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财经早报: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 农行股价13连阳之后总市值登顶A股丨2025年10月22日
新浪证券· 2025-10-22 08:14
【跟踪牛人动态】超3000名"专业选手"如何调仓?最牛选手单只标的浮盈超300% 【头条要闻】 涉及出口管制、安世半导体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最新表态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 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今年7月,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9月,李强总理再次会见欧委会主席冯德 莱恩。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中欧领导人经贸共识,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关于 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 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空头盛宴!国际金价暴跌,创201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网友懵圈:我今天刚买啊 受避险资金、降息预期及央行增持支撑,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或为强势行情中的阶段性修正。国际黄金市 场在此前连创纪录高位后急剧下挫。现货黄金一度暴跌超6%,创下自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纽 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收跌5.7%,报每盎司4109.10美元。此前一个 ...
A股重回3900点,谁在扛大旗?
36氪· 2025-10-22 07:05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于10月9日成功突破3900点,创近十年新高,在经历10月17日全线下跌后,今日又回到3900点 [1] - 以10月10日为基准,在剔除年内新股后,近90个交易日内共有735家公司股价创下新高 [1] 领涨公司特征:市值与集中度 - 735家创新高公司仅占A股总数的13.5%,却贡献了32.3%的总市值 [1] - 千亿市值公司中,有36.6%(63/172)在此期间创下新高 [1] - 百亿市值以下公司中,该比例仅为9.6%(342/3550),市场风格高度集中于龙头企业 [1] 领涨公司特征:行业分布 - 超过半数的创新高公司(逾360家)集中在硬件设备、半导体、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硬科技领域 [4] - 这些硬科技行业普遍具备良好的业绩支撑,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4] 领涨公司特征:估值水平 - 735家创新高公司中,市盈率超过50倍的公司达到363家 [7] - 市净率超过3倍的公司达到613家,呈现出明显的高估值特征 [7] 股价与业绩匹配度 - 年内股价涨幅超过50%的公司共528家 [10] - 截至2025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过50%的公司为206家,营收增速超50%的公司仅80家 [10]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3%,科技成长板块迎戴维斯双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1:11
科创创业ETF(588360)跟踪的是科创创业50指数(931643),单日涨跌幅达20%,该指数从科创板与 创业板中精选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新兴产业股票,覆盖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指 数样本聚焦硬科技及成熟创新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龙头效应,能够综合反映中国前沿产业的 技术壁垒与成长性表现。跟踪指数三季度表现超65%,显著超越科创50(49.02%)和创业板50 (59.45%)。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东吴证券指出,以科创创业50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呈现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尤其海外算力、芯 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存在溢价,科技景气叙事有望从硬件上游传导至下游应用场景。中长期看,企业盈 利复苏趋势确立(信贷周期拐点领先盈利周期约9个月),叠加弱美元叙事,科技主线仍具备景气和叙 事逻辑支撑,建议关注AI赋能、创新药出海等方向。 10月21日早盘,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3%。 ...
险资年内超34.4亿港元掘金港股IPO,泰康与太保最活跃
第一财经· 2025-10-20 20:29
险资参与港股基石投资规模激增 - 保险资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港股IPO的年内认购金额已超34.4亿港元,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 [1][2] - 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至少7家港股IPO公司获得保险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配售,而去年全年仅有4家,合计认购金额不足10亿港元 [2] - 泰康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表现最为活跃,共计参与5家公司的港股IPO配售,总投资额超过14亿港元 [2] 主要参与机构及投资标的 - 活跃的头部保险机构包括泰康保险、中国太保、大家人寿和中邮人寿等 [1][2][3] - 投资标的明显向“硬科技”及新消费领域集中,涵盖汽车、数码解决方案、家用电器、半导体及能源储存装置等行业 [3] - 具体案例包括:泰康人寿与中国太保各出资3.88亿港元参与宁德时代基石投资,各投入4.68亿港元参与紫金黄金国际项目 [2][3][4]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举牌FORTIOR,出资2500万美元认购,占其上市发行H股总量的8.69% [3][4] 投资环境转变的驱动因素 - 保费高增叠加利率下行,险企资产端面临利差损与“资产荒”压力,需要寻找合适的配置资产 [8][9]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策略可适度改善此问题 [9] - 港股IPO市场活跃,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IPO集资额为1829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4%,为2017年以来新低 [10] 基石投资策略的潜在风险 - 硬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潜力、高技术风险、高市场不确定性”特征,技术迭代快速,对险资投研体系构成适配挑战 [11] - 基石投资面临市场波动风险,新股可能破发;以及流动性风险,因通常设有6个月锁定期,期间无法退出 [11] - 现实数据显示,在获险资基石投资的7家港股公司中,已有2家于上市首日破发,部分标的如禾赛-W和奥克斯电器上市后股价出现显著下跌 [11]
央企创投母基金,开始出手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20 17:23
1 0月1 7日消息,《国新创投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公开遴选公告》发布。据悉, 国新创投基金 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工作不设申报截止日期,按照 "成熟一只,投资一只"原则开展子基金投 资工作 。 母基金研究中心查阅《国新创投基金(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子基金管理机构公开遴选 细则》获悉,子基金存续期期限不超过 2 0 3 9年8月2 5日,投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金额占比不 低于7 0%。单只子基金总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 亿元,母基金认缴出资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总规 模的2 0%。 管理费方面, 投资期原则上不超过母基金认缴金额的 2%/年 ,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退出期 原则上不超过在管投资成本的 2%/年。 我们认为,国新创投基金对子基金的相关要求,鲜明体现出了 "耐心资本"的特点,尤其是对子 基金的存续期限要求。管理费率等要求也都非常市场化, 这是一支真正的市场化母基金 。 在 当前的一级市场, 没有返投要求的市场化资金是创投机构期待已久的活水 。国新创投基金的 公开遴选子基金,有利于在母基金行业起到示范性作用,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更多活水与信 心。 我们关注到,首批央企创投母基金,都开始出手了。 2 0 2 4年 ...
回复函承认技术滞后 恒运昌IPO需应对好“现场抽查”
搜狐财经· 2025-10-20 15:30
上市进程与监管关注 - 公司于今年6月开启科创板上市进程 但7月被列入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 [1] - 被现场检查抽中的企业 历史上撤回IPO申请的比例超过70% 为上市之路带来挑战 [3] - 公司已提交审核问询函回复报告 但部分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可能影响上市进程 [1]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核心产品为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 打破了美国巨头MKS和AE长达数十年的垄断格局 [2] - 自主研发的第二代Bestda系列支持28纳米制程 最新一代Aspen系列可支持7至14纳米先进制程 填补国内空白 [2]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领域该产品的国产化率不足12% 属于被卡脖子严重环节 [2] - 技术滞后体现在产品迭代落后一代 阻抗匹配响应速度在100ms级别 而国际巨头已达微秒级 [2] 财务表现与客户集中度 - 2022年至2024年 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84.91% 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56.72% [4] - 对第一大客户拓荆科技的销售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63.13% 且该客户同时持有公司股份 [4]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1.65%上升至2024年的48.71% 甚至反超行业巨头MKS同期毛利率 [4] - 2024年发生退货金额2935.31万元 公司对退货形成的存货已计提1021.65万元 [5][6] 募投项目与资金状况 - 本次IPO计划募资15.5亿元 其中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7] - 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高达4.27亿元 且无短期或长期借款 引发补流必要性质疑 [7] - 计划投入1.2亿元用于营销及技术支持中心项目 但近三年销售费用合计未超2000万元 2024年底销售人员仅14人 [7] - 扩产项目投资额巨大 沈阳项目设备购置安装投资约8801.51万元 智能化生产基地设备投资1.6亿元 [8]
硬科技方向集体反弹,双重逻辑支撑港股科技继续走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3:54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0日大盘明显高开后高位横盘,创业板指盘中涨幅超过3% [1] - 硬科技方向早间高开高走,CPO、机器人、电路板概念大幅反弹 [1] - 黄金、稀土、维生素概念逆势下跌 [1] 市场阶段与特征分析 - 继九月初算力板块交易过热见顶后,市场进入牛市整理期,呈现资金高切低、指数横盘、缩量轮动的特征 [1] - 该特征主要因尚未达到牛市整理期结束条件、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仍在、关键会议前波动收敛所致 [1] - 总体上牛市逻辑仍在,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结构性景气提供支撑,资金面充裕,下修幅度或有限 [1] - 顺周期和价值行情暂时无法引领总体指数再上台阶,总体市场延续9月初以来的休整波段 [1] 行业配置与风格展望 - 中期配置方面风格切换已经开始,短期关注"反制+避险",年底关注红利+科技风格 [1] - 岁末年初顺周期关键催化时机未到,科技成长产业趋势催化更集中的格局未变 [1] - 港股互联网龙头凭借"AI科技变革+低估值修复"双重逻辑,成为穿越经济周期的优质标的 [1] - 港股互联网龙头兼具全球科技产业链话语权及中概股估值修复空间,在资金面与基本面共振下,四季度有望进入全面收获期 [1]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3%,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近一月“吸金”超4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2:26
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板块早盘强势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3% [1] - 个股方面,网易-S上涨超过5%,阿里巴巴-W和华虹半导体等上涨超过4% [1] - 相关ETF获资金持续流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近一个月资金净流入超过40亿元,净流入额在同标的ETF中排名第一 [1] 行业驱动因素 - 科技板块核心驱动力已从互联网模式创新转向人工智能与硬科技创新 [1] - 行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复的推动,可能迎来行情爆发 [1] - 港股科技板块作为权重板块,汇聚科技龙头公司,与A股科技板块形成互补,配置价值显著 [1] 指数构成与估值 - 恒生科技指数由港股中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30只最大市值股票组成,成分股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快手等大型科技公司 [1] - 该指数当前滚动市盈率处于自2020年发布以来的25.4%分位水平,显示估值相对较低 [1] - 投资者可通过恒生科技ETF易方达便捷地投资港股科技龙头公司 [1]
特朗普:“关税冲突不可持续”,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2.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1:14
关税政策与市场预期 - 近期关税缓和信号不断,特朗普公开承认针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政策“不可持续”,并在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暗示大门仍敞开着[1][3] - 特朗普政府被报道正在低调地放松多项关税政策,已将数十种产品从“对等关税”中豁免,并愿意在达成贸易协议时将更多产品排除在关税之外[3] - 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磋商,进一步强化了关税缓和的迹象[3] 港股科技ETF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2.7%,年内涨幅近50%[1] - 资金持续流入,截至10月20日,该ETF连续20日吸金近12亿元[1] - 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表现优异,自2018年至今累计涨幅达76.06%,显著跑赢同期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7.18%和恒生科技指数的16.50%[6][7]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科技板块具有天然的成长风格属性,其定价逻辑侧重于远期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对利率环境敏感,低利率环境助长估值提升[3] - 科技板块的核心驱动力已从互联网模式创新转向AI与硬科技创新,叠加产业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复,或将迎来行情爆发[3] - 港股科技作为权重板块,汇聚科技龙头标的,与A股科技互补,配置价值显著[3] 港股科技ETF产品特征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等热门方向[4]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集中,包括阿里巴巴-W(12.31%)、腾讯控股(10.44%)、小米集团-W(8.14%)等龙头公司[5] 宏观环境与资金流向 - 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鲍威尔的讲话支撑了投资者对本月再次降息的预期[8] - 美联储降息会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当美元指数下行时,国际资金或重新流入港股市场[8] - 降息会降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从而有利于推动港股科技成长板块估值的提升[8]
数据折射资本市场助力科创实践轨迹:强化枢纽功能 A股含“科”量跃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7:22
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与结构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1] - "十四五"期间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超52.4万亿元,截至8月底托管面值超34万亿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券托管面值超17万亿元 [1][4]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1.77万亿元 [1][4]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效 - IPO金额前三行业为半导体、硬件设备和电气设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过半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的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3]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1][6] 融资工具与产品创新 - 推出科创债ETF,编制科技创新指数,落地数据中心等领域REITs [4][5] - "十四五"期间公募REITs产品累计注册79只,募集资金近2000亿元,市值突破2100亿元 [5] - REITs底层资产预计将覆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绿色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物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 [5] 资金流向与投资者结构 - 截至二季度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15万个 [6] - 创业投资基金投向中小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74%和55%,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分别为50%和54%,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占比分别为32%和21% [6] - 截至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6][7]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 [7]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新"国九条"、"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密集释放积极信号 [3] - 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2] - "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的代表性并购案例不断涌现,如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芯联集成、思瑞浦与创芯微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