州分公司1万吨/年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获得备案 [3] - 中石化与吉利、中集安瑞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等领域开展合作 [3] - 2024年6月中海油化学与巴斯夫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开发绿色甲醇与绿氨制备技术 [3] - 中海油推进广西北海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 [3] 氢能产业布局 - 2024年4月中石化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贯通,全长1150公里,设4座加氢站 [4] - 中石化已建成11座供氢中心、129座加氢站,覆盖"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 [4] - 中石化建成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三大氢能交通走廊,并在重庆、天津、长三角布局加氢站网络 [4] - "三桶油"利用加油站网络优势推进加氢站建设,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站 [4]
汽车设计要少一些视觉奇观竞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7:25
汽车设计发展历程 - 汽车设计经历了从马车式外观到流线型设计再到智能化网联化的多次变革与创新 [1] - 每次变革都伴随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血淋淋的教训 [1] - 设计进化路径包括手动挡到自动挡普及等技术迭代 [1] 汽车安全设计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和车内实体按键等设计规范是基于事故教训形成的安全底线 [1] - 工信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填补隐藏式车门把手等规范空白 [1] - 国内汽车设计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1] 产业发展方向 - 车企需将安全基因注入工业设计的底层逻辑 [1] - 汽车工业终极竞争力在于以技术理性筑牢安全屏障的系统能力 [1] - 未来竞争将是安全标准体系的角力场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将安全理念上升为产业文明的共同信仰 [2] - 通过从"产品优势"到"标准输出"的质变实现竞争力跃迁 [2] - 安全标准输出是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进阶的关键 [2]
交能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点名大容量固态电池、兆瓦级超级快充等关键技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7:18
国际标准化组织港口码头标准化技术机构成立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成立港口码头分委会,秘书处落户中国,这是交通运输部首次提出并成功设立的ISO技术委员会,也是全球首个专注于港口码头标准化的技术机构[1] - 港口码头分委会成立大会于2025年5月20日成功举办[1] 交能融合发展进展 - 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9万千瓦,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约5.1万个[3] -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达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船舶超过430艘,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3%[3]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8个方面提出25项重点任务[4] 交能融合下一步重点举措 - 加强规划协同: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开展公路水路充(换)电站设施网络规划[5] - 加强政策协同:实施"启曜"行动、"乘风"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5] - 拓展应用场景:推进公路沿线服务区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一批(近)零碳枢纽、港口[5] - 推广新能源装备: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规模化应用,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推进铁路机车低碳化升级[5] - 加大科技研发: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相关标准制定修订[5]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提升 - 重大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占比超90%,"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比例超18%[6] - 交通运输部出台《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包含等级配置类指标和水平评价类指标[7] - 等级配置类指标评价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水平评价类指标评价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7] - 下一步将加快制定相关标准,聚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节假日服务保障等重点开展评定工作[7]
专论 || 朱明荣:传承饶斌精神,点燃中国汽车新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7:10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1950年中央成立汽车筹备组,计划在长春筹建第一汽车制造厂 [3] - 1952年饶斌担任一汽厂长,带领职工仅用3年时间建成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3][4] - 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 [4] - 60年代饶斌在鄂西北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提出"四新"方针和"创中国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目标 [4] 改革开放与产业转型 - 改革开放后饶斌提出"外引内联"战略,创建北京吉普车厂、上海大众汽车厂等中外合资企业 [5] - 饶斌力主调整汽车产业结构,将291家企业和45万职工组成7个联营公司,解决低产分散问题 [5] - 饶斌规划全国轻型车基地、重型车基地、轿车基地等,为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化发展铺平道路 [5] 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 - 饶斌以"出汽车,出人才"为目标,在一汽建设期间培养技术工人,80%是建厂后培养的 [6] - 创办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二汽工人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前身) [6][7] - 推动德国大众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开办汽车专业,促成各汽车厂兴办6所中专和15家技工学校 [7] 汽车工业精神传承 - 一汽"八字精神"、东风"马灯精神"、奇瑞"小草房精神"等传承第一代汽车人精神 [9] - 比亚迪"认领包制"与二汽"老厂包建新厂"智慧呼应,蔚来在智能化变革中展现建设者韧性 [9] - 上海车展盛况证明已实现"创中国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生产世界一流中国汽车产品"愿景 [9] 建设汽车强国的挑战与路径 - 面临国际局势变化、同质化竞争、供应链关键环节未自主可控、企业盈利承压等挑战 [10] - 需坚持电动化、智能化、AI化、低碳化、全球化发展道路,保持战略定力 [10] -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围绕"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从0到1突破 [11] - 通过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构建灵活高效体系,避免陷入"价格战"和"恶性竞争" [11] 人才战略与文化软实力 - 人才是产业核心,需重视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大国工匠、青年创新团队等 [12] - 发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红利优势,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潜能 [12] - 加强汽车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汽车故事,提升产业软实力为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13]
庆铃五十铃相伴 以可靠品质筑牢医药运输生命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6:35
公司业务与车辆选择 - 大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疫苗运输业务覆盖整个河南地区,对运输车辆要求严苛[1] - 自2016年起陆续购置庆铃五十铃KV600和KV100车型构建高效运输车队[1] - 医药疫苗运输要求储运全过程温度恒定在2℃至8℃之间,对车辆温控精度和行驶稳定性要求极高[3] - 公司历时一个月对市场主流车型进行全方位对比,最终选择庆铃五十铃车辆[3] 车辆性能与运营表现 - 庆铃五十铃车辆发动机等关键部件性能可靠,动力输出稳定,完全契合医药运输需求[3] - 在高强度作业下车辆状况良好,从未出现故障,运输损耗控制在可控范围[3] - 相比其他品牌车辆频繁出现刹车失灵、漏油等问题,庆铃五十铃保持高可靠性与高出勤率[4] - 车辆故障率低,车况良好,赢得客户广泛好评[4] 售后服务与行业影响 - 庆铃五十铃拥有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能迅速响应和解决车辆问题[4] - 高效贴心的售后服务为大润生物运输业务提供坚实后盾[4] - 庆铃五十铃的良好运营表现促使其他医药同行跟进采购,口碑在业内传播[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今明两年采购8至9辆庆铃五十铃KV100车型,投放广州市场拓展业务[5] - 庆铃五十铃产品成为医药冷链运输行业的品质标杆[5] - 公司认为庆铃五十铃的稳定性能和完善服务将助力新市场开拓[5]
2030年前推出26款新车,现代汽车为何押宝这一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5:46
现代汽车印度市场战略 - 公司计划2030年前在印度推出26款新车,包括20款内燃机汽车、6款电动车型及可能的混合动力车型 [2][3] - 2027财年将重点推出8款车型,SUV是主要方向 [3] - 公司不参与印度市场"价格战",而是平衡销量、市场份额和利润,2025年1-3月营业利润率达14 1% [3] 投资与产能规划 - 公司2024年在印度投资700亿卢比,未来5年逐步推出新产品 [3] - 计划2025年末将印度总产能提升至100万辆,并定位为"东南亚出口枢纽" [7] - 2023年通过IPO募资2785亿卢比用于扩建工厂与研发电动汽车 [6] 市场表现与目标 - 2023年印度本土销量61万辆,市场份额14 6%,稳居印度乘用车市场第二位 [6] - 出口量连续15年居印度市场车企首位,出口占比近40% [6] - 公司对短期需求持"谨慎乐观"态度,目标印度生产车型出口增幅达7%-8% [3] 电动化与本地化策略 - 计划2032年前在印度推出多款电动车,2027年前建成600个公共充电站 [7] - 通过混动车型过渡,规避充电桩不足短板,对抗丰田、本田在混动市场的98%份额优势 [7] - 推进电动汽车本地化进程,扩大快速充电网络规模 [3] 印度市场潜力与竞争环境 - 印度2024年销量490万辆,连续三年创新高,预计203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5] - 印度政府目标2026年汽车产值达1450亿美元,出口额550亿美元 [6] - 公司面临铃木-马鲁蒂41 7%市场份额的压制,但印度政府对中国车企的限制间接为其腾出市场空间 [7] 全球战略意义 - 印度市场可助力公司实现"低成本制造+区域市场辐射"双重目标,向东南亚、中东输出高性价比车型 [8] - 利用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2023年产值超300亿美元)降低全球供应链成本20%-30% [6][8] - 印度市场成为公司守护国际市场地位的重要筹码,尤其在与特斯拉竞争新兴市场的背景下 [8]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双线”并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5:18
全固态与准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金石全固态电池,单体容量提升150%,预紧力下降90%,通过多项安全测试,综合性能全方位提升 [3] - 首条全固态实验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线体自主开发100%,良品率90% [3] - 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已规划建设12GWh产线 [3] - 全固态电池生产线改动比例至少60%以上,半固态电池产线改动较小,公司采取固态电池双线并行策略 [4] - 硫化物技术路线已开始装车路测,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 商用车电动化布局 - 发布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单包116kWh,能量密度175Wh/kg,支持四枪并充与1000V高压平台,充电效率提升30% [5] - 产品已实现量产应用,为牵引车、搅拌机等多种车型提供动力支持 [6] - 预测商用车电动化率未来5年每年增长30%,2030年可能达到50% [6] - 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首创"零衰减"技术,前3000次循环容量零衰减,120万+行驶里程零损耗,寿命12年10000次循环 [7] - 公司已打通从上游矿产到动力电池回收的闭环系统,具备较强成本管控能力 [7] 锰铁锂材料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启晨锰铁锂正极材料及配套电芯技术,年产能突破万吨,已搭载多家主流车企车型 [8] - 通过三大创新技术攻克锰铁锂材料导电性、压实密度与循环寿命等核心难题 [8] - 锰铁锂能量密度介于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之间,填补200-240Wh/kg空白,未来成本有望与磷酸铁锂持平或更低 [9] - 磷酸锰铁锂常温循环性能优于磷酸铁锂,商务车领域可实现3000-4000次循环,已有两个定点项目落地 [9] - 磷酸锰铁锂可使电池容量提升约15%,续航提升约11%,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前景广阔 [9]
意法半导体推车规级MCU革新存储技术,破解软件定义汽车开发与升级难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4:50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确保车辆安全性能始终是重中之重。并且,行业还面临着以更低成本集成更多丰富功能的挑战,这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竞争 的关键着力点。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车企在汽车概念开发及后期生产环节,普遍存在周期漫长的问题。通常,仅产品概念生成就需耗费一年时间,研发阶段更是长达三 年,而汽车生产所需时间可能更久。然而,当下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众多新兴车企展现出惊人的平台开发效率。相较传统车企,新车企的平台开发进程大 幅缩短了40%。若基于现有的成熟平台开发车辆,上市时间甚至能缩短60%,部分车型从开发到上市不到18个月。 面对这一快速变化的行业节奏,为确保与汽车行业的上市速度保持同步,半导体行业亟需采取行动,以适应并助力汽车行业的高效发展。在车规级的微 控制器应用方面,意法半导体更加关注于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多合一的电驱系统、ECU、I/O、区控制,因为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聚合,以及包括它的控制 能力,能够为车辆未来的功能的迭代和功能的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 x th x 0 € 33 e and 2-6 Page 201 8 00 - - - - - - - : 日前,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 ...
自动驾驶出海:墙内开花香墙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4:08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出海动态 - 文远知行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5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Robotaxi服务,涉及欧洲、中东等区域[3] - Momenta与优步合作将自动驾驶车辆引入优步平台,首批合作车型将于2026年初在欧洲启动[4] - 小马智行与优步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在中东市场接入Robotaxi服务,并逐步向北美、东南亚扩张[4] - 百度"萝卜快跑"计划扩展至瑞士、土耳其、日本,此前已与迪拜签署协议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5] 区域市场拓展策略 - 东南亚、中东成为首选目的地,因开放度高、场景明确[5] - 中东地区如阿联酋、沙特将自动驾驶视为智慧城市核心,阿布扎比已启动自主快速交通系统[6] - 欧洲市场通过《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推动向智能、清洁、网联汽车转型[6] 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 - L4自动驾驶Robotaxi/Robobus为主要抓手,中国企业提供技术赋能优步[7] - 文远知行技术迭代效率提升3倍,法国项目收费比人工驾驶低20%,日均订单200单[7] - Momenta采用"无图技术"适配全球复杂路况,计划2025年底在慕尼黑、巴黎启动全无人测试[8] - L2与L4技术并行发展,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Robotaxi量产等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9] 市场数据与渗透率 - 2025年中国市场L2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62%[10] - 2025年高速NOA渗透率预计10.8%,城市NOA渗透率9.9%[10] - 地平线与大众合作开发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计划2026年在主要海外市场量产[11]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内整车企业海外布局带动配套供应商体系延伸[9] - 新能源汽车崛起为自动驾驶技术出海打开局面,形成"整车+技术"打包输出[9] - 跨国零部件企业利用中国智驾优势拓展全球业务,如博世获5家中国车企定点合作[11] 技术优势与效率 - Momenta通过复用国内30亿公里驾驶数据,将新城市落地周期压缩至6个月,效率提升3倍[8] - 中国企业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技术成熟度受国际认可[9] - 智能辅助驾驶完成从高精地图到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演进,成本不断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