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
上海影莅企业管理咨询· 2025-01-07 15:44
背景与核心观点 - 气候技术是指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如抗旱作物、预警系统等)[4] - 到2030年,全球绝大多数减排量将来自当前可用的技术,但到2050年,近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4] -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储备不足,需要加快气候技术创新和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的研发与示范[4] - 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技术、商业和政策把握能力的高要求,且现有主导利益方的在位者惰性较强,资本要求也更高[6] 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现状观察 - 调研了18个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重点关注气候技术评估体系[13] - 评估体系发布主体包括政府单位、标准化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科研机构与智库等,目标受众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投资人、政策制定者等[15] - 评估目的包括促进技术商业化、识别技术优化机会、提供技术投资依据、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促进行业发展等[32] - 评估方法方面,6个评估体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评估方法架构,8个评估体系仅对评估方法做出简要说明[43] 气候技术评估需求与挑战 - 气候技术评估体系的主要需求方包括政府、园区、产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9] - 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技术开发后,推动试点、产业应用和规模化部署是主要难点[6] - 气候技术评估体系的挑战包括技术评估的复杂性、评估标准的多样性以及评估结果的认可度[9] 中国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发展建议 - 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技术评估体系交流机制,以提高产业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合作效率[9] - 评估体系的开发过程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充分交流与协作,以促进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迭代[9] 维度与指标分析 - 大多数技术评估体系围绕"经济"、"技术特性"和"环境"三方面进行评估[59] - "经济"维度中,"成本"类指标使用最为广泛,占比75%[59] - "技术特性"维度中,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先进性等软性指标应用率最高,达100%[59] - "环境"维度中,"温室气体排放"类指标使用最为广泛,占比70%[59] - 综合型评估体系较少,仅占17%,而聚焦型评估体系数量较多,占比55%[59]
周度策略观察(2024年第51周):绩优成长板块短线或有反弹,做好防守仍有必要
国开证券· 2025-01-07 15:43
市场回顾 - 上周A股市场总体呈现缩量震荡走势,不同宽基指数表现分化,大市值板块相对占优,小微盘风格指数表现不佳 [4] - 上周沪指突破3400点整数关口,全周涨跌幅+0.95%,大盘蓝筹类及核心资产指数表现相对占优 [9] - 从行业表现看,银行、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交运等板块相对强势,传媒、社服、计算机、纺服、房地产板块领跌 [10] - 上周超过1300只个股取得正收益(占比约25%),个股周涨跌幅中位数为-3.1%,大市值个股表现再次占优 [13] - 上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约1.3万亿元,连续两周回落,两融业务融资余额较前一周小幅下降 [13][18] 全球市场回顾 - 上周全球多地进入圣诞假期,市场总体波动较小,多国股指表现平稳,但周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30] - 因市场预期2025年美联储将采取更加"鹰派"的政策,10Y、2Y美国国债收益率延续上升势头,中美无风险利差进一步负向走阔超过2.9个百分点 [30][31] 策略观点 - 市场短期或延续震荡反弹行情,但做好防守仍有必要,2025年一季度市场或存在阶段性调整的可能 [5][33] - 近期AI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不乏亮点,上述技术推动或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5][34] - 短期绩优成长板块有望受到资金关注,科创板相关指数及港股科技板块存在反弹动能,电力、电机及部分消费板块亦存在反弹可能性 [5][35] - 随着政策层面将扩内需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M1-M2剪刀差若得到更好修复,部分消费类板块(轻工、医药等)亦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35]
市场热点探析:利率大幅下行对股市有何影响
华福证券· 2025-01-07 14:47
利率下行对股市的影响 - 近期国内长短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为1.60%,相比去年10月初下降59bp,1年期国债利率为1.0%,相比去年10月初下降37bp,双双处于2010年来历史低位 [12] - A股市场股权风险溢价再度处于历史高位,截至1月3日,wind全A指数市盈率为17.7,股权风险溢价为4.0%,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0.6%分位数,表明当前股市具备较高性价比 [13] - 历史经验显示,股权风险溢价均值回归特征显著,在其从高点往下收敛过程中市场表现往往有所改善,wind全A股权风险溢价达到高点后5、10、20、30和6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中位数分别为3.6%、6.6%、5.6%、11.8%和17.0% [16] 中美利差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 - 中美利差持续走扩,截至1月3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4.6%,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为300bp,处于2010年来历史高位 [17] - 中美利差走扩往往只会影响外资流入速度,而不影响外资趋势净流入的方向,2021年-2023年中美利差持续走扩期间,北上资金虽然流入有所放缓,但依然持续净流入,2021年全年流入4322亿元,2022年流入900亿元,2023年流入437亿元 [17] 红利指数股息差与市场风格 - 当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红利指数等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往往会相对凸显,尤其是在股息差大幅上行阶段,红利风格往往相对占优 [23] - 从红利指数超额收益和对应股息差历史走势来看,一般在股息差稳定震荡阶段,红利指数表现往往不及大盘,例如2012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等;而在股息差大幅上行阶段,往往红利指数表现相对占优,例如2015年下半年-2018年、2021年-2023年等 [24]
浦银国际月度资金流:美股虹吸效应再度显现
浦银国际证券· 2025-01-07 14:46
全球资金流向 - 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美股虹吸效应明显,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美股净流入348.8亿美元,港股净流入5.5亿美元,而欧洲市场净流出扩大,中国内地市场净流出35.6亿美元 [3][4] - 发达市场资金吸引力更强,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发达市场净流入602.2亿美元,新兴市场净流出10.0亿美元,新兴市场股价跑赢发达市场3% [5] - 外资净流出中国市场有所放缓,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外资净流出35.6亿美元,其中主动基金净流出20.6亿美元,被动基金净流出15.0亿美元 [3][14] 中国市场资金流动 - 国内增量资金月度净流入明显扩大,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国内资金净流入中国股市50亿美元,但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1日当周,国内资金净流出3.4亿美元 [3][15] - 外资连续7个月净流入港股,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外资净流入港股5.5亿美元,主要由被动型基金驱动 [3][21] - 南向资金净流入放缓,2024年12月南向资金净流入954.5亿港元,较11月的1250.2亿港元有所下滑,但成交额占比提升至23.6% [25][29]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南向资金偏好高分红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和能源行业龙头,如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 [34] - 12月南向资金净流入金融、信息技术、通讯服务等防守型板块规模较大,材料板块录得净流出 [32][33] - 专注中国的主动型基金相对被动型基金超配电信服务、可选消费和工业板块,低配原材料、公用事业、金融等板块 [19][20] 港股市场展望 - 随着流动性改善和估值修复,2025年港股IPO和二级市场有望加速回暖,2024年港股IPO募资金额达875亿港元,同比增长89% [22] - 港交所建议对IPO市场定价流程及监管框架进行全面改革,有望吸引更多全球优质公司赴港上市 [22]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AI大模型引领发展,北交所算力优势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开源证券· 2025-01-07 13:16
行业趋势 - 智能算力服务行业市场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亿元,同比增长35.5%,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378亿元,同比增长35.9% [1] -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突破ZFLOPS量级,增长速度远超通用基础算力 [1] - 2023年中国智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94.2亿元,同比增长72.49%,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1] - 云计算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378亿元,同比增长35.9% [1] - 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4562亿元,同比增长40.1%,私有云市场规模1563亿元,同比增长20.8% [27] 公司分析 - 北交所内AI、算力相关15家公司总市值达到523.46亿元,2023年总营收则达到72.87亿元 [2] - 广脉科技2024Q1-3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4.59万元 [2] - 汉鑫科技2024Q1-3实现营收1.48亿元,归母净利润438.19万元 [3] - 凯添燃气2024Q1-3实现营收3.61亿元,归母净利润3826.95万元 [3] - 并行科技2024Q1-3实现营收4.34亿元,净利润301.58万元 [3] 技术发展 - GPT-4点燃人工智能浪潮,预计2028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人民币 [2]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深化,30余城市落地40余智算中心,整体布局以东部地区为主,并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 [2] - 智算中心为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预计未来80%的场景都将基于人工智能 [50] 市场格局 - 2023年阿里云、天翼云、移动云、华为云、腾讯云、联通云占据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六 [65] - 受生成式AI和大模型等新技术影响,云计算市场面临新机遇,中腰部厂商借助科技平台优势强势发力 [65]
资金流向和中短线指标体系跟踪(四):四季度融资资金成本结构分析
东吴证券· 2025-01-07 13:16
四季度融资资金成本结构分析 - 整体来看,融资融券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为249%,两融风险较小 [5] - 分重要指数看,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较大的指数包括上证指数、中证A500、国证2000,其整体亏损幅度分别为4.7%、6.9%、6.0% [5][15] - 分申万一级行业看,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其整体亏损幅度分别为4.3%、10.1%、9.9% [5][18] - 持仓回撤幅度前三的行业是美容护理、房地产、国防军工,期间融资净流入额分别为16、59、198亿元 [19] 宏观流动性与资金价格 - 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2892亿元,宏观流动性边际转松 [5][23] - 货币市场利率回落,银行间流动性转松,R007、DR007、SHIBOR(1周)利率不同程度回落 [28] - 债券市场利率下行至近5年历史低点,国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下行,信用利差回落 [28] - 中美利差持续扩大,10Y达到-300bp,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为7.31元,较前期进一步贬值 [28] 微观流动性与A股市场资金面 - A股缩量下跌,日均成交金额达到1.33万亿元,较上期减少444亿元 [34] - 散户活跃度指标环比回升,散户资金净流入2078亿元,环比上升213亿元 [43] - 杠杆资金大幅净流出369.28亿元,融资余额下降至18294亿元,加仓银行、公用事业、农林牧渔、综合 [46] - 外资北向成交热度环比回升,但海外ETF继续减配A股,净流出规模增加至1652万美元 [49] - 公募基金新发强度边际回落,偏股型基金新发份额为99.63亿元,环比收缩51亿元 [50] - ETF大幅净流入372.8亿元,加仓双创板块,沪深300及双创相关指数ETF资金均转为净流入 [53][59] 市场交易情绪跟踪 - A股与汇率背离指数已由严重背离区间回落,对于市场短期走势的指示性意义较弱 [70] - A股与港股收益分化指标已由高位回落,近期AH股收益表现趋同 [73] - A股与商品背离指数由历史偏高水平快速回落至0%附近,A股相对黑色系商品的中期收益表现明显趋同 [76] - A股大小盘分化指数已由高位回落,市场风格仍偏均衡,小盘相对大盘换手热度进一步降温的概率或高于95% [79] - 微盘-红利轮动指标快速回落,中短期来看红利相对微盘的超额收益大概率将迎来收敛 [82]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行业洞察报告(2024年):百舸争流 千帆竞发
中国信通院· 2025-01-07 12:33
政策与战略 -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数字化综合工程,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统筹发展 [6]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开启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新篇章 [13] 行业实践 - 城市运行智能中枢形成业务协同支撑型、技术平台赋能型和数字资源统筹型三种主导模式 [21] - 城市数字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生态加快成熟,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城市产业功能区连片覆盖 [33] - 新型产城融合领域通过城市数字更新激发产业新活力,推动城市空间重构和就业结构优化 [42] 技术应用 - 城市数字治理领域高效协同共治智治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从理念创新走向规模落地 [43] - 城市数字服务领域网络效应深度释放数字红利,"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 [51] - 城市智慧宜居领域精准治理促进数绿协同转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多要素精准监测成重点 [55] 基础设施 - 城市数字基建支撑全面迈进多力协同增强阶段,网络设施向"智能超宽、天地一体"升级 [66] - 城市数据要素支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速提质,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呈现全量授权、行业授权和场景授权三类模式 [70] 未来展望 -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更强合力,强化技术攻坚,培育更强动力 [9] - 深化全民参与,凝聚更强活力,扩大开放合作,释放更强潜力 [9]
并购重组跟踪(三)
东吴证券· 2025-01-06 22:36
政策更新 - 上海、江苏证监局走访调研上市公司,鼓励用好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支持公司合理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工具做优做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1][12] - 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发布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提出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12] -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支持发行人为纾困、防范处置重大风险等合理融资需求,允许对风险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12]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头部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 [12] - 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2号——信息披露工作评价》,对评价结果为A类的公司提高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力度 [12] - 西安市国资委与西部证券签署财务顾问协议,为监管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专项财务顾问服务 [12] 并购事件统计 -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5日,以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共计4例失败,剔除失败事件后,共发生并购重组事件112例,重大并购重组22例,其中并购重组完成23例,重大并购重组完成4例 [14] 重大并购重组更新 - 上周以上市公司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竞买方为国央企的共计7例 [16] - 重大并购重组案例包括:中核苏阀收购中核西仪71.965%股权、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权、中钨高新收购柿竹园100%股权、格力地产收购上海合联等5家公司100%股权及对外债务、烽火电子收购长岭科技98.395%股权 [16] - 其他重大并购重组案例涉及技术硬件与设备、材料、公用事业、多元金融等行业 [16] 并购失败事件 - 上周共计4例并购失败,竞买方分别为兴业科技、必创科技、杭州高新与京城股份 [18] - 失败案例涉及商业和专业服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材料等行业 [18] 实控人变更 - 上周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5例,其中*ST中利为"国资入主",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20][21] - 其他实控人变更案例涉及家居用品、电网设备、电机、软件开发、通用设备等行业 [21] 市场表现 - 上周重组指数跑输万得全A,超额-2.28% [23] - 中期维度看,重组指数与万得全A滚动20个交易日在负数区间走扩 [23]
12月资金面观察:年末资金面宽松,春节前降准概率较高
新华财经信息咨询· 2025-01-06 21:56
12月资金面走势 - 2024年12月流动性充裕,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对冲资金需求,并缩量平价续作MLF,保持整体合理均衡 [5] - 12月2日当周有14862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在月初连续回笼多余流动性 [5] - 12月16日当周有14500亿元MLF及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通过7531亿元逆回购操作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 [5] - 12月25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缩量续作反映市场流动性充裕 [5] 资金利率走势 - 2024年12月受月中税期及月末跨年需求影响,月中及月末利率有所走高 [7] - DR007从月初1.86%走高至12月17日,随后下行至12月24日的1.49%,跨月末12月31日报收于1.98% [7] - 12月LPR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 [8] - DR007的12月月度利率为1.71%,比11月高4个基点 [10] 2025年1月资金面展望 - 2025年1月资金面或受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收紧,包括银行加快信贷投放、跨年逆回购集中到期及1月缴税高峰 [11] - 2025年1月公开市场至少有16482亿元到期,其中逆回购到期6532亿元,MLF到期9950亿元 [11] - 机构预计春节前降准概率较高,降准可维护市场流动性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11] - 央行可能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入等工具熨平资金面波动 [11] 货币政策展望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12]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2] - 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体现支持性成效 [12]
资金跟踪系列之一百五十一:ETF整体被继续净申购且范围扩大,两融延续净流出
民生证券· 2025-01-06 19:53
宏观流动性 - 美元指数继续上行,中美利差"倒挂"程度进一步加深,10Y美债名义/实际利率均回落,通胀预期变化不大 [1][12] - 离岸美元流动性边际继续宽松,3个月日元与美元互换基差/3个月欧元与美元互换基差均收窄 [19] - 国内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平衡偏紧,期限利差(10Y-1Y)继续收窄 [1][19] 市场交易热度与波动率 -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略回升,商贸零售、计算机、消费者服务、纺服、通信、轻工等板块的交易热度均处于90%分位数以上 [23] - 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中证1000、科创50、创业板指、深证100的波动率均有所回升 [23] - 军工、计算机、商贸零售、房地产、非银、传媒、纺服、消费者服务、轻工、电子、机械等板块的波动率仍处于80%历史分位数以上 [23] 机构调研与分析师预测 - 电子、医药、计算机、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机械、有色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有色、商贸零售、房地产、军工、轻工等板块的调研热度环比上升较快 [40] - 全A的2025年净利润预测继续被下调,房地产、轻工、农林牧渔、钢铁、建材、交运、消费者服务等板块的2025年净利润预测均有所下调 [2][46] - 中证500、创业板指、上证50、沪深300的2025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 [59] 北上资金与两融 - 北上资金活跃度有所回升,主要净买入TMT、电新、家电等板块,净卖出医药、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 [3][67] - 两融活跃度回落至2024年9月下旬以来的低点,主要净买入银行、农林牧渔等板块,净卖出TMT、机械、汽车、电新、非银等板块 [4][82] - 两融净卖出各类风格板块(大盘/中盘/小盘成长/价值) [88] 主动偏股基金与ETF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延续回落,主要加仓煤炭、交运、石油石化、非银、钢铁等板块,主要减仓TMT、化工、电新、食品饮料、轻工等板块 [5][8] - 以个人持有为主的ETF重新被净申购,与科技、金融地产、医药、军工、高端制造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申购,与消费、建筑建材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赎回 [5][8] 龙虎榜交易 - 龙虎榜交易热度继续回落,商贸零售、电新、轻工、食品饮料、军工、有色、房地产、化工等板块的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成交额之比相对较高 [94] - 龙虎榜买卖总额占全A成交额之比回落,商贸零售、电新、食品饮料、军工、房地产、化工等板块的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成交额之比仍在上升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