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影响详细测算:牛市的逻辑:产能过剩下行拐点到来
信达证券· 2025-08-29 10:04
工业总产能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能现价规模达186.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35.7%[11] - 工业总产能经历三轮扩张:2018年(增速峰值5.7%)、2021年(增速超10%)、2023-2024年(2024年二季度增速5.9%)[16][18][27] - 产能消化渠道占比:内销(60%-70%)、出口(<10%)、库存变动(<1.5%)[19] 产能过剩与历史周期 - 三次产能过剩周期:2015-2016年(峰值占比6.6%)、2020年(峰值占比5.2%)、2023年以来(2024年三季度峰值占比4.3%)[30][32][33] - 2025年二季度工业产能增速降至4.6%,连续三个季度低于GDP增速[27] - 高技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显著偏低(2025年Q2医药制造业分位数2%,化学原料制造业分位数2%)[40] 反内卷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聚焦产能治理,包括落后产能退出、并购重组及新增产能控制[42] - 政策推动产能过剩下行拐点,并可能带动PPI上行拐点(2025年7月PPI同比-3.6%,环比降幅收窄0.2%)[43][44] - 需配套需求侧措施(基建、房地产、消费)以实现增长动能再平衡[45][60] 资本市场与行业机会 - 历史显示产能过剩化解与PPI回升伴随牛市(2016-2017年沪深300涨48%,2020-2021年涨66%)[61] - 六维度筛选模型推荐行业:有色金属(总分4分)、光伏(电气机械制造业,总分3分)[63][69] - 风险因素:反内卷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历史规律失效[70]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显著回升-20250828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6
指数与行业景气度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6,指数B为52.0,较上周显著回升[1][11] - 新能源、半导体、医药行业景气度上升,航空航天和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不变[1][11] 价格变动与数据跟踪 - 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190元/千克,较上周上升10元/千克(涨幅5.3%)[2][12]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1.8870美元,较上周上升0.073美元(涨幅3.9%)[2][12] - 六氟磷酸锂价格5.58万元/吨,较上周上升0.08万元/吨(涨幅1.4%)[2][12] - 晶圆价格2.80美元/片,较上周下降0.01美元/片(跌幅0.4%)[2][12] - 丙烯腈价格8250元/吨,液晶显示器价格指数91.04,均与上周持平[2][12] 政策与产业动态 - 国务院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2][13] - 目标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2][13]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3][14]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可能因结构调整和政策干预失灵[4][24] - 经济增速下滑可能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4][24]
解读《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人工智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
银河证券· 2025-08-28 23:26
政策演进与目标 - 中国AI顶层设计经历四次跃迁:从技术突破(2021年)→基础设施(2023年)→产业赋能(2024年)→全面社会变革(2025年)[13][15][16] - 政策设定三阶段目标: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社会[8][20][21] - 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6964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5%[101][104][105] 产业规模预测 - 203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在乐观/中性/悲观情景下分别达36.63/24.92/16.72万亿元人民币[8][110][112] - 2025-2035年间A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速贡献约1.3%,2035年拉动实际GDP增长14.8%[8] - 2024年AI消费级硬件市场规模突破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0%(高于社会消费增速3.4%)[71] 技术发展与支撑 - 中国数据量将从2025年51.78ZB增至2029年136.12ZB,年复合增长率26.9%[53][54] - 建成7个数据标注基地,形成335个高质量数据集,支撑121个国产大模型训练[53] - 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7.63万台,占全球总量51%[66][70] 投资主线 - 算力基础设施:涵盖芯片、服务器、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配套[8][55] - AI Agent与MaaS服务:垂直行业软件、低代码平台及系统集成商[8][59] - 智能终端与边缘AI: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PC、AR/VR及边缘计算设备[8][72] - AI+绿色低碳:智慧电网、工业节能、碳管理软件[8] - AI+消费:智能家居、虚拟人、沉浸式体验及O2O平台[8][30]
工业企业利润点评:反内卷初见成效,低基数下利润迎来修复
华福证券· 2025-08-28 19:37
利润表现与修复因素 - 7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跌幅收窄至-1.5%,较6月改善2.8个百分点[3]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下降至0.8%(2024年9月以来新低),从拖累利润3.8个百分点逆转为拉动8.0个百分点[3] - 投资收益拖累利润增长8.8个百分点(高基数影响)[3] 营收与需求状况 - 累计营收同比增速降至2.3%(年初以来新低),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3] - 实际产成品库存同比降至6.2%(年初新低),名义库存同比降至2.4%[4] 行业分化表现 - 制造业累计利润同比改善至4.8%(较上半年上升0.3个百分点)[4] - 采矿业累计利润同比恶化至-31.6%(跌幅加深1.3个百分点)[4] - 公用事业累计利润同比改善至3.9%(较上半年上升0.6个百分点)[4] 政策与风险提示 - 货币政策需通过降息稳定地产预期和耐用消费品需求[5] - 财政政策需准备扩张以应对出口降温风险[5] - 货币宽松与财政扩张存在不及预期风险[6]
每日复盘-20250828
国元证券· 2025-08-28 19:15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14%至3843.60点,深证成指上涨2.25%至12571.37点,创业板指上涨3.82%至2827.17点[3][8][16] - 市场成交额30008.8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969.02亿元[3][16] - 全市场2867只个股上涨,2402只个股下跌[3][16] 行业与风格表现 - 成长风格领涨(排序:成长>金融>周期>稳定>消费),通信(+7.15%)、电子(+5.33%)、综合金融(+2.38%)涨幅居前[3][22] - 煤炭(-1.05%)、农林牧渔(-0.53%)、综合(-0.42%)表现落后[3][22] - 概念板块中铜缆高速连接(+5.61%)、CPO(+5.13%)、F5G(+5.12%)大幅上涨[22][25]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3.43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59.67亿元,大单净流出283.76亿元),小单资金净流入622.35亿元[4][26] - 南向资金净流出204.41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出132.97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出71.44亿港元)[5][28] - 主要宽基ETF中上证50ETF成交额增加4.62亿元至35.25亿元,资金净流入2.08亿元[4][30] 全球市场 - 恒生指数下跌0.81%至24998.82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4%至5644.02点[5][34] - 美股道琼斯指数上涨0.32%至45565.23点,标普500上涨0.24%至6481.40点,纳斯达克上涨0.21%至21590.14点[6][35] - 日经225指数上涨0.73%至42828.79点,澳洲标普200上涨0.22%至8980.00点[5][34] 其他数据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45点至7.1063,为2024年11月6日以来最高[15]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201.01亿元至22048.81亿元[15]
“服务业开放”系列之一:服务业开放:新蓝海、新征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19:14
服务业开放背景与现状 - 服务业占GDP比重随经济发展提升是经济规律,法国和韩国人均GDP从1万增至3万美元时服务业占比分别提升17.8和8.4个百分点[1] - 2017-2024年中国服务业发展放缓,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2017年后增速与名义GDP趋同,服务贸易占GDP比重2024年仅0.7%仍低于2014年的1.0%[2] - 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额较疫情前趋势线缺口达1923元,服务消费占比46.1%仅略超2019年45.9%水平[2] - 2023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从80%分位降至65%分位,2024年指数降至0.23[2] - 旅行开放措施见效,2024年旅行出口2831.2亿元同比增长60.5%,对GDP增速贡献约0.1%[2] 开放历程与政策演进 - 2001-2012年服务业开放探索期,第三产业FDI中房地产、批发零售和租赁商务服务增幅分别达190.0亿、82.9亿和82.1亿元[3] - 2013-2020年制度创新期,租赁商务服务、科学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业投资规模分别增长248.8亿、196.6亿和167.4亿元[3] - 2021年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服务业开放试点城市扩围至20个,并申请加入CPTPP和DEPA[4] - 2022-2024年计算机编程信息服务、仓储业、电影视频节目等领域开放力度增强,STRI指数下降0.06、0.05和0.04[4] 未来开放重点领域 - 电信服务及数字产业开放聚焦互联网外资持股限制、数字经济互联互通和数据跨境流动[5] - 医疗康养领域开放侧重境外机构人员来华展业限制放宽和生物技术扩大开放[5] - 金融领域开放扩展金融机构展业范围和资本账户交易便利度[5] - 会计税务、文化、电信等行业开放度较低,2024年STRI指数分别达0.68、0.64和0.60[5] - 中国与美国服务业开放度差距显著,文化产业差距最大(节目制作广播活动STRI高0.52)[5]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美国与其他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的内容与影响
中泰证券· 2025-08-28 19:00
贸易协议主要内容 - 美国与多国设定“互惠关税”税率,范围在10%至20%,例如英国10%、日本15%、越南20%[7] - 英国对美出口前10万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0%,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至15%[7] - 印尼承诺放宽关键矿产出口限制,欧盟取消美国“无法获得的自然资源”关税[8] - 越南对转运至美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印尼对转口商品加征19%额外关税[8] 进口承诺与市场开放 - 印尼承诺采购美国能源产品150亿美元、农产品45亿美元、飞机32亿美元[12] - 日本承诺购买美国农产品80亿美元,大米进口量增加75%,采购100架波音飞机[12] - 欧盟承诺到2028年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包括400亿美元AI芯片[12] - 越南、印尼、菲律宾大幅削减美国商品关税,越南承诺零关税开放市场[13] 产业投资与规则调整 - 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韩国投资3500亿美元,欧盟追加6000亿美元直接投资[16] - 印尼允许数据跨境传输至美国,欧盟支持电子传输永久零关税[17] - 印尼承诺提高劳工和环境标准,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进口[18] - 多国协议提及共同应对“第三国非市场政策”,加强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合作[19] 贸易格局短期影响 -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平均税率达54.9%,其他国家平均为14.5%[21] - 2025年前6个月美国自华进口同比下降15.6%,自墨西哥、越南进口分别上升6.3%和42.6%[21] - 美国自华进口价格下降2.0%,而自东盟、欧盟进口价格上升2.9%和0.5%[21] - 美国对转口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强化原产地规则审查[33][34] 重点商品竞争与需求 - 美国药品进口44%依赖中国(按重量),88%原料药来自海外[26] - 2024年中国钢铁制品对美出口142.5亿美元,铝制品出口42.4亿美元[27] - 2024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127.6亿美元,占其全球大豆出口的51.9%[40] - 日本承诺80亿美元农产品采购相当于其年自美进口规模的58.9%,欧盟能源采购承诺存在可行性疑问[41] 中长期产业格局重塑 - 欧日韩占美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存量65.6%,欧盟投资存量达1.25万亿美元[44] - 贸易协议可能强化欧日韩在半导体、造船、生物等领域的竞争优势[44] - 原产地规则和打击转口将推动企业本地化生产,强化其他经济体产业链[42] - 劳工、环保及数据规则可能形成以美国标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体系[49]
宏观经济研究:2025年9月大类资产配置报告
长城证券· 2025-08-28 17:20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 美国8月7日新一轮关税政策落地,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从年初的2.44%升至20.11%[9]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风险加剧[9]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鲍威尔8月22日全球央行年会表态偏鸽[6] - 美国7月PPI环比大幅上涨0.9%,但CPI低于预期[6] - 俄乌谈判有所进展但尚未实现停火,地缘政治风险持续[1][6] 国内经济状况 -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0.1%,70城新房价格环比维持-0.3%[16] - 1-7月全国百强企业拿地总额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16] - 7月银行结售汇顺差228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8月升值0.25%[24] -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票据利率跌破1%[44] - PPI环比负增长,企业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16] 大类资产表现(8月) - 国际股市为主要盈利来源:标普500指数上涨3.2%,德国DAX指数上涨3.6%[39] - 大宗商品对冲失败:国际油价当月下跌1.3%[62] - 外汇市场盈利显著:美元走弱带动非美货币升值[1][70] - 债市普遍下跌:国际债市整体下跌0.46%[71] -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指数上涨0.94%至113.1075[68][71] 9月配置策略 - 看多铜价(配置权重从0%调至5%),与原油对冲[72][73] - 日本及意大利股市与德国股市对冲[1][72] - 长期国际债市全面看空[1][72]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47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28 17:19
速腾聚创 (2498.HK) 分析 - 第二季度营收达到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4%[6] - 机器人业务销量激增631.9%至3.4万台,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8%[6] - 毛利率连续六个季度上升至27.7%,净亏损大幅收窄63.6%[6] - EM平台半年内获得8家主机厂45个车型定点,包括某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32款独家订单[8] - 与全球Top5割草机厂商达成三年120万颗订单,全球客户超3200家[9]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2.09亿元/38.04亿元/51.82亿元人民币[10] - 目标价47.43港元,较现价有23%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10][13] 联易融科技-W (9959.HK) 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2036亿元人民币[16] - 多级流转云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量达1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4%[17] - 集团收入及收益为3.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毛利率下跌至56.0%[16] - 经调整净亏损为3.72亿元人民币,减值损失增至2.70亿元人民币[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现金合计为53.78亿元人民币[16] - 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进行不低于8000万美元的股份回购[16] - 目标价提升至4.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19] 数字货币市场动态 - 以太坊表现强势,一度突破4950美元历史新高,比特币回落至11.2万美元关键支撑位附近[34] - 比特币市占率从月初的61%下滑至57%[34] - 比特币ETF连续六日净流出,累计约12亿美元[46] - 恐惧与贪婪指数降至45(中性)[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