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接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20:04
直接融资功能发挥 - 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在“十四五”时期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6% [1]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达31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2%,其中产业债和ABS产品发行规模超过10万亿元 [1]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共55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70% [1]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过400家科创企业 [1]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1]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 - “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和138% [2] - 科创板2024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2] - 支持了包括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等一批创新示范性、千亿级并购案例落地 [2] 长期资金入市与市场生态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长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2] - 新编指数约3500条,上证、中证多层次指数体系不断完善 [2]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并推进了首批科创债ETF落地 [2] - 推出覆盖中证500指数、科创50指数的ETF期权合约品种 [2] - “十四五”时期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2]
全文丨上海财经大学姚洋:一个城市想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一个发达的金融环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9:14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协办 [1] - 申能集团作为全球合作伙伴,在专场分论坛上热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东方样板”等议题 [1] 上海产业现状与优势 - 上海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仍然在20%以上,高于北京、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 [4] - 国家总体制造业占GDP比例为28% [4] - 上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装备工业大飞机、核聚变等领域也领先世界 [4] 向科创中心转型 - 上海需在科创方面发力,实现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 [5] - 上海已有两所高校(复旦、上交)可排入世界前50,基础研究可排入世界前10 [5] - 上海在研发投入方面远超世界很多城市和中国平均水平 [5] - 吸引人才是关键,需改革户籍制度以更开放地吸引各类人才 [5][8] 金融支撑与资本市场 - 成为科创中心离不开发达的金融环境,特别是资本市场 [6] - 美国在0到1创新领域保持领先的三大因素:开放移民政策、良好法治环境、无缝对接的直接融资 [6] - 中国VC总量曾达美国的90%,独角兽数量曾超越美国,但目前VC总量仅为美国的40%,独角兽数量为美国的60% [6] - 建议“重建”资本市场,在总结去杠杆经验时需避免过度收紧 [6] 开放与服务之都建设 - 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外国人在中国最多的城市,但开放步伐可迈得更大 [7] - 临港在规划离岸金融、离岸经济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7] - 上海服务业占比不如北京,需提高服务业占比使城市更宜居、更吸引人才 [7] - 城市活力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应破除“高端人口论”,全面开放户籍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8]
【东吴芦哲】直接融资回暖、存款继续活化——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搜狐财经· 2025-10-17 08:00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3.81万亿元的季节性表现 [2] - 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2] - 人民币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两者是拖累社融的主要分项 [2] - 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三项表外融资合计新增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其中未贴现票据融资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 [2] - 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 [2] 贷款投放 - 2025年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2.12万亿元的季节性表现 [2] - 截至2025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至6.60% [2] -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 [6] - 企业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 [6] - 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减4,712亿元 [6] 货币供应与存款 - 截至2025年9月末,M1同比增速为7.2%(新口径),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 [3] - 9月人民币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 [3] -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3] - 居民部门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增加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3] - 9月份M1单月增加1.9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1.35万亿元 [7] 融资结构分析 - 剔除政府债融资后的存量社会融资增速为5.94%,与上个月持平 [4] - 直接融资回暖推动融资结构优化,今年以来政府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三者占新增社融的比例达到44.36%,比去年同期高9.52个百分点 [5] - 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两项占新增社融的比例为6.27%,比去年同期偏低0.58个百分点,但仍有继续抬升空间 [5] - 表内贴现强度较高,票据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特征,委托贷款收缩显示与地产、城投相关的融资继续收缩 [5] 政策展望与影响 - 财政政策方面,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或意味着部分资金可提前至四季度发行使用,以对冲社融增速下滑压力 [8] - 货币政策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基调,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短中期流动性或继续超量投放,降准降息取决于对四季度经济形势的综合研判 [8] - 四季度5,000亿元左右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带动相关项目配套融资回升,或阶段性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读数 [8] - 总体上看,至年末社融和贷款增速或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态势,融资结构继续向直接融资倾斜 [8]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7
东吴证券· 2025-10-17 07:30
宏观策略:金融数据分析与展望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3.81万亿元,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4] - 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回暖: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占新增社融比例为6.27% [4] - 2025年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2.12万亿元;截至9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至6.60% [4] - 货币供应方面,2025年9月末M1同比增速为7.2%(新口径),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 [4] - 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推动融资需求回暖,措施包括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化债"资金及地方政府债额度、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配套融资,预计年末社融和贷款增速保持适度增长 [1][4][6] 固收金工:锦浪转02可转债分析 - 锦浪转02(123259.SZ)总发行规模为16.77亿元,债底估值97.79元,到期收益率(YTM)为2.30%,债底保护较好;初始转股价89.82元/股,转换平价90.46元,平价溢价率10.55% [7] - 预计锦浪转02上市首日价格区间为111.44元至123.92元,预计中签率为0.0069%,建议积极申购 [2][7] - 正股锦浪科技2020-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33.10%,2024年营业收入65.42亿元,同比增加7.23%;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1.41%,2024年归母净利润6.91亿元,同比减少11.32% [8] 行业与个股:中国财险业绩预增 - 中国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至375-428亿元,以此计算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130-13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9] - 承保端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承保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端受益于资本市场上涨,2025年上半年股票+基金投资规模1,030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4%,其中股票投资653亿元,增长64% [9] - 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2025年上半年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保费比例55.4%;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5.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0]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80亿元、494亿元、528亿元(前值为449亿元、467亿元、50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PB)为1.3倍,维持"买入"评级 [2][10]
产业担忧未退,钢矿震荡运行:钢材&铁矿石日报-20251016
宝城期货· 2025-10-16 18: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螺纹钢主力期价触底回升,涨幅0.16%,量增仓缩,供需双弱基本面不佳,产业矛盾累积,弱需求下库存去化压力大,成本支撑利好趋弱,预计钢价延续弱势寻底,关注需求表现 [6] - 热轧卷板主力期价震荡运行,跌幅0.19%,量仓扩大,供应偏高,需求有隐忧,产业矛盾累积,库存去化压力大,价格承压偏弱运行,谨防需求转弱激化矛盾,关注需求表现 [6] - 铁矿石主力期价偏弱震荡,跌幅0.90%,量仓扩大,供应增加,产业担忧发酵,需求利好趋弱,基本面转弱,高估值矿价承压偏弱运行,因刚需尚处高位下行有阻力,后续趋势下行待钢厂减产,关注钢材表现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动态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高技术制造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4%,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部分高端制造行业投入加快 [8]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增量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M0余额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619亿元 [9] - 陕西省发布通知强化四季度防范遏制煤矿事故措施,因全省煤矿事故多发,四季度是高发期 [10] 现货市场 - 螺纹钢上海现货价3160元,天津3120元,全国均价3212元;热卷上海3280元,天津3190元,全国均价3333元;唐山钢坯2930元,张家港重废2140元;卷螺价差120元,螺废价差1020元 [11] - 61.5%PB粉(山东港口)774元,唐山铁精粉(湿基)807元,澳洲海运费10.35元,巴西23.61元,SGX掉期(当月)105.68元,普氏指数(CFR,62%)106.20元 [11] 期货市场 - 螺纹钢活跃合约收盘价3049元,涨幅0.16%,成交量1036367,持仓量2039387 [13] - 热轧卷板活跃合约收盘价3219元,跌幅0.19%,成交量641702,持仓量1479995 [13] - 铁矿石活跃合约收盘价773.5元,跌幅0.90%,成交量398551,持仓量535578 [13] 后市研判 - 螺纹钢假期供需双弱,周产量环比降3.62万吨,库存偏高,需求表现弱,周度表需环比下降,下游无好转迹象,预计钢价延续弱势寻底,关注需求表现 [37] - 热轧卷板供需格局走弱,周产量环比降1.40万吨,库存偏高,需求表现弱,周度表需环比降33.64万吨,下游冷轧产量维持高位但矛盾未缓解,外需改善有限,价格承压偏弱运行,谨防需求转弱激化矛盾,关注需求表现 [37] - 铁矿石供需有变化,钢厂生产趋稳,矿石终端消耗维持高位,需求尚可但利好效应不强,国内港口到货回升,海外矿商发运小幅回落,供应压力增加,矿市基本面转弱,高估值矿价承压偏弱运行,下行有阻力,后续趋势下行待钢厂减产,关注钢材表现 [38]
温彬:9月信贷季节性回升,货币活化延续
第一财经· 2025-10-16 11:30
信贷总量与增速 -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环比多增7000亿元,信贷增速为6.6% [2] - 前三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4.75万亿元,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3] - 贷款利率已在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3] 信贷结构优化 - 对公贷款发挥“压舱石”作用,居民贷款整体改善,票据需求显著降低,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4] - 9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减少2700亿元,环比多增6300亿元 [5] - 企业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2500亿元、6400亿元 [5] - 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减4712亿元、4557亿元 [5] -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同比减少500亿元,环比多增4400亿元 [5] 对公短期贷款驱动因素 - 9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0.4个百分点至49.8%,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所提升,供需呈现改善 [5] - 企业经营景气度恢复、外需维持韧性,带动用于日常生产经营的短期流贷增量提升 [5] - 化债背景下,针对城投、事业单位的清欠偿还政策带动商业信用转银行信用,对企业贷款形成支撑 [5] 对公中长期贷款驱动因素 - 5000亿元新型政策工具额度加快投放,预计9月底前投30%,10月投完剩余70%,拉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领域融资需求 [6] - 政府债发行步入尾声,2万亿元用于化债的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达99.3%,置换拖累效应明显减弱 [6] - 前三季度以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较多 [6] - 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 [6] 居民贷款改善 - 9月住户贷款增加3890亿元,同比减少1110亿元,环比多增3587亿元 [11] - 居民短贷增加1421亿元,同比减少1279亿元,环比多增1316亿元 [11] - 居民中长贷增加2500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200亿元、2300亿元 [11]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11] - 传统“金九”销售旺季及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上行,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11] - 百强房企9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28亿元,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0.4% [11] 社会融资规模 - 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减少2297亿元,环比多增9670亿元,社融增速8.7%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 [13]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14] - 表内贷款和政府债是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债券融资、未贴现承兑汇票形成主要同比拉动 [13] 政府债券融资 - 9月政府债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减少3471亿元、1786亿元,供给节奏边际放缓 [15] - 1~9月政府债整体发行节奏已超过86%,新增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分别达83.6%、94.6%和99.3% [15] - 四季度政府债发行将延续放缓,但若提前下达明年债务限额或靠前使用化债额度,会对社融形成支撑 [15] 直接融资发展 - 9月企业债券融资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较强支撑 [16] - 1~9月企业债券融资累计为1.57万亿元,城投债净融资延续为负,科创债和民企债占比增多 [16]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融增量中占比降至约48%,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升至约43% [16] 货币供应与活化 - 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17] - M1余额同比增长7.2%,较上月末提升1.2个百分点 [17] - M2-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2%,为2021年以来最低值,货币活化程度改善 [19] - M1增速上行因季末贷款投放强度提升、财政多支少收、理财回表及权益市场交投热度等因素 [17] 政策展望与影响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将在10月加大投放并存在扩容可能,带动传统基建、新质生产力和消费领域融资需求 [21] - 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产业政策力度加大有望对投资形成支撑 [21] -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 [21]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30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16 07:25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2] - 2025年9月当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 [2][3] - 企业债券净融资1.57万亿元,同比少15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8亿元,同比多1463亿元,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2][3] 信贷规模与结构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4] - 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4]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 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 [4] - 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 [5] 货币供应量 -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7] - 9月末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 [7] - 9月末M0余额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619亿元 [7] - 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7] 利率水平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6] 政策效果与展望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果显现 [1]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3] - 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 [3] - 四季度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积极发力 [7] -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关注量价协同 [8]
前三季度社融增量突破30万亿 新增贷款14.75万亿
证券时报· 2025-10-16 02:05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09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1]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 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 [1] 融资结构变化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融规模增量中占比降至48% 超过一半新增社融由其他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 [2]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 同比多4.28万亿元 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达1.57万亿元 [1] - 政府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在社融中占比升至43% 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1] 货币供应量指标 - 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 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1]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升至7.2% 比今年2月末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3] - 9月M1与M2增速"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 [3] 贷款利率水平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 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3]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 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信贷市场动态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 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约7.7% [2]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实施 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2] - 传统"金九"销售旺季及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带动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2] 金融市场资金流向 - 存款"搬家"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相对变化的结果 资金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 [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等因素有关 [3]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30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6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2] - 2025年9月当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 [2][3] - 企业债券净融资1.5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8亿元,同比多1463亿元,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2][3] 信贷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4] - 2025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 2025年9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 [5] - 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 [4] 货币供应与利率 - 202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7] - 2025年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 [7] - 2025年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 2025年9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5] 政策效果与行业展望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降准降息等政策效果显现,贷款利率维持低位 [1][5]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3] - 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 [3] - M1增速回升及剪刀差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7] - 金融总量规模庞大,未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关注量价协同 [8]
【新华解读】前三季度社融增超30万亿: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债券融资占比超过4成
新华财经· 2025-10-15 22:15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前三季度人民币信贷新增约14.75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累计30.09万亿元 [1] - 9月末社融、M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明显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1]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已降至48.3%,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其他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 [2] 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约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 [2] - 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升至43.3%,直接融资对社融拉动作用明显 [2] 货币供应量变化 - 9月末M2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2% [3] - 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1.2%,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3] 信贷增长与结构 -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约1.29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 9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其中短贷及中长贷分别增约0.71万亿元、0.91万亿元 [5] - 9月全国住户贷款增加约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增约1421亿元、2500亿元 [7] 贷款利率与重点领域信贷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3.1%,较去年同期低约40个、25个基点 [7] - 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6.09万亿元、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2% [7] 存款变化与资产配置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8] - 非银存款增长较快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表现 [8] 数据发布方式调整 - 人民银行将原有的三篇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合并为一篇《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旨在提升数据使用便利 [9]