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

搜索文档
极智嘉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
新浪财经· 2025-07-10 09:57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极智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市场首家上市企业 [1] - 此次IPO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 也是今年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3] - 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62倍 国际配售获30.17倍认购 跻身今年港股国际配售倍数前三 创下港股科技板块国际配售倍数纪录 [3] - 当日收盘价每股17.7港元 市值超230亿港元 [3] 生产基地与产能布局 - 极智嘉将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落户庐江 占地90亩 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3] - 该基地是极智嘉重载拣选机器人、高速拣选机器人的唯一生产基地 2024年11月正式投产 [3] - 项目从2023年5月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18个月 [3] 行业地位与市场优势 - 公司连续六年位居全球仓储移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首位 [3] -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及对冲基金均参与认购 [3] 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发展 - 极智嘉的"磁场效应"带动合庐产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加速聚集 [5] - 鲸鱼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天创电子移动充电机器人项目签约落地 新思路移动视觉机器人、泰晋焊接自动化机器人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5] - 形成涵盖核心部件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全产业链 [5] - 庐江加速崛起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5]
港交所“锣不够用了”?5股同日上市,超200家企业排队IPO
搜狐财经· 2025-07-09 22:28
港股IPO市场热度 - 7月9日有6家公司同时在港交所上市,包括极智嘉-W、蓝思科技、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及恒生摩根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动型ETF,创下自2018年科技公司扎堆上市潮以来的密集上市纪录 [2] - 2025年首六个月港股IPO数量达44家,同比上升47%,募资总额2808亿港元,同比上升322%,其中IPO集资额1071亿港元,同比上升699% [6] - 截至7月7日有207家公司排队等待港股IPO,主要集中在科技、新消费和医药医疗行业,数量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 [5] 新股首日表现 - 5家新上市公司首日均上涨,涨幅介于0.22%-16.02%,其中峰岹科技涨幅最高达16.02%,蓝思科技涨9.13%,极智嘉涨5.36%,大众口腔涨3.5%,讯众通信涨0.22% [3] - 峰岹科技收盘市值208亿港元,蓝思科技1293亿港元,极智嘉230亿港元,大众口腔10亿港元,讯众通信17亿港元 [3] 新股认购情况 - 峰岹科技公开发售获138.26倍认购,国际发售获8.61倍认购,募资净额21.36亿港元 [3] - 蓝思科技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6.68倍认购,募资净额46.94亿港元 [3] - 极智嘉公开发售获133.6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30.17倍认购,募资净额25.45亿港元 [4] - 大众口腔公开发售获108.25倍认购,国际发售仅0.96倍认购,募资净额1.78亿港元 [4] - 讯众通信公开发售获12.79倍认购,国际发售1.01倍认购,募资净额3.68亿港元 [4] 市场展望与趋势 - 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港股IPO将达80只,融资1300-1500亿港元,标的来自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及中东、东盟国家公司,集中在科技(尤其是AI)和医药领域 [7]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超4000点,新股募资1070亿港元已超2024年全年22%,暂列全球第一,目前IPO申请约200宗较年初倍增 [6] - 6月港股新股破发率达41.6%,2023年破发率曾超70%导致后续IPO遇冷 [7]
富卫集团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9 19:26
公司上市 - 富卫集团于2025年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828 [1] - 上市仪式由公司高层出席,包括创办人李泽楷、董事会主席马时亨和行政总裁黄清风 [8] - 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反应热烈,反映出集团业务的强大吸引力与卓越策略 [4] 公司背景 - 富卫集团为泛亚洲人寿及健康保险公司,服务约三千万名客户 [9] - 业务遍及亚洲十个市场,包括印尼人民银行人寿保险(BRI Life) [9] - 公司自2013年在香港开展业务,专注于亚洲保险市场 [6] 发展战略 - 公司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资本实力及财务灵活性 [8] - 资金用途包括减少整体债务,支持业务增长及拓展客户覆盖 [8]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深化数码能力及策略 [8] 市场定位 - 公司专注于全球发展最迅速的亚洲保险市场 [1] - 致力于满足亚洲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需求 [4] - 通过数码创新开拓新机遇 [4] 经营理念 - 秉持以客为先的方针及科技赋能的营运模式 [6][9] - 致力为客户带来创新定位、简单易明的产品和简单的保险体验 [9] - 专注为大众创造保险新体验 [9]
今年前6月港股总集资2808亿港元 同比上升322%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7:12
证券市场表现 - 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5年6月底为42.7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1万亿港元上升33% [1] - 2025年6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3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12亿港元上升107% [1] - 2025年首六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4亿港元上升118% [1] 衍生品市场表现 - 2025年首六个月的衍生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6亿港元上升70% [1] - 2025年首六个月的牛熊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4亿港元上升78% [1] - 2025年首六个月的杠杆及反向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4亿港元上升75% [3] 交易所买卖基金表现 - 2025年首六个月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9亿港元上升184% [2] 首次公开招股及集资金额 - 2025年首六个月有44家新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7% [3] - 2025年首六个月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4亿港元上升699% [3] - 2025年首六个月的总集资金额为28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65亿港元上升322% [3] 期货及期权市场表现 - 2025年首六个月的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700322张合约,较去年同期的1532608张上升11% [4] - 2025年首六个月的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量为868128张合约,较去年同期的695757张上升25% [5] - 2025年首六个月的股票期货平均每日成交量为9071张合约,较去年同期的8306张上升9% [6] 人民币货币期货表现 - 2025年首六个月的人民币货币期货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15150张合约,较去年同期的80609张上升43% [7]
增660%!互换通成交额达3800亿元
天天基金网· 2025-07-09 11:27
互换通发展概况 - 互换通自2023年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月成交金额从2023年5月的500亿元增长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幅达660% [1]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数量从最初的22家增至80家,日均结算金额达250亿元 [2] - 互换通成交金额占中国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2025年3月创下月度交易量4955.69亿元、交易笔数940笔的历史新高 [3] 市场表现与需求 - 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达4.4万亿元,较一年前增加10% [2] - 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预计互换通交易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 - 互换通已成为境外投资机构最佳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吸引投资者从NDIRS市场转向互换通 [6][7] 规则优化与产品创新 - 2025年1月扩大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纳入在岸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 [4] - 2025年延长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最长交易剩余期限至30年,提升长期风险管理能力 [4] - 计划2025年晚些时候增加以LPR 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丰富产品类型 [4]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6%,超越欧元结算占比(5.3%) [4] - 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5.8万亿元,是2021年的两倍多 [4] - 互换通基础设施优化助力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5] 市场机制改进建议 - 建议扩大互换通交易限额以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 [8] - 建议丰富互换通产品种类并优化基础设施,如合约压缩服务和交易方式 [8] - 北向互换通通过OTCC与上海清算所跨境互联,有效解决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问题 [7]
债券通推出八年成绩斐然 中国债市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48
债券通发展历程与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随后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换通"相继落地,成为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里程碑 [1]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境外投资者交投活跃 [1]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 [2] 债券通的市场地位与数据表现 - 债券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 [2]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 [2] - 2025年1月至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达成现券交易约7.9万亿元 [2] - 截至5月末,北向互换通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累计成交超12000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9万亿元 [2] 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与优势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30亿元 [3]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4] - 中国在岸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的相关性仅为0.1,成为优质分散投资标的 [4] - 在岸人民币债券年化波动率约1.3%,显著低于其他发达市场 [4] - 超30%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5年内增加人民币资产持有量 [5] 债券通优化措施与市场反应 - 2025年7月8日宣布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7]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 [7]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2025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 [7]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7] 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增长潜力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202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8] - 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占比仅约3%,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8] - 通过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渠道,全球投资者将更便捷把握中国增长机遇 [8]
港股爆涨竟是IPO功劳,A股会刷副本吗?
搜狐财经· 2025-07-08 20:51
香港金融市场现状 - 港交所上半年募资额达1070亿港元,恒生指数涨幅20%,200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1] - 42宗IPO和210只ETP产品日均成交额400亿港元,显示市场活跃度较高 [2] - ETP资产规模达5100亿港元,表面为被动指数基金,实则包含主动调仓策略 [10] 散户与机构的市场参与差异 - 散户打新中签率仅0.8%,而部分IPO股票一个月内股价翻倍 [4] - ETP产品持仓中包含中东主权基金定制标的,散户难以跟踪真实资金流向 [4] - 传统K线分析与量化资金博弈视角存在显著差异,后者能捕捉游资抢筹和机构震仓等行为 [7] 资金流动与市场行为特征 - 全年收益的80%可能来自三个关键资金行为集中爆发的时段 [5] - 上市公司利好公告可能被市场忽略,实际走势由资金接力推动:游资点火→机构洗盘→外资锁仓 [8][10] - 大资金通过压制股价吸筹,表现为"震仓行为"连续出现,导致业绩良好股票长期横盘 [13] 市场成熟度与信息不对称 - 市场越成熟,信息不对称越严重,量化工具可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 [14] - Pre-IPO轮次的资金流向可提前锁定潜在优质上市公司 [14] - 港交所上市公司的资金密语隐藏在价格跳动背后,需通过量化视角解读 [14]
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在快手-W的持股比例于07月03日从4.92%升至5.05%,平均股价为60.8413港元。



快讯· 2025-07-08 17:20
摩根大通增持快手-W股份 - 摩根大通在快手-W的持股比例从4.92%上升至5.05% [1] - 增持平均股价为60.8413港元 [1] - 增持时间为07月03日 [1]

互换通:月成交增660%,多项优化待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13
互换通发展现状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15日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月成交金额从2023年5月的500亿元升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长660%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超80家,较启动时的22家显著增加 [1] - 2025年5月互换通日均结算金额达250亿元,远超预期 [1] - 截至2025年5月,互换通成交金额约占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 [1] - 2025年3月互换通月度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创新高 [1] 国际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达4.4万亿元,较一年前增加10% [1] - 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 [1] - 部分境外投资者从NDIRS市场转移到互换通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和套利 [1] 规则优化与产品创新 - 2024年1月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扩大 [1] - 2025年利率互换合约最长交易剩余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 [1] - 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合约 [1]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接近6%,超越欧元结算占比 [1] - 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5.8万亿元,是2021年的两倍多 [1]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互换通为离岸衍生产品市场带来突破,包括提供对冲工具、吸引投资者、完善收益率曲线、提升资本效率等 [1] - 北向互换通实现跨境交易,避免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解决授信不足问题 [1] - NDD利差缩窄等因素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丰富利率互换市场参与者结构 [1]
7月7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于07月02日从5.88%升至6.18%,平均股价为109.5704港元。
快讯· 2025-07-07 17:11
股权变动 - 摩根大通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从5.88%升至6.18% [1] - 此次股权变动发生于07月02日 平均股价为109.5704港元 [1] 市场动态 - 香港交易所披露了摩根大通的持股信息变动情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