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搜索文档
【重磅深度】人形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以塑代钢”是核心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13 17:16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 - 轻量化可解决续航不足、灵活度较低、散热能力差等问题,主要路径包括结构优化、零部件性能提升、原材料替换三大类 [2][7] - 特斯拉Optimus将传统铝合金、不锈钢替换为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PEEK、PPS)等,原材料替换或为短期主流 [2][7] - 优必选Walker C在身高增加33cm基础上重量降低20kg,特斯拉Optimus Gen 2较Gen 1重量降低10kg至63kg,天工Ultra较1.2MAX降低5kg至55kg [13][14] 镁合金优势与应用 - 镁合金减重效果优于铝合金,当前镁铝价格比维持低位,成本优势凸显 [3][35] - 半固态工艺解决耐腐蚀性问题,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体积重量低于汽车,设备壁垒更低 [3][35] - 电磁屏蔽效能较铝合金提升约30%,散热效率更高,更适配人形机器人 [35][59] - 宝武镁业与埃斯顿推出的"ER4-550-MI"机器人采用镁合金材料,较铝合金版本减重11%、能耗降低10% [58][59] 工程塑料应用与市场 - PEEK可应用于关节轴承、减速器齿轮等,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市场稳步增长 [4][76] - PPS可应用于电机端盖、传感器外壳等,工业化技术成熟,产能自给率逐年提升 [4][76] - PPA可应用于结构支架、连接器等,国内企业持续发力,逐步产业化 [4][76] - 通过材料经济性测算,市场价值量排序为PEEK>PPA>PPS,人形机器人落地有望带来十亿量级市场空间 [4][76] 材料性能对比 - 碳纤维、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密度显著低于不锈钢、高强度钢、铝合金 [28][30] - PEEK密度1.3-1.5g/cm³,拉伸强度>150MPa,长期使用温度可达334℃ [82][83] - PPS密度1.35g/cm³,拉伸强度>170MPa,长期使用温度220℃ [97][98] - PPA密度1.45g/cm³,拉伸强度>276MPa(45%玻纤增强),长期使用温度180℃ [106][107] 重点公司布局 - 宝武镁业拥有完整镁产业链,2024年营收89.8亿元,与埃斯顿合作推出镁合金机器人 [62][66] - 星源卓镁2024年营收4.09亿元,已采购3200T、5000T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 [67][70] - 肇民科技PEEK产品切入北美头部客户机器人供应链,2024年PEEK相关业务占比突破30% [117][120] - 中研股份为全球第四家PEEK年产能达千吨级企业,现有产能1000吨/年 [126][129]
【重磅深度】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四——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剖析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12 18:47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 -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华为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为纲 [2][7] - 依托ICT技术底座,具备三大体系化能力:IPD(研发)+ISC(供应链)+IPMS(营销与销售)[2][7] - 定位为"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通过智选模式和HI模式赋能中国车企 [2][7]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复盘 - 2020-2025年智选模式发展优于HI模式,效率更高且成功抓住高端市场契机 [3][7] - 智选模式内部差异源于高端市场对原创性要求更高,颠覆外资品牌难度更大 [3][7] - 以赛力斯为代表的合作伙伴在智选模式下表现突出 [3][7] 华为汽车业务未来展望 - 2025-2030年将打造算力-算法-数据的商业闭环,智能汽车成为AI时代重要终端 [4][7] - 竞争要素为高颜值(原创设计)+高科技(智驾体验)+高性价比(成本控制)[4][7] - 2025下半年看点包括与上汽合作的20万元以下新车及多款改款车型 [5][7] - 2026年将是产品大年,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型覆盖各价格带 [5][7] 华为技术底座能力 - 增程技术平台油电转化率持续提升,赛力斯超级增程5.0热效率达44.8% [26] - 800V高压平台成为发展方向,相比400V架构在快充和成本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31] - 自研SiC技术布局完整产业链,从衬底到终端应用实现闭环 [38] - 固态电池研发取得进展,理论能量密度达400Wh/kg,支持快充和长续航 [42] 华为智能驾驶技术 - ADS智驾系统迭代至4.0版本,采用WEWA架构和CAS4.0防碰撞系统 [62] - 激光雷达方案与视觉方案并行,旗舰车型搭载多达4颗激光雷达 [77] - 自研激光雷达市场份额达18.1%,积极推进192线激光雷达量产 [83] - 通过智选车、HI模式和零部件供应三种方式全面赋能车企 [71] 华为汽车业务组织与渠道 - 车BU历经多次架构调整,目前智选业务由终端BG管理 [93] - 2024年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699亿元,终端业务营收3390亿元 [99] - 鸿蒙智行已建成990家体验中心和330家用户中心 [110] - 尊界品牌定位超豪华市场,首款车型S800定价70.8-101.8万元 [113]
【2025年H1销量点评/宇通客车】6月产销同环比高增,25H1销量同比提升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10 23:07
公司产销数据 - 2025年6月总销量5919辆,同环比+25%/+94%,产量5528辆,同环比+30%/+61% [2] - 2025年上半年销量总计21321辆同比+4%,产量21413辆同比+1% [2] - 6月产销同环比转正,市场需求随新能源补贴政策落地显著回暖,4-5月行业淡季影响消退 [3] 细分市场表现 - 6月大中轻客销量分别为3318/1680/921辆,同比+21.63%/+17.24%/+58.25%,环比+106.99%/+87.29%/+66.55% [4] - 轻客销量占比15.56%同比+3.29pct,大中客车占比84.44%环比+2.55pct [4] 国际化与订单进展 - 出口中亚市场累计销量突破10000台,新能源车型占比超1000台,成为当地最大新能源客车供应商 [5] - 斩获哈萨克斯坦1000台新订单,将通过CKD工厂本土化生产,强化"一带一路"布局 [5]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营收预测429/499/567亿元,同比+15%/+16%/+14% [7] - 预计归母净利润46.3/55.2/66.8亿元,同比+12%/+19%/+21%,对应PE 13/11/9倍 [7] - 2025E经营性现金流5451百万元,现金净增加额2853百万元 [8] 资产负债表与估值指标 - 2025E总资产432.73亿元,归母股东权益158.36亿元,资产负债率62.76% [8] - 2025E ROE 29.21%,ROIC 33.14%,P/B 3.74倍 [8]
【周观点】6月第4周乘用车环比+3.9%,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08 16:10
核心观点 - 六月第四周乘用车交强险数据56.9万辆,环比上周增长3.9%,环比上月周度增长24.2% [2][9] - 汽车板块细分领域表现分化,SW摩托车及其他板块涨幅最高达5.1%,SW汽车零部件板块下跌0.7% [2][9] - 小鹏G7上市成为全球首款具备L3算力的新能源汽车,全系配备5C超充电池和全域800V SiC平台 [4][10] - 坚定看好汽车行业三大投资主线:红利&好格局、AI智能化、AI机器人 [6][11] 行业数据 市场表现 - A股汽车板块在SW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4位,港股汽车与零部件板块在香港二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 [14] - SW摩托车及其他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达23.8%,表现最佳 [22] - 本周已覆盖标的中春风动力涨幅最高达29.82%,爱玛科技和宇通客车分别上涨21.04%和18.27% [25][26] 销量数据 - 6月第四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9.5万辆,渗透率达51.9%,环比增长4.5% [46] - 比亚迪6月批发销量8.6万辆,环比增长4.9%;特斯拉销量2.1万辆,环比增长49.5% [47] - 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1435万辆,渗透率预计达60.6% [48] 行业动态 新产品与技术 - 小鹏G7推出三款配置,价格区间19.58-22.58万元,搭载双Orin-X芯片或三颗图灵AI芯片 [4][10] - 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显示强劲市场接受度 [5][11] - 2025年预计L3智能化渗透率将达27%,L2+智能化渗透率将达36% [51] 企业合作与测试 - 保隆科技与威孚高科合资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4][10] - 小马智行在卢森堡启动Robotaxi道路测试,文远知行W5无人物流车获批在广州黄埔全域测试 [4][10] 投资建议 配置策略 - 建议下半年加大红利风格配置权重,重点关注三条主线 [6][11] - 红利&好格局主线推荐宇通客车、中国重汽、福耀玻璃等 [7][11] - AI智能化主线推荐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德赛西威等 [7][11] - AI机器人主线推荐拓普集团、均胜电子、精锻科技等 [7][11] 金股调整 - 2025H2调入理想汽车、星宇股份、隆鑫通用,调出德赛西威、伯特利、新泉股份 [66][67] - 调整后组合中宇通客车、中国重汽H、隆鑫通用表现较好,涨幅均超8% [67] - AI成长风格和高股息红利风格权重对调,建议更多关注高股息红利标的 [69]
【公司点评/小鹏汽车-W】小鹏G7上市点评:辅助驾驶进入L3级算力时代,本地端VLA+VLM能力再进阶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05 16:34
小鹏G7新车发布 - 小鹏G7定位为家庭科技美学中大型SUV,602km Max版定价19.58万元,702km Max版定价20.58万元,Ultra版定价22.58万元,成为全球首款具备L3算力的新能源汽车,全系配备5C超充电池和全域800V SiC平台 [3] 辅助驾驶技术升级 - G7 Ultra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其中2颗用于智驾VLA大模型,1颗用于座舱VLM大模型 [4] - 行业首发本地端VLA+VLM大模型和智驾"大脑+小脑"VLA-OL模型,增加"运动型大脑",实现从持续强化学习到自主强化学习 [4] - 功能上实现人机共驾+强化学习,自主识别ETC,首创划线泊车 [4] - 小鹏超级AEB刹停速度达行业最高的130km/h [4] 底盘与座舱智能化 - 太极AI底盘具备5项AI能力:智能识别减速带、颠簸路段、路面凹凸、障碍物,以及6D防晕车功能 [5] - 支持最远200m提前识别,车道级颠簸感知记录,每秒执行1000次路况扫描,最快21天迭代新功能 [5] - 座舱采用图灵AI芯片+高通8295P,算力800TOPS+ [5] - AR-HUD联合华为开发,防抖算法依据车身信息构建滤波模型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47/1676/2491亿元,同比+132%/+77%/+49%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6/120亿元,同比+106%/+2070%/+58% [7] - 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18/3.97/6.27元,对应PE分别为368/17/11倍 [7] 资产负债表与关键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76,951.94/126,763.53/185,996.95万元 [9] - 预计2025~2027年现金及等价物分别为29,750.80/53,856.01/84,483.71万元 [9]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10%/19.32%/23.37% [9]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6.73%/18.13%/18.78% [9]
【周观点】6月第3周乘用车环比+21.6%,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6-30 22:23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六月第三周乘用车交强险数据54.8万辆,环比上周增长21.6%,环比上月周度增长40.0% [2][9] - 细分板块涨幅排序:SW汽车零部件(+4.6%) > SW商用载客车(+3.2%) > SW汽车(+2.9%) > SW摩托车及其他(+2.4%) > SW乘用车(+0.1%) > SW商用载货车(0.0%) [2][9] - 新能源乘用车周度上险28.3万辆,环比上周增长13.7%,环比上月周度增长29.1%,渗透率51.6% [42] - 2025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预期2369万辆,同比增长4.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1435万辆,同比增长33.3% [44] 核心公司动态 - 小米汽车YU7上市,定位中大型豪华高性能SUV,价格区间25.35-32.99万元,锁单量18小时突破24万台 [4][11] - 理想汽车下调25Q2交付量预期至10.8万辆,同比-0.5%,环比+16% [4][11] - 黑芝麻智能与Nullmax联合推出基于武当C1236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支持城区记忆领航等功能 [4][11] - 耐世特为小米YU7全系标配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REPS) [4][11] 行业趋势与投资主线 - 2025年汽车行业三条投资主线:红利&好格局+AI智能化+AI机器人 [5][6][12] - L3智能化预计2025年渗透率达27%,L2+智能化渗透率预计达36% [46] - 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Optimus V3集成Grok语音助手,银河通用机器人完成11亿元融资 [57] - 重卡行业2025年预测批发销量100万辆,同比+10.9%,上险量70万辆,同比+16.3% [47][49] 研究成果与配置建议 - 团队发布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剖析、2025H2汽车投资策略、灵巧手行业深度等研究报告 [3][11] - 配置建议:下半年加大红利风格权重,推荐宇通客车、中国重汽、福耀玻璃等 [6][12] - AI智能化主线推荐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地平线机器人-W等 [6][12] - AI机器人主线推荐拓普集团、均胜电子、福达股份等 [6][12]
【重磅深度】汽车智能化7月投资策略:城市NOA渗透率首次突破20%,继续看好智能化主线!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6-29 20:08
汽车智能化行业趋势 -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分为L3智能化帮助车企卖车、L4 Robotaxi实现软件收费、自主品牌全球崛起三个阶段[2] - 2025年预计成为汽车智能化拐点之年,城市NOA普及将推动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前三大考虑因素[2] - 行业呈现淘汰赛模式,未来整车企业将分化为B端Robotaxi运营、C端个性化品牌和整车高端制造三类[2] - 2025-2027年L3智能化渗透率预计从10%提升至80%+[2] - 零部件企业将分化为模块化供应商和单一品类供应商两类[2] 智能化渗透率现状 - 6月城市NOA级智能化渗透率达22%,首次突破20%[3] - 问界M8全系标配城市NCA,交付持续上量[3] - 理想2025款城市NOA智驾渗透率达54.9%,环比提升10.6个百分点,首次突破50%[3] - 小鹏G7 Ultra首发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00TOPS+,行业首个L3级算力平台[3] - 小米YU7全系标配700TOPS英伟达AGX Thor芯片,Clips数达1000万,较上一版本提升3倍+[3] 投资主线与标的 - 看好智能化整车企业,港股推荐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小米集团-W,A股推荐比亚迪、上汽集团、赛力斯等[4] - 智能化增量零部件重点关注AI芯片(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4] - 汽车电子领域推荐保隆科技、经纬恒润等[4] 技术发展趋势 - 小鹏G7 Ultra首发本地端VLA+VLM大模型[3] - 小米XLA大模型预计下半年推送[3] - 2025-2027年智能化核心任务是推动新能源渗透率从50%提升至80%+[17] - 2028-2030年Robotaxi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17] 市场表现与预测 - 5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3%,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38] - 自主品牌批发市占率69.66%,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42] - 预测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394万辆,渗透率27%[19] - 预计2027年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达1496万辆,渗透率80%[19]
【重磅深度】2025H2汽车投资策略——破旧立新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6-27 23:44
2025H1汽车行业复盘 - 汽车基本面韧性依然足,AI成长风格标的表现超出预期 [2] - 汽车机器人板块表现最佳,其次乘用车/两轮车/重卡表现可圈可点 [2] - 红利风格相比AI成长风格标表现相对不足 [2] - 乘用车板块中零跑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江淮/理想录得正超额涨幅 [24] - 零部件板块中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涨幅居前 [88] 2025H2汽车行业展望 - 电动化行业红利接近尾声,智能化行业红利正在努力衔接 [3] - 商用车/两轮车等子版块成为好的投资补充领域 [3] - 选股思路为寻找穿越周期α品种和坚定拥抱下一轮产业趋势(智能化+机器人) [3] - 预计2025年乘用车内需销量2366万辆(同比+3.9%),新能源内需销量1432万辆(同比+33%) [5] - 预计2025年具备城区NOA功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可达26%,同比+15pct [63] 2025H2投资策略调整 - 增加红利风格品种权重 [4] - 红利&好格局风格优选包括客车(宇通客车)+重卡(中国重汽H)+两轮车(春风动力)+零部件(福耀玻璃+星宇股份) [4] - AI成长风格优选包括乘用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华为(赛力斯+上汽集团)),零部件(地平线机器人+拓普集团) [4] - 相比2025H1,下半年核心调入3个标的【理想汽车/星宇股份/春风动力】,调出3个标的【德赛西威/伯特利/新泉股份】 [17] 智能化发展趋势 - 国产芯片加速上车,降本增效推动新一轮智驾平权 [94] - 优选智驾相关度高且壁垒高的智能化赛道标的:芯片+算法【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知行科技】,底盘【伯特利/耐世特】 [94] - 小鹏汽车下半年看点包括自研图灵芯片上车+超大参数大模型上车,智驾体验效果大幅提升 [67] - 理想汽车下半年看点包括纯电系列SUV:18+16陆续新车上市和VLA大模型上车的效果 [73]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0-1阶段,行情极致演绎 [100] - 优选环节/客户卡位标的:拓普集团、北特科技、福达股份、蒙能股份、均胜电子、中鼎股份等 [100] - 增长较为明显的主要在灵巧手+轻量化方向 [103] - 特斯拉机器人GEN3发布为机器人板块下一个重要节点 [103]
【重磅深度】人形机器人催化丝杠国产化,优质企业乘势而上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6-27 23:44
丝杠行业概述 - 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传动元件,按摩擦特性可分为梯形丝杠、滚珠丝杠和滚柱丝杠三类 [2][11] - 滚珠丝杠传动效率达90%-96%,是梯形丝杠的2-4倍,行星滚柱丝杠在承载能力、寿命、导程和速度等方面优于滚珠丝杠 [2][11] - 丝杠螺纹加工工艺是核心壁垒,主要有磨削技术、滚轧成型和旋风铣削三种,磨削精度高,轧制效率高,旋风铣较均衡 [2][31] 丝杠下游应用 - 丝杠广泛应用于机床、航空航天、机器人、汽车等领域,其中机床是最大应用市场,2023年占比达23% [2][55] - 新能源汽车催生滚珠丝杠需求,主要用于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驻车系统,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线控地盘丝杠市场规模达634亿元 [69][72] - 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长空间,丝杠约占其价值量的19%,单台机器人需14个行星滚柱丝杠,加上灵巧手微型丝杠,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3][94][96]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滚珠丝杠市场被德国力士乐、日本THK和NSK垄断,2024年市占率达90%,中国厂商仅占5% [76][77] - 行星滚柱丝杠市场欧洲企业主导,2023年Rollvis和GSA在中国市占率合计近60%,南京工艺和济宁博特各占约6%和5% [3][83] - 中国滚柱丝杠专利数量跃居全球第一,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为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98][100]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控机床放量带动滚珠丝杠需求,预计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丝杠+导轨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61][63] - 行业将向高精度与高性能、智能化制造、新材料应用、定制化设计和绿色制造方向发展 [80][8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将推动行星滚柱丝杠需求,预计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达476亿元 [96] 主要企业布局 - 北特科技基于汽车底盘技术延伸至丝杠业务,计划投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 [104][105] - 双林股份收购丝杠设备公司科之鑫,已研发出样品并向头部车企送样 [107][110] - 五洲新春投资15亿元布局行星滚柱丝杠和微型丝杠,已开发出相关产品 [111][113] - 福达股份通过收购进入机器人领域,完成行星减速器样件并通过台架试验 [114][115] - 嵘泰股份设立合资公司开展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并布局专用设备制造 [116][118] - 震裕科技建成行星滚柱丝杠半自动产线,日产能达50套,已向客户实现小批试制 [119][121]
【重磅深度】灵巧手持续迭代,关注技术路线收敛中的边际增量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6-27 23:44
灵巧手市场前景 - 2024年灵巧手市场规模达17.06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19.21亿美元,2030年达30.36亿美元 [2] - 工业机器人常用二指灵巧手执行简单夹取,人形机器人需求推动向4指/5指及高自由度发展 [2] - 灵巧手价值量占整机10-20%,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之一 [28] 驱动方案 - 欠驱动方案通过牺牲精度降低成本,应用更广泛 [3] - 外置/混合置驱动方案牺牲精度但短期落地更快 [3] - 电驱动因模块化设计、精度高等特点成为主流方案 [3] - 特斯拉第三代灵巧手用无刷有齿槽电机替换部分空心杯电机 [3][48] 传动方案 - 主要分为齿轮/蜗轮蜗杆、连杆、丝杠、腱传动杆四类 [4] - 腱绳+丝杠复合传动可提高精度同时保持灵活性,特斯拉第三代采用此方案 [5][63] - 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效率高但体积大 [51] - 连杆传动承载力高但效率低 [55] - 丝杠传动精度高但柔性差 [59] - 腱传动灵活但精度低 [61] 感知方案 - 多模态感知是既定趋势 [6] - 力/力矩传感器向应变片式六维发展 [6][76] - 柔性传感器技术路线多元,聚焦灵敏性和稳定性 [6][80] - MEMS压力传感器中压阻式更成熟,多用于指尖 [6][84] 特斯拉灵巧手迭代 - 第三代自由度从11个增至22个 [95] - 驱动方案从空心杯电机转向无刷有齿槽电机 [95] - 传动方案从腱绳+蜗轮蜗杆转向腱绳+丝杠 [95] - 感知方案新增全手触觉传感器和集成AI视觉系统 [95][9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外产品普遍追求高自由度与多模态感知 [8][98] - 电机、微型丝杠、腱绳、传感器是主要成本构成 [101] - 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需绑定头部厂商 [101] 投资建议 - 推荐减速器+丝杠链企业福达股份 [8][101] - 关注微型丝杠链浙江荣泰、五洲新春、震裕科技 [8][101] - 关注腱绳链大业股份、南山智尚 [8][101] - 推荐T链头部企业拓普集团 [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