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许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港字号中高端酒店,全速俯冲“特许经营”?
36氪· 2025-06-10 13:58
同派酒店特许经营计划 - 上海同派酒店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获特许经营备案 特许品牌为"同派" 备案机关为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是周大福企业集团成员 曾用名为上海贝尔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1] - 同派定位城市酒店和跨界潮流生活方式品牌 聚焦"千禧一代"消费客群 强调社群概念和欧洲休闲生活灵感 [2] - 品牌融合潮流酒店、共享办公、服务公寓 设计延伸玩乐空间 美食聚集当地特色 打造年轻人潮流"生活圈" [3] - 采用科技智能服务如自助前台Check-in、小程序开门、24小时线上管家 选址城市中心毗邻商务区 [3] 港资中高端酒店品牌发展现状 - 香格里拉旗下嘉里酒店定位中高端 仅开业3家(北京、上海、香港) 采用直营模式 与嘉里建设共同持有物业 [5][6][7] - 同派酒店2020年与携程丽呈集团战略合作 计划三年内开发90家酒店 目前已开业10家 年增速1-2家 [8][9] - 朗廷旗下毅风酒店2022年推出 计划内地首店落户杭州 三年内以直营为主 目标开设30-50家后开放加盟 [10] 港资品牌差异化竞争策略 - 港资房企协同:利用港资房企一线城市优质物业资源 如新鸿基、九龙仓等商业项目输送酒店品牌 [11][12] - 设计美学先锋:同派采用蜂巢概念大堂 融合北欧照明美学 打造前卫时尚的年轻人社交空间 [13] - 本地文化集成:香格里拉JEN酒店融入云南梯田、茶文化等元素 同派结合东西方文化打造本土体验 [14]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奢侈品市场2023年预计下滑18%-20% 高奢酒店受冲击 港资加速布局中高端市场 [5] - 国内中高端酒店需求增长 但面临同质化竞争 港资品牌需强化文化融合与设计差异化 [13][14]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项目审核把关要点(2025年版)》
搜狐财经· 2025-05-29 16:27
政策背景 - PPP新机制明确全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严格限制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强调市场化收益优先 [4] - 2025版审核要点针对地方在新机制落地中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收益测算不规范、风险分配不合理等,进一步明确审核标准,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5] 核心审核要点 项目准入条件 - 领域限制:仅限具有经营性收益的领域(如交通、环保、市政等),严禁借PPP名义变相举债 [6] - 收益要求:使用者付费需覆盖建设运营成本,未来现金流预测需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 [7] - 负面清单:禁止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项目打包为特许经营项目 [8] 特许经营方案审核 - 期限:一般不超过40年,需与行业特点、投资回收周期匹配 [9] - 风险分配:政府不承诺保底收益,社会资本承担主要运营风险 [10] - 竞争性招标:必须公开招标,杜绝"明招暗定",外资企业平等参与 [11] 财政风险防控 - 政府支出责任:不得新增隐性债务,涉及政府支付义务的需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12] - 可行性缺口补助:确需补助的,需省级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审批 [13] 全流程监管要求 - 绩效挂钩:付费与项目产出绩效严格绑定,未达标扣减付费 [14] - 退出机制:明确社会资本退出路径和资产处置方式,防止"烂尾" [15] 政策影响与趋势 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 严控项目质量,倒逼地方筛选真正具有经营性的项目,减少盲目上马 [16] - 强化财政纪律,违规项目将面临审计问责 [17] 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 具备运营能力的企业(如环保、能源类)迎来机遇,纯施工企业逐步退出 [18] - 外资企业可通过竞争性程序参与,但需适应中国式特许经营规则 [18] 未来趋势 - 行业分化:交通(收费公路)、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PPP项目占比提升 [19] - 金融配套:REITs、项目收益债等工具或与新机制PPP进一步衔接 [19] 地方实施建议 - 前期论证:加强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避免"可批性报告" [20] - 合同设计:聘请专业法律团队,明确特许经营条款与争议解决机制 [20] - 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控项目运营数据,及时预警风险 [21]
“肥瘦搭配”,社会投资解停车利益困局
新华日报· 2025-05-21 10:55
停车设施建设模式创新 - 南京秦淮区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打包开发14个公共停车项目,规定年化总收益率在5%-6%,目前已建成7个停车场(楼)[1] - 项目采取"肥瘦搭配"方式,将收益高的平面停车场与投资大的立体停车楼捆绑开发,避免投资方"挑肥拣瘦"[1][3] - 建设成本差异显著:平面自走停车场车位成本几千元,地面机械停车楼车位8-10万元,地下机械停车库车位25-35万元[3] 停车项目运营情况 - 康馨花园立体停车楼设100个车位(79个立体机械车位+21个平面自走车位),包月收费300元/辆,居民享8折优惠[2] - 虎踞南路罗廊巷平面停车场收费6元/小时,年收益40多万元;夫子庙长乐东路120个车位收益丰厚[3] - 白鹭洲公园西门6层停车楼车位从70个增至202个,白天收费3元/15分钟,夜间1元/小时,包月1000元(居民500元)[4][5] 政策支持与规则优化 - 特许经营期限从25年延长至28年,允许配建不超过20%商业面积出租经营[7] - 新建公共停车设施泊位达100个以上可配建20%商业面积,状元楼门前绿地广场将设计网红商业设施[7]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6]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 - 友谊河路停车场改造后社区年收入增加4-5万元,同时解决垃圾堆放问题[2] - 江宁路25号立体停车楼单个车位年收入1-1.5万元,前期投资8-10万元,经营期25年[5] - 建邺区曾因投资方追求高回报导致合作失败,后由区国资平台全资运营[6]
麦当劳:相对安全的股票,即使其产品并非如此
美股研究社· 2025-04-22 18:02
市场表现与定位 - 麦当劳是道琼斯工业指数中排名第七的成分股 占该指数权重的48% [2] - 与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相比 麦当劳在市场混乱中表现更稳定 具有天然"避风港"属性 [2][4] - 20年来价格稳定性突出 20个月移动平均线倾斜幅度从未超过短期下跌 [15] 财务与运营状况 - 近期财务评级:盈利能力维持A+ 但估值(F)和增长(D+)评级较差 动量从6个月前的B+降至A [5] - 特许经营收入增长带动利润率提升 但自营餐厅销售疲软 净收入仍改善 [6][8] - 预期市盈率25倍 与5年平均持平 但历史长期均值更低 当前环境复杂推高估值 [10][13] 战略与长期前景 - 公司战略聚焦特许经营模式 通过自动化 数字化提升效率 并保持定价能力 [8] - 长期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餐厅开业 利润率微升 股票回购 但每股收益增长或难超历史 [15] - 预计短期收入增速仅3% 受健康饮食趋势 竞争加剧及宏观经济压力制约 [10] 投资价值评估 - 分析师认为当前估值偏高 建议等待市场崩盘后抄底(如跌至200美元以下) [17] - 与标普500成分股相比 麦当劳波动率接近债券属性 适合防御型配置 [19] - 当前环境下替代品较多 防御性优势被套利策略削弱 需谨慎选择入场时机 [17]
星巴克扛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3-03 07:57
全球裁员与业绩挑战 - 星巴克宣布全球裁员1100人 为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远超2018年约350人的裁员规模[1] - 202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93.98亿美元同比下降0.3% 归母净利润7.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8%[7] - 首席执行官强调裁员是为确保未来成功的必要改变[1] 中国市场经营危机 - 中国区未纳入本轮全球裁员范围但面临显著经营压力[1][5] - 同店销售额出现严重下滑:2025财年Q1同店销售额下降6% 平均售价降4% 交易量降2%[10] - 市场份额从2018年超60%降至2022年约60% 预计2024年将跌破40%[8] - 门店数量排名从第一跌至第三 落后于瑞幸和库迪 幸运咖可能在一两年内反超[8] 股权出售传闻 - 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华润集团与美团被传为潜在收购方[2] - 星巴克全球CFO将访华洽谈出售事宜 可能采用特许经营模式[12] - 美团方面否认接触 市场推测消息可能为出售方抬价策略[3] - 特许经营模式下估值超10亿美元 但财务表现与估值存在张力[18]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本土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扩张:瑞幸年收入48亿美元 库迪计划10个月新开4万家门店[18][20] - 商场租金优势减弱 部分商业体考虑用瑞幸等品牌替换星巴克[8] - 年轻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星巴克高客单价策略与市场需求出现割裂[20][23] 战略调整措施 - 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 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本土化产品创新[9] - 启动会员制度改革:增设钻星等级 提升星星兑换力 消费50元至少获1颗星[23] - 推行多店社区管理模式 部分门店试点"消费入座"规则[24] - 全球推行"重返星巴克"计划 减少优惠幅度并限制零消费入座[24] 历史运营模式参考 - 在日本、中东、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降低运营风险[14][15] - 2017年以统一运营模式收回华东1300家门店所有权 曾强调直营优势[18] - 新任CEO有餐饮救火经验 曾推动Chipotle线上化改革并终止价格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