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关键时刻,印尼对中过河拆桥,矿产项目拱手送给美国,特朗普必遭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7-05 21:54
印尼镍矿战略合作 - 印尼宣布与美国联合开发镍矿项目 距离美国关税谈判最后期限仅剩三天 被视为通过战略资源换取市场准入资格 [1] - 镍矿博弈实质是各方在新能源汽车与军事工业领域的话语权争夺 映射资源型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 [1] - 印尼经济统筹部从7月3日开始连续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确定用镍矿作为谈判筹码 反映资源出口国在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双重夹击下的被动处境 [3] 镍的战略价值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 高镍三元材料已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路径 全球主要车企电动化转型依赖这种金属 [3] - 军事领域应用关键 现代战舰甲板 战斗机发动机叶片都需要镍基合金 [5] - 印尼坐拥全球20%的镍矿储量 但本土冶炼能力长期依赖中资企业 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由中国企业主导建设 [5] 产业格局与挑战 - 印尼现有45个镍冶炼项目若转向美资合作 可能面临技术标准 环保要求的重新调整 中资设备与技术体系将难以适配 [8] - 印尼商界质疑急转弯式外交可能破坏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 [9] - 中资在印尼镍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 涵盖矿山开采 电力保障到不锈钢生产全链条 多数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11] 国际影响与趋势 - 印尼作为金砖合作机制新成员 其摇摆态度引发对新兴国家阵营凝聚力的担忧 [1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剧资源民族主义抬头趋势 可能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模式 [15] - 资源出口国需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15][17]
一味追求遥遥领先,多半是病了
虎嗅· 2025-07-03 08:39
一、美国人最早发明飞机,但航空业诞生在欧洲 20世纪初是"科技民族主义"鼎盛期,各国如火如荼地争夺科技新发明的"首创权"。飞行器制造就是备受瞩目的"大IP",聚吸引了欧陆列强的火力。结果出 人意料,大洋彼岸的美国拔得了头筹。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成功,美国人为之欢呼雀跃。此时的美国还是个农业国,工业落后、科技水平低下,是欧洲人眼中的边鄙之地。莱特 兄弟的一飞冲天,让美国人大感扬眉吐气。哥俩也因此成了"美国英雄",民众奉上了鲜花和掌声,总统亲自表彰嘉奖,风光无两。 然而,发明飞机的"首创权"并没有激活美国的航空工业。1907年法国伏瓦辛兄弟创办世界第一家飞机研制工厂时,莱特兄弟还在自家作坊里手攒飞机。因 为,他们没有飞机订单,只有越来越少的商业表演邀请。 回到真实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技术扩散只要在快速、持续地进行,"原创发明""世界第一""理论突破"都将作为副产品陆续呈现,德 国、美国、日本皆如此。因为,这就是现代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 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被誉为"飞机之父",1903年"飞行者1号"建成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决定一国科技创新 ...
“政坛新秀”会将波兰带向何方?
虎嗅· 2025-06-26 12:02
波兰新总统纳夫罗茨基的政治立场与政策主张 - 纳夫罗茨基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当选波兰总统,竞选口号为"波兰第一、波兰优先",与亲欧派总理图斯克的外交政策形成对立 [1] - 其当选可能强化波兰的疑欧主义和民族主义外交色彩,并在欧盟和北约内部引发摩擦,尤其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 [1][4] - 主张"更强大、更有主权感的波兰",反对欧盟对成员国在气候和移民政策上的干预,强调国家权力不应让渡给欧盟 [4] 纳夫罗茨基的意识形态与历史背景 - 从历史学者转型为民族主义代言人,研究战后记忆与民族认同,曾任格但斯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馆长 [3][4] - 强调传统价值观、国家历史记忆与文化纯洁性,反对西欧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强军备、控边界、重家庭 [5][6] - 以"广义爱国阵营的代表"自居,拒绝党派标签,但站在民族主义叙事前沿 [4] 经济与社会政策 - 坚持"社会保守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路线,反对引入欧元,承诺取消加班劳动税,主张国家主导大型投资拉动经济 [7] - 提出11项关键承诺,包括不提高退休年龄、保护最低工资、扩大公共卫生支出和农业补贴,称为"国家责任契约" [7] - 主张"经济爱国主义",优先扶持本国企业和产业,反对外国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赢得波兰团结工会支持 [7] - 支持发展核能以实现"完全的能源主权",批评欧洲绿色协议牺牲波兰家庭和企业利益 [7] 外交与国防政策 - 持有强烈反俄立场,2024年被俄罗斯列为刑事通缉犯,涉及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事件 [9] - 亲美立场鲜明,竞选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呼吁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2023年波兰军费占GDP 3 8%) [10][11] - 对欧盟联邦化倾向戒备,认为欧盟威胁国家主权与民族认同,主张在欧盟框架内坚守波兰利益 [11] 国内政治影响 - 总统与总理图斯克的"左右共治"将延续政治拉锯战,加剧国内对立和欧盟内部协调难度 [12][13] - 半总统制下总统在外交、国防等关键领域握有实权,可能通过否决法案、拖延预算等手段阻碍政府运作 [13] - 外交政策分裂可能使波兰在欧盟角色摇摆,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与图斯克政府存在根本分歧 [13]
全球钴产业暴涨背后的出口是什么?
钛媒体APP· 2025-06-25 16:54
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延长 - 刚果(金)宣布将钴出口临时性禁令延长三个月至2025年三季度末 导致现货钴价单日上涨近10% [1] - 此前2025年2月的四个月禁令已造成国际市场7 3万吨供应缺口(占全球年产量25%) 钴价暴涨50% [1] - 禁令加剧全球钴市场紧张局势 尤其冲击中国新能源产业 [1] 刚果(金)的钴供应链地位 - 刚果(金)占全球钴储量70%以上 年产量占全球供应量80% 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1] - 该国铜钴伴生矿资源丰富 加丹加省铜钴带拥有世界最高品位矿床 [2] - 其他生产国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古巴产量份额极小 无法填补供应缺口 [1] 禁令的战略动机 - 经济层面:扭转产业链低端地位 2024年钴价跌至2 8万美元/吨接近成本线 通过限供抬价增加矿业收入 [4][5] - 政治层面:强化资源主权 施压外资企业接受更有利条款 提高本地加工比例和基础设施投资 [5] - 产业层面:推动本土冶炼精炼发展 建立完整产业链 从原料供应国升级为高议价权参与者 [5]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 中国90%钴原料进口自刚果(金) 用于动力电池、合金和电子产品生产 [2] - 禁令导致国内钴价大幅上涨 电池制造商被迫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 [2] - 中国企业如洛阳钼业(Tenke Fungurume矿)、华友钴业(青山集团合作项目)在刚果(金)投资规模庞大 [2] 全球钴价及供需展望 - 短期内供应缺口难填补 印尼、澳大利亚新矿产能释放需2-3年 回收率不足10% 三季度钴价或突破6万美元/吨 [6] - 三元锂电池制造商或与车企重新议价 部分车企可能转向磷酸铁锂电池降低成本 [6] - 长期看禁令可能加速全球"去刚果钴"进程 若替代供应形成规模将削弱其市场主导地位 [7] 新能源产业连锁反应 - 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下 钴需求将持续增长 供应受限或导致电池产能扩张遇瓶颈 [3] - 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钴危机":价格失控上涨→电池成本激增→拖累电动汽车普及速度 [3] - 倒逼供应链多元化:非洲以外钴矿投资、电池回收技术突破、低钴/无钴材料研发加速 [6][8]
当下如何看周期的机会?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有色金属、财政、基础材料与工程、水泥、建材、煤炭、钢铁、航运、航空、化工、农药、轮胎 - **公司**:招金矿业、中润资源、中电电机、潼关黄金、中国海王、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洛阳牧业、藤原古业、生存矿、海螺集团、华新水泥、华润集团、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北新建材、北新新材、宇宏、三棵树、神华、中煤、陕煤、华菱钢铁、宝钢、海丰国际、中远海控、中谷物流、海控A股、中远海能、招商轮船、招商南油、大行、华夏航空、吉祥航空、华鲁、宝丰、兴发股份、新安股份、江山股份、中策、赛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有色金属市场** - **行情分上下半场**:2025年有色金属市场行情分上下半场,上半场通过关税调整生产关系,带来去美元化和供应扰动机会,目前处于上半场后期,风险事件驱动的去美元化已到兑现阶段,但需求尚未倒逼宽松政策,市场意兴阑珊[1][3][4] - **黄金走势**:黄金未来呈现小回调大上涨趋势,每次回调都是介入机会,因全球财富对黄金配置不足,下半场实际利率下降将进一步驱动金价上涨[1][5] - **钴镍市场**:刚果金钴矿出口禁令导致钴价大涨,若禁令持续,下游库存可能出清,提升估值;镍价处于历史底部,三元材料需求旺盛,印尼镍钴业务资产估值或提升[1][6] 2. **财政政策** - **积极前置发力**:2025年财政政策积极前置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快,余额增速提升,对社会融资贡献大,上半年财政支出快,对基建和消费有直接作用,如以旧换新补贴推动家电消费增速达50%以上[1][8] - **下半年面临挑战**:下半年财政补贴退坡,前期消费提前释放,出口压力或加剧,经济压力仍存,财政增量幅度可能受限[9][10] 3. **货币政策**:从五六月份开始货币宽松进度加快,下半年放松空间大,预计三季度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十年国债收益率可能降至1.3%-1.4%[11] 4. **基础材料与工程板块** - **基本面总体偏弱**:今年1 - 4月招投标数据表现尚可,但5月开始同比回落,截至6月20日水泥出货率同比下降10%,产品交付率也有所下降,主要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及专项债发行量与去年相当导致需求资金支持有限,此外地产销售变差[12] - **部分行业价格变动积极**:玻纤、涂料行业二季度开始提价,提高盈利环比水平,原材料价格下跌改善了行业毛利率[12] 5. **水泥行业** - **价格走弱**:今年水泥行业因需求下降和成本控制,尤其是煤炭价格下降,导致水泥价格走弱,4月初水泥均价为每吨400元,目前已降至360元,整体下跌了40元[13] - **盈利预测分化**:第二季度海螺集团预计盈利约24亿元,同比增长30%;华新水泥预计同比持平或微增;华润集团整体同比增长超过30%;宇宏净利润同比可能跌幅超过30%;三棵树净利润有望同比翻倍以上[14] 6. **建材板块** - **发展面临挑战**:建筑建材目前处于淡季,房地产销售走弱拖累建材需求,基建端发行速度不快且实物工作量支撑力度不足,若7月政治局会议无强财政支持,第三季度需考虑需求下行风险及竞争加剧问题[15][16] - **存在布局机会**:市场预期较低,在地产端止跌企稳信号下政策发力确定性较强,建议在淡季8月份左右布局政策发力及旺季周期性价格反弹机会,部分企业如北新建材和北新新材底部盈利股息率达到四五个点,有长期布局空间,玻纤方面建议逢低布局中国巨石及回调后的中材科技[16] 7. **煤炭行业** - **二季度走弱**:二季度煤炭行业受需求疲软、供给高位影响持续走弱,秦皇岛动力煤价格同比跌20%,环比跌12%;金田主焦煤价格同比跌36%,环比跌8%,大部分企业盈利环比进一步下滑[17] - **三季度有望改善**:随着旺季来临并叠加供给边际收缩,三季度煤价有望保持平稳运行,煤企盈利跌幅有望环比收窄[17] 8. **钢铁行业** - **二季度利润较好**:二季度黑色系产品价格偏弱,但炉料、焦煤、铁矿等成本降低使钢铁利润维持较好水平,中报盈利预测有望边际改善[18][19] - **推荐公司**:推荐华菱钢铁二季度盈利环比增加40%,超市场预期,以及宝钢二季度环比继续改善[19] 9. **航运板块** - **集运供需格局改善**:集运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红海复航延后,供需格局改善,重点公司股息率仍具吸引力[20] - **油运运价上涨**:油运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显著,战争导致船运成本增加,催化油运运价快速上涨,对全年油运公司盈利改善明显,若伊朗原油生产出口受阻,将结构性提升合规船队运输需求,提高油运运价[20] - **OPEC增产推动需求增长**:尽管OPEC在4月和5月增产,但短期内实际出口量未明显增加,预计三季度末增产将带来明显出口量增加,推动下半年旺季油运需求增长[22] 10. **航空业** - **暑运客座率有望创新高**:今年暑运期间票价预计与去年持平,客座率预计同比提升约两个百分点,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需求增速明显高于供给增速[23][24] - **成本下降利润改善**: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但仍比去年同期低5%,假设当前价格为暑期平均价格,三大航空公司全年成本节省约25亿美元,三季度节省约7亿元,今年三季度航空公司利润同比将有显著改善[25] - **未来供给压缩**:航空公司今年继续引进飞机,但交付延迟问题未见明显改善,波音通知部分航空公司明年无法正常交付飞机,发动机维修进入高峰期,中长期来看,供给压缩程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26] 11. **化工行业** - **近期受地缘政治影响**: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导致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至75 - 80美元区间,若持续一个月以上,将传导至下游成本压力,但中长期整体供需趋于宽松[27] - **面临挑战和机遇**:最近两三个月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走弱的双重压力,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关税问题增加不确定性,四季度开始板块向上趋势明显[28] - **煤化工有投资机会**: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煤化工领域具有成本端优势,华鲁和宝丰两家公司表现突出,若油价在75 - 80美元区间持续一个月以上,下一个化工品价格将会上涨,存在投资机会[29] 12. **农药行业**: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供应问题,近期草甘膦等农药品种价格明显上涨,库存显著减少,建议关注兴发股份、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相关公司,磷肥出口可能对相关公司二季度业绩形成利好[30] 13. **轮胎行业**:受益于天然橡胶和合成胶价格下降,轮胎企业成本显著降低,中国5月份轮胎出口数据环比增长7.7%,泰国、越南、柬埔寨合计橡胶及制品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3.7%,随着关税政策逐步消化,中国轮胎企业盈利水平有望恢复,今年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盈利有望出现明显修复[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趋于激烈,美国参与其中进行定点精确轰炸,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资源国民族主义抬头,扰动供应链,还可能使油价上行,对消费建材原材料成本产生压力,若霍尔木兹海峡完全被封锁,全球约38%的原油贸易将受影响,但这种极端情况出现概率较低[2][16][20][21] - **家电消费增速**:以旧换新补贴推动家电消费增速达50%以上[1] - **通讯和家具消费增速**:通讯类和家具类产品消费增速达30%左右[8]
中美欧关键矿产战略与全球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17
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的前沿领域。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减少战略依赖,提高关键供应链自主可控 水平。与此同时,国家安全范围日益泛化,关键矿产安全成为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主要国家均出台或更新关键矿产战略,对于关 键原料及矿产资源的管制升级。 从2017年起,美国开启了关键矿产供应链重建的进程,联合盟国打造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力求关键矿产供应链独立于中国等地缘战略 竞争对手。欧盟的关键矿产战略重点强调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和供应链的分散化、多元化,但相比美国的关键矿产"去中国化"倾向,欧盟总体上并不寻 求与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脱钩断链",甚至取而代之。 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加强关键矿产战略协同,重点应对中国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2025年6月15日-17日,由美国及其盟友(意大利、法国、德国、 英国、加拿大和日本)以及欧盟组成的七国集团(G7),在加拿大举行的领导人峰会中发布了关于关键矿产的联合声明。根据有关报道,G7峰会期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稀土议题直接点名批评中国,她甚至带了一枚稀土磁铁作为道具,试图拉拢特朗普,呼吁美 ...
李茜评《殖民的影响》|中东稳定绿洲——约旦的国家认同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6-16 12:34
殖民制度与约旦民族认同构建 - 核心观点:英国委任统治作为典型殖民制度塑造了约旦后殖民时期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文化 通过法律和军队双重机制实现规训与生产性功能 [4][6] - 法律体系三分:欧洲法规管辖公共领域 宗教法与贝都因习惯法管辖私人领域 形成民族化性别角色定义 [8] - 军队作用:阿拉伯军团不仅镇压更生产国民意识 通过征召和教育传播新认识论 成为民族构架基础 [9][10] 民族认同历史演变四阶段 - 殖民时刻(1921-1946):英国主导建立司法军事结构 贝都因人占人口50% 阿拉伯军团主导身份生产 [10] - 反殖民时刻(1950s):1956年军队阿拉伯化 确立与英国"他者"对立的民族自我认同 [10] - 扩张收缩时刻(1960-1980s):1967年后巴勒斯坦游击队挑战主权 内战催生约旦化运动 巴勒斯坦人成为新"他者" [11] - 内部破裂时刻(1990s-):经济危机引发身份焦虑 外约旦排他主义兴起 本质主义标记强化地理种族恒定论 [12][13] 法律与军队的生产性机制 - 法律功能:国籍法选举法重构社会分类 1974年妇女获选举权 1976年废除贝都因法实现法律平等 [12] - 军队转型:从殖民工具变为民族文化生产者 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渗透规范化意识 [9][14] - 双向影响:法律制度孕育的文化产物反哺战略部署 超出精英控制产生意外生产效果 [7] 族群政治与国家认同构建 - 人口构成:巴勒斯坦裔占2/3 切尔克斯人等跨界少数族群占少数 通过国籍法强化阿拉伯语等统一符号 [20][25] - 国家策略:2002年"约旦优先"倡议去种族化 结合伊斯兰教哈希姆家族和土地三要素构建超族群认同 [24] - 部落整合:贝都因人1976年后被重新定义为"活态文化"代表 旅游产业将其塑造为国家象征对抗以色列主张 [14][26] 学术争议与地缘意义 - 作者立场争议:巴勒斯坦裔背景影响论述 被指夸大殖民遗产价值 忽略约旦自主构建作用 [15][18] - 地缘价值:作为中东缓冲国 多族群整合模式对区域斡旋具有独特作用 部落传统与现代政治并存影响稳定 [26]
美国失业救济激增,招聘冷却无解,美联储按兵不动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22
文︱陆弃 美国经济的神经末梢正在发出警报。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持续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飙升至195.6万 人,创下三年半以来的新高。这不仅意味着更多人失业,更意味着他们正在花费更长时间寻找工作。与 之伴随的,还有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飙升,达到24.8万人,同样是近十个月来从未见过的高位。在 经历了短暂的复苏幻象之后,美国就业市场再次沉入不确定与停滞的泥淖,而这一次,周期性因素之 外,更有政策人为操作的浓重阴影。 当前失业数据的异常恶化,很可能只是更广泛危机的先声。从制造业到运输业、从科技到零售,多项领 先指标均显示疲软甚至衰退信号。在这种背景下,继续高悬的关税政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无法短期 内真正改变贸易逆差,也持续对国内就业与消费信心造成内伤。特朗普政府选择以"经济民族主义"压制 外部挑战,却在无形中吞噬内部市场信心,若不及时回调政策方向,美企将面临"既要内战又要外战"的 生存压力。 与此同时,华盛顿政坛对这场正在成形的经济疲软反应迟缓。民主党忙于筹备选战,共和党则在围绕关 税与财政政策上保持沉默。这种制度性失能的表现,使得美国经济面对宏观不确定性几乎没有有效的缓 冲机制。市场无法依靠政策信号来进行预判, ...
“为开放的世界”,全球大咖云集!凤凰网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议程公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6-11 22:11
当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阴云笼罩全球供应链,技术封锁、碳壁垒、数据主权争端等新型贸易壁 垒层出不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在此关键历史节点,由凤凰网主办 的 "2025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 将于 6 月 28-29 日在深圳 隆重举行。论坛以 " 为开放的世 界 " 为主题,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 端平台,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探寻生态化、可持续的出海新路径。 大会参会报名平台于今日正式开启。 01 核心议程与顶尖嘉宾阵容揭晓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完成三次历史性跨越:从依托劳动力红利的 " 成本驱动型 " 商品 出海,到借力资本杠杆的 " 资源整合型 " 跨国并购,再到以新能源、 AI 、数字技术为载体的 " 规 则定义型 " 标准输出。这场从 " 产品输出 " 到 " 生态赋能 " 的质变,标志着中国角色正由全球产 业链的 跟随者 转向 规则共塑者 。 但另一方面,当中国智造巨轮驶向深海, 地缘政治裂变与规则重构的巨浪已扑面而来: 全球产业链格局深度重构叠加地缘政治紧张, " 效率优先 " 的全球化逻辑让位于 " 安全可 ...
研讨会︱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5
呼应着国际学术界的新进展,以及面对"全球大变局",如何理解"全球",如何重建全球秩序,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中又如何被吸收采纳,进而 形塑了全球空间的特性,成为重建全球秩序的动力与思想基础。诸多问题,都需要从思想观念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启迪。为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暨 全球史研究院以全球思想史为主题举办了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5月24日上午,复旦大学历史系暨全球史研究院举办的"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研讨会如期举行。开幕仪式上,卢丽安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合 作与交流处)发表了简短的开幕致辞,并向参会的各位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 在上午的会议中,第一小组(Panel A)、第二小组(Panel B)的五位发言人各自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理论视域中进行了深入阐述。概括而言, 第一小组着重阐述思想的全球流动中的三个具体研究,在扎实的案例中关照全球思想史的理论探索;第二小组则偏重探索、反思全球思想史的方 法论问题,以融贯的视角分析现存研究的不足,并力图为全球思想史研究指明未来的方向。在小组讨论中,对何谓"民族"(nation)、如何实现跨 国视角等问题的讨论则将会议统合到一个共通的问题意识中:两组学者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阐发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