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000951)

搜索文档
机构调研、股东增持与公司回购策略周报(20250728-20250801)-20250806
源达信息· 2025-08-06 19:13
机构调研热门公司梳理 - 近30天机构调研数前二十的热门公司包括冰轮环境(18次)、北方稀土(14次)、威力传动(10次)、大族激光(10次)和中国重汽(9次)等[11][12] - 近5天机构调研数前二十的热门公司包括因赛集团(4次)、威力传动(3次)、天龙股份(3次)、洁雅股份(3次)和北特科技(3次)等[11][13] - 近30天调研公司中评级机构≥10家的有6家:沪电股份、燕京啤酒、中国重汽、科博达、京东方A和北方稀土,其中沪电股份、燕京啤酒和京东方A 2024年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实现较大增长[11] 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情况 - 本周(2025/07/28-08/01)发布增持公告的公司共2家:瑜欣电子和江南奕帆[14][15] - 年初至2025/08/03发布增持公告的公司共244家,评级机构≥10家的有64家[15] - 评级机构≥10家且增持金额占市值比>1%的公司有19家,建议关注新集能源(增持3.75亿元占市值2.22%)、隧道股份(3.75亿元占1.99%)、赛轮轮胎(7.5亿元占1.90%)和万润股份(1.88亿元占1.84%)等[16][17] A股上市公司回购情况 - 本周(2025/07/28-08/01)发布回购公告的公司共111家,评级机构≥10家的有30家[18] - 回购金额占市值比>1%的公司有6家:九丰能源(2.5亿元占1.52%)、慕思股份(1.8亿元占1.52%)、富安娜(0.8亿元占1.31%)等[18] - 年初至2025/08/03发布回购公告的公司共1,623家,评级机构≥10家的有356家,回购金额占市值比>1%的有100家[19] - 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的公司包括嘉益股份(1.2亿元占1.15%)、海兴电力(1.5亿元占1.18%)、华明装备(2亿元占1.32%)等[20][24] 机构资金流向 - 本周(2025/07/28-08/01)获得机构资金净流入的行业:建筑装饰、交通运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银行[25][26] - 近30天(2025/07/02-08/01)获得机构资金净流入的行业:交通运输、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和综合[27][29] 投资建议 - 机构调研建议关注沪电股份、燕京啤酒和京东方A[30] - 重要股东增持建议关注新集能源、隧道股份、赛轮轮胎和万润股份等[30] - 公司回购建议关注嘉益股份、海兴电力、华明装备、山推股份、三诺生物、柳工、新大陆、高能环境和富安娜等[30]
汽车:重卡北斗融合加速落地,保险数字化重塑风险定价新格局
民生证券· 2025-08-06 17: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7] 核心观点 - 北斗强制装机与保险数字化推动重卡产业链升级,政策进入兑现期,补贴集中落地有望带来大规模装机需求[4] - 硬件端加速上车,数据要素逐步具备变现基础,产业规模化发展由此展开[4] - "重卡+北斗终端"模式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平台优势迎来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与数据增值是中长期关注的两条主线[4] - 重卡行业完成深度调整后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8%,呈现温和复苏态势[8] - 北斗定位技术从2G/GPS时代迈入5G+北斗融合应用新阶段,政策强制时间线明确推动终端装机加速[8] - 重卡保险市场供需错配严重,依托北斗终端采集的高频数据构建精算与风控闭环成为解决困局的关键路径[9] 目录总结 1. 北斗定位规模化落地,推动重卡行业结构升级 - 北斗强制装机为重卡加装厘米级定位与智能视频"数字底座",驱动车辆管理从人工经验走向实时数据[15] - 重卡行业处于销量向上修复阶段,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8%,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16] - 重卡行业经历两轮快速增长阶段,2025年销量持在90万辆左右,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回升至5.8%[17] - 在"国六"排放标准切换与新能源政策推动下,国内重卡新车市场逐步从传统柴油车型向"国六+新能源"双主导结构转型,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接近20%[19] - 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有望带动大量工程用车需求,拉动重卡市场[22] - 中国重型载货车保有量自2021年起进入高位稳定阶段,2025年以来有望保持稳定[24] - 国内重卡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头部五家企业长期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2025年1-5月前五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2.9%[25] - 北斗定位与智能视频终端大规模装机推动重卡从"网联试点"迈向"商业兑现",产业链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30] - 中国重卡通信与定位技术迈向"5G+北斗"融合新时代,2025年"5G+北斗"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进一步普及[31] - 政策助力北斗车载终端加速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应用,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在成本、性能、安全及政策导向等多维度具备优势[34][35] - "北斗+重卡"产业链形成从政策驱动到数据变现的完整闭环路径,行业迈入投资回报期[38][39] 2. 重卡保险困局与数字化破题路径 - 重卡保险市场面临高风险、高赔付与上险难等困境,传统模式难以为继[42] - 重卡保险市场供需错配日益加剧,事故风险高、赔付率高导致保险公司持续收缩承保范围[44] - 重卡业务在车险市场的保费占比约12%,但大量新能源重卡仅能投保交强险,商业险种普遍面临投保受限[45] - 保险公司承保意愿持续下降,新能源货车赔付率较燃油车高出约40%[47] - 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重卡风险难以量化,定价机制僵化、运营风险高企使得承保意愿持续下滑[48] - 统筹互助机制扩张带来新的风险隐患,部分组织频繁出现卷款跑路、赔付无保障等问题[49] - 政策推动北斗终端强制安装,监管端鼓励风险系数下调指标,推动重卡车险风控数字化转型[52] - 借鉴海外UBI模式构建数据驱动的差异化管理体系,特斯拉UBI模式有效提升风险定价精准度和理赔效率[53][54] - 险前利用北斗终端数据构建个性化定价体系,险中实现实时风控与智能定损,险后构建驾驶行为风险画像[57] - 北斗大数据平台盈利模式涵盖"布终端、搭平台、建生态、强服务"四个环节,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58][60] 3. 投资建议 - 重卡产业链迎"北斗强制装机+保险数字化"双驱动升级,政策红利加速释放[61] - 销量修复叠加排放升级,具备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优势的整车龙头有望率先兑现量价红利,推荐潍柴动力、中国重汽[61] - 装机基础逐步夯实后,数据要素交易空间有望打开,建议关注深耕北斗规模化应用的信息发展[61]
商用车板块8月5日涨0.37%,曙光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9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7
商用车板块市场表现 - 8月5日商用车板块整体上涨0.37%,跑输上证指数(+0.96%)和深证成指(+0.59%)[1] - 曙光股份以2.76%涨幅领涨板块,收盘价3.72元,成交额1.02亿元[1] - 宇通客车涨幅1.60%位列第二,成交额达5.62亿元,为板块最高[1] - 江淮汽车是唯一下跌个股,跌幅0.68%,但成交额28.88亿元居首[2] 个股交易数据 - 福田汽车成交量最高达121.66万手,成交额3.33亿元[1] - 汉马科技成交40.58万手,成交额2.83亿元[2] - 中国重汽成交6.65万手,成交额1.21亿元[2] - 中集车辆成交8.35万手,成交额7249.43万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92亿元,游资净流入1.35亿元,散户净流入3.58亿元[2] - 中国重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72.34万元,占比8.03%,但遭散户净流出1499.16万元[3] - 福田汽车主力净流入731.12万元,游资净流入315.87万元[3] - 汉马科技主力净流出1304.28万元,但散户净流入1502.66万元[3] - 东风股份主力净流出1424.50万元,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入665.92万元和758.59万元[3]
中国重汽取得用于智能驾驶重型汽车制动力控制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05 12:38
公司专利动态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获得"一种用于智能驾驶的重型汽车制动力控制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 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5709708B [1] - 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2年12月 [1] 公司基本信息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 位于济南市 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1] - 公司注册资本达723959.5万人民币 [1]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数量为19家 [1] - 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3432次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1] - 公司持有行政许可89个 [1]
重汽再破2万 解放/东风超1.4万 福田/徐工翻倍!7月重卡销8.3万辆 | 光耀评车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05 00:04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重卡市场批发销量达8.3万辆,环比下降15%,同比上涨42%,实现自4月以来的四连涨且涨幅逐月扩大(4月+6.5%、5月+13.6%、6月+37%、7月+42%)[2] - 1-7月累计销量62.2万辆,同比增长11%,7月销量为近八年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0年7月的13.9万辆)[2] - 终端销量同比涨幅超20%,环比降幅约19%,批发与零售同比双增主因国四货车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及出口增长(7月出口同比+20%)[3][5] 细分市场动态 - **燃气重卡**:7月终端销量环比回升,渗透率从6月<20%恢复至24%,同比降幅收窄至20%+(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主因油气价差扩大及北方以旧换新政策刺激[7] - **新能源重卡**:7月终端销量超1.5万辆,同比+120%,渗透率超26%,连续五个月销量>1.5万辆且渗透率连续四个月>23%[9] - **柴油重卡**:7月终端销量同比+25%,但环比降幅超25%[11] 企业竞争格局 - **中国重汽**:7月销量2.2万辆(同比+37%),1-7月累计17.1万辆(+10%),市占率27.5%稳居行业第一[12][14] - **一汽解放**:7月销量1.5万辆(+42%),累计11.35万辆,市占率18.2%保持第二[16] - **东风公司**:7月销量1.4万辆(+84%),累计10.12万辆(+10%),市占率16.3%位列第三[16] - **陕汽集团**:7月销量1.25万辆(+12%),累计10.18万辆(+11%),市占率16.4%[18] - **北汽福田**:7月销量1.15万辆(+134%),累计7.8万辆(+81%),市占率12.5%(同比+4.9pct)[20] - **徐工重卡**:7月销量0.3万辆(+100%),累计1.98万辆(+77%),市占率3.2%(+1.2pct)[22] - **江淮汽车**:7月销量0.13万辆(+59%),累计0.9万辆(+9%),市占率1.4%[22] 未来展望 - 三季度重卡销量预计同比大幅增长,9月增速或超50%,主因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刺激及2024年同期低基数(2024年三季度月均批发销量<6万辆)[24]
官宣!中国重汽汕德卡这款新车将上市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05 00:04
汕德卡G7M牵引车发布会 - 汕德卡G7M牵引车百城联动上市发布会将于8月8日举行 [1][4] - 发布会主会场及分会场覆盖全国多地包括大同、晋中、焦作、唐山、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 [8] 物流运输行业动态 - 中国重汽汕德卡以"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为核心价值观 持续提升产品实力 [2] - 汕德卡G7M牵引车定位为物流运输高效解决方案 [2] - 新能源重卡领域出现多款新车 最大续航达720公里 [12] - 新能源物流车进入2.0时代 江淮1van推出全场景创富方案 [12] - 福田汽车前7月销量数据显示 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70% 新能源车型销量翻倍 [12] 行业招标信息 - 某地发布8020万元电动公交车招标项目 计划采购80辆 [12]
俄罗斯又给中国汽车摆了好几道
投中网· 2025-08-04 15:04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化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全面禁止东风、福田、一汽和中国重汽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在俄进口和销售,理由是"安全威胁" [6] - 2025年汽车报废税新规生效,需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 [6] - 俄罗斯汽车认证体系全面改革,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 [7] - 俄罗斯海关总署强化对平行进口渠道的查验力度,强制要求所有进口车辆必须配备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的证明文件 [7]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下滑75%和62%,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六成降至45.3% [8] - 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从最初的不足一成急速攀升至超过六成,年销售量突破116万辆 [11] - 中国品牌专卖店数量从最初的40余家激增15倍至600多间 [11] - 被禁品牌所属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在俄罗斯销量达27,966辆,占据俄罗斯卡车市场27.6%的份额 [13] 政策影响分析 - 一台采购成本为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产皮卡,在俄罗斯市场售价约20万元的情况下,附加税部分高达5万元人民币 [15] -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综合成本增幅突破30%大关 [15] - 认证周期从6个月拉长到12个月,成本翻倍 [15] - 俄罗斯市场上六成以上的中国汽车依赖平行进口渠道,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 [15] 行业反馈与挑战 - 俄罗斯汽车媒体《AUTONEWS》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20] - 中国汽车未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优化设计,车身防腐蚀、底盘耐久性、电子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未来发展方向 - 本土化落地是重要手段,但面临西方制裁、外汇结算困难、俄本土屡遭袭击等挑战 [21] - 应将资源分散到如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多极支撑"的出口格局 [21] - 深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智能化重构产品竞争力,打造全球化品牌生态 [22]
方正证券:7月重卡整体销量同比稳增 优先关注龙头中国重汽等
智通财经· 2025-08-04 09:43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重卡销量达8.3万辆 同比增长42.4% 环比下降15.2% 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1] - 1-7月重卡累计销量62.2万辆 同比增长10.6% [1] - 出口市场表现亮眼 上半年出口15.6万辆 同比增长2.3% 其中非俄罗斯地区增长超36% [3] 细分市场结构 - 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至24% 7月销量环比改善明显 [1][2] - 电动重卡渗透率突破26% 维持高速增长 [1] - 国内终端需求稳健 同比增长超20% [1] 公司投资机会 - 中国重汽受益于内销转暖与出口持续增长 成本与费用管控推进 下半年业绩有望高增 [1] - 潍柴动力天然气发动机边际改善 非重卡的大缸径发动机产品持续高增 全年分红有望提升 [1] - 福田汽车关注福田戴姆勒拖累减轻 重卡市占率提升带来业绩弹性机会 [1] 天然气重卡发展 - 6月以来北方地区报废更新政策密集落地 LNG价格下行致油气价差扩大 经济性再度提升 [2] - 上半年天然气重卡累计销售9.2万辆 同比下降15.9% 其中Q2仅售4.5万辆 同比下降30.0% [2] - 考虑到天然气重卡盈利高于传统燃油车 随着需求回暖 行业盈利弹性有望同步释放 [2] 行业前景展望 - 三季度重卡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出口悲观情绪逐步消化 行业迎来内需+出口双轮驱动 [3] - 8月天然气重卡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2] - 板块景气度回升 估值有望同步扩张 具备双击机会 [1]
7月新能源重卡销1.6万辆!徐工月榜登顶 三一累销第一 谁领涨?|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03 21:10
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1.62万辆,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185%,刷新月销量纪录 [4] - 3-7月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6-7月平均销量达1.55万辆 [5] - 1-7月累计销量8.22万辆,同比增长191% [14] 区域市场表现 - 7月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有新增销量,25个省份单月新增超百辆,上海/四川/山西/山东新增超1000辆,其中上海超3000辆 [5] - 1-7月累计销量超3000辆的省份达8个,上海以1.6万辆居首,四川/河北均超7000辆 [6] 企业竞争格局 7月单月表现 - 徐工以2731辆夺冠,解放/三一分别以2407辆/2360辆位列第二、第三 [8] - 销量前十企业中9家同比翻倍,福田/江淮同比增幅达537%/751% [11] - 江淮销量655辆,同比增长751%,增速领跑行业 [9][11] 1-7月累计表现 - 三一/徐工/解放/重汽累计销量均破万,分别为1.35万/1.28万/1.22万/1.02万辆 [14] - 解放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69%,增速居首 [15][17] - 前五企业市场份额均超10%,三一以16.44%领跑 [19] 市场驱动因素 - 二季度起各省货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落地,5月起政策刺激效应显现 [4] - 市场需求逐步成为核心驱动力,形成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格局 [4]
俄罗斯又给中国汽车摆了好几道
36氪· 2025-08-03 18:32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动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全面禁止东风、福田、一汽和中国重汽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在俄进口和销售,理由是刹车性能不足、行驶噪声超标、安全带安装缺陷、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1] - 2025年8月1日生效的汽车报废税新规要求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 [1] - 俄罗斯强制要求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包括碰撞安全和尾气排放等关键项目 [2]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下滑75%(6月)和62%(上半年),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60%降至45 3% [3][5] - 中国品牌在俄卡车市场的占有率达27 6%,被禁品牌上半年销量达27,966辆 [7] - 中国汽车专卖店数量从40余家激增至600多间,年销售量突破116万辆,市占率从不足10%升至超过60% [5] 政策影响分析 - 报废税新政导致中国产皮卡附加税高达5万元人民币(以采购成本10万元、售价20万元计算),综合成本增幅突破30% [8] - 俄罗斯海关对平行进口渠道展开围堵,强制要求进口车辆配备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证明文件 [2] - OTTC认证周期从6个月拉长至12个月,成本翻倍,未通过认证的卡车将面临强制销毁 [11] 行业竞争与本土化挑战 - 俄罗斯本土车企卡玛兹(KAMAZ)抱怨中国卡车抢占市场,导致其实行四天工作制并面临破产风险 [14] - 俄罗斯政府担忧工业自主权被削弱,认为对中国汽车的过度依赖存在风险 [14] - 中国车企在俄建厂面临西方制裁、外汇结算困难、本土袭击等挑战 [16] 产品与技术问题 - 俄罗斯检测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金属部件寿命仅为欧洲车的1/3 [14] - 中国SUV五年维护成本可能超过新车售价,出租车运营寿命仅15万公里(欧洲车为25万-30万公里) [14]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五大差评包括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中国车企将资源分散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多极支撑的出口格局 [16] - 需深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智能化重构产品竞争力,打造全球化品牌生态 [16] - 加快产品改进力度,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优化设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