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

搜索文档
皮丙:血制品下一个大品种,天坛生物独家报产
华福证券· 2025-07-06 15: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AH股均跑赢大盘,创新药及产业链表现强势,交易量大幅回升30%,创新药产业趋势明确,大行情没结束,630之后将再次上行 [4] - 皮丙是血制品行业下一个大品种,相比静丙具有多种优势,全球市场规模达静丙的1/2且增速更快,天坛生物有望成为国内首家皮丙上市厂家,且领先优势显著,亦可关注派林生物 [3] - 中期建议重点关注创新主线和业绩好的标的,中长期坚持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医药组合上周表现 - 上周周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3.5个点,跑赢大盘指数5.6个点;月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赢药指数2.4个点,跑赢大盘指数4.4个点 [12] 皮丙(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血制品下一个大品种,关注天坛生物 - 相比较静丙,皮丙具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多种优势,应用场景广阔,主要成分IgG可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目前获批适应症少于静丙,更聚焦于慢性替代治疗 [15][19][24] - 皮丙为血制品全球第三大细分市场,2024年规模约为49亿美元,达静丙市场规模的1/2,且增速更快,从2025年到2034年,免疫球蛋白市场复合增速预计为7.2%,皮丙将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26] - 天坛生物有望成为国内首家皮丙上市厂家,其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已于2024年底申报上市并获受理,有望于2026年底前获批,领先优势显著,派林生物未来亦可获益 [33]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6.30 - 2025.7.4) A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3.6%,跑赢沪深300指数2.0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10.8%,跑赢沪深300指数9.6pct [36] - 医药子板块中化学原料药涨幅最高为7.35%,中成药涨幅最低为1.35% [41] - 截至2025年7月4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27.98,环比上升0.75,相对同花顺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的估值溢价率为25.83%,环比上升2.09pct,仍处于较低水平 [43]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5359.7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的7.4%,较上个交易周期提升30.0%,2025年初至今合计成交额为99579.1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的5.9% [50]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473支个股中390支上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塞力医疗(+51.55%)、广生堂(+48.64%)、神州细胞(+45.01%)、热景生物(44.30%)、上海谊众(+32.20%) [51]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有15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为13.5亿元,成交前五名为迈瑞医疗、九芝堂、万泰生物、康众医疗、优宁维 [55]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本周医药行业泰德医药、拨康视云 - B两支港股新股上市,下周港股有一支新股大众口腔上市 [56]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5.0%,较恒生指数跑赢6.5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54.1%,较恒生指数跑赢34.8pct [61]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的212支个股中120支上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正大企业国际(+40.9%)、圣诺医药 - B(+36.3%)、中国医疗网络(+28.4%)、康方生物 - B(+25.5%)、现代中药集团(+23.6%) [64]
中资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内地券商积极拓展香港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7-06 01:07
中资企业境外IPO势头向好 - 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IPO累计完成55单,募资规模合计约134亿美元 [1] - 前十名中介机构承销规模合计约78亿美元,中资机构占五席,中金公司位居榜首 [1] 港股IPO市场表现强劲 - 上半年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融资规模137.03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 [1] - 港股募资规模时隔6年重回全球首位 [1] A+H双重上市模式发展势头强劲 - 自去年9月至今,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数十家企业正在筹备 [1] - 新能源、医药生物与高端制造成为赴港上市主力军,科创板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1] 港股IPO保荐机构竞争格局 - 中金公司保荐13单,承销规模27.42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 [2] - 中金公司在多单项目承销比例超过70%,优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 [2] - 华泰证券承销规模17.12亿美元,市场份额12.50%,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分别达10.59%、6.08% [2] 港股IPO马太效应明显 - 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 [2] - 中金公司牵头保荐3单、参与4单 [2] 内地券商积极布局香港市场 - 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 [3] - 内资投行优势包括丰富内地企业资源、连接两地资本市场的服务网络、熟悉两地监管规则 [3]
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十大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7-05 23:27
海外环境与中国资产吸引力 - 美国降息周期加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关税政策导致进口和消费节奏异动,4月以来进口大幅下降但GDP相对一季度改善 [1] - 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摩擦缓和背景下企稳,2025年5月外资增持境内股票规模扩大,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信心回升 [1] 港股市场表现与科技板块 - 2025年以来港股表现突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显著,科技板块成为布局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入口 [2] - 港股估值相对低位,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2] - 2025年1-5月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23亿港元,同比上升120%,新经济企业数量和市值占比显著提升 [2] 财政政策与GDP目标 - 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增速较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加速落地 [3] - 财政政策重点托底增长与产业升级,预计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助力GDP5%目标达成 [3] 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 - "十五五"规划核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两重"建设并扩围"两新"政策 [4] -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扩张,1-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大增17.3%,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超20% [4] - 人口结构变化加速自动化应用,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22台/万人 [4] 科技突破与应用落地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等崛起,量子计算和生物科技取得重大突破,AI专利数量占全球60% [5] - 政策支持推动AI芯片、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发展,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8% [5] - 1-5月全国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609亿元,增长6.5%,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 [5] 消费升级与服务消费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增速13.9%领跑 [6] - 居民消费从"需要"向"想要"升级,服务消费、个性化消费、悦己消费成为增长亮点 [6] 中国元素与文化出海 - 2025年一季度出入境人员同比上升,外国人入境人数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7] - "黑神话·悟空"等文创产品全球热销,国潮品牌加速出海 [7] 政策精准发力与内需释放 - 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走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版平准基金支持股指回升 [8] - 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带动销售额增长,加快落地优质项目并前瞻谋划"十五五"布局 [8] 制度型开放与区域合作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预计2025年底签署议定书,深化区域供应链合作 [9] - 外交外贸领域多项重要活动推进,如9月北京阅兵和天津上合峰会 [9] 中国道路与全球新循环 - 以新质生产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建设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10]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宏观经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10]
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排名揭晓!赵蓓、杨冬、何琦领衔百亿级!重仓创新药的郑宁夺冠!
私募排排网· 2025-07-05 17:25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358位公募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4.89%,中位数为0.93% [2] - 管理规模与收益呈负相关:100亿以上规模组收益均值2.5%,5-20亿规模组收益均值达5.93% [2] - 37位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超30%,主要分布在中小规模组 [3] 百亿规模组表现 - 805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平均收益2.5%,前20强门槛15.6% [3] - 广发基金吴远怡以32.19%收益夺冠,管理规模193.17亿元 [7] - 华泰柏瑞何琦管理307.58亿元QDII基金,重仓港股权重股,收益20.5% [8][9] 中小规模组亮点 - 50-100亿组中银基金郑宁以58.14%收益领先,重仓恒瑞医药等创新药公司 [16][17] - 20-50亿组平安基金周思聪收益57.27%,嘉实基金郝淼重仓创新药收益33.12% [20][21] - 5-20亿组华宝基金张金涛收益41.93%,恒越基金赵小燕重仓泡泡玛特收益39.1% [24][28][29] 行业配置特征 - 医药主题表现突出,多只TOP20基金重仓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17][22] - QDII基金在百亿组表现亮眼,前5强中2位主攻港股市场 [7][8] - 中小规模组配置更分散,涵盖创新药、科技硬件、消费等多元领域 [21][29]
创新药再迎史诗级政策催化!10股近1周涨超20%!2025年或将开启三年投资新周期
私募排排网· 2025-07-05 17:05
政策驱动创新药发展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项举措系统性构建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 [2] - 2025年上半年医保基金支付谈判药品达4100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310%,直接撬动6000亿销售规模 [4] - 2024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为2018年的5倍;2025年上半年已获批近40种,达2024年全年的83.33% [4] 行业技术突破与国际化进展 - 中国药企在2025年ASCO年会上贡献73项口头报告(较2023年增长30%),11项入选高含金量"最新突破摘要" [8] - ADC、GLP-1、IO多抗及TCE技术引领行业革新,NewCo合作模式成为出海新路径 [8] - 近4年创新药企业通过BD合作贡献约600亿利润,Biotech企业呈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趋势 [7] 市场表现与个股案例 - 近1周涨幅前20的A股创新药公司中,10家涨幅超20%,塞力医疗(51.55%)、广生堂(48.64%)领涨 [4][8] - 恒瑞医药PD-1单季度销售超25亿元,同比增长35%;2025年一季度A股创新药公司营收166.8亿元,同比增长21.51% [10] - 43家创新药公司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9家扣非净利润同比翻倍,泓博医药(1448.2%)、百济神州(1150.17%)增速居前 [10][11] 资金与估值动态 - 2025年一季度主动医药主题基金持仓中,创新药占比34%,高于传统制药(26%)和CDMO(17%) [15] - 外资与公募持仓比例均超2%的18家公司中,13家年内上涨,益方生物-U(143.98%)、艾迪药业(83.97%)表现突出 [16] - 行业PE-TTM中位数32倍(历史42%分位),15家公司PE<30倍且PB<2倍,九州通(PE 8.83倍)、浙江医药(PE 12.03倍)估值偏低 [18]
扶持政策持续加码 创新药公司步入“收获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7-05 16:34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 - 2025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具体举措,涵盖研发、准入、支付等全链条支持 [2][5][9] - 2024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等 [5][6] - 政策连贯性强化,如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扩大在2024年提出后,2025年《若干措施》明确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5][6][1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在研创新药管线覆盖全球40%的赛道(1300/3212个),其中22%的赛道研发进度全球第一 [10] - 创新药板块营收从2022年6412亿元增至2024年701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597亿元下滑至493亿元 [10][11] - 行业存在源头创新少、同质化严重、临床试验成本高、医保支付能力有限等问题 [5][9] 市场表现与趋势 - 创新药指数从2024年9月1002点涨至2025年6月1594点,涨幅59%,但前期上涨缺乏业绩支撑 [13] - 2025年6月起行业驱动逻辑或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部分企业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1][13] - 行业三大增长动力:老龄化带来的需求爆发、AI技术弯道超车、出海授权金额激增 [14] 企业动态 - 恒瑞医药2024年底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400项临床试验全球开展 [9] - 龙头企业认为政策落地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但短期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 [9][13]
2500亿,潮汕女王要去IPO了
投资界· 2025-07-05 16:00
立讯精密赴港上市 - 立讯精密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寻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市值超2500亿元 [1] - 公司创始人王来春从流水线工人做起 后以代工厂白手起家创业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4] - 立讯精密是苹果AirPods核心代工厂 iPhone第二大代工厂 也是苹果Vision Pro头显主要供应商 [5] - 公司最新市值超2500亿元 准备赴港上市 [7] 王来春与立讯精密发展历程 - 王来春1967年出生在广东汕头澄海区 1984年到深圳打工 从流水线工人做到管理上千名员工的课长 [4] - 2004年成立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决定独立开发自有客户并自主研发产品 [4] - 2011年首次进入苹果供应链 因制造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 iPhone手机而家喻户晓 [5] - 王来春正带领公司撕掉代工标签 强调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 [5] 立讯精密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电子 通信及数据中心 汽车三大领域 [9]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 95亿元 同比增长15 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 66亿元 同比增长22 03% [9] - 消费电子板块2024年收入2240 94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83 37% 毛利率为9 1% [9] - 2024年境外销售额2354 67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为87 60% [9] 立讯精密全球化战略 - 公司制造基地分布于中国 越南 泰国 印度 墨西哥 德国等多个国家 [9] - 2024年9月斥资约40亿元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Leoni AG [10] - 赴港上市核心目的之一是深化全球化战略 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拓宽融资渠道 吸引海外人才 [12] - 未来三到五年核心目标是构建"制造+科技"双轮驱动的全球化产业生态 [12] 港股IPO市场现状 - 上半年超40家企业在港股主板成功IPO上市 较去年同期上升43% [14] - IPO募集金额达1067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688 56% [14] -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海天味业三家募资额合计占上半年港股总募资额过半 [14] - 7月9日将有5家公司同时在港交所上市 [15] - 港交所正在处理超过160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其中近20家拟募资规模预计达10亿美元以上 [15]
长线资金持续回归 国资外资争当港股IPO基石投资者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7-05 08:02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爆,超40家公司登陆港股,融资总规模超千亿港元 [1] - 基石投资者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189家基石投资者参与4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4.39家,远超2024年同期30家上市公司仅41家基石投资者的水平 [4]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涨幅达20%,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超40%,市场氛围热烈带动基石投资热情 [4] 基石投资者特征与作用 - 基石投资者主要为大型机构或产业基金,通过认购并锁定6-12个月新股为企业质量"背书" [3] - 多基石投资者参与的港股新股表现更优,例如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涨幅116.70%,背后有15家基石投资者包括BioNTech、礼来亚洲基金等 [5] - "大牌"基石投资者尤其是海外知名机构能显著增强新股市场信心 [4] 地方国资参与动态 - 地方国资成为港股IPO基石投资主力,常选择总部所在地或重大项目落地企业投资,如正力新能引入3家常熟/苏州国资背景基石投资者 [7] - 国资平台投资更注重落实地方产业规划而非财务收益,偏好战略配售等流动性较优方式 [8] - 国资基石投资者可缩短审核流程,尤其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企业 [9] 外资与产业资本动向 - 2025年知名外资机构参与度显著提升,如宁德时代基石投资者包括韩国Mirae Securities、科威特投资局等主权基金 [11] - 产业资本通过基石投资实现战略协同,如药捷安康-B引入供应商合肥科颖医药,沪上阿姨引入供应商华宝股份 [10] - 外资回流港股市场趋势明显,重点配置科技、医药、新消费领域,H股溢价现象反映全球投资者态度转变 [11] 市场前景展望 - 港交所指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仍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将驱动更多长线资金入场 [12] - 国际化优势使港股持续吸引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元化投资者参与 [11]
长线资金持续回归 国资外资争当港股IPO基石投资者
证券时报· 2025-07-05 01:2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爆,超40家公司登陆港股,融资总规模超千亿港元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43家公司上市,基石投资者数量达189家,平均每家公司4.39家基石投资者,远超2024年同期的30家上市公司和41家基石投资者(平均1.37家/公司) [2]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涨幅达20%,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一度超40%,新股市场赚钱效应显著 [2] 基石投资者特征 - 基石投资者类型多元化,包括地方国资、知名外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类型资金 [1] - 地方国资成为港股IPO基石投资主力之一,通常选择总部所在地或有重大项目落地的企业进行投资(如海天味业的佛山发展有限公司、正力新能的常熟市东南投资控股等) [4] - 知名外资机构参与度显著提升,倾向于大型IPO项目(如宁德时代的Mirae Securities、科威特投资局,恒瑞医药的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等) [8] - 产业资本积极参与,注重战略协同(如药捷安康-B的康方生物、沪上阿姨的华宝股份) [7] 地方国资投资逻辑 - 地方国资平台投资优势包括:对企业了解更深入、审核流程短、符合国家产业战略 [5] - 国资投资主要目标为落实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而非单纯财务收益,偏好流动性较优的战略配售和定向增发 [6] - 硬科技企业更倾向选择国资基石投资者,因其发展期需政策支持且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5] 外资机构动态 - 外资回流香港市场趋势明显,特别青睐内地科技、医药、新消费公司 [8] - 港交所指出H股溢价现象反映全球投资者对中概股态度从回避转为争相认购 [8] -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仍处低位,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9] 典型案例分析 - 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涨幅达116.70%,背后15家基石投资者涵盖国际药企(BioNTech)、医药基金(礼来亚洲基金)、头部公募(富国、易方达)及地方国资(苏州苏创) [3] - 宁德时代基石投资者包括韩国Mirae Securities、科威特投资局及欧美知名机构 [8] - 恒瑞医药基石投资者包含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等 [8]
以金融中介专业力量激活全球资本枢纽新动能——中资券商“展翼”香江
证券日报· 2025-07-05 00:09
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态势 - 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中资券商作为核心参与者积极发挥中介力量,业务版图从IPO保荐延伸至虚拟资产交易和科技金融领域 [1] - 中资券商逐步打破国际投行主导的市场格局,推动香港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枢纽",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主板IPO企业43家,同比增长43%,募集金额1067亿港元,同比增长688%,跃居全球首位 [2]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成为2022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2][3] -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承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中金公司以180.21亿港元保荐规模位居榜首,华泰金控以108.35亿港元排名第二 [3] 中资券商业务优势 - 中资券商构建一体化投行业务平台,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跨境服务,2024年服务64家企业登陆港交所,融资863.8亿港元,占全市场比重98.4% [3] - 中资券商具备服务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双重经验,对两地法规政策、审核要求及市场特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4] 创新业务拓展 - 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消息公布当天股价单日暴涨198% [5] - 中资券商国际业务模式向多元化转型,在投行、机构经纪、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全面发力,通过"投行+投资"创新模式满足国际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5] 跨境业务发展 - 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为中资券商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便利条件 [6] - 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积极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6] - "跨境理财通"进入2.0阶段,中资券商构建多元产品池,升级交易系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需求 [7] 未来展望 - 中资券商有望通过"立足香港、布局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化路径,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跻身国际一流投行行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