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接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券商中国· 2025-08-13 18:53
金融数据总览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2]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 [2] 货币政策与市场信心 - M1与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2] - 政府债券保持较快发行节奏,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刺激信贷需求 [2]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2] 信贷数据波动原因 - 7月信贷数据波动受季节性因素、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及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影响 [4]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4]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4] - 破除"内卷式"竞争和清欠企业账款成效显现,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4][5]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8]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8]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和30个基点 [8] 政府债券融资 - 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10] - 7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6100亿元,创年内新高 [10] - 市场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券继续提速发力,社融增速中政府债券驱动作用或进一步强化 [10] 直接融资发展 - 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 [10]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有利于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搜狐财经· 2025-08-13 18:29
社会融资总量与信贷增长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 M2同比增长8.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 [1] 货币供应与资金效率 - M1与M2增速之差为3.2% 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利率低位运行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和30个基点 [5] - 中小制造业企业反映贷款利率从过去6.5%左右降至当前约一半水平 [5] 政府债券融资情况 - 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6] - 7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6100亿元 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 [6] - 直接融资占比逐步上升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比重增加 [6][7]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4] 化债化险对信贷影响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2]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2] - 隐性债务置换将高息短贷转化为低息长债 短期内拉低贷款增速 [2] 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影响 - 7月为传统信贷"小月" 贷款投放呈季节性回落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清欠企业账款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2][3]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通过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 撬动增量信贷需求 [1]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7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政府债券贡献显著 [8] 信贷市场动态 - 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显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1] - 化债、化险因素影响贷款增速超1个百分点,隐性债务置换累计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及清欠企业账款政策见效,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可能下降 [2][3]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8.5%),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 [6]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领域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增量占比提升 [6]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2%(同比降45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30基点) [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 专项债券7月发行超6100亿元创年内新高,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将继续提速 [8]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改善,更好适配经济转型需求 [8][9] - 财政政策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1]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7:43
化债、化险、"反内卷"致信贷数据波动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 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 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 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 ...
监管层明确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期待有纠结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于5月20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允许同一集团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这是继4月26日发布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意见后,监管层再次明确信号 [2] - 2018年底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已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牌划定路径,规定理财子公司公募产品只能投资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2]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机遇 - 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可显著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实现高风险产品品牌隔离和更独立的人才激励(如员工持股) [2] - 持牌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借助银行体系客户信任基础,走出与传统公募基金不同的独立发展路径,并与母行牌照产生协同效应 [1] - 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发行更多权益资产比例较高的产品,带动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 [3] - 在利率下行趋势下,持牌可快速补齐权益投资短板,完善全品类产品能力,扩大在大资管领域优势 [3] - 借助银行销售渠道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与母行形成良性协同,反哺银行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 [7] 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 - 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固收型产品占比近80%,高风险特征产品(如"固收+"/权益型)不足10%,而公募基金后者占比接近40% [6] - 持牌初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侧重类现金管理产品、偏固收产品、指数型产品及FOF等稳健权益产品,与传统公募基金形成互补 [7] - 在现金管理类产品中,公募基金凭借税收优势更多参与机构业务,而零售业务因客户风险偏好下降需求上升,两类产品规模近期均增加 [6] 挑战与考量因素 - 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相对薄弱,业务转型需投入系统建设、投研体系及人才储备等资源,成本较高且短期盈利难度大 [4] - 部分公司对申请牌照持观望态度,主要因保障原有业务转型是当前目标,短期内无精力和动力开拓新业务 [4] - 可能受限于"一参一控"政策要求及成本盈利综合考量,导致投入顾虑 [4] 行业影响与长期展望 - 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牌将推动银行理财公募化,回归资管业务本源,惠及普通投资者,并提供与其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机会 [3] - 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趋势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加强权益类资产投资布局,做到固收与权益"两头硬" [5] - 长期看竞争不可避免,但银行理财子公司可通过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在竞合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同壮大规模 [7]
专家:当前央行已将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切换至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与稳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06 18:00
流动性投放情况 - 7月各项工具实现净投放2365亿元,较上月少4195亿元 [1] - 央行旨在呵护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1] 货币政策目标变化 - 当前央行已将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切换至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与稳增长 [1] - 此前货币政策以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为首要目标,政策偏紧以应对资本外流风险和国内金融防空转 [1] 政策基调与信号 - "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传递积极信号 [1] 中长期信贷趋势 - 信贷增速逐步放缓对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信贷需求"换挡"及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 [1] - 未来合理评价金融支持力度可更多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 [1] 杠杆结构新特征 - 未来将呈现"政府加杠杆,企业稳杠杆,居民适当去杠杆"的新特征 [1]
湖北存款余额首破10万亿元,跻身全国前十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1:59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史长俊介绍,6月末,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3.58万亿 元,同比增长9.6%,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前6个月社融增量为8041亿元,同比多12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6月末,湖北省本外币贷款余额9.29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上 半年全省新增贷款5808亿元,居中部第二位,同比多增1062亿元。到6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 10万亿元,同比增长9.3%,是全国第10个存款超10万亿元省份。 "多元融资格局加快演进,信贷在社融中的占比降至71.9%,政府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上升至 30.7%。"史长俊介绍,上半年支持70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18亿元,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此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截至6月末,湖北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科技型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均 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月29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到今年6月末,湖 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 ...
21现场|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与会专家:建立国际级交流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21:50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成立 标志着资本市场拥有官方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 [2] - 学会由证监会 民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揭牌 主要负责人包括证监会主席吴清担任会长 副主席李超任执行副会长 [3] - 挂牌仪式在中国证券博物馆举行 现场反响热烈 [4] 直接融资发展现状与作用 - 截至2022年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万亿元人民币 占社会融资比例超30% [5] - 资本市场将在国家经济大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5] - 直接融资可打通资本 科技与实体经济的链条 解决科技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5] 学会定位与职能 - 定位为全国性非营利社团组织 凝聚金融机构 上市公司 高校及监管机构研究力量 [6] - 核心职能包括加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学术研究 为决策建言献策 [6] - 促进学术界 业界与政策制定者交流 搭建国内外资本市场沟通平台 [6][7] 监管层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资本市场研究重要性 将创办学术期刊《资本市场研究》 [8][9] - 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的应用 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9] - 特别强调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坚持"零容忍"监管原则 [9]
同比大增588%!定增市场强势回暖,A股年内募资超700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7-25 19:45
A股定增市场回暖 - 2025年以来A股定增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7月25日已有90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募资约72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8.16% [1] - 国有银行巨额定增是重要推手,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累计募资5200亿元 [4] - 驱动因素包括监管层鼓励直接融资、注册制改革提升效率、市场利率下行释放融资需求,以及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扩产需求 [1] 行业定增案例 - **广电计量**:拟募资不超过13亿元,用于航空装备测试平台、AI芯片测试平台、卫星互联网质量保障平台等项目,旨在布局新兴领域并突破产能瓶颈 [2] - **海通发展**:拟募资2.1亿元购置3艘干散货船,扩大运力规模并优化全球航线布局 [3] - **华丰科技**:拟募资10亿元用于高速线模组扩产、防务连接器基地建设等项目,强化主营业务竞争力 [3] - **天风证券**:募资40亿元补充资本金及偿还债务,提升抗风险能力 [6] - **烽火电子**:募资8.9亿元收购陕西长岭电子科技股权,支持业务发展 [6] 金融与实体行业定增差异 - 金融行业定增以补充资本实力为主,如国有银行定增提升资本充足率以支持实体经济 [4][6] - 实体行业定增聚焦业务扩张与技术升级,资金用途与主营业务深度绑定,如新能源、半导体扩产及并购重组需求 [1][6] - 差异反映金融行业面临资本监管趋严,实体行业更需资金用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6] 政策与市场背景 - 财政部是银行股定增认购主力,2025年政府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银行补充资本 [5]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分期分批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5]
上半年广东金融运行有何亮点?人行广东省分行答南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7:11
南方财经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持续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速回升。整体来看,今年1-5 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 4.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 具体来说,广东金融运行呈现出哪些结构性特点,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在回答南方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 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5月份出台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支持实体经济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从广东金融运行来看,政策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分融资渠道看,直接 融资占比持续上升,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市场化直接融资增加3894亿元、同比多增 168亿元,占广东社融增量的29.2%、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增加2399亿元、企 业债融资增加1252亿元,主要是债券融资成本更低,优质企业和基建项目优先选择债券融资。表外融资 继续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