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市场月报:日经指数震荡上涨,日元继续贬值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 2025-01-08 13:20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12月累计上涨4.4%,2024全年累计上涨19.2%,其中彭博EPS一致预期上涨12.8%,动态PE上涨5.6% [1][2] - 12月外资净流出71.5亿美元,延续11月净流出趋势,但2024全年外资累计净流入16亿美元 [1][2] - 12月TOPIX指数上涨3.9%,运输设备板块表现最优,上涨18.5%,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相关企业也表现不俗 [1][8] 日元汇率与国债利率 - 12月日元继续贬值,日元/美元从150的低位反弹至158附近,主要受美联储鹰派信号和日本央行偏鸽发言影响 [1][4] - 12月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围绕1%窄幅震荡,波动较小,主要受美联储鹰派信号和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的综合影响 [1][6] 通胀与消费板块 - 日本11月通胀明显反弹,核心CPI(剔除新鲜食品)同比2.7%,核心核心CPI(剔除新鲜食品和能源)同比2.4% [1][6] - 日本政府放宽针对中国公民赴日签证的部分发放条件,投资者对境内消费板块的热情升温,推动12月日本股市普涨 [1][8]
策略深度报告:2025年港股:何妨吟啸且徐行
东吴证券· 2025-01-08 08:14
2024年港股表现 - 2024年港股表现超全球投资者预期,恒生国企全年上涨26%,跑赢标普500、MSCI发达&新兴市场、日经225等主要市场 [1] - 港股全年走势受强预期和弱现实反复碰撞影响,4-5月和9-10月走出两轮行情,但均因弱经济现实回调 [1] - 9月24日一揽子政策预期发布后,港股快速上涨,但随后回调至政策刺激前的点位 [1] 2025年港股展望 - 2025年港股预计将进一步回升,主要理由包括:全球仍处在美元降息周期、港股估值相对全球主要股指偏低、国内政策发力下港股盈利改善、人民币可能战术性贬值、海外投资者对香港市场兴趣增加 [2] - 上半年港股上涨空间或更大,主要因关税税率靴子落地、人民币战术性升值、国内"两会"明晰经济政策刺激力度、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4] - 下半年港股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降息可能暂缓、美元保持强势、特朗普关税逐步落地对国内经济的拖累 [4] 行业配置 - 最看好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下的泛消费行业,包括食品饮料、汽车、家电、生物医药、装修建材等 [4] - 建议关注低PB央国企,红利类股票预计表现不错,可能同步或略微强于大势 [5] 房地产行业 - 国内房地产可能超预期,市场尚未定价,一线城市房地产作为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3] - 利率持续下降有助于推动房地产成交和价格回升,上海、北京和深圳二手房成交水平接近或达到历史新高 [3] - 房地产资产价格平稳对居民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消费有正面影响 [3] 港股盈利修复 - 国内政策发力下港股盈利将进一步改善,9月以来的政策持续加码下宏观经济已初见改善 [21] - 2025年货币财政逆周期调节将进一步带动内需修复和盈利改善,关注"两会"后政策部署带来的经济基本面预期改善 [24] - 2024年上半年恒生指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5%和+3.1%,相较2023年明显改善 [25] 外资对港股态度 - 外资对港股做空力量中枢回落,但由于尚未看到增量政策具体落实数字,目前持观望态度 [28] - 2025年"两会"后,随着具体财政数字落地,外资或将加速流入 [28]
资金跟踪与市场结构周观察(第四十八期):交投情绪进一步降温
国信证券· 2025-01-07 19:31
市场成交与资金流动 - 上周全市场成交量下降,沪深两市成交额位于2025年至今的100%分位数水平,较前值78.4%有所上升,市场交投情绪进一步降温,处于10月以来的低点 [1] - 上周股市资金净流入40.30亿元,较前值多流入295.19亿元,其中ETF净流入最多,为443.10亿元 [2][46] - 融资余额减少370.72亿元,较前值减少284.46亿元,重要股东增持20.72亿元,新发偏股基金80.30亿元 [2][46] 行业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上周换手率最高的三个一级行业为商贸零售(20.31%)、计算机(14.96%)、通信(13.67%),最低的为银行(1.42%)、石油石化(1.60%)、交通运输(3.46%) [2][34] - 行业层面机构调研强度最高的三个行业为医药生物(5.21%)、有色金属(3.62%)、机械设备(3.48%),中证500的调研强度最大,为1.12 [2][42][43] - 上周成交额最多的三个行业为电子(8430.69亿元,占总成交额16.02%)、计算机(5203.69亿元,占总成交额9.89%)、机械设备(3732.18亿元,占总成交额7.09%) [15] 个股表现与资金集中度 - 上周成交额Top10%个股占全部个股的成交额之比为51.94%,较前值减少0.89个百分点,Top20%个股占比为68.04%,较前值减少0.52个百分点 [21] - 上周Top10%个股涨跌幅与中位数涨跌幅的差为7.65%,较前值上升1.34个百分点,全A涨跌中位数为-8.96%,较前值下降5.83个百分点 [29] - 上周成交额Top20%个股与Bottom20%个股的成交额之比为7.68,较前值增加0.79 [27] 资金供给与需求 - 上周新发偏股型基金11支,发行量为80.30亿元,较前值减少21.18亿元 [58][60] - 上周ETF净流入356.52亿元,较前值多流入455.42亿元,净流入前十的ETF为科创50ETF(41.58亿元)、创业板ETF(24.20亿元)、半导体ETF(22.72亿元) [63][66] - 上周重要股东净减持市值为16.71亿元,较前值少减持6.81亿元,增持家数为111家,减持家数为82家 [65][68] 限售解禁与资金流出风险 - 上周限售解禁家数为82家,较前值减少5家,限售解禁市值为523.00亿元,较前值减少220.26亿元 [3][75] - 预计本周和下周的限售解禁市值为314.32亿元,前两周限售解禁市值最多的三个行业为电力设备(101.98亿元)、交通运输(87.19亿元)、电子(45.72亿元) [3][75]
策略月报:近期港股红利表现更具韧性
海通国际· 2025-01-07 19:30
核心观点 - 12月中旬以来A股和港股整体回调,但红利资产表现出韧性,明显跑赢宽基指数 [2] - 近期红利资产相对收益提升的背后是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偏好下修,低利率环境与险资配置需求也是部分原因 [2] - 港股红利的长期超额收益以及相对A股的比较优势是吸引港股通加仓港股红利的重要支撑 [2] 市场回顾 - 12月全球股市涨跌互现,港股表现亮眼,恒生指数累计涨幅3.3%,最大涨幅8.7% [10] - A股方面,沪深300指数12月累计涨幅0.5%,创业板指累计跌幅-3.7% [10] - 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累计跌幅-2.5%,纳斯达克指数涨幅0.5% [10] - 港股涨幅前三行业为日常消费(9.3%)、可选消费(7.1%)、信息技术(6.5%),跌幅前三行业为电信服务(-4.0%)、房地产(-1.8%)、医疗保健(-1.4%) [10] 红利资产表现 - 12月中旬以来A股与港股红利表现突出,背后是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偏好下修 [17] - 11月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宏观基本面修复仍有波折,社零当月同比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当月同比2.3%,M2同比7.1% [17] - 低利率环境与险资配置需求是近期红利板块相对收益提升的重要原因,恒生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达3.8% [18] 港股红利的长期优势 - 港股通持续净流入港股市场,12月港股通加速流入银行、石化、公用等红利行业,累计净流入金额分别达805亿、223亿、105亿港元 [26] - 21年以来港股红利持续跑赢大盘,截至25/01/03,恒生高股息率相对恒生指数的超额收益高达22个百分点 [26] - 港股红利较A股的股息率更高、价格低、估值低,多数港股红利行业AH溢价处于历史中高位水平 [27] 行业表现 - 12月港股涨幅前三行业为日常消费(9.3%)、可选消费(7.1%)、信息技术(6.5%) [10] - 12月美股普跌,跌幅前三行业为材料(-11.2%)、能源(-9.7%)、工业(-9.4%) [10]
2024年第四季度财会发展回顾
毕马威· 2025-01-07 18:44
中国内地及香港财会发展 - 财政部发布数据资源会计处理实施问答,涉及新《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修订后的财务处理问题,包括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非货币资产出资等 [13] - 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旨在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提升信息质量 [15] - 中国内地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细化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要求 [16][17] -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1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2号》征求意见稿,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 [21] - 香港会计师公会更新会员手册,涉及多项会计准则的修订,修订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24][25][26] 国际会计准则动态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IFRIC)讨论担保合同会计处理及学费收入确认问题 [28][30] -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启动对现金流量表的研究项目,旨在改进《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 [35] - IASB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权益法应用改进建议及新披露要求 [37] - IASB拟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澄清现时义务确认条件及计量准备要求 [39][40] - IASB完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实施后审议,总结执行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应用问题 [41] - IASB发布《财务报表中的气候和其他不确定性》征求意见稿,提供气候相关财务报告示例 [42] - IASB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涉及依赖自然能源生产电力的合同会计处理 [44][46] 可持续报告与披露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自愿应用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编制者指南》,支持企业自愿应用ISSB准则 [47]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向金融稳定委员会提交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进展报告 [48]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系列网络研讨会,探讨可持续披露相关主题 [49]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指南,帮助企业识别并披露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 [50] 毕马威国际准则小组出版物 - 毕马威发布第21版《剖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涵盖截至2024年8月1日的新指引 [53] - 毕马威发布2024年版《公允价值计量手册》,适用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55] - 毕马威发布2024年版《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比较》应用手册 [56] - 毕马威发布2024年版《披露范本》和《披露一览表》,帮助企业编制年度财务报表 [57]
A股投资策略周报:70s美国“大滞胀”启示:聚焦“二次通胀”
国金证券· 2025-01-07 17:1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5年A股市场将迎来"春季躁动"行情,主要驱动因素为分子端(基本面修复)和分母端(流动性改善)的共振 [2][15] - 美国"二次通胀"风险上升,2025年可能出现"滞胀",主要受特朗普政府关税、移民和减税政策影响 [3][18][20] - 在"滞胀"环境下,黄金上涨逻辑强化,美股估值承压,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 [41][42] 市场展望 - 国内12月制造业PMI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50.1%),非制造业PMI超预期提速至52.2%,显示基本面持续修复 [15] - 市场剩余流动性持续回升,M1同比连续两个月回升且幅度扩大,为后续行情提供估值扩张基础 [15] - 年初市场波动主要因资金需求量大、货币供给短期所致,预计降准落地将推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 [15] 美国经济与政策 - 美国核心CPI环比读数自8月以来维持在0.3%左右,超级核心服务通胀粘性延续,显示"去通胀"进程停滞 [18] - 特朗普政府三大核心政策(关税、移民、减税)将加剧通胀粘性,预计2025年通胀率可能上升0.4-1.3个百分点 [20][21] - 减税政策或推升联邦赤字率,2025年赤字率可能扩张0.6-0.8个百分点,加剧政府偿债压力 [31][32] 行业配置建议 - 建议关注中小盘科技成长板块,看好TMT(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机器人、工业母机)和军工 [4][46] - 消费板块中,社服、母婴和谷子经济为次选 [4][46] - 结构上重视"科技牛",受益于财政政策投资、主题催化和朱格拉周期 [4][46] 市场表现回顾 - 本周(12.30-1.3)A股宽基指数全线下跌,中证1000(-8.9%)、创业板指(-8.6%)领跌 [49] - 一级行业全线下跌,计算机(-12.5%)、国防军工(-10.5%)跌幅居前 [49][54] - 海外市场方面,韩国综合指数(+1.5%)领涨,恒生国企指数(-2.0%)领跌 [49] 估值与性价比 - 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全线下调,中证1000(-8.4%)、创业板指(-8.3%)估值领跌 [55] - 主要宽基指数ERP水平上行,万得全A、沪深300、创业板指ERP均高于"1倍标准差上限" [59] - 股债收益差下行,万得全A、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均低于"2倍标准差下限" [59]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采用六大卓越实践,培养优秀的团队管理者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 2025-01-07 17:14
核心观点 - 团队管理者的角色正在从以流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企业需要重新定义管理者的职责和能力,以应对混合办公、自动化和员工期望提升等挑战 [4][6] - 团队管理者需要具备五大核心能力:积极沟通和影响他人、指派和评估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体贴和关爱员工 [10][11] - 未来三年,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和体贴关爱员工的能力将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 [16] - 企业需要采用六大卓越实践来培养优秀的管理者,包括协同领导模式、更新职位描述、反思职业架构、实施继任计划、构建管理者社区和充分利用技术 [24][25][26][28][29][30] 目录总结 第一部分:从以流程为本到以人为本,重塑五大核心人员管理能力的优先级 - 团队管理者能力模型涵盖五大关键能力:积极沟通和影响他人、指派和评估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体贴和关爱员工 [10][11] - 这些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在过去三年发生了变化,未来三年将继续演变 [9][12] - 指派和评估工作的能力以及积极沟通和影响他人的能力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对员工流动率有显著影响 [13] - 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的能力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存在认知差距,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提升 [14] - 体贴和关爱员工的能力是管理者表现最好的领域,但HR负责人认为这是最难提升的能力 [15] - 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管理者目前的表现未能满足员工期望 [16] 第二部分:拥抱变革:团队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带来积极影响 - 团队管理者角色的变化带来了积极影响,认为角色变化很大的管理者在工作绩效、超越岗位职责、推动团队绩效、敬业度和忠诚度方面表现更佳 [20] - 角色变化减少了管理者的不确定性,让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通过新方法取得出色表现 [20] 第三部分:重新思考团队管理者应具备的资格与标准 - 企业需要采用更明确的标准筛选和提拔管理者,因为管理者的角色更具独特性 [21] - 调研显示,69%的普通员工和56%的团队管理者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管理者 [22] - 实际成因包括缺乏正式培训、晋升路径单一以及择贤机制不完善 [22] 第四部分:提升绩效和体验,培养优秀的团队管理者 - 六大卓越实践包括:协同领导模式、更新职位描述、反思职业架构、实施继任计划、构建管理者社区和充分利用技术 [24][25][26][28][29][30] - 协同领导模式可以为管理者减负,并为普通员工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 [24] - 更新职位描述有助于明确绩效预期,指导管理者的培养和选拔 [25] - 反思职业架构可以为普通员工开辟其他晋升路径,避免不适合管理岗的员工竞争管理职位 [25] - 实施继任计划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团队管理人才 [26] - 构建管理者社区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28] - 充分利用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团队、促进沟通、简化行政事务、加强学习培训和定向投放职业发展机会 [29][30] 结语 - 团队管理者的工作正变得更加以人为中心,企业需要继续优化战略,提升管理者的绩效和体验 [31]
2024年未来健康空间生态行业产业发展白皮书
亿欧智库· 2025-01-07 17:12
健康空间生态定义与市场空间 - 健康空间生态基于智能硬件构建智慧平台,形成健康、节能、舒适的空间闭环,通过采集空间和人体数据,利用算法调整空间参数,提供符合人体最佳生活、工作、出行、休闲、康复等场景的舒适空间状态 [5] - 健康空间生态体系以方案设计、智能硬件、健康服务为核心,数据算法平台提供空间环境控制"处方"能力,依据个人生命体征参数、活动状态、健康指标,综合调整空间参数 [9] - 健康空间生态市场空间有望超过原有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到2036年,健康空间将拉动新增市场14,121亿元人民币,超过智能家居原有市场的13,812亿元 [12][13] 健康空间生态发展驱动因素 - 宏观驱动因素: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成为国家战略,健康生活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的重要方式 [16][17] - 中观驱动因素:传统家装及家电产业面临市场增长乏力、竞争激烈困境,企业正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智能发展,探索整体解决方案 [18][24] - 微观驱动因素:消费者理念和需求转变,健康、舒适、节能成为核心发展方向,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从满足日常生活逐步转变为对健康、舒适、智能、节能、综合服务等方向的追求 [26][28] 健康空间生态产业价值 - 健康空间生态通过采集、算法平台实现空间参数调整,维持个人健康生活状态,利用智能硬件收集健康数据及空间环境数据,通过深度分析行为特征,实现精准服务反馈 [36][37] - 健康空间生态产业链汇聚硬件、软件、AI技术、云服务、网络媒介等多个分散型产品,融合健康服务及其他三方服务,为不同企业提供产业平台,实现跨领域助力效果 [40][41] - 健康全空间生态创造更大产业链价值,整合产业链中分散需求,为上游产业明确市场需求和销售路径,为中游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空间,为下游企业提供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44][45] 健康空间生态细分应用场景 - 健康空间基于产业能力,以空气、光照、温湿度为核心持续改善空间环境,通过算法平台调动软硬件及服务资源,输出空间处方能力,维持个人生命健康 [54][55] - 家庭卧室睡眠状态下,空间中存在大量不健康因素,如光照不适宜影响入睡/唤醒效率,温湿度影响深度睡眠,空气影响入睡质量等,通过数据分析平台,结合人体睡眠周期,自动调节光照和温度环境,优化睡眠质量 [82][86] - 办公室工作状态下,空间环境影响工作状态效率,良好健康环境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办公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及其他空间因素,智能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升工作场所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96][100] 健康空间生态未来发展趋势 - 不同空间将形成串联,为不同场景下的人体提供最佳身体机能状态,健康空间可以结合人体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通过精确调整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缓解健康状态的不适,提升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109][110] - 产业能力决定市场发展速度,抢占市场成为关键,已有部分企业如松下智感嘉次方、小米、华为、美的等,正积极探索全空间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提升整体能力,抢占市场先机 [115][116] - 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正在快速扩展,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用户渗透率为16.38%,预计2024年将增至28.84%,市场规模达到1,195亿美元,空间与健康的新理念和新能力将成为拓展新市场的核心优势 [119][120]
RimeData周报:这周,AI医疗诞生了一家独角兽,线控底盘赛道疯狂融资
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 2025-01-07 17:12
核心观点 - 本周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显著反弹,融资事件共144起,较上周增加61起,融资金额总计约193.14亿元,较上周增加116.58亿元 [1] - 本周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43起,较上周增加15起,公开退出案例57个,较上周增加37个,221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增加112家 [1] - 本周融资事件中,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电子和汽车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最多,合计104起,占所有融资事件的72.22% [11][12] 行业分布 - 装备制造行业融资数量排名第一,共24起,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和航空设备领域 [12] - 信息技术行业融资数量排名第二,共23起,主要集中在AI相关领域 [12] - 医药健康行业融资数量排名第三,共22起,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领域 [12] - 按融资金额统计,装备制造、汽车、医药健康、材料和信息技术行业融资金额合计176.39亿元,占融资总额的91.32% [13] 重点事件 - 长安凯程完成20.8亿人民币A轮融资,主要用于新能源整车业务 [5] - 宝时得完成超2.5亿美元首轮股权融资,用于智能割草机器人和新能源商用园林工具的全球市场拓展 [5] - 金固阿凡达完成11.85亿人民币股权融资,主要用于铌微合金低碳车轮的研发和生产 [5] - 联影智能完成10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0亿元,主要用于医疗AI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5]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的地区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合计115起,占所有融资事件的79.86% [17] - 融资金额前五的地区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和浙江省,合计174.26亿元,占所有融资总额的90.22% [17] 融资轮次 - 本周天使轮和A轮融资最为活跃,合计71起,占所有融资事件的50% [22] - 股权融资和A轮融资金额占比最高,均在34%以上,B轮和战略融资金额占比均在10%以上 [22] 投资机构 - 本周共有221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274次,其中北京国管、南方资产、达晨财智等机构较为活跃 [26] 退出情况 - 本周共有57个公开退出案例,较上周增加37个,其中股权转让24个,并购19个,新三板挂牌7个,IPO7个 [28] - 退出案例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电子、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合计25个,占总案例数的43.86% [30]
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建设指南(2024年12月)
中国信通院· 2025-01-07 15:45
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CNAPP)概述 - 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CNAPP)是为应对云原生环境中的安全挑战而设计的集成安全解决方案,旨在为云原生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面保护 [11][12] - CNAPP 通过整合云安全配置管理(CSPM)、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等功能,提供统一的安全可视化和控制 [12] - CNAPP 的价值体现在安全性、管理效率和合规性三个方面,帮助企业简化安全管理、降低运维成本并提升合规性 [13][14] 国内外市场发展现状 - 2023 年全球 CNAPP 市场收入为 38.7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3%,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108.188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2.8% [16][17] - 48% 的组织目前使用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41% 的组织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部署类似产品 [16] - Gartner 预测,到 2029 年,60% 未部署 CNAPP 的企业将无法实现零信任目标,35% 的企业应用程序将在容器中运行 [20] 核心技术解析 开发安全 - 源码安全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代码审查等技术,确保源代码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2][35][38][41] - 容器镜像扫描技术通过文件系统遍历、漏洞库匹配和恶意文件检测,确保容器镜像的安全性 [47][48] - 软件供应链安全通过代码审查、漏洞扫描、组件来源管理和安全加固等措施,确保软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 [51][52] 云原生基础设施安全 - 云基础设施权限管理(CIEM)通过权限优化、异常检测和合规性支持,确保云环境中的访问权限得到有效控制 [55][57] -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通过自动化工具管理和配置基础设施,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部署效率 [60][61] - Kubernetes 安全通过最小权限原则、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容器化工作负载的安全性 [68][69][73] 运行时安全 - 云工作负载安全通过基线检查、风险发现、入侵检测和资产管理,确保主机、容器和 Serverless 环境的安全性 [83][84][87] - Web 应用和 API 保护(WAAP)通过自动防御常见威胁、热补丁和内存马防护,确保 Web 应用和 API 的安全性 [96][97][99] - 网络微隔离通过流量识别和细粒度访问控制,减少攻击面并防止攻击者在网络内部的横向移动 [105][107] 企业 CNAPP 建设路径 - CNAPP 建设应覆盖基础设施安全、制品安全和运行时安全三大方向,并具备双向反馈能力和环境适配能力 [110][111] - 建设原则包括无缝集成、以应用为中心、安全左移和自动化,确保 CNAPP 能够与开发环境紧密配合并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 [112][113][114][115] 未来发展趋势 - CNAPP 未来将深化威胁检测、响应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弥补"有代理"与"无代理"方案的不足 [25] - AI 技术的集成将提升 CNAPP 的自动化能力、风险预测能力和漏洞管理效率,为 CNAPP 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