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中旭霞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 | 人形机器人专题之本体:AI技术革命,车企转型具身智能【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18 08:58
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革命AI浪潮下,汽车有望实现从制造向具身智能的估值提升,类似特斯拉的估值体系已围绕AI、科技重塑 [3] - 汽车是AI端侧应用的最大场景之一,拥有逾10亿全球存量用户,吸引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入局 [15]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2026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37] - 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遵循"专用场景—跨专用场景—通用场景"的落地路径,初期在B端专用场景首先落地 [10] - 全人形机器人将是通用场景机器人的理想形态,需具备物理世界推理能力和长周期任务规划能力 [13]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 - 车端和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具一定共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带来汽车领域公司产业升级机遇 [4] - 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重叠度高,传统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结构均可大致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层面 [17] - 特斯拉Optimus在机械结构和软件方面均借鉴汽车领域技术,如采用相同芯片和FSD自动驾驶系统技术 [19] - 汽车是年千万量级需求的终端场景,人形机器人远期也有望达千万需求量级,二者在多个方面具相通性 [22] - 零部件公司可研发、代工机器人核心部件,整车厂可开发机器人本体,利用现有应用场景和AI能力 [29]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进展 - 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开发完成系列产品包括类人形机器人,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 [26] - 奇瑞成立多家机器人相关公司,展示的墨甲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4S店上岗 [26] - 理想汽车创始人表示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并发布自研的MindVLA机器人大模型 [26] - 小米成立机器人技术公司,2022年公布首款人形机器人Cyberone [26] - 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计划2026年实现L3初阶能力的量产 [26]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500亿布局人形机器人,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 [26] - 广汽推出人形机器人GoMate,融合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 [26] 行业发展趋势 - 每一轮技术变革会破坏原有竞争格局并带动周期性行业进入估值重塑期,类似2019-2021年能源革命对车企的影响 [28] - 能源革命下颠覆大众的不是另一个大众,而是比亚迪、特斯拉等电车企业,数字革命下可能是生产智能车和机器人的AI端侧应用企业 [30][32] - 提前进行AI相关布局的车企有望从制造企业往AI应用企业(智能车+机器人)实现系统性估值提升和产业升级 [35] -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 [37]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预计初期用于工厂等特殊场景,远期随迭代升级落地至通用性场景 [37] 政策支持 - 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43]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45] - 深圳市计划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45]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45]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全省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45]
春风动力系列四-半年报点评:2025年上半年利润较快增长,全地形车、极核等多元业务实现突破【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16 1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30.9%),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41.4%),2025Q2营收56.0亿元(同比+25.5%,环比+31.9%),净利润5.9亿元(同比+36.0%,环比+41.3%) [3][15] - 全地形车销售10.18万台(收入47.31亿元,同比+33.95%),两轮摩托内销7.91万台(收入16.97亿元,同比+17.35%),外销7.13万台(收入16.49亿元) [3][15] - 极核业务销量25.05万辆(收入8.72亿元,同比+652.06%),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3][16]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2025H1毛利率28.4%(同比-3.1pct),净利率10.6%(同比+0.7pct),Q2净利率11.0%(同比+0.9pct),受益于U10 PRO放量及降本增效 [5][22] - 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3%/4.0%/5.4%(同比-3.9/-0.6/-0.7pct),规模效应推动费用优化 [5][22] 产品战略与新品布局 全地形车 - 2024年推出CFORCE 800 TOURING、CFORCE 1000 TOURING等ATV新品及ZFORCE 950 Sport 4 SSV车型,补足大排量产品线 [7][30] - U10 PRO/U10 XL PRO采用三缸发动机(功率88HP,扭矩69LB-FT),定价较竞品低41%-44%,抢占高端UTV市场 [30][31][32] 摩托车 - 2024-2025年推出150SC/450MT/675SR-R等新品,2025年迭代700MT(29980元起)、675NK(35980元)等,强化性能与智能化 [9][34][35] - 复古踏板150AURA配备ABS+胎压监测+TFT仪表,拓展出行市场 [38] - 海外布局450SS等车型,较本田CBR500R价格低30%,性价比优势显著 [42] 电动两轮车 - 极核发布"MEGA CITY"矩阵(AE/C!TY/MO/GO系列),AE8S+等高端电摩领先市场,桐乡基地规划年产300万台 [11][44] 股权激励与长期目标 - 2024年8月股权激励覆盖1310人(占员工25.86%),考核目标为2024-2026年累计营收不低于505亿元 [27][28]
小牛电动系列二-半年报点评: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产品及渠道变革有望促进底部反转【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16 11:57
电动两轮车行业及小牛电动核心观点 - 电动两轮车行业迎来高景气拐点 政策发力叠加格局优化推动行业复苏 [1] - 小牛电动通过产品及渠道变革实现业绩反转 2025Q2单季度扭亏为盈 [4][6] - 公司品牌影响力与智能化优势形成竞争壁垒 高端铅酸产品布局带动销量回升 [21][26] 财务表现 - 2025Q2收入12.6亿元 同比增长33.5% 环比增长84.1% [2][5] - 2025Q2净利润0.06亿元 同比增长123.6% 环比增长115.1% 实现单季度盈利 [2][6] - 毛利率20.1% 同比提升3.1pct 净利率0.5% 同比提升3.1pct [10] - 综合费用率21.1% 同比小幅提升0.8pct 销售费用率16.1% 同比提升3.3pct [14] 产品策略 - 2024年推出NT/MT Play高端铅酸车型 售价4199-4799元 发布4小时销量破5900台 [26] - 2025年发布FX/NXL/NL电摩系列及NLT电自产品 价格区间4799-9999元 [28] - 2025年8月推出NS电摩及NST电自产品 铅酸与锂电版本并行 [28] - 产品结构调整显著 2025H1总销量55.3万辆 同比增长43.6% [17] 渠道布局 - 终端门店数量从2023年2856家增至2025H1的4304家 净增加1448家 [32] - 重点加强二三线城市下沉 覆盖广东/江苏/福建等省份 [32] - 渠道变革与产品策略协同 推动收入规模恢复 [2][5] 历史业绩回顾 - 2016-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59.8% 2021年达37.05亿元 [5] - 2021年后受锂价上涨影响 2023年收入降至26.52亿元 [2][5] - 2022年亏损0.49亿元 2023年因欧洲代理问题亏损扩大至2.72亿元 [6]
九号公司系列三-半年报点评:2025年上半年利润高增长,电动两轮车、割草机等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07 17: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76.1%,2016-2024年复合增速36.9%,2025Q2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61.5%,环比增长29.7% [2] - 2025H1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08.5%,2020-2024年复合增速96.3%,2025Q2净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70.8%,环比增长72.4% [2] - 2025H1综合毛利率30.4%,同比下降0.1pct,净利率10.7%,同比增长1.7pct,电动两轮车毛利率23.7%(较2024年+2.6pct),全地形车毛利率25.9%(较2024年+3.8pct) [2][9] - 综合费用率14.9%,同比下降4.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7.6%(-2.0pct),财务费用率-2.7%(-1.7pct) [12] 电动两轮车业务 - 2025H1电动两轮车销量239.3万辆,同比增长99.4%,2020-2024年销量复合增速118.4% [17] - 搭载RideyGo! 3.0智能系统,新增Ninebot SIGHT视觉辅助和ESP车身稳定系统,智能化测评领先行业 [14][16] - 中国区专卖店超8700家,2025H1推出MMAX 110 Mk2、Qz3 MIX等新品及联名款,用户认知度达41.2%居行业首位 [4][16][17] - 2025Q2电动两轮车收入39.60亿元,销量138.87万台 [7] 割草机器人业务 - 产品矩阵覆盖i/H/X3系列,X3系列割草面积达1万平方米,充电效率达行业平均2倍 [6][22] - X315型号电池容量6Ah(行业平均5.2Ah),防护等级IP66(竞品多为IPX5/6),切割宽度23.6cm(竞品≤22cm) [24][25] - i系列定价1299美元实现市场下沉,噪音58dB低于竞品,边缘切割能力通过AI技术强化 [25][26]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家庭用户达17万,成为无边界割草机器人领先品牌 [26] 全地形车业务 - 产品涵盖ATV/UTV/SSV三大系列,2025H1推出AT10泥浆版,马力97HP,0-100km加速8秒 [27] - 2025Q2全地形车销量0.80万台,收入3.23亿元 [7] - UT6配备23度可调方向盘和全包围座舱,适应农业作业场景 [27] 其他业务 - 2025Q2自主品牌滑板车销量38.38万台,收入9.29亿元 [7] - ToB产品直营收入4.34亿元,配件及其他收入9.83亿元 [7]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27周):行业进入中报业绩期,建议关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05 15:04
月度产销数据 - 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185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11.2%,新能源零售约101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4.6% [2] - 7月1-27日乘用车零售144.5万辆,同比+9%,环比-19%,批发150.5万辆,同比+17%,环比-25% [2] - 6.30-7.27国内乘用车上牌161.80万辆,同比+6.3%,新能源上牌87.70万辆,同比+14.7% [2] 市场行情 - 本周CS汽车指数下跌2.26%,弱于上证综指0.88pct,年初至今上涨10.97%,电动车板块跌幅最大达5.01% [2] 原材料成本与库存 - 浮法玻璃/铝锭/锌锭价格同比-14.2%/+8.5%/-8.5%,环比+5.7%/+0.5%/+2.1% [3] - 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7.2%,同比-2.2pct,环比+0.6pct [3] 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 广州、山东加速自动驾驶指引编制,Robotaxi加速落地 [3] - 比亚迪公布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专利,集成充电与胎压监测功能 [10]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CLTC续航超1500公里 [9] 重点企业动态 - 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累计交付超30万台 [4] - 日产中国与东风集团拟在广州设立合营企业,专注汽车出口业务 [5]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领导班子亮相,朱华荣任董事长 [11] 新车型发布 - 问界M8纯电版预售72小时订单突破1.5万台,CLTC续航655-705km [6] - 理想i8上市售价32.18-36.98万元,标配5C超充和双腔空悬 [8] - 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发布,计划未来5年推出30款车型 [7] 中报业绩 - 九号公司25H1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108.45%,Q2同比+70.77% [17][18] - 亚太股份25H1净利润预增81.97%-101.13%至1.9-2.1亿元 [19] - 赛力斯25H1净利润预增66.2%-96.98%至27-32亿元 [20] 政策与展会 - 山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行动 [12]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展出1500件展品,含100余款新品首发 [3][13]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六: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28 16:24
汽车智能化行业核心观点 - 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2] - 特斯拉即将启动Robotaxi试运营,小鹏G7搭载图灵AI芯片和AR-HUD[2] - 特斯拉将于6月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PHUD[2] - 2025款小鹏X9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地平线发布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2] - 城区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1月达9%,理想汽车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2]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66.7%,其中800万像素占比38.6%,同比+23pct,环比+4pct[4] - 英伟达驾驶芯片占比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驾驶域控渗透率29%,其中英伟达占比57%,同比+28pct[4] - 激光雷达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10%,同比+4pct,环比+2pct,禾赛科技市占率36.5%[4][5] - 标配L2级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5月同比+13pct,2025年5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为28.1%[6][7]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 - 特斯拉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基于视觉架构,计划到年底覆盖美国约半数人口[17][18] - 小马智行联合上海锦江出租,以浦东金桥和花木核心区域为起点,逐步开放Robotaxi服务[19][21] - 智己汽车获得上海市L4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展示Robotaxi[20] - 文远知行获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22]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L4车规级域控制器完成累计超过200万公里路测,成本下降80%[23] - 文远知行全球首发搭载NVIDIA DRIVE Thor芯片的100%车规级HPC 3.0计算平台,算力达2,000TOPS[24][25] - 行深智能推出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应用于城市末端物流场景[26] - 小马智行Robotaxi搭载4颗速腾聚创E1激光雷达和4颗禾赛AT128主雷达,计划2025年底前车队规模扩至千辆[27][28] 智能驾驶渗透率分析 - 2025年5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28.7%,同比+13pct,环比+3pct[7] - 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40%以上[71] - 分价位区间看,50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达98.1%[78] - 分燃料类型看,增程式混动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最高达99.3%[79] 智能驾驶功能发展 - 自动驾驶从L0-L4逐步演进,行车端功能从预警发展到允许驾驶员脱手控制[82] - 泊车端功能从APA发展到AVP,配套传感器从1R1V进化到5R9V12URXL[82]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45亿英里,第二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0亿英里[41] - 鸿蒙智行智能辅助驾驶总里程16.7亿公里,用户活跃度高达94.8%[57]
汽车行业7月投资策略:新品密集上市有望提振板块景气度,建议关注财报行情【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13 22:07
销量跟踪 - 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1-6月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1] -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8.2%,1-6月累计零售546.8万辆,增长33.3% [1] - 6月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95.79万辆,同比+18.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牌103.71万辆,同比+30.7% [1] 本月行情 - 6月CS汽车板块下跌0.13%,跑输沪深300指数2.63pct,跑输上证综合指数3.03pct [1] - 细分板块表现:CS乘用车下跌2.34%,CS商用车下跌0.25%,CS汽车零部件上涨0.92%,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1.42%,CS摩托车及其它上涨6.72% [1] - 2025年初至今汽车板块上涨28.88%,跑赢沪深300指数14.17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13.1pct [1] 成本追踪 - 2025年6月末原材料价格同比变化:浮法平板玻璃-27.3%,铝锭类+2.3%,锌锭类-6.4% [2] - 环比上月同期变化:浮法平板玻璃-5.6%,铝锭类+1.7%,锌锭类-2.0% [2] 库存情况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7%,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1个百分点 [3] 市场关注点 - 智驾领域:特斯拉Robotaxi服务正式启动,国内Robotaxi加速落地 [3] - 机器人领域: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股份,7月底特斯拉财报交流会 [3] - 新车型关注:理想i8、极氪9x、零跑C11、乐道L90、小鹏G7等 [3] 7月上市车型 - 重点新车:理想18(7月29日发布)、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7月4日上市)、小鹏G7(7月4日上市) [4] - 改款车型:特斯拉Model 3/Y(7月1日上市)、零跑C11(预计7月)、吉利银河E5(7月2日上市) [4] - 价格区间:从6.69万(长安凯程容行EM60)到162.68万(梅赛德斯-AMG GLE级AMG) [4] 中报业绩预告 - 亚太股份预计2025H1归母净利润1.9亿-2.1亿元,同比增长81.97%-101.13% [7][8] - 隆鑫通用预计2025H1净利润10.05亿元~11.20亿元,同比增长70.52%~90.03% [7][8] - 涛涛车业预计25H1净利润3.1亿元-3.6亿元,同比预增70%-98% [7][8] - 朗博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800万-2000万元,增长49.51%-66.12% [8]
深度 | 人形机器人前瞻系列之新型减速器:摆线减速器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新的迭代方向【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07 08:55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已从产品定义阶段进入功能实现和商业化落地阶段,后续迭代重心围绕软硬件升级及耦合优化 [2] - 当前多数产品完成基础运动和轻负载功能实现,但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提升空间,硬件迭代方向包括高负载、轻量化、高散热、低能耗等 [2] - 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新型减速器市场空间超140亿元,渗透路径将从下肢→腰髋→一般部位逐步推进 [5][6] 减速器技术路线比较 - 当前主流关节方案:行星减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精度不足,谐波减速器精度高但负载能力弱,RV减速器负载强但体积重量大 [4][25] - 摆线减速器综合优势:较行星精度更高,较谐波负载更强,较RV体积更小,具有传动比大、效率高、承载强等特点 [4][22][64] - 技术指标对比:谐波在腕部等小空间优势明显,RV适合重负载部位,行星多用于灵巧手,摆线针轮在腰髋部位潜力突出 [23][25] 摆线减速器技术壁垒 - 设计壁垒:齿廓修形方案复杂,需平衡啮合间隙与传动精度,修形量不当会导致零件卡死或精度下降 [63][66] - 工艺壁垒:零件数量多且加工精度要求高,需磨齿机、磨床等昂贵设备(单台价格数百万至千万级) [67] - 材料壁垒:常采用GCr15高碳铬轴承钢,需配套热处理工艺 [67] 行业竞争格局 - 外资主导:哈默纳科占谐波市场80%份额,纳博特斯克占RV市场61%份额,德日品牌垄断高端领域 [69][71] - 国产替代进展:绿的谐波国内份额达25%,双环传动RV份额14%,价格较外资低50%左右 [74] - 新兴玩家布局:科盟创新推出PEEK轻量化摆线减速机,动易科技开发背隙仅1弧分的一体化模组 [80][8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车端技术迁移:汽车齿轮/差速器厂商凭借磨齿、锻造等工艺积累,有望切入机器人减速器领域 [8][17] - 重点公司布局: - 双环传动:RV减速器打破外资垄断,谐波减速器批量供货,新能源车齿轮市占率超70% [105][111] - 精锻科技:差速器总成价值量翻倍,泰国基地2025年投产,布局机器人关节模组 [153][163] - 福达股份:成立机器人事业部,开发行星减速器并投资丝杠企业长坂科技 [147] - 蓝黛科技:参股关节企业泉智博,合作研发一体化关节核心部件 [175]
两轮车系列深度 | 九号公司:智能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军企业,多元新业务持续成长【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03 17:08
核心观点 - 九号公司是智能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军企业,具备创新及智能化基因,产品涵盖电动平衡车、电动两轮车、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等多元业务 [1][2][23][24] - 公司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中台实现底层技术复用,构建完善智能化功能矩阵,在电动两轮车、割草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42][44][47][78][81] - 电动两轮车业务已成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2024年占比50.8%),凭借智能化技术在高价格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7000元以上价格带市占率51.7%)[2][26][74][76] - 割草机器人业务采用RTK+视觉方案,产品覆盖低中高端市场,2024年收入达8.61亿元,预计2027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达194亿元(2022-2027年CAGR 20%)[6][94][102][106][109] - 全地形车业务通过混动+智能技术打造差异化,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空间达150亿美元(2025-2028年CAGR 4%),公司市占率不足5%但具备增长潜力 [8][95][105] 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结构: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23.8%、电动两轮车50.8%、机器人6.3%、全地形车6.9%,电动两轮车已成为第一大业务 [2][26] - 电动两轮车销量从2020年11.4万辆增长至2024年259.9万辆(CAGR 118.4%),2024年同比增长76.6% [90] - 割草机器人2024年收入8.61亿元,无边界产品在行业中销售规模靠前 [109] - 全地形车2024年毛利率22.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53] 智能化技术优势 - 管理团队具备深厚智能化背景,创始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专业 [43] - 技术中台实现底层技术复用,已积累5000多项知识产权,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超过2200万客户 [15][44] - 电动两轮车领域拥有544项发明专利、1256项实用新型专利,真智能系统从1.0迭代至3.0版本 [78][81] - 割草机器人采用RTK+视觉方案,配备三摄系统、全局快门等技术,切割宽度23.6cm(行业普遍小于该数值)[118][119][126] 电动两轮车业务 - 行业趋势:2025年新国标修订版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推动(2025年4月全国换新量达420万辆),高端市场(3500元以上)销量占比从2018年1.5%提升至2022年2.0% [62][66][69][71] - 竞争格局:雅迪/爱玛占据主流价格带(2000-3000元),九号在7000元以上价格带市占率51.7%,单车均价约3000元(雅迪2099元)[74][76] - 产品优势:RideyFUN AIR智驾系统、RideyGo!2.0智能车机系统等构建完善智能化功能矩阵,消费者智能化认知度达41.2%行业第一 [82][85] 割草机器人业务 - 市场空间:2022年全球渗透率3.9%(销量110万台),预计2027年渗透率提升至10%(销量292万台),对应市场空间194亿元 [102][105] - 技术路线:从埋线式向无边界升级,公司采用RTK+视觉方案,切割高度5-10cm(竞品3-6cm),防护等级IP66(竞品IPX5-6)[112][118][126] - 产品布局:i系列(999-1299美元)、H系列(1899-2599美元)、X3系列(2299-4999美元)覆盖全价格带,X3系列割草效率达行业平均2倍 [124][125] 全地形车业务 - 市场空间:预计2028年达150亿美元(2025-2028年CAGR 4%),公司市占率不足5% [8][95] - 产品优势:推出行业首款混动全地形车SX20T Hybrid(马力330HP),配备智能控制系统提升驾驶体验 [8][2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2.0亿元(同比增长38.9%),2016-2024年CAGR 36.9% [5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1.3%),2020-2024年CAGR 96.3% [57] - 综合毛利率28.2%(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净利率7.7%(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53] - 费用率持续优化:2024年综合费用率18.7%(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7.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56] 产能布局 - 常州基地:电动两轮车产能350-400万台,全地形车产能超8万台 [40][41] - 珠海基地:2026年投产后将新增电动两轮车产能300万台,总产能达近700万台 [40][41]
小米汽车系列之四:小米Yu7发布,正式进入1-N阶段【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01 19:48
小米Yu7发布核心观点 - 小米Yu7于2025年6月26日晚正式发布,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1-N阶段[1][12] - 本次发布三个SKU:标准版25.35万元(续航835km)、PRO版27.99万元(零百4.27s)、MAX版32.99万元(零百3.23s,支持5.2c超充)[2][13] - 市场反应火爆,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42] Yu7产品力分析 - 设计:流线型车身,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1.25倍宽高比设计,提供9种外观配色+4种内饰+6款轮毂[14][16][19] - 性能:全系搭载V6s PLUS电机+800V碳化硅平台,MAX版零百3.23s,最高时速253km/h[30] - 智能化:四合一域控制+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城区NOA[36] - 舒适性:前排双零重力座椅,MAX版配备25扬声器音响+超静谧座舱[22][27] - 储物空间:前备箱141L+后备箱678L+36处收纳位[25] Su7 Ultra纽北表现 - 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4秒957打破纽北量产电动车记录[6][45] - 原型车以6分22秒091位列纽北总榜全球第三[49] - 同步推出纽北限量版(81.49万元,限量100台)[47] 小米汽车业务进展 - 2025Q1汽车业务营收186亿元,Su7累计交付13.77万辆(2024年)+7.59万辆(2025Q1)[53][55] - 北京工厂二期即将投产,三期规划中,预计2025年销量40-50万辆,2026年突破80万辆[78] - 成功因素:十年布局+生态圈支持+集团研发赋能+产品力+品牌影响力[8][56][58] 中高端SUV市场分析 - 20-40万元SUV市场规模超300万辆,2025年1-5月新能源渗透率57.8%[64][66] - Model Y占据13.22%市场份额(2024年销量48.12万辆)[69] - Yu7对比Model Y后驱版:价格低1万元、轴距长110mm、续航多242km、800V平台优势[73][74] 供应链合作 - 主要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空气悬架)、华域汽车(内饰件)、均胜电子(智驾系统)等[80] - 供应链覆盖三电系统、底盘、智能驾驶等核心环节[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