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能源降本助半年预盈超8亿创新高 “风光水火”并举在运装机754万千瓦
长江商报· 2025-07-18 07:24
从半年度数据看,2023年以来,公司已经实现了归母净利润三连增。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甘肃能源将其归列为两个因素,一个是降本,另外一个是重组标的甘肃电投 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乐公司")并表。 甘肃能源是一家主营"风光水"发电的清洁能源公司,常乐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调峰火电项目公司,重 组常乐公司后,公司成为了"风光水火"并举的综合电力能源公司。 近期,甘肃能源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储备了腾格里沙漠大基地新能源项目。2024年 底,公司"风光水火"在运控股装机容量约754万千瓦。 近年来,甘肃能源坚持稳健分红策略,年度分红率略超30%。 净利两个季度稳增长 甘肃能源经营向好趋势延续。 大型综合电力能源企业甘肃能源(000791)(000791.SZ)经营业绩继续稳增长。 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甘肃能源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元—8.3亿元,较上年同期继 续保持增长,且创了历史同期新高。 2024年度,常乐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17.14亿元,完成率达150.75%。 今年上半年,常乐公司经营状况如何?目前,甘肃能源尚没有披露,外界不得而知。 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下行,包 ...
太极集团2025上半年净利预降71.9% 拟最高1.2亿元回购提振信心
长江商报· 2025-07-17 17:38
公司回购计划 - 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 回购金额区间为8000万元至1.2亿元 回购价格上限为28.03元/股 [1] - 预计回购股份数量区间为285.41万股至428.1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51%至0.77% [1] - 回购资金上限占总资产、流动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85%、1.79%、3.44% [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3年5月31日高点68.14元/股下跌至2024年7月16日的21.76元/股 跌幅约68% [2] - 回购价格上限较现价21.76元/股高出28.8% [2] 公司背景 - 公司始建于1972年 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 成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 [2]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3.86亿元 同比下滑20.72% 归母净利润2665.27万元 同比骤降96.76%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降幅71.9% 扣非净利润1.2亿元 同比降幅74.47%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21.60亿元 [2] 业绩影响因素 - 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止咳类等主要产品销售同比下降 [2] -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约1900万元 比上年同期减少约550万元 [3] 公司应对措施 - 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强度 加大产品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研发力度 [3] - 推进专业学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营销改革转型 强化运营管控 [3]
双林股份2025上半年净利最高预增25% 15亿元定增计划推出42天后终止
长江商报· 2025-07-17 17: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2 51亿元至3 1亿元 同比增长1%至25% [1] - 2025年半年度扣非净利润预计2 28亿元至2 88亿元 同比增长44%至82% [1] - 2024年营业收入49 1亿元 同比增长18 64%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 97亿元 同比增长514 49%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3 26亿元 同比增长317 74%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 86亿元 同比增长20 97%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 59亿元 同比增长105 49% [2]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 32亿元 同比增长82 22% [2] 业绩驱动因素 - 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带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1] - 积极运用数字化管理工具 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 实现降本增效 [1] - 2024年销售费用3279 19万元 同比下降7 39% [2] - 2024年财务费用2004 51万元 同比下降46 36% [2] - 2025年1月收购无锡科之鑫 打通滚柱丝杠产业链上游环节 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2] 行业背景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 4%和35 5% 市场渗透率突破40% [1]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1 4%和40 3% 市场渗透率44 3% [1] 公司业务 - 专注于汽车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 核心产品包括内外饰及机电部件、轮毂轴承、新能源电驱 [1] 资本运作 - 2025年5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15亿元 投入滚柱丝杠及关节模组等项目 [2] - 2025年7月终止本次定增计划 [3]
中国生物制药拟全控创新药“黑马” 十年投288亿研发完善管线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7-17 13:16
药企并购动作 - 中国生物制药拟以不超过9.51亿美元(约68.22亿元人民币)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100%股权 [1][4][5] - 此前公司已持有礼新医药4.91%股权,并在2024年8月以1.42亿元参与其C1轮融资,就LM-108及多个创新双抗或ADC药物达成战略合作 [4] - 剔除礼新医药约4.5亿美元现金及存款后,公司实际支付净额约5亿美元 [4] 礼新医药概况 - 成立于2019年,聚焦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创新药研发,已建立十余个产品的研发管线,全部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及商业化权利 [6] - 截至2025年6月底,8个产品已取得中外IND批件,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开展多项I/II/III期临床试验 [6] - 近三年对外授权总额近40亿美元,包括与阿斯利康6亿美元交易(首付5500万美元)和与默沙东32.88亿美元交易(预付款8.88亿美元) [7][8] 中国生物制药战略布局 - 2018年以128.96亿港元收购北京泰德24%股权实现控股,增强高端靶向制剂市场竞争力 [10] - 2023年以1.61亿美元现金收购F-star并承担最高2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获取双抗平台技术 [11] - 2024年收购浩欧博55%股权,形成"诊断+治疗"闭环 [11] 公司研发与财务表现 - 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约288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超50亿元 [1][12] - 2006年以来累计盈利约474亿元 [2][12]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6.77亿元、42.53亿元、44.03亿元、50.89亿元,逐年增长 [12] 二级市场表现 - 2025年初以来股价从3.20港元/股涨至6.44港元/股,涨幅翻倍 [3][12] - 截至7月16日收盘市值1208亿港元(约1105亿元人民币) [12]
中晟高科拟5.6亿元易主 吴中国资实控四年半后退出营收三连降
长江商报· 2025-07-17 13:0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吴中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天凯汇达筹划转让22.35%股份,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对手方为福州千景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翁声锦与何从女夫妇 [1] - 交易总价款约为5.6亿元,对应公司市值25亿元,股价20.04元/股,较7月15日收盘价19.14元/股略有溢价 [1] - 公司股票自7月1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前身为高科石化,2016年1月6日登陆A股 [2] - 2020年完成易主,吴中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天凯汇达合计拥有16.48%股份表决权 [2] - 2020年通过收购中晟环境更名为中晟高科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天凯汇达持股22.35%,本次转让将完成清仓 [3] 经营业绩与业务调整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分别为7.22亿元(-30.05%)、6.17亿元(-14.5%)、4.93亿元(-20.1%)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3538.57万元、-1.55亿元、-1.7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71.8万元,同比下降72.93% [3] - 2025年1月出售中晟新材100%股权,交易价格4.57亿元,剥离润滑油业务,专注环保业务 [3]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翁声锦为中国软包装集团、中景石化集团创始人 [3] - 旗下公司拥有完整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产业链 [3] - 全球最大BOPP薄膜生产商,被称为"世界膜王" [3] - 市场关注未来是否有资产注入安排 [4]
ST明诚2025上半年扭亏 转型“文化+运营”双轮驱动
长江商报· 2025-07-17 08:16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2亿元—3亿元 同比增长398 61%—647 92% [1][2] - 预计归母净利润90万元—135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2164 2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 36亿元 同比上升1148 76% 归母净利润517 94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74万元大幅反转 [2] 业务发展 - 影视传媒板块上线影视剧5部 新增签约项目2个 演艺传媒业务新增合作剧目9部 [2] - 智慧空间板块中标项目41个 其中空间装饰13个 空间服务28个 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62 56% [2] - 公司战略转型为"文化+运营"双轮驱动 拟更名为"武汉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资产优化 - 公司拟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武汉当代时光传媒45%股权 该子公司2024年净亏损1977万元 净资产-3 74万元 [4] - 交易完成后时光传媒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整体股权增值率16297 86% 主要因旗下4家全资子公司资产重估增值203 18% [4] - 湖北省国资委通过湖北联投完成对公司破产重整 系统性解决债务问题 [4] 未来发展 - 公司处于业务拓展阶段 市场开拓和资源投入加大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3] - 未来将通过优化成本控制 强化项目管理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3] - 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 "文化+运营"模式逐步成型 国资背景带来资源协同效应 [5]
华新水泥半年预盈11亿增五成 “反内卷”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7-17 08:15
行业"反内卷"成效 - 水泥行业2024上半年出现新世纪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共计亏损12亿元 [2]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意见推动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 [2] - 东兴证券指出"反内卷"政策带来供给端优化,巩固龙头公司发展确定性 [2] - 光大证券认为"反内卷"执行有望改善行业竞争格局,修复头部企业盈利空间 [2] 华新水泥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至11.32亿元,同比增长50%至55% [1][3] - 预计扣非净利10.61亿元至10.95亿元,同比增加56%至61% [1][3] - 利润总额13.43亿元,每股收益0.35元 [3] - 业绩增长主因水泥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上涨及海外业务收入增长 [1][3] - 通过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提升,主导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 [3]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覆盖18个国家,在13国建成40余家建材工厂 [4] - 非洲业务覆盖6国近20家工厂 [4] - 2024年海外营收79.84亿元,同比增长47% [4] - 海外水泥销量1620万吨,同比增长37% [4] - 海外产能超2250万吨/年,同比增长8% [4] - 截至2024年底海外水泥产能2500万吨,中期目标5000万吨 [5] - 马拉维水泥综合制造工厂即将完工,投产后年产能从30万吨提升至80万吨 [5] 非水泥业务表现 - 2024年骨料销量超1.43亿吨,同比增长9% [6] - 骨料收入约56.42亿元,同比增长5.18% [6] - 商品混凝土销量3181万方,同比增长17% [6] - 环保业务处置总量441万吨,同比增长5万吨 [6] - 2025年计划销售骨料1.7亿吨,混凝土0.3亿方 [6] 公司发展战略 - 实施"海外多业务发展、国内一体化协同、碳减排及增值创新、数字化AI驱动"战略 [2] - 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 [2] - 2025年经营计划预计全年总收入达到371亿元 [6] - 计划销售水泥及熟料约0.57亿吨 [6]
全国碳市场四年累计成交462亿 湖北47家企业纳入市场引领绿色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49
全国碳市场四周年发展概况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73亿吨,累计成交额462.46亿元[1][5] - 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后,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叠加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总规模超80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六成[5] - 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5] 中碳登的核心职能与活动 - 中碳登作为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和"碳交易枢纽",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职能[3][5] - 举办开放日活动展示碳普惠机制,将市民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并兑换激励[2][3] - 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让公众体验碳配额买卖流程,提升市场认知度[3] 湖北碳市场领先地位 - 湖北碳市场主体超2万个,包括343家控排企业和959家投资机构,配额总量1.82亿吨,覆盖16个工业行业[5] - 湖北碳市场交易量和日交易额长期占全国总量50%以上[5] - 2025年新增47家重点排放企业从区域试点纳入全国碳市场,包括武汉钢铁等7家钢铁企业[6] 碳市场基础设施与历史沿革 - 中碳登大厦为全国唯一以"碳"为特色的33层地标建筑[2] -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3亿元,管理环境资源交易和矿业权交易平台[4]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中碳登落户武汉武昌区[5]
吉利汽车拟最高172亿私有化极氪 销量增47%全年目标增至300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9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宣布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私有化交易金额最高达23.99亿美元(约171.99亿元人民币)或置换10.98亿股吉利汽车股份 [2][4]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申请从纽交所退市 [4] - 合并旨在强化公司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等多动力形式全覆盖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此次合并是《台州宣言》下"一个吉利"战略的关键步骤,2024年已推动极氪与领克整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股领克51% [5][6] - 极氪与领克将在技术、供应链、制造等领域协同,目标2026年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6] - 极氪科技集团2024年总营收1138.9亿元(同比+39%),销量超50万台(极氪22.21万辆/+87%,领克28.54万辆/+30%) [8] 销量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140.92万辆(同比+47%),其中极氪9.07万辆(+3%),领克15.41万辆(+22%) [14][16] - 公司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11%至300万辆 [3][15] - 极氪品牌2025年销量目标32万辆,领克目标39万辆 [9] 极氪品牌发展里程碑 - 极氪44个月内实现50万辆量产车下线,刷新豪华纯电品牌最快纪录 [11][12] - 极氪001累计交付近30万台,蝉联25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 [13] - 品牌平均单车价格近30万元,最高售价达90万元,2024年底累计研发投入超235亿元 [18] 产品与市场布局 - 极氪当前产品矩阵包括001、007、009等7款车型,2025年三季度将上市全尺寸SUV旗舰极氪9X [10][17] -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战,坚持豪华定位与核心技术全栈自研策略 [18]
金力永磁多元布局扣非预增超576% 五年投逾12亿研发总资产达137.8亿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亿元—3.35亿元,同比增长151%—180%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利润2.3亿元—2.65亿元,同比增长576%—679%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14.19%,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57.85% [2] - 2024年营收67.63亿元,同比增长1.13%,但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减少48.37% [2] 业务领域与市场表现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变频空调、工业机器人、3C电子等领域 [2] - 节能变频空调领域2024年销售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61.81% [4] -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2024年营收1.96亿元,销量同比增长5.17% [4] - 3C领域2024年收入2.13亿元,销售量同比增长翻倍 [4]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0年—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12.75亿元 [1][5] - 2020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3亿元、1.6亿元、3.37亿元、3.54亿元、3.21亿元 [5] - 作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参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研发 [4] - 与华为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研发合作,提供定制化磁材解决方案 [4] 产能扩张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底具备3.8万吨/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能力 [5] - 2025年1月启动"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智造项目",目标2027年达6万吨产能 [5] - 2025年第一季度新建产能利用率超90%,磁材毛坯产量约8770吨,成品产量约6600吨,销量约6024吨,均同比增长超40% [5] - 2020年—2024年总资产从35.2亿元增至123亿元,增幅249.43% [5] - 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8.79%,创历史新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