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颖通控股(06883):奢品香氛管理先驱,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招银国际· 2025-09-24 09:2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3 49港元 对应72 8%的潜在升幅 当前股价2 02港元 [1][2] - 目标价基于14 2倍的FY26E市盈率 较可比同业前瞻PEG 1 07倍给予30%估值折价 [6] 核心财务预测 - 销售收入从FY24A的1,864百万人民币增长至FY28E的3,134百万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13 9% [1][8] - 净利润从FY24A的206 5百万人民币增长至FY28E的370 3百万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15 7% [1][8] - 每股收益从FY26E的0 22元人民币增长至FY28E的0 28元人民币 [1] - 毛利率预计从FY24A的50 3%提升至FY28E的51 8% [8]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香水市场2018-2023年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5% 预计2023-2028E年复合增长率维持14% 为美妆领域增长最快赛道 [10][74] - 2023年中国人均香水消费支出仅16元人民币 远低于美国423元 英国406元 韩国170元和日本47元 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15][75] - 家居香氛市场2018-2023年零售额从17亿元增长至6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0 4%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147亿元 [83][85] 公司市场地位 - 以零售额计在中国含港澳市场占有率9 3% 排名第三 仅次于香奈儿10 6%和LVMH9 4% [9][11] - 香水业务贡献FY2025收入的81%和毛利润的76% 为核心业务 [10] - 运营70多个国际品牌 涵盖2,000余个SKU 产品价格带从30元至6万元人民币 [6][22] 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 - 多品牌矩阵为下游渠道提供一站式美妆品牌入驻方案 显著降低沟通成本并强化合作粘性 [6][22] - 近40年行业经验形成成熟本土化能力 能将海外产品入华流程从6-18个月缩短至3-6个月 [6][23] - 拥有200万会员体系 依托用户数据支撑产品配方 包装及定价等本土化改造 [6][24] - 全渠道网络覆盖400余城 7,800个销售终端 包括117家自营门店和49家线上店铺 [24][50][54] 增长驱动因素 - 新店开业与新品牌签约推动收入增长 FY25-28E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5% [7][27] - 自营渠道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FY26E自营渠道毛利率达68 3% [8] - Z世代和男性消费者成为新增长动能 2023年男士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1151% [19] - 低线城市消费升级和线上渠道渗透加深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容 [18][19] 回应市场担忧 - 核心品牌运营权风险较低 主力品牌Versace去年与供应商续签30年合约 70%销售来自永久合约品牌 [28] - 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价格带差异显著 线上均价分别为62 7元和233 5元 当前更多是为高端市场培育潜在客群 [28][29][36] - 国产品牌在调香师培养 研发投入 原料获取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品牌存在显著差距 短期难成威胁 [30][31][32][33][34][35]
再鼎医药(09688):差异化创新管线布局,有望迎来盈利拐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22:0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35.2港元 对应39%上涨空间 [5][11] 核心观点 - 公司为创新型全球生物制药公司 拥有七款商业化产品 涵盖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和感染性疾病领域 [2] - 核心产品持续销售放量 2024年总收入达3.99亿美元 同比增长50% [2] - 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non-GAAP经营利润 2028年营收有望达20亿美元 [2][5][41] - 差异化创新管线布局 包括艾加莫德、ZL-1310、贝玛妥珠单抗等重磅产品 [2][11][13] - 积极推进全球权益管线 聚焦ADC和双抗领域 具备FIC/BIC潜力 [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收入3.99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2.57亿美元 [6] - 预计2025年收入5.53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1.34亿美元 [5][6][12] - 预计2026年收入8.02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0.15亿美元 [5][6][12] - 预计2027年收入12.03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1.73亿美元 同比增长1023.94% [5][6][1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41] 核心产品表现 - 艾加莫德2024年国内销售额0.94亿美元 同比增长835% [3] - 2025年上半年艾加莫德收入0.45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30] - 尼拉帕利和艾加莫德合计贡献2025年上半年产品收入的63% [30] - 海外艾加莫德2024年销售额22.0亿美元 同比增长83% [62] 研发管线进展 - 上半年向NMPA递交KarXT和维替索妥尤单抗上市申请 [2][36] - 预计下半年递交贝玛妥珠单抗1L胃癌上市申请 [2][36] - ZL-131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 2025年ASCO公布阳性数据 [4][38] - 预计下半年启动ZL-1310针对2L ES-SCLC全球关键性研究 [4][38] 估值分析 - 目前股价对应7倍2025年PS和5倍2026年PS [11] - 港股可比公司平均估值18倍2025年PS和13倍2026年PS [11] - 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 WACC 9.4% 永续增长率3.0% [11]
小米集团-W(01810):跟踪点评:多业务端向好,人车家全面强化:小米集团跟踪点评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3 19:3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77.5港币 [7][11] 核心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891.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7%),2026年6418.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2%),2027年7583.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2%)[5][11] - 预计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453.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6.6%),2026年681.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2%),2027年836.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7%)[5][11]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5年预计22.9%,2026年24.0%,2027年24.9%[5] - 经调整PE倍数逐年下降:2025年29.0倍,2026年19.3倍,2027年15.7倍[5] 汽车业务表现 - 7月、8月汽车交付量连续超过3万辆,主要因一期工厂释放产能弹性[11] - 基于Yu7与Su7同平台优势(零部件复用率、供应链经验),预计二期工厂产能爬坡更快[11] - 看好2025年全年交付量顺利实现并超越35万辆目标[11] 大家电业务进展 - 空调25Q2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60%,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11] - 持续推行高端化战略,缩小与头部品牌价差,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1] - 武汉大家电工厂即将投产,补足生产端短板,强化新零售渠道优势[11] 手机业务催化 - 小米17 Pro及ProMax新增背屏设计,支持自定义显示、车辆控制及辅助自拍功能[11] - 新品盲订量较上代翻倍,预计Q4手机收入及毛利率将边际改善[11] 同业估值比较 - 小米2025年预测PE为31.6倍,高于智能手机行业均值23.2倍,但低于苹果33.3倍[14] - 在IoT领域,小米估值高于海尔智家(11.6倍)、美的集团(12.8倍)等传统家电企业[14] - 汽车业务估值参考理想汽车(32.5倍)、小鹏汽车(51.2倍),显示市场对新能源车板块给予较高溢价[14]
诺诚健华(09969):公司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首次覆盖:收入增长强劲,自免即将步入兑现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3 19:3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为26.70港元(汇率为1港元=0.92人民币)[4][15] 核心观点 - 公司血液瘤业务在奥布替尼、ICP-248等产品的推进下领导地位持续巩固 自免领域多管线多适应症进入III期[3] - 营业收入增长强劲 主要系奥布替尼销售量持续增长及授权许可确认相关收入所致[1][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 同比增长74.26% 归母净利润-0.30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88.51%[1]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 同比增长37.91% 归母净利润-0.48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59.76%[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4.43/18.59/26.91亿元 同比增长43%/29%/45%[4][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2.42/1.95亿元[2][7] 产品管线进展 - 奥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6.37亿元 同比增长52.84% 1L CLL/SLL的NDA申请已于2025年4月获批[1][17] - 坦昔妥单抗不适合ASCT r/r DLBCL适应症于2025年4月获批上市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启动销售[1][17] - ICP-248国内1L CLL/SLL和BTKi经治后MCL两项适应症在患者招募中 美国AML和MDS研究稳步推进[1][17] - 奥布替尼PPMS和SPMS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均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受试者招募[5][18] - 奥布替尼ITP中国的III期注册性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 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NDA[5][18] - 奥布替尼SLE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读出数据[5][18] - ICP-332 AD临床III期患者加速招募中 白癜风II/III期临床于2025年5月开始患者招募[5][18] - ICP-332 PN的全球II期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5][18] - ICP-488斑块性银屑病的III期注册性试验正在招募患者[5][18] 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2025年毛利率90.51% 2026年88.86% 2027年87.40%[7] - 预计2025年销售净利率-21.33% 2026年-13.05% 2027年7.26%[7] - 预计2025年ROE-4.80% 2026年-3.93% 2027年3.07%[7] - 预计2025年PS为30倍[4][15]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拥有者 已打造覆盖血液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强大产品管线[11] - 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边缘区淋巴瘤的BTK抑制剂[11] - 坦昔妥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11] - 公司正在中国和全球进行30多项临床试验[11]
阳光保险(06963):兼具NBV成长性、业绩稳定性、利差表现改善三重特征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15: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35港元/股 [7][17] 核心观点 - 公司兼具NBV成长性、业绩稳定性、利差表现改善三重特征 [1][17] - 负债成本显著优化,利差逆势走扩,新增负债占比高对存量成本摊薄效应明显 [6][18] - 银保渠道优势显著,NBV增速位居行业前列,业务结构独具特色 [5][18] - FVOCI股票占比超七成,CSM稳健增长,业绩稳定性优于同业 [7][18] 利润与股息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8%至54.49亿元,1H25同比增长7.8%至33.89亿元 [4][22] - 2024年股利支付率达40.1%,位居上市险企第一,以9月22日收盘价测算股息率达5.4% [4][28] - 保险服务业绩和投资业绩贡献相对均衡,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56.6%和32.9% [22] NBV增长与渠道表现 - 1H25 NBV同比增长47.3%至40.08亿元,2023-2024年NBV同比增幅分别达44.2%和43.3% [5][32] - 银保渠道NBV贡献占比超60%,2024年/1H25渠道NBVM同比提升6.4pct/7.2pct至14.2%/19.1% [5][50] - 个险渠道"一身两翼"成效显著,2024年NBV同比增长33.1%至17.58亿元 [69] 负债成本与利差分析 - 2024年NBV/VIF打平收益率同比下降80bps/11bps至2.91%/2.85% [6][83] - 净投资收益率与NBV/VIF打平收益率差值分别为1.29%/1.35%,同比扩大100bps/31bps [6][83] - 新增负债占比高,2024年NBV/有效业务价值达12.79%,位居上市险企第三 [6][77] 资产配置与投资收益 - 截至6月末,股票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提升1.8pct至14.1%,FVOCI股票占比达70.38% [7][109] - 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20bps至4.2%,1H25年化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8%/4.0%/5.1% [120][12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4/60.56/67.88亿元,同比增长5.9%/7.2%/10.6% [7][9][125] - 绝对估值法测算公司价值581亿元,相对估值法测算566亿元,综合目标价5.35港元/股 [7][127][128]
思摩尔国际(06969):GloHilo新市场稳步推进,雾化主业加速修复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9-23 10: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观点 - Glo Hilo新市场稳步推进 雾化主业加速修复可期 [1][6] - 波兰市场发布Glo Hilo新品 含7种颜色设备及13种口味烟支 [2][6] - 美国加强非法市场监管 合规产品迎来增长机遇 [10] - 基本面趋势好 底部坚定看好全球新烟趋势下公司的成长潜力 [10] 业务进展 - **HNB业务进展** - 日本市场:9月1日起Glo Hilo在全境铺开销售 宫城县试销反馈积极且出货量高于年初预期 [10] - 波兰市场:9月18日发布Glo Hilo新品 分体式/一体式器具定价分别为289/149波兰兹罗提(约578/298元人民币) 烟支定价19.99波兰兹罗提/包(约40元人民币/包) [2][6] - 意大利市场:预计为Glo Hilo下一站进入目标(2024年全球HNB出货量第三大市场) [10] - **雾化电子烟业务** - 美国市场:FDA和CBP查获470万件未经授权电子烟产品(零售价值约8650万美元) 合规产品迎机遇 [10] - 中国市场对美出口:2025年5-8月电子烟出口金额同比下降约23% [10] - 欧洲市场:在一次性禁令背景下通过创新合规新品满足需求 业务增长及产品结构改善有望延续 [10] 成长潜力与业务布局 - 雾化烟主业修复趋势明确 受益行业监管转向和大客户市占率提升 [10] - HNB业务:IQOS全球份额超70% Glo Hilo提升空间大 行业年化双位数增长且全球渗透率仅约6% [10] - 新业务布局:医疗雾化具备完整吸入产品开发能力 特殊用途雾化开始复苏 美容雾化获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10]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20.4亿元/28.9亿元 对应PE为78X/50X/35X [10]
诺诚健华(09969):公司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收入增长强劲,自免即将步入兑现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2 20:38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诺诚健华"增持"评级 [1][5][9] - 目标价设定为24.53元人民币/26.70港元(汇率1港元=0.92人民币) [9] 核心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43%),2026年18.59亿元(增长29%),2027年26.91亿元(增长45%) [4][9] - 预计2025年净利润-3.08亿元,2026年-2.42亿元,2027年实现盈利1.95亿元(同比增长181%) [4][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归母净利润-0.30亿元(亏损收窄88.51%) [9]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37.91%),归母净利润-0.48亿元(亏损收窄59.76%) [9] 血液瘤业务进展 - 奥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 [9] - 奥布替尼一线治疗CLL/SLL的NDA申请于2025年4月获批 [9] - 坦昔妥单抗不适合ASCT r/r DLBCL适应症于2025年4月获批,预计2025年Q3末至Q4初启动销售 [9] - ICP-248国内1L CLL/SLL和BTKi经治后MCL适应症患者招募中,美国AML和MDS研究推进中 [9] 自身免疫疾病管线 - 奥布替尼PPMS和SPMS两项III期试验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患者招募 [9] - 奥布替尼ITP中国III期试验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NDA [9] - 奥布替尼SLE数据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读出 [9] - ICP-332的AD临床III期患者加速招募中,白癜风II/III期于2025年5月启动招募 [9] - ICP-332的PN全球II期试验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 [9] - ICP-488斑块性银屑病III期试验正在招募患者 [9]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当前股价16.44港元,市值290.11亿港元,股本1.765亿股 [6] - 52周股价区间5.18-20.00港元 [6] - 基于2025年30倍PS倍数设定目标价 [9] - 可比公司平均2025年PS为24.34倍(亚盛医药50.22倍、艾力斯9.77倍、百济神州13.04倍) [12] 财务指标分析 - 毛利率预计2025年90.51%,2026年88.86%,2027年87.40% [11] - 研发费用2025年预计10.68亿元,2026年13.57亿元 [11] - 现金储备2024年末46.79亿元,2025年预计43.50亿元 [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5年预计-0.84亿元,2027年转正至2.25亿元 [11]
百望股份(06657):成功扭亏,AI业务是新增长引擎:百望股份(6657)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2 19:16
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18.24港元 [1][10] 核心观点 -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0万元 相较2024年同期扭亏 [10] - AI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AI业务收入6086万元 占总收入比例17.5% [10] - 核心业务稳步增长 毛利率大幅提升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收入8170万元 同比增长93.1% 毛利率从9.1%提升至38.2% [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8亿元 同比增长23.5% 毛利率46.6% 提升7.4个百分点 [10]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2/10.15/11.84亿元 同比增长29.18%/19.16%/16.65% [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万/5730万/1.12亿元 同比增长102%/456%/96% [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3.5%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8.6% [10]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7.39港元 市值39.29亿港元 [1][7] - 给予2025年动态4.5倍PS估值 [10]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354.36/63.76/32.59倍 [4]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3.84/3.62/3.26倍 [4] 业务亮点 - "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是主要AI收入来源 [10] - 云化解决方案收入稳健增长16.3% 毛利率从48.5%提升到60.0% [10] - 数据驱动分析业务毛利率从42.2%提升至60.7% [10] - 采用"AI智能体+数据智能基座"双引擎战略 [10] 行业地位 - 发票平台领头羊企业 [10] - 可比公司包括C3.AI、第四范式、商汤科技等AI企业 [13] - 当前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平均 2025年预测PS为4倍 低于行业平均10倍 [13]
中芯国际(00981):世界领先晶圆代工企业,受益芯片制造本土化
财通证券· 2025-09-22 19:1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8]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五,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和服务配套 [8][12] - 受益于中国半导体市场稳健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1851.14亿美元,同比+20%)和晶圆制造本土化需求,公司有望持续扩张产能和收入 [8][33] - 公司拟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预计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业务协同性 [8][50]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为92.58/108.23/126.2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6.79/8.95/12.17亿美元,对应PB倍数分别为3.38/3.24/3.06倍 [8][51][55]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0年,由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张汝京创立,2015年实现28nm量产,工艺平台持续突破 [8][12] - 无实际控制人,最大股东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995%),管理层具备丰富产业经验(如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梁孟松) [21][24][25] - 全球布局产能(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和市场推广网络(美国、欧洲、亚洲等地) [12][20] 财务表现 - 收入多年稳健增长:2024年收入80.30亿美元(2018-2024年CAGR=15.53%),1H2025收入44.56亿美元(同比+22.04%) [26][27] - 利润重回增长通道:2024年归母净利润4.93亿美元(同比-45.40%),1H2025归母净利润3.21亿美元(同比+35.61%) [26][27] - 毛利率改善:2024年毛利率18.03%,1H2025毛利率21.45% [26][29] - 研发投入持续:2024年研发费用7.65亿美元(2021-2024年CAGR=6.20%),1H2025研发费用3.31亿美元 [28][31] 行业分析 - 中国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2014-2024年CAGR=7.29%,晶圆代工为核心上游环节,充分受益行业增长和本土化需求 [8][33] - 本土代工企业具备成本优势:中国大陆晶圆代工成本较美国低30-40% [34][35] - 行业格局集中: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头部效应显著(2024年台积电份额64%,公司份额约5%),高资本投入和制程演进是主要壁垒 [38][39][40] 业务优势 - 工艺平台全面:覆盖逻辑电路、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嵌入式存储、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技术平台,满足多样化下游需求(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等) [8][41][42] - 客户覆盖广泛:与境内外头部设计厂商稳定合作,品牌效应和行业认知度高 [8][43] - 产能持续扩张:1H2025月产能达99.13万片等效8英寸/月,产能利用率业界领先 [46][47][49] 盈利预测 - 分业务收入预测:晶圆业务2025/2026/2027年收入预计87.55/103.21/121.26亿美元(同比+16.97%/+17.88%/+17.49%),其他业务收入保持稳定(约5.02亿美元) [51][52] - 毛利率提升:预计2025/2026/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1.17%/23.31%/26.14% [51][52] - 费用率假设:营销费用率0.50%,管理费用率7.00-7.20%,研发费用率9.00%,所得税率15.00% [55]
药明合联(02268):深度报告: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CRDMO,扬帆起航
西部证券· 2025-09-22 19:1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5][15] 核心观点 - 药明合联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CRDMO企业 2022-2024年营业收入CAGR达102% [1][5] - 公司采用"全球双厂生产"战略 产能布局覆盖中国上海、无锡、常州及新加坡基地 [1][12][64] - 通过"赋能、跟随并赢得分子"策略 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药物发现阶段项目858个 [2][13][117] - 技术平台优势显著 WuXiDARx™技术可实现高度均一的DAR控制 将ADC开发周期从药物发现至IND缩短至15个月 [2][92][12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40.52亿元(+90.8%) 归母净利润10.70亿元(+277.2%) [4][2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0.01/81.13/107.36亿元 同比增长48.1%/35.2%/32.3% [3][4][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7/21.71/29.10亿元 同比增长50.3%/35.1%/34.1% [3][4][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00亿元(+62.2%) 归母净利润7.46亿元(+52.7%) [28] 业务进展 - 未完成订单总额13.29亿美元(同比+57.9%)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2][13][117] - 2025年上半年新签37个综合项目 新增3个PPQ项目 进行中综合项目数达225个 [2][13][117] - IND后服务收入占比提升 从2020年44.87%增至2024年58.65% [32] - 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从2020年28.71%增至2024年74.13% 2025年上半年达82.06% [32] 产能扩张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15.6亿元(约9亿投入新加坡基地 约4.5亿投入无锡基地) [1][13][67] - 预计到2029年资本开支将超70亿元 用于扩大国内外产能 [1][13][67] - 新加坡基地2025年6月机械竣工 预计2026年GMP生产 设计年产能800万剂制剂 [64][65][66] - 无锡基地XDP3车间已启动GMP运营 XDP5车间预计2027年投产 [12][75]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ADC药物外包率约70% 远高于其他生物药34%的外包率 [13][61] - 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8年20亿美元增至2023年104亿美元 CAGR达38.6% [46] - 公司掌握WuXiDARx™、X-LinC、CysLink等核心技术平台 [92][101][104] - 可支持RDC、AOC、PDC等多种偶联药物类型开发 [92][114][115] 市场机遇 - 中国ADC企业领跑全球交易 2025年Q1全球ADC领域交易总额突破165亿美元 [63] - ADC占FDA批准生物制剂约15.4% 中国在ADC产业链成本较海外低30%-40% [40][63] - 新型偶联药物临床活跃度提升 截至2025年1月全球有2,960项偶联药物资产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