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牧原股份再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1亿 7年12亿助力西湖大学科研人才建设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9
捐赠行为与关联 - 牧原股份自愿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其中6000万元用于西湖大学人才建设、学科发展等相关研究,4000万元用于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的建设及发展 [1] - 此次捐赠是牧原股份及其董事长秦英林第5次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累计捐赠总额达12亿元(含股票市值及现金)[1][4] -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担任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兼理事长、西湖大学董事会副主席,本次捐赠构成关联交易 [5] 历史捐赠与科研合作 - 2019年2月和2020年4月,秦英林以个人名义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股票,市值分别为1亿元和8亿元 [2] - 2023年5月、2024年9月及此次,牧原股份公告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三次均为1亿元 [3][4] - 2020年,牧原股份与西湖大学共同打造联合研究院,研究方向涵盖动物营养、智慧农业等,并设立“牧原强学基金”和“牧原学者”奖项 [4] 公司其他慈善活动 - 2011年9月,秦英林以个人名义向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认捐善款6000万元 [6] - 2015年,秦英林出资1500万元设立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2016年牧原集团又认捐10亿元用于内乡教育扶贫 [6] - 2020年初,牧原集团与实际控制人秦英林夫妇共同捐赠人民币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6] - 2021年7月,牧原股份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1亿元用于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7] - 2022年7月,秦英林向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捐赠10亿元,共建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 [7]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 [7] - 前三季度销售商品猪5732.3万头,同比增长27%,销售仔猪1157.1万头,同比增长151%,销售毛利率达18.73% [8] - 公司最新市值达27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构建了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 [7] 公司战略与股东财富 - 牧原股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8%,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 [8] - 在《2025胡润百富榜》中,秦英林、钱瑛夫妇以1870亿元的财富蝉联河南首富,其财富较2024年的1350亿元大幅增长520亿元 [8]
2025胡润慈善榜发布 宁德时代李平夫妇成中国首善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9
慈善榜单概览 - 2025年胡润慈善榜上榜门槛为1亿元,共有14位慈善家上榜,捐赠总额达38.3亿元 [1] - 上榜慈善家平均年龄为59岁,与2024年持平 [2] - 79%的上榜慈善家以个人或家族名义捐赠,较2024年增加7%,以企业名义捐赠的占比为21% [2] 捐赠领域分布 - 教育领域是捐赠人数最多的方向,占比60%,接近2023年水平 [1] - 社会公益为第二大捐赠领域,人数占比20% [1] - 医疗和乡村振兴并列第三大捐赠领域,人数占比均为10% [1] - 在教育领域捐赠中,有7位上榜慈善家为母校捐款 [1] 主要捐赠案例 - 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李平及其夫人廖梅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405万股宁德时代股票,折合人民币11亿元,成为首善 [1][2] - 宝丰能源的党彦宝以6亿元捐赠额位列榜单第二 [2] - 贝壳联合创始人彭永东以个人名义捐赠900万股贝壳股票,折合人民币4.3亿元,排名第三 [2] - 盈趣科技董事长林松华向天津大学捐赠3亿元 [1] - 劲霸的洪肇明家族向晋江市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超2亿元 [1] - 匹克许景南家族以集团名义捐赠1亿元用于泉州慈善事业 [2] 慈善家及企业特征 - 64%的上榜慈善家来自上市公司,较2024年提高14% [2] - 能源行业上榜慈善家数量最多,占比21% [2] - 服装行业紧随其后,占比14% [2] - 从出生地看,闽商占比达46%,连续两年位居首位,较2024年大幅增长22% [2] - 浙商以15%的占比排名第二,较2024年增长5% [2] - 从公司总部所在地看,北京占比36%,与2024年基本持平 [2] - 福建排名第二,占比29%,较2024年增长19% [2] 其他相关捐赠信息 - 胡润研究院列出6笔未计入榜单的大额捐赠,包括一笔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的1.8亿元人民币匿名捐款 [3] - 小米创始人雷军历年捐赠额超过150亿元 [3] -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入列历年捐赠额度5-10亿元慈善家 [3]
周大生天价诉讼落槌7025万资金解冻 加盟店一年净减611家强化自营体系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9
诉讼案件结果与财务影响 - 公司涉及2.1亿元天价诉讼案终审判决结果为赔偿278万元 远低于原告诉求[3][4] - 法院裁定解除公司因诉讼被冻结的银行账户资金7024.9万元[3][5] - 公司前期已对278万元保证金足额计提坏账准备 本次判决结果不会对本期或期后利润产生影响[4][5]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72亿元 同比下降37.35%[3][7]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82亿元 同比增长3.13% 扣非净利润8.53亿元 同比增长1.85%[3][7] - 按产品类别划分 素金类产品收入49.42亿元 同比下降44.44% 占比72.98% 镶嵌类产品收入5.56亿元 同比下降4.89%[8] 2024年全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91亿元 同比下降14.73%[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 同比下降23.25% 扣非净利润9.88亿元 同比下降22.11%[7] 分渠道业务收入 - 加盟业务收入33.45亿元 同比下降56.34% 其中黄金产品批发销售收入23.11亿元 同比下降64.58%[8] - 电商业务收入19.45亿元 同比增长17.68% 其中黄金类产品收入13.61亿元 同比增长33.19%[8] - 自营线下业务收入13.42亿元 同比下降0.86% 其中黄金类产品收入11.99亿元 下降4.95%[8] 门店网络变化 - 一年以来公司终端店数量净减少560家 降幅达10.7%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为4675家[3][10] - 加盟门店数量净减少611家 降幅达12.51% 至4275家 自营门店净增加51家 增幅达14.61% 至400家[3][10] - 公司持续优化渠道质量 淘汰低效门店 强化自营体系 聚焦核心商圈[11]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黄金价格快速上涨并高位运行 抑制消费者购买热情和加盟商补货意愿[7] - 高金价对珠宝首饰零售消费抑制效应明显 行业下游加盟商客户增补库存意愿低迷[7]
铜陵有色32亿购矿加码资源储备 阴极铜产能超170万吨国内领先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2
资源收购与储备 - 公司以约32.04亿元竞得鸡冠山—胡村铜金钼矿勘查探矿权,勘查矿种为铜、金、钼矿,面积为1.32平方千米,出让收益率为铜1.2%、金2.3%、钼2.3% [1][3] - 公司于2023年9月以66.73亿元收购中铁建铜冠70%股权,从而获得位于厄瓜多尔的大型铜矿资源,该矿矿石量12.57亿吨,铜平均品位0.48%,铜金属量603.05万吨 [2][4] - 上述两次收购合计耗资约98.8亿元,显著增厚了公司在国内及海外的有色金属资源储备 [2][4]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455.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和4.05% [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18.93亿元,同比增长14.66%,但归母净利润为17.71亿元,同比下降35.14%,主要受铜价波动、加工费下跌及厄瓜多尔电力短缺等市场因素影响 [2][6] - 收购中铁建铜冠后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年度归母净利润最低也达到26.99亿元,2024年标的公司净利润为14.40亿元,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2][5][6] 生产能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大型全产业链铜生产企业,阴极铜年产能超过170万吨,居国内领先地位 [2][6] - 公司具备年产各类高精度电子铜箔产能8万吨,并自主研发了耐高温无氧铜带、HVLP系列铜箔,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双向垄断 [2][6]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重视技术攻关,以硒、碲等冶炼伴生稀散金属回收、高值化利用为核心,开发出6N级高纯碲、高纯铟等17种新产品 [6]
祖名股份靠处置资产扭亏为盈3216万 蔡祖明家族减持加分红或落袋1.37亿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2
减持计划 - 公司实际控制人蔡祖明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即不超过374.34万股 [1][2] - 持股5%以上股东沈勇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即不超过124.78万股 [1][2] - 以11月6日收盘价20.9元/股计算,蔡祖明和沈勇拟减持部分参考市值分别约为7823.7万元和2607.9万元 [2] - 若沈勇顶额减持完成,其将退出公司5%以上股东之列 [4] 股东背景与套现情况 - 蔡祖明家族(蔡祖明、王茶英、蔡水琦及杭州纤品)合并持有公司55.35%的股份 [3] - 沈勇曾担任公司副董事长,于2025年初辞去所有职务,截至2025年9月末直接持有公司5.11%的股份,质押率为69.9% [3] - 公司上市后共进行五次分红,合计派现1.06亿元 [4] - 包括上市后分红及本次减持在内,蔡祖明家族或将合计套现1.37亿元 [1][5]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市前一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达到峰值,分别为12.25亿元和1.01亿元 [7] - 上市后业绩下滑,2024年首次陷入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2513.61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322.84万元 [9]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21.27%,归母净利润3216.32万元,同比增长366.76% [1][10] - 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增长主要因确认扬州老生产基地资产处置收益3934.68万元,扣非净利润实际亏损1054.26万元 [1][10] - 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公司已连续6个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 [1][11] 业务经营与战略调整 - 公司是国内生鲜豆制品领军企业,产品涵盖400余种 [6] - 2024年业绩亏损主要因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费用增加,以及新生产基地产能爬坡导致成本增加 [9] - 公司于2024年末作价1.12亿元收购南京果果豆制食品51%股权 [9] - 公司曾于2023年合资设立北京祖名香香以开拓京津冀市场,但于2025年6月出售其50.83%股权,收缩北方区域业务布局 [9]
华尔泰投逾11亿建项目延伸产业链 “企二代”吴炜强调创新研发费增13%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2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宣布投资11.53亿元建设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年产12万吨氨基树脂项目,该项目为产业链延伸项目,以现有产品为原料生产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的氨基树脂系列产品 [1][2] - 新项目预计建设期为26个月,目前处于筹划阶段,成功投产后将丰富公司产品种类,使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增强综合竞争力 [3] - 公司近期“年产2万吨苯二胺项目”已具备全流程贯通满负荷投产条件,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微通道连续流硝化反应工艺技术,原料由公司自产,是产业链延伸战略的重要体现 [11] 财务状况与融资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0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7906.77万元,短期借款为8400万元,无长期借款,账面现金较为充足 [3] - 面对超过11亿元的投资项目,公司表示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等方式 [4][5]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5.26%,保持在较低水平 [6] - 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5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期限为12个月 [6] 经营业绩与研发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加26.0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8.31万元,同比下降72.61% [10] - 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新投产的“合成氨制气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因采用加速折旧法,报告期内折旧金额较大 [10]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4310.29万元,同比增长13.32%,而2023年和2024年研发费用曾连续两年下滑 [1][11] 管理层与公司背景 - 2024年6月,公司完成“交接班”,80后董事长吴炜正式掌舵,其拥有研究生学历,为高级会计师,曾于2011年至2017年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最终任东至支行副行长 [1][8][9] - 新任董事长吴炜反复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指出公司每一次重大的效益跃升都离不开创新驱动 [1][11] - 公司已发展成为以基础化工产品为基础,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方向的综合型化工企业,拥有年产硝酸40万吨、硫酸60万吨、双氧水30万吨等大型成套生产装备,商品浓硝酸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2][10]
淮河能源116.9亿关联重组过会 国资持股将超80%提升控制力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2
交易概述 - 淮河能源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获得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2] - 公司拟作价116.94亿元向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收购淮河能源电力集团89.30%股权 [2][4]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规模将扩张,与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将得到缓解 [2][5] 交易方案细节 - 交易对价116.94亿元,其中现金对价17.54亿元,股份对价99.4亿元 [4] - 公司以每股3.03元的价格向淮南矿业发行32.8亿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45.77% [5] - 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 [4][5]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淮南矿业及一致行动人对淮河能源的持股比例由63.27%提升至80.08% [2][5] - 淮南矿业仍为控股股东,安徽省国资委仍为实际控制人 [2][5] - 交易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增强国有资本控制权 [2][5] 标的公司财务与运营 - 电力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归母净利润2.24亿元 [8] - 截至2025年3月末,电力集团资产总额250.87亿元,资产负债率42.66% [8][9] - 2025年第一季度,电力集团火力发电装机容量3160MW,发电量36.3亿千瓦时 [8] 重组后公司财务影响 - 以2025年一季度备考数据测算,交易后公司营业收入将从71.96亿元增至85.91亿元,增幅19.4% [3][9] - 交易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将从2.66亿元增至4.66亿元,增幅75.06% [3][9] - 交易后公司资产总额将从235.14亿元增至477.24亿元,增幅102.96% [3][9] 交易动因与协同效应 - 重组是解决公司与控股股东淮南矿业同业竞争问题的重要举措 [5] - 公司可整合标的公司优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强化主业,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5][10] - 交易有利于打造淮南矿业下属能源板块上市平台,实现经营管理协同效应 [10] 交易附加条款与关注点 - 交易涉及顾北煤矿采矿权资产,设置了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合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2.96亿元 [10] - 2025年一季度,电力集团向关联方淮河控股销售金额为6.81亿元,占其收入的32.73% [10] - 上交所审核中重点关注了同业竞争问题的后续解决措施以及关联交易的必要性与定价公允性 [6][11]
东方甄选孙东旭离职陷人事难题 俞敏洪遭股价业绩双杀面临挑战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47
人事变动 - 东方甄选联合创始人、前CEO孙东旭于11月6日确认离职 [2][7] - 孙东旭离职是继董宇辉之后公司又一备受关注的人事事件 [3] - 公司重要人员相继离职,包括头部主播董宇辉、顿顿以及孙东旭,凸显人事难题 [4][11] 财务业绩 - 2025财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3.92亿元,同比下降32.69% [4][15] - 2025财年净利润为573.5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9.67% [4][15] - 剔除出售与辉同行的财务影响后,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354亿元,同比增长30% [16] - 2025财年GMV从2024财年的143亿元骤降至87亿元,降幅达39.16%,其中与辉同行剥离导致的GMV缺口占比超80% [15] - 2024财年公司营业收入70.72亿元,同比增长56.8%,但营业利润为2.94亿元,同比下降69.29% [14] - 2024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从2023财年的38.2%降至25.9%,降幅达12.3个百分点 [14]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5年8月19日高点55.70港元/股回落,至11月6日收盘价为21.44港元/股,期间跌幅达61.51% [6][18] - 直播电商行业竞争加剧是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17]
亿纬锂能累募205亿实控人套现44亿 前三季增收不增利研发投入减少3亿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47
实控人减持与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亿纬控股及实际控制人刘金成、骆锦红通过询价转让合计减持4077.6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 [1][2] - 本次询价转让价格为72.20元/股,交易总价款约为29.44亿元 [1][3] - 交易完成后,刘金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39.85%下降至37.85% [3] - 结合此前通过二级市场的减持,刘金成夫妇累计套现总额约44亿元 [1][5] 公司融资历史与计划 - 自2009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股权融资达204.96亿元,包括IPO募资3.96亿元及多次再融资 [1][6][9] - 公司正在筹划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匈牙利30GWh大圆柱电池项目和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三期项目 [13]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 [14] - 归母净利润为28.16亿元,同比下降11.70%,出现增收不增利局面 [1][14][16] - 动力电池出货34.59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 [15] - 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0% [16] 研发投入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亿元 [1][17] - 同期,同行公司欣旺达和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18]
龙腾光电优化资源配置拟抛售资产 面板产能过剩近三年累亏6.48亿元
长江商报· 2025-11-06 16:44
公司资产剥离计划 - 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全资子公司龙腾电子100%股权,交易目前处于信息预披露阶段[1] - 标的公司龙腾电子注册资本为6.16亿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资产总额4.76亿元,净资产4.7亿元[1] - 2025年1月至9月龙腾电子营业收入1.52亿元,净利润亏损943.56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54.48万元[1] - 公司称出售资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符合公司整体经营发展需要[1]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自2022年以来持续下滑,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2.07亿元、37.83亿元、34.13亿元和19.03亿元[2] - 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下降26.62%、下降10.08%、下降9.77%和下降27.85%[2] - 公司自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持续亏损,当季归母净利润亏损955.9万元[2]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78亿元、1.9亿元和1.8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6.48亿元[2] 行业竞争环境与公司应对策略 - 公司持续亏损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与价格压力,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产能过剩,中小尺寸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2] - 京东方、TCL华星等巨头的高世代线进一步压缩公司生存空间[2] - 为应对挑战,公司积极把握AI、ESG等新发展机遇,加大力度布局全彩电子纸、三维立体等新型显示形态[3] - 公司加速推进海外生产基地进程,强化全球供应链灵活性与经营韧性,目前项目已进入量产爬坡[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17.86亿元,同比下降27.14%,其中研发费用1.44亿元同比下降17.91%,销售费用4259万元同比下降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