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

搜索文档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两融重回2万亿,重申看好券商板块投资价值-2025081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0 22:41
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评级为"看好",重申券商板块投资价值 [2][3] 核心观点 券商行业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3%,交易额占比10.12%,较2015年高点(市值占比4.5%、交易额占比20%)仍有上行空间 [4] - 国联民生整合成效显著,1H25业绩达11.29亿元,较合并前两家公司1H24业绩总和(4.23亿元)同比提升167% [4] - 推荐三条投资主线:头部机构(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高弹性标的(东方证券、东方财富等)、国际业务领先券商(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 [4] 保险行业 - 银保渠道超越个险成为人身险第一大渠道,1H25中国太保银保保费同比+74.6%至370.53亿元,占保费比重22.05% [4] - 后"报行合一"时代银保渠道价值重估,头部险企战略资源倾斜,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低估值标的 [4]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本周(2025/8/4-8/8)沪深300指数涨1.23%,非银指数涨0.59%,券商/保险/多元金融指数分别涨0.80%/0.25%/0.11% [7] - 申万券商II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0.43pct,保险II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0.98pct [4] 个股表现 - 券商涨幅前五:信达证券(+8.43%)、财达证券(+6.32%)、哈投股份(+3.47%) [9] - 保险A股领涨:中国人保(+2.70%)、中国平安(+0.58%);H股领涨:中国再保险(+6.77%)、中国太保(+4.46%) [9] 行业数据 券商数据 - 8月日均股票成交额16,838.84亿元,环比-19.34%,同比+35.47% [17] - 两融余额20,131.30亿元(8月7日),较2024年底+8.0%,日均余额同比+18.4% [17] 保险数据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9%,本周下降1.92bps;企业债信用利差(10年期)0.43%,本周扩大1.24bps [14] - 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4.3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2.02% [14] 公司动态 - 国联民生高管调整:顾伟接任董事长,新增3名副总裁,形成"国资负责人+业务型总裁"架构 [4][25] - 长江证券完成股权转让,长江产业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7.41%,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8.22%) [24] - 红塔证券拟回购1-2亿元股份用于注销,价格上限12.76元/股 [26] 行业资讯 - 证监会强调将严控IPO扩容,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 [18] -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至5%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19]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重回10年来高位
搜狐财经· 2025-08-10 20:40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 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重回10年来高位 但市场背景与2015年牛市截然不同 [1] - 2025年两融余额突破是在经济结构优化 监管严格 投资者成熟的背景下实现 标志A股迈向稳健发展阶段 [3]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3% 占成交比重为10.2% 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中枢水平 [8] 两融市场结构变化 - 东方财富以232.35亿元两融余额排名第一 中国平安218.52亿元紧随其后 贵州茅台 比亚迪 中信证券 长江电力均超百亿元 [4] - 融资余额前20名包含新能源赛道(江淮汽车 赛力斯 宁德时代) 科技股(新易盛 中际旭创)及黄金ETF等多元化标的 [4] - 2015年两融前十名中6只为金融股 制造业仅中国重工上榜 融资买入金额集中于金融股(中信证券 中国平安均超4000亿元) [5] 投资者行为演变 - 2015年两融标的仅900余只 资金集中涌入金融板块 交易同质性强 当前标的达4150只 资金流向分散化 [7] - 东方财富取代中信证券成为"券商一哥" 但新能源 科技 ETF等各领域均获融资布局 投资工具更丰富 [7] - 近半年东方财富被融资买入1655.57亿元居首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达1110.19亿元 港股相关ETF也获大量买入 [4]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方正证券认为两融规模提升反映风险偏好改善 A股趋势性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3][8] - 中期关注TMT 顺周期及消费板块强阿尔法标的 短期关注券商补涨机会 [3][8]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企业盈利处周期底部 政策利好叠加流动性宽松支撑市场向好 [8]
“高产田”里成长出一众知名品牌,看深圳福田的“品牌引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8-10 18:53
福田区经济与品牌发展概况 - 福田区以占深圳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深圳超16%的经济总量 地均GDP和地均税收多年稳居深圳第一 [3] - 福田区汇聚了深圳近六成持牌金融机构和三分之一的市级总部企业 [3] - 福田区被描述为"品牌浓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创新密度和产业浓度为品牌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3]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福田区培育"8+3"产业集群 聚焦科创 金融 时尚"三大产业" [4] - 科创产业聚集荣耀终端 华为数字能源等企业 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 新能源 智能终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金融产业拥有全市近七成金融科技企业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等总部扎根 [5] - 时尚产业近三年引进超330家城市首店 "首店经济"持续领跑 [5] 品牌节活动与政策支持 - 2025中国品牌节主题为"AI与出海" 与福田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3] - 品牌节将聚合国内外资源 助力福田品牌创新发展 [3] - 福田区搭建出海服务平台 提供政策咨询 资源对接 法律支持等一站式服务 [4] 区域发展规划 - 通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拓展发展空间 [4] - 福田区投资促进局重点推介产业结构 政策体系及产业空间 [3]
业绩集中披露在即,重点关注绩优个股
长江证券· 2025-08-10 16: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9] 核心观点 - 券商方面,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多家券商披露业绩快报,预计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整体配置价值持续提升 [2][6] - 保险方面,预期价值率提升继续驱动新业务价值高增长,资产端权益市场延续上涨,预期投资收益及利润增长表现较好 [2][6] - 当前估值隐含市场对长期投资的悲观假设,考虑中远期利差水平,当前估值仍然安全,看好集中度和负债成本改善 [6] 推荐标的 - 从盈利和分红稳定性维度推荐:江苏金租(盈利增速和分红率稳定)、中国平安(分红稳定且股息率维持高位)、中国财险(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优势明显) [2][6] - 综合业绩弹性及估值分位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香港交易所、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2][6] 市场表现 - 本周非银金融指数+0.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0.6%,行业排名靠后(27/31) [7] - 年初至今非银金融指数+4.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0.3%,行业排名靠后(22/31) [7] - 本周市场热度回落,两市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日均换手率1.94%,环比-17.45BP [7] - 杠杆资金规模回升,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 [7]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累计保费收入37,350亿元,同比+5.31%,其中产险9,645亿元(+5.10%),人身险27,705亿元(+5.38%) [21][22] - 截至2025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规模34.93万亿元,债券占比48.58%(较2024年末+0.70pct),股票基金占比12.79%(+0.44pct) [22] - 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39.22万亿元,环比+2.08%,其中寿险公司占比87.56%,产险公司占比8.10% [25][26] 券商行业数据 - 经纪业务:本周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高于2024年中枢10,846.61亿元 [37] - 投资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23%,创业板指上涨0.49% [41] - 信用业务: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高于2024年日均1.56万亿元 [43] - 投行业务:7月股权融资规模533.78亿元(环比-90.2%),债券融资7.83万亿元(环比-11.3%) [48] - 资管业务:7月券商集合资管发行51.08亿份(环比-47.5%),新发基金1,099.10亿份(环比+28.7%) [50] - 衍生品业务:7月期货市场成交62.23万亿元(环比+34.02%),场内期权成交6,394万张(环比+57.7%) [54] 重点公司公告 - 国信证券拟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交易价格51.92亿元 [66] - 中信证券子公司华夏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收42.58亿元(+16.07%),净利润11.23亿元(+5.78%) [71] - 华泰证券派发现金红利33.40亿元(每股0.37元) [67] - 中国银河发行两期短期融资券各4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67%和1.65% [69][76]
保险行业周报(20250804-20250808):2024年分红落地,当前哪只保险股更契合“高股息”标签?-20250810
华创证券· 2025-08-10 14:01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保险板块短期调整主要受权益市场波动及预定利率调整政策预期落地影响 向前展望 Q2利率回调及权益市场向好预计带动中报业绩增速季度环比改善 Q3投资端基数压力较大但权益市场主题轮动或带来投资机遇 全年业绩增速将取决于权益投资表现 负债端预计维持NBV双位数增长 "价"改善仍是主逻辑[4] 本周行情复盘 - 保险指数上涨0 46% 跑输大盘0 77pct 个股表现分化:友邦+3 15% 财险+2 96% 人保+2 7% 新华+0 68% 平安+0 58% 太平+0 23% 国寿+0 07% 太保-0 54% 阳光-0 79% 众安-3 6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 69% 较上周末下降2bps[1] 上市险企分红政策 - 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累计现金分红907 89亿元 同比增长20 2% 新华保险分红增速最高达197% 驱动因素为归母净利润同比+201%[2][3] - 分红比例普遍下降 主因归母净利润含金融资产浮盈 险企审慎调整比例保持总额稳增 平安/太保以归母营运利润为分红基础 2024年分红比例分别为41 6%/33% 人保/财险以旧准则净利润为基数 财险旧准则净利润274 99亿元 估算分红比例44%[3] 股息率与估值 - AH股内资险企股息率(TTM):新华H最高 阳光保险/平安H均超5% 3%以上依次为平安A/中国再保险/新华A/太保H/中国财险/人保H/国寿H 红利策略资金或青睐平安AH/太保H/中国财险[4] - 人身险PEV估值:A股国寿0 82x 新华0 77x 平安0 75x 太保0 63x H股平安0 65x 新华0 54x 太保0 51x 阳光0 44x 国寿0 42x 太平0 27x 友邦1 38x 保诚0 75x[4] - 财险PB估值:财险1 33x 人保A1 31x 人保H0 9x 众安1 34x 中国再保险0 54x[9] 投资建议 - 推荐顺序:中国太保H 中国人寿H 中国平安H 建议关注中国人保H 中国财险[9] 行业数据 - 保险行业总市值31,441 12亿元 占A股2 88% 流通市值21,639 55亿元 占2 49%[5] - 相对指数表现:1M绝对+2 4%(相对-0 3%) 6M绝对+16 9%(相对+11 5%) 12M绝对+50 2%(相对+27 4%)[6]
去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2.4万亿,工商银行位居榜首
新京报· 2025-08-10 12:28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9% [1]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整体分红水平稳中有升 [1] 高分红上市公司分布 - 9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 [1] - 33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 [1] - 61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50亿元 [1] 现金分红榜单前十名 - 前十名中包括6家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 [1] - 3家能源央企(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石化) [1] - 1家酒企(贵州茅台) [1] 分红连续性趋势 - 2024年度连续分红公司数量增长:在4445家上市满三年的沪深A股公司中,2447家近三年连续现金分红,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12% [2] - 长期分红公司增长:在3569家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1681家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2] - 210家上市公司近五年分红连续增长 [2] 上市公司分红内驱力 - 上市公司分红劲头持续增强,反映出分红内驱力不断提升 [2] - 积极分红为投资者创造可预期的现金流回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广东一年猛增9家千亿企业,PCB、液冷赛道领跑
环球网· 2025-08-10 10:22
广东千亿市值企业扩张 - 广东共有26家企业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近一年新增9家 [1] - PCB、液冷技术等AI基建赛道成为千亿市值"孵化器" [1] 市值排名与地域分布 - 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比亚迪稳居广东市值前三,分别为11266.59亿元、9852.17亿元和9647.24亿元 [3] - 深圳以18家千亿企业领跑,广州、佛山各占2家,东莞、惠州、云浮、珠海各有1家 [3] 行业分布与表现 - 电子行业(6家)、非银金融行业(5家)表现突出 [3] - PCB板块尤为亮眼,近一年集中诞生4家千亿市值企业 [3] - 胜宏科技市值从330.58亿元飙升至1650.75亿元,涨幅高达398.38% [3] - 生益科技、光启技术涨幅均超100% [3] - 东鹏饮料市值增长61.54%至1482亿元 [3] - 光启技术市值突破868亿元 [3] 企业增长驱动因素 - PCB行业因算力、高速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激增,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3] - 光启技术基于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蓬勃发展及其超材料技术的独特优势,并向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等新兴市场拓展 [3] - 东鹏饮料的能量消费场景从运动健身扩展至工作、学习等日常领域,叠加低价策略契合消费降级趋势 [3] 潜在千亿市值竞争者 - PCB领域的生益电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461.8%~503.43%,当前市值437.39亿元 [4] - 液冷技术龙头英维克全球市占率达30%,绑定英伟达、华为等巨头,当前市值397.45亿元 [4] - 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8%,英维克千亿市值可期 [4] 行业趋势与展望 - AI基建赛道仍将是千亿市值企业的摇篮 [4] - PCB、液冷等细分赛道的持续高景气,正为更多千亿企业提供沃土 [4]
厘清“避债”误区!保险保单可以被法院执行
券商中国· 2025-08-09 17:31
保单避债功能的法律实践 - 多地高院文件明确人身保险保单可以强制执行,只要存在财产利益就可能被纳入执行范围,不存在保险保单不能执行的说法 [1][5][6][7] - 司法实践中对兼具人身专属性、现金价值较低但保障功能显著的保单(如重大疾病保险等)可能审慎考量适当豁免 [5] - 人身保险涉及的财产性权益归属不同主体:投保人享有现金价值、保单红利等权益,被保险人享有生存保险金等权益,受益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5] 法院执行保单现金价值案例 - 呼伦贝尔法院执行案例显示,已对多名被执行人保险保单现金价值进行划扣,金额从2970元至105247.27元不等 [3][4] - 具体案例包括阳光人寿保单扣划2970元、中国人寿保单扣划25745.19元、泰康人寿保单扣划105247.27元、中国平安人寿保单扣划46423.44元、合众人寿保单扣划105013.41元 [4] - 法院划扣现金价值需要保险公司配合进行减保或退保操作 [4] 各地高院执行政策 - 四川省高院2023年指引明确可执行保单财产利益包括现金价值、个人账户价值、红利、满期金等 [8] - 上海高院2021年纪要显示投保人为被执行人时可直接冻结或扣划现金价值、红利等 [8] - 江苏高院2018年通知明确人身保险产品财产性权益可执行 [8] - 广东高院2016年意见与其他法院略有不同,认为需以被执行人意愿为准 [8] 保单避债功能的实际限制 - 保险销售宣传避债功能不规范且违规,违反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规定 [9] - 保单避债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如地域差异(如广东)、险种类型(如重疾险)等 [10] - 保险金信托是常见风险隔离工具,但若用于规避法定义务可能被否定导致隔离失效 [11][12]
寿险公司久期缺口观察:成因,现状和应对
中泰证券· 2025-08-09 15:5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寿险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大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更为均衡,久期缺口大多呈收窄趋势,而中小型公司久期缺口较大且持续扩张[5] - 当前保险行业平均久期缺口约为-7年左右,2024年后久期缺口有扩大趋势[5] -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应对利差损风险需要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发力,加强资负联动[5] 行业现状 -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寿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分别为-6.67年、-6.57年、-6.28年[5] - 2022-2024年样本中小寿险公司的久期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14、-8.78和-9.99年[5] - 65%以上的公司久期缺口有所扩大,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缺口扩大超2年[5] 大型寿险公司 - 头部险企久期缺口普遍控制在-5年左右,2023年平安久期缺口较低,仅为-2.6年[5] - 国寿、太保和新华2024年久期缺口呈收窄态势[5] - 由于持续增配长久期债券,头部险企的资产负债匹配相对稳健[5] 中小型寿险公司 - 久期缺口相对较大,2022年以来大多呈逐年扩张态势[5] - 负债端存量及新发布的长久期寿险产品占比较高,持续拉长负债端久期[5] - 资产端利率下行导致再投资收益率下降,存量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现金流压力上升[5] 应对措施 - 资产端: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发展长期股权及另类投资、压降短期非标资产与流动性资产、合理利用利率衍生工具[5] - 负债端:增加长期保障型产品占比、适度缩短部分新发布寿险产品期限、控制负债成本[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5]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4万亿元,增长9%!五大银行名列前茅
搜狐财经· 2025-08-09 12:52
现金分红政策与市场趋势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强调在新"国九条"和现金分红新规引导下,提高投资者回报成为上市公司"必修课",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新阶段 [3] - 榜单基于现金分红客观数据,形成现金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三个子榜单,每个榜单包含100家公司 [3] - 榜单评价标准包括诚信合规底线、分红连续性稳定性(3-5年长周期评价)、多维度指标(绝对与相对指标结合) [3] -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 [4] 高分红企业特征 - 9家上市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超500亿元,其中5家为银行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其余包括中国石油、贵州茅台、中国神华、中国平安 [4] - 33家公司分红超100亿元,61家超50亿元 [4] - 分红连续性增强:2447家上市满三年的公司近三年连续分红(数量同比+12%),1681家上市满五年的公司近五年连续分红(数量同比+6%),其中210家近五年分红连续增长 [4] 股息率与股利支付率表现 - 466家上市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3%,133家超5%,榜单公司平均股息率达6.73%,显著高于部分经济体国债收益率 [5] - 2024年沪深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39%,1411家公司近五年平均支付率超40%(数量同比+24%),榜单公司近五年平均支付率为49% [5] 榜单企业示例 - 现金分红总额榜单头部企业:工商银行(601398 SH)、建设银行(601939 SH)、中国石油(601857 SH)、农业银行(601288 SH)、中国银行(601988 SH) [7][8] - 股利支付率榜单代表企业:东阿阿胶(000423 SZ)、焦点科技(002315 SZ)、佐力药业(300181 SZ)、伊利股份(600887 SH)、贵州茅台(600519 SH) [9] - 股息率榜单领先企业:中远海控(601919 SH)、宇通客车(600066 SH)、好想你(002582 SZ)、潞安环能(601699 SH)、立霸股份(603519 SH)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