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2.9%,光伏行业供需再平衡预期升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4:39
政策动态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项目情况公告 [1]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 - 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 推动港口及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 [1] 光伏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产能过多与价格持续下探困境 多晶硅料环节价格已逼近龙头企业现金成本线 [1] - 行业普遍亏损 需通过供给侧协同优化及政策约束非理性竞争来打破内卷 [1] - 市场供需再平衡最可能发生在光伏玻璃环节 该环节具备产能刚性和自律减产经验 [1] - 预计2025年7月起将通过主动缩减供给以修复价格体系 [1] 光伏技术进展 - 电池组件环节正通过BC技术与TOPCon3.0的效率竞争重新定义先进产能标准 [1] - 转换效率提升逐步形成代际差距 不具备改造能力的落后产能将出清 [1] 行业估值与展望 - 当前行业PB估值处于2017年以来11.5%分位 [1] - 随着供需调节和政策引导 周期拐点有望显现 [1] - 逆变器及储能环节受益于海外去库存、需求回暖和工商储放量 Q2预期趋势向上 [1] 碳中和50ETF - 跟踪环保50指数 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50家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行业配置侧重于新能源、环保设备与服务等领域 体现绿色经济特征 [2]
大越期货沪铝早报-20250708
大越期货· 2025-07-08 10: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铝基本面中性,基差偏多,库存中性,盘面偏多,主力持仓偏空,多空交织下铝价震荡运行 [2] - 铝行业受碳中和催发变革,长期利多铝价 [2] - 铝市场存在降息和需求疲软的博弈,利多因素有碳中和控制产能扩张、俄乌地缘政治扰动、降息,利空因素有全球经济不乐观、铝材出口退税取消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每日观点 - 铝基本面因碳中和控制产能扩张、下游需求不强劲、房地产延续疲软、宏观短期情绪多变而呈中性;基差210升水期货偏多;上期所铝库存较上周增342吨至94632吨呈中性;收盘价收于20均线上且20均线向上运行偏多;主力净持仓空偏空;预期铝价震荡运行 [2] 近期利多利空分析 - 利多因素为碳中和控制产能扩张、俄乌地缘政治扰动影响俄铝供应、降息 [3] - 利空因素为全球经济不乐观高铝价压制下游消费、铝材出口退税取消 [3] 每日汇总 - 上海昨日现货中间价70770,跌375;南储昨日现货中间价70690,跌450;长江今日上海现货中间价70870,跌400 [4] - 仓单总量70798吨,增699吨;LME库存(日)74750吨,减425吨;SHFE库存(周)136300吨,增29728吨 [4] 供需平衡 - 2018 - 2024年中国铝年度供需平衡情况:2018年产量3609万吨,净进口量7.03万吨,表观消费量3615.03万吨,实际消费3662.63万吨,供需平衡 - 47.61万吨;2019年产量3542.48万吨,净进口量 - 0.64万吨,表观消费量3541.84万吨,实际消费3610.44万吨,供需平衡 - 68.61万吨;2020年产量3712.44万吨,净进口量105.78万吨,表观消费量3818.22万吨,实际消费3816.92万吨,供需平衡1.3万吨;2021年产量3849.2万吨,净进口量150.33万吨,表观消费量3994.63万吨,实际消费4008.83万吨,供需平衡 - 14.2万吨;2022年产量4007.33万吨,净进口量46.55万吨,表观消费量4053.88万吨,实际消费4083.86万吨,供需平衡 - 29.98万吨;2023年产量4151.3万吨,净进口量139.24万吨,表观消费量4290.51万吨,实际消费4294.81万吨,供需平衡 - 4.31万吨;2024年产量4312.27万吨,净进口量196.16万吨,表观消费量4502.5万吨,实际消费4487.5万吨,供需平衡15万吨 [24]
中国石化创新成果获评最佳案例
中国化工报· 2025-07-08 10:13
科技创新案例获奖 - 中国石化《向"深"突破 向"新"攀高 以科技创新赋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蓝图》获"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科技创新最佳案例 [1] 传统能源与洁净能源创新 - 公司在传统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领域持续突破 [1] - 通过"深地工程"开发超深层油气资源 建成中国首个千亿方储量、百亿方产能的涪陵页岩气田 [1] - 建成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配套全球首条百公里输送管道 [1] - 联合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开放式CCUS项目 [1] 新材料与高端制造应用 - 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采用公司48K大丝束碳纤维制造 [2] - 港珠澳大桥6000吨沉管隧道吊绳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直径仅为头发1/10) [2] - 碳纤维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火炬、高铁列车车头罩、航空航天及新能源领域 [2] 绿色能源产品升级 - 推出中国首款高性能品牌汽油"爱跑" 采用清洁技术与动力提升配方 [2] - 低硫船用燃料油硫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 [2] - 生物航煤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 完成国内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2] 数字化与智能转型 - 全球首座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中科炼化智能乙烯工厂于2024年12月投用 [2] - 中国业界首位AI数字员工在40余座综合能源站上岗 [2] 全球研发合作网络 - 成立休斯顿、中东研发中心 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共建资源地球物理研究院 [2] - 与海外高校开展40余项科技合作 加速技术跨区域转化 [2]
港股开盘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机构:三季度港股市场或震荡向上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09:40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8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恒生指数涨0 17% 恒生科技指数涨0 28% 国企指数涨0 22% [1] - 科网股涨多跌少 百度涨2 5% 京东涨超1% 快手 小米等飘红 [1] 港股后市展望 - 国元香港预计政策预期支撑港股估值 中长期保持韧性 [2] - 交银国际指出恒指接近年内前高 驱动因素为风险溢价回落 南向资金提升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配置 外资侧重信息技术板块 [2] - 光大证券认为短期港股或震荡 长期互联网 新消费 创新药等资产配置性价比高 [2] - 中信证券预计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升流动性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三季度震荡向上 四季度或迎业绩上修 [3] - 汇添富基金预测下半年港股"震荡上行+结构分化" 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或破万亿 外资配置比例有望回升 [3] 热点事件 - 香港证监会召开数字资产会议 讨论虚拟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监管制度 [4] - 国金证券(香港)筹备申请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发挥多牌照优势拓展境外业务 [5] - 招商证券建议关注港股基础设施红利资产 估值差未来有收敛空间 [6] 公司动态 - 比亚迪与港科大成立联合实验室 聚焦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 未来投入数千万港元 [7] - 极兔速递二季度包裹量73 916亿件 同比增23 5% 2025年上半年包裹量预计139 91亿件 同比增27 0% [7] - 中国碳中和与中宏蓝海合作碳达峰及新能源领域 总投资额约100亿人民币 [7] - 康耐特光学预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不少于30% [8] - 东风集团前6月汽车销量82 39万辆 同比降14 7% [9]
汇得科技主要产品产销率超99% 拟定增5.8亿扩产巩固领先地位
长江商报· 2025-07-08 08:2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5.8亿元,全部用于聚氨酯新材料项目 [1] - 这是公司自2018年IPO后近七年首次再融资,两笔募资均与产能扩建相关 [3] - 募投项目投资总额8亿元,建设期14个月,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24.14%,投资回收期5.3年 [4] 产能与产销情况 - 2024年三大类聚氨酯产品产量23.59万吨(+6.55%),销量23.38万吨(+3.16%),产销率99.1% [1][7] - 细分产品中弹性体及原液销量增长39.88%,聚酯多元醇增长11.94%,革用聚氨酯下降1.43% [7] - IPO募投项目年产18万吨聚氨酯树脂2021年投产后新增TPU产能1.5万吨/年,首年产生效益2564.87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6.71亿元(-1.51%),净利润1.25亿元(+95%),毛利率14.24%(+2.89个百分点) [1][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11亿元(-8.92%),净利润1933.76万元(+31.26%) [8]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实现毛利率提升,抵消产品价格下降影响 [1][7] 新能源业务进展 - 2024年新能源制件业务营收8740.9万元(+42.06%),毛利率19.32%(+5.41个百分点) [2][7] - 新能源制件产量715.39万件(+82.8%),销量722.85万件(+72.59%) [2][7] - 新增大客户26家,主要分布在动力电池、汽车和家电行业 [8] 战略布局 - 重点发展无溶剂聚氨酯和聚氨酯胶等绿色高分子材料,契合双碳战略 [4] - 已与国际国内头部汽车品牌、动力电池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6] - 通过研发新产品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化量产 [6]
三重引擎驱动 中国材料出海跑出加速度
证券时报· 2025-07-08 01:57
技术突破与全球市场开拓 - 中国材料企业实现从技术追随到全球引领的跨越,在光伏面板、稀土永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突破,新型发电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等前沿方向涌现引领性企业和颠覆性成果 [2] - 中材电瓷的电瓷绝缘子突破美关税壁垒,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未受显著影响,美国客户主动承担关税成本,公司成为西门子能源、ABB等国际巨头的重要供应商,110kV及以上棒型支柱绝缘子全球市场份额约10% [2] - 巨石集团淮安生产的电子级玻纤为全球5G设备提供关键基础材料,中国材料从"可用"向"不可替代"升级 [3] 绿色转型与零碳生产 - 中国巨石在江苏淮安打造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通过自建风电场实现微循环绿色生产,47台风电机组年发电量超6亿度,满足15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绿电除自用外还可支持其他企业零碳生产 [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实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80至147欧元关税,95%在华欧盟企业计划2050年前实现去碳化,46%目标2030年前碳中和 [4][5] - 邯郸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津巴布韦国家级银行项目中节能效率较当地标准提高40%,产品已应用于欧洲、非洲、东南亚及中东市场,正争取沙特项目落地 [5] 场景革命与生态输出 - 中国材料企业从单一产品贸易转向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提供覆盖全周期管理的定制化服务,如中材国际依托完整产业链带动技术、标准、资本全要素出海,中国建材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海外连锁超市"模式整合国内外资源 [6] - 出海战略需抓住碳中和转型窗口期,面向欧美市场注重碳足迹管理并与绿色认证机构数据互认,对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标准并捆绑基建项目推广,战术层面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 [7]
江苏华辰: 江苏华辰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3
发行概况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华辰转债"),债券代码113695,发行总额46,000万元(460万张)[2] - 债券期限为6年(2025年6月20日至2031年6月19日),转股期自发行结束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2025年12月26日)至到期日止[2][3] - 票面利率采用阶梯式设计:第一年0.20%、第二年0.40%、第三年0.80%、第四年1.50%、第五年2.00%、第六年2.50%[28]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和新能源电力装备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合计拟投入募集资金46,000万元[27] - 若实际募集资金少于拟投入总额,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差额部分[2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铜山经济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张孝金[5] - 2022年5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3097),首次公开发行4,000万股,发行价8.53元/股[7] - 截至2024年底总股本1.64亿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75%,张孝金直接持股51.08%并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股0.8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8][9]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节能型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智能电气成套设备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0] - 主要产品包括干式变压器(占比56.45%)、油浸式变压器(占比25.50%)、新能源箱变及智能电气成套设备等,应用于电力电网、新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11][12] - 2024年营业收入15.81亿元,净利润9,106.74万元,资产负债率56.45%[45][46]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19] - 在配电市场中高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21]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158项专利(含16项发明专利),在变电和智能配电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2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5亿元、15.10亿元和15.81亿元,呈稳定增长趋势[46] - 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从-7,885.84万元改善至9,242.74万元,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46] - 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3.7%左右,2024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45亿元[47]
陶氏,关停!
DT新材料· 2025-07-07 23:57
全球化工行业关厂潮 - 海外化工龙头近期集中关闭生产装置,包括巴斯夫关闭路德维希港基地的TDI及前体装置、英力士苯酚永久停止德国格拉德贝克工厂、科思创与利安德巴赛尔关闭荷兰Maasvlakte工厂的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装置,累计关停产能达数十万吨[1] - 陶氏宣布关闭三个欧洲上游资产以应对结构性挑战并优化盈利能力,预计影响约800个岗位,是其10亿美元成本节约计划的一部分[2][3] - 陶氏预计这些资产关闭将从2026年开始提升运营EBITDA,到2027年年底达到2亿美元目标的50%,2029年全面交付,四年现金支出约5亿美元[4] 陶氏业务调整 - 包装和特种塑料业务: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关闭德国博伦的乙烯裂解装置[6] - 工业中间产品和基础设施业务: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关闭德国施科保的氯碱和乙烯基资产[6] - 性能材料和涂料业务:计划2026年年中关闭英国巴里的基础硅氧烷工厂[6] - 计划2025年关闭美国德克萨斯州Freeport的55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占北美行业产能20%)[7] - 推迟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堡"Path2Zero"零碳项目以应对市场状况并减少2025年资本支出[7] - 出售碳纤维合资企业DowAksa 50%股权,预计获得1.25亿美元收益[7] 陶氏财务状况与战略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4.31亿美元同比下降3.1%,净利润2.3亿美元同比下降65.9%,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2.9亿美元[8] - 计划通过创新和投资减少碳足迹,同时实现业务增长,继续推进阿尔伯塔零排放化工厂项目[8] - 在中国推出40余项突破性解决方案,涵盖包装、新能源汽车及循环再生领域[8] - 通过成本优化和财务支持措施应对宏观经济挑战,计划削减成本、减少资本支出并通过资产剥离提升财务灵活性[8] - 将亚太地区作为增长战略核心,通过扩大供应链产能和加强合作满足关键行业需求[8]
汉威科技连跌5天,鹏华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7-07 23:35
汉威科技股价表现 - 汉威科技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7.46% [1] - 近1周跌幅6.30%,近1月跌幅7.52%,但近6月涨幅达46.91%,今年以来涨幅40.07% [2] -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0.74%(近1周)、2.35%(近1月)、4.45%(近6月)、0.77%(今年以来) [2] 公司基本面 - 汉威科技是国内知名气体传感器及仪表制造商、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 [1]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基金一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1]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基金表现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40.07%,在同类4529只基金中排名第77位 [1] - 基金由闫思倩管理,其累计任职时间7年151天,现任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 [3][4] - 闫思倩在管基金总规模163.37亿元,任期回报40.87% [4] 基金经理背景 - 闫思倩曾任华创证券分析师、中银国际证券业务经理、工银瑞信基金研究部基金经理 [3] - 2022年1月加盟鹏华基金,目前管理多只基金包括鹏华科技驱动混合、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等 [4] 鹏华基金公司信息 - 鹏华基金成立于1998年12月,股东包括国信证券(50%)、意大利欧利盛资本(49%)、深圳市北融信投资(1%) [4] - 公司董事长为张纳沙,总经理为邓召明 [4]
VC/PE周报 | 腾讯出资“并购女王”创办的晨壹基金,“杭州六小龙”接连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1:30
腾讯出资晨壹基金 - 腾讯通过子公司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舟益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新增为晨壹基金旗下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2] - 晨壹基金由原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创立,专注于并购投资,首只基金于2020年3月完成备案,2024年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加入 [2] -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周期下,行业整合、重组机会显现,一级市场估值趋于理性,腾讯通过出资专业并购基金捕捉整合机遇 [2] 凯辉新设智慧能源基金 - 凯辉基金宣布设立凯辉智慧能源基金二期,规模为10亿人民币,道达尔能源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重庆渝富高质基金与两江资本支持 [3] - 基金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能源管理、减碳/零碳技术、氢能及绿色能源技术等领域 [3] - 采取股权投资和资产投资并行模式,股权投资聚焦新能源技术创新型企业,资产投资直接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 香港金管局与亚投行合作 -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支持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 [4] - 双方将投资专注于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绿色及科技赋能基础设施 [4] 宇树科技融资动态 - 首程控股旗下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对宇树科技的追加投资,该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5][6] - 宇树科技专注于通用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拥有完整自研能力,产品在城市巡检、教育科研、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落地 [6] - 上个月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 [6] 云深处科技融资动态 -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国新基金所属国新辽宁振兴发展基金联合领投 [7] - 公司专注于人形、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处于前列 [7] 智谱融资动态 - 智谱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并于近期完成首笔交割 [8] - 公司正在冲刺IPO,2025年4月已在中国证监会开启IPO辅导备案,此前还获得北京、成都、杭州、珠海国资投资 [8] 曦望Sunrise融资动态 - 国产GPU公司曦望Sunrise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一集团旗下华胥基金、第四范式、游族网络等 [9]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GPU及多模态场景推理芯片研发与商业化,产品线包括云边视觉推理专用芯片S1、大模型推理GPGPU S2及多模态大模型推理芯片S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