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锂铜矿行业库存对比
雪球· 2025-07-09 16:29
碳酸锂供需分析 - 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545GWh,折合碳酸锂需求105万吨,考虑行业良率90%和梯次利用后实际消耗114.13万吨[2] - 传统行业消耗14万吨,2024年碳酸锂总需求128万吨[3] - 2024年碳酸锂总供应136.7万吨(生产129.7万吨+回收7万吨),过剩8.7万吨,过剩比例6.36%[3][4] - 碳酸锂库存情况:采矿环节库存70-80万吨锂精矿(折合9.38万吨碳酸锂),对应19.14天消耗量[10] - 冶炼环节库存59032实物吨,对应12天消耗量[12] - 生产加工环节库存40635实物吨,对应8.3天消耗量[16] - 贸易商库存37170实物吨,对应7.6天消耗量[19] - 仓单库存15555吨,较峰值下降61%,对应3.17天消耗量[21] 铜供需分析 - 2024年全球阴极铜消耗量2733万吨,同比增加2.92%,过剩46.9万吨,过剩比例1.72%[4][5] - 铜库存情况:采矿环节库存720-750万吨铜精矿(折合180-200万吨阴极铜),对应25.33天消耗量[9][10] - 冶炼环节库存95.7万吨,对应12.76天消耗量[13][14] - 加工环节库存120-150万吨(中国占60%),对应18天消耗量[16][17] - 贸易商隐性库存50-70万吨,对应8天消耗量[20] - 交易所库存64万吨,对应8.5天消耗量[22] 行业对比与趋势 - 锂各环节库存天数均低于铜,反驳了"锂严重过剩"的观点[24] - 2024年铜过剩比例1-2%,锂过剩5-6%,铜供需状况优于锂[26] - 预计2026年锂供需将转为供不应求2-3%,2027年缺口进一步扩大[27][28] - 铜过剩情况逐年改善,2024年过剩1-2%,2025年将好转[25] - 锂矿价格弹性预计将显著高于铜矿[28]
万字思考创新药估值
雪球· 2025-07-09 16:29
估值方法 - 创新药行业具有专利保护期和研发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专利期内拥有超强定价权但专利期后竞争力断崖式下跌,且优秀药物产出存在巨大随机性[4] - 绝对估值DCF模型不适用于创新药行业,因无法准确预测利润、资本开支和自由现金流[5] - 相对估值中P/B无法反映公司价值,因创新药公司价值在于管线而非净资产[7] - P/E和P/DCF估值因盈利和自由现金流难以线性预测而失真[8] - P/S估值最适合创新药公司,因销售额变化稳定可线性外推[9] 商业预测模型 - 预测销售额需通过药品适用人群、市场份额、药品定价三要素构建模型,采用Frost & Sullivan的测算模型最具代表性[11] - 预测逻辑分五步:计算患病总人数、确认靶点治疗亚型患者数、计算治疗率、分析药品市场份额、结合年费推销售额[12] - 多适应症药品需对各适应症单独预测后加总[13] 药品适用人群 - 慢性疾病使用患病率作为预测起点,恶性肿瘤等急性疾病使用发病率[15] - 疾病需进一步分亚型,如乳腺癌分为hr+her2-、her2+、TNBC三种亚型[17] - 治疗率反映疾病干预可及性,受地域经济水平和医疗普及程度影响[20] 市场份额 - 市场份额取决于靶点竞争力、真实世界疗效、药物使用顺序、商业化能力、医保政策五因素[22] - 靶点竞争力需综合考量同适应症不同靶点药物的竞争,如ADC与IO疗法的联合用药优势[24] - 真实世界疗效受分子设计差异显著影响,如泰它西普对APRIL中和能力是Atacicept的5-10倍[25] - 药物使用顺序遵循专家共识,创新药通常从三线治疗开始商业化[29] - 商业化能力差异显著,2024年全球PD1销售额前五均为MNC机构,默沙东Keytruda市占率56%[30][31] - 医保政策显著提升放量,如浙江医保报销比例达75%[32] 药品定价 - 定价逻辑参考同病种药品年费,结合临床获益优势和成本,如Keytruda上市定价15万美元/年[36] - 不同国家价格差异显著,美国药品定价中位数为英国的1.98倍[38] - 中国医保谈判形成规律降价趋势,美国则每年按通胀水平涨价[39] 产品销售曲线 - 药品生命周期分导入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达销售峰值中位数时间6年[42] - 小分子化药爬坡快升快降,如Paxlovid 2022年销售额189亿美元,2023年降至56亿美元[44] - 生物药爬坡平缓但峰值高,如Keytruda通过适应症扩展持续增长[44] 数据客观性 - 药品适用人群中患病率/发病率不确定性低,治疗率不确定性中等[48] - 市场份额中靶点竞争力不确定性弱,商业化能力不确定性较强[49] - 药品定价中未上市药品不确定性强,已上市药品不确定性低[50] 合理估值 - 销售额公式为适用人数×市场份额×年费,需考虑不确定性[53] - 静态/动态P/S需结合增速,如50%增速对应P/S约15倍[55] - 销售峰值P/S按成熟后PE12倍、净利率25%计算约为3倍[56]
本金小是不是更适合赌一把?资本市场不会因为你钱少而善待你!
雪球· 2025-07-08 18:38
投资收益公式分析 - 投资收益公式为:投资收益=本金*时间*(1+收益率),其中本金和时间难以快速提升,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追求高收益率 [4] - 追求单一高收益率变量往往导致亏损,而平衡三个变量(本金、时间、收益率)更容易实现预期效果 [16][17] 高收益率策略的局限性 - 追热点策略中,散户因信息劣势常陷入“暴涨后入场-暴跌割肉-错过反弹”的循环,如国泰君安国际虚拟货币牌照消息后股价首日涨198%,但后续剧烈波动 [4][5][6][7][8] - 押注龙头股需同时满足“选对标的、重仓持有、吃主升浪”三条件,但多数投资者在股价暴涨后才发现机会,如茅台和泡泡玛特 [9][10][11] - 杠杆放大收益的同时加速亏损,5倍杠杆下20%跌幅即导致本金归零,历史案例LTCM因50倍杠杆和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4个月亏损超90% [14][15] 可持续投资策略 - 股票、债券、黄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15%、4%、10%,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可对冲风险并实现5%-15%可持续收益 [18][19][20] - 复利效应下,10万年化10%稳定收益10年累计25.9万元,优于波动收益(如30%与-10%交替)的21.9万元 [21][22][23] - 提升本金的核心途径是职场能力提升,通过专业议价权实现收入增长,比依赖高风险投资更可靠 [26][28][29] 资产配置实践案例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多元化,案例显示每周定投1000元年内收益率达6.25%-7.48% [30][33] - 该方法配套服务包括月报、资产诊断、动态再平衡等,强调纪律性和策略正确性对收益的积极影响 [32][33]
美股择时到底有没有用,百年数据带来的回答
雪球· 2025-07-08 16:58
市场择时有效性研究 - 嘉信理财实验显示,2001-2020年间完美择时投资者(每年投入市场最低点)累计收益最高,但立即投入市场(每年首个交易日)和成本平均法(按月定投)策略表现接近,而糟糕择时(每年最高点投入)仍优于持有现金(T-bill)策略 [4][7] - 78组历史回测数据(1926-2022年)表明,即使最差择时情况下,20年股票投资回报仍显著超越现金持有 [7] - 2000年美股高点入场的特殊案例显示,科网泡沫与金融危机叠加导致长期回报低迷,但属极端情况 [9] 价值择时策略表现 - 1900-2015年数据:基于价值的择时策略超额收益7.4%,略高于买入持有策略的6.6%,但波动率更高(20.0% vs 17.5%)且夏普比率略低(0.37 vs 0.38) [11][13] - 1958-2015年数据:价值择时失效,超额收益5.4%低于买入持有的5.5%,主因美股估值抬升导致长期股票仓位欠配约10% [13][14][15] 动量与复合策略优化 - 动量择时策略(1900-2015年)超额收益达8.1%,波动率17.1%低于纯价值择时,夏普比率0.48显著优化 [18][19] - 价值+动量复合策略超额收益7.8%,最大回撤改善明显,尤其在1958-2015年区间风险控制效果突出 [18][21] - 动量策略通过趋势跟踪机制减少高估过早减仓问题,但长期收益提升有限,主要贡献在于风险调整 [21] 市场行为与策略选择 - 实证研究表明择时有效性有限,投资者实际行为受情绪驱动(追涨杀跌),偏离理性估值判断 [22] - 美股市场有效性较强,买入持有策略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动态调整可通过组合再平衡实现 [22] - 分散化配置理念(如雪球三分法)强调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维分散降低风险 [23]
连跌4-5年,白酒、光伏行业何时迎来反转?
雪球· 2025-07-08 16:58
核心观点 - 白酒和光伏行业经历显著回调,白酒指数连跌5年最大回撤超60%,光伏指数连跌4年最大回撤超70% [4][5][7] - 白酒行业面临消费疲弱、库存高企、价格倒挂三重困境 [9] - 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技术迭代双重博弈 [17] - 白酒行业反转需依赖经济复苏、库存见底、动销回暖等条件 [21][22][23] - 光伏行业反转或先于白酒,2025-2026年是关键窗口期 [24][25][26] 白酒行业分析 需求端困境 - 消费结构降级:高端白酒提价受限,消费向中低端迁移 [10] - 宏观经济关联弱化:地产下行冲击商务宴请和礼品消费场景 [10] - 出海难度大:中外饮酒文化差异导致国际化进展缓慢 [11] 供给端问题 - 渠道库存高压:2020-2022年厂家压货导致经销商库存急剧攀升 [12] - 价格倒挂:实际成交价低于出厂价,经销商利润体系崩坏 [13] - 去库存成主旋律:厂家政策转向降库存,但消化需较长时间 [14] 估值端变化 - 估值泡沫挤压:PE-TTM曾达70倍以上,现消费预期转弱 [15] - 业绩增速放缓: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速-5.85%,2024年四季度-38.72% [15] - 政策风险:"禁酒令"传闻和消费税改革悬而未决 [16] 光伏行业分析 供需失衡 - 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1447/1160/1193/1428GW [17] - 价格暴跌:多晶硅从30万/吨跌破4万/吨,组件从2元/W降至0.60元/W [17] - 全行业亏损:除个别N型龙头企业外普遍陷入亏损 [17] 技术迭代 - PERC向N型迭代加速:TOPCon、BC技术挤压PERC产能 [18] - 新旧产能冲突:PERC设备计提巨额减值,N型设备成本快速下行 [18] 海外市场挑战 - 贸易壁垒高筑:美国《UFLPA法案》围堵,欧盟反补贴调查 [19] - 地缘政治扰动: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影响能源政策稳定性 [20] 行业反转路径 白酒行业 - 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依赖商务与投资活动激活 [21] - 库存实质性见底:经销商库存降至安全线,批价倒挂改善 [21] - 终端动销回暖:春节/中秋旺季表现超预期 [22] - 企业战略调整:开发新价格带产品,尝试年轻化与健康化 [23] 光伏行业 - 产能出清完成:2025年全行业主动减产30% [25] - 技术商业化落地:BC技术在2025年规模化应用 [25] - 需求稳定增长:国内年增100-120GW,海外新兴市场高增 [25] - 价格止跌企稳:组件价格企稳回升,毛利率由负转正 [26] 市场分歧 白酒行业 - 乐观派:库存周期已处后半段,价格底部形态显现 [29] - 谨慎派:终端动销未起色,库存消化仍需时间 [30] 光伏行业 - 乐观派:产能过剩使落后企业退出,龙头市占率提高 [32] - 谨慎派:供需结构未根本扭转,小厂依赖政府输血 [33] 长期展望 - 白酒行业趋势:品牌化提升、结构优化与渠道效率重构 [38] - 光伏行业趋势:技术引领者与成本控制者将胜出 [38] - 长期逻辑未变:白酒消费升级和光伏能源革命支柱地位 [39]
拉爆了!5000亿巨头业绩狂飙,股价强势涨停!创年内新高!网友:还得是业绩说话...
雪球· 2025-07-08 16:58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涨0.70%收报3497.48点 深证成指涨1.46% 创业板指涨2.39%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4539亿 较昨日放量2453亿 [1] - 上涨股票数量近4300只 逾70只股票涨停 [1] - 算力硬件股集体爆发 工业富联等10余股涨停 [1] - 光伏概念股反弹 通威股份等10余股涨停 [1] - 金融股冲高 大智慧涨停 [1] 工业富联业绩与市场表现 - 工业富联涨停 股价26.38元/股创2025年新高 市值突破5239亿元 [2][3] - 成交额74.83亿元排沪深主板第一 [3] - 2025年半年报预告净利润119.58亿-121.58亿元 同比增36.84%-39.12% [6] - 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超60% [6] - 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超1.5倍 英伟达GPU模块出货提升 [6] - 800G交换机二季度营收达2024全年3倍 [6] - 平安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认为公司系算力链核心个股 [7] 光伏行业动态 - 通威股份涨停 大全能源涨超11% 亚玛顿上演"地天板" [8] - 硅料现货价连续两周上涨 现价3.8万元/吨 [10] - 政策层面推动破除光伏行业"内卷" 引导产能有序退出 [10] - 四部门发文要求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 [10] - 平安证券认为新型电池技术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10] - 天风证券提出"反内卷"行情三阶段预期理论 [10]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日韩等14国征收25%关税 实施日期延至8月1日 [11][12][14] - 日韩召开紧急会议 韩国表示将加快谈判 日本称避免仓促妥协 [15] - 日本股市上涨0.36% 韩国KOSPI指数涨1.8% [16] - 前海开源杨德龙预警可能引发美股美债美元"三杀" [16]
投资前必做的现金流体检:四类人对应四种救命方案
雪球· 2025-07-07 17:02
投资策略与个人现金流分析 - 投资应从个人工资单、银行存款和生活节奏开始,而非仅从估值判断开始,安全边际不仅指低估值,还包括生活稳定性和现金流续航能力[3] - 长期主义的前提是能在市场下行时不被生活打断或现金流拖垮,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策略[2] 自我剖析关键问题 - 收入稳定性:体制内等稳定收入者能更好抗波动,而自由职业者等波动收入者易受市场影响[4] - 收入水平:年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对亏损的心理承受能力,现金流冗余越强抗风险能力越高[4] - 收入增长性和替代性:行业下行或技能不可迁移会加剧投资低谷时的断粮恐慌[5] 投资者分类与应对策略 高压刚性收入者(如体制内) - 特征:收入稳定、抗波动能力强,可承担一定波动但不喜欢复杂操作[10] - 策略:建议股债6:4结构,股权部分以核心宽基+红利ETF为主,可补充少量成长指数[10] 高收入成长型(如互联网、金融) - 特征:收入高但职业波动大,情绪易受市场影响[12] - 策略:需工作波动缓冲器,建议股债对半或偏债结构,股票部分控制成长暴露[12] 不确定性收入者(如自由职业者) - 特征:收入不稳定,易情绪和资金双重崩盘[15] - 策略:以防守+缓冲为核心,建议股债3:7结构,权益资产选择红利型或低波指数[15] 家庭主力型 - 特征:风险偏好极低,资金安全感和情绪稳定为首要[17] - 策略:稳健+补贴现金流为目的,建议股债2:8结构,股票部分以分红型ETF为主[17] 长期投资的核心 - 投资最难的是拿得住,需有稳定现金流、清晰底线和安全感来坚持策略[21] - 风险偏好调整的目的是活得久,不被中途淘汰,底层生活结构稳定是长期策略的基础[22] - 账户能否熬过低谷取决于生活节奏,如备用金、职业类型和对亏损的承受能力[23]
史诗级外卖大战!巨头豪掷千亿争相入局!阿里、美团上演补贴对决!万万没想到,这些公司竟成为最大赢家...
雪球· 2025-07-07 15:37
市场表现 - 沪指微涨0.02%,深成指跌0.07%,创业板指跌1.21%,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2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99亿 [1] - 电力、电网设备、稳定币、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生物制品、PCB、CPO、创新药等热门板块回调明显 [1] 互联网巨头外卖大战 - 阿里与美团展开史上最大规模补贴对决,推出"满25减21"等无门槛大额券 [6] - 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 [6]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 [6]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京东宣布上线100亿补贴计划,新一轮补贴大战或达千亿级别 [6] - 外卖大战带火新茶饮赛道,茶百道盘中涨幅一度达15%,古茗超13%,奈雪的茶超10%,蜜雪集团达7% [4] - 恒鑫生活作为餐饮企业餐具提供商,股价20%涨停 [4] - 此轮外卖"价格战"目标是通过高频次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8] 电力板块 - 电力板块延续强势,华银电力实现5天4板涨停,韶能股份、新中港、深南电A等跟涨 [10]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11] - 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 [12] - 煤价下降带来火电成本改善,水电股息率吸引力增强,核电长期高成长性,新能源收益预期明确 [12][13] 财报季 - 中报预增概念表现强势,吉宏股份、惠而浦、兄弟科技涨停 [15] - 中国飞鹤预计上半年收益约91亿—93亿元,同比下降,综合净利润约10亿—12亿元,同比减少 [17] - 业绩下降主因提供生育补贴、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渠道库存、政府补助减少及全脂奶粉产品减值计提 [17] - 2025年婴配粉市场规模预计同比-1.2%,行业需求边际改善主因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二段奶粉需求提升 [17]
买成长股,赚的是业绩增长,估值提升,流动性溢价
雪球· 2025-07-07 15:37
成长股估值方法 - 市销率适用于高增长但暂未盈利或刚扭亏为盈的创新企业 [2] -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适用于盈利加速释放的成长赛道 但盈利增长率可持续性和预测偏差可能导致估值不合理 [2] - 市盈率是最普遍的估值基础 计算公式为股价/每股收益或总市值/净利润 [3] 成长期估值特征 - 成长初期不应轻易谈合理估值 制造业用平均估值和股息衡量高估不适用于成长股 [3] - 主升行情特征为业绩增速赶不上拔估值速度 安全边际在买入时考虑 持有阶段取决于动态估值而非安全边际 [3] - 成长期股价受业绩增速 估值波动 市况流动性共同影响 非线性发展 高估值消化阶段比拔估值阶段更漫长 [3] 估值动态演变案例 - 假设公司当前年净利润10亿 未来5年20%复合增速确定性高 5年后净利润达20-30亿 按制造业20倍PE成熟期估值对应400-600亿市值 [3] - 若当前市场仅给20倍PE(200亿市值)则低估 若次年业绩12亿+产业趋势确认 可能获30-40倍PE(360-480亿市值) 极端情况下60倍PE对应900亿市值 [3] - 顶部区域估值具非理性特征 资金抱团正反馈机制推动趋势强化 逃顶需结合市场情绪与技术分析 [4] 估值调整周期规律 - 消化高估值阶段伴随业绩增长与股价调整 通常股价跌去50% 随后进入宽度震荡直至按成熟期合理估值定价 [4] - 周期性行业下行期调整幅度大 但景气拐点清晰 大宗商品类周期股估值最便宜时对应价格顶部 煤炭行业近年存在股息驱动例外 [4] - 部分行业成熟期可能陷入长期亏损 产能调节困难 或基本面恶化至按净资产估值 [4] 行业差异与估值逻辑 - 不同行业周期特征差异显著 需具体分析产业趋势和业绩弹性 [4] - 大宗商品周期股需紧盯期货价格 但股息信仰可能打破传统估值规律 [4] - 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时间超预期 部分行业成熟期后估值体系可能重构 [4]
这轮银行板块行情的几点思考
雪球· 2025-07-07 15:37
银行板块牛市驱动因素 - 银行板块自2023年3月进入牛市,持续2年多,驱动主线包括中特估政策和利率下行背景 [2] - 银行估值此前长期低迷,PB 0.3-0.5倍,PE 4-5倍,股息率6-7%,2022年后中特估政策推动央国企提升分红率,吸引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 [2] - 日本股市2012-2023年牛市期间,上市公司分红从8.45万亿日元增至15.73万亿日元,回购从4.5万亿日元增至9.6万亿日元,显示股东回报政策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 [3] 高股息资产配置逻辑 - A股高股息资产(煤炭、水电、银行等)受追捧,银行因股息率仍较高(4%左右)且基本面恶化趋缓成为焦点 [4] - 险资资产配置转向债券(50%以上)和股票(10-15%),地方债收益率仅2.0%,4%股息率的银行股成为性价比选择 [5][6] - 会计政策调整后,股价波动不影响险资当期利润,银行分红收益稳定,配置需求不受市场风格影响 [6] 长线资金与利率环境影响 - 险资、GJD(通过ETF买入数千亿)、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场,利率对A股的影响开始显现 [7] - 美股银行股(如摩根大通)与纳指同向波动,显示银行板块顺周期属性,而非避险资产 [7] - 险资年新增保费超3万亿,权益投资占比提升,预计每年数千亿配置高股息资产,银行仍是主要标的 [8] 银行板块未来估值展望 - 当前银行PE 5-8倍,股息率4%,估值仍有性价比,险资持续配置可能推动PE向9-10倍(股息率3%)靠拢 [8] - 经济复苏将打开银行业绩增长空间,若经济维持现状,估值回归收益仍可期 [8] - 银行板块上涨空间逐步压缩,但稳定性突出,处于低估状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