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星展:上调丘钛科技(01478)目标价至15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4:05
公司业绩与盈利预测 - 丘钛科技中期业绩强化产品组合升级及非手机镜头模组策略信心 [1] - 下半年业绩预计改善 受惠于更丰富智能手机组合 指纹识别模组产能利用率复苏 非手机镜头模组持续扩产 [1] - 上调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2%及20% 目标价由12.5港元上调至15港元 [1] 增长动力与市场机会 - 汽车为公司最清晰中期增长动力 与7间领先一级供应商合作 获37个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证 [1] - 全球仅约三成车辆具备配备超过8个摄像头的L2+级自动驾驶能力 为城市/无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普及提供巨大增长空间 [1] - 早期LiDAR参与及向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光学领域扩展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17
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进阶之路 - 三位产业领军人物探讨AI如何重塑中国制造,涵盖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商业化、具身智能等领域 [1] - 中国制造正经历从数字化转型到全球价值链顶端跃升的关键阶段 [2] 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 吉利汽车提出智能汽车将向"具身智能体"形态转变,部署星睿智算中心达23.5 EFlops算力(行业领先) [5] - 全域AI技术重新定义汽车各环节:动力域、智能驾驶域、娱乐域、底盘域 [6]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智能座舱、AI Drive大模型等技术推动汽车成为移动智能终端 [13] 自动驾驶商业化突破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较第六代下降70%,实现技术突破 [8] - 通过"世界模型"和AI虚拟驾校训练,自动驾驶正从百辆级向千辆级规模跨越 [8][9] 具身智能的产业机遇 - 中国工程师红利成为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优势,机械狗已在巡检、排爆等场景落地应用 [11] - 传统制造企业通过AI模块整合、运控技术突破实现反向超车 [11] 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 人才、技术、生态的全链条整合能力是AI时代竞争关键 [14] - 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模块整合能力、商业化速度三大独特优势 [14]
裁员6个月后又要召回千名员工,这家车企唱的是哪一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4 10:48
公司战略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召回约千名此前从Cruise离职的技术骨干,重整面向乘用车的自动驾驶研发,目标定位L3至L5级别自动驾驶 [2] - 公司已完成对Cruise的100%股权全面收购,计划将其整合到Super Cruise和Ultra Cruise系统,专注于家用乘用车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技术研发 [3] - 新任首席产品官斯特林·安德森推动战略转向,强调安全冗余、成本约束与量产节奏的平衡 [4] 裁员与业务收缩 - Cruise在2024年2月裁员50%约千余名员工,范围扩大至高管团队,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人力资源官等多位高管离职 [3] - 公司决定放弃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转向家用乘用车市场,自2016年收购Cruise以来累计投入约100亿美元 [3] - 2023年底Cruise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在旧金山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加州暂停其无人驾驶测试运行并引发监管审查 [5] 技术研发历程 - 2016年通用汽车以5.81亿美元收购Cruise 90%股权,初期专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发 [5] - 2017年Cruise测试数据超越Waymo,获得软银愿景基金22.5亿美元和本田7.5亿美元投资,后者承诺追加20亿美元开发自动驾驶汽车Origin [7] - 2020年推出无方向盘、踏板的无人驾驶原型车Cruise Origin [7] 资本与运营状况 - 2021年Cruise获得微软、沃尔玛等机构27.5亿美元投资,估值超300亿美元,并计划拓展迪拜和日本市场 [7] - 2017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80亿美元,亏损幅度持续扩大 [8] - 2024年6月通用汽车向Cruise注资8.5亿美元以维持运营 [9]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美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普遍面临高单车路测成本、对高精地图强依赖等问题,短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路径难以走通 [11] - 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曾因事故被判赔偿2.43亿美元(约17.4亿元人民币),反映监管趋严 [10] - 行业共识认为需优先发展"可交付、可监管、可持续"的家用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积累基础 [11] 人才与技术复用 - 召回Cruise前员工旨在利用其在城市复杂场景、仿真验证、传感器融合等领域的数据和经验,加速家用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10] - 公司计划将Cruise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叠加到新量产平台,缩短工程周期 [4]
超40只主动权益基金一年翻倍 老牌权益大厂再现投资实力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2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自7月以来持续走高并突破3600点 为2007年、2015年、2021年后第四次站稳该点位 [1] - A股与港股自2024年9月呈现多板块轮动上涨态势 涵盖红利、人工智能、银行及创新药等板块 [1] - 北证50指数近一年涨幅超110% [3] - 万得全A指数近三年年化收益率为3.19%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99% [6]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截至8月6日 80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涨幅超60% 主要来自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头部公募 [2] - 43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涨幅超100% 易方达以4只翻倍基数量居首 广发、南方、平安、信达澳亚各有3只 [2] - 90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率超15% 易方达以7只产品数量居首 汇添富和南方各有5只 [4][5] - 近五年年化收益率超15%的主动权益基金仅21只 华商以4只产品居首 易方达、华夏、东吴各占2只 [6] 板块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近一年涨超60%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涨超40% [2] - 年内涨幅超60%的80只基金中 医疗医药行业主题产品占比过半 其中名称带医药/医疗/健康字样的产品达49只 [2] - 创新药板块年内出现多只翻倍股 部分个股涨幅超2倍至3倍 [7] - 近一年43只翻倍基中包含9只北交所两年定开产品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以超200%涨幅居同类第一 [3] 基金经理观点 - 易方达医药生物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并进一步提升配置比例 [7] - 汇添富医疗服务基金经理判断医药行业未来2-3年将展现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 聚焦创新药和进口替代设备耗材龙头 [7]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行情由盈利驱动 预计持续性较强但需注意三四线标的估值风险 [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指出云计算板块虽具长期逻辑但已累积涨幅 将重点关注GPT5等前沿模型发布及产业链机会 [8] - 易方达先锋成长基金经理看好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成长性 但需等待更确定投资机会 持续跟踪互联网、半导体等行业 [8] - 中信建投北交所基金经理认为北交所估值呈现泡沫化 中长期具投资性价比但短期需谨慎 [8]
六大行火速响应;中国已要求本土企业避免使用英伟达H20芯片?外交部回应;央行发布重要报告
第一财经· 2025-08-14 09:14
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 - 六大国有银行(工行、中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响应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中行、农行、建行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市场化贴息 [2] -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26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8% [4][5]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旨在激活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 [8]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中国监管机构就芯片安全隐患约谈英伟达,外交部回应未证实要求本土企业避免使用H20芯片的报道 [3] - OpenAI计划以8.5亿美元估值投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Merge Labs,CEO奥尔特曼或与马斯克形成竞争 [29] 房地产与区域经济 - 福州发布16条新政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涵盖审批精简、容积率优化、预售回款支持等 [13] - 合肥放宽"商转公"业务办理年限至2021年12月31日前发放的商业贷款,全市公积金个贷率达86.73% [14]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央财政下达11.46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13个粮食主产省实施秋粮"一喷多促"稳定生产 [10][11] 上市公司业绩 - 腾讯2025年Q2营收1845.04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692.48亿元,AI成为财报核心关键词 [28] 资本市场表现 - 美股延续强势:道指涨463.66点至44922.27点,纳指创年内第20次历史新高,罗素2000指数涨近2% [30] - 8月13日龙虎榜显示机构净买入前三为创新医疗(1.01亿元)、江特电机(8933万元)、沪电股份(7292万元) [31][32][33] 国际经贸与政治 - 美印贸易谈判陷僵局,美财长称印度"顽固",目标10月底前完成所有贸易伙伴谈判 [17][18] - 以色列外长明确反对两国方案,称西方施压以方与哈马斯停火并承认巴勒斯坦 [20] - 俄方回应"普特会"称领土问题已由宪法确定,谈判将基于国家利益 [21]
汽车早报|广汽集团宣布启动华望汽车城市招募计划 特斯拉对工程师团队进行重大重组
新浪财经· 2025-08-14 08:41
监管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要求企业不得在辅助驾驶系统命名及宣传中暗示自动驾驶功能 避免夸大性能误导消费者[1] - 企业需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 禁止推送未经验证软件或通过OTA隐瞒缺陷[1] - 两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 对虚假宣传和违规升级行为开展专项调查并依法整治[1] 汽车销量数据 - 8月1-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 同比下降4%但环比上月同期增长6%[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319.8万辆 同比增长10%[1] - 8月1-10日厂商批发40.3万辆 同比增长16%但环比下降3% 累计批发1592.7万辆同比增长13%[1] - 东风日产7月销量52655台同比增长19.4% 日产品牌销量51005台同比增长27.5%[5] - 越南混合动力汽车7月销量7112辆 同比激增72%创各车型最高增速纪录[10] 企业动态与战略 - 蔚来G318川藏换电线路即将全线贯通 董事长李斌将实地考察验收[1] - 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 完成后直接持有71.43%股权并通过埃安间接持有28.57%股权[3] - 广汽集团启动华望汽车城市招募计划 优先招募40个城市 坚持少商多店原则和"1+N"渠道模式[4] - 深蓝L07车型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 官方指导价14.59-16.59万元 限时售价13.59-15.59万元[6][7] 技术发展 - 特斯拉奥斯汀Robotaxi服务将于9月向公众开放 此前已在6月22日启动小范围运营[8] - 特斯拉叫停Dojo AI项目并对工程师团队重组 相关人员被调配至多个部门[8] - 软件开发团队转由机器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AI负责人领导 芯片团队转由自动驾驶硬件负责人领导[8] 行业事件 - 理想汽车法务部发声反对恶意炒作 抖音平台已处置借事件不当蹭热和恶意炒作的账号及内容[2] - 抖音处置行为包括炒作营销 同质化演绎恶搞 拍摄理想车主乱停车 人身攻击理想车主等违规行为[2]
财经早报:时隔六年再现险企举牌险企 境外投资者“爆买”A股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8-14 08:17
金融数据与货币政策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2] -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5.6%,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剪刀差"持续收窄,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2] - 信贷结构优化,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 [2] 股票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表现强劲,沪指突破3674.4点,刷新2021年12月以来新高,沪深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31% [15][19]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恒生指数上涨2.58%站上25500点,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52% [16][17] - 美股三大指数齐涨,标普500指数涨0.32%报6466.58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14%报21713.1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1.04%报44922.27点 [18] - 热门中概股集体上扬,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8%,腾讯控股ADR大涨近7% [3][18] 个股与板块动态 - A股百元股数量显著增加,年内股价破百的股票达118只,较去年年底72只大增63.9% [8] - 贵州茅台以1420.05元股价稳居第一但年内下跌4.99%,寒武纪股价涨30.7%至860元位居第二,吉比特股价大涨89.19%至408元位居第三 [8] - 算力与AI板块活跃,寒武纪股价创历史新高,通信设备ETF上涨4% [15] - 长城军工股价年内暴涨476.7%,公司提示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若股价进一步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11][12] 公司业绩与资本运作 - 腾讯控股第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631亿元同比增长10% [3][25] - 哈投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233.08%,其子公司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311.6% [26] - 正帆科技拟以11.2亿元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18%股权 [22] - 芯碁微装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 机构投资者行为 -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活跃,年内举牌总次数已达27次,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太平洋人寿举牌广东东阳光药业H股 [5][7] - 境外投资者积极增持A股,思源电气因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被暂停深港通买盘,成为2025年首只被"限购"的股票 [6]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计划合计减持安路科技不超过3.25%股份 [27] 行业监管与公司治理 - 市场监管总局就辅助驾驶功能征求意见,要求企业明确安全提示,不得夸大系统能力,并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信息监测 [4] - 华康洁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谭平涛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13] - ST景谷子公司汇银木业发现约1900万元存货盘亏,原实控人之一王兰存涉嫌变卖库存货物,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24]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涉及诉讼涉案金额达10.23亿元 [21] 上市公司分红 - 券商行业分红力度加大,华林证券2024年分红规模达2023年的十倍,多家券商2024全年分红较2023年翻倍 [9] - 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券商数量增加,截至8月13日制定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已达十余家,而2022年和2023年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券商仅有2家和1家 [9]
NVIDIA英伟达进入自动驾驶领域二三事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4 07:33
自动驾驶行业格局与Orin平台应用 - 英伟达Orin平台目前被众多明星车企采用,包括上汽R/智己、理想L9、蔚来ET7、小鹏新一代P7、威马M7、比亚迪、沃尔沃XC90等乘用车品牌,以及智加科技等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和Cruise/Zoox/滴滴/小马智行/AutoX等Robotaxi企业[2] - 软件公司Momonta等也基于Orin平台进行开发[2] 特斯拉与Mobileye的合作与分歧 - 2013年9月特斯拉宣布自研自动驾驶技术,但初期因缺乏芯片支持被迫与Mobileye合作[5] - 特斯拉在Mobileye方案基础上创新性增加Fleet Learning功能,实现Autopilot自我学习能力,这成为后来"影子模式"的雏形[9] - 2015年特斯拉成立Tesla Vision团队并挖角微软计算机视觉专家David Nister,引发Mobileye强烈反对[11][12] - Mobileye要求特斯拉停止自研算法否则断供技术支持,导致2015年双方矛盾激化[13] 英伟达切入自动驾驶领域 - 2012年黄仁勋认定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是英伟达在端侧最佳方向[15] - 2013年英伟达财报会议提出汽车业务应向自动化发展,强调GPGPU将赋能计算机视觉和驾驶辅助功能[17] - 2015年1月发布DRIVE品牌及PX平台,基于Tegra X1芯片和Maxwell GPU,算力超1 TOPS[18] - 2016年1月黄仁勋亲自向马斯克展示DRIVE PX平台[18] 特斯拉转向英伟达合作 - 2016年Mobileye因Autopilot事故终止与特斯拉合作[19] - 2016年10月特斯拉HW2.0采用英伟达DRIVE PX 2定制版,算力提升40多倍,支持8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1前向雷达的传感器方案[20] - 英伟达2016年初发布的DRIVE PX 2被黄仁勋称为"首款自动驾驶超级计算机"[21] 英伟达技术迭代与生态拓展 - 2017年底特斯拉公开自研芯片计划[25] - 同期英伟达加速产品迭代并拓展225家合作伙伴,涵盖车企/供应商/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等[26] - 2018年CES发布DRIVE Xavier SoC平台,性能提升同时功耗显著降低[28] 特斯拉自研芯片进展 - 2018年马斯克承认英伟达硬件优秀但强调特斯拉需要独特定制方案[28] - 2019年4月发布自研HW3(FSD Computer),宣称图像处理能力达英伟达方案10倍[30] - 至此英伟达与特斯拉在智驾平台合作正式结束[32]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生态 - 行业已形成包含大模型/VLA/端到端/BEV/Occupancy/多模态融合等30+技术方向的学习路线[35] - 技术交流覆盖感知/仿真/C++开发/传感器融合等全链条环节[35]
华望汽车启动城市招募计划 理想i8挑战交付1万辆丨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7:05
理想汽车交付目标 - 理想汽车CEO李想提出9月交付目标为理想i8超越8000辆并挑战1万辆 [1] - 公司将三个配置调整为一个配置以测试供应链、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快速调整能力 [1] - 这一目标若达成将验证公司组织效能并强化投资者对其规模优势的预期 [1] 广汽华为合作进展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启动40城招募计划包括上海、南京、北京等 [2] - 华望汽车采用"1+N"渠道模式布局其中"1"代表用户中心"N"代表体验中心 [2] - 该计划标志着双方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深度协同进入落地阶段 [2] 特斯拉自动驾驶商业化 - 特斯拉奥斯汀Robotaxi服务将于9月向公众开放此前已在6月22日小范围启动 [3] - 过去一个半月内公司持续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并逐步增加乘客数量 [3] - 这一进展标志着特斯拉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3] 保时捷盈利预期调整 - 保时捷控股将2025年经调整税后利润预期从24亿至44亿欧元下调至16亿至36亿欧元 [4] - 调整基于当前市场动态及大众汽车和保时捷股份公司业绩展望变化 [4] - 这一调整反映豪华车市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4]
监管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 剑指自动驾驶夸大宣传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0
政策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通知 要求企业不得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驾驶自动化等级 系统能力和系统边界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1] - 监管部门将加大对企业广告活动中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 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情形的监督检查力度[1] - 工信部早在4月16日就强调智能驾驶宣传边界 要求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1] 行业应对措施 - 小米 理想 蔚来 小鹏等车企在5月初已调整线上线下宣传物料 将"智驾"描述改称为"辅助驾驶"[1] - 多家车企今年发布智驾普及战略或披露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 L4级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时间[1] 市场影响分析 - 规范宣传背景下企业竞争将更注重产品本身实力 具有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2] - 技术实力较弱 过度依赖宣传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车企可能面临更大生存压力[2] - 相关举措将助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洗牌和整合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 行业现状背景 - 因司机使用智能驾驶或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 - 行业正掀起新一轮"全民智驾"技术普惠与量产竞速热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