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中旭霞
icon
搜索文档
福耀玻璃系列四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1 00: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12.16%,环比下降9.40% [3] - 2025Q1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6.25%,环比增长0.52% [3] - 2025Q1归母扣非净利润19.87亿元,同比增长30.90%,环比增长4.83% [3] - 2025Q1毛利率为35.40%,环比提升3.28pct,净利率为20.50%,同比提升4.79pct [5][10] - 核心利润率20.44%,同比提升0.96pct,环比提升0.32pct [5] 成本与费用优化 - 2025Q1重质纯碱价格维持1500-1600元/吨,同比大幅下降(2024Q1为2936-2000元/吨) [5][14] - 2025Q1四费率10.65%,同比下降5.3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14pct [20] - 销售费用率下降受包装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影响 [20] 行业趋势与产品升级 - 汽车玻璃智能化加速,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全景天幕配置率15%,大天窗47%) [31][39]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5pct,包括智能全景天幕、调光玻璃、HUD玻璃等 [6][32] - 单车玻璃面积从4㎡增至5㎡以上,ASP从20年174元/㎡提升至24年229元/㎡(CAGR 7.0%) [31][26] - 调光玻璃技术覆盖PDLC、热致变色、EC电致变色,已搭载岚图FREE、极氪001等车型 [39] - HUD玻璃需求增长,预计2021-2026年CAGR超24% [40] 全球产能与市占率 - 2024年全球市占率36.29%,同比提升1.88pct,销量155.87百万平方米(对应3600万辆汽车) [25][26] - 国内产能3250万套,规划福清(2050万㎡)、合肥(2610万㎡)扩产项目 [26][29] - 北美二期工厂投产,新增镀膜天幕、夹层边窗等高附加值产能 [29][30] - 海外布局覆盖俄罗斯(200万套)、德国(模块化工厂)、美国(550万套+新增产能) [30] 研发与单车价值提升 - 2024年研发投入16.78亿元,2010-2024年CAGR达18.5% [32] - 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参与制定53项国内外标准 [32] - 单车价值从传统方案1000元升级至2000-5000元(镀膜/HUD/隔音玻璃等) [41][42] - 前挡玻璃镀膜/HUD升级(500-1000元)、侧窗隔音升级(500-1000元) [42]
福耀玻璃系列四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0 22:5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12.16%,环比下降9.40% [3] - 2025Q1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6.25%,环比增长0.52% [3] - 2025Q1归母扣非净利润19.87亿元,同比增长30.90%,环比增长4.83% [3] - 2025Q1毛利率35.40%,环比提升3.28pct,净利率20.50%,同比提升4.79pct [5] - 核心利润率20.44%,同比提升0.96pct,环比提升0.32pct [5] 成本与费用优化 - 2025Q1重质纯碱价格维持1500-1600元/吨,同比去年一季度2936-2000元/吨显著下降 [5] - 2025Q1四费率10.65%,同比下降5.3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14pct [20] - 销售费用率波动主要因包装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 [20] 行业趋势与产品升级 - 汽车玻璃智能化加速,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全景天幕配置率达15%,大天窗配置率47% [31]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同比提升5pct,包括智能全景天幕、调光玻璃、HUD玻璃等 [6][32] - 单车玻璃面积从4㎡增至5㎡以上,成为最大面积零部件 [31] - HUD市场预计2021-2026年CAGR超24%,镀膜前挡玻璃需求增长 [40] 全球市场与产能布局 - 2024年全球市占率36%+,同比提升1.88pct,销量155.87百万平方米,对应3600万辆汽车装配量 [25] - 国内产能约3250万套,福清、合肥扩产规划分别新增2050万㎡和2610万㎡产能 [26][29] - 北美二期工厂投产,新增镀膜天幕、夹层边窗等高附加值产品产能 [29] - 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地布局完善全球供应链,目标客户覆盖大众、通用、宝马等 [30] 技术研发与单车价值 - 研发团队超5600人,2024年研发投入16.78亿元,CAGR达18.5% [32] - 调光玻璃产品覆盖PDLC、热致变色、EC技术,已搭载岚图FREE、极氦001等车型 [39] - 单车价值从传统方案1000元向升级方案2000-5000元跃升,镀膜天幕、HUD前挡等驱动增长 [41][42] 历史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发展历经合资品牌打造、圣戈班退出、浮法玻璃自制、海外扩张等关键阶段 [23] - 核心竞争力包括规模效应、垂直产业链整合、高自动化及人力成本优势 [6][23] - 2020年成为全球龙头,进入价量双升周期,业绩确定性增强 [23]
爱玛科技系列一-年报点评:2024年利润率改善,产品、渠道完善有望促进量价齐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0 14:00
核心观点 - 2024年收入及利润同比小幅增长,利润率提升 [1][7] - 2024年价格战缓解,毛利率及净利率均有所提升 [2][14] - 产品线丰富,积极开拓渠道,有望实现销量及份额提升 [3][4][20][22][26] - 电动三轮车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5][6][28]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16.1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5.7% [2][7] - 2024Q4实现营收41.4亿元,同比增长15.7%,环比下降39.7%,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4.2%,环比下降28.0% [2][7] - 2024年毛利率17.8%,同比+1.3pct,净利率9.3%,同比+0.3pct [2][14] - 2024Q4毛利率19.5%,同比-0.4pct,环比+2.7pct,净利率10.6%,同比+1.3pct,环比+1.7pct [2][14]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2.6%/3.1%/-1.3%,同比分别+0.6/+0.3/+0.2/+0.7pct [2][18] 产品销售情况 - 2024年电动自行车销售753.6万辆,同比下降0.9%,电动摩托车销售236.9万辆,同比下降11.8%,电动三轮车销售55.0万辆,同比增长28.9% [2][7][8] - 电动三轮车需求旺盛,销量增长较快 [6][28] 产品策略 - 推出女性产品线、科技产品线、商用车产品线、三四轮产品线、精品及服务产品线,全面覆盖用户需求 [4][20][22] - 女性产品线的元宇宙、爱玛Q5等外观亮眼 [4][22] - 科技产品线的A7Plus主打高性能、长续航等特点 [4][22] - 商用车产品线开启单王造车计划,深耕骑车需求 [22] - 三四轮产品线推出高端三轮乐享CA500至臻版 [6][22] 渠道策略 - 现有终端门店3万家,2023年终端门店数量较2021年增长50% [4][26] - 积极提升门店数,加强经销商管理提升店效 [4][26] - 执行一区一代政策,推进分层分级管理,优化经销商结构 [26] - 加强核心商圈门店拓展、低效门店优化、门店形象升级、智能选址优化等措施 [26] 电动三轮车市场 - 2022年中国电动三轮车销量1395万辆,2017-2022年销量复合增速6.25% [28] - 电动三轮产品涵盖休闲三轮、篷车三轮、货运三轮等多品类 [6][28] - 电动三轮车销量占行业总销量比重较低,渠道优势较强 [28]
春风动力系列三-一季报点评:2025年一季度利润高增长,全地形车、极核等多元业务持续突破【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0 14: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4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46.1% [2] - 2025Q1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38.9%,环比增长18.5%,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6.3% [2] - 全地形车2024年销售16.91万台,收入72.10亿元,同比增长10.85%;两轮摩托内销14.32万台,收入30.94亿元,同比增长44.44%,外销14.33万台,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30.22% [2] - 极核品牌2024年销量10.60万辆,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414.15% [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30.1%,同比下降3.4pct,净利率9.9%,同比提升1.2pct;2025Q1毛利率29.7%,同比下降2.8pct,净利率9.9%,同比提升0.4pct [4] - 净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U10 PRO等新品放量及内部降本增效 [4] -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3%/4.8%/5.8%/-1.1%,同比分别下降5.1/0.5/0.3pct,销售费用率下降因会计准则调整及促销活动减少 [4] 四轮车业务突破 - 2024年推出CFORCE 800 TOURING、CFORCE 1000 TOURING、ZFORCE 950 Sport 4等新品,补足ATV大排量产品线 [6] - 2024H2推出UTV新品U10 PRO及U10 XL PRO,采用三缸发动机,动力性能显著提升,定价较竞品低41%-44% [27] - U10 PRO系列参数优于竞品,如最大功率88HP@7250RPM,最大扭矩69LB-FT@6500RPM,油箱容量12加仑 [27] 两轮摩托车战略 - 2024年推出150SC/450MT/500SR VOOM/675SR-R等新品,2025年迭代700MT/675NK等车型,700MT定价29980元,续航超400km [8][29] -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450SS在美国售价5699美元,较本田CBR500R低30%,动力性能接近(50HP@9500rpm) [34] - 欧洲市场通过收购GOES品牌实现双品牌协同,巩固市占率第一地位 [13] 极核电动业务布局 - 极核发布"MEGA CITY"产品矩阵,涵盖AE(性能)、C!TY(玩乐)、EZ(中性)、MO(女性)、GO(超高性能)五大系列 [9] - 拟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台电动车及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提升产能布局 [35] - AE8等高端电摩系列配备双通道ABS、全场景智能交互系统,定位高端市场 [35] 股权激励计划 - 2024年8月推出覆盖1310人的股权激励,占员工总数25.86%,考核目标为2024-2026年累计营收不低于505亿元 [24] - 历史激励计划包括2018年126.3万股(行权价11.91元)、2021年251.6万股(行权价121.09元)等 [25]
爱玛科技系列一-年报点评:2024年利润率改善,产品、渠道完善有望促进量价齐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0 14:00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16.1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5.7% [2][11] - 2024Q4营收41.4亿元,同比增长15.7%,环比下降39.7%,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4.2%,环比下降28.0% [2][11] - 电动自行车销量753.6万辆,同比下降0.9%,电动摩托车销量236.9万辆,同比下降11.8%,电动三轮车销量55.0万辆,同比增长28.9% [2][11] 利润率与费用 - 2024年毛利率17.8%,同比提升1.3pct,净利率9.3%,同比提升0.3pct [4][18] - 2024Q4毛利率19.5%,环比提升2.7pct,净利率10.6%,环比提升1.7pct [4][18]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2.6%/3.1%/-1.3%,同比分别+0.6/+0.3/+0.2/+0.7pct [4][23] 产品与渠道战略 - 推出女性、科技、商用车、三四轮等五大产品线,覆盖细分需求,例如女性产品线的爱玛Q5和科技产品线的A7Plus [6][31] - 终端门店超3万家,较2021年增长50%,计划通过以旧换新和门店优化提升销量及市占率 [6][35] - 执行一区一代政策,优化经销商管理,加强核心商圈门店拓展和低效门店升级 [35] 电动三轮车业务 - 2024年电动三轮车销量55万辆,同比增长28.9%,行业2022年销量1395万辆,2017-2022年复合增速6.25% [8][37] - 推出高端三轮乐享CA500至臻版,通过终端渠道导入产品,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8][37] 行业与政策 - 新国标政策及国检影响2024年收入增长,但价格战缓解带动利润率改善 [11][18]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行业需求,公司计划借势提升终端门店数量及店效 [35]
九号公司系列一-年报点评:2024年利润高增长,电动两轮车、割草机等业务有望快速放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8 16:53
行业及公司概况 - 电动两轮车行业政策发力叠加格局优化,行业高景气拐点渐近 [1] - 九号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8.9%,2016-2024年复合增速36.9% [2][4] - 2024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1.3%,2020-2024年复合增速96.3% [2][4] 财务表现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8.2%,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净利率7.7%,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2][6] - 电动两轮车毛利率21.1%,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机器人毛利率51.1%,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 [2][6] - 销售费用率7.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9] 业务分项表现 - 电动两轮车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长70.4%,机器人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254.8%,全地形车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39.8% [4] - 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3.1% [4] 电动两轮车业务 - 搭载RideyGo! 2.0智能车机系统,智能化功能领先行业 [12] - 2024年推出MIX家族、妙想家C系列、远航家M+系列、魔术师K系列等多款新品 [12]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区专卖门店超7600家,覆盖1200多个县市 [12] 割草机业务 - 2024年发布Navimow X3系列,割草效率达行业平均2倍,覆盖面积最高1万平方米 [14] - 配备三摄系统、全局快门、300度超广视角,定位精度提升 [14] - 2025年春季在欧美正式销售 [14] 全地形车业务 - 2024年发布AT10(97马力,0-100km加速8秒)和UT6(舒适度优化)新品 [16] - 产品线覆盖ATV、UTV、SSV三大系列,满足多场景需求 [16]
九号公司系列一-年报点评:2024年利润高增长,电动两轮车、割草机等业务有望快速放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8 16:53
行业及公司概况 - 电动两轮车行业政策发力叠加格局优化,行业高景气拐点渐近 [2] - 九号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8.9%,2016-2024年复合增速36.9% [2][5] - 2024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1.3%,2020-2024年复合增速96.3% [2][5] 财务表现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8.2%,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净利率7.7%,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2][8] - 电动两轮车毛利率21.1%,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机器人毛利率51.1%,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 [2][8] - 销售费用率7.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18.7%,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2][11] 业务分项表现 - 电动两轮车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长70.4%,机器人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254.8%,全地形车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39.8% [5] - 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3.1% [5] 电动两轮车业务 - 搭载RideyGo! 2.0智能车机系统,智能化功能包括智能仪表、辅助驾驶、防盗等 [13] - 2024年推出MIX家族、妙想家C系列、远航家M+系列、魔术师K系列等新品 [3][13]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区专卖门店超7600家,覆盖1200多个县市 [3][13] 割草机业务 - 2024年发布Navimow X3系列,割草效率达行业平均2倍,覆盖面积最高1万平方米 [3][14] - 配备三摄系统、全局快门、300度超广视角,定位精度提升 [14] - 2025年春季在欧美上市,覆盖30多个国家 [14] 全地形车业务 - 2024年发布AT10(97HP马力,0-100km/h加速8秒)和UT6(舒适性优化)新品 [17] - 产品线涵盖ATV、UTV、SSV三大系列,满足农业、越野等场景 [17] 增长驱动因素 - 电动两轮车智能化优势及渠道扩张推动销量增长 [3][13] - 割草机及全地形车新品放量,成为新增长点 [3][14][17] - 规模效应带动利润率提升,费用率持续优化 [2][8][11]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系列二:eVTOL动力系统的市场空间、技术趋势和产业链机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7 10:33
低空经济产业整体概况 - 低空经济定义为以1000米以内空域为依托,辐射制造、飞行、保障等产业的综合性形态,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高度通常在300米以下[11] - 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达5059亿元,同比增速33.8%,预计2025年达8592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23] - 政策推动形成"上游自主突破、中游协同攻关、下游标准引领"的全链条发展格局,30余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4][17][18] eVTOL市场空间与技术路线 - 中期存量市场测算:旅游观光场景需求2.4万架,通勤场景8.5万架,整机销售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45][46][47] - 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多旋翼构型占比30%,复合翼17%,倾转旋翼36%成为主流[34][35] - 全球eVTOL概念产品超1000个,亿航EH216-S成为全球首款获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19][35] 动力系统产业链价值分布 - 动力系统占eVTOL成本结构40%,中期存量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48][52] - 永磁同步电机因功率密度优势成为首选,轴向磁通电机扭矩密度达传统径向电机4倍[117][118][123] - 新能源汽车电机企业如英搏尔、汇川技术凭借技术协同优势切入eVTOL电机市场[6][104] 航空动力系统技术对比 - 传统航空动力系统以燃油发动机为主,适用于大载重长航时场景,但存在高能耗高噪音问题[3][54] - 电推进系统分为纯电/混动/氢能路线,分布式电推进(DEP)技术能量利用效率超70%,较燃油发动机提升30个百分点[55][57] - 政策明确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要求2024-2030年实现250kW级航空电机规模化量产[54] 商业化应用场景进展 - 亿航智能累计完成超56000架次安全试飞,获全球首个载人eVTOL适航三证[1][20] - 物流配送场景率先跑通:美团、顺丰实现无人机城市常态化运营,中通采购峰飞航空30架货运eVTOL[20][52] - 低空旅游试点落地广州、深圳等地,单架次补贴最高达300元/人[18][45] 产业链竞争格局 - 整机制造形成三类主体:航空巨头(波音、空客)、车企(吉利、小鹏)、专业厂商(亿航、峰飞)[19] - 民航发动机市场被GE、普惠、罗罗垄断,CFM国际占比59%;军用领域仅中美英法等国具备自主研发能力[95][100] - 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由央企主导,CJ-1000A发动机正在推进国产大飞机替代[101]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系列二:eVTOL动力系统的市场空间、技术趋势和产业链机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7 10:33
低空经济产业整体概况 - 低空经济是以1000米以内空域为依托的综合性产业形态,辐射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和服务等领域[10] - 2023年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5类管制空域和2类非管制空域,G类和W类空域用于低空经济活动[10] - 国内已形成"上游自主突破、中游协同攻关、下游标准引领"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呈现技术快速迭代与产能扩张态势[2][17] 政策支持体系 - 低空经济于2023年12月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称为"新增长引擎"[13] - 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专设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协调空域规划、适航认证等多项工作[13] - 全国已有30个以上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5个城市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规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标杆示范项目[16] 市场规模与潜力 - 2023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2.08万亿元,2024年预计增至2.32万亿元,麦肯锡预测2035年全球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21]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达8592亿元,2026年突破万亿,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21] - 截至2023年底国内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2023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1174.3亿元,预计2025年达1691亿元[25] eVTOL核心地位与市场空间 - eVTOL具有经济、环保、低噪音等优势,相比无人机功能更广泛,相比直升机运营成本更低[27][28] - 全球eVTOL概念产品超1000个,倾转旋翼构型占比36%,多旋翼构型占比30%,复合翼构型占比17%[32] - 中期存量市场测算:旅游观光场景需求2.35万架,通勤场景需求8.5万架,整机销售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41][42] 动力系统核心价值 - 动力系统在eVTOL成本结构中占比约40%,是价值量最高的核心环节[2][43] - 基于2500亿元整机市场规模测算,中期eVTOL动力系统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2][47] - 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机、电调和螺旋桨,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因高功率密度成为eVTOL首选[5][95] 技术路线与产业链机遇 - eVTOL动力源分为全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类,纯电推进因环保高效成为主流选择[39][49] - 分布式电推进系统(DEP)采用多台小型电动机,能量利用效率超70%,显著高于传统燃油发动机40%的水平[50] - 新能源汽车电机企业凭借技术协同优势积极布局eVTOL市场,如英搏尔与亿航智能深度合作[6][47] 适航认证与产业壁垒 - eVTOL电机适航认证技术壁垒高、周期长,是市场准入的关键门槛[6] - 航空发动机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CFM国际、普惠、罗罗等占据全球主要份额[86] - 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由进口主导,但中国航发等企业正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91][92]
52页深度 | 禾赛科技: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加速上行,技术及规模构建护城河【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6 08:31
公司概况 - 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应用于ADAS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各类机器人应用 [2][8] - 公司2024年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11%,净亏损收窄至-1.0亿元(2023年为-4.8亿元),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1369万元实现转正 [2][30]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激光雷达产品93.7%、工程设计4.8%、其他产品0.9%、其他服务0.5% [2][14] - 公司累计激光雷达交付量达82.7万台,2024年销量50.19万台,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8.04万、22.21万、50.19万台 [9][30] 行业发展与市场空间 - 2024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搭载率突破5%,预计2025年起将加速渗透至15万元级别车型 [4][69] - 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17亿元增长至2027年1358亿元,CAGR达30% [4][47] - 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89亿元增长至2027年430亿元,CAGR达32% [47] - L3级别自动驾驶是技术跃升关键节点,L3及以上级别需标配激光雷达 [42][43] 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ADAS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市占率分别为26%、26%、24% [4] - 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禾赛科技市占率达61%,Waymo和速腾聚创分别为14%和12% [4] - 2024年中国前装激光雷达市场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市占率分别为32.57%、27.71%、26.22%、13.43% [6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矩阵覆盖AT系列(ADAS)、FT系列(补盲)、Pandar系列(自动驾驶)、XT/JT系列(机器人)等多技术路线 [5][15][17] - 核心技术包括芯片化设计(ASIC架构)、产品平台化、自动化产线,有效降低成本并加速规模化量产 [5][18] - 2024年推出旗舰产品AT512(探测距离300米+)、ATX(体积比AT128缩小60%),2025年发布JT系列迷你激光雷达 [18][22] - 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已量产,2025年升级版FTX视场角达180°×140°为全球最大 [18] 客户与产能 - 客户涵盖理想、小米、比亚迪、零跑、长城、长安、吉利等头部自主及新势力车企,以及百度、滴滴等自动驾驶公司 [12][18] - 自有自动化工厂2025年产能将突破200万台,麦克斯韦制造中心已落成投产 [12] - 获得国际顶级OEM量产定点,加速拓展全球ADAS市场 [12]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营收CAGR达42.94%,激光雷达产品收入CAGR为42.76% [30] - 毛利率从2019年70.30%降至2023年35.24%,2024年回升至42.59% [35] - 2024年三费率为65.74%,其中研发费用率41.19% [35] 技术路线与产业链 - 乘用车主流技术路线为半固态(MEMS/转镜)和纯固态(OPA/Flash) [53] - 成本结构中收发模块占比50%-60%,光学部件占比10%-15% [57] - 上游芯片(FPGA/SoC)、光学部件(舜宇/永新光学)、收发模块(炬光科技/长光华芯)国产化程度提升 [63] 战略布局 - 在美国硅谷、德国斯图加特设办公室,软件研发中心落地重庆,形成全球化布局 [8][12] - 研发人员占比超50%,创始团队为清华/斯坦福背景,拥有深厚技术积累与产业经验 [2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