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股份(00489)

搜索文档
城市“无形之战”白热化:京深沪杭凭什么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07:52
城市品牌价值格局 - 北京、深圳、上海构成"头部铁三角",2025年合计品牌价值达179245.80亿元,占TOP100城市总量的62.8% [2][3][6] - 杭州以29595.92亿元品牌价值位居第四,其中阿里巴巴-W贡献18335.42亿元,占比超50% [7] - 品牌价值向头部集聚趋势强化,TOP3与其余城市品牌价值比从2022年1.06升至2025年1.27,但上榜企业数量比从0.51降至0.50 [6][7] 明星企业带动效应 - 宁德因宁德时代品牌价值从2022年287.06亿元跃升至2025年1876.91亿元,实现5倍增长,形成"单企托举一城"模式 [11][13] - 佛山(美的)、仁怀(茅台)同样呈现龙头企业显著提升城市品牌的现象 [11] - 白酒行业增速放缓可能传导至城市品牌,如茅台、五粮液营收增幅收窄影响所在地品牌价值 [14] 传统城市面临挑战 - 广州品牌价值仅排名第八,2025年6059.34亿元较2022年增长5.36%,主因房地产(保利发展)、汽车(广汽集团)等支柱行业下滑 [8] - 南京2025年品牌价值2730.20亿元较2022年下降11.60%,零售行业因ST易购拖累下跌超750亿元 [15][16] - 武汉2025年品牌价值1813.32亿元同比下降16.10%,汽车(东风集团)、医药(九州通)等行业下滑明显 [17][19]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行业在南京实现1599.69%增长,贸易行业在武汉增长429.30%,显示新兴行业快速崛起 [16][20] - 房地产行业在南京下降74.21%(减少180.84亿元),在武汉下降56.13%,反映传统行业持续承压 [16][20] - 电子行业在南京下降93.96%(减少159.05亿元),显示部分科技领域竞争激烈 [16] 区域竞争动态 - 武汉首次被长沙超越失去"中部第一"地位,前10企业中有6家品牌价值下滑 [17][18] - 深圳品牌价值增速达23.68%,上海24.82%,显著高于北京4.61%,头部城市内部差距扩大 [21] - 潍坊(22.48%)、保定(33.37%)、汾阳(24.38%)等中小城市呈现高增长态势 [22]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12:06
生物医药创新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该技术体现武汉高技术制造业活力 上半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传统产业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搭载DF30芯片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寒区测试 该全国产车规级MCU芯片计划2025年量产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 上半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万辆 同比增152% [2] - 武钢老厂区转型绿色超级工厂 其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传统医药企业加速数字化 [2] 光电子产业发展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传输速度大幅提升 [2]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装备 精度达0.01毫米 [2] 新兴产业布局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扩大商业航天应用场景开放 [3] - 新兴产业年均增速目标设定为20%以上 [3] 未来产业突破 - 武汉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产业化突破 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技术攻关 [4] - 通过五大行动建设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4]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10:15
武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 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DF30芯片通过寒区测试 计划2025年量产 该芯片为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微控制单元 [2]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 同比增长152% [2] - 武钢老厂区转型绿色超级工厂 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中药企业数字化转型 [2]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3]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传输速度大幅提升 [3]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可在任意曲面刻出0.01毫米精密纹理 [3]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推动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20% [3] 未来产业布局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推动临床应用 [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帮助高位截瘫患者重建运动功能 [4]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 实施前瞻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拓展 [5]
人民日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09:38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党和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2] - 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 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政治经济环境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2] - 要破除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 武汉产业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15] - 东风汽车研发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微控制单元芯片 计划明年量产上市[16] -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 同比增长152%[16]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17]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速度大幅提升[17] - 华工科技研发出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精度达0.01毫米[17] 未来产业布局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等13个细分领域 实施前瞻技术攻关等五大行动[18]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临床应用进入快车道[18] - 华中科技大学完成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18] 传统产业转型 - 武钢老厂区变身绿色超级工厂 高等无取向硅钢产线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16]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数字化转型[16] - 武汉推动商业航天应用场景开放 目标年均增速20%以上[17]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11
医药生物行业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 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的DF30芯片通过寒区整车测试,计划明年量产上市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 [2] - 武钢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2]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2]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精度达0.01毫米 [2] 新兴产业发展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3] - 武汉以年均20%以上增速为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3] 未来产业布局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五大行动 [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00
医药生物行业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该技术体现武汉生物医药创新活力 上半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汽车产业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搭载DF30芯片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寒区测试 该全国产车规级芯片计划2025年量产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万辆 同比大增152% [2] 传统产业转型 - 武钢老厂区改造为绿色超级工厂 其无取向硅钢产线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中药数字化升级 [2] 光电子新兴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 速度大幅提升 [2] - 华工科技研发0.01毫米精密纹理激光刻蚀装备 可处理金属玻璃等曲面材料 [2] 未来产业布局 - 武汉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 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技术攻关 [4] - 以年均20%增速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 [3]
京东集团与东风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打造数智供应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17:07
战略合作背景 - 京东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1] - 双方围绕物流商用车合作 用户营销与售后服务生态已建立良好合作基础[3] - 曾联合研发定制化车型 共同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化解决方案落地实施[3] 具体合作领域 - 深化乘用车全渠道营销 商用车绿色智能运力 配件销售及售后服务生态合作[3] - 协同推进东风汽车工业品采购全面线上化 采用京东工业太璞数实一体化解决方案[3] - 提升企业办公及信创场景 员工服务场景 车主商城营销场景的采购效率[3] - 京东物流仓配一体供应链服务网络与东风物流协同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前售后物流运营效率[3] 企业战略定位 - 东风汽车为中央直管特大型汽车企业 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 乘用车 新能源及关键总成[4] - 打造东风猛士 东风岚图 东风风神 东风奕派等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自主品牌[4] - 京东集团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4] - 京东业务涉及零售 科技 物流 健康 产发 工业和海外等领域[4] 合作愿景 - 通过优势互补打造数智供应链 助力产业降本增效[5] -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数智化转型升级[5] - 共同创造更大价值[5]
岚图汽车7亿收购东风工厂扩产背后:月销不足万台、负债率达85% 东风系关联方斥资10亿再输血
新浪证券· 2025-08-15 16:48
产能扩张与工厂收购 - 公司以7.23亿元收购东风武汉云峰工厂 该工厂年产能15万辆并可扩展至30万辆 将用于生产岚图FREE+和新款岚图知音以支持2025年20万台销售目标 [1][3][4] - 收购旨在应对产能瓶颈 市场认为此举为扩张产能之举 [1][4] 销量表现与车型分析 - 2024年1-7月累计销售6.69万台 同比增长85.8% 但月均销量不足1万台 [4][6] - 岚图FREE+于2024年7月上市 当月销售4273台 环比增长超2倍 但显著低于理想L6和零跑C16等竞品 [4] - 主力车型梦想家7月销售7262台 但已连续4个月环比滞涨 MPV市场空间有限 [6] - 岚图知音和岚图追光7月销量分别为485台和115台 上市后月销长期低于千台 [6] - 公司高管目标岚图FREE+月销达到2万台以上并进入细分市场前三 [9] 财务与亏损状况 - 2022年亏损至少14亿元 2023年税前净亏损19.8亿元(税后14.72亿元) 2024年税前净亏损收窄至2.43亿元(税后1800万元) [10]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222.93亿元 净资产34.09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85% [11] - 2024年前7个月销售6.67万台 仅完成全年20万台目标的34% [12] 股东支持与融资活动 - 东风资产管理向公司增资10亿元 认购9496.68万元注册资本 原股东赣锋锂业和东风交银辕憬基金退出 [12] - 2022年11月完成50亿元A轮融资 [10] - 控股股东东风集团股份2023年巨亏39.96亿元 2024年盈利0.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0.3亿至0.7亿(同比下降90%至95%) [12]
作别长安,东风汽车暴风变革的60天:“一切为了赢”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6:3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重组转为分立后迅速启动组织重构 成立奕派科技并整合风神 奕派 纳米三大品牌资源 组建覆盖全价值链职能的团队仅用6天 [2][15][16] - 实施激进人事调整 技术型人才加速晋升 战略板块联动形成协同效应 零部件 研发和整车业务班子同步变动 [2][23] - 明确品牌战略定位为"奕派向上 风神向新" 奕派联合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 风神聚焦家庭用户市场 [18] 历史业绩表现 - 合资业务曾达年销412万辆巅峰 东风日产/本田/神龙分别创150万/85万/70万辆年销纪录 [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0.3-0.7亿元 同比暴跌90%-95% 主要因合资业务利润大幅下滑 [7] - 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下滑15% 合资板块断崖式下跌 东风神龙/日产/本田销量仅2.7万/25.3万/14.9万辆 [8][10] 新能源业务现状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86.1万辆 但三大自主品牌(风神 奕派 纳米)合计仅21.3万辆 市占率不足3% [12] - 虽拥有1.2万人研发团队和5000件专利 "十四五"投入超500亿元 但技术转化效率不足 产品缺乏竞争力 [12] - 多个新能源品牌存在内耗 2023年风神与奕派产品价格重叠度达43% [12] 近期业绩改善 - 2025年7月销量15.46万辆 同比大涨42.67% 结束连续5个月负增长 [25] - 奕派科技7月销售2.78万辆 同比上涨92% 成为核心增长点 [25] - 东风日产/本田7月分别销售5.37万/2.44万辆 同比增长42%/71% 结束13/14个月连跌 [27] 未来发展目标 - 2025年下半年目标销量188万辆 全年冲刺300万辆 自主新能源占比需达30% [24] - 规划至2028年形成20款车型矩阵 奕派分主流科技与智能精品两大系列 风神聚焦A/B级市场 [19]
东风汽车与中国中化达成战略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8-15 14:33
战略合作框架 - 东风汽车与中国中化于8月14日正式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聚焦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用车解决方案三大核心领域 [1] - 双方将联合探索品牌传播、海外市场、物流、农机服务、智慧农业及专业化业务整合 [1] 合作领域细分 - 科技创新领域涉及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合作 [1] - 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涵盖上下游资源协同整合 [1] - 整体用车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定制化服务与运营模式创新 [1] - 扩展合作涉及农业机械化服务与智能化农业技术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