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601825)

搜索文档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8-16 17:56
会议审议 - 审议通过2024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要点议案[1] - 审议通过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议案[1] - 审议通过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议案[3] - 审议通过2024半年度第三支柱披露报告议案[4] - 审议通过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议案[5] 业绩考核 - 审议公司职业经理人2023年度业绩考核结果议案[6] - 审议公司职业经理人2024年度考核指标及任期考核目标议案[6] 市场扩张与并购 - 审议通过向四家沪农商村镇银行增资议案[8] - 审议通过出资收购沪农商村镇银行资产议案[8]
沪农商行(601825)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16 17: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4年8月16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报告,应出席董事17名,实际亲自出席17名且均行使表决权[5] - 公司首次注册登记日期为2005年8月23日,注册地址现为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70号[15]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沪农商行,代码601825[20]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已向截至2024年6月25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派发2023年度现金红利,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79元(含税),共计36.55亿元(含税)[5] -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方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39元(含税),共计23.05亿元(含税),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为33.07%[6] 公司排名与评级 - 公司在“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居第128位[23] - 公司位列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第310位,比2022年上升159位[23] - 公司位列2024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第174位,比2023年上升20位[23] -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给予公司主体信用等级“AAAspc”,展望“稳定”[23] - 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第128名;2024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排名第174位[40] 公司战略相关 - 公司使命为“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战略愿景是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建设具有最佳体验和卓越品牌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集团[24][28] - 公司战略目标为打造稳健发展、ESG管理示范、普惠金融先锋的银行[29] - 核心战略是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30] - 经营策略突出客户、小散、零售、数字优先[31] - 战略布局打造财富管理、交易银行等五大金融服务体系[32] 公司网点覆盖 - 公司在上海市108个乡镇基本实现网点全覆盖[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营业收入13,917,062千元,同比增长0.23%;营业利润8,630,496千元,同比增长6.10%;净利润7,142,853千元,同比下降0.11%[4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1,454,957,287千元,较上年末增长4.51%;负债总额1,332,563,391千元,较上年末增长4.44%[45] - 2024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总额735,875,955千元,较上年末增长3.43%;贷款损失准备(26,541,193)千元,较上年末下降5.38%[45] - 2024年6月30日吸收存款本金1,047,388,478千元,较上年末增长3.05%;股东权益122,393,896千元,较上年末增长5.19%[45] - 2024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139.17亿元,同比增长0.23%;利润总额86.25亿元,同比增长0.35%;归母净利润69.71亿元,同比增长0.62%[53]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4549.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贷款和垫款总额7358.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3%;负债总额13325.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4%;吸收存款本金10473.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5%[53] - 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71.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0亿元;不良贷款率0.9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372.42%,较上年末下降32.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61%,较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54] - 报告期末公司资本充足率17.15%,一级资本充足率14.7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68%,均高于监管要求[54] - 2024年1 - 6月公司利息净收入101.80亿元,同比下降2.61%;利息收入226.84亿元,同比增长0.15%;利息支出125.04亿元,同比增长2.52%[58] - 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48%,同比下降26BPs;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98%,同比下降9BPs;净利差1.50%,同比下降17BPs;净利息收益率1.56%,同比下降16BPs[58] - 2024年1 - 6月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37.63亿元,同比减少4.41%,平均收益率3.93%,同比下降45BPs[6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一般性短期贷款收益率为3.78%,中长期贷款收益率为4.37%[64] - 2024年1 - 6月吸收存款利息支出92.47亿元,同比减少0.56%,平均付息率1.83%,同比下降15BPs[65] - 2024年1 - 6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15706千元,2023年同期为493145千元,2022年同期为21087千元[51]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4549.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7.44亿元,增长4.51%[82] - 报告期末贷款和垫款总额7358.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3.93亿元,增长3.43%[86] - 报告期末金融投资总额5183.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2.72亿元,增长4.91%[87] - 报告期内非利息净收入37.37亿元,同比增长8.86%,在营业收入中占比26.85%,较上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70] - 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45亿元,同比下降17.39%[71] - 报告期内其他非利息净收入24.91亿元,同比增长29.41%[72] - 报告期内业务及管理费40.44亿元,同比增长1.16%[75] - 报告期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82亿元,同比下降31.24%[76] - 2024年1 - 6月利润总额8624757千元,所得税费用1481904千元;2023年1 - 6月利润总额8594257千元,所得税费用1443520千元[81] - 2024年净利差1.50%,净利息收益率1.56%;2023年净利差1.67%,净利息收益率1.72%[66] - 报告期末债权投资余额为1902.20亿元,其他债权投资余额为2746.80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余额为2.37亿元[89][92][93] - 2024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为532.13亿元,占比10.27%;债权投资金额为1902.20亿元,占比36.70%;其他债权投资金额为2746.80亿元,占比52.99%;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金额为2.37亿元,占比0.05%[90]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为13325.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7.08亿元,增长4.44%[95] - 报告期末吸收存款本金为10473.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9.77亿元,增长3.05%[100] - 报告期末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例为80.09%,流动性比例65.71%,流动性覆盖率166.43%,净稳定资金比例135.10%,存款付息率1.83%,较上年末压降12BPs[103] - 报告期末集团股东权益为1223.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35亿元,增长5.19%[103] - 2024年6月30日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末增长80.22%,盈余公积增长14.35%,一般风险准备增长5.81%,未分配利润下降5.89%[105]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325.85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209.9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66.44亿元[106][108] - 2024年6月30日吸收存款中公司存款占比39.38%,个人存款占比52.25%[101] - 2024年6月30日负债中同业负债金额为1061.69亿元,占比7.97%;向中央银行借款金额为531.77亿元,占比3.99%;已发行债务证券金额为904.97亿元,占比6.79%[97][99] - 2024年6月30日贵金属资产为149,798千元,较上年末增长94.29%;衍生金融资产为3,965,777千元,增长94.76%;拆入资金为70,365,663千元,增长56.66%[110] - 2024年1 - 6月投资收益为1,419,096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9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20,152千元,减少49.82%;汇兑损益为 - 39,547千元,减少147.00%[110] - 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7,358.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3%;不良贷款余额71.27亿元,增加2.00亿元;不良贷款率0.97%,与上年末持平[114] - 2024年6月30日正常类贷款占比97.81%,较上年末增长3.44%;关注类贷款占比1.23%,增长2.76%;次级类贷款占比0.44%,减少14.92%[115] - 2024年6月30日母公司口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0.90%,关注类贷款迁徙率19.71%,次级类贷款迁徙率88.42%,可疑类贷款迁徙率76.96%,其中正常类、关注类较上年末下降,次级类、可疑类上升[128][130] - 2024年6月30日逾期1 - 90天贷款金额2,840,452千元,占比0.39%;逾期91 - 360天贷款金额4,516,232千元,占比0.61%;逾期361天 - 3年贷款金额1,895,159千元,占比0.26%;逾期3年以上贷款金额354,681千元,占比0.05%;逾期贷款合计9,606,524千元,占比1.31%,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134] - 报告期末集团重组贷款金额33.61亿元,占比0.46%,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规模增加因纳入重组贷款资产范围扩大[13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期初余额27,834,218千元,期末余额26,262,115千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和垫款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期初余额215,440千元,期末余额279,078千元[141] - 2024年6月30日房屋及建筑物抵债资产金额44,720千元,计提减值准备(16,618)千元;2023年12月31日金额41,140千元,计提减值准备(16,286)千元[14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6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71%,资本充足率为17.15%;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3.32%、13.35%、15.74%[1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杠杆率为7.85%,公司为7.75%;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为7.75%,公司为7.71%[152] - 报告期末集团合并口径下表内、外信用风险暴露缓释前总额为14840.19亿元,缓释后为13942.21亿元[154] - 报告期末集团合并口径下标准法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10.98亿元[155] - 报告期末集团合并口径下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为36.90亿元[157] - 报告期末集团合并口径下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34.74亿元[160] - 报告期末集团合并口径下银行账簿非公开交易股权风险暴露为214.70亿元[16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62.38亿元,占比44.82%,同比降2.86个百分点;个人银行业务53.98亿元,占比38.79%,同比降0.48个百分点;金融市场业务20.16亿元,占比14.49%,同比升4.01个百分点;其他条线业务2.65亿元,占比1.90%,同比降0.67个百分点[163] - 报告期末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735.37亿元,较上年末增276.55亿元,增幅3.71%[166] - 报告期末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2390.54万户,较上年末增65.94万户,增幅2.84%[166] - 报告期内上架各类财富新产品243只[167] - 报告期末电子渠道承载全行96.14%的理财和97.65%的基金交易[170] - 报告期末建成并投入运营901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170] - 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0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0亿元,增幅5.39%[171] - 报告期末对苏浙皖三省在沪企业整体授信规模达4228亿元,授信余额1898亿元,累计服务超2.6万户[174] - 报告期内累计走访重点领域民营企业5800余户,与19家民营企业集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74] - 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23.69亿元,较上年末增幅5.70%;涉农贷款余额671.9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董事、监事自愿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2024-08-16 17:56
增持主体 - 公司12名高管、董事和监事参与增持[3] 增持计划 - 计划增持不少于550万元公司A股股份[3][4][6] - 实施期限自2024年8月19日起6个月[3][6] 持股情况 - 公告前增持主体合计持股3471700股,比例0.0360%[5] 个人增持金额 - 董事长徐力不少于20万元[6] - 副董事长、行长顾建忠不少于80万元[6] - 职工董事应长明不少于65万元[6] - 独立董事陈缨不少于20万元[6] - 副行长金剑华、张宏彪各不少于70万元[6] - 副行长顾贤斌不少于65万元[6]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
2024-08-16 17:56
利润数据 - 2023年度未分配利润351.93亿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330.88亿元[2] - 经分配后剩余未分配利润307.83亿元[2] 分红情况 - 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9元(含税)[2] - 本次现金分红共计23.05亿元(含税)[2] - 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为33.07%[3] 方案审议 - 2024年6月7日审议通过2024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4] - 2024年8月16日审议通过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4] 股本信息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普通股总股本9,644,444,445股[2]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8-16 17:56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4年8月16日召开[1] - 应参会监事5人,实际参会4人[1] 议案表决 - 《关于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全票通过[1] - 《关于修订管理办法的议案》全票通过[4] - 《关于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全票通过[5]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
2024-08-16 17:56
关联授信 - 给予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关联授信额度232亿元[4][36] - 给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关联授信额度110亿元[4][36] - 给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联授信额度85亿元[4][36] - 给予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关联授信额度92亿元[36] 股东持股 -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29%股份[9]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29%的股份[9]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29%股份[9] -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79%股份[9] -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81%的股份[10] 企业财务数据 - 2023年末国际集团总资产2325.81亿元,总负债666.47亿元,净资产1659.34亿元,资产负债率28.66%,主营业务收入7.25亿元,净利润62.77亿元[13] - 2023年末中远海运集团总资产10756.32亿元,所有者权益5209.55亿元,资产负债率51.57%,营业总收入3817.80亿元,净利润489.58亿元[14] - 2023年末宝武集团总资产13625.22亿元,总负债7842.84亿元,净资产5782.39亿元,资产负债率57.56%,营业总收入11129.72亿元,净利润237.91亿元[16] - 2023年末久事集团总资产7145.25亿元,总负债1831.32亿元,净资产5313.93亿元,资产负债率25.63%,营业收入257.1亿元,净利润 - 67.13亿元[17][18] - 2023年末太保集团总资产23439.62亿元,总负债20762.58亿元,所有者权益2677.04亿元,资产负债率88.58%,营业收入3239.45亿元,净利润279.11亿元[18] - 2023年末国盛集团总资产1787.04亿元,总负债599.22亿元,净资产1187.82亿元,资产负债率33.53%,营业收入3.65亿元,投资净收益32.52亿元,净利润16.59亿元[19][20] - 2023年末浙江交投总资产9352.97亿元,总负债6309.14亿元,净资产3043.84亿元,资产负债率67.46%,主营业务收入3240.31亿元,净利润78.53亿元[21] - 2023年末中国太平总资产13706.01亿元,总负债12549.07亿元,所有者权益1156.94亿元,资产负债率91.56%,营业收入1346.05亿元,净利润86.56亿元[23] - 2023年末申迪集团总资产616.90亿元,总负债397.74亿元,净资产219.16亿元,资产负债率64.47%,营业收入143.63亿元,净利润22.11亿元[24] - 2023年末浦银金租总资产1306.86亿元,总负债1188.18亿元,净资产118.68亿元,资产负债率90.92%,全年营收76.77亿元,净利润11.50亿元[26] - 2023年末浦银理财产品规模10184.04亿元,全年营收9.31亿元,净利润4.49亿元[28] - 2023年末长江金租总资产378.15亿元,总负债329.27亿元,净资产48.89亿元,资产负债率87.07%,全年营收13.34亿元,净利润6.45亿元[29] - 2023年末临港集团总资产2183.72亿元,总负债1492.19亿元,所有者权益691.53亿元,资产负债率68.33%,全年营收132.56亿元,净利润18.68亿元[30] - 2023年末光明集团总资产2679.65亿元,总负债1723.08亿元,净资产956.57亿元,资产负债率64.30%,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27.40亿元,净利润25.19亿元[31] - 2023年末上海证券总资产730.72亿元,总负债557.07亿元,所有者权益173.66亿元,资产负债率76.24%,全年营收34.18亿元,净利润3.53亿元[33] 股权控制 - 国务院国资委持有中远海运集团90%股权,持有宝武集团90%股权,浙江省国资委持有浙江交投90%股权,财政部持有中国太平90%股权[14][16][21][23] - 上海市国资委持有久事集团100%股权,持有国盛集团100%股权,为申迪集团实际控制人[17][19][24]
沪农商行:上海农商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办法
2024-08-16 17:56
股份转让限制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所持总数25%,所持不超1000股可一次全转让[11] - 任期届满前离职,任期内和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所持总数25%,离任6个月内不得转让[13] - 因离婚分割股份后减持,过出方和过入方任期内和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各自持有总数25%[13]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股份[6]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6] 股票买卖限制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公告前15日内不得买卖本行股票[8]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5日内不得买卖本行股票[8]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入本行股票后6个月内卖出或卖出后6个月内买入,收益归公司[7]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相关期间不得减持[7] 信息披露要求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股份变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交易日内报告并公告[17] - 董事会秘书每季度检查董监高交易公司股票披露情况[18] - 董监高买卖公司股票前应书面通知董事会秘书[19] - 董监高从事融资融券交易需遵守规定并申报[20] - 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转让股份,首次卖出前15个交易日报告并披露减持计划[21] - 每次披露的减持时间区间不得超过3个月[21] - 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或未实施,董监高需在2个交易日内报告并公告[21] - 董监高股份被强制执行,应在2个交易日内披露[20] - 减持区间内公司发生重大事项,董监高应同步披露减持进展[22] - 董监高持股及其变动比例达规定时,应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21] - 董监高持有及买卖公司股份情况应在年度报告披露[24]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
2024-08-16 17:56
资本数据 - 2024年6月30日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11,966,855.28万元,3月31日为11,745,334.13万元[2] - 2024年6月30日一级资本净额为11,994,467.07万元,3月31日为11,769,966.09万元[2] - 2024年6月30日资本净额为13,981,616.28万元,3月31日为13,747,998.65万元[2] - 2024年6月30日风险加权资产为81,522,354.93万元,3月31日为81,034,342.88万元[2] 比率数据 - 2024年6月30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68%,3月31日为14.49%[2] - 2024年6月30日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71%,3月31日为14.52%[2] - 2024年6月30日资本充足率为17.15%,3月31日为16.97%[2]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性覆盖率为166.43%,3月31日为172.63%[2] - 2024年6月30日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35.10%,3月31日为134.35%[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性比例为65.71%,3月31日为59.20%[3] - 2024年6月30日杠杆率为7.85%,3月31日为7.74%,杠杆率最低监管要求为4%[19] 其他数据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未扣除部分为291,144.34,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扣除递延税负债)为539,416.04[10] - 权重法下,实际计提的超额损失准备金数额为2,215,133.25,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损失准备的数额为932,549.13[10] - 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下资产合计均为145,495,728.64万元,负债合计均为133,256,339.05万元,股东权益合计均为12,239,389.59万元[13] -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152,746,774.62万元,其中衍生工具调整项为110,345.25万元,证券融资交易调整项为978,681.60万元,表外项目调整项为6,242,077.09万元,其他调整项为 - 80,057.96万元[16] - 2024年6月30日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除外)为143,076,194.63万元,衍生工具资产余额为506,923.00万元,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为2,921,579.90万元[18] - 2024年6月30日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为6,242,077.09万元[19] 资本工具数据 - 上海农商银行三种资本工具可计入监管资本数额分别为8528.88百万元、7000百万元、3000百万元[21] - 三种资本工具面值分别为964.44百万元、7000百万元、3000百万元[21] - 二级资本工具赎回日期及额度分别为2027年3月7日7000百万元、2027年7月20日3000百万元[21] - 二级资本工具票面利率分别为3.67%、3.39%[21] - 普通股初始发行日为2021年8月4日,二级资本工具初始发行日分别为2022年3月3日、2022年7月20日[21] - 二级资本工具原始到期日分别为2032年3月7日、2032年7月22日[21] - 普通股分红为浮动,二级资本工具分红为固定[21] - 普通股可自主取消分红,二级资本工具无自由裁量权[24] - 二级资本工具存在减记情况,触发条件为两种情形较早者,且为全部永久减记[24][25] - 二级资本工具次级类型受偿顺序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优先于股权资本等[25]
沪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2024-08-16 17:56
战略与业务 - 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1] - 以2023 - 2025年战略引领,坚持三大核心战略,打造五大金融服务体系[2] - 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7] - 贯彻科技金融“六专机制”,扩充专营机构数量[8] - 完善ESG顶层设计,锚定打造ESG管理示范银行目标[9] - 聚焦“三农”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重塑产品制度流程[10] - 构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生态圈”[11] - 围绕“Focus +”战略,提升金融科技能力[13] 公司治理 - 完善“1 + 5 + 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构建“三会一层”架构[15] - 推动“六位一体”独董履职体系落地[17] - 健全公司治理制度,强化“关键少数”责任[18] - 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完善考核闭环管理[18] 股东回报 - 自2021年上市后每年现金分红比例超30%[22] - 累计派发普通股现金股利146.59亿元[22] - 制定新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 - 2026)[22] 股价与市值管理 - 将维护股价稳定、提升市值表现与分红可预期性作管理目标[19] - 分析股价因素,对冲波动、推动估值修复[21] - 主要股东遵守减持新规,长期持股[21] 信息披露与沟通 - 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提升披露质量[23] - 全渠道开展投资者沟通,回应市场关切[24]
沪农商行(601825) -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_20240813
2024-08-14 15:33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包括现场交流、电话会议、现场调研 [2] - 时间为2024年7月3日、5日、12日、17日 [2] - 参与单位有兴业证券、交银施罗德基金等众多机构 [2] - 地点为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及线上会议 [2] - 接待人员为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员 [2] 分红政策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近期股息率保持在5.5%以上 [2] - 制定年度现金分红政策时会考虑留存收益、同业水平和投资者诉求 [2] - 公司资本充足,有能力积极回报股东,董事会将在2024年年内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制定并实施中期分红方案 [2] 解禁情况 - 8月19日解禁涉及发行前持股超51%的前七大法人股东和持股超5万股的内部职工股,内部职工股规模占比较小 [2] - 前七大股东为战略投资股东,将长期坚定持股,解禁后减持压力不大 [2] - 7月以来公司举办多场交流活动稳定市场和投资者预期,后续将及时披露解禁信息 [2][3] 科技金融优势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3] - 地域优势:上海是全球重要科创城市,公司深耕上海本地市场70多年,网点多在郊区,园区集聚利于业务发展 [3] - 先发优势:2009年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2012年设科技专营支行,去年成立事业部并批量设特色二级支行 [3] - 客群优势: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导向,拓展硬科技型企业客户,保持市占率优势 [3] - 专业优势:通过专属产品、计划、信评体系、考核激励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 [3] 未来重点发力领域 - 普惠金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覆盖上海郊区100多个乡镇、1550余个行政村,推进信用村镇建设,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 [3] - 科技金融:形成“二三三五”特色模式,包括重塑风险逻辑、坚持服务理念、具备三种意识、构建五大体系 [3] - 养老金融:聚焦老年客群需求,推出“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2023年代发养老金业务发放笔数增幅全市第一,规模居全市第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