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激活绿色动能 共筑能源未来——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观察
新华社· 2025-09-10 19:01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 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2025年是我国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十周年,9月8日至10日,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京召 开。会上发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25》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代表世界能源转型大趋势, 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与会嘉宾认为,要协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力推进水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清洁和绿 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探索发展数智能源、智慧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一方面,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实现能源生产从化石能源主导向清洁能源主导转变。 与此同时,推动能源转型还要依靠数智技术赋能赋效。 "三峡集团装机已经超过1.6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96%。"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李富民在会上介绍, 我国建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跨越1800公里,装机容量7200万千瓦,年均生产清洁电能3000亿千瓦 时,可满足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 这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 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 ...
必和必拓(BHP.US)重心转向内生增长 或无意介入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TECK.US)合并案
智通财经· 2025-09-10 17:32
核心观点 - 必和必拓当前战略重心为扩充自有铜矿资产 不太可能介入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规模达53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1][2][3] 交易概况 - 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宣布合并 交易规模达530亿美元 缔造以铜矿为核心业务的全球矿业巨头 成为全球矿业史上规模第二大的并购案[1] - 必和必拓曾于一年多前提出以490亿美元收购英美资源但遭拒绝 三次尝试均未成功[1] 必和必拓战略调整 - 公司转向一系列规模较小的项目 认为这些项目能带来更高价值 战略具有连贯性[1] - 斥资20亿美元与加拿大伦丁矿业合作 共同持有阿根廷两个铜矿项目股权 包括Josemaria铜矿 该矿开采年限被延长六年[2] - 全力提升智利顶级铜矿Escondida产量[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并购仅是增长的诸多杠杆之一 当前市场环境下难以找到同时满足大宗商品类型 资产质量及价格条件的标的[2] 市场与股价表现 - 自去年4月末必和必拓提出收购前至今 英美资源股价累计上涨20% 必和必拓股价则下跌8%[2] - 英美资源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推高股价 成为市场关注的并购标的 可能采取有力防御措施应对收购[2] 交易结构障碍 - 合并案设计巧妙 多个条款对加拿大方面更有利 新公司总部将落户加拿大 这对其他大型矿业公司而言难以复制[3] - 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批准必和必拓与Billiton合并时曾要求新公司控股母公司必须将总部设在澳大利亚[3] 管理层因素 - 必和必拓处于管理层变动期 今年3月Ross McEwan接替Ken MacKenzie出任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Mike Henry任期已超过五年(通常任期六年)[3] - 公司当前工作重心可能放在寻找首席执行官继任者上 而非推进大型并购交易[3] 潜在可能性 - 银行界人士未完全排除必和必拓未来介入的可能性 尤其当合并进程不及预期时[3] - 该合并预计需要12至18个月完成 必和必拓有足够时间考量 无需急于敲定交易[3]
海外新风口&国内投标装机“大揭秘”——9月10直播分享
鑫椤锂电· 2025-09-10 16:25
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 - 储能电芯价格出现短期波动 主要受海外订单阶段性释放和国内中标需求持续走高的影响 导致短期内供需失衡 [3] - 6月底碳酸锂价格上涨对电芯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但涨幅在碳酸锂价格联动机制风险可控范围内 未成为价格上涨主因 [3] - 储能系统价格自531抢装潮后虽随电芯价格上涨有所反弹 但整体仍保持下行趋势 [4] - 头部厂商通过量产大容量电芯在4小时储能项目报价中展现强大竞争力 最低报价已跌破0.4元/Wh [6]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储能厂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实际出货量和中标项目量级差距持续缩小 [7] - 国内市场遵循价低者中标原则 厂商为保住订单不得不在一定价格区间内浮动报价 [7] - 587Ah和648Ah等大容量电芯量产显著降低系统成本 使头部厂商在低价竞争中占据优势 [8] 海外市场动态 - 中东地区成为储能市场新热点 沙特和阿联酋通过政策强力推动能源转型 推动大规模光伏配储项目落地 [10] - 美国市场自2026年1月1日起301条款关税将从7.5%上升至25% 储能电池最终关税高达82.4% [11] - 头部储能厂商加速海外工厂布局 预计未来从海外工厂发货以规避高额关税 [12] - 澳大利亚户储市场2025年7月新增装机19,592套 总容量344.1MWh 预计全年新增装机突破22万套 较2024年增长近200% [13] - 东欧市场通过政策补贴直接刺激装机量增长 为国内企业带来新机遇 [14] 行业前景展望 - 全球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将提升系统经济性与可靠性 [15] - 各国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将为储能市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15] - 新兴市场崛起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5]
天然气产需增长并非逆潮流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50
核心观点 - 天然气需求和产量增长顺应减碳需求和能源需求 并非逆能源转型潮流 [1] 行业需求趋势 - 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天然气需求增长尤为显著 [1] - 国际能源署预计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LNG需求 [3] - 人工智能推动全球电力需求飙升 风电和太阳能无法满足新增需求 [2] - 欧洲可再生能源增长未显著降低天然气需求 [3] 企业战略布局 - 壳牌计划到2030年新增1200万吨/年LNG产能 [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30年将控制的LNG量提升50% [2] - 英国石油公司在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启动新LNG项目 计划打造大型LNG枢纽 [2] - 埃克森美孚计划2030年将LNG资产增加50% [2] - 雪佛龙打算进一步扩大全球LNG业务 [2] 能源结构地位 - 天然气发电被认为是最稳定和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 [2] - LNG已成为能源巨头的关注焦点 [2] - 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预计更加稳固 [3]
天然气产需增长并非逆潮流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38
核心观点 - 天然气需求和产量增长顺应减碳和能源需求 并非逆能源转型潮流 [1] - 液化天然气成为满足人工智能驱动电力需求的关键稳定清洁能源 [2] - 国际能源署预计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 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未显著降低天然气需求 [3] 行业需求趋势 - 全球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 液化天然气需求表现突出 [1][3] - 人工智能时代推动全球电力需求飙升 风电和太阳能无法完全满足新增需求 [2] - 欧洲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长未显著降低天然气需求 [3] 企业战略布局 - 壳牌计划到2030年新增1200万吨/年LNG产能 [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30年将控制LNG量提升50% 通过自有项目和贸易合作实现 [2] - 英国石油公司在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近海启动新LNG项目 计划打造大型LNG枢纽 [2] - 埃克森美孚计划2030年将LNG资产增加50% [2] - 雪佛龙打算进一步扩大全球LNG业务 [2] 市场前景判断 -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3] - 结合人工智能增长前景 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更加稳固 [3] - 天然气发电被认为是最稳定和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 [2]
东台海上风电项目入选中欧能源合作典型案例
新华日报· 2025-09-08 05:55
项目概况 - 国华东台海上风电项目系国内首个中法合资建成并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 入选首批中欧能源合作典型案例 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海上风电项目[1] - 项目位于盐城条子泥和竹根沙海域 分四期300兆瓦和五期200兆瓦两期建设 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 安装125台风力发电机组[1] 技术创新与荣誉 - 四期项目以"一个世界首创、五个国内首创"及80余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2023年入选国家"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1] - 五期项目获"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1] - 项目通过优化设计预留养殖捕捞空间 实现风电与渔业和谐共赢[1] 运营成果与行业影响 - 投运至今累计贡献绿色电力65.74亿千瓦时 可满足899万居民年用电需求[1] - 刷新中国海上风电单项目发电量纪录 采用"中外合资+智慧运维+碳资产运营"三重创新模式[1] - 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树立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行业标杆[1]
绿色、智能、创新 数智融合驱动能源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7 21:51
能源转型与数字化融合 -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正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工业互联网成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载体 [1] - 中国能源活动中电力排放占比40% 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80% [1] - 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形成“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数字化”双轮驱动格局 [1] 核能技术发展 - 核能作为近零碳清洁能源获全球认可 适用于陆海空天特殊场合且燃料储能密度极高 [3] - 全球在运压水堆机组307台 装机容量298.7GW 沸水堆43台装机44.1GW 重水堆45台装机25.3GW [4] - 核能可支撑高耗能产业减排 通过核热制氢等技术助力新能源体系构建 [3] 电网数字化实践 - 国家电网打造“电网一张图”“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企业级气象服务中心”等典型数字化应用场景 [4] - 电网企业是新型能源体系枢纽 保障发电与用户间供需平衡 [4]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电网数智转型升级 服务区域能源转型 [4] 氢能产业布局 - 全球超6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氢能战略 预计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6] - 中国石化在辽宁投用7座加氢站 建设全国首个站内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 [6] - 辽宁具备氢能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广泛等产业发展优势 [6] 石化产业转型 - 中国正从初级化工生产向精细化工制造转型 化石能源仍将长期保持主导地位 [8] - “十五五”期间石化产业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绿色低碳路径 [8] - 能源转型是石化行业降低碳排放的必经之路 [8] 新能源发展态势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领先 新能源成为比高铁更亮丽的国家名片 [10][11] - 未来能源转型将呈现风光储氢多能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11] - 供给侧技术加速迭代与需求侧多能利用方式发展共同推动能源转型 [10]
特朗普政府正在无情抛弃清洁能源
第一财经· 2025-09-07 19:30
美国能源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推行"能源复古主义" 大幅松绑石油和天然气监管并提供财政税收支持 同时取消清洁能源优惠政策[1][7] - 废止《通胀削减法案》并以《大而美法案》替代 要求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在2026年7月前开建或2027年底前投运才能享受30%税收抵免[4] - 对钢铁和铜征收50%关税 直接推高本土风电与光伏项目成本[4] 清洁能源发展历程 - 美国清洁能源发展始于1970年代石油危机 1978年《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要求电力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2] - 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引入生产税抵免和投资税抵免机制 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提供税收优惠[2] - 奥巴马时期通过《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提供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供多项税收优惠[3] - 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将风能和太阳能税收抵免延长十年 并推出存储技术税收抵免和"全民太阳能"计划[3] 政策影响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减少205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投资承诺下降18%[8] -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未来10年约300吉瓦风电和光伏项目可能消失[8] - 可再生能源行业上半年流失16.5万个工作岗位 布鲁金斯学会预计2030年前将导致60万个清洁能源岗位流失[9] - 电价上涨5.5% 其中宾夕法尼亚州涨29% 新泽西州涨20% 但风光发电仅占全美发电总量17%[5] 能源成本与基础设施 - 风电成本降至每兆瓦时30美元 新能源占比较大的爱荷华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每度电13-15美分 低于全美平均16美分[6] - 全美90%燃煤电厂超设计寿命 天然气管道存在2300处高危隐患 电网现代化改造需要2.5万亿美元投资且缺口达60%[9] - 2025年预计新增64吉瓦发电容量 其中太阳能贡献33.3吉瓦 风能贡献7.8吉瓦 占比超过64%[8] 地缘政治因素 - 政策转向包含抑制中国风光产业竞争优势的意图 美国在光伏产业上中游对中国保持强进口依赖[11] - 通过与日本欧盟的关税协议 获得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承诺和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主要投向液化天然气领域)[11] - 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 警告进口俄罗斯原油国家可能征收高额关税[11]
新能源与互联网双向赋能:凯利普借势互联网开启产业升级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9-07 17:36
风电领域同样迎来技术爆发期。陆上风机单机容量突破6兆瓦,海上机型向10兆瓦以上迈进。智能控制系统赋予风机"感知 风速、自动调整"的能力,最大化捕捉风能资源。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成熟,更将开发触角延伸至深远海区域。广袤草原 与绵长海岸线上,一排排风机如现代风车般运转,将自然风力转化为绿色电力,成为能源革命的生动注脚。 互联网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在青海塔拉滩光伏产业园,AI算法通过整合卫星云图与地面传感 器数据,动态优化光伏板角度,使发电效率提升12%。德国的虚拟电厂平台聚合数万户家庭的光伏与储能设备,形成可参与 电力交易的"云电厂"。中国国家电网的新能源云平台接入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电站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将发电量预测误 差率控制在3%以内。这些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支撑。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与风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能源版图。十年间,光伏发电成本降幅超过90%,从实验室 里的"贵族技术"蜕变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PERC电池、异质结技术、钙钛矿电池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推动光电转换 效率不断突破。如今,分布式光伏让城市屋顶变身微型发电站,户用系统助力 ...
富士康储能基地落户航空港 全场景产线致力打造中部储能产业示范标杆
河南日报· 2025-09-07 07:31
公司动态 - 富士康新能源电池公司于2024年10月成立 是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 [1] - 公司储能生产基地落户郑州航空港泽辉园区 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示范厂房已改造完成 配备Pack全自动化产线 [1] - 生产基地预计第四季度实现首批生产线投产 产品可兼容源网侧和工商业全场景制造 [1] - 公司建立从电池包到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 产品应用于科创园区和零碳园区等多元场景 [1] - 储能项目在多个园区落地 年均节省电费超1000万元 [1] 行业进展 - 郑州航空港自2024年6月起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已有14个项目获批 其中2个实现并网运行 [2] - 预计今年年底还将有2个项目并网 项目进度居全省首位 [2] - 郑州航空港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 战略影响 - 富士康储能项目将强化郑州航空港在新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1] - 项目将带动储能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1] - 能源转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