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外汇局9条举措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
长江商报· 2025-10-30 11:36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9项政策措施以促进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并支持外贸稳定发展 [1] - 政策措施主要从推动便利化政策优化扩围、支持贸易新业态健康发展、提升服务贸易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展开 [1] - 政策旨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便利经营主体跨境贸易收支,提升跨境资金结算质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便利化政策优化扩围 - 推动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优化扩围,覆盖更多有实需、经营主体合规状况良好且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地区 [1] - 自2022年启动试点以来,已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区开展试点,试点政策包括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支持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等 [2] - 试点工作成效良好,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有力促进了试点区域涉外经济发展 [2] 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 - 鼓励将更多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发挥优质电商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推荐增信作用 [2] - 推动银行将更多贸易新业态相关中小型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范围,适用更便利的贸易资金结算政策 [2] - 引导银行转变传统审单方式,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的电子交易信息通过系统自动批量审核,为贸易新业态主体便捷办理收付汇 [2] - 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增长6.4% [2] 提升服务贸易资金效率 - 放宽服务贸易代垫业务管理,境内企业与交易对手方间代收代付货物运输、仓储、维修等费用可直接在银行便利办理相关资金收付 [3] - 支持承包工程企业跨国家、跨地区集中调配使用资金,有效盘活海外工程项目的沉淀资金,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3] - 相关政策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中兴通讯营收1005亿归母净利减26亿 营业成本激增
长江商报· 2025-10-30 10:15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005.20亿元,同比增长11.63%,为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3]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3.22亿元,同比减少25.84亿元,下降幅度达32.69% [2][4]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剧降87.84%,扣非净利润为-2.25亿元,出现亏损,为自2018年同期以来首次 [2][4] - 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0.55%,较上年同期下降9.88个百分点 [1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7.92% [2][11] 成本与费用 - 前三季度营业成本为698.11亿元,同比增长30.08%,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 [2] - 在收入增长背景下,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减少1.27亿元和3.48亿元,研发费用为178.14亿元,同比减少8.27亿元 [6] - 财务费用为-3.91亿元,投资净收益为2.2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3.24亿元 [7] 业务转型与市场环境 - 全球5G投资放缓,公司基本盘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372.96亿元下降至350.64亿元 [9] - 公司积极向算力拓展转型,政企业务销售收入达192.54亿元,同比增长109.9%,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 [9] - 政企业务毛利率仅为8.27%,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为毛利率最低的业务 [10] - AI服务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硬件利润空间被压缩,公司为抢占市场导致利润承压 [10]
贝因美净利增48%有望完成考核目标 降本增效销售净利率升至5.62%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3亿元,同比下降2.59%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48.07%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8618.35万元,同比增长76.23% [2][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达6.7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3225.82万元,同比增长59.25%,扣非净利润2296.78万元,同比增长121.16% [6] - 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23年的2.29%、2024年的3.98%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5.62% [11] - 公司在2022年出现巨额亏损,净利润亏损1.7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3亿元 [4] 成本费用与运营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5.95亿元,同比增长1.60% [6] - 2025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达1.38亿元,同比下降4.93% [6]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达1109.96万元,同比下降54.08%,实现降本增效 [6] - 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合计减少当期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约1220万元 [7] - 2025年1-9月累计资产减值及核销减少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约3351万元,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346万元,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绝对值的32.5% [7] 研发投入与战略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735.74万元,同比增长53.22% [13] - 公司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创新,在母婴及全家营养健康市场发展 [13] - 公司创始人提出坚持做专业消费品,目标净利率为5%,将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 [10][11] - 公司主要从事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米粉和其他婴幼儿辅食、营养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员工持股与业绩考核 - 公司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或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 [2][9] - 据此测算,2025年业绩考核目标为净利润达1.49亿元或营业收入达34.66亿元 [10]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约71%,营业收入完成约59% [2][10] - 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3.50元/股,相当于公告日收盘价6.91元/股的约5折 [8][9] - 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规模不超过139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29%,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250人 [7][8]
宇通客车前三季盈利近33亿 海外增势强劲出口涨18.17%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1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2.37亿元,同比增长32.27%,净利润13.57亿元,同比激增78.98% [1][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263.7亿元,同比增长9.52%,净利润32.92亿元,同比增长35.38%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共计生产33874辆,同比增长6.10%,销售33556辆,同比增长7.05% [3] 历史增长动能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18亿元增长至372.2亿元,期间增幅达70.73% [3]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从7.59亿元飙升至41.16亿元,2024年同比增幅高达126.53% [3] 分车型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轻型客车销量达6043台,同比大幅增长64.75% [4]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大中型座位客车销量达12404台,市占率高达53.6% [4] - 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客运车销售3381台,同比提升31.5%,市占率达51.6% [4] 海外业务发展 - 2022年至2024年海外营收由55.95亿元增长至152亿元,增长1.72倍,2024年海外收入营收占比达40.84% [2][5] - 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总销量达10742辆,同比增长18.17%,市场份额达19.32% [2][5] - 海外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六大区域,通过70余家子公司等多种渠道模式运营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3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达45.26亿元,分别为15.68亿元、17.88亿元、11.8亿元 [5][6] - 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5.8%、4.8%、4.47% [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557人,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335件,其中发明专利894件 [6]
嘉必优单季净利增33.70% 毛利提升盈利空间持续拓宽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10.5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54.18% [1][2]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21亿元,归母净利润2139.42万元,同比增长33.70% [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7.6%,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59.01% [2] - 前三季度毛利率攀升至48.69%,较上年同期提升8.91个百分点 [1][2] - 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步增至29.64%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4.33% [2]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增至1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6% [2] 业绩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增加主要由于核心产品ARA和藻油DHA产品销量增加所致 [2] - 生产效率提升,叠加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优化,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 [2] - 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所获得的现金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现金流表现出色 [2] - 2023年至今国内国际奶粉市场利好红利持续,公司业绩保持稳定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国内微生物合成营养素领域龙头 [1] - 主要产品包括ARA、DHA、β-胡萝卜素(BC)和虾青素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大健康食品、动物营养、个人护理及美妆等领域 [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持续聚焦“一主两翼”布局 [3] - 在婴配市场推动大客户DHA替代与HMO合作深化 [3] - 在国际市场加速新品商业化 [3] - 依托合成生物平台孵化更多高价值功能分子 [3] - 积极拓展动物营养领域和美妆个护领域的场景应用 [3]
日联科技推2.69亿收购提升竞争力 聚焦主业扣非增41.5%毛利率44.23%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加坡瑞泰拟以2.69亿元人民币收购SSTI公司66%的股权 [1][2] - 交易完成后SSTI将成为公司控股孙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交易对方承诺目标公司2026至2028年平均税后利润不低于1140万新元(约6270万元人民币) [2] 目标公司情况 - SSTI是位于新加坡的半导体检测诊断与失效分析设备供应商 [2] - 目标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079.1万新元,净利润为464.6万新元 [2] - 2025年1月至6月目标公司营业收入为1004.9万新元,净利润为570.1万新元 [2]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此次收购是公司践行“横向拓展、纵向深耕”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 [1][3] - 收购有助于整合双方技术、产品与市场,与公司现有半导体X射线检测业务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 [3] - 收购有利于拓展公司在工业检测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边界,助力打造工业检测平台型企业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44.01% [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扣非净利润9588.43万元,同比增长41.54% [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4.23%,较2024年的43.68%增加0.55个百分点 [4] 研发与全球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8625.72万元,同比增长43.9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70%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279人,占员工总数的24.43%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4742.05万元,同比增长82.82%,营收占比首次超过10%至10.30% [6]
兆易创新2025前三季盈利10.83亿 存储芯片涨价潮持续业绩增长提速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2亿元,同比增长20.92%,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30.18%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61.13%,增速较前三季度整体水平显著加快 [1][2] - 2024年公司业绩从前期调整中强劲复苏,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1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84.2% [2]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曾连续调整,营业收入分别下降4.47%和29.14%,净利润降幅分别为12.16%和92.15% [2] 股价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4年10月末约90元/股开始持续上涨,于2025年10月28日一度涨至历史新高254.44元/股,截至10月29日收盘报241.15元/股 [2] - 知名投资者葛卫东自2018年开始买入公司股票,除2023年第四季度减持外基本保持仓位,但在股价连创新高后,于2025年第三季度减持约169.53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55% [3]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DRAM行业供给格局持续改善,形成价量齐升的良好态势,消费、工业、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共同推动公司业绩 [1][2] -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在NOR Flash、SLC 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领域均排名全球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4] - 公司预计2025年整体需求呈上涨态势,利基型DRAM供应偏紧缺,预计紧缺持续到年底 [1][5] 产品市场地位 - 在NOR Flash产品方面,公司市场份额约为18.5%,排名全球第二 [5] - 在SLC NAND Flash产品方面,公司2024年市占率排名全球第六 [5] - 在DRAM产品方面,公司2024年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七,未来随着海外大厂逐渐淡出利基DRAM市场,公司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5] - 2024年公司产品出货量创出新高,达到43.62亿颗,同比增长39.72% [4] 产品价格预期与研发投入 - 公司MCU产品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Flash出现产能满产情况,预计后续价格温和上涨,DRAM因供应短缺在第二季度价格上涨,第三季度继续上涨 [5]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39亿元、9.9亿元、11.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8.6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085项授权专利 [5]
永茂泰单季净利暴增63倍 主业稳固机器人业务获突破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同比增长59.65%,净利润3040.56万元,同比增长6319.92% [1][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54.66%,净利润5018万元,同比增长39.58% [3]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及运营管控加强带来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稳步上升 [1][3]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轻量化需求蓬勃兴起,铝合金凭借其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及车身、底盘等核心部件 [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铝合金产品销量达13.4万吨,同比增长50.7% [3] - 新开发的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新能源客户项目快速量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占零部件收入比例提升至近50% [3] 机器人新业务突破 - 公司成功获得西南某头部机器人企业173个核心零部件订单,占该客户全部机器人零部件订单的90%以上 [1][4] - 订单涵盖高精度减速器外壳、高强度结构件、精密齿轮箱组件等人形机器人关键系统 [4] - 公司与国内某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执行器等领域深入合作 [4] 全产业链与研发投入 - 公司已构建从废铝回收到铝合金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铝危废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低碳循环体系 [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9061万元,同比增长30.2% [5] - 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研发费用达2.66亿元 [5]
吉鑫科技销量上升单季净利增10倍 拟2.39亿全控新能轴承补制造短板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61亿元,同比增长11.84%,归母净利润为3250.86万元,同比增长超10倍(1065.54%)[1][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0.76亿元,同比增长19.14%,归母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213.98%[2]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铸造板块销量上升,营业收入增加1.72亿元,同比上涨22.75%,毛利率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至21.71%[2] - 公司业绩曾连续四年下滑,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18.59亿元降至12.1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9亿元降至0.3亿元[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风电行业受政策驱动显著,2021年后进入调整期,陆上风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整机价格较2018年下降超40%[3] - 2025年1月国家发布“136号文”,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公司2025年上半年风电铸件销售重量6.89万吨,同比增长32.00%[3] - 全球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中国风电行业需应对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压力,企业需强化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4] 资产收购与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支付2.39亿元收购江苏新能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剩余57.4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新能轴承100%股权[1][4] - 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从风电铸件单一供应商向综合零部件系统供应商转型,实现对风电产业链的纵向整合[1][4] - 新能轴承是风电偏航、变桨及主轴轴承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为金风科技等头部整机厂商供货,双方业务协同性显著[4] - 2025年上半年新能轴承营业收入为2.54亿元,净利润为735.41万元,已超过其2024年全年664.72万元的净利润[5] - 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补齐机械制造加工短板,利用自身资源解决新能轴承产能瓶颈,共享客户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5]
华钰矿业量价齐升单季净利增1315% 持续全球布局年内股价涨超142%
长江商报· 2025-10-30 08: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4.59亿元,同比增长57.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3.89%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猛增1315.3% [1][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为3.74亿元,同比增长151.12% [2] - 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创下上市后同期新高 [2]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3亿元,同比增加188.59% [3] - 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6.13亿元,同比大增623.02% [3] 季度业绩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5.67%;净利润4566万元,同比增长19.64%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56.8%;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92.12% [3]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96.97%;净利润6.19亿元,同比增长1315.3% [3]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353.01%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归因于自产品销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 [1][3] - 公司本期收购亚太矿业,其中40%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收益 [3] - 黄金价格延续上涨,主要产品整体产销量及金属市场价格上涨形成双重利好 [2] 历史业绩回顾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业绩下降后,于2024年开始盈利能力大幅回暖 [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长85.27%;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242.85% [2] 国际市场拓展 - 国外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277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22亿元,两年增长28.6倍 [4] - 国外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4.92%提升至2024年的50.92% [4] - 公司拥有塔金生产型矿山项目及埃塞俄比亚采矿权项目,完成多个海外项目股权收购 [4] - 海外投资重点为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沿线的贵金属矿山项目 [4][5] 资源储备与战略 -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铅、锌、铜、锑、银、黄金等 [4] - 国内拥有扎西康、拉屋和泥堡3座生产型矿山 [4] - 公司将持续在国内外寻找矿业项目投资机会,海外项目如塔铝金业已进入生产运营阶段 [4][5] 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29日公司股价报收30.45元/股,当日涨幅为8.09% [1][5]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42.05%,总市值达249.68亿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