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央行、证监会重磅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3-06 19:10
市场表现 - 3月6日市场全天高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沪指涨1.17%,深成指涨1.77%,创业板指涨2.02% [1] - 两市全天成交额1.9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126亿 [1] - AI智能体、IT服务、游戏、算力租赁等板块涨幅居前,工程机械、钢铁、银行、油气等板块跌幅居前 [1] 机构观点 -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A股市场连续反弹,科技股回暖,带动市场人气和信心明显回升,接下来有望延续震荡向上的态势,科技成长风格或将回归 [6] -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在外部扰动稳定后,春季行情有望继续,科技成长板块仍为主线,重点关注国产算力、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军工、服务消费、地产、钢铁等 [7] AI智能体概念 - AI智能体概念突发大涨,新开普、汉得信息、鼎捷数智等多股20CM涨停 [9] - 国产大模型团队Monica发布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成绩,性能超越OpenAI同层次大模型 [10] - 2025年被普遍视为AI智能体商业化元年,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完成 [10] AI产业发展 - AI Agent成为AI产业发展的新风口,OpenAI CEO Sam Altman认为"AI Agent将成为下一个重大突破" [12] - 国际著名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报告显示,AI智能体的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4.8% [13] -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兼国际业务部行政负责人武超则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元年 [12] 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2024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政策效果在今年还将会持续显现,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6]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4成 [17]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19]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9]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2025年要把扩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惠民升级",扩大"换新"补贴的品类范围 [19]
汽车周观点:2月第3周乘用车同比+42.3%,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东吴证券· 2025-03-04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斯拉FSD入华对汽车智能化行业贝塔是重大利好,强化对2025年All in智能化的决心和信心 [5] - 全面看多整车和零部件板块,智能化是内核,新车周期/月度销量是落地跟踪,机器人布局是锦上添花 [5] - 3月汽车核心推荐智能化与红利两条主线并存,智能化主线首推小鹏汽车、地平线、上汽集团,红利风格首选高分红+高成长的宇通客车、中国重汽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板块行情复盘 - 本周板块排名A股第24名、港股第12名 [9] - 板块内除SW商用载客车外均下降,本周已覆盖标的中明阳科技、苏轴股份和小鹏汽车 - W涨幅较好 [15][20] - 除SW商用载客车外估值均下降,全球整车估值(TTM)本周总体下降 [23][28] 板块景气度跟踪 - 2025年2月第3周乘用车周度内需持续回暖,总量36.8万辆,同/环比+42.3%/+9.6%;新能源20.1万辆,同/环比+182.8%/+18.0%,渗透率54.4% [36] - 分车企多数周度销量环比上升,乐道、银河、赛力斯交付环比百分比提升较多 [37] - 报废/更新政策落地,乘用车全年消费高景气可期,预计2025年国内零售销量2373万辆,同比+4.7% [39] - 2025年车企智驾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预计L3智能化渗透率达24%,L2+智能化渗透率达26% [42] - 预计2025年重卡上险量63万辆,同比+5.5%;出口量31万辆,同比+6.6%;批发销量94万辆,同比+4.6% [45] - 2025年政策加码,预计国内客车销量增长31%,出口销量增长20%,新能源出口增速更快 [49] 核心覆盖个股跟踪 - 大整车类:特斯拉FSD正式在中国推出;小鹏汽车2月交付同比增长570%;理想公布L系列改款规划;比亚迪2月出口表现亮眼等 [51] - 零部件类:豪能股份完善差速器产品上游产业链布局;华阳集团加码汽车电子;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国内外落地加速等 [52] 年度金股与风险提示 - 2025年度金股组合包括小鹏汽车、上汽集团、赛力斯等,涉及AI成长和高股息红利风格 [55]
赛力斯、阿维塔,同日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2-28 23:02
e公司,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产品,立志打造A股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提供7x24小时上市公 司标准化快讯,针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主题概念、行业事件及时采访二次解读,从投资者需求出发, 直播上市公司有价值的活动、会议。 在近乎同步官宣收购华为引望股权后,赛力斯与阿维塔又在同一天官宣了第二笔转让款的支付情况。 2月28日晚间,赛力斯(601127)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持有的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引望")10%股权, 交易金额为115亿元。 以下文章来源于e公司 ,作者证券时报 韩忠楠 e公司 . 公告还称,本次交割是阿维塔科技及长安汽车与华为引望长久战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双方由最早 开始的产业协同率先迈入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兴战略合作,这将持续助力阿维塔科技与长安汽车在汽车智能 化领域加快构建领先竞争优势,助推阿维塔科技与长安汽车跨越式发展。 据悉,华为的300人团队已入驻阿维塔重庆总部,就第二代产品的产品定义、用户洞察、营销策略等开启联 合共创工作,旗下第四款全新车型阿维塔06,将于二季度正式上市。 截至目前,引望已向受让方出具了出资证明书及股东 ...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一:智驾平权,AI推动汽车板块估值重塑【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5 09:26
汽车智能化行业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12月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达16.4%,同比+5.9pct [6][7] -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提升至21.8%,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达32.1% [5][53] - 激光雷达渗透率达6.6%,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市占率领先 [5][49] - 车企加速AI大模型上车,长安、吉利等发布智能化战略 [15][17][20] - 新势力智驾功能使用率显著提升,小鹏XNGP月活渗透率达87% [41][43]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突破25亿英里,V13版本预计11月发布 [37][38] - 城区NOA功能渗透率达10.2%,高速NOA达15.3% [7][62] - 自动驾驶传感器配置升级,主流方案为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激光雷达 [49] - 华为推出基于Thor的自动驾驶平台,地平线与一汽奔腾达成战略合作 [2][28] - 小马智行开通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覆盖机场和高铁站 [30] 智能座舱发展 - 10寸以上中控屏渗透率达83.5%,HUD达17.2% [8]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34.7%,本土企业崛起 [8][31] - 多家车企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融合,提升交互体验 [18][19][22][25] - 鸿蒙智行发布星河通信等六大智能化技术 [26] - 华阳集团AAOP 3.6版本支持AI大模型能力全面接入 [31] 产业链动态 - 图达通拟赴港IPO,估值117亿港元 [27] - 黑芝麻智能预计2024年扭亏为盈,收入4.5-5亿元 [29] - 零跑B10将成15万级首搭激光雷达城区智驾车型 [18] - 禾赛科技2023年经营现金流转正,地平线港交所上市 [3][13] -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18.8%,算力需求持续提升 [53] 车企智能化布局 - 长安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未来3年推35款数智新汽车 [15][16] - 吉利将发布AI智能化战略,与DeepSeek R1深度融合 [17][20] - 蔚来AES功能上线20天避免188次事故 [40] - 理想智驾累计里程29.3亿公里,用户数110.9万 [43][45] - 鸿蒙智行春节期间高速智驾总里程1.01亿公里 [47]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九):华为举行首批智能车载光认证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佑驾创新冲刺港股IPO【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4-12-24 21:24
汽车智能化行业核心观点 - 当前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涵盖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技术升级,核心要素包括传感器、域控制器及智能交互硬件[4][67] - 2024年10月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达14%,同比提升5pct,高速NOA/城区NOA渗透率分别为13%/8.4%[9][73] - 华为、地平线等本土芯片厂商份额快速提升,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同比+10.8pct至14.2%[7][64] - 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占比达20.69%,同比+12.7pct,视觉感知成为主流方案[6][60] 行业新闻与事件 企业合作与技术突破 - 华为签约11家车载光合作伙伴,AR-HUD已搭载问界M9等车型,20余款在研车型即将上市[21] - 阿维塔与华为升级至HI PLUS合作模式,联合开发下一代车型[24] - 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合作Robotaxi,计划2025年落地千台量产车[29] - 佑驾创新拟12月27日港股上市,已为35家车企量产94款车型[31]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特斯拉FSD V13.2版本推送,累计行驶里程突破20亿英里[18][42] - Waymo计划2025年初在东京开展自动驾驶测试,适应左侧通行规则[30] - 蔚来NOP+用户达38万,11月领航辅助里程占比76.6%[45] - 小鹏XNGP城区智驾月活渗透率85%,P7+上市23天交付超7000台[50]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感知层 -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58.8%,其中800万像素占比20.69%,环比+0.4pct[6][60] - 激光雷达渗透率6.4%,同比+4pct,理想L9等车型单车配备6-7个高像素摄像头[9][60] 决策层 -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15.6%,地平线/英伟达/华为芯片占比分别为13%/34.1%/14.2%[7][64] - L3级算力需求超100TOPS,L4级跃升至1000TOPS以上,驱动芯片升级[64] 功能渗透率 - 高速NOA在25-35万元车型渗透率达47.5%,50万元以上车型达51.1%[82]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24.9%,10寸以上中控屏渗透率82.9%[10] 车企智能化表现 新势力数据 - 理想智能驾驶总里程27.6亿公里,NOA里程占比73.3%,AD Max车主NOA使用率达90%[54] - 鸿蒙智行累计智驾里程10亿公里,11月高速智驾平均接管间隔1198公里[56][57] 传统车企转型 - 广汽发布飞行汽车品牌GOVY,首款产品续航超200km,拟搭载全固态电池[26] - 比亚迪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47%,长城汽车达63%,同比+20pct[71] 技术趋势与成本 - 主流传感器方案成本1.5-2万元,远期全无人配置有望降至万元内[60] - 视觉+4D毫米波雷达方案成本优势显著,11-12摄像头+3雷达成主流方向[60][64]
旷视印奇入主力帆始末:第一代 AI 天才做出选择
晚点LatePost· 2024-11-29 20:04
核心观点 - 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终止3年IPO进程,转向汽车智能化领域,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开启二次创业 [4][5][8][12] - 印奇选择汽车智能化而非AI大模型方向,基于其技术背景与软硬一体理念,旷视智驾业务已独立为迈驰智行并获吉利定点 [9][26][27][29] - 力帆具备造车资质和供应链基础,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2023年前10月新能源车销量不足1.8万辆同比下滑11% [14][15][19] - 印奇的创业历程反映中国技术型公司商业化困境,经历安防赛道竞争、美国制裁、IPO受阻等多重挑战 [40][45][56][58] 商业决策 - 江河顺遂以24.3亿元收购吉利持有的力帆19.91%股份,力帆市值从160亿一度涨至400亿 [11][12] - 旷视撤回科创板申请后将开放融资,两位联创主持运营,消费物联网业务占比20%-30%且已盈利 [62] - 力帆实控人为重庆两江基金与吉利合资的满江红企业管理,持股比例51%和49% [16][17] 技术布局 - 旷视2021年启动L2+辅助驾驶研发,采用纯视觉方案对标特斯拉,2023年获吉利量产订单 [28][29] - 印奇提出AI演进两大方向:AI in Digital(如ChatGPT)与AI in Physical(如特斯拉自动驾驶) [27] - 力帆可能探索无人出租车业务,整合整车制造、换电站网络与曹操出行平台资源 [66] 行业背景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固化,比亚迪年销近400万,问界反弹,小米SU7关闭造车窗口期 [14] - AI公司普遍面临技术扩散导致议价权下降问题,蚂蚁自研系统致旷视相关收入3年降56% [42][43] - 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成对比案例,2019年聚焦汽车赛道把握产业转型时机 [60] 公司财务 - 力帆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48亿元同比增11%,但扣非净利润骤降47%至2400万元 [15] - 旷视2018-2021上半年累计收入41.45亿元,同期调整后亏损达41.37亿元 [62] 战略合作 - 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旷视签署战略协议,三方协同发展汽车智能化 [19] - 吉利计划5年投入1500亿元推进智能化,力帆变革或成其战略组成部分 [66]
集体崩盘,油车的天花板塌了!
商业洞察· 2024-11-16 17:12
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全球传统燃油车巨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丰田同比下降55%,奔驰同比下降54%,大众同比下降64%,宝马同比下降84% [5][9][11] - 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实现"弯道超车",国内电动汽车品牌百花齐放,国外品牌除特斯拉外竞争力不足 [7][13] - 汽车产业天平向电车倾斜,大势不可逆,传统燃油车时代辉煌难续 [8][16] 传统车企业绩表现 - 全球最赚钱的十家车企中,传统车企利润普遍腰斩,丰田净利润37.59亿美元(-55%),奔驰18.43亿美元(-54%),大众16.83亿美元(-64%),宝马5.1亿美元(-84%) [9][11] - BBA业绩全面下滑:宝马三季度营收324.06亿欧元(-15.7%),奔驰345.28亿欧元(-6.7%),奥迪153.22亿欧元(-5.5%)且营业利润暴跌91%至1.06亿欧元 [18] - 超豪华品牌销量暴跌:保时捷前三季度在华交付量4.33万辆(-29%),玛莎拉蒂9月在华仅售30多辆(-87%) [20][22]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德系、日系车企在华销量持续下滑:丰田/本田连续9个月下滑,日产连续7个月下滑 [14] - 2024年前9月中国汽车进口量53.4万辆(-4.1%),其中超豪华车下跌33.53%,非豪华车下跌21.32% [24][25] - 新能源自主品牌销量快速增长:理想9月交付5.37万辆(+48.9%),问界9月交付3.5万辆,小米SU7 10月交付突破2万辆 [22][27] 新能源汽车发展 - 中国新能源车企打破外资垄断:比亚迪"仰望"进军百万豪车市场,路特斯"繁花"、昊铂SSR等高端电动车型相继推出 [29] - 混动车型成为增长主力,海外车企加速布局电动化战略 [31] - 电动智能化趋势下,传统车企面临转型困境,行业格局重塑 [13][28][30] 车企应对措施 - 日产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产能,高管自愿降薪50% [14] - 大众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工厂并进行大规模裁员 [14] - 传统车企普遍采取降价策略:宝马降至17万,奥迪19万,奔驰21万 [13]
野心收缩、战线扩张,大众重新梳理在华智能研发
晚点LatePost· 2024-05-29 22:00
大众在华智能研发战略转变 - 大众新任Cariad中国CEO韩三楚通过编程测试摸底员工软件研发水平,发现部分员工长期未接触代码编写[4] - Cariad中国过去两年核心任务是测试和项目管理,而非具体研发工作[5] - 韩三楚将主导开发大众中国下一代纯电平台CEA架构,目标减少30%控制器数量以提升成本竞争力[5] CEA架构合作开发模式 - 大众联合小鹏、VCTC三方开发CEA架构,核心技术源自小鹏EEA架构,计划2026年应用于中国本土产品[6] - CEA架构研发岗位优先开放给Cariad中国内部员工转岗,员工态度分化[7] - Cariad中国工作重心从MEB平台转向CEA架构,2026年推出CEA+CMP平台组合的新产品[8] 大众智能化研发布局演变 - 迪斯时代自研策略导致Cariad累计亏损58亿欧元(2021-2023年),多款车型延期上市[6] - 现任管理层转向"有限开放"策略,与小鹏(持股4.99%)、地平线(合资公司持股60%)、中科创达(合资公司持股49%)等合作[14] - VCTC研发中心投资10亿欧元建立,可自主决策并具备采购职能,计划2024年底扩至3000人[15][21] 合作方分工与收益 - 小鹏EEA 3.5架构提供CEA核心技术基础,2024Q1从小鹏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3.1%至10亿元[18] - 地平线合资公司酷睿程2023年贡献收入6.3亿元,占地平线总收入40.4%[18] - 智能驾驶由酷睿程负责,智能座舱由翼创雷行开发,UX&UI由CARIATIVE设计中心承担[1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大众ID系列2023年下半年降价促销,ID.3降4.9-5.2万元,ID.4降4.6-8.2万元,ID.6降8.0-9.0万元[22]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2024年5月第三周首次超50%,达16.8万辆[22] - 需协调小鹏、酷睿程、翼创雷行、VCTC、Cariad中国等五方研发力量,缺乏绝对控制权[21]
供应链新军丨德赛西威如何成为中国座舱、智驾域控第二
晚点LatePost· 2024-04-29 19:13
核心观点 - 德赛西威从传统汽车电子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智能座舱和智驾域控制器领域的领先企业,2023年在中国座舱和智驾域控制器市场份额分别达17.3%和25% [7][11] - 公司抓住智能化趋势的关键策略包括:早期积极拥抱新势力合作、持续投入研发、保持业务模式开放 [7][10][19] -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面临传统供应商转型、新兴公司崛起和车企自研的三重挑战 [21][23] 行业变革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量从燃油车的30000个减少到10000个,推动供应链重构 [5] - 中国超过36%的新能源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域控,50%以上搭载L2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 [7] - 域控制器市场快速成长,德赛西威2023年智能座舱域控装机量超60.1万套 [21] 公司转型路径 - 2010年从西门子威迪欧独立后,2015年率先与新势力合作,为蔚来ES8、理想ONE提供屏幕和域控制器 [6][8] - 2018年成为英伟达Xavier芯片全球六家授权商中唯一中国公司,奠定智驾域控技术基础 [7][12] - 2020年通过小鹏P7项目实现英伟达Xavier平台智驾域控量产,虽亏损但积累关键经验 [12] 技术布局 - 座舱域控领域:先后开发高通820A/8155/8295平台产品,覆盖理想、奇瑞等客户 [8][10] - 智驾域控领域: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开发IPU04平台,服务理想等车企 [13][15] - 同步开发德州仪器TDA4等低成本方案,拓展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 [15] 竞争策略 - 采用"先示范后推广"模式:先与新势力联合开发,再向传统车企推广 [10] - 执行激进客户突破策略,对目标客户持续跟进直至进入供应链 [21] - 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亏本竞标,如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拿下大众订单 [22] 市场挑战 - 车企自研趋势加剧,小鹏、蔚来已部分采用代工厂生产域控制器 [16] - 面临三类竞争对手:传统供应商转型、新兴域控公司、车企自研团队 [21] - 价格战激烈,部分订单被报价低20%的创业公司夺取 [20][22] 全球化布局 - 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7.5%,目标2027年提升至20% [23] - 在墨西哥建厂服务北美市场,2024年投产 [23] - 海外市场需应对博世等国际巨头和中国同行的双重竞争 [23]
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5-25 15:32
发行相关 - 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1,209,303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84,837,210股[8][35]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8] - 拟上市深交所创业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8][33][35] 业绩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69331.57万元,净利润8801.98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100.79万元[44]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17965.30万元,同比增长18.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2.67万元,同比上升29.44%[52] - 预计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38300.00 - 42500.00万元,较2022年1 - 6月增长25.54%至39.31%[57] 市场与客户 - 2021年核心产品空调出风口、杯托和储物盒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77%、1.70%和0.55%[38] - 报告期内对前五大客户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为86.85%、87.93%和87.18%[26] 采购与成本 - 报告期内外协采购金额分别为7631.35万元、11431.63万元和11757.18万元,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36.17%、39.29%和37.90%[27] - 2022年度塑料粒子采购价格较2021年上涨7.12%,化工材料采购均价上涨26.79%,单价再涨10%,主营业务毛利率将下降1.69%[28] 财务指标 - 2022年末资产总额92615.57万元,归母权益44757.69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50.95%,(母公司)50.43%[44] - 2023年3月31日资产总计97138.02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4.88%[54] 研发情况 -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701.42万元、3545.97万元、3982.93万元,累计10230.31万元,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5.74%[42][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5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39] 子公司情况 - 公司拥有11家子公司,大连福赛、重庆福赛等子公司有相应的资产、营收和利润数据[118] - 墨西哥福赛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708.27万元、5684.76万元和6107.7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51%、10.64%和9.84%[74]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控股股东控制公司49.83%股权,发行后降至37.37%[78] - 发行后陆文波持股28854800股,占比34.01%;殷敖金持股6955200股,占比8.20%等[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