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用傻瓜式的方法,跑赢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雪球· 2025-09-25 21:00
投资中的普遍困境 - 投资是残酷的比赛,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赚钱 [2] - 若无法识别牌桌上的傻瓜,则自己就是那个傻瓜,大多数投资者都处于劣势 [3] - 试图通过预测市场涨跌来投资,是在与全球最聪明、最有资源的人对弈,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3] - 投资赚钱需承认自身弱小,保持敬畏并有所不为 [4] 全天候资产配置方案 - 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全天候配置策略立于不败之地 [5] - 每类资产长期看都能赚钱,但波动和回撤过大导致投资者难以持有 [5] - 不同资产适应不同市场环境:股票适应经济上行且通胀下行,债券适应经济下行且通胀下行,黄金适应经济下行且通胀上行,商品适应经济上行且通胀上行 [6][8] - 股票与黄金、债券与商品这两对资产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6] - 长期债、股票、商品指数和黄金四类资产间的相关性较低,可实现投资组合的"反脆弱" [7][9] 反脆弱与降低波动的必要性 - 反脆弱、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并非新概念,达利欧是集大成者 [10] - 常见反脆弱组合包括固收+基金(20%股+80%债)、股票对冲组合(红利低波+纳斯达克)和永久投资组合(25%股票+25%黄金+25%现金+25%债券) [10] - 资产配置的两大真谛是购买长期上行的风险资产,以及购买不相关资产以降低波动 [10] - 仅长期持有单一资产(如纳斯达克)不可行,存在后视偏差问题,且投资者难以在各类资产暴涨或生活重大支出时坚持不调整 [12] - 持有多种资产可平滑收益波动,使每年收益率相对稳定,资金进出灵活,组合应像可随时申赎的基金 [12] 全天候组合的实践与表现 - 经模型验证的全天候配置比例为20%股票、15%黄金、15%商品和50%长期债 [13] - 该组合长期可获得年化10.5%的收益,波动率仅为7.5% [14] -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红利低波股票下跌-57.5%,但全天候组合最大回撤仅为-11.4% [13][14] - 组合在各年份收益均衡,例如2005年收益13.4%,2006年24.0%,2007年34.7%,2008年-11.4%,2009年32.7% [14] - 投资是长期事业,稳定性比暴利更重要,全天候策略提供"傻瓜式"方法以跑赢多数专业投资者 [14][15]
认知决定结果:当“老登股”失宠时,别在犹豫中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雪球· 2025-09-25 16:08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金山之旅 来源:雪球 在一些低估值 、 高股息的 " 老登股 " 的投资者中 , 开始出现一种普遍蔓延的焦虑 。 股价的持续阴跌 , 让最坚定的持有者也开始怀疑 : " 是 不是公司基本面出问题了 ? " 同样的情况 , 也发生在一些新消费 、 创新药板块上 。 财报看似无恙 , 业务仍在推进 , 但股价就是跌跌不休 。 其实 , 当下的走势与基本面关系已然不大 , 核心逻辑简单而残酷 : 资金正在被大规模抽走 , 涌向了那个光芒万丈的舞台 —— 科技股 。 这 是一场由宏大叙事和赚钱效应驱动的资金迁徙 , 在趋势面前 , 个体的基本面瑕疵或亮点都显得微不足道 。 一 、 痛苦的根源 : 在 " 对的牛市 " 里承受 " 错的亏损 " 这种行情对坚守传统价投或深度研究框架的投资者而言 , 是极致的煎熬 。 你或许能理解这种痛苦 : 一边看着AI 、 科技概念股连日猛涨 , 账户新高不断 ; 一边守着自己 " 低估 " 、 " 高息 " 、 " 现金流稳定 " 的持 仓 , 它不仅 ...
924行情一周年:投资能不能赚钱,靠的不是牛市,而是这一点
雪球· 2025-09-25 16:08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坚持一套完整的个人投资体系,而非依赖单次的买卖时机 [9][14] - 资产配置是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有效投资体系,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分散持有不同类别资产来降低风险并获取长期收益 [16][17] - 以“三分法”为例的资产配置策略通过量化风险承受能力、设定目标比例并执行纪律性再平衡,帮助投资者实现稳健回报 [19][21]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案例 - 巴菲特在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期间大幅减持苹果股票,体现了其价值投资理念,即在估值过高时止盈 [4][6] - 索罗斯的基金在2024年二、三季度重仓买入苹果,基于其反身性原理,倾向于投资正处于上涨趋势的资产 [5][7] - 两位大师在同一时期对同一资产做出相反操作但均能盈利,证明投资成败取决于背后的投资理念和决策体系,而非单一操作 [6][8] 缺乏投资体系的负面案例 - 有投资者在2023年9月24日仅以轻仓买入沪深300指数,后因市场暴力拉升而在高位重仓,最终在市场急跌后浮亏 [10][12][13] - 该投资者在回本后卖出,错失后续上涨行情,其亏损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的投资体系来指导买卖决策和仓位管理 [14] 资产配置作为投资体系的优势 -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同时持有A股、美股、债券、黄金等多元资产,利用其波动不同步的特性降低组合整体风险 [17] - 具体配置比例需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决定,可通过测评工具自动生成个性化方案,例如股、债、商品按6:3:1分配 [18][19][21] - 该策略强调长期定投而非择时,并通过纪律性再平衡(如卖出涨幅超标的资产,补入跌幅过大的资产)来维持目标比例,实现高卖低买 [20][21]
罕见!10倍股连拉20CM涨停,年内已经暴涨1892%!创业板创3年多新高,突破3200点...
雪球· 2025-09-25 16:08
创业板及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数上涨1.58% 续创3年多新高 突破3200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7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放量443亿元 [1] - 游戏 AI应用 可控核聚变等板块涨幅居前 港口航运 贵金属 油气等板块跌幅居前 [1] 上纬新材 - 股价达132.1元/股 再次20%涨停 实现2连板 总市值533亿元 [3] - 年度涨幅达1892% 成为年内A股涨幅冠军及首只10倍股 [6] - 智元恒岳及致远新创合伙合计拥有29.99%股份及表决权 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6] - 智元恒岳拟要约收购37%股份 要约价格7.78元/股 预计最高资金11.61亿元 [7] - 收购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相关方将合计持有66.99%股权 [8] - 智元机器人表示收购出于复合材料在机器人轻量化应用前景看好 旨在产业链整合 非借壳上市 [9] 固态电池及宁德时代 - 亿纬锂能盘中涨超9% 收盘上涨6.47% [10] - 宁德时代盘中涨超5% A股总市值最高达1.83万亿元 一度超越茅台 收盘市值1.79万亿元 [10] - 当升科技 巨一科技等多只个股涨超5% [13] - 第七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大会聚焦固态电解质等热点议题 助推产业化发展 [13]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或迎产业化元年 [13] 有色金属板块 - 铜产业指数领涨 精艺股份涨停 洛阳钼业涨超9% 铜陵有色涨超8% 北方铜业涨超7% 紫金矿业涨超5%创历史新高 市值超7000亿元 [15] - Freeport McMoRan印尼子公司Grasberg矿山发生泥石流事故 暂停生产并启动不可抗力条款 [18] - Grasberg占全球铜供应约3% 花旗分析四季度损失将影响全球供应3% 2026年35%损失影响全球供应约1% 对铜价构成支撑 [18] 游戏板块 - 昆仑万维 星辉娱乐 冰川网络等涨幅居前 吉比特 ST华通等多股创历史新高 [19] - 吉比特股价662.01元 上涨5.67% 总市值476.92亿元 [20]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9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145款 进口网络游戏审批11款 [22] - 今年累计发放游戏版号1275个 同比增长25% [22] - 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1.4万亿元 其中网络游戏等数字贸易领域规模超3700亿元 [22]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9% 占全球市场份额11% [22] - 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95.01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11% [22]
“924行情”一周年,当下行情又该如何应对
雪球· 2025-09-24 21:00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内容综合自: 摩根资产管理ETF 来源:雪球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去年"924行情"的波澜壮阔,wind数据显示,"924行情"至今,AH整体仍有亮眼表现。"924行情"一周年之际,看看A 股"924行情"以来有何变化,当下行情又到哪儿了? 01 表现亮眼!"924行情"以来AH涨超全球主要指数 去年"924行情"以来,AH主要指数表现可以说是领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 "924行情"以来全球主要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4.9.24-2025.9.22 A股成交额再超3万亿元!但仍低于924行情峰值 Wind数据显示,9月18日 A股单日成交额再超3万亿元,单日成交额位列A股历史第4。 924以来A股成交额及区间换手 指数的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对指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02 24157亿元!两融余额创2015年来新高 Wind数据显示,9月22日,作为市场情绪指标之一的两融余额创2015年来新高,达到24157亿元!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看,9月2 ...
疯狂!15连板暴涨320%!这股遭3次停牌调查,深陷内幕交易危机,2次复牌后照样涨停!第三次还能满血归来吗?
雪球· 2025-09-24 15:5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强势上涨 上证指数涨0.83% 深证成指涨1.8% 创业板指涨2.28% [2] - 全市场成交额23471亿元 较上日缩量1713亿元 超4400只个股上涨 [2] - 自去年"924行情"一周年以来 沪指累计涨超40% 深成指累计涨超65% 创业板指累计涨超108% [3] 天普股份异常波动 - 天普股份15连板累计上涨317.72% 期间三次停牌核查 最新市值149亿元 [4][7][9] - 控股股东向AI芯片研发商中昊芯英转让10.75%股份 转让价23.98元/股 合计斥资3.46亿元 [6] - 交易后中昊芯英和海南芯繁合计持有天普控股50.01%股权 杨龚轶凡成为实际控制人 [6] - 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期间买卖股票 所获收益已上缴公司 公司称不存在内幕信息泄露 [11] 半导体行业强势上涨 - 半导体板块单日上涨4.58% 神工股份 长川科技 江丰电子等多股20%涨停 [14][15] - 台积电2纳米制程价格较3纳米或涨超50% 本季度开始量产 [16] - 三星DRAM产品涨价30% NAND闪存涨价5%-10% 美光存储芯片涨价20%-30% [16] 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合作 - 阿里巴巴港股大涨8.91% 创近4年新高 [18] - 阿里云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覆盖数据合成 模型训练 环境仿真等领域 [21] - 通义千问累计开放超300个开源模型 下载量超6亿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2032年提升10倍 [20][21]
不疾而速——雪球资管丹书铁券荣获第十届股票策略英华示范案例
雪球· 2025-09-24 15:58
奖项荣誉 - 雪球资管旗下丹书铁券私募基金荣获第十届中国证券私募英华奖“股票策略三年期产品示范案例” [1] - 中国证券私募英华奖评选是业内最具分量的权威奖项之一 通过定量与定性多维度评估 [3] - 公司及策略产品在2023至2025年间获得多项行业荣誉 包括2025年度中信建投“潜龙杯”优秀私募管理人、2025年“智汇杯”广发证券量化多头及主观多头奖项等 [16][17] 投资策略与理念 - 丹书铁券基金采用“价值与成长”双轮驱动策略 构建“科技成长 + 低波红利”的哑铃型组合 [6][7] - 策略通过动态平衡调整持仓 严守估值纪律 坚持“上涨逐步分散 下跌逐步集中”的操作理念 [8][9] - 投资组合覆盖港股 A股与美股 行业布局相对均衡 包括公用事业、能源、通信、互联网、医药等 [6][10] 市场观点与行业配置 - 在当前市场炒作氛围较浓的环境下 坚持回归业绩基本面 在结构性市场中发掘估值合理的公司 [12] - 在创新药领域 当前更注重个股筛选 规避财务薄弱企业 重点关注财务稳健且未来利润可兑现的优质公司 [11] - 产品成立七年以来秉持“一颗资产的心” 力求在市场低迷时不恐慌 市场狂热时不盲从 以长期复利为目标 [12] 公司概况 - 雪球资管定位为前沿资产配置理论实践者 秉持“长期主义”和“科学配置”投资理念 [14] - 公司自2015年起总体管理规模突破百亿 核心策略跻身同类产品头部 [14] - 旗下拥有两家独立运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产品涵盖多元股票多头策略与长雪全球宏观对冲策略 [14]
牛市中场!存款市值比最新 1.56
雪球· 2025-09-24 15:58
市场行情分析 - 周一市场在银行股早盘下压后,尾盘因银行股调控躺平而反弹,上证指数从下跌0.32%转为上涨0.22%报收,显示市场上涨意愿强烈[4] - 中证1000等小盘股尾盘不到一小时的拉升轻松创出全日新高[6] - 半导体和通信行业两翼齐飞,机器人、电池表现良好,但光伏产业表现萎靡[8] 行业表现数据 - 科创芯片单日上涨4.88%,年初至今上涨62.77%;消费电子单日上涨4.73%,年初至今上涨52.99%;科创AI单日上涨4.25%,年初至今上涨63.77%[9] - 通信设备年初至今上涨98.44%,港股通创新药年初至今上涨115.94%,恒生医疗保健年初至今上涨94.05%[9] - 根据乖离率判断,半导体和通信有提速趋向,CS新能车和电池持平,机器人产业正努力爬回甜点区,光伏产业死气沉沉跌破第三天[9] 存款市值比指标 - 最新居民存款数据为161.02万亿元,相对8月底A股总市值103.29万亿元,存款市值比为1.56,处于“牛市中场”水平[14] - 12个月滚动住户存款增加额近期维持在14万亿元左右,较2023年初逼近24万亿元的水平显著下降[16] 市场周期研判 - 策略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和股市存在5年周期,尾数逢4、逢9年份出现底部概率大,逢1、逢7出现顶部概率大,因此2024年后的2-3年内市场可能处于“主升浪”阶段[17] - M1同比增速仍在爬坡中,其拐点尚未出现,预示股票市场远未见顶[18][19] - 当前市场被判定为牛市第二阶段,特征是增量资金自我强化形成的正反馈,其终结信号可能与监管态度变化相关[21][22] - 市场最终会从赛道股切换至低估值、顺周期板块,这种切换更可能发生在明年而非今年[23]
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为什么市场总在针对我?
雪球· 2025-09-23 21:01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波动率高,对投资者长期持有构成挑战,需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来管理波动与回撤,实现与投资组合的“同甘共苦” [4][6][22][35][37][38]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表现 - 在市场调整期间(2022年至2024年),全市场偏股基金净申购规模持续萎缩,2023年起连续多个季度呈现净流出,2024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净赎回达到阶段性峰值 [6] - 上证综指自1990年成立至今复合增长率为11.6%,但年化波动率达43.71%,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主要指数 [10] - 自2014年以来,沪深300与偏股基金指数年度最大回撤超过15%的年份占比约为60%,而创业板指数该指标达100% [11][13] 择时策略的有效性 - 从2014年至今,坚持持有偏股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约为15%,但若错过涨幅最大的5天,年化收益降至9.02%;错过涨幅最大的30天,年化收益转为负值 [16][18] - 2020年至2025年8月15日,偏股基金指数在总计2053个交易日中,约19%的交易日(390天)贡献了超过80%的涨幅,凸显择时难度 [16][18] 大类资产配置的效果 - 不同资产(如偏股基金指数、MSCI世界指数、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黄金)在2014年至2024年间年度收益率表现各异,存在低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23][24] - 模拟测算显示,渐进式增加资产类别(如加入红利指数、MSCI指数、黄金、债券指数)能显著平滑组合净值曲线,降低最大回撤 [27][30][32][33][35][37] - 最终配置组合(30%偏股基金指数+30%债券指数+20%红利指数+10%MSCI指数+10%黄金)相比全仓权益基金,波动大幅降低,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35][37]
资金从天而降!M1和M2异常增加
雪球· 2025-09-23 16:41
文章核心观点 - 8月份M1和M2保持较高增速且剪刀差收窄,其改善主要源于跨国资金回流而非国内信贷扩张 [3][10] - 在开放经济体下,跨国资金流动对M1、M2及资产价格的影响远超传统封闭经济模型下的信贷派生,当前资金回流趋势将推动A股和港股上涨 [11][36][43] - 资金回流进程远未结束,其规模足以推动A股走牛,且牛市早期因筹码干净,少量资金即可引发市场大幅上涨 [55][58][59] 封闭经济体与开放经济体的差异 - 传统机构分析视角受限于封闭经济体模型,无法解释在信贷和社融数据一般的情况下M1、M2为何大幅改善 [5][6][8][9] - 中国作为开放经济体,资金跨国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降息导致中美利差走扩可能引发资金外流,其影响大于国内货币派生 [11][12][16][19] 存款的跨国流动机制 - 将中美银行体系简化为银行C和银行A,中国降息美国加息导致资金从C银行流向A银行,C银行缩表伴随经济下行通缩,A银行扩表伴随经济上行通胀 [20][22][23] - 过去几年央行降息常伴随外汇储备下降,后通过债券置换外汇储备,外资持有国内债券规模走高 [28][30][31] - 央行通过提供掉期点补贴,境外银行采用“买入国内债券+卖空远期人民币”策略使美元回流,阻挡汇率贬值 [34] 资金回流对市场的影响 - 随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存款开始从美国回流中国,国内银行开启扩表 [35][36] - 资金回流导致境外银行抛售中国债券,国内银行增持债券,债市利率上升,同时资金流入推升A股和港股 [37][41][42][43] - M1和M2的回升源于资金搬家而非货币派生,因此传统信贷和社融数据无法反映此变化,导致部分机构踏空行情 [39][40] 对通缩现象与楼市风险的再解读 - 国内通缩主因并非居民杠杆率绝对水平,而是跨国资金外流导致银行缩表,钱变少引发通缩 [44][45][47][48] - 此前的资金外流和通缩有助于化解房地产过热风险,现在楼市风险基本化解,预期转变,资金开始各归各位 [48][49][50][51] 资金回流趋势与市场展望 - A股和港股此前超跌为化解房地产风险的连带影响,资金回流将推动其回归合理水平 [52][53][54] - 全球过去十几年流入美国的资金量巨大,即便一小部分回流也足以推动A股走牛 [56][57][58] - 资金回流首先推升风险资产价格,随后逐渐作用于物价,核心CPI已开始缓慢回升,通缩问题将改善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