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议程更新!“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即将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10-20 18:29
大会核心信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10月29-31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 [1] - 大会将重点围绕“十四五”化工园区成就总结与“十五五”发展展望展开研讨 [1] - 同期将召开跨国公司与重点园区领导圆桌会 [1] 大会核心议程 - 全体大会将进行领导致辞并发布全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情况 [1][3] - 媒体发布会将集中发布园区产业招商规划、企业创新技术及绿色低碳技术 [3] - AICM专题会将发布《2025年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并探讨跨国化工企业机遇挑战 [3] 专题研讨会重点 - 安全与应急管理专题会探讨构建风控量化管理、智慧化提升路径及气体泄漏监测技术 [4] - 环境管理专题会聚焦VOCs治理实践、化工废水协同处理与资源回收及大气精细化管控技术 [4][5][6] - 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涵盖低碳策略、绿氢转型、α-烯烃及POE产业链、稀土顺丁橡胶等前沿领域 [7] - 智慧化工园区专题会讨论数字孪生技术、AI大模型重塑管理范式及数据驱动智能监管 [8] - 低碳与新能源专题会分析零碳园区政策、绿氢绿氨降碳应用及核能耦合经济性 [9][10] - 物流与储运管理专题会研究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趋势、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及供应链优化 [11] 重点园区发展现状 -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9.5亿元,同比增长5.5% [13] - 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2024年实现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11.18亿元,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 [14]
ST易事特(300376) - 2025年10月20日投资者活动调研记录
2025-10-20 17:56
核心业务板块 - UPS高端电源与数据中心在产品结构、客户分布和应用领域存在区别 [2][3] - 数据中心业务以算力与能源双轮驱动为核心 构建全场景产品解决方案体系与全栈服务能力 [4][5] - 新能源领域坚持围绕"AI+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 形成储能、光伏EPC、充电桩、钠离子电池全场景布局 [7][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0% [7] - 2024年研发投入2.4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7.92% 金额同比提升2.89% [10] - 公司累计拥有千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10] 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 - 技术研发人员近千人 构建六大高端科研平台 [10] - 钠离子电池电芯技术路线聚焦聚阴离子体系 电池循环寿命与能量密度显著提升 [8] - 公司先后荣登2024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2025中国企业专利实力500强榜单 [10] 市场与客户发展 - 数据中心客户涵盖金融、通信、教育、政府部门等领域 [3] - 持续为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5] - 充电桩服务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小鹏汽车、三一重工等国内核心客户 [8] 未来战略方向 - 未来将重点拓展独立储能、工商业峰谷套利及海外市场发展 [7] - 持续深耕液冷超算、边缘计算等前沿领域 深化算电协同模式 [5] - 公司预计2025年12月31日满足申请去除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 [12] 业务协同效应 - 数据中心深度联动储能、光伏等新能源板块 形成"源网荷储"协同优势 [6] - 光伏发电为AI算力中心提供绿电支撑 [6]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与储能系统共享钠电池技术应用 [9]
银龙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55%—75%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16:16
业绩概览 - 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61亿元至2.95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55%至75% [1] 业务表现 - 预应力材料整体销量稳步提升 [1] - 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产业实现业绩显著增长 [1] - 轨道交通业务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1] 战略发展 - 在新能源产业方向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稳步推进战略布局 [1] - 新能源相关业务逐步成长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1]
107.12MW/428.48MWh!国内最大容量用户侧储能项目预计11月底竣工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20 15:08
项目概况 - 四川广元中孚、林丰用户侧锂电新型储能项目容量为107.12MW/428.48MWh,是国内最大容量的用户侧储能项目 [1] - 项目于2025年7月30日开工,正全力冲刺2025年11月30日的竣工目标 [1] - 项目由鹏辉能源与中孚铝业联手打造,选址紧邻中孚铝业厂区,直线距离仅210米 [1] 技术模式与效益 - 项目直接接入10KV配电系统,通过电缆连接厂区两座220KV变电站,采用“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模式,大幅降低线路损耗 [1] - 项目充放电最大功率107MW,单次满充满放时长为4小时 [1] - 项目建成后能为中孚铝业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用电可靠性,并助力电网削峰填谷、调节负荷 [1] 未来规划 - 项目二期规划扩容至400MW/1000MWh,将新建220KV变电站、风电、光伏及充电桩 [1] - 最终目标是在广元构建“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区域微电网,为国家电改及“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实践样本 [1]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
人民日报· 2025-10-20 14:29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通过PM2 5源解析 实施煤改电 煤改气 整治散乱污企业 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举措进行治理 [3]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实时捕获空气污染物浓度 使用大气走航监测车机动监测路网污染情况 [3]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从2+26传输通道城市调整为2+36城市以补齐防治短板 [5] 污染治理与能源转型成效 - 全国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 钢铁产能3亿吨 水泥产能4亿吨 [5] - 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5]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90% 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降至29 3微克每立方米 连续5年稳定达标 [5] 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 北京PM2 5平均浓度从2013年至2024年下降65 9% 至30 5微克每立方米 蓝天成为常态 [8] - 河北石家庄天空摄影师11年间拍摄4000多张照片 相册名从追踪雾霾改为追踪蓝天 直观反映空气质量变化 [5] -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APEC蓝从短暂现象转变为持久的北京蓝 [4][6][8] 双碳目标与国际合作 -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推动在发展中降碳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6]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8] -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宣布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8]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
人民日报· 2025-10-20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长期系统性的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成功将“APEC蓝”这一短暂现象转变为“北京蓝”常态,空气质量实现显著改善 [3][4][5][9]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采用PM2 5源解析 实施煤改电 煤改气 整治散乱污企业 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举措 [5]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和大气走航监测车进行实时机动监测 [5]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覆盖城市从2+26个调整为2+36个 [7] 污染治理成效 - 北京PM2 5平均浓度从2013年水平降至2024年的30 5微克每立方米 下降65 9% [9]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024年降至29 3微克每立方米 连续5年稳定达标 [7]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90% [7] 绿色转型与产业发展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7] - 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 钢铁产能3亿吨 水泥产能4亿吨 [7] -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7] - 中国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9] 国家战略与全球合作 -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8]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9] - 在联合国宣布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9]
煤基固废变身“绿色富矿”
科技日报· 2025-10-20 09:26
核心技术突破 -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固废制备低碳建筑材料系列关键技术,历时十余年[1] - 开发出煤基固废再生制备微晶玻璃、云砼石、陶粒的全要素工艺包,成功打通从废弃物到绿色建材的转化路径[2] - 构建“材料研究—工艺创新—装备研发—中试—示范”全链条转化体系,以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2] 产业化应用与产能 - 全国首条煤基固废制备云砼石示范线在陕西神木投产,年产60万立方米云砼石,年消纳固废60万吨[1][2] - 在渭南韩城建成煤矸石处置示范线,每天处理100吨煤矸石,年产90万平方米微晶玉石[3] - 在延安黄陵建成生产线,利用烧结法工艺年产43.2万立方米超轻高强陶粒[3] - 目前已建成3条工业示范线,覆盖微晶玉石、云砼石、陶粒等多种产品[2] 市场规模与经济效益 - 全国每年新增煤基固废约15亿吨,是目前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1] - 神木云砼石生产线年均利润超2000万元,实现变废为宝,展示环保与经济效益并行的前景[4] - 固废资源化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市场前景广阔,串联起能源安全、产业升级与低碳未来[4] 团队研发实力 - 团队30多年来承担百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完成300多项技术研发与应用[4] - 获百余项发明专利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建成全国大宗工业固废产学研基地[4]
达实智能(002421) - 2025年10月17日达实智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0 09:05
战略与技术 - 公司明确“AI+物联网”战略目标,专注于以AIoT平台为核心、模块化场景应用为支撑的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 [1] - 发布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V7,优化冷量预测、中央空调运行调优、能耗异常识别等判别式AI应用,并接入国产大语言模型探索生成式AI创新场景 [1] - AIoT平台已形成覆盖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能管等10个应用领域,具备300余项核心功能模块 [3] - 部分产品已完成鸿蒙认证,可适配鸿蒙、欧拉、银河麒麟等多个国产操作系统,符合信创要求 [4] - 2025年7月,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成功上架华为云“云商店”,共同服务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等领域用户 [4] 营销与生态 - 设立“AI+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联合9家高校及AI、机器人等创业团队共创AI应用 [1] - 成功举办生态合作伙伴大会,生态合作伙伴数量超过1400家 [1] - 董事长参与短视频传播,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万,提升品牌影响力 [1] - 公司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3000多个项目中提供智能化与节能服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8876万元 [1] - 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共下降3.2%,资产结构得到优化 [2] - AIoT平台产品签约金额由去年同期的796.68万元增长到2504.39万元,同比增长214.35% [2] - AIoT平台产品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86.77万元增长到1355.99万元,同比增长24.77% [2] 客户与市场 - 公司服务深圳93家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的57家,覆盖率61.3%,服务全国市值500亿以上上市公司中的153家,覆盖率56.9% [2] - 公司将把招商银行总部、宁德时代园区、蜜雪冰城全球供应链基地等智慧空间标杆案例复制到更多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头部企业用户中 [2] - 公司深度参与存量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升级,核心产品空间场景控制系统可服务既有建筑改造市场 [5]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0 08:43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 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水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幅度达65.9% [8]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在2024年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已连续5年稳定达标 [5]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过90% [5] 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采取PM2.5源解析、实施“煤改电”“煤改气”、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措施 [3]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和利用大气走航监测车进行实时污染监测 [3]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2+26”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后调整为“2+36”城市以补齐防治短板 [5] 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 [5] -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5] 绿色转型与全球合作 -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7] - 中国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8]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8]
绿水青山遍神州 “数”看产业与金融共谱新画卷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02:49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 [1] - 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贡献全球约1/4新增绿化面积 [1]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2% [1] 绿色金融体系发展 - 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产业提供充沛资金支持 [2]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2][3] - 已形成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体,绿色股权、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体系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截至2025年8月底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3] - 2024年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181.14亿元,创年度新高 [3] 重大绿色工程项目 - 浙江建德华东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计划总投资125.2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节约标准煤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万吨 [4] - 项目方协鑫集团看好储能市场发展确定性及该电站未来经济效益 [4]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十四五"期间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为绿色产业指明方向 [4] - 2024年4月央行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1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5] - 相关政策通过补贴和低成本资金直接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 [6]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出现ESG挂钩贷款等创新模式,如天合光能与兴业银行签署协议,将贷款利率与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等ESG表现动态挂钩 [6] - 杭州银行在浙江丽水创建零碳银行网点,支持屋顶光伏、充电桩、农光互补等气候投融资项目 [6] - 中国银联联合39家银行发行近800万张绿色低碳卡,共建13个绿色场景碳减排模型,鼓励绿色消费积累积分 [7] 资本市场支持与产业融合 - 新材料企业道生天合成功上市,其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IPO募投用于新能源汽车胶粘剂扩产 [8] - 资本市场为绿色技术、新能源、环保企业提供IPO等多元化产业拓展工具,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融合,需面向绿色、低碳相关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