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601166)

搜索文档
上证基本面200指数下跌0.3%,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中铁等
金融界· 2025-08-19 16:54
指数表现 - 上证基本面200指数当日下跌0.3%报5364.35点 成交额2575.75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26% 近三个月上涨5.71% 年初至今上涨5.03% [1] 指数编制方法 - 从沪市选取基本面价值最大的200家上市公司 以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四个财务指标衡量基本面价值 [1] - 样本权重由基本面价值决定 打破市值与权重关联 避免高估证券配置过多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1]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9.18%:中国平安(5.84%)/招商银行(3.83%)/兴业银行(3.64%)/中国建筑(3.34%)/贵州茅台(2.43%)/工商银行(2.36%)/交通银行(2.11%)/农业银行(1.89%)/民生银行(1.73%)/中国中铁(1.61%) [1]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业占比39.96% 工业占比22.41% 原材料占比10.24% 三大行业合计超72% [2] - 能源(6.87%)/公用事业(4.36%)/可选消费(3.89%)/主要消费(3.85%)/通信服务(2.77%)/房地产(2.50%)/信息技术(1.66%)/医药卫生(1.52%) [2] 市场与调整机制 - 样本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2] - 样本每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6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9日跌0.16%,民生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3.2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16:33
板块整体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17% 跑输上证指数(跌0.02%)和深证成指(跌0.12%)[1] - 民生银行领跌板块 跌幅达0.42% 收盘价4.69元[1] - 浦发银行成为唯一上涨个股 涨幅0.37% 收盘价13.69元[1] 个股交易数据 - 平安银行成交额最高 达10.77亿元 成交量189.29万手[1] - 招商银行成交额24.94亿元 为板块第二高 收盘价43.40元[1] - 民生银行成交量最大 达184.86万手 成交额8.70亿元[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27亿元 游资净流出8754.9万元 散户净流出2.39亿元[1] - 浦发银行获主力资金最大净流入1.06亿元 主力净占比15.65%[2] - 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分别达3078.77万元和6330.84万元[2] - 华夏银行是唯一获游资净流入个股 净流入537.02万元[2]
摸清“碳家底” 算好“减碳账” 商业银行多维“碳”路绿色可持续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6
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背景 - 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1] - 碳金融正成为银行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商业银行通过碳核算和碳账户体系构建气候适应性金融服务体系[1] 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池州海螺水泥发放3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 支持水泥行业绿色升级[2] - 兴业银行向山东滨州铝业公司发放2亿元贷款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激励自主减碳[2] - 转型金融连接传统产业与绿色发展 钢铁、水泥、化工等碳密集行业面临严峻转型升级压力并有大量资金需求[2] - 工商银行惠州市分发放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 为某龙头石化集团核心项目提供超80亿元授信支持 融资成本降低1.5%[3] - 上海银行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模式为吉祥航空发放4亿元转型金融贷款 以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为KPI与贷款利率挂钩[3] 碳账户体系建设与应用 - 碳账户成为商业银行算好减碳账的重要工具 记录企业碳排放数据并推动减排[4] - 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自2010年起试水个人碳信用和企业碳账户领域[4] -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碳账户评价体系和碳信用评分模型提供精准绿色金融服务[4] - 北京银行重点打造企业碳账户系统 建立企业碳核算能力推动绿色金融创新[4] 碳金融市场发展 -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启为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带来更大发展机遇[6] - 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落地挂钩CCER的创新产品[6] - 商业银行通过质押碳资产的信用贷款增加碳市场流动性 企业能以较低利率获取贷款[6] - 商业银行围绕碳市场和碳资产开展产品创新 打造碳金融综合服务解决方案[6] - 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个CHUEE产品、首批碳中和债券、首单权益出资碳中和债等首创产品[6] 碳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 金融机构需建立成熟的碳金融业务运营模式 明确碳金融发展战略并加强政策研究[7] - 银行应成立碳金融事业部门 制定碳金融中长期发展战略并统一规划产品开发[7] - 银行需加强碳金融外部合作 包括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非银机构等多方主体[7]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ETF产品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8:58
核心观点 - 被动投资特别是ETF产品具有低成本、高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优势 在中国债券和股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1][2][3][4] 被动投资优势分析 - 省钱:被动投资十年可节省约6%成本 高费率是主动型基金跑输指数型基金的主因 [2] - 省时:ETF通过一篮子股票组合规避个股选择困扰 分散化特征使组合风险可控 解决投资者耐心不足问题 [2] - 省心:规避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和变更风险 [2] - 收益可靠性:长期来看Beta收益比Alpha更可靠 允许投资者专注于资产配置 [3]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 - 债券ETF仅占债券市场总规模11% 对照国际经验具有可观增长潜力 [1] - 中国ETF规模增长速度已远超主动型产品 超过六成投资者持有ETF产品 [3][4] - 债券ETF增长亮眼 一两年内规模迅速扩大 源于利率下行趋势下对低费率高流动性产品的需求 [4] 国际比较与经验 - 美国ETF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持续资金流入 主动管理基金资金流波动明显 [3] - 中国股票市值占全球比重仅为GDP占全球比重的四分之三 而美英日等国股票市值占比普遍超过GDP占比 [5] - 资本市场估值提升往往与大国崛起伴生 A股和H股估值有望向国际领先水平靠拢 [5] 挑战与机遇 - 需要优化指数编制 因A股不同指数长期回报差异显著 需选择优质指数 [4] - 低利率环境持续推动固收类产品向高流动性方向靠拢 利好债券ETF发展 [1] - 信用债ETF通过组合投资化解个券信用风险识别难题 违约影响有限 [2]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多措并举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量,用心用情守护“银发”幸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8 16:44
服务设施升级 - 29家营业网点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 包括无障碍通道 紧急呼叫设备 轮椅 老花镜等设施[1] - 部分网点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 提供应急医疗保障[1] - 自助设备全面采用大字版界面和语音提示功能 优化业务流程设计[1] 人才队伍建设 - 26名员工获得养老金融规划师资质 提供专业养老咨询服务[1] - 养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有效进展[1] 数字化适老服务 - 手机银行App推出"安愉版"适老界面 具有页面简洁 图标放大 操作友好等特点[1] - 通过"爱心通道"为老年客户提供专属取号 优先窗口及陪同办理服务[1] - 大堂经理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 确保行动不便客户获得全程协助[1] 产品体系构建 - 建立"安愉人生"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覆盖理财 保险 储蓄等多类型产品[2] - 产品设计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 关注财富稳健增值与生活品质提升[2] 增值服务拓展 - 提供健康体检 法律咨询 线下活动等增值服务[2] - 通过"敬老公益行"活动对接老年大学和养老机构 组织慰问交流与专题活动[2] - 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 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2]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8日涨0.31%,兴业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5.8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16:39
板块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上涨0.31%,领涨个股为兴业银行(收盘价22.62元,涨幅1.34%)[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85%至3728.03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1835.57点[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兴业银行涨幅最高(1.34%),中信银行跌幅最大(-1.12%)[1] 成交情况 - 招商银行成交额最高达40.06亿元,成交量92.64万手[1] - 民生银行成交量最大为235.12万手,成交额11.07亿元[1] - 浙商银行成交量203.08万手,但成交额仅6.71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5.81亿元,游资净流出5.6亿元,散户净流出2098.6万元[1] - 兴业银行主力净流入2.13亿元(占比12.01%),居板块首位[2] - 招商银行主力净流入2.12亿元(占比5.3%),游资净流出2.06亿元[2] - 中信银行主力净流出2541.1万元(占比-3.19%),散户净流入4981.58万元[2] 个股资金特征 - 浙商银行主力净流入6141.1万元(占比9.15%),但散户净流出3991.79万元[2] - 平安银行主力净流出1892.95万元,但散户净流入4952.8万元(占比3.31%)[2] - 浦发银行主力净流入6405.45万元(占比5.64%),游资净流出7345.68万元[2]
发卡不行了,信用卡改“拼”分期了
36氪· 2025-08-18 15:14
信用卡分期业务策略调整 - 银行主动营销信用卡分期业务 向信用良好客户提供打折券 年化费率约4% [1] - 分期业务作为小额消费信贷 通过手续费和利息实现盈利并增强客户黏性 [3]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通过购车 装修 分期通等场景化分期产品强化精准营销 [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全国信用卡发卡量连续十个季度下滑 2024年末同比减少4000万张至7.27亿张 降幅5.14% [6] - 工商银行发卡量减少1.96%至1.5亿张 建设银行减少300万张至1.29亿张 [6] - 招商银行流通卡减少25.91万张 平安银行流通户数同比下降12.92% [6] 资产质量与消费表现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30个基点至3.28% 浦发银行上升0.02%至2.45% [3] - 光大银行信用卡逾期率上升20个基点至1.50% 兴业银行下降29个基点至3.64% [3] - 中国银行信用卡消费额下降7.66% 交通银行消费额下降12.81% 招商银行交易额下降8.23% [8] 经营战略转型 - 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关停 包括交通银行30余家及民生银行四大区域分中心 [5] - 行业从增量获客转向存量竞争 聚焦高净值客户和零售业务融合 [7][9] -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质增效 强化场景应用与资产质量管理 [2][9]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首单绿色科技并购贷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8 15:05
业务发展 -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为青岛某重型机械设备公司发放并购贷款近8000万元 占整体并购交易价款的80% [1] - 并购方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注从事化工装备和核电设备生产制造 [1] - 通过并购交易整合资源扩充核电板块产能 推动战略性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 [1] 运营机制 - 作为青岛市首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参与者 创设绿色审批通道 [1] - 组建由经营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和项目审批部门构成的前中后台高效联动机制 [1] - 累计投放科创企业并购贷款达4.1亿元 [1] 战略方向 - 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1] - 践行商行+投行模式新举措 [1] - 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发挥投行生态圈联动效应 [1] 服务体系 - 围绕股票、债券、贷款、基金及其衍生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持续深化与优质企业合作 提升服务水平 [1] - 聚焦青岛市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2]
市场向上,沪指创近十年新高,A500ETF南方(159352)交投活跃上涨1.28%,机构研判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
新浪财经· 2025-08-18 14:06
A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全线大涨 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沪指创2015年8月20日后新高 [1] - A500ETF南方(159352)上涨1.28% 盘中换手率达26.17% 成交金额45.56亿元 [1] - 跟踪指数中证A500指数强势上涨1.41% 成分股芒果超媒涨18.62% 石头科技涨13.77% 恒玄科技涨11.82% [1] 行业经济数据 - 7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9% 金融业增长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0% 分别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6.1、2.9、2.2个百分点 [2] -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 机构观点与资金动向 - 投资者加速入场 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趋势明确 [2] - 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 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2] - A500ETF南方近1月规模增长8.04亿元 [2] - 市场正经历"健康牛" 政策与资金托底、新动能持续显现带动信心活化和增量资金入市 [2] 中证A500指数特征 - 指数覆盖A股大中盘优质蓝筹企业 均衡分布于新兴制造、消费升级等核心领域 重点布局先进生产力 [2] - 采用"三级行业龙头优先+ESG负面剔除"机制 覆盖35个二级行业与约90个三级行业 [3] - 汇聚千亿巨头及百亿成长龙头 实现行业与市值双平衡 被誉为"中国新质生产力风向标" [3] - 深度绑定国家战略产业 全面配置信息技术、高端制造、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3] 产品结构与配置工具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美的集团、长江电力、紫金矿业、东方财富、比亚迪 [3] - A500ETF南方提供0.15%管理费+0.05%托管费的全行业最低费率档位 [3] - 场内高流动性满足交易需求 场外联接基金(A:022434 C:022435 Y:022918)提供便捷定投渠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