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投研

搜索文档
美国政府将如何主导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债务重整?
海豚投研· 2025-06-02 18:51
美元与美债的关系 - 美元是超主权货币,美债是美国政府的主权债务,美元属于全世界而美债仅属于美国[1] - 美联储独立地位被美国最高法院再次确认,但特朗普政府试图将美元主权化,与美联储存在冲突[2] -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元被美联储"鸠占鹊巢",无法直接控制美元作为主权货币的工具[3] 主权货币政策的本质 - 各国本币国债利率差异大,但通过外汇掉期转换为美元计价后,利率差异消失,除非联邦基金利率为负[7] - 美元计价的中日国债利率在2024年前显著高于十年美债利率,2025年后收敛,中债收敛更明显[9] - 任何国家X的美元计价长期收益率公式为R_X = R + δ_X,其中R为联邦基金利率,δ_X为主权信用风险溢价[9] 美债信用风险与无风险利率 - 市场误将十年美债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实际应计入信用风险溢价δ_U,公式为R_U= R + δ_U[11] - 中国主权信用风险溢价δ_C偶尔低于美国δ_U,显示市场认为中国信用风险更低[12] 货币政策与债务重整 -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幻术"扭曲真实利率,如日本通过零利率掩盖实际成本,美国因美元直接计价无法使用此手段[14] - 美国政府可通过关税战迫使其他主权货币升值,间接操纵美元贬值,实现债务重整[19][21] - 美国政府可影响对偶主权国家的政策利率r,通过调整其国债/汇率账户支付比率来改变美元强弱[23] 美元霸权体系的双央行机制 - 完整美元体系需超主权央行(美联储)和主权央行(如日本央行),后者听命于美国政府[26] -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美国"第二央行",根据美国需求调整日元汇率(如1985年广场协议致日元升值179%)[26][28][29] -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加息+日元升值+中东购债三招解决恶性通胀和债务问题,日本承担代价[29][33] 当前关税战的债务重整逻辑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全球主权货币升值,本质是跨国债务重整,类似1980年代模式[32][34] - 2025年5月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旨在迫使欧元升值以缓解美国债务压力[34] - 若谈判失败,日本可能被迫大幅升值日元,日债收益率将飙升,其他国家收益率上行优于美国自身上行[36][38]
Costco(纪要):预期关税影响将持续全年,但公司有能力应对
海豚投研· 2025-06-01 18:23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总营收3024年第三季度达797亿美元,同比增长9.1%,但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633亿美元,环比下降0.1% [1] - 净销售额3024年第三季度782亿美元,同比增长9.1%,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619亿美元,环比微增0.1% [1] - 会员费收入3024年第三季度15.1亿美元,同比仅增0.2%,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 [1] - 毛利率(GPM)稳定在10.8%-11.27%区间,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10.9%,核心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36个基点 [1][3] - 运营利润3024年第三季度30.4亿美元(OPM 3.8%),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24.4亿美元(OPM 3.9%),同比增长10.9% [1] - 可比销售额增长持续改善:美国市场3025年第三季度达6.6%(环比+0.2pct),但加拿大市场降至2.9%(环比-0.9pct) [1] - 电子商务增长强劲,3024年第三季度同比+18.9%,3025年第三季度预期+15.0% [1] - 全球付费会员数达79.6百万,季度净增1.2百万,但续费率(美加地区)微降至92.7% [1] 战略与运营动态 - 门店扩张加速:Q3新开9家门店,Q4计划新增10家,2024财年预计净增24家至全球总数914家 [2] - Kirkland Signature品牌表现突出:销售额增速超整体水平,渗透率同比提升50个基点,本地化采购策略降低成本 [2] - 技术创新:推出"先买后付"服务提升高价商品销售,试点仓库新技术优化结账效率 [2] - 价格策略:主动下调鸡蛋、黄油等关键商品价格,延长加油站营业时间带动汽油销量创纪录 [2][3] - 成本控制:生鲜部门杠杆效应显著,乳制品等大宗商品成本下降推动食品部门毛利率提升 [3] - 资本支出:Q3达11.3亿美元,全年预计略超50亿美元 [6] 外部环境影响 - 汇率与油价:美元汇率对同店销售产生1.2%负面影响,汽油价格下跌带来1.1%拖累 [3] - 关税压力:美国8%销售额来自中国进口商品,非食品领域通胀导致LIFO成本增加1.3亿美元,Q4或再增4000-5000万美元 [6] - 竞争格局:同行涨价改善相对价格优势,采购团队动态调整策略应对关税变化 [7] 品类表现与区域差异 - 生鲜类同店销售增长高个位数,非食品类同店销售增长高个位数,食品杂货类增长中高个位数 [6] - 区域分化明显:美国同店销售增长6.6%领先,加拿大(2.9%)和国际市场(3.2%)增速放缓 [1] - 非食品部门毛利率全球微升但美国微降,汽油和电商部门成为利润率改善主要驱动力 [4] 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 - SG&A费用率上升13个基点,主因员工工资增长,部分被销售杠杆和生产效率提升抵消 [5] - 可比客单价增长疲软(3025年Q3预期-0.3%),但客流量保持5.9%的健康增速 [1] - 线上会员比例上升导致整体续费率下降,美加地区续费率仍维持在92.7%高位 [1][3]
特朗普关税狂舞,Costco “稳如狗”
海豚投研· 2025-06-01 18:23
核心观点 - Costco在2025财年3季度表现稳健,同店销售增长5.7%,剔除油价和汇率影响后达7.9%,显示全球经营韧性[1][14] - 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10.4%,但续费率环比下降0.3pct,反映账户分享打击的后续影响[4][30] - 毛利率逆势提升41bps至11.25%,但费用率同比扩大20bps,显示再通胀压力存在[5][34][37] - 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4.8%,珠宝/玩具等耐用品成为增长亮点[22] - 最终净利润同比增长13%,与预期持平,主要受税费和利息收入拖累[8][41] 分项总结 一、同店销售表现 - 名义同店增速5.7%(环比降1.1pct),剔除油价汇率后为7.9%,客流量增长5.2%支撑基本面[1][14] - 美国/加拿大/国际地区剔除扰动后增速分别为6.6%/8%/8.5%,全球表现均衡[2][3][18] - 客单价增速从1%降至0.4%,汇率和油价是主要拖累因素[1][17] 二、会员业务动态 - 会员费收入12.4亿美元(同比+10.4%),单会员年化付费62.3美元(同比+3.3%)[4][26] - Executive会员占比提升至47.2%,但北美续费率降至92.7%(环比-0.3pct)[30] - 付费会员总数达7960万,环比新增120万,延续稳定增长[26] 三、财务指标分析 - 总收入632亿美元(同比+8%),商品销售毛利率提升41bps至11.25%,毛利润超预期2.3亿[4][34] - 经营费用率9.16%(同比+20bps),人力成本上升明显,但经营利润仍增长15.2%至25.3亿[6][38] - LIFO会计处理拖累毛利率23bps,反映近期采购成本上升[36] 四、增长新动能 - 电商销售额同比+14.8%,站点流量增长20%,珠宝/玩具/美妆品类表现突出[22] - 本季新增8家门店(同比+3.4%),创近季度净开店高峰[24] 五、成本与通胀影响 - 核心零售业务贡献36bps毛利率提升,但LIFO规则和运营费用分别抵消23bps/13bps[36][37] - 耐用品提前采购推高毛利,但关税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费用端承压[36][37]
Marvell:AI 环增 “失速”,下一张 “王牌” 在哪?
海豚投研· 2025-05-30 17:36
迈威尔科技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 整体业绩表现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收入19亿美元,环比增长4.3%,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的18.8亿美元 [1] - 收入环比增量0.8亿美元主要来自数据中心及AI业务带动 [1] - 调整后毛利率59.2%,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因低毛利率的定制ASIC业务占比提升 [1] - 下季度收入指引20亿美元,符合市场预期,增长动力仍来自数据中心及AI业务 [2] 数据中心业务 - 数据中心收入14.4亿美元,环比增长5.5%,占总收入76% [1] - AI业务收入8.3亿美元,环比增长0.9亿美元,非AI业务小幅回落 [1] - AI业务占总收入比重已达44%,管理层目标提升至50%以上 [34] -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定制ASIC和光模块DSP芯片 [32] - 亚马逊Trainium 2芯片是当前AI业务主要增长来源 [7] 业务结构 - 数据中心业务占比75%左右,包括SSD控制器、高端以太网交换机和定制ASIC业务 [16] - 企业网络业务占比约10%,运营商基础设施约5%,消费电子约5%,汽车与工业约5% [17] - 传统业务中企业网络和运营商基建收入分别为1.78亿和1.38亿美元,环比有所回暖 [46][47]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0.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 [50] - 汽车/工业业务收入0.76亿美元,同比下滑2.4% [52] 市场关注点 - 公司成长性主要依赖AI业务,但季度环比增量呈现收窄趋势(近三个季度2亿-2亿-0.9亿) [7] - 下一轮增长需关注微软Maia Gen2和亚马逊Trainium 3芯片订单 [7][39] - 中国区收入占比达40%,是最大收入来源,但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8][9] - 当前市值565亿美元,对应2026财年调整后净利润约30倍PE [11] - 公司面临AVGO、Alchip等竞争对手在定制ASIC领域的挑战 [39] 经营指标 - 研发费用5亿美元,同比增长6.6%,研发费用率降至26.8% [25] - 销售及管理费用1.86亿美元,同比下滑6.8%,费用率降至9.8% [25] - 调整后净利润3.91亿美元,环比基本持平 [27] - 经营费用6.82亿美元,与上季度环比持平 [24]
Marvell(纪要):AI 业务未来将占总收入的一半
海豚投研· 2025-05-30 17:36
Marvell 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信息 - 总营收19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的18.8亿美元(+0.89%),同比增长4.3% [1] - 数据中心收入14.4亿美元(占总营收76%),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76% [7] - GAAP毛利率50.3%,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Non-GAAP毛利率59%-60%指引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3.33亿美元,股票回购3.4亿美元(上季度2亿美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数据中心 - 主要增长引擎:AI相关收入占新业务"大部分",定制XPU项目进展顺利 [16] - 技术布局:量产A0以太网控制芯片,3纳米工艺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 [16][18] - 合作动态:与英伟达合作NVLink Fusion技术,开发HBM和CPO技术优化AI加速器 [9][10] 企业网络与运营商基础设施 - 合计收入3.06亿美元(企业网络1.68亿+运营商1.38亿),环比增长14% [11] - 运营商业务收入1.3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92.8% [1] - 预计下季度合计收入环比增长5%左右 [11] 消费电子与汽车工业 - 消费电子收入6300万美元,环比下降29%,下季度预计环比增长50% [12][13] - 汽车工业收入7600万美元,环比下降12%,下季度指引持平 [14][15] - 出售汽车以太网业务获25亿美元现金,预计2025年完成交割 [6] 未来展望与战略 - 下季度营收指引20亿美元(±5%),Non-GAAP每股收益0.62-0.72美元 [2][3] - 定制AI芯片将成为新增长点,6月17日举办专项投资者活动 [17] - 3纳米XPU项目非独家,客户可能采用多供应商策略 [18][19] - 资本配置:持续股票回购,上季度股息支付5200万美元 [1]
理想(1Q25 纪要):有信心新 L 系列车型销量很快回到月销 5 万辆
海豚投研· 2025-05-30 17:36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Q2交付量预计12.3万–12.8万辆,同比+13.3%–17.9% [1] - Q2总收入预计人民币325亿–338亿元(约合45亿–47亿美元),同比+2.5%–6.7% [2] - 1Q25总收入259.3亿元,同比+1.5%,汽车销售收入246.8亿元 [3] - 1Q25汽车销售毛利率19.8%,单车收入26.6万元,单车成本21.3万元,单车毛利5.3万元 [3] - 其他业务收入12.5亿元,毛利率35.4% [3] 运营表现与市场地位 - Q1交付9.2万辆,同比+15.5%,累计交付超126万辆 [4] - L系列周销量突破1万辆,2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市场份额达14.7% [17] 产品与技术升级 - 旗舰纯电车型MEGA Home占MEGA订单超90%,7月产能将提升至2500–3000辆/月 [5] - i8与i6计划2025年7月和9月发布,i8已完成全国路测累计超950万公里 [6] - L系列Max版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Pro版升级地平线征程6M芯片+自研激光雷达 [7] 基础设施与技术战略 - 已建成2350座超充站(1.28万根充电桩),覆盖5万公里高速公路及20条长途旅游线路 [8] - 计划2025年6月超充站达2500座,年底目标4000座 [9] - VLA Driver智能驾驶架构拟随i8首发,云端世界模型基于生成式AI构建 [10][11] 软件与生态布局 - Halo OS车载系统2025年4月开源代码 [12] - 5月底OTA升级新增"家庭成员识别"及语音助手功能 [13] 销售与服务网络 - 零售门店覆盖151个城市共500家,服务中心布局223个城市500家 [14][15] - 通过"星链计划"拓展低线城市覆盖 [16] 未来产品规划 - 目标实现3000亿元收入规模后评估推出轿车及MPV车型,采用增程式与纯电双动力策略 [18]
英伟达(纪要):Blackwell 贡献数据中心计算收入的 70%
海豚投研· 2025-05-30 00:00
英伟达FY26Q1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总营收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93.6%,超出市场预期1.6% [1]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达88.8%,同比增长36.8%,贡献主要增长动力 [1] - GAAP毛利率71.8%,环比提升0.28个百分点,Blackwell产品推动盈利能力改善 [1][12] - 运营利润率61.19%,净利润率58.4%,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 - 库存同比增长90.8%至113.33亿美元,主要受H20出口管制影响 [1] 高管陈述核心信息 出口管制影响 - H20产品确认收入46亿美元,但计提45亿美元库存及采购义务冲销费用 [2] - Q2中国数据中心收入预计"大幅下降",损失市场规模近500亿美元 [2][15] - 无法交付25亿美元H20订单,Hopper架构在中国市场面临终结 [2][15] 数据中心业务进展 - Blackwell架构贡献数据中心计算收入70%,成为推广最快产品 [2] - GB200 NVL机架已交付企业和主权客户,推理成本显著降低 [3] - GB300本月开始采样,HBM增加50%,FP4推理性能提升50% [3] - 超大规模企业每周部署近1000个NVL72机架(7.2万个GPU) [4] - NVIDIA Dynamo提升推理吞吐量30倍,客户延迟降低5倍 [5] 技术创新与生态 - 近100个AI工厂在建(同比+2倍),平均GPU数量翻倍 [6] - Llama Nemotron模型提升AI平台准确性20%,推理速度+5倍 [7] - NVLink 72单机架带宽达130TB/s,Q1出货量超10亿美元 [8] - Spectrum-X交换机年收入超80亿美元,能效提升3.5倍 [10] 财务指引与股东回报 - Q2收入指引450亿美元(±2%),数据中心增长与中国市场下滑抵消 [11] - 全年运营费用增长目标30%左右,保持研发投入强度 [13] - Q1向股东返还143亿美元(分红+回购),强化资本回报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加速器市场封闭将刺激本土芯片厂商创新,规模达500亿美元 [15] - 全球AI基础设施竞赛加剧,超大规模企业加速GPU集群部署 [4][6] - 全栈架构获AT&T、比亚迪等企业采用,生态优势持续扩大 [6][9]
增程已老、纯电难料,理想的现实太 “骨感”
海豚投研· 2025-05-30 00:00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2024年一季度业绩整体符合预期,但二季度指引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增程车型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公司战略重心转向纯电车型[1][5][7] - 一季度卖车收入247亿元,超出市场预期5亿元,主要因车型结构改善(高价车占比提升)部分抵消了降价影响[1][2][16] - 卖车毛利率19.8%,环比实际下滑1个百分点(上季度剔除特殊项目后为20.7%),略低于大行预期的20%[2][3][14] - 二季度销量指引12.3-12.8万辆,隐含5-6月月均销量4.6万辆,低于市场预期的5万辆水平[5][21] - 公司面临增程市场竞争加剧,多款竞品采取差异化策略争夺市场份额,L系列改款力度不足可能影响销量[7][8][21] 财务表现 收入与毛利率 - 一季度总收入259亿元,略超市场预期4亿元,其中汽车收入247亿元[1][36] - 单车收入26.6万元,高于预期的26万元,因高价车型占比提升(Mega/L8/L9占比环比升1.5个百分点)[16] - 单车成本21.3万元,环比持平,降本力度不足[20] - 其他业务收入12.5亿元,环比下滑3.8亿元,低于预期2亿元[36][37] 费用与利润 - 研发费用25亿元,环比增加1亿元,但全年指引从140亿元下调至110-120亿元[30][31] - 销管费用25亿元,环比减少5.5亿元,主要因降本增效和市场活动减少[33] - 经营利润3亿元,环比下滑34.3亿元,主要受销量环比下滑41%影响[39] - 归母净利润6.5亿元,与大行预期持平[40]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17亿元,再次转负,因利润下滑及存货增加20亿元至100亿元[42] - 资本开支8亿元,环比减少20亿元,因门店扩张放缓[45] 业务运营 车型与定价 - L系列改款主要升级智驾芯片(英伟达Thor/地平线J6M),电池容量升级有限,被视作"小改款"[5][21][24] - 一季度车型平均降价0.8-1.6万元(降幅3%-4%),L6占比降至47.8%[18][19][16] - 二季度指引隐含单车收入25.3万元,环比再降1.3万元,可能因L6占比提升及老款清库存[25][26] 竞争环境 - 增程市场新进入者采取多种策略:下沉市场(零跑/银河M9)、大空间(腾势N9/领克900)、大电池方案(小鹏/小米)[7] - 问界M系列改款直接竞争,增程先发优势面临挑战[7][8] 战略布局 - 纯电车型i8/i6将于下半年发布,市场给予2025年8万辆预期[5][9] - Mega home改款订单表现良好,目标7-8月稳态交付2500辆[10] - 超充站已建2267座,目标i8发布前达2500座[45] 市场预期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60万辆销量预期,PE 20-21倍,PS 1.3倍[9] - 若按55万辆销量及1.1倍PS估算,合理股价区间港股76-84港元/美股19-22美元[9] - 关键观察点:L系列能否重回月销5万辆、纯电车型实际表现[10][21]
英伟达:别质疑,还是那个宇宙第一股!
海豚投研· 2025-05-29 10:23
英伟达 (NVDA.O)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美股盘后发布 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 2025年4月),具体内容如下: 1.核心经营指标 : 收入440.6亿美元,符合预期(433.7亿美元) ,其中季度环比增长47亿美元,受数据中心业务和游戏业务的带动。 毛利率60.5%,低于预期 (68.9%) , 其中H20芯片计提存货减值大约有45亿左右的影响 。若不考虑该突发事件影响,公司本季度毛利率将回到71%附近。 2.数据中心 :391.1亿美元,同比增长72%。H20事件,只影响本季度后两周的相关收入,整体影响较小。而对收入端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后两个季度。 细分来看:本季度计算收入396亿美元,网络业务收入45亿美元。 其中本季度计算收入环比增长有所放缓,下游部分客户更加期待后续量产的GB300产品, 将相 应资本开支的节奏做了调整。 3.游戏业务 :3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是本季度最亮眼的一项。受公司推出的RTX50系列产品的推动,相比于AMD游戏业务的下滑,英伟达在独显市场的份额 进一步提升。 4.利润 :公司本季度核心经营利润216亿美元,同比增长28%。核心经营利润率回落至49.1 ...
小米(纪要):全年手机目标维持在 1.8 亿台
海豚投研· 2025-05-28 11:46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信息 财务表现 - 总营收达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 [1] - 毛利率提升至2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1] - 核心经营利润100亿元人民币,核心经营利润率9.0%,同比提升113.4% [1] - 调整后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4% [1] 分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 - 收入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毛利率12.6% [1] - 出货量4310万台,同比增长33.6%,ASP提升至1210.8元 [1] - 中国大陆高端市场份额达25% [1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收入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7%,毛利率25.2% [1] - 空调等品类面临产能紧张挑战 [6]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毛利率76.1% [1] - MIUI全球MAU达6.86亿,中国大陆MAU1.81亿 [1] 智能电动汽车 - 收入185.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3.2% [1] - Q1交付量7.6万辆,二期工厂年内投产 [13] - 新车型小米YU7续航835公里,7月上市 [5] 战略与研发投入 研发规划 - 2021-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20亿元人民币 [2] - 2026-2030年新目标200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 [3] - 芯片团队累计投入135亿元人民币,规模超2500人 [4] - 研发人员总数达21,731人(历史新高) [4] 市场战略 - 全球手机ASP提升至1211元 [13] - 旗舰机型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同比增90% [13] - 中国大陆新增1000+小米之家,汽车门店达235家 [13] - 开源AI模型"小米MiMo"(70亿参数)表现领先 [13] 产能与供应链 - 智能汽车二期工厂年内投产 [13] - IoT业务持续优化产能应对旺季需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