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

搜索文档
3600点再现!与其琢磨抄底逃顶,不如做好这件事
雪球· 2025-08-09 21:31
核心观点 - 短期择时对投资收益的提升效果有限,即使在波动较大的A股市场,完美择时与最差择时的年化收益差距仅为4.11% [6][9][10] - 资产配置是长期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91.5%的收益由资产配置决定,而非择时或选股 [18] - 择时最大的成本是"踏空",即错过市场反弹和复利机会,且持续精准择时的成功率极低 [25][26][29] 择时效果分析 - 美股案例:30年数据显示,完美择时(年化11.7%)与最差择时(年化10.6%)的收益差距仅1.1% [6] - A股案例(2005-2024年):完美择时年化收益7.82%,最差择时3.71%,不择时定投6.19% [9][10] - 国内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均成本2.2%,择时超额收益可能仅覆盖管理成本 [12][13][15] 资产配置与择时的区别 - 资产配置是长期(5-10年)战略行为,基于风险收益目标保持稳定比例 [20][22] - 择时是短期市场波段操作,对收益贡献有限且成功率低 [21][25] - 战术资产配置可作为战略配置的补充,但调整幅度通常较小 [23] 市场数据表现 - 2020-2024年各类资产年化收益差异显著:沪深300最高62.17%(2021年),最低-21.58%(2022年) [27] - 不同资产波动剧烈:原油2022年收益-13.01%,2023年反弹至24.58% [27] - 港股表现分化:2021年收益26.45%,2022年暴跌-21.63% [27]
基金应该一次性买入还是定投?
雪球· 2025-08-09 11:35
投资方式比较:趸投与定投 核心观点 - 趸投与定投的核心差异在于投资时点、重复性和比例,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单边上涨时趸投收益率更高(123.64% vs 66.07%),单边下跌时定投亏损更少(-22.35% vs -41.96%)[10][12] - 震荡行情中,涨跌时长决定优劣:上涨时间长时趸投占优(3.78% vs -13.36%),下跌时间长时定投更佳(8.45% vs -2.09%)[13][15] - 投资方式选择需结合目标与性格:增值需求适合定投(纠错机制),保值/零钱需求适合趸投(低波动标的)[24][22] 投资结果分析 - **单边上涨市场(2014.7-2015.5)**:趸投收益率123.64%,定投66.07%,因定投成本逐月抬升[10] - **单边下跌市场(2015.6-2016.1)**:趸投亏损41.96%,定投亏损22.35%,定投摊薄成本优势显现[12] - **震荡市场**: - 上涨主导(2016.2-2018.12):趸投收益3.78%,定投亏损13.36%[13] - 下跌主导(2017.11-2019.4):定投收益8.45%,趸投亏损2.09%[15] 影响因素 1. **投资目标** - 趸投适合保值需求(如债券基金年化4.29%,最大回撤1.75%)[22] - 定投适合增值需求(权益占比高,容忍短期波动)[24] 2. **行为心理学** - 损失趋避效应: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度是盈利的2-2.5倍,定投可缓解心理压力[26] - 短视性风险规避:频繁查看账户加剧焦虑,定投减少关注频次[29] - 性格差异:"坚定者"倾向趸投(自信决策能力),"飘荡者"适合定投[30][31] 决策框架 - 需评估自身投资能力、风险承受力及目标期限,定投对普通投资者更友好[31] - 移动互联网加剧信息过载,可能误导决策,定投机制可降低干扰[29]
普通人要挣多少钱才够花?
雪球· 2025-08-09 11:35
生活成本与收入平衡 - 三线城市单身青年月均硬性支出2000元(合租800元+三餐900元+通勤200元+杂费100元),月收入4000元可留存50%作为缓冲[5] - 一线城市单身人士月均支出7300元(开间3500元+餐饮2500元+通勤社交800元+水电网500元),需月薪11000元以维持30%储蓄率[5] 消费欲望的动态变化 - "够"的标准随社会参照系升级而膨胀,如二手电动车升级为月供6000元轿车,或婚宴成本从简办升至2800元/桌[7] - 年龄使"够"的计量单位从月度扩展至生命周期,25岁关注房租,35岁需统筹房贷/教育/医疗,45岁面临养老金缺口[7] 心理账户对财务感知的影响 - 收入结构比总量更影响"够"的感知,月入3万但2.8万被固定支出占据的夫妻比月入8000无负债的自由职业者更易感到"不足"[9] - 支出碎片化(房贷/教育/医疗/养老)导致"心理赤贫",即便资产增长仍引发安全感下降[9] 减法策略重构财务自由 - 主动削减非必要需求可降低"够"的门槛,案例显示北京家庭通过搬迁至昆明将年收入需求从百万级降至25万并获得更高满足感[11] - 减法本质是重新定义优先级,聚焦核心需求(阳光/健康/阅读等)而非社会强加的消费标准[11] 财务自由的阶段性特征 - 25岁毕业生月需4000元满足基础生存,35岁家庭需2万元维持体面,60岁退休人群需1万元月退休金+50万存款实现消费自由[13] - 关键指标为收入覆盖"必要支出+20%缓冲",且心理账户不受恐惧支配[13]
纳指再创历史新高!苹果单周飙涨13%!关税压力继续,多行业受冲击!特朗普:关税对股市非常有利...
雪球· 2025-08-09 11:35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47%,标普500涨0.78%,纳指涨0.98%,连续第二天创收盘历史新高 [1] - 三大指数周线集体上涨,道指本周累计上涨1.35%,标普500涨2.43%,纳指涨3.87%继续创新高 [3] - 科技股领涨,苹果单周涨幅高达13%,创2020年7月以来最佳表现,特斯拉涨2.29%,谷歌涨2.44%,英伟达涨超1% [5][13] 科技股驱动因素 - 苹果服务业务收入达2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3%,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9%,毛利率达75.6% [7] - 苹果AI战略加速,采用"设备端+云端"混合模型,推出20余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未来4年投入5000亿美元发展AI [9][10] - 市场对iPhone 16系列乐观预期及财报超预期推动苹果股价上涨 [5] 行业板块表现 - 汽车制造和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居前,GoPro涨超7%,索尼涨超4%,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涨超3% [13][14] - 工业股受关税影响表现疲软,卡特彼勒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8% [20] - 黄金本周上涨1%,COMEX黄金期货累涨1.69%,现货黄金报3397.63美元/盎司 [15] 宏观政策影响 - 摩根大通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25基点,并可能在11月、12月及明年1月连续三次降息,最终将政策利率降至3.5% [17] - 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关税,税率超40%,瑞士飞机制造商Pilatus暂停向美国市场交付飞机,可能影响其2025年营收约22亿美元 [19] - 印度政府因美国加征50%关税暂停多项对美军购计划 [20]
主动基金为什么又行了?大幅跑赢指数
雪球· 2025-08-08 21:00
主动基金表现分析 - 截至8月1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达13.94% 显著超越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的8.28%和沪深300指数的3.05% [3] -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成长风格加持 港股配置贡献和小微盘策略提升 [5] 成长风格主导市场 - 中信成长风格指数年初至今涨幅13.90% 领先消费(6.70%) 金融(9.51%)等其他风格指数 [9] - 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重仓科技股占比达31.28% 显著高于制造板块(21.94%)和消费板块(15.83%) [9] 港股配置贡献超额收益 - 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6.5% 港股仓位比例升至32.5%创历史新高 [11]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20.80%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涨幅33.28% 远超A股主要宽基指数表现 [13] 小微盘策略表现突出 - 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内涨幅51% 北证50和中证2000分别上涨36.79%和20.99% [15] 主动基金长期表现特征 - 2015年以来股市上涨年份中 除2024年外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均跑赢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 [17] - 股市下行年份(2016 2018 2022 2023)主动基金表现不及被动指数基金 [18] - 主动基金在牛市中的超额收益能够弥补熊市中的不足 长期来看仍具优势 [20]
午后,突发跳水!4000亿龙头大跌8%,多只热门科技股跌超10%,发生了什么?
雪球· 2025-08-08 16:18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沪指跌0.12% 深成指跌0.26% 创业板指跌0.38%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71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53亿 [1] - 新疆 高铁轨交 超级水电 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 多模态AI 华为昇腾 半导体等科技板块跌幅居前 [1][2] 科技股回调 - 半导体板块整体下跌2.15% 灿芯股份跌8.31% 龙迅股份跌7.86% 晶华微跌6.85% [4][5] - 中芯国际A股跌超4% H股一度跌超8% [5] - 中芯国际Q2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6.2% 环比下降1.7% 毛利率20.4% 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7] - 中芯国际Q2归母净利润1.32亿美元 同比下降19.5% 环比下降29.5% [7] - ChatGPT-5发布 编程能力显著提升 错误率降低5% 在医疗领域取得突破 [8] 水电概念反弹 - 山河智能涨停 实现15天9板 单日成交额46亿元 换手率26% [9][10] - 深水规院20%涨停 设研院涨超12% 北新路桥涨停 西藏天路涨超7% [12] - 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 同比增长25.2% [13] - 山河智能凿岩设备 硬岩掘进机 盾构机可应用于隧道施工 参与水电项目前期地质处理 [13] 脑机接口概念走强 - 赛诺医疗连续2天20%一字板 博拓生物涨超11% 际华集团2连板 乐普医疗涨近7% [14][15] - 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到2027年建立先进技术体系 [18] - 赛诺医疗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19]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创新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19]
创新药的风,还刮的起来吗?
雪球· 2025-08-08 16:18
创新药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当前创新药行情由基本面驱动,区别于2021年资本催生的泡沫,具备长期性[3][7] - 行业底层逻辑包括出海能力提升、内需增长、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及资本支持[5][6] - 市场处于从"负预期"修复至正常估值的阶段,部分企业仍存在价值重估空间[9][11] - 未来行情将从贝塔转向阿尔法,BD能力和预商业化阶段成为关键筛选指标[18][23] 基本面支撑因素 - **出海逻辑**:中国药企BD项目占比达40%,预计5年后FDA获批管线占比20-30%[5] - **内需改善**:医药价格触底后政策环境友好,支付多元化推动需求增长[5] - **政策红利**: - 创新药审批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6] - 2025年将落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6] - **技术突破**: - 全球ADC交易中中国占比38%[6] - 双抗技术使PD-1/CTLA-4组合毒副作用降低30%,响应率提升至72%[6] - CAR-NK疗法成本降至传统CAR-T的1/10[6] - **资本助力**: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IPO募资200亿元,License-out交易额达660亿美元[6] 估值修复案例 - **和誉医药**: - 2024年3月市值14亿港币,账上现金23亿人民币,存在现金价值倒挂[9] - 核心管线Pimicotinib全球销售峰值预计超20亿美元,分成估值达5-6亿美元[12] - 当前市值70亿港币(62亿人民币),管线总价值约40亿人民币[12][14] - 其他管线如FGFR4抑制剂ABSK011在肝癌领域ORR达44.8%,mPFS为5.5个月[21] 未来投资焦点 - **BD能力企业**: - Biotech类:技术平台型企业(如和誉医药22条管线)可通过持续BD创造价值[19] - Bigpharma类:恒瑞医药以超100亿美元打包11个分子给GSK,体现研发效率优势[22] - **预商业化公司**: - 港股预商业化公司市值普遍150-300亿港币,和誉医药等存在估值套利空间[24] - 商业化节点明确的企业(如Pimicotinib已递交上市申请)将触发估值模型切换[24]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从"跟随"转向"领跑",技术储备与资本效率比肩光伏、新能源产业[25] - 需关注管线价值兑现能力与市值匹配度,避免短期涨幅干扰长期价值判断[17]
从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看腾讯和茅台
雪球· 2025-08-08 16:18
美国运通困境反转案例 - 1964年巴菲特以71美元/股均价买入美国运通5%股份,四年后股价回升至180美元/股,实现1300万美元投资的经典逆转 [4] - 1963年"色拉油丑闻"导致公司股价腰斩,骗子用掺海水的色拉油仓单质押骗贷,银行损失超1.5亿美元并索赔 [4][6] - 巴菲特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消费者仍持续使用运通卡和旅行支票,判断其护城河未受损,逆势建仓成为第一重仓股 [7] 腾讯与运通的相似性 - 2021-2022年腾讯受反垄断、游戏版号等利空影响,PE跌至9倍,股价回吐5年涨幅 [7] - 但微信日活、游戏用户和支付场景未受实质影响,护城河保持完整 [7] - 2023年腾讯股价复苏,200港元以下价格被证明是市场误判 [8] 高端白酒行业特征 - 茅台、五粮液在高端宴请和礼品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社交硬通货 [9] - 尽管存在产能过剩争议,但品牌溢价和消费场景刚性需求支撑长期逻辑 [9]
本金少,就想搏一把?我劝你静一静
雪球· 2025-08-07 21:01
核心观点 - 投资不是比谁起点高,而是比谁走得稳,越是本金有限,就越要把每一步走对 [9] - 投资理财是一个"增益"行为,不是"翻盘"路径,应该是主业之外用来积累资本、提升安全感的辅助系统 [16] - 本金少不是失败的起点,真正的失败是用本金少当借口做了本不该做的事情 [32] 小资金账户的亏损陷阱 - 10万元以下的小资金账户往往贡献了市场中多数的交易次数,却承担了最多的亏损 [10] - 小资金投资者更容易冲动交易,频繁操作、重仓押注、追涨杀跌,甚至使用杠杆 [12] - 错误操作不能带来投资能力成长,只是在重复被市场教育的过程 [13] 幸存者偏差与错位竞争 - 市场中的暴富故事是凤毛麟角的幸运儿,更多失败者处于沉默状态 [15] - 市场是信息、策略、节奏的硬碰硬,面对的是专业机构、程序交易等有系统的对手 [16] - 投资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长期游戏,需要每一次都不出大错,逐步积累本金和认知 [16] 本金少的四种错误起点 1. 把本金当成"试错资金",频繁买卖、冲动操作,短线为主 [18] 2. 一边幻想翻盘,一边忽视主业,投资成了逃避主业焦虑的工具 [19] 3. 太早上桌却没准备好,偏好波动大的概念股而非基本面稳定的宽基指数 [20] 4. 没有策略被情绪牵着走,涨了加仓跌了割肉,交易行为高度情绪化 [21][22] 正确的投资路径 1. 把重心放回主业和现金流上,提升赚钱能力是投资的源头活水 [24] 2. 先用小钱建立节奏,定投核心宽基或红利类ETF,感受市场波动和情绪反应 [27][28] 3. 本金增长到10万元或以上时,考虑构建基础的资产组合结构,关注股债配比和大类资产配置 [29] 4. 不追高估、不过度交易、不重仓押注,"不犯错"的能力比任何技巧都值钱 [31]
见顶了吗?复盘银行股的 6 轮大行情
雪球· 2025-08-07 16:02
银行板块历史行情复盘 - 2005年至今银行板块共有6轮大行情,当前第6轮由红利驱动 [2] - 2005年11月-2007年11月:A股全面牛市,流动性宽松带动信贷扩张和银行业绩预期向好 [4] - 2007年下半年流动性收缩和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行情结束 [5] 四万亿计划推动的行情 - 2009年1月-2009年7月:银行板块先有绝对收益后有相对收益 [6] - 四万亿计划推动大盘估值修复,后期市场风格切换至银行股补涨 [6] - 2010年经济滞涨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行情结束 [6] 经济企稳驱动的行情 - 2012年12月-2013年2月:银行板块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并存 [7] - 经济疲弱后GDP增速触底反弹,股份行股价迅速反弹 [7] 估值修复驱动的行情 - 2014年10月-2015年1月:绝对收益主导,部分时间有超额收益 [8] - 银行PB回落至0.81倍(2005年以来4.55%分位),股息率处于高位 [8] - 稳增长政策加速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银行股估值回升 [8] - 险资举牌、沪股通开通和两融资金流入推动行情 [9][10] 基本面复苏驱动的行情 - 2016年2月-2018年9月:基本面复苏驱动绝对收益 [11] - 2017年银行业净息差和资产质量出现拐点,业绩逐季改善 [12] - 国有行涨幅居前,股份行和城商行涨幅较弱 [12] 当前红利驱动行情 - 2022年10月至今: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并存 [13] - 银行PB为0.49倍(2010年以来最低),四大行股息率超7.6% [13] - 股息率下行空间打开是行情关键催化剂 [14] - 国有行率先估值修复,高股息策略向中小行扩散 [14] - 2025年行情逻辑由股息率主导向ROE主导切换 [14] 增量资金情况 - 国家队大规模净申购宽基指数ETF,银行持仓持续提升 [15] - 险资在"资产荒"背景下加大银行股配置 [16] - 公募基金改革提升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