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泰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1H25保险股p、CE-roCE估值体系更新:负债评估曲线差异分化净资产波动,人保彰显集团经营韧性
中泰证券· 2025-09-10 19: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提出P/CE-ROCE估值体系以替代传统P/EV-ROEV体系 规避对EV假设的过度依赖 提升更新频率和横向可比性[5] - 综合权益(CE=NA+CSM)反映保险公司真实价值 ROCE衡量盈利能力 理论P/CE=(ROCE-g)/(r-g)[5][23] - 1H25上市险企CE增速分化 中国人保以7.0%领跑 集团型险企展现韧性 纯寿险公司波动较大[5][31] - ROCE普遍回落 中国人保(9.2%)和友邦保险(8.7%)表现突出 阳光保险(-1.6%)和新华保险(-1.9%)承压[5][38] - A股险企加权平均P/CE为0.98(H股为0.69) 中国人保在A/H股均被低估[5][44][46] -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的A/H股投资机会[5][48] P/CE-ROCE估值体系回顾 - 综合权益(CE)=归母净资产(NA)+归母净合同服务边际(CSM) 规避EV假设依赖 按季度/半年度更新[5][6] - CSM代表存量保单未赚利润现值 新准则下波动加大但利润平滑 具备吸收功能[8][10][14] - 净资产(NA)反映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FVOCI资产占比影响利率敏感性 利率下行50bps时行业平均净资产下滑约7%[15][18] - 调整因子计算考虑税率(11.4%)和折现率差异(49.41%) 归母处理采用集团持股比例[19][22] - 理论P/CE=(ROCE-g)/(r-g) ROCE驱动估值 优势包括报表平衡性、指标稳定性和横向可比性 劣势涉及折现率假设和归母口径偏差[23][25] 1H25上市险企应用分析 - 归母净资产增速0.7% 中国人保(6.3%)最高 阳光保险(-10.1%)和新华保险(-13.3%)最低 OCI负贡献(-4.2%)主因利率下行和负债评估曲线差异[27][29] - CSM增速2.7% 中国人保(11.0%)和阳光保险(10.3%)领先[31] - CE增速1.4% 中国人保(7.0%)、友邦保险(3.8%)和中国太平(3.2%)居前 中国太保(-1.5%)、阳光保险(-4.2%)和新华保险(-6.7%)为负[5][31] - NBCSM同比下降2.1% 中国人保(31.6%)和中国太保(23.2%)增长 中国人寿(-31.0%)和中国太平(-33.6%)下滑[37] - 归母综合收益(CI)同比下降13.0% 中国太平(296.5%)和友邦保险(131.7%)增长 阳光保险(-317.2%)和中国太保(-96.9%)大幅下降[37] - ROCE与ROE差距体现资产负债匹配重要性 如中国太保ROCE(1.4%)显著低于ROE(9.7%)[38][39] - H股P/CE-ROCE拟合度优于A股 趋势线显示正相关 A股投资者对纯寿险公司估值期待较高[40] 估值比较与结论 - CE值介于EV和NA之间 兼顾审慎性和完整性[42] - 利率敏感型公司在体系中承压 综合保险集团占优[47] - 行业总市值31,043.07亿元 流通市值31,036.94亿元[2]
2025中报分析之CRO、CDMO:轻舟已过万重山,再举云帆万里程,积极把握新一轮产业周期
中泰证券· 2025-09-10 18:51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评级 [4] 核心观点 - 行业迎来第三轮上升周期,预计行情将持续演绎,主要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宽裕、海外需求改善、地缘博弈预期缓和及新技术突破 [6][8][16][18] - 2025年上半年CRO、CDMO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增长73.2%,扣非净利润增长85.7%,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增长47.7% [6] -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CDMO业务快速增长(小分子CDMO收入+44.6%,大分子CDMO收入+29.9%),CRO业务略有承压(临床前CRO收入-4.0%,临床CRO收入-1.1%) [6] - 需求端持续恢复,头部公司订单显著增长,例如药明康德在手订单同比+37.2%,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同比+57.9%,美迪西境外新签订单同比+40% [7][37] -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6年核心标的平均PE约37.5X,较近5年平均PE(TTM)折价44% [19] 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5H1板块总收入709.1亿元(+10.4%),其中CDMO业务收入320.8亿元(+40.8%),CRO业务收入235.9亿元(-3.5%) [21][23] - 2025Q2单季度收入272.2亿元(+11.1%),归母净利润70.2亿元(+49.5%),扣非净利润51.0亿元(+23.7%) [30][36] - 盈利能力提升,综合毛利率达40.1%(+2.7pp),小分子CDMO毛利率42.5%(+3.1pp),大分子CDMO毛利率46.0%(+5.8pp) [30][41][43] 细分赛道与公司表现 - 多肽及XDC产业链表现亮眼:诺泰生物收入+26.1%、利润+36.5%,圣诺生物收入+69.7%、利润+308.3%,药明合联收入+58.9%、利润+52.7% [46] - 外需主导的头部公司稳健增长:药明康德收入+20.6%、利润+101.9%,药明生物收入+16.1%、利润+56.0%,康龙化成收入+14.9% [47] - 国内临床及临床前CRO承压:泰格医药收入-3.2%,昭衍新药收入-21.3%,美迪西收入+3.6%,百诚医药收入-36.7% [47] 需求与产能指标 - 订单端显著恢复:药明康德、药明合联、美迪西、普蕊斯等公司新签或未完成订单同比增幅达37.2%-57.9% [7][37][38] - 产能扩张放缓,2025H1固定资产510.7亿元(+6.5%),在建工程165.3亿元(+4.3%),供给端逐步出清 [39][40] 投资机会聚焦 - CDMO领域重点关注多肽、寡核酸、XDC、双抗等新技术产业链(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凯莱英、诺泰生物等)及小分子CDMO(凯莱英、博腾股份、康龙化成等) [8][49] - CRO领域建议关注外需主导公司(药明系、康龙化成、皓元医药等)及国内临床前CRO(昭衍新药、美迪西等),临床CRO(泰格医药、普蕊斯等)有望随政策发力恢复 [8][50]
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高股息增强策略
中泰证券· 2025-09-10 18:22
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单一股息率因子难以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持续有效,需要根据利率走势动态调整高股息策略的增强因子,建议采用"稳盈利"和"高成长"双维度增强[2] 具体而言,利率快速下行期应侧重"低波动"因子,利率平台期侧重"高成长"因子,利率缓速下行期侧重"稳盈利"因子,通过因子轮动可显著提升策略表现,2015-2025年轮动模型年化收益达16.64%,夏普比率0.72[2] 展望后市,利率将呈现"缓降+平台"组合,建议以"稳盈利"为底仓,加配"高成长",最新一期模型显示应增配基础化工、家用电器、电力设备等行业[2] 以下是按报告目录进行的详细总结: 低利率对股市定价的传导机制与困局 - 利率下行通过贴现率机制降低折现率推升远期现金流现值,但对股市的提振作用常被企业盈利恶化等分子端压力对冲,导致股价反应迟滞甚至失灵[6] - 2007年7月至2008年底美国有效联邦基金利率从5.26%降至0.16%,但经济量价齐跌使贴现利好无法支撑股市回升[9] - 利率下行理论上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并刺激投资,但在A股市场常与需求疲软、营收增速回落同时发生,且银行惜贷行为削弱了其对投资杠杆的抬升作用[11] - 利率变化引发的资金再配置效应在A股验证较少,因股债配置门槛高且投资者常选择在长债与短债间切换而非跨品种配置[15] 历史经验:美国与日本低利率时期 - 美国两段低利率时期(2007/09-2015/11和2018/12-2020/03)显示,利率急速下行期股市与利率呈微弱正相关,反映分母端利好被分子端压力抵消[21] - 日本1990年后的四段利率时期表明,日股涨跌方向与利率变化方向趋同,利率急速下行时股价并未得到有效抬升[24][27] - 以10年期国债利率为观察指标,其与美股涨跌的相关性方向与政策利率一致但强度更弱[22] 单一高股息筛选的实际表现 - 美国标普500高股息指数在2019年后相对宽基指数无绝对超额,且相对宽基的息差中枢呈下移趋势,2019年后多次触及负息差[33] - 日本日经225高股息指数虽常年维持超额收益,但超额回调节奏加快,2022年中至2024年初回调后息差中枢下降[40] - 高股息策略并非总是抗周期和低波动的,其波动率高于宽基的概率在美国市场达52%,且市场回撤时其回调程度可能比宽基更深[35][47] - 盈利对高股息的支撑有限,且常无法高效转化为股价支撑,美国高股息指数涨幅中仅部分年份由盈利驱动[39] 高股息策略的增强方法 - 从定价角度,需筛选具备强盈利韧性、高成长属性及稳定现金流的企业以对抗宏观经济波动[48] - 从行为角度,低利率环境下的经济不确定性使低波动策略契合损失规避需求[49] - 构建了稳盈利、高成长、强现金、低波动四维增强因子,各因子适用不同利率场景需动态切换[2] - 全时段回测显示低波动增强策略长期最优,但强现金因子因在金融行业区分度低而整体欠配金融板块[57] 利率阶段划分与最优因子选择 - 国内利率2015年后进入下行区间,可划分为快速下行期(2015/01-2016/10和2023/01-2024/12)、平台期(2016/11-2020/12和2025/01-2025/08)和缓速下行期(2021/01-2022/12)[64] - 利率快速下行期低波动因子最优,其通过剔除高β资产、集中持有高杠杆且现金流稳定的防御性行业(如商贸零售、房地产、公用事业)获得估值缓冲和流动性溢价[67][71] - 利率平台期高成长因子最优,其凭"股息打底+盈利弹性"双重驱动跑赢,超配机械设备、传媒、医药等需求扩张赛道[75][82] - 利率缓速下行期稳盈利因子最优,凭借盈利韧性超配机械、电力设备、环保等需求刚性行业实现稳健超额[86] 配置展望与行业聚焦 - 利率长期下行趋势未逆转,但节奏转为"缓降+平台",因通缩压力最大时点已过但内生动能仅弱修复,且中美10Y利差倒挂约-250bp构成政策底[94] - 最新一期模型建议增配基础化工、家用电器、电力设备,减配机械设备、纺织服饰、医药生物、食品饮料[2] - 二级行业聚焦化学制品、电网设备、白色家电、电机Ⅱ,主题方面以文化传媒、电工电网、软件为配置重心[2][105]
荣信文化(301231):收入利润双高增,IP+AI生态全面推进
中泰证券· 2025-09-09 19:2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公司经营拐点出现 主业市占率提升空间大 IP+AI生态拓展前景良好 [2][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8亿元 同比增长33.5% 归母净利润216.8万元 同比增长117.7% [5] - 2025Q2收入0.99亿元 同比增长21.0% 归母净利润190.7万元 同比增长128.6%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7/4.97/6.58亿元 同比增长37.91%/35.67%/32.35%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0.39/0.60亿元 同比增长131.18%/184.54%/52.29% [5] - 毛利率持续优化 2025H1达42.5% 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5] 主营业务表现 - 少儿图书策划与发行收入1.8亿元 同比增长34.0% [5] - 爆款图书频现 《桑尼有主意》2025H1热销28万册 [5] - 推出《不白吃漫画 山海奇缘》《米吴科学漫画 奇妙万象篇》等新品 [5] IP运营进展 - 原创IP"莉莉兰的小虫虫"系列图书累计销量突破310万册 其中2025年上半年热销超230万册 [5] - 打造同名动画片 推动IP从图书 动画 周边衍生品向多领域延展 [5] - 构建全链路IP宇宙开发体系 [5] AI技术布局 - 与阿里云签署合作意向书 基于千问大模型和PAI平台构建应用智能体 [5] - 乐乐趣小火箭AI智能点读笔优化问答功能 新增故事创编功能 [5] - 自主研发的AI智能互动玩具已完成打样 进入功能测试阶段 [5] 经营效率 - 2025H1销售费用率31.8% 同比增加2.05个百分点 主要因促销推广费投入增加 [5] - 管理费用率8.2% 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5] - 研发费用率0.4% 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 [5] - 经营效率整体提升明显 [5] 估值指标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估值分别为154.4x/54.2x/35.6x [5][6] - 每股收益预计为0.16/0.47/0.71元 [2][8]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为2%/4%/6% [2]
萤石网络(688475):25H1点评:智能入户+云服务驱动增长,AI赋能业务高毛利支撑盈利
中泰证券· 2025-09-09 19: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智能入户与云服务业务双轮驱动增长 AI技术赋能提升产品毛利率 [1][3] - 蓝海大模型2 0升级增强感知理解记忆能力 应用于入户安防和老人看护场景 [3] - 境内通过货架+内容电商双轮驱动精准投放 境外拓展连锁KA分销渠道及本地化电商 [3] 财务表现 收入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8 27亿元 同比增长9 45% [3] - 2023A-2027E营业收入预测:4840百万元 5442百万元 6181百万元 7065百万元 8085百万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4% [1] - 智能家居摄像机收入15 48亿元 同比增长7 22% 占总收入54 75% [3] - 智能入户收入4 36亿元 同比增长32 99% 占总收入15 43% [3] - 云服务收入5 55亿元 同比增长12 20% 占总收入19 63% [3] 利润表现 - 2025H1归母净利润3 02亿元 同比增长7 38% [3]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2 98亿元 同比增长7 69% [3] - 2023A-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563百万元 504百万元 615百万元 754百万元 906百万元 [1] - 智能家居摄像机毛利率39 07% 同比下降0 34个百分点 [3] - 智能入户毛利率46 30% 同比上升4 84个百分点 [3] - 云服务毛利率72 09% [3]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15 71% 同比上升1 07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3 32% 同比上升0 02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14 95% 同比下降1 40个百分点 [3] 盈利能力指标 - 2024A-2027E毛利率预测:42 1% 42 3% 42 8% 43 5% [5] - 2024A-2027E净利率预测:9 3% 10 0% 10 7% 11 2% [5] - 2024A-2027E净资产收益率预测:9% 10% 12% 12% [1] 估值指标 - 基于2025年09月08日收盘价33 66元 [3] - 2024A-2027E市盈率:52 6倍 43 1倍 35 1倍 29 3倍 [1] - 2024A-2027E市净率:4 8倍 4 5倍 4 0倍 3 6倍 [1] 业务发展 产品创新 - 推出自研萤石启明AI人脸视频锁Y5000FVX 基于蓝海大模型并集成个性化AI智能体 [3] - 智能服务机器人收入0 60亿元 同比增长9 36% 毛利率20 05% [3] 技术升级 - 对核心平台EZVIZHomePlay OS进行架构升级 围绕场景化智能体 萤石设备开放及萤石APP开放三大维度展开 [3] - 蓝海大模型2 0通过多维融合 模态扩展 专项记忆三重路径增强能力 [3] 渠道建设 - 持续完善境内外渠道建设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零售渠道矩阵 [3]
德赛西威(002920):25H1点评:国际化布局加速,战略加码新赛道
中泰证券· 2025-09-09 19: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44亿元 同比增长25.25% 实现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 同比增长45.82% 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80亿元 [4] - 汽车智能化趋势明确 成长空间快速落地 公司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产品力提升 在手订单量充足 合作车厂范围扩大 中长期布局有序开展 [5] - 考虑到公司舱驾定点进度及全新方向战略投入加大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02/35.40/44.72亿元 [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276.18亿元 同比增长26% 净利润20.05亿元 同比增长30% [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45.99亿元 同比增长25.3% 净利润28.02亿元 同比增长39.8% [3][7]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425.59亿元 同比增长23% 净利润35.40亿元 同比增长26.3% [3][7]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512.89亿元 同比增长20.5% 净利润44.72亿元 同比增长26.3% [3][7] - 毛利率从2024年19.9%提升至2027年20.6% 净利率从7.3%提升至8.8% [7] - 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水平 2025年预计达22.7% [3][7] - 每股收益从2024年3.61元增长至2027年8.06元 [3][7] 业务发展 - 智能座舱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94.59亿元 同比增长18.76% 第四代产品已在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汽车等客户规模化量产 [5] - 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已获得理想汽车新项目订单 [5] - 智能驾驶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41.47亿元 同比增长55.49% 辅助驾驶域控制器保持国内市占率第一 [5] - 2025年4月发布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自研舱驾一体化方案通过实车验证 [5] - 已获取长城、吉利、奇瑞、广汽埃安、东风乘用车等客户新项目订单 [5] 国际化布局 - 2025年上半年获得VW、TOYOTA等客户新项目定点 成功突破RENAULT、HONDA等白点客户 [5] - 完成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海外分支机构战略布局 [5] - 2025年5月印尼地区开始贡献产能 2025年6月墨西哥蒙特雷工厂首个量产项目诞生 [5] - 西班牙智能工厂预计2026年开始量产 拓展欧洲市场 [5] 战略投入与新业务 - 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扩建智能计算中心 为智能化产品开发及前沿算法研究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5] - 积极布局智慧交通、无人配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打造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5]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34.3倍(2024年) 预计2025年降至24.5倍 2027年进一步降至15.4倍 [3] - 当前市净率7.1倍(2024年) 预计2027年降至3.4倍 [3] - 企业价值倍数从2024年202倍降至2027年112倍 [7]
低速无人行业系列研究报告之二:无人物流行业兴起,无人叉车企业或充分受益
中泰证券· 2025-09-09 19: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兰剑智能、中力股份、杭叉集团、安徽合力、诺力股份 [6] 核心观点 - 无人物流行业迈向全面商业化阶段 从探索时期(2010-2016)到商业化突破阶段(2016-2023) 再到2024年后的全面商业化 头部企业车队或产能规模直指万台级别 [6][12] - 关键部件成本降至商用阈值 激光雷达和域控制器成本快速下行 无人物流车整车价格显著下降 物流行业采用无人车后平均运营成本下降40% 效率提升60% [6][42] - 无人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根据CICV预测 2025年/2030年无人物流相关应用将分别创造525亿元/7459亿元产值增量 主要增长驱动基于无人物流 [6][46] - 无人叉车产品形态日益丰富 成为无人物流仓储领域的新基石 叉车自动化改造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 [6][53] 无人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 探索时期(2010-2016):技术处于实验阶段 应用限于特定环境测试 例如2016年京东无人配送车1.0版完成包裹配送测试 [9][10] - 商业化试验阶段(2016-2023):无人物流车广泛进入商业化实验 政策支持逐步明确 例如2023年《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出台 [9][10] - 全面商业化阶段(2023年至今):L4/L5技术逐步完善 场景扩展到完全开放道路 头部企业开始大规模量产 [12] 商业化进程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启动 首批20座试点城市公布 路权开放加速 例如新石器已获得250多个地市公开道路路权 [18][20] - 技术成本下降:激光雷达均价较2022年下降58% 进入"千元时代" 域控制器成本随规模效应持续下行 [23] - 资本与盈利模式演变:从早期VC投资到产业资本绑定 盈利模式从硬件销售转向订阅服务及运营分润 毛利率从25%提升至60% [26] 无人物流车市场需求与效益 - 物流需求稳中向好: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51亿件(同比增长21.5%) 业务收入14034亿元(同比增长16.2%) [32] - 标准化助力自动化:2024年发布57项物流国家标准 标准化仓库库存准确率≥99% 分拣错误率≤0.3% [36][37] - 成本效益显著:无人配送车裸车价格从2018年约100万元降至2025年1.68万元 单票配送成本从0.17元降至0.10元(降幅41%) 年综合节省达60% [42][43] 无人叉车转型与市场前景 - 传统叉车行业瓶颈:CR3市场份额集中(安徽合力24.9% 杭叉集团21.0% 中力股份17.1%) 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 人工操作事故占比84.44% [51][52] - 产品与技术革新:2025年上半年AGV/AMR企业推出约60款新品 无人叉车占比32% 技术融合AI、IoT、5G提升自主性和效率 [53][55] - 降本增效案例:3000平方米仓库自动化改造中 一台激光导引无人叉车成本相当于2名操作工2~3年工资 人力成本节省15-30万元 仓储周转率提升30%-50% [59][60] - 市场增长预测:全球AGV/AMR市场规模2024年43亿美元 2031年预计达89.2亿美元(CAGR 11.5%) 中国无人叉车销量从2018年1500台增长至2024年24500台 [58][64] 相关企业业务布局 - 兰剑智能:产品谱系齐全 覆盖仓储、搬运、拣选等机器人 2024年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收入11.22亿元(毛利率30.74%) [75][78] - 中力股份:电动仓储叉车产销量国内第一 提出"油改电"战略 2024年推出34款智能产品 [79][84] - 杭叉集团:收购国自机器人 智能物流板块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海外收入占比42% 泰国产能项目规划年产10000台AGV [85][86] - 安徽合力:2023年全球叉车销量排名第七 2025年上半年智能物流营收同比增长59.1% 与华为、顺丰、京东合作 [92] - 诺力股份:海外收入占比超60% 2023年叉式AGV销售约6000万元 2025年拟投入5亿元研发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 [94][95]
国网信通(600131):25H1点评:并入亿力科技添翼,智能化转型加速
中泰证券· 2025-09-09 17:2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深耕能源IT多年 是电力信息化领军企业 营销2.0加速全国推广 并布局充电桩 虚拟电厂两大高景气赛道 聚合充电营销效率逐步提升 盈利能力转好 盈利空间前景可期 [6] - 考虑到亿力科技并入后业绩调整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8.37/10.52/12.67亿元 [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25亿元 同比减少4.55% 剔除亿力科技收购等因素后收入同比基本持平 [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减少11.01% 归母扣非净利润2.06亿元 同比减少11.22% [6]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93.12亿元 同比增长27% 2026年111.11亿元 同比增长19% 2027年123.08亿元 同比增长11% [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8.37亿元 同比增长23% 2026年10.52亿元 同比增长26% 2027年12.67亿元 同比增长20%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1亿元 系并入亿力科技资金所致 [6] 业务板块表现 - 数字化基础设施业务25H1实现营收17.49亿元 同比增长25.01% 毛利率16.27% 占总收入49.62% [6] - 前沿技术创新业务25H1实现收入7.04亿元 同比增长340.63% 毛利率32.12% [6] - 企业通用数字化应用25H1实现收入3.98亿元 同比增长69.57% 毛利率27.57% [6] - 电力数字化应用25H1实现收入5.65亿元 同比减少28.48% 毛利率22.98% [6] - 能源创新服务25H1实现收入1.05亿元 同比增长6.59% 毛利率28.47% [6] 重点项目与技术进展 - 持续推进100G高效能数据传输平台二期项目建设 构建电力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6] - 完成哈密—重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通信系统调试与投运 交付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光纤通信 省际骨干光传输网改造等重点项目 [6] - 成功中标冀北数据网改造提升项目 [6] - 完成国网青海 新疆电力等单位统一权限系统自主化版本切换 国网上海电力新一代企业门户等项目 [6] - 推动辽宁 山西营销AI场景实施 自研能效数智产品已在国网福建 山西电力等十余家单位应用 [6] 智能化转型与创新 - 紧跟能源行业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深入参与电网行业发展 营销 设备调度等专业领域的场景应用 [6] - 结合光明大模型积极打造AI产品 包括自研"光明大模型"供电方案智能生成系统在江苏全面推广 [6] - "大小模型+RPA"智能体应用于中国华电等企业试点 [6] - 参与国网吉林电力大模型工具链平台和国网能源院人工智能平台建设 [6] 虚拟电厂与电力交易 - 建设新型负荷管理系统 支撑四川夏季保供与世运会电力保障 [6] - 拓展南充 雅砻江等虚拟电厂运营项目 推进巴中 乐山交付 [6] - 深度参与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建设 全面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6] - 开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凭证交易系统建设 绿证交易平台2.0在上海碳博会正式发布 平台累计交易量突破2.7亿张 [6] 公司基本信息 - 总股本1,199.72百万股 流通股本1,195.91百万股 [2] - 市价17.75元 市值21,295.11百万元 流通市值21,227.32百万元 [2]
震荡调整后市场或如何演绎?
中泰证券· 2025-09-08 20: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市场调整但中期趋势未逆转,指数和科技板块未到阶段性高点,10月中下旬中美元首会晤和四中全会或成关键拐点 [5] - 短期高波动阶段关注板块间资金流向差异,高位成长板块风险大于收益,高股息板块成避险方向 [5] - 9月市场震荡调整,短期策略防御与稳健收益为主,关注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红利板块和债券市场有配置价值 [6] - 前期涨幅大的科技与券商板块后续回调是中期加仓良机,关注10月中美元首会晤和四中全会带来的投资机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市场表现:上周主要指数大多下跌,创业板50涨幅最大为3.42%;医疗保健和材料指数表现较好,信息技术和金融指数表现较弱;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8个上涨,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医药生物涨幅较大,国防军工、计算机和非银金融跌幅较大 [7][8][13] - 交易热度:上周万得全A日均成交额为26032.01亿元,较前值下降,处于三年历史分位数98.60%水平 [18] - 估值跟踪:截至2025/9/5,万得全A估值(PE_TTM)为21.87,较上周下降0.28,处于近5年历史分位数88.80%;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3个行业估值出现修复 [25] 市场观察 - 市场调整原因:杠杆资金快速扩张、长线资金阶段性撤出、产业资本主动兑现收益 [5] - 中期趋势判断:指数和科技板块未达阶段性高点,估值与情绪指标显示指数有上行空间,潜在政策与外部事件催化值得关注 [5] - 板块资金流向:高位成长板块风险大于收益,高股息板块成避险方向,红利ETF获长线资金申购,北上资金参与意愿强 [5] - 投资建议:短期防御与稳健收益为主,关注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科技与券商板块回调是中期加仓良机,关注10月中美元首会晤和四中全会带来的投资机会 [6] 经济日历 - 本周关注国内8月出口金额、进口金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等经济数据,以及海外8月PPI、CPI、9月密歇根消费者情绪指数等经济数据 [27]
应流股份(603308):两机业务高景气,持续加码低空布局
中泰证券· 2025-09-08 20: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两机业务高景气度及低空经济布局进展 [4][6][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9.11%)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23.91%) 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25.60%) [5][6] - 两机业务(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受益于海外需求旺盛与国产化推进 核能业务受益于核电建设提速 [6][7] - 低空经济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涡油发动机完成寿命试验 ES1000大型无人运输机计划2025年三季度首飞 2026年建成批产能力 [6]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36.33%(同比+1.96pct) 销售净利率12.24%(同比+1.13pct) [6] 业务进展 - 燃气轮机领域:成为西门子能源燃机透平热端叶片中国唯一供应商 供应F级叶片并开发H级叶片 与GE合作开发LM2500/LM6000系列 国内新型重型燃气轮机叶片实现交付 [6] - 航空发动机领域:与GE航空航天、中国商发(CJ1000/CJ2000系列)、赛峰集团(12个品种开发)、罗罗集团(BR/珍珠系列)达成深度合作 [6] - 核电业务:与沈鼓核电签署战略协议 为昌江小型堆、三澳核电等项目供货 中子吸收材料/复合屏蔽材料通过国家级鉴定 柔性屏蔽材料实现首次销售 [6] - 低空经济布局:YLWZ-190/300发动机分别完成500/150小时寿命试验 600公斤无人机完成演示任务 1100公斤无人机进行机发匹配 ES1000无人运输机推进系统联调 [6] 财务预测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30.21亿元(同比增长20.2%) 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40.0%) [4][7] - 2026年预测营业收入36.45亿元(同比增长20.7%) 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34.1%) [4][7] - 2027年预测营业收入42.72亿元(同比增长17.2%) 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31.9%) [4][7] - 每股收益预测:2025年0.59元 2026年0.79元 2027年1.04元 [4][7] 运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22.81%(同比-2.67pct) 其中研发费用率9.17%(同比-3.45pct) [6] - 预付款项5.53亿元(较年初增长92.34%) 反映备产备货积极 [6]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6%提升至2027年1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