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证券

搜索文档
 祥鑫科技(002965):新能源业务稳健,新兴业务助迎增长曲线
 东莞证券· 2025-10-30 19:3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38元、1.85元、2.37元 [5]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9倍、22倍、17倍 [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稳健,新兴业务将助力公司迎来新的增长曲线 [1]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实力、海内外产能布局以及与头部客户的深度绑定 [5][40][48] - 公司正加速布局液冷、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5][2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储能设备、通信设备等精密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 [5][13] - 2025H1,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为19.37亿元,同比增长2.78%,毛利率为10.53%,同比下降4.66个百分点 [5] - 2025H1,燃油车业务营收为6.18亿元,同比增长15.11%,毛利率为10.01%,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5] - 2025H1,储能设备业务营收为5.86亿元,同比增长9.40%,毛利率为16.83%,同比提升3.55个百分点 [5] - 2025H1,通信设备业务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45.99%,毛利率为11.41%,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6.16亿元,同比增长13.25%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09%,主要受汽车行业价格承压、项目爬坡摊销及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2.14%和2.86% [31]   产能布局与客户合作 - 公司在东莞、广州、常熟、天津、宁波、宜宾等国内多地以及墨西哥布局生产基地 [13] - 墨西哥生产基地已实现为延锋等客户供货,间接供应特斯拉 [5][48] - 泰国生产基地正在筹建中,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未来将覆盖东南亚市场 [5][48] - 公司通过本土化叠加快速响应策略有效推动成本下降 [5][48] - 公司客户涵盖广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亿纬锂能、Enphase Energy等海内外行业头部企业 [40]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5.30%,研发费用率为4.30% [36] - 截至2025H1,公司已取得专利超过600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 [36]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超高强度钢板和铝镁合金模具成型技术等 [36] - 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机构共建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合作 [36][64]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85.91万台,同比增长24.16%,批发渗透率达50.12%,呈持续提升趋势 [43] - 预计全球汽车模具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409.70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53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0% [41]   低空经济业务布局 - 公司已获得国内某头部飞行汽车制造商的电池下箱体总成及液冷板等产品定点,预计项目销售总额约6000万元 [55] - 公司已收到小鹏汇天订单,为陆地巡航舰提供车身结构件及飞行器部件,一套产品价值量约为3000元 [55] -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为6702.50亿元,同比增长32.4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约为8591.70亿元 [54]   机器人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受让股权等方式加速切入机器人领域 [5][63] - 公司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共建“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64] - 公司已成功攻克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并完成人形机器人设计及原型机,将率先在工厂内部使用 [64][65] - 根据预测,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62]
 体育行业深度报告:以赛事驱动本土体育万亿市场
 东莞证券· 2025-10-30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标配(首次)[1]   报告核心观点 - 体育赛事是驱动中国本土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体育产业已达到万亿规模,但商业化程度相较欧美成熟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正处于政策加码、消费升级与市场化的交汇阶段,长期看好赛事IP驱动产业升级的潜力[2][60]   体育经济潜力与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 全球体育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超4630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8千亿美元级别,年均复合增长率7%[9] - 体育产业具备显著经济乘数效应,以欧盟为例,2019年体育产业合计贡献GDP达6275亿欧元,占欧盟总GDP的3.4%,整体乘数效应为1.62[10][11] - 体育产业是重要的就业创造领域,2019年欧盟体育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达927.46万个,约占欧盟总就业的3.8%[13][17] - 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总规模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7万亿元,产业增加值达1.4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01%[19][20] -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快速转型,2023年体育服务业总产值占比已达57.3%,增加值占比达72.7%,取代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24][25][28]   体育赛事驱动体育产业升级 - 体育赛事是撬动体育产业价值的关键环节,能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与消费需求,带动门票、转播、广告、文旅等相关消费场景,形成产业乘数效应[29] - 全球体育赛事市场价值巨大,2020年总规模约32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体育娱乐板块(含博彩、电竞等)收入将达1740亿美元,占比升至42%,成为最大价值来源[33][34] - 以F1赛事为例,其收入自2017年至2024年增长91.2%,其中媒体版权费从6.066亿美元增至11.18亿美元,赞助费从2.68亿美元增至6.39亿美元,彰显顶级赛事强大的商业化能力[38][40] - 赛事IP衍生内容(如Netflix纪录片《F1:极速求生》)能有效吸引年轻观众,实现粉丝破圈增长,为IP运营带来持续变现能力[42] - 体育赛事带来显著的间接经济效益,例如2024年F1中国大奖赛直接经济影响达14.06亿元,综合产出效应39.28亿元,有效拉动旅游等相关产业[47]   国内体育商业化潜力释放与政策催化 - 中国家庭体育观赛兴趣集中于篮球(58%)和足球(53%),其他项目关注度相对较低,显示赛事IP供给与市场培育存在提升空间[49] - 中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持续增长,2020年7岁及以上居民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67.5%,较2014年增长18.5个百分点,为赛事经济奠定观众基础[53] - 本土赛事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例如"苏超"前六轮带动相关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53] - 政策持续加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2025年出台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目标,并计划推出赛事经济专项政策[55][59]   投资策略 - 建议关注体育赛事产业链相关公司,报告提及力盛体育(002858)[2][60][61]
 东莞产业升级系列报告之二:先进金属材料领航东莞制造业进阶
 东莞证券· 2025-10-30 18:21
深 度 研 究 有色金属行业 标配(维持) 东莞产业升级系列报告之二 先进金属材料领航东莞制造业进阶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投资策略: 分析师:许正堃 S0340523120001 电话:0769-23320072 邮箱: xuzhengkun@dgzq.com.cn 申万有色金属行业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iFind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 东莞新材料构建先进制造新生态。东莞作为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 支点之一,正积极推进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打造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散裂中子源等新材料重大科技平台,并陆续建立起9个新材料产业园。当下 东莞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主要覆盖轻质合金、硬质合金、高温合金及非晶 合金,应用方向包括汽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领域。据广东统计年鉴, 2023年东莞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70.25 亿元,金属制品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402.36亿元。2024年东莞新材料产业营 业收入规模达到16 ...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可期
 东莞证券· 2025-10-30 18:19
北交所 2025 年 10 月 30 日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可期 开特股份: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 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 的主要产品是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功率模块、直流电机执行器、 步进电机执行器和无刷电机执行器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执行器 类、传感器类和控制器类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4.91%、30.67%、 23.23%。 北交所专题报告 投资要点: ◼ 关注2家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 惠同新材: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金属纤维及 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金属纤维毡、燃烧 器、金属纱、发热线、金属织物、导电塑料。2025年上半年,公司 金属纤维制品和金属纤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2.59%、44.87%。 ◼ 风险提示。技术风险;商业化落地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0% 行业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iFinD 相关报告 专 题 研 究 北 交 所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 ...
 10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降息如期落地,美联储“放鹰”后宽松路径存疑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9
降息如期落地,美联储"放鹰"后宽松路径存疑 事 件 点 10 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投资要点: 宏观研究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事件:北京时间周四(10 月 30 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公布最新利率决议。 评 分析师:费小平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18010002 电话:0769-22111089 邮箱:fxp@dgzq.com.cn 分析师:尹炜祺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22120001 电话:0769-22118627 邮箱: yinweiqi@dgzq.com.cn 美联储如期降息并暂停缩表,但内部分歧加剧。美联储在 10 月议息会 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25 个基点到 3.75%至 4.00%之间, 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继 9 月 17 日降息 25 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 是自 2024 年 9 月以来第五次降息。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发表声明说,现有 ...
 东莞新能源产业系列报告之一:蓄势储能,前瞻固态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深厚,正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与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和技术迭代,产业竞争力强劲[5]   分章节总结   新能源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 - 东莞市2024年GDP达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位居广东省第四,增速位居第二[12][14] - 东莞市作为制造业大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一半,达55.37%[16] - 东莞市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被列为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新型固态电池材料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5][21][23] - 目标到2027年底培育形成7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22]   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深厚 - 根据《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东莞是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5][24][25] - 东莞以锂电池产业链为主营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锂电行业的相关企业有1500多家,产业链布局完整,覆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电芯制造与PACK、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5][29] - 在负极材料环节,凯金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9.9万吨,占全国出货量的7.7%,排行第5位[31][33] - 在锂电设备环节,全市相关企业超过200家,涌现出宏工科技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电芯生产全流程[36][37] - 中游拥有ATL旗下3家子公司和博力威等全球知名锂电池供应商,博力威电动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位列全国前三,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占有率约20%[38][39]   锚定新型储能产业赛道,受益全球储能需求高速增长 - 2020-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13.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430GWh,同比增长105%[5][43] - 2020-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从28.5GWh增长至369.8GWh,年复合增长率89.8%,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达240.2GWh,同比增长106.1%[42] -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例持续高达90%以上,2025年上半年占比高达97%以上[44]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0GW以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为95GW,未来两年半内将翻倍增长[48] - 海外市场如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储能装机规模提升至500GWh–780GWh;澳大利亚目标2050年提升至61GW;沙特计划2030年配套部署48GWh储能容量[49] - 东莞市政府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不低于800亿元,2027年不低于1200亿元,并规划了明确的产业空间布局[53][54] - 多个大型储能项目落地东莞,如赣锋锂电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10亿元[40][55]   技术突破与领先布局,东莞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强 - 根据EVTank,东莞入选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十强城市排行榜第6位[5][64] -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团队提出引入碘离子进行阴离子调控技术,为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难题提供了新方案[5][57] - 实验室已吸引广汽埃安、欣旺达等近20家电池产业链企业聚集,共同开发新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60] - 本土企业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凯金新能源与立时集团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红木棉电子成功开发国内首条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制作线;宏工科技研发了适用于固态电池和干法电极工艺的特殊设备[61][62][63][75]   东莞新能源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博力威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2.7%和316.8%,扭亏为盈,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布局并进入中试阶段[67][68] - 宏工科技锂电池产线及设备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80%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以上,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已有布局[74][75] - 正业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81亿元、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6%和120.19%,业绩扭亏为盈[80][85] - 易事特为2024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5"和"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及系统业务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3.45%[92][93]
 首旅酒店(600258):加速结构调整,储备店助力业绩稳定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5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首旅酒店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2] - 核心观点:公司加速结构调整,庞大的储备店数量将助力业绩稳定,中长期结构与品牌持续优化有望改善盈利能力 [2] - 预计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为0.81元,2026年为0.89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7.65倍和16.15倍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82亿元,同比下降1.81%;实现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4.36% [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1亿元,同比减少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减少2.21% [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至44.1% [4]   经营数据与门店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新开店387家,同比增长0.5%;关闭门店154家,同比增加42家 [4]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储备店为1,672家,其中标准管理酒店数量1,187家,同比增长18.2% [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全部酒店RevPAR为165元,同比下降2.8%;平均房价240元,同比下降1.7%;出租率68.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   结构优化进展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中高端酒店房间量占比提升至42.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4] - 2025年第三季度中高端酒店新开店120家,经济型酒店新开店99家 [4] - 储备店中标准管理酒店占比达71.0%,同比显著提升17.5个百分点 [4]
 贵州茅台(600519):务实降速,蓄力前行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务实降速,主动调整发货速度以缓解渠道压力,为未来发展蓄力 [1][5] - 公司作为白酒行业龙头,后续表现需关注外部需求变化等指标 [5]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实现归母净利润646.27亿元,同比增长6.25% [5]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98.10亿元,同比增长0.35%;实现归母净利润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 [5]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0.23个百分点至91.28% [5]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06%和4.54%,同比分别下降1.02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为50.9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5]   分产品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茅台酒营业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系列酒营业收入178.84亿元,同比下降7.78% [5] - 2025年第三季度茅台酒营业收入349.24亿元,同比增长7.26%;系列酒营业收入41.21亿元,同比下降34.02% [5]   分渠道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批发渠道营业收入728.42亿元,同比增长6.29%;直销渠道营业收入555.55亿元,同比增长6.86% [5] - “i茅台”平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126.92亿元,同比下降14.05%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为72.41元,2026年每股收益为76.74元 [5][6] - 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20倍,2026年市盈率为19倍 [5][6]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06.73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960.94亿元 [6]   关键数据 - 公司总股本为12.52亿股,流通股本为12.52亿股 [2] - 净资产收益率(TTM)为35.02% [2]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为1431.90元,总市值为17931.26亿元 [5] - 过去12个月最高价为1626.12元,最低价为1373.10元 [2]
 美的集团(000333):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2
 投资评级 - 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4亿元,同比增长22.26%[2] - 公司是家电龙头,持续推进四大战略主轴,预计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75元、6.34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3倍、12倍[5]   主要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公司收盘价74.40元,总市值5716.6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TTM)为20.28%[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23.85亿元,同比增长9.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5] - 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0.61%和10.99%,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02%和15.14%[5]   分业务收入表现 - 2025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5] - 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5] - 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5]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至25.87%[5]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至13.77%,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73、0.23和0.92个百分点[5] - 受费用率下降提振,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至10.64%[5]   战略布局与新业务 - 公司持续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成立创新中心,聚焦核心零部件研究、家电机器人化及整机开发[5] - 美的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线下商业类门店场景,未来将重点提升灵巧手、仿生臂和腿的设计与性能[5]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总收入4507.47亿元,2026年达4859.33亿元[6]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442.10亿元,2026年达486.7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5.75元和6.34元[6]
 A股市场大势研判:沪指收盘站上4000点大关
 东莞证券· 2025-10-30 07:35
 核心观点 - 沪指收盘站上4000点大关,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格局,预计后市将延续9月以来的震荡上行趋势且斜率相对平缓 [1][4][6] - 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态势未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2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082亿元,为市场稳健上行提供支撑 [6] - 宏观环境有利于新兴成长板块,政策层面强调创新驱动,建议重点关注红利、TMT、新能源、有色金属等板块 [6]   市场表现 - 主要指数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收于4016.33点,上涨0.70%(28.11点);深证成指收于13691.38点,上涨1.95%(261.28点);创业板指收于3324.27点,上涨2.93%(94.70点),创年内新高;北证50指数表现突出,大幅上涨8.41%(122.15点) [2][4][6] - 行业板块表现分化:电力设备(+4.79%)、有色金属(+4.28%)、非银金融(+2.08%)领涨;银行(-1.98%)、综合(-0.56%)、食品饮料(-0.56%)表现靠后 [3][4] - 概念板块活跃:海南自贸区(+4.35%)、BC电池(+3.89%)、金属锌(+3.60%)、金属铅(+3.56%)、石墨电极(+3.55%)涨幅居前 [3][4]   后市展望与技术分析 - 技术面上,沪指突破4000点关键阻力位,深成指逼近压力位,整体上行格局进一步确立 [6] - 市场上涨股票数量超过2600只,逾60只股票涨停,盘面上海南板块、大金融(证券领涨)、有色金属及量子科技概念表现活跃 [4] - 宏观支撑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处于逐步修复通道、产业技术迭代加速、政策强调创新驱动、并购重组及IPO政策向科技创新类企业倾斜 [6]   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5] - 央行行长表示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巩固资本市场向好势头,健全稳市机制,相关表述向市场传递了明确政策信号,有助于增强信心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