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明康德(603259)
icon
搜索文档
药明康德:出售所持有的 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1:35
0:00 10月9日,药明康德公告, 公司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继续出售所持有的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约占 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47%,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不包含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占公司最近一期 (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67%。 ...
药明康德(02359) - 海外监管公告 - 出售部分股票资產
2025-10-09 20:48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 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表明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 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WUXI APPTEC CO., LTD. * 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59) 海外監管公告 出售部分股票資產 茲提述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2025年4月2日的 海外監管公告(「該公告」),內容有關出售部分股票資產。本公告乃由本公司根 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香港上市規則》」)第13.10B條作出。 本次出售情況 本公司通過間接控股子公司持有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藥明合聯」)的 若干股票,藥明合聯的股份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號: 2268)。 誠如該公告以及其所載的詳情所披露,本公司出售藥明合聯部分股票。 2025年10月8日,本公司通過大宗交易繼續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30,300,000股 股票(「本次出售」),約佔截止本公告日期藥明合聯總股本的2.47%,成交金額 ...
药明康德出售药明合联2.47%股权,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
北京商报· 2025-10-09 19:30
此外,药明康德表示,本次出售的股票资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为"长期股权投资"。经公司财务部门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初步核算,本次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资净收益对公司2025年度税后净利润的影响 约为16.7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 药明康德表示,公司通过出售上述股票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收益,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 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持续强化公司独特的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从而高效满足全球客户和患者日 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需求。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10月9日晚间,药明康德(603259)发布公告称,10月8日,公司通过大宗交 易继续出售所持有的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47%,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 元(不包含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67%。 ...
药明康德(603259) - 关于出售部分股票资产的公告
2025-10-09 19:15
业绩总结 - 2025年出售药明合联股票投资净收益影响2025年度税后净利润约43.51亿元[6] - 本次出售药明合联股票投资净收益影响2025年度税后净利润约16.79亿元[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出售药明合联股票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收益用于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4][5] 其他新策略 - 2025年9月23日股东大会通过处置已上市流通股份议案[3] - 2025年10月8日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占总股本2.47%[4]
药明康德: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19:13
交易概述 - 公司于2025年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其持有的药明合联股份 [1] - 出售股份数量为3030万股,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47% [1] - 成交金额约为23.46亿港元 [1] 交易规模与财务影响 - 本次出售股份的成交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67% [1]
药明康德:10月8日出售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 2025年度累计通过出售药明合联股票增加43.51亿元税后净利润
格隆汇APP· 2025-10-09 19:13
格隆汇10月9日|药明康德(603259.SH)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所持有的药明 合联3030万股股票,约占其当前总股本的2.47%,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本次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 资净收益对公司2025年度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人民币16.7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24年度)经审计归 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2025年度累计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资净收益对公司2025年度税 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人民币43.51亿元。 ...
中金:看好创新药长期产业发展趋势 期待商保突破
智通财经· 2025-10-09 16:09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创新药已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产业进入2.0时代并完成质的提升 [1][2] - 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2] - 国内品种商业化放量,创新药企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 投资机遇与催化剂 - 下半年10月中旬ESMO会议前后的临床数据读出与BD交易有望带来板块新一轮投资机遇 [1][2] - 受益于年初以来港股18A为代表的行业繁荣,一二级市场投融资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反转 [3] - 预计投融资数据在第三季度迎来改观,内需型CRO和科研上游将受益于需求端变化 [3] 政策与支付环境 - 2025年以来商业医疗险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有望加速医疗体系支付改革并支持国产创新 [1][4] - 育儿补贴政策有望改善远期人口压力并刺激婴幼儿相关消费 [4] - 下半年财政政策加码,国内医疗设备相关标的备受市场期待 [1][4] 相关公司标的 - A股关注标的包括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科伦药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 [5] - H股关注标的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等 [5]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10月月报:景气延续,继续推荐创新药械产业链-20251009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09 14:3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3] 核心观点 - 相关赛道高景气延续,继续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2] - 维持对A股和H股一系列标的的增持评级 [4] 月度组合表现 -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9月月度组合在9月平均上涨1.1%,同期全指医药上涨0.7%,组合跑赢医药指数0.3个百分点 [12] - 月度组合中表现最好的个股为惠泰医疗(+11.4%)、京新药业(+9.9%)和药明康德(+8.8%) [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A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上证综指上涨0.6%,而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7%,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0位 [4][16] - 生物医药板块内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为医疗服务(+1.8%)、医疗器械(-0.2%)和化学制剂(-1.3%) [4][22] - A股医药板块个股涨幅前三为振德医疗(+92.0%)、向日葵(+65.9%)和奥精医疗(+33.6%);跌幅前三为博瑞医药(-38.0%)、舒泰神(-34.4%)和海特生物(-30.4%) [4][25] - 截至2025年9月底,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市盈率溢价率为77.5%,处于正常水平 [4][26][28] - 2025年9月港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5.2%,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上涨5.0%,同期恒生指数上涨7.1% [4][29] - 2025年9月美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指数上涨1.6%,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5% [4][29] 推荐标的盈利预测 - 报告维持对多只A股和H股标的的增持评级,并提供了详细的盈利预测和估值数据 [7][8][9][10] - A股推荐标的包括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等,H股推荐标的包括翰森制药、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等 [7][9]
高盛闭门会-CDMO市场格局展望,药明康德凯莱英中国印韩欧盟
高盛· 2025-10-09 10:00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 核心观点:CDMO行业整体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受益于新兴疗法需求增长和客户对质量的更高要求,预计2026年订单流、收入增长和利润率将有所改善,尤其受益于中国资金复苏和早期项目需求增强 [1] 全球CDMO行业需求与前景 - 当前全球CDMO行业需求相当稳定,主要得益于CMO项目和新兴疗法(如GLP-1、肽类产能和ADC)的推动 [2] - 2025年研发投入有所起伏,但大多数公司预计订单流、收入增长和利润率将在2026年改善,中国企业特别提到中国资金复苏和反弹使定价环境更稳定并增强早期项目需求 [4] - 制药行业制造业公告对供需关系影响有限,当需求增长在10%到12%之间,供应商增长约8%时,公告未改变基本态势 [14] 中国与印度CDMO公司策略对比 - 中国CDMO公司在产能扩张和新模式投资方面更为激进,资本支出占销售额约22% [1][5] - 印度CDMO公司采取更谨慎策略,资本支出决策与可见市场需求挂钩,避免盲目扩张,投资者常担忧过早扩张导致利润率下降 [1][5] - 中国投资者对资本支出持更乐观态度,而印度投资者则更关注现金流 [5][13] CDMO行业新趋势 - 新趋势包括海外扩张、自动化和数字化投资,以及肽类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发展 [6] - 中国企业加速海外设施建设以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例如微信科技加快新加坡设施建设 [1][6][7] - 三星生物制药已在今年第一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其ADC产能,并收到来自全球主要客户的大量订单 [6] 地缘政治影响 - 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已有所减弱,业务运营正常进行,几乎没有受到重大干扰 [4][7] - 技术实力和执行能力仍然是关键,尚未看到大规模订单转移作为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 [7] - 部分公司优先考虑海外业务以提供更大灵活性 [7]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在肽类制剂领域,中国企业明显领先,正在建设4,200k升产能,而印度企业产能仅为5,000到10,000升,规模差距显著 [10] - 在ADC领域,印度企业表现较为乐观,希望通过投资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一些公司已开始投资ADC能力并实现商业成果 [10] - 印度企业在财务上的实际商业化成果预计要到2026财年才体现,增长率为中高个位数,低于中国企业 [11] 投资者关注点差异 - 欧洲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的长期发展故事并给予估值溢价,美国投资者更关注现金流 [2][13] - 印度投资者与中国投资者在ROCE(资本使用回报率)思维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资本配置和增长策略 [12] 特定公司前景与市场预期 - 未来6-12个月中国石油市场的预期主要关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业绩质量、新订单流以及生物学、测试或药物发现业务领域的改善情况 [2][15] - 三星生物制药订单势头预计保持积极,估值因业绩良好交付已大幅下降,未来增长可见性依赖于产能扩张或并购活动 [16][17][18] - 诺和诺德在2025年底有礼来公司视网膜试验数据和奥斯特里试验等重大催化剂,但2026年糖尿病市场定价可能成为拖累因素 [19][20]
研判2025!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增长驱动前沿疗法需求爆发,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崛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09:24
行业概述 - 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通过劫持细胞内源性降解机制特异性降解目标蛋白质,为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提供新策略 [2] - 该技术可靶向传统小分子抑制剂难以作用的“不可成药”蛋白并实现蛋白功能的彻底消除,有望解决难成药问题 [2] - 技术可解决靶点口袋突变带来的耐药性问题,为耐药患者带来希望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12.50% [1][8] -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加带来的新型药物需求攀升 [1][8] 技术路径与发展阶段 - 技术主要分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溶酶体系统两大类,其中PROTAC和分子胶是当前发展最成熟的两个方向 [3] - 行业发展历经早期探索、技术突破、临床转化产业化加速,至2024年进入高速发展与全球竞争阶段,临床管线达35个,其中5个进入II期临床 [4] - LYTAC/AUTAC等新技术仍处于临床前概念验证阶段,尚无临床管线 [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E3泛素连接酶配体、靶蛋白配体等原材料及各类精密生产设备 [5] - 产业链中游为研发生产环节,下游应用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领域 [5] 重点企业分析 - 海创药业自主搭建PROTAC技术平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16.71万元,同比增长11899.08%;研发投入为5696.72万元,同比下降35.21% [10] - 恒瑞医药采取“fast-follow+创新”策略,其AR PROTAC针对前列腺癌的I期临床显示客观缓解率达65%,2024年营业收入为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研发投入为82.28亿元,同比增长33.79% [10]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技术路径分化特征,PROTAC领域由海创药业、开拓药业主导,分子胶领域以诺诚健华、标新生物为代表 [8] - 海创药业、恒瑞医药等通过自主研发与跨国合作构建技术壁垒,药明康德等CRO/CDMO提供临床前支持 [14]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将持续创新,通过AI优化分子设计及递送系统,突破PROTAC、分子胶、LYTAC/AUTAC等核心技术瓶颈 [12] - 应用领域将从肿瘤治疗逐渐拓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及罕见病治疗,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13] - 产业生态重构,国际合作深化,中国正从“技术输入”转向“全球创新合作”,有望在“不可成药”靶点开发中占据核心地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