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赛道
icon
搜索文档
独立五年后,荣耀正式启动IPO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7 15:32
上市进展 - 公司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预计2026年1月至3月完成上市辅导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322 39亿元 控股股东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持股49 55% 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1] - 股东总数超20名 涵盖地方国资 运营商 产业链供应商等 2024年10月pre-ipo估值达2000亿元 [1] 资本运作历史 - 2020年4月独立以来已完成约6轮融资 最新一轮投资方包括中国电信 中金资本 金石投资等 [1] - 2023年底透露将通过首发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2024年完成股改 公司名称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1] 组织架构调整 - 2024年初赵明辞去CEO职务 由李健接任 中国区CMO姜海荣 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等高管相继离职 [1] - 李健上任后新增AI研发部门 包括新产业孵化部 新商业模式拓展部 品牌营销部等 [2] 战略转型 - 发布阿尔法战略 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 计划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全球AI终端生态 [2] - 2024年5月官宣进军机器人赛道 寻找第二 第三增长曲线 [3] 市场表现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900万台 市场份额13 7% 排名第六 [3] - 拉美 中东非 亚太地区销量增长超50% 东南亚增长超100% 中东非两年增长4倍 2024年前4个月增长66% [3]
荣耀,闯入机器人赛道
创业邦· 2025-05-31 17:50
荣耀进军机器人领域 - 荣耀CEO李健在400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展示了一款跑步速度达4m/s的机器人,打破行业纪录[3] - 公司早在2024年底就通过子公司密集注册布局智能机器人、无人飞行器等前沿科技领域[3][8] - 新战略将机器人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计划结合技术积累采取生态合作或自主推出产品[4] 历史技术积累 - 2018年荣耀手机AI技术助力华南理工大学战队夺得RoboMaster冠军,并参与猎豹机械臂咖啡项目[7] - 公司通过MagicOS 8.0操作系统实现意图识别人机交互,为智能终端定义新范式[11] - 2024年成立25家新子公司覆盖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单笔投资额50万-200万元人民币[8][9] 战略与资源投入 - 阿尔法战略计划五年内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AI终端生态,目标2027年接入1000+硬件品类和激活4000万+设备[12] - 设立具身智能实验室等机构,招聘机器人算法、仿真平台等专业人才加速布局[12] - 技术层面拥抱MCP开放协议以打通AI终端生态链[12] 上市背景与业务转型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聘用中介机构筹备上市,具体时机取决于市场环境与监管要求[14] - 独立时估值达400亿美元(约2633亿元人民币),2022年市场估值一度升至450亿美元(约3215亿元)[15] - CFO彭求恩明确业务转型方向:从单一手机转向AI生态公司以支撑长期价值[16] 行业竞争格局 - 手机厂商普遍将机器人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入口,华为、小米、vivo等已先行布局[18] - 华为通过云服务+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企业,小米推出CyberOne并构建"人-车-家"生态闭环[19][20] - vivo成立机器人Lab聚焦消费级市场,研发家庭场景机器人产品[22] 技术挑战 - 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依赖进口导致硬件成本高企[22] - "具身大脑"技术需长期投入,小米通过投资+自研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22]
发现报告:利源股份机构调研纪要-20250527
发现报告· 2025-05-27 18:0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综合性铝型材铝制品制造企业,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现有员工近千人,为多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拥有多项生产加工及配套安装能力,获25项专利及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投资3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中心 [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业务与经营情况** - 主要从事工业铝型材、建筑铝型材、铝合金深加工产品、汽车轻量化产品、新能源产品及轨道交通装备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8][11][12][17] - 2024年度无深井石油钻杆产品销售 [9] - 按一汽弗迪订单供货,与华翔成立的合资子公司正常运行,合资公司生产门槛梁型材、电池箱体型材及横梁型材等零部件 [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人数为521人 [11] - 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采购原材料 [18] - 铝制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保险杠、防撞梁等汽车零部件制造 [17][20] - **公司发展规划与策略** - 未来坚持防风险、强管理、固根基、开新局原则,聚焦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与主机厂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10][14][16][21][22] - 通过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强化成本管控、完善内控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及人才建设等提升运营效率 [10][14][16][21][22] - 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及政府、大股东支持保障资金安全,改善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15][16][21][22] - **公司重大事项相关** - 按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重大事项以公司公告为准,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8][12][14][16][21][23] - 近期控制权变更对公司治理结构及业务发展有积极影响 [8] - 2024年度通过董事长增持、股份回购等促进公司发展,维护股东利益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于2025年5月27日参加“2025年吉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采用网络远程方式,投资者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互动交流 [6] - 关于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后续计划,可参看2025年2月27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16][17] - 公司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 [18] - 有关公司二季度业绩情况,需关注公司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临时报告和定期报告 [11][15][19]
固态电池掘金机器人赛道!
起点锂电· 2025-05-24 16:56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首选能源方案,因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轻量化优势 [1][25] - 机器人赛道为锂电行业带来新增长点,预计2025年成为量产元年,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7][8] - 2027年将是全固态电池量产关键节点,但成本高企和标准化缺失仍是主要挑战 [26][27][30] 机器人终端阵营 - **车企系布局**: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6年产量达5-10万台,2027年突破100万台;小米CyberOne支持21个自由度;小鹏Iron拥有3000T算力;广汽GoMate采用轮足混合结构 [4][5][24] - **专业厂商动态**:宇树科技Unitree G1、优必选教育机器人、智元灵犀X2等2023年密集发布新品 [5] - **技术参数**:主流产品身高177-178cm,体重52-70kg,自由度15-38个,响应速度达0.5ms级 [4][5] 锂电企业机遇 - **市场潜力**:超40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宁德/亿纬/孚能等15家锂电企业已切入赛道 [1][7][10] - **技术协同**: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改进与机器人需求高度契合,蔚蓝锂芯/圣阳股份/欣旺达等已实现应用 [9][10] - **痛点突破**:需解决电解液爆炸风险(依赖固态电池)和研发成本压力(磷酸铁锂价格逼近成本线) [11] 电池形态适配性 - **圆柱电池**:占主流,如宇树H1搭载15Ah圆柱电池,适合人形机器人中心供电 [13] - **方形电池**:抗冲击性强,适用工业机器人搬运/焊接场景,支持CTP/CTC成组技术 [13] - **软包电池**:轻量化优势适配扫地/巡检机器人,未来固态技术将扩展其应用范围 [13] - **材料选择**:三元电池主导高端人形机器人,磷酸铁锂侧重家用/扫地机器人领域 [14] 固态电池进展 - **技术优势**:能量密度超500Wh/kg(欣旺达半固态)、续航提升50%(南都电源)、能耗降低80%(广汽GoMate) [19][21][24][25] - **企业布局**:孚能科技年内送样定制固态电池;德尔股份开发260Wh/kg模块化方案;上海洗霸突破480Wh/kg电解质 [18][20][23] - **应用案例**:创明新能源全极耳半固态电芯支持软通动力机器人4小时续航;广汽第三代机器人实现6小时续航 [16][17][24] - **产业化挑战**:当前成本为液态电池3倍,2027年前以小批量生产为主,需解决分布式供电设计问题 [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量产目标,配套扶持固态电池研发 [30] - **技术融合**:AI大模型(英伟达GR00T)、灵巧手设计(特斯拉22自由度)、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性能突破 [29] - **场景扩展**:工业/医疗机器人、机器狗等将成为固态电池试验场,倒逼产业链快速产业化 [29]
东睦股份(600114):季度利润同比高增,MIM业务加速释放利润弹性
华源证券· 2025-05-08 22: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 MIM业务加速兑现利润 调整收购方案赋能远期成长 深度布局机器人赛道 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5月8日收盘价20.87元 一年最高/最低24.93/12.74元 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128.64亿元 总股本6.16亿股 资产负债率56.74% 每股净资产4.73元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ROE(%)|市盈率(P/E)| | ---- | ---- | ---- | ---- | ---- | ---- | ---- | ---- | |2023|3,861|3.62%|198|27.08%|0.32|7.83%|65.00| |2024|5,143|33.20%|397|100.59%|0.64|14.14%|32.40| |2025E|6,115|18.91%|553|39.21%|0.90|17.91%|23.28| |2026E|7,046|15.22%|668|20.83%|1.08|19.51%|19.26| |2027E|8,162|15.84%|799|19.59%|1.30|20.87%|16.11| [7] 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4.59亿元 同比增长32.4% 环比下降4.8% 归母净利润1.12亿元 同比增长37.6% 环比下降7.2% 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增长40% 环比下降9.2% [8] - 2025Q1营收中 P&S营收6.3亿元 同比增长约17.8% SMC营收1.9亿元 同比增长约5.7% MIM营收6.3亿元 同比增长约65.9% 折叠屏铰链推动MIM业务加速释放 [8] - 2025Q1净利率10.04% 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8] 收购方案 - 公司拟将收购上海富驰比例由20.75%提升至34.75% 同时远致星火上翻为上市公司层面的持股 收购并表后有望增厚MIM业务利润 赋能SMC和PS业务协同发展 [8] 机器人赛道布局 - 公司参股小象电动22%股份 东睦提供材料及产能 小象提供技术工艺 完成一体化轴向关节电机(配套行星减速器)的研发和生产制造 [8] - 子公司完成锆基液态金属柔轮开发 为谐波减速器关键零部件 材料自修复和轻量化优势有望替代钢料 [8] 市场表现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7/8.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39.2%/20.8%/19.6% 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3/19/16倍 [8]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4 - 2027年进行预测 涵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 还给出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财务比率 [9]
从上海车展看均胜电子的“智造”突围,技术矩阵驱动更高估值想象
证券之星· 2025-05-08 11:03
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 - 全新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实现从硬件供应商向"体验定义者"转型,集成全球首创多功能飞控旋钮、水晶自定义按键、光场屏技术和UWB数字钥匙等创新交互技术 [1][2] - 推出汽车"超级大脑"nCCU中央计算单元和"超级小脑"nZone区域控制器,支持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域融合 [2] - 全球首批实现5G+V2X技术量产,车路协同方案包含车路云一体化和LiDAR感知系统 [2]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nDrive M/H覆盖L0-L4全场景,差异化定位高端与性价比市场 [3] - 安全技术升级: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智能方向盘集成离手检测功能,实时干预分心驾驶行为 [3] - 技术储备深厚:全球专利超5000项,年均研发投入超30亿元,五年累计研发费用占比营收达8% [3] 机器人赛道布局 - 通过车规级技术迁移切入机器人赛道,推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轻量化机甲等核心零部件 [1][4] - 与智元机器人战略合作,联合攻关智能交互决策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2025年实现核心零部件送样 [4] - 汽车与机器人零部件原材料重叠度超60%,复用全球化车企客户资源和供应链体系 [4] - 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战略执行到位或推动公司冲击千亿市值 [4] 全球化与财务表现 - 海外收入占比超60%,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建立"研-产-供-销"全链条本土化能力 [5] - 2024年新增订单800亿元,国际客户贡献60%以上 [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78%至42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56%为2018年以来最优 [6] - 现金流支撑研发投入与战略扩张:扩建匈牙利/墨西哥工厂,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 [6] 估值重塑驱动因素 - 当前PE仅20倍,显著低于智能驾驶(40倍PE)和机器人领域可比公司 [5][6] - 高附加值产品放量:JoySpace+智能座舱、域控制器、5G+V2X等将提升毛利率 [6] - 双重产业周期红利:智能汽车渗透率突破40%+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开启 [7] - 技术协同效应:汽车电子与机器人零部件可降低15%-20%边际成本 [7] 战略定位与增长模型 - 三维增长模型:汽车智能化主航道+机器人新赛道+全球化压舱石 [8] - 800亿元订单逐步兑现将驱动营收规模与毛利率同步提升 [8] - 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智造"转型,估值体系重构或催生千亿级巨头 [8]
拓普集团(601689)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客户需求短期波动 汽车+机器人协同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5-06 16:52
业绩表现 - 25Q1公司营收57.68亿元,同比+1.40%,环比-20.43% [1] - 25Q1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12.39%,环比-26.23% [1] - 25Q1毛利率19.89%,同比-2.54pct,净利率9.81%,同比-1.58pct [3] 行业动态 - 25Q1特斯拉产量37.32万辆,同比-20.45% [2] - 25Q1赛力斯产量6.43万辆,同比-41.84% [2] - 25Q1比亚迪产量106.26万辆,同比+73.54% [2] - 25Q1小米产量8.26万辆,同比+1956.69% [2] - 25Q1理想产量10.51万辆,同比+5.12% [2] 费用与成本 - 25Q1期间费用率10.52%,同比+1.21pct,环比+2.16pct [3]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环比分别+0.56pct/+1.24pct/+0.91pct/-0.54pct [3] 机器人业务 - 机器人单机价值约数万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可观 [3] - 公司已开发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电机等产品,多次向客户送样 [3] - 公司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31.7亿元/403.0亿元/506.1亿元,同比+24.7%/+21.5%/+25.6%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6.4亿元/44.9亿元/56.2亿元,同比+21.2%/+23.4%/+25.1%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0倍/20.2倍/16.2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